三(1)班语文<<风筝>>听课记录(2008-9-25) - 123 views
三(1)班语文<>听课记录(2008-9-25) 1、 教师在课堂中有好几次要求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大概不到一半的学生举手,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杨老师分析可能是a、学生的智力问题,不懂如何回答;b、一些学生胆子比较小,不敢回答;c、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清教师的问题;d、一些学生比较懒惰,不愿意举手。通过了解,杨老师对部分胆子比较小的学生...
三(1)班语文<>听课记录(2008-9-25) 1、 教师在课堂中有好几次要求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大概不到一半的学生举手,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杨老师分析可能是a、学生的智力问题,不懂如何回答;b、一些学生胆子比较小,不敢回答;c、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清教师的问题;d、一些学生比较懒惰,不愿意举手。通过了解,杨老师对部分胆子比较小的学生...
《金色的草地》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今天把《金色的草地》分两节课上完了。第二课时把课文分为探究草地变色原因和兄弟草地玩耍情景...
a、兰德斯类目分析系统的十个属性哪些很难掌握,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较难区分的是第1类接纳感受和第3类同意或运用学生观点(现在经过多次的思考、参阅资料,基本上把它们区分开来了);第4类提问;第5类讲授和第6类指导;还有第8类学生反应和第9类主动性讲话。其实,每一类去到实际的课堂当中都会存在一些疑问的。比如第4类提问,看起来好像很明白,但在实际课堂时会有一些"口头禅"的问话,问题有时也有长短,前...
可以谈谈自己对课堂反思内容的一些想法!最主要的目的是完善我们反思的量表! 1、请加入批注。 2、请加入批注。 3、请加入批注。 4、请加入批注。
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分析 http://courseware.dec.ecnu.edu.cn/zsb/zjx/zjx99/chapter6/section1/thesis2.doc [摘 要]本文采用S-T教学分析法,针对三个不同学科,不同时间跨度的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得到相关的数据及图表。根据分析结果,论述较高师生行为转换率(即良好的师生互动)条件下,"混合型"课堂教学模式及...
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分析方法--S-T篇》后思考: 1、 虽然S-T分析法比起弗兰德尔互动分析系统在理解和操作方面简单很多,但我想在操作时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如果以30秒采样一次,则在这30秒内必然包含着多次的教师、学生混合讲话的情况,那必须要判断教师讲得多还是学生讲得多,每个人判断出来的结果存在不稳定性,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因为我们以前以3秒取样一次时也经常存在教师和学生的混合...
在这一周,与同事的交流中,我学习到:1、要改变学生不好的习惯或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可取用在一段时期内狠抓一点的方法。先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在一个时期内不断反复强调、强化。2、课堂上要让学生产生紧张感,学生有紧张感才会把注意力聚中在课堂上,才能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3、课堂总结时,可让学生写一写这节课的知识重点或做题方法,以检查学生上课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个也能增加学生上课的紧张...
认真看完了肖锋所写的《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联系前段时间学习的弗兰德斯类目分析系统,在我的头脑中,对于"如何对课堂中师生的讲话进行分类"这个问题似乎清晰了一些。 肖锋的分类有几个地方划分得更清楚一些,更易于操作,例如: 1、肖锋将教师接纳或澄清学生感受的讲话(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归纳为第1类"接纳感受",将教师澄清、充实或发展学生观点的讲话归纳为第3类"接纳或利用学生的观点"。对此...
1、在备课方面,课前还是做得不够细,没有把圆柱、圆锥整个单元的知识作一个系统的列举;教学时所用的教具都已准备好,例如圆柱、圆锥模型、实物;课堂各个学习活动之间的过度较为自然、有序;没有为课堂设计一些必要的身体活动;课堂纪律、规则在平时中已经形成,但没有明文规定;对于学生好的行为教师有特意表扬和强化。 2、在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比例占绝大多数...
利用S-T分析法采样时产生的疑问: 1、 当学生在做练习时,有个别学生提出看不到黑板,教师为其读题,应该判断为何行为? 2、 在10秒里,经常会出现教师、学生各5秒的情况,该怎样处理? 3、 教师布置全体学生做某样事情时,学生已经开始行动了,但教师在这时还是没完没了的说个不停,该怎样划分? 4、 当教师在板书时,学生同时在做笔记,应该判断为何行为? 5、 在10秒里,师生说话的转化次数太多,...
在这一周里,我通过边听课边记录,试验了自己的两个表格的可行性。听了几节课后,又发现了表格中的一些问题,然后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比如,记录提问的表格,现在我尝试采用分时段的记录方法,听课者每人负责5分钟的提问记录,也就是把一节课分开8份,安排不同的人把这5分钟里授课者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后把问题整理,判断每个问题是有效提问还是低效提问,或是无效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记录表里,进行了一些...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使用鼓励性交流。比如在1分多钟时,教师用身体语言比划条形统计图的形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5分钟,学生在朗读黑板的板书时,学生边朗读教师边用手势打节奏,突出重点词句;第2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没有学生主动回答,这时教师自己用举手的动作来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回答,这种情况在本节课中多次使用;第26分钟多,学生站起来回答,教师主动走到他身边,用友善的表情耐心地听该学生回答,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