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点评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2018年中国住宿业市场网络口碑报告解读 - 0 views

  • 2017年设施观点数同比上升16.22%
    • ocean wu
       
      设施依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设施的总体改善不可能短期内有很大提升。建议住宿企业深入洞察顾客点评,加强对硬件设施的维护和检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从细节中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 2017年商务出差观点数最多,达到2300万条,家庭亲子游观点数增长最为迅速,同比去年上升48.22%;从表扬率来看,商务出差表扬率增长幅度最大,上升3.17个百分点,朋友出游表扬率最高,达到89.89%,家庭亲子游表扬率最低,仅83.63%。数据显示,商务出差这一用户群体更加乐于分享,且对酒店满意度大幅上升;家庭亲子出游虽然观点数提升明显,但是表扬率却仍然最低,住宿企业可以着力于家庭亲子游客户服务产品的打造,提升这部分群体的入住体验。
  • 各类型住宿企业的顾客都对停车场管理和服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 ...6 more annotations...
  • 经济型和非标准住宿产品点评量上升缓慢,酒店对网络口碑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非标准住宿产品在早餐环境观点数明显上升的前提下,表扬率出现下降
    • ocean wu
       
      企业面对顾客最关注的问题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的行动是针对性口碑建设的重要的一环。
  • 在2016 年所有类型酒店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情况下,因为酒店经营者的努力有了极大的改善。高档型酒店亲子出游点评量和表扬率提升明显,酒店提供的产品服务得到亲子游消费群体的认可;停车场服务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提升均较为明显,但从设施维度的关注度和表扬率的趋势看,还是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2016 年比未见较大改观,酒店有序执行年度更新改造计划和日常维保计划至关重要。
  • 截至2017 年12 月,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76亿,较2016 年底增长7657 万人,增长率为25.6%;在线旅行预订使用比例达到48.7%,较上年提升7.8 个百分点。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比例分别为 39.3%、23.0%、25.1% 和11.5%。在线旅游在2017 年再次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形成了接近万亿级交易规模的庞大市场。
  • 2017年全年共产生点评3600多万条,日均高达近10万条。相较于2016年上升10.94%。经过线上人口红利的洗礼,2017年线上点评量开始回暖
  • 2017年全国住宿业等级分布占比没有明显变化,其中中高档酒店占比为9%,所占比例同比提升了1%,经济型酒店占比为19%;2017年不同等级酒店点评量占比中高档酒店占总点评的46%,所占比例问比提升了6%
  • 中高档酒店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使用营销手段促进点评量的增长,且顾客逐渐养成入住后点评的习惯,这将有利于酒店提高服务品质,实现良性循环。
  •  
    住后分享点评已成为大多数在线消费者消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线点评也成为住宿业直接与客人对话的营销和公关契机,除了为住宿业提供互联网口碑外,还为内部运营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并随着消费者偏好数据愈加高频率地更新,对消费者的预订行为和住宿单位的订单转化也正在产生越来越决定性的影响。 企业应清晰的认识到:深入洞察顾客点评,认清总体改善不可能短期内有很大提升的前题下,有序执行年度更新改造计划和日常维保、定期更新计划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从细节中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使点评大数据为经营管理创造更切合实际的价值。
ocean wu

商户点评网站Yelp遇困境:评分有时并不公正 - 0 views

  • 通常情况下,人们要么非常喜欢某款商品,要么非常讨厌某款商品。这让你怀疑,发表好评的人是否就是商品的卖家。
  • 用户对在线评价真实性的质疑正带来挑战。目前,Yelp和Angie's List都在失去华尔街的青睐。而Facebook、IBM,以及创业公司MunchAdo和Mona正在开发全新的技术,试图让用户评价更有用,防止商家用虚假评价来欺骗用户。
  • Yelp开始尝试对评价进行编辑。基于算法,Yelp会将某些评价标记为“推荐评价”,这些评价会被置于中心,而没有获得推荐的评价不会默认出现在评价列表中,也不会影响对商户的评分。消费者和商户对这样的过滤流程感到不满。一些用户认为,他们的评价被莫名其妙地屏蔽,而许多商户则认为,Yelp上的评价不能代表用户的真实想法。
  • ...5 more annotations...
  • Yelp能随意调整评论,但却没有清晰的标准和流程,这意味着Yelp在塑造商户形象的过程中权力太大。
  • Yelp表示,该公司帮助小商户被更多消费者发现,从而与有着更多营销预算的大型连锁店展开竞争。为了让评价对消费者更有用,Yelp目前还会展示消费者对商户的评分是在上升还是下降。这可以反映,商户是否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进行改进。
  • 评价者有着真实的Facebook帐号,因此相对于Yelp上的匿名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具可信度。
  • 多家创业公司也在重新思考用户评价机制。美食发现平台MunchAdo能将差评与日期、时间和当时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帮助商户做出改进。许多评价网站都未能给商户所有者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商户改进,而差评的唯一功能就是不利于商户的信誉。
  • IBM推出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应用IBM Watson Trend,在评价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这款应用会分析1万个数据源,包括社交网络、博客、购物讨论版和评价网站,以判断消费者对消费电子、玩具、健康和运动类商品的观点趋势。随后,系统会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百分制的评分,给出具有典型性的评价,并解释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ocean wu

网络声誉管理实践篇-压低负面信息排名 - 0 views

  • 处置负面信息的策略之二 - 压低负面信息排名 这一策略的目标是,通过寻找或创建含有正面(或中)信息的网页,并将它们在搜索引擎结果页上的排名提升至显眼的位置,来“压低”负面信息在同一搜索引擎结 果页上的排名。
  • 你可以通过建立很多导向这些页面的链接来提高它们的排名,或者,你也可以在一些现有的、更有威望的站点上创建页面,来占据搜索引擎结果页前面的位置。
  • 导向这些页面的链接,可以在你自己的网站上建立,也可以创建新的站点并在上面建立链接,记住,链接中所使用的文字应该是企业相 关关键词,主要是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名称。
  • ...2 more annotations...
  • 总结了10项最有效(从高到低)的“压制策略”技术,简述如下:1. 创建和使用自己网站的子域名搜索“Google”的话,前几页全是Google自己的站点,其中的奥妙就在于Google自己拥有很多类似earth.google.com或video.google.com这样的子域名,你可能要到搜索引擎页的第四页,才能看到别人写的关于Google的网页,即便这样的网页中包含有针对Google的负面信息,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会看到。2. 创建其他的关于自己业务的站点如 果你在Google上查询一些跨国公司的名称,你会发现,除了公司主站外,他们还有自属的公益网站(如沃尔玛的 WalmartFoundation.org)以及加拿大站、英国站、澳洲站等一堆“国际站点”,这些公司自己的站点把搜索引擎页的第一页占的满满当当。 有些公司变着法子创建自己所属的新的站点,目的就是要把搜索引擎页前面的位置全占满。3. 站内页面链接和双重列表“站内页面链接”,指的是在Google搜索页面中排在第一位的网站,有的除了列出主站外,还会在主站下面列出4个其它页面的标题和链接,增加了该项关键词搜索结果在页面上所占的面积和曝光率。而“双重列表”指的是同一个站点或页面,在Google搜索页上被连续列出两次。这两种情况都可借助技术手段取得,并且有助于将含有负面信息的搜索结果排挤到较后面的位置。4. 维基百科页在 很多大公司的Google搜索结果页的第一页上,你经常会看到维基百科的影子,是的,这些是企业自己创建的关于他们公司和业务的维基百科页。搜索结果的前 10位里出现某公司的维基百科页的几率非常高,企业要做的只是创建页面,然后加入关于公司和业务的丰富而准确的信息,并防止页面信息被恶意篡改或删除。5. 外购宣传页你 可以花钱购买一些重要站点上的页面,在上面发布关于你的公司和业务的正面信息,同时链接到你的主站或其他站点。如果重要站点在相关关键词搜索页上排名靠 前,这样的策略可以迅速为企业在搜索结果页上购得一个显眼的位置。不过,用相同的内容来制造很多宣传页,会引起搜索引擎的“警惕”并被过滤掉只剩一个这样 的宣传页。实际上,有一些免费的站点,在相关关键词搜索页上排名靠前,读者可以免费发布公司信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6. 通过各类站点发布软文将 企业公关软文或新闻稿,通过各类免费的站点进行发布。在国外,有一些专门用来供企业发布新闻稿的站点,企业可善加利用。在中国,可以发布类似稿件的站点也 非常之多,有一些站点在相关关键词搜索页上的排名相当靠前,企业稿件如能发布,也就相应取得了有利的排名位置,这个道理同上面第五条是一样的。7. 在其他站点上建立账号在 其他站点,特别是那些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的web2.0站点上建立账号,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账号的用户名应该与相关关键词一致。在可挑选余地很大的情况 下,应该选择那些本身排名居于前列的站点,建立账号后,你的页面将作为站点子页,出现在搜索引擎页前端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8. 其他的一些方法将 你的站点和站点子页面以相关关键词作为标签,收录于Del.icio.us或Flickr等站点。购买含有负面信息的站点,对于严重影响企业声誉的负面信 息,可以考虑采用这个策略,类似的方法还有,在无法购买包含负面信息的站点时,可考虑购买仅次其后的站点并提高其排名。在相关关键词(也包括包含负面信息 的关键词)搜索引擎检索页上投放广告,导向自己的站点或包含正面信息的站点,对于负面信息关键词的搜索引擎页面,广告应该就人们的批评作出回应,或者导向 可以作出回应的站点。
  • 比较好的办法是直接(用电话)联系负面信息的发布者,看看是否能解决负面信息中的问题,化解对方怨气,如果直接的对话交流能奏效,发布者可能愿意 撤除负面信息或至少提供当事者的观点意见,减少负面信息对企业声誉的损害。
ocean wu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0 views

  •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
  • 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
  • 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 ...92 more annotations...
  • 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 国家部署了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印发实施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
  •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
  • 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
  • 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重点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智能感知、复杂场景主动感知、自然环境听觉与言语感知、多媒体自主学习等理论方法
  • 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实现重要进展,人工智能模型方法、核心器件、高端设备和基础软件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 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
  •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
  •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
  • 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
  • 1.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
  • 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大数据智能理论重点突破无监督学习、综合深度推理等难点问题,建立数据驱动、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认知计算模型
  •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 混合增强智能理论重点突破人机协同共融的情境理解与决策学习、直觉推理与因果模型、记忆与知识演化等理论
  • 群体智能理论重点突破群体智能的组织、涌现、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可表达、可计算的群智激励算法和模型
  • 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理论重点突破面向自主无人系统的协同感知与交互、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知识驱动的人机物三元协同与互操作等理论
  • 高级机器学习理论重点突破自适应学习、自主学习等理论方法
  • 类脑智能计算理论重点突破类脑的信息编码、处理、记忆、学习与推理理论,形成类脑复杂系统及类脑控制等理论与方法
  • 量子智能计算理论重点突破量子加速的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高性能计算与量子算法混合模型
  • 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部署要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
  • 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重点突破知识加工、深度搜索和可视交互核心技术,实现对知识持续增量的自动获取,具备概念识别、实体发现、属性预测、知识演化建模和关系挖掘能力
  • 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重点突破跨媒体统一表征、关联理解与知识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与学习、知识演化与推理、智能描述与生成等技术,实现跨媒体知识表征、分析、挖掘、推理、演化和利用,构建分析推理引擎。
  • 群体智能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化协同、大规模协作的知识资源管理与开放式共享等技术,建立群智知识表示框架,实现基于群智感知的知识获取和开放动态环境下的群智融合与增强
  • 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重点突破人机协同的感知与执行一体化模型、智能计算前移的新型传感器件、通用混合计算架构等核心技术
  • 数据和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人机协同成为主流生产和服务方式,跨界融合成为重要经济模式,共创分享成为经济生态基本特征,个性化需求与定制成为消费新潮流
  • 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重点突破虚拟对象智能行为建模技术,提升虚拟现实中智能对象行为的社会性、多样性和交互逼真性
  • 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重点突破高能效、可重构类脑计算芯片和具有计算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器技术,研发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效能类脑神经网络架构和硬件系统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重点突破自然语言的语法逻辑、字符概念表征和深度语义分析的核心技术,推进人类与机器的有效沟通和自由交互,实现多风格多语言多领域的自然语言智能理解和自动生成。
  • 建设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强化对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基础支撑。
  • 人工智能范式的统一计算框架平台,形成促进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和智能云之间相互协同的生态链。
  • 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 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术。重点突破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无人机自主控制以及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核心技术
  • 突破图形处理器等核心硬件,
  • 完善智能机器人硬件接口标准、软件接口协议标准以及安全使用标准
  • 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和配套
  • 建立试验鉴定、测试、竞技等专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空域、水域管理措施。
  • 突破高性能软件建模、内容拍摄生成、增强现实与人机交互、集成环境与工具等关键技术,研制虚拟显示器件、光学器件、高性能真三维显示器、开发引擎等产品,建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技术、产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
  • 发展支撑新一代物联网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智能传感器件和芯片,攻克射频识别、近距离机器通信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低功耗处理器等关键器件。
  • 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
  • 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牧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
  • 完善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系统、智能配货调度体系等。
  • 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 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
  • 研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家庭互联互通协议、接口标准,提升家电、耐用品等家居产品感知和联通能力。
  • 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面向制造企业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和模型库,开展制造能力外包服务,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
  • 重点推广生产线重构与动态智能调度、生产装备智能物联与云化数据采集、多维人机物协同与互操作等技术
  • 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加强专利布局,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 推动国内优势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合组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鼓励地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企业、高端人才,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园。
  •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众创基地。
  • 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商务服务与决策系统。
  • 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
  • 开展大规模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和新药研发,推进医药监管智能化。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和防控。
  • 智能健康和养老。加强群体智能健康管理,突破健康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智能健康检测监测设备,推动健康管理实现从点状监测向连续监测、从短流程管理向长流程管理转变。建设智能养老社区和机构,构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养老基础设施体系。加强老年人产品智能化和智能产品适老化,开发视听辅助设备、物理辅助设备等智能家居养老设备,拓展老年人活动空间。开发面向老年人的移动社交和服务平台、情感陪护助手,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研制面向开放环境的决策引擎,在复杂社会问题研判、政策评估、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重大战略决策方面推广应用。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
  • 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
  • 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地、湿地等重要生态要素的全面感知以及对城市复杂系统运行的深度认知
  • 促进社区服务系统与居民智能家庭系统协同
  • 实现智能化交通疏导和综合运行协调指挥,建成覆盖地面、轨道、低空和海上的智能交通监控、管理和服务系统
  • 建立涵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领域的智能监控大数据平台体系
  • 研发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物排放智能预测模型方法和预警方案
  • 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环境保护和突发环境事件智能防控体系建设
  • 研发集成多种探测传感技术、视频图像信息分析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智能安防与警用产品
  • 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或城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区域示范
  • 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建立新型社会信用体系,最大限度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和风险。
  • 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
  • 研发布局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
  • 加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衔接,在“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支持人工智能软硬件发展。加强与其他“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相互支撑
  • 深海空间站、健康保障等重大项目,以及智慧城市、智能农机装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部署
  • 按照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和框架,统筹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建设若干国际领先的创新基地。
  • 按规定程序,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技术和产业创新基地
  • 为有实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供便利和服务。鼓励国外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 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
  • 建立追溯和问责制度
  • 建立伦理道德多层次判断结构及人机协作的伦理框架
  • 落实对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 建立人工智能公共专利池,促进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利用与扩散。
  • 构建动态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评估评价机制
  • 开发系统性的测试方法和指标体系,建设跨领域的人工智能测试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安全认证
  • 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
  • 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人工智能的科普与推广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 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生产设施或展馆
  •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 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
  • 成立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 成立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
ocean wu

公关效果评估 - 0 views

  • 公关效果评估,即对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整个企业公共关系活动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同调查研究阶段首尾相连,使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呈现出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过程。主要包括覆盖率、有效率、千人成本、准确性、传播力度、传阅率、公关指数提升、销售提升等方面。
  • 覆盖率(GrossImpression) 覆盖率是广告效果评估中常用的一个词汇,用在公关中也一样,特别是对传播、活动的效果评估,必须搞清楚覆盖到了多少人群,如果不清楚覆盖率,做出来的媒体计划以及活动都是盲目的。 有些企业老板特别有意思,他认为A媒体好,就一定要上A媒体,全然不顾A媒体的覆盖率,这样的传播必然是有问题的。 所谓的覆盖率也不仅仅是指一家媒体的覆盖率,比如一家企业的市场遍布全国,通过中央媒体的宣传是不是就能覆盖率100%呢?当然不是。一家发行量才5万的中央媒体,肯定不如一家发行量10万的区域媒体的覆盖率,前提是企业在那个区域有市场。 当某次宣传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粗糙的公式来表达覆盖率: 覆盖率=传播受众/市场所属区域的受众 传播受众就是我们通过媒体影响到的受众,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个我们后面会提到。而市场所属区域的受众很好理解,如果企业只在北京有市场,就不要把宣传做到河南去,或者用中央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做。 显然了,如果按着100%的覆盖率去做宣传,必然会有一些重复,所以又涉及到一个有效率的问题。
  • 有效率(EffectiveReach) 有效率是指,虽然覆盖到了,但有可能重复覆盖,或者覆盖是不一定有效的。 重复的不多说了,谈一谈无效覆盖。比如,在北京市场做宣传,选择《娱乐信报》,娱乐信报的发行量号称20万,首先这20万人里面不是全部有效的——这20万什么人都有,我们需要的只是其中一部份,比如只有5万是有效的。其次,这5万人是不是全部都会看到我们的信息,这和版面有一定关系。 所以,针对不同的企业,每份报纸杂志都会有其不同的有效率,企业当然要选有效率高的。通常,很多的企业顾到了有效率,又忘记了覆盖率,我们需要的是两者兼顾。 这里还有提一下品牌发展指数,即品牌在一个地区的销售占总销售的比率除以该地区占总人口的比率,用以评估品牌在该地区的相对发展状况。我们都知道山沟沟里的消费能力是不能和城市相提并论的,在某些地区发行量很大的媒体,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有效率就很低。光看发行量,不问有效率,就是这种错误。 综合覆盖率以及有效率,即可得出有效受众,它的作用可以直接用来表述宣传效果。
  • ...6 more annotations...
  • 千人成本(CPM-PerThousand) 这也是广告术语,媒体载具每接触1000人所需支付金额,在计算上是以媒体单价除以接触人口,再乘以1,000。 它的计算方式有两种, 千人成本=总成本/总受众 人成本=总成本/有效受众 显然,第一个计算方式是被公关公司普遍采用的,因为它通过分母的基数降低了千人成本,但这个不能反映问题。真正能反映问题的第二个公式,“钱要花在刀刃上”说的就是这个,只有考虑了有效率的千人成本才是有意义的。 再做得细一点,可以结合千人购买率、千人利润率,来计算以某个成本进行传播值得不值得。比如通过宣传,每千人中预计会有10人购买产品(即1%购买率),每件产品的利润是10元,那么千人利润总额就是100元,宣传推广的成本当然不能大于这个数。 以千人成本,还能计算出企业推广需要的总费用,以企业的总目标受众除以千人成本,就是宣传总费用。企业在做年度宣传预算的时候,可以此为依据进行推算,费用要求达不到时选择重点市场进行建设。
  • 准确性(correctness)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准确性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做到覆盖率、有效率,还是效果不好,原因可能就是准确性差。 信息被有效覆盖了,不等于被有效传递了,准确性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传播定位的准确性、媒体策略的准确性、发布内容的准确性、传播方法的准确性等。 定位的准确性不用说了,一件产品如果没有找好卖点,一个企业没有在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传播的主基调不正确,这些都会造成效果低下。媒体策略的准确性,主要是指发布时间、发布周期,比如促销信息的发布、新品的上市,特别是一些策略性发布,对于媒体策略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如果不准确,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发布内容的准确性是指,该说的问题没有说清楚,该突出的重点没有突出,那怎么可能会有效果?传播方法也是一种,上来就打官司,上来就喷口水……确实吸引了眼球,但是效果如何是否需要反思一下呢? 准确性是无法量化的一个东西,这个是考核公关公司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竞标书上都会把策划方案的策略、定位作一个很高的要求,原因就在于此。而对公关评估,自然不能缺少这一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开始认为正确,也许就是错误的。
  • 传播力度(power) 业内也有人称之为爆破力,或者说引爆。当然,这不能全部说明问题,爆破力只能说明在某段时间内的爆破,但传播力度还包括长时间的影响。 针对爆破力而言,主要是指在某段时间内让企业的信息迅速充满媒体,并持续一段时间,这也是公关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的一个事件营销就属于此类。通过对信息的占领,可以一下子吸引关注,并加强人们的记忆或者好感,从而达到公关的目标。关于爆破力的统计,可以选取一段时间,以媒体发布的数量、转载的数量、媒体跟进报道的数量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媒体跟进报道的数量能集中体现传播力度。 除了一段时间内的传播量,还有一些能有效“量化”传播力度的标志,如网站的首页、平面媒体头版或者头条等等。很多企业比较注重在网站上的首页,或者频道首页,以及一些版面的头条或者关键位置——这都能表明传播力度。 另外,关注度也是传播力度的一个表现,比如在一段时间内,行业内共发生了几个值得一提的新闻,给这些新闻排个名,再结合自己企业在市场的排名,就知道传播的力度够不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制定了年度计划,亦可回顾一下有没有哪个新闻值得一提,如果没有,说明没有传播力度。 一些企业年年做宣传,但是所做的宣传都不值一提,就像小学生写流水帐一样,这就是没有力度的原因。
  • 传阅率(PassAlongRate) 在统计覆盖率的时候,虽然传阅率也会被统计进去,但这个仍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网络时代。 搜索引擎的兴起,使得网络上文章内容被二次、三次阅读的远大于当日发布时的阅读量。特别是一些选购、评测、体验类的文章,被搜索到然后再被阅读,从而起到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当人们在购买汽车、IT等产品时,通常要上网查一查的相关信息,这时候传阅率就显得比覆盖率更为重要。因此,在效果评估时,以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作为评估手段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 比如,应用百度搜索“MP3选购”,在宣传之前第一页搜索没有相关品牌的内容,而做完宣传之后出现了相关的内容,这表明传阅率很大,效果当然也会很好。 另一方面,我们发完一个消息以后,有时候会引起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事实上也叫传阅率。可见,传阅率既可以以人们对同一张报纸的多次阅读来做统计,也可以以搜索引擎上被搜索到的多次阅读来做统计,还可以以后续媒体自发跟进的报道来做统计。 很多时候,传阅率并不被计入公关服务的收费项目,因此长期被忽视,但它无疑是公关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公关指数提升(improveofPR) 前面我们讲的多是以传播为主的一些效果评估,当然公关绝不仅仅是传播,比如一些公众关系维护、项目游说、危机处理也都属于公关的范畴,对于这些内容的效果显然需要特殊的方法,本人认为公关指数是一个较好的评估方法。 比如,很多企业都需要建立和维护媒体关系,通过与公关公司的合作,一定在媒体关系层面获得一定的提升。——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企业不能做到媒体在刊出负面报道之前就得到相关消息,说明媒体的关系还不够到位。这可以量化为一共建立了多少家核心媒体的关系,也可以从单家媒体的关系提升上取得评估。 至于项目游说的话,工作的进展就是很好的评估,这里不多赘述。而对于危机管理,目前通常以“拿”掉了多少篇负面报道来做衡量,这是不完整的。应用公关指数的理解来看,在处理完危机之前,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与媒体的关系、企业与渠道的关系,这些有没有产生变化,如果这些关系下降了,说明危机并没有处理好。同理,如果关系得到提升了,说明危机处理得非常好。必须重点说明的是,看一篇报道是否为危机公关,也要看企业的公关指数有没有变化,如果一篇文章只有几十人看,影响面、影响力都十分窄,就不叫危机。很多危机本不是危机,只是小噪音,结果被公关公司一搞反而真成了危机,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一开始的时候,危机的初期并没有导致企业的公关指数下降,而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导致了这个指数的下降,也就是失败的公关。 可见,在公关效果的评估时也要考虑这一点,公众关系是否有下降,这也是回归到公关的本质,不能因为要见个头版,结果把记者关系搞得一团糟,这可能对于企业得不偿失。说白了,企业取得的各种关系不能轻易动的,一件小事就想上头版,大事来了更想上,长此以往,再好的媒体关系也要被搞砸。
  • 销售提升(improveofsale) 这个放到最后,并不意味着不重要,而是最为重要,也最为一些企业关注。 有些企业完全将销售的增长寄希望于公关,本人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公关在某些时候可以对销售有刺激性的帮助,比如北京富亚涂料的老板喝完涂料后,消费者指名要买能喝的那种涂料;比如我们在网络上发布某个特殊电话号码后,会明显感受到电话的增长;比如Mapabc在发布手机位置查询的代码后,一天内增长近万用户使用等等……但是,我们指望所有的公关都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毕竟广告有公关永远取代不了的作用。 当然,即便不能直接统计公关对销售增长的帮助,亦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得销售增长的数据。用总增长刨去广告、促销等手段对销售增长的刺激作用,就可以得出公关对销售的增长作用。菲利普的《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正因为公关效果中,很多企业对“销售的提升”看得很重,所以像网通、移动这种企业,公关做到经常被业界嘲笑,依然业绩很好。像蒙牛的超级女生,批评者也不少,但是很多人将它看作是好案例……试问一下,有谁真正科学的统计过超级女生对蒙牛的贡献?有时候,我常和朋友开玩笑说,服务那些年年挣钱的企业,就算案例再烂,也可以拿得出手,服务那些亏损的企业,案例再精彩,也不要拿出去丢人。
ocean wu

新形势下美团点评新业务方法论 - 0 views

  • 将新业务的拓展归纳总结为方法论
  • 互联网没有中型企业,要么做大,要么出局
  • 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了区域地头蛇,所有竞争都是全国性战役
  • ...12 more annotations...
  • 用户主动下载APP不超过20个,如果你不能成为这20个APP之一,你的获客成本会非常高,最后只能出局。
  • “竞”和“争”本身不是一回事,同向为竞,相向为争,这两个事情是有很大区别。比如跑步,大家都是为了到达一个目的地看谁跑得快,你不是为了把对方绊倒,这是“同向为竞”。
  • “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拳击竞争,胜利就是将对方打倒;一类是足球竞争。胜利的目的是把球踢进球框里。
  • 为了把球踢进门框里的过程中,需要过人、铲球、假动作等,但这些只是过程,目的是把球踢进门框。
  • 残酷的时代,美团点评不想出局,就必须不断拓展新业务(边界),不断创新,尽快成为一个超级平台。
  • 纵观美团点评的新业务方法论,系统回答了四个问题:如何判断是否探索一个新业务?如何判断一个新业务该投入多少资源来探索?如何判断一个新业务该关闭还是加大投入或者继续保持探索?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新业务?
  • 比如,在“如何判断是否探索一个新业务时”,有两条比较重要的原则:一是看这个业务是否符合企业使命(对于美团点评就是“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二是新业务所处的行业、用户和商家是否对现状满意。美团点评在酒旅和网约车领域的拓展就是这些原则的指引,酒旅和网约车和美团点评的企业使命很吻合,有30%的用户的打车是去吃饭,酒店和旅行也是为了让用户活得更好。更重要的是,酒旅和网约车虽然分别有携程和滴滴这两个巨头,但是用户的痛点并没有解决,用户和商家对现状并不满意。携程在国庆期间的风波,滴滴不断被司机和乘客们投诉,就是如此。
  • 美团点评的新业务方法论
  • 【如何判断是否探索一个新业务?】一、看这个业务是否符合我们的企业使命,“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二、新业务所处的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三、新业务所处的行业,用户和商家是否对现状满意。四、新业务未来的市场规模;五、跟我们已有业务之间的关系。
  • 【如何判断一个新业务该投入多少资源来探索?】一、以业务探索需要多少资源判断,而不是以公司有多少资源判断,要避免因为公司资源变多之后,不基于业务本身特征配置资源,而盲目扩大资源占用的情况。二、新业务探索的资源以满足最小测试单元为默认标准,另外一种可参考标准是以未来市场体量反过来评估探索成本。
  • 【如何判断一个新业务该关闭还是加大投入或者继续保持探索?】一、是否能以可行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二、基于试点的商业模式判断未来市场规模,如果不够大我们也会考虑关闭业务;三、跟我们既有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价值,如果未来市场规模不够大,但是战略协同价值够大,可以考虑扩大经营,否则就应该关闭,比如共享充电宝。
  • 【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新业务?】一、我们要以客观的心态来评估业务的成败。新业务很容易失败,这是客观规律,我们不必回避这个规律。我们看到很多公司为了维护团队士气的假象,逃避承认业务探索进展缓慢,逃避面对探索失败,甚至把失败粉饰为成功。导致的结果是,员工没有机会基于有效判断业务成败来沉淀正确的做事方法。通过持续的为死树浇水,把公司的战略资源浪费在非战略性的机会上。二、客观看待新业务机会。我们注意到过去一段时间,有两种不理性看待新业务机会的思潮在交替出现。一种是新业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没有老业务的严格管控,容易晋升,可以负责更多的事情。另一种是新业务探索期被迷茫困扰,不容易出成绩,晋升评级很难讲出业绩。希望同事们既要看到新业务的历练机会和可能的快速成长,也要接受新业务进展缓慢甚至失败带来的挫折和晋升困难。三、客观看待探索业务的放弃。探索业务的放弃并不意味着试点失败,也不意味着试点团队的失败,探索业务放弃的原因有很多种,行业体量不够、行业时机不对、业务协同价值不足等等。四、正规化新业务立项、扩张、评估、关闭流程,过去我们能看到,我们在新业务立项上存在立项随意,偷偷立项这类情况。后续我们将成立专门委员会,设立专门流程,未经委员会批准不能立项。任何一个业务在大规模经营之前,都需要经过委员会评估,避免未经委员会批准扩大经营规模的情况。每个探索业务都要定期评估进展,并决定是否继续探索还是关闭。
  •  
    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了区域地头蛇,所有竞争都是全国性战役。残酷的时代如果不想出局,就必须不断拓展新业务(边界),不断创新,尽快成为一个超级平台。新业务的拓展,有着怎样的方法论?看美团如何总结。
ocean wu

中国餐厅指南在中国不通行与《米其林餐厅指南》 - 0 views

  • 中国人从来不相信美食评论家的点评。在中国,美食评论家最多也就是扮演星探的角色,资讯的发达俨然使得喜欢在外就餐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自己的舌头。看看著名的大众点评网就可以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美食家。特别是那种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的餐厅,更是评论文章满天飞。这个最初仿造美国的餐饮评论模式建立的网站,在众多的办公室白领心目中颇受好评,最后大家已经忘记了最初的点评作用,而把它当作了一个类似114查号台一样的角色。去订餐的话,他们则会选择另外一家专门给客人订位的热线
  • 华人圈内最为著名的美食家,应该属于香港的蔡澜先生和唯灵先生。前者数十年如一日不停尝试新的餐厅,好坏都讲,每日吃完之后撰文评论,后来将文章结集成册,自序上面开宗明义:这是我的口味,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我只谈谈我的感受。可见中餐的口味完全是个人观感为主,和诸多评分牵扯不到一起。后者的唯灵先生,是属于撸起袖子做菜,放下饭碗写书的角色,厚积薄发,显然不是大陆蛋汤级的美食评论家可比。
  • 真正被众人意识到《米其林指南》的功效,是源于不久前英国伦敦的一家中餐厅的转卖。一位香港移民丘德威先生所开设的两间米其林一星的中餐厅,获得来自中东的6000万美元资金的收购,作为在伦敦的中餐厅投资,可以获得每间两亿三千万元人民币的收购价格,显然告诉众人中餐厅在全球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据报道,转手的两间中餐厅虽然获得伦敦无数美食杂志的极高评价,但是如果没有获得米其林一星的评价,肯定是不会卖到如此高的价格。
  • ...1 more annotation...
  • 《东京米其林指南》。在东京版出版之前,当地的美食评论家纷纷抵制,认为法国人根本不懂得日本美食的精华之处。最近这家全球知名的轮胎公司为了把中国的业务进一步扩大,终于在中国大陆出版了中文版的《米其林餐厅指南》。对于一直期望把餐厅做大做强的中国餐饮业人士来讲,了解严格的米其林指南的评选方式,不但可以吸引更多高档旅游消费者,也可以作为一种引资的硬性指标加以衡量。省得总是觉得中国国内媒体的餐厅评选不够公正,却又担心自己的谄媚无法被法国人看到。
ocean wu

手游广告里的CPS、CPA、CPC、CPM是什么意思? - 0 views

  • 1.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人成本网上广告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惯例。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 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在网上广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比如说一个广告 横幅的单价是1元/CPM的话,意味着每一千个人次看到这个Ban-ner的话就收1元,如此类推 ,10,000人次访问的主页就是10元。至于每CPM的收费究竟是多少,要根据以主页的热门程度(即浏览人数)划分价格等级,采 取固定费率。国际惯例是每CPM收费从5美元至200美元不等。
  • 1.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人成本网上广告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惯例。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 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在网上广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比如说一个广告 横幅的单价是1元/CPM的话,意味着每一千个人次看到这个Ban-ner的话就收1元,如此类推 ,10,000人次访问的主页就是10元。至于每CPM的收费究竟是多少,要根据以主页的热门程度(即浏览人数)划分价格等级,采 取固定费率。国际惯例是每CPM收费从5美元至200美元不等。2.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点击成本以每点击一次计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WX)〗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经营广告的网站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网站成 了白忙活。有很多网站不愿意做这样的广告,据说,是因为传统媒体从来都没有这样干过。3.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CPA计价方式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 放量。CPA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 价方式要大得多。 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当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链接广告主网页后,才按点击 次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4.CPT(Cost Per Time)按时间长度计费很多国内的网站是按照“一个月多少钱”这种固定收费模式来收费的,这对客户和网站都不 公平,无法保障广告客户的利益。虽然国际上一般通用的网络广告收费模式是CPM(千人印象 成本)和CPC(千人点击成本),但在我国,一个时期以来的网络广告收费模式始终含糊不清, 网络广告商们各自为政,有的使用CPM和CPC计费,有的干脆采用包月的形式,不管效果好坏 ,不管访问量有多少,一律一个价。尽管现在很多大的站点多已采用CPM和CPC计费,但很多 中小站点依然使用包月制。5.CPS(Cost Per Sales)按游戏内消费分成计费CPS是一种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的广告,这种广告更多的适合购物类、导购类、网址导航类的网站,需要精准的流量才能带来转化。而在手游里,联运也指的是CPS,即通过游戏内付费来进行分成的一种模式,也是最为常见的方式!
  • 2.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点击成本以每点击一次计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WX)〗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经营广告的网站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网站成 了白忙活。有很多网站不愿意做这样的广告,据说,是因为传统媒体从来都没有这样干过。
  • ...1 more annotation...
  •  1、用户成本   用户成本并非简单的CPA单价,此处的用户成本是排出了虚假用户之后,真实用户的获取成本。   2、计算公式   毛利=总充值*分成-总注册用户*每用户获取成本   每用户利润=注册ARPU*分成比-每用户成本   总投入=每用户获取成本*注册用户数   3、分成比   第一款网游推广的是官方包,65M大小,扣除支付通道成本和税金,CP拿到手接近90%   第二款单机推广的也是官方包,4M大小,扣除运营商支付成本和税金,拿到手在30-40%之间,低一些的也有20%多的,但这个游戏到手大概是40%,算是把握的比较好的。   这两款Android游戏的真实情况是付费率和ARPPU都比较正常,去渠道做测试应该也能评到A级左右,但其实这两款游戏的CPA推广都是略微亏损,每用户大概亏几毛钱的样子,也就是说,一个游戏,如果想做到CPA推广能够盈利,要在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1)调整游戏数据   通过微调、做活动等提升留存、活跃、付费率和ARPPU,为特定渠道制定特定的推广计划,细致到ICON和介绍以及广告文案的策划等等。   2)控制渠道成本   上述案例中第一个游戏的单个用户获取成本是9元,这个价格比较适中,在我接触的案例中,安卓平台单个用户获取成本10几块甚至20几块的有,低到5块钱左右的也有,9块钱只能说是比较适中。所以如果想提升每用户利润的话,就一定要尽可能的压缩用户获取成本。   从以上两点来看,不管游戏数据如何,不管用户质量怎样,在CPA推广上盈利都是存在风险的。一些质量很好的游戏去做CPA都未必盈利,但有一些质量一般的游戏去做CPA反而能盈利,这其实和成本的控制,渠道的选择,以及游戏针对特定渠道的微调有很大关系。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 | 黄主任 - 0 views

  •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称这个为"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用户体验人员是负责界面设计能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也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整体市场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集中在界面上,使得他们依赖自身或处于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7 more annotations...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经常辩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花了时间来研究用户需求并直接与客户和用户互动。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 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中转变。
  •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但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 从产品的整体性上协助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只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取得支持。仅仅只是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你在这个位置上同样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同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你需要考虑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还有其他组织提供类似的训练营活动,包括: • 实务营销 • 280小组 • Blackbot • ZigZag营销 • 硅谷产品小组 有大量非常好的Blog在讨论产品管理,你也可以从中选择: • Roger Cauvin的博客 • 实务营销的博客 • SVPG博客 • 产品管理观察 • Tyner Blain • Michael的产品管理与营销 • 如何成为优秀的PM (它的联合作者之一便是 Jeff Lash) 还有很多从UE角度来谈产品管理的书籍,这些都应该作为PM的珍藏: • 赢在新产品: 产品从创意到启动的加速实现, 作者Robert Cooper • 软件产品管理精华, 作者Alissa Dver • 产品经理手册, 作者Linda Gorchels 此外,有志成为PM的人还应该阅读一些综合的管理类图书,包括领导力、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技术、策略学等。 产品管理有两个主流的社团组织: PDMA (产品发展与管理协会)和AIPMM (国际产品营销与产品管理协会)。两者都提供培训、会议、本地讨论小组及其他产品管理资源。 同时,你还可以利用你的一些职业网络,也许能从类似LinkedIn — 帮你寻找能建立联系并回答有关产品管理问题 — 这样的服务中获得帮助。在你的公司里项目管理也能指导你,况且来自其他组织的产品经理也能给予你不同的或许更真诚的帮助。 正因为你学习产品管理并思考如何迈向这一步,可以找你的经理谈谈。优秀的经理会帮助你的职业化成长,即使这也许意味着你将进入公司的其他岗位。
  •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向你汇报。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 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回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应该是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不是紧要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做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即可。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决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完整版)_深耕·生根 - 0 views

  • 第一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8 more annotations...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管这个叫"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UE人员负责界面设计使之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同样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市场整体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精力集中在界面上,他们需要依赖自身或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常常争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的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是他们在花时间直接与客户和用户打交道,研究用户需求。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 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种转变。
  • 第二章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只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从产品的整体上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光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间取得支持。仅仅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带来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在这个位置上你还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与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思考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受命于你。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作出这种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的决定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后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可以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并不要紧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作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
  •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制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的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ocean wu

小伙伴:如何用游戏思维做游戏垂直社区? - 0 views

  • 移动游戏社区天然的弱点是用户流失快,因为手游生命周期本身就很短。
  • 使得内容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内容的价值无法得到沉淀。
  • 游戏社区内容不像是知乎,一个问题过了几个月还会有人过来阅读、点赞。
  • ...9 more annotations...
  • “消费指南”和“游戏点评”是小伙伴在社区服务上的重要体现。
  • 向手游付费用户之间的经验分享和话题讨论方向引导。
  • 在消费点评中做一个‘’预言帝‘的版块。
  • 大众点评这种是基于过去的描述,
  • 游戏内容的生命周期太短,不如做预言,让用户预言这款游戏的发展和生命力。
  • “求帮忙”
  • 最好的服务和体验就是有问必答——当玩家在板块里询问游戏问题,立刻就有人给予解答。
  • 玩家冲动、兴奋、显摆等诸多心理。
  • 做一个游戏社区,一定要与游戏设计的原理相同。
  •  
    "大众点评这种是基于过去的描述,游戏点评同样如此,但是"游戏内容的生命周期太短,不如做预言,让用户预言这款游戏的发展和生命力。"
ocean wu

左驭研究 :国内亲子游发展全解析 - 0 views

  • 85%的家长主要通过网络查询获得亲子游产品信息,并会通过旅游网站预订机票、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仅有10%的家长依然通过旅行社报名参加跟团游,此外,仅有5%的用户自行前往酒店、景点进行实时购买。
  • 6-12岁的孩子成为亲子游的主角,占比接近60%。
  • 60%的用户选择周边亲子游,出行时间多以双休日和小长假为主。
  • ...20 more annotations...
  • 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自驾亲子游。
  • 高铁出游的亲子游用户增长迅速。
  • 海岛和“休闲”标签的邮轮产品日渐成为亲子游市场的黑马。
  • 游客没有长途跋涉的辛苦,同时孩子们可以在海岛或邮轮上尽情玩耍,还可以在邮轮上找到很多玩伴,家长也相对比较省心。
  • 旅游消费的决策以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
  • 孩子的年龄、性别、喜好、身体状况、性格特征等都是父母在进行消费决策前重点考虑的因素。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积累,孩子们也会主动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父母往往比较乐于接受或鼓励孩子的决策行为。从2013年开始亲子类电视节目的涌现和热推,也让用户在选择亲子游目的地及产品时受到影响。
  • 母出行前通常会对此次行程的安全因素进行全方面考虑,特别是在交通工具的选择、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旅游活动项目的安排及线路的设计等方面
  • 结构简单的核心家庭渐成主流
  • 核心家庭尤其重视旅游对孩子的教育价值。
  • 目前推出亲子游产品的传统旅行社并不多,亲子游产品可选择数量很少
  • 近几年还诞生了一批以亲子游为主营业务的垂直亲子游网站,如童游网、偶们亲子游、麦淘亲子游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 (1)B端管理和服务平台模式:以技术和工具从B端切入,搭建基于微信应用的“童游达人”平台,专为旅游达人提供亲子活动在线运营工具,包括产品发布、客户管理、订单管理、渠道管理、数据统计推送等功能。 (2)C2B反向定制模式:通过亲子游产品网上导流和销售平台,促进流水业务量的提升,同时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实现对C端用户需求痛点全方位的掌握,并进而通过独特产品设计,来实现B端服务提供者产品的改进以及服务的优化,推出各种满足特定细分人群的特色线路和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诸如校友团、企业团等。 (3)B2C聚合平台模式:该类模式聚合了游学、冬夏令营、国内外亲子游、周边亲子游、精品亲子活动、亲子场所、演出展览等亲子出行内容。 (4)P2P平台模式:该类平台具有突出的P2P轻社交、去中心化特色,在平台上,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发布的求约消息,点击报名或评论都可以参与到对方的亲子活动中去。用户也可以发布亲子活动信息,吸引其他用户参加,典型代表如亲子约。
  • 各种基于本地社交活动的移动APP应用不断涌现,家长或者一些亲子达人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发布亲子活动信息,自发组织亲子活动,此类平台的代表是周末去哪儿、周末去哪玩、一块去旅行、荡客等各种移动应用。
  • 部分儿童用品生产制造企业结合企业经营项目开展了和其企业产品相关的亲子游活动,此种形式的亲子游活动多和体验或宣传该类企业产品有关,参加者也多为该类企业的会员。
  • 一些早教中心也会组织花样繁多的亲子活动、家庭派对。
  • 亲子旅游产品缺乏鲜明的特色,无法真正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目前,不少所谓亲子旅游产品是将原有的传统观光线路稍加改动甚至照搬照抄过来。由于大众化的观光产品是为普通成年游客设计的,因此行程安排大多比较紧凑,违背了孩子的作息规律,体验较差。
  • 韩国爱宝乐园亲子游等,国内亲子游专项产品开发明显不足,境外亲子旅游价格较高、出游时间长、办理手续复杂且家长对其安全性的顾虑等等都成为了消费者进行旅游决策时最为担忧的问题,因此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 我国现有的亲子旅游产品,从旅游线路规划到活动项目开发几乎全部围绕着孩子的游乐需要,忽略了家长的旅游需求,缺乏针对家长的旅游活动,家长在亲子游活动中大多起到的只是陪同看护作用,这种情况导致部分父母参与亲子旅游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亲子旅游并没有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目的。
  • 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 在住宿安排方面,接待传统旅游团队的标准间大床间往往很难满足亲子旅游者的住宿需要;就餐时,团队用餐的餐厅里儿童餐椅数量较少,不提供专用的儿童餐具,菜肴口味不符合孩子用餐习惯等。此外,旅游车上缺乏基本的母婴设施,不配备车上卫生间等情况,也为亲子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  
    一、亲子游市场需求、消费特点及决策特点分析 1、亲子游市场需求特点分析 (1)主题功能丰富 (2)需求多元化,价格非第一要素 (3)跟团游更受欢迎 (4)在线获取信息、预定产品成为主要途径 (5)6-12岁孩子是亲子游主角 2、亲子游消费特点分析 (1)国内游周边产品更受青睐 (2)自驾及高铁亲子游渐渐流行 (3)出境游青睐海岛游、邮轮产品 3、亲子游决策特点分析 (1)父母决策,以孩子为中心 (2)安全性要求高 (3)出游时间受假期限制大 二、我国亲子游发展的市场背景分析 1、相关政策出台改革现有休假制度 2、结构简单的核心家庭渐成主流 3、经济条件的改善为亲子游的发展提供有利基础 4、亲子游的寓教于游价值显现 三、亲子游市场主要参与者分析 1、传统旅行社 2、OTA/第三方平台 3、新型O2O模式垂直亲子游模式 (1)B端管理和服务平台模式 (2)C2B反向定制模式 (3)B2C聚合平台模式 (4)P2P平台模式 4、旅游目的地主导 5、利用移动社交媒体网络和本地活动平台自发组织 6、非旅游企业组织机构(儿童用品生产制造商及早教中心) 四、国内亲子游市场目前面临的挑战 1、亲子游产品缺乏鲜明特色,同质化严重 2、产品层次结构划分不合理 3、产品时间分配不合理 4、产品内容设计不平衡 5、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五、国内亲子游市场趋势判断 1、亲子游庞大的旅游消费阶层逐渐形成 2、用户需求多元发展,市场细分程度加深 3、运营模式多样呈现,线上倒逼产业链升级 4、市场向产品两端发力,呈现两极多样化发展趋势 5、O2O多维互动模式将成为未来在线亲子游发展趋势 6、异业融合,亲子消费生态圈渐成
ocean wu

专栏观察:25种全球最流行的企业实用管理工具 - 派代网-做电商,上派代! - 1 views

  •  当前,全球的企业管理者都在使用大量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既包括战略规划和基准管理等广泛适用的方法,也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应用等专业化的方法。事实上,关注并选择管理工具,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1993 年,贝恩公司(Bain)推出了一项跨年度的调查,以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管理工具使用的状况。我们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并实施那些有助于他们实现战略目标与利润目标的管理工具。 我们的调研涉及公司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对所使用的工具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热点商业问题的看法。12 年以来,这项调查帮助贝恩公司建立了一个有 7,000 多位问卷应答者的全球数据库。今年,针对中国大陆管理者的调查是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合作完成的。调查研究了中国公司打算如何竞争以及中国的管理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获得帮助。报告主要关注 25 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 所选择的工具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与高层管理者相关  当前热点问题,主要以其在商业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来衡量  可测量性的  
  •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表:   目录 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4 外包(Outsourcing)  5 企业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  10 使命书和愿景书  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  12 作业导向管理  13 忠诚度管理  14 六西格玛(6σ)  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  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  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  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  21 开放市场创新  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  24 海外经营  2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 中国管理工具使用现状 近年来,中国公司低成本制造的能力享誉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以如此低的价格向世界市场提供大量标准化的产品。 然而,中国的管理者也面临各种竞争压力,其中包括来自那些以高质量的产品侵占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近期合作进行了中国经理人管理工具使用的调研,调研涉及25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见上图表)。调研显示,中国公司并不打算永远都做低价值商品的制造者。 在调研中发现,88% 的中国经理人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趋向于低值商品化。很明显以提供差异化的、更富创新性的商品; 78%的中国管理者担心,顾客洞察力方面的欠缺是影响他们业绩的一大障碍。此外,他们似乎对那些能够帮助其实现创新的大胆举措非常有兴趣。例如,大约 80% 的人(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其他国家)认为,在新产品、工艺流程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公司甚至竞争者合作,可以大大提高创新能力。  
  • ...5 more annotations...
  •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内容 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最早提出该概念的Gartner Group认为:所谓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Hurwitz Group认为:CRM的焦点是自动化并改善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CRM既是一套原则制度,也是一套软件和技术。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CRM应用软件将最佳的实践具体化并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来协助各企业实现这些目标。CRM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都以客户为中心,这意味着CRM应用软件将客户当作企业运作的核心。CRM应用软件简化协调了各类业务功能(如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和支持)的过程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满足客户的需要上。CRM应用还将多种与客户交流的渠道,如面对面、电话接洽以及Web访问协调为一体,这样,企业就可以按客户的喜好使用适当的渠道与之进行交流。 而IBM则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企业识别、挑选、获取、发展和保持客户的整个商业过程。IBM把客户关系管理分为三类:关系管理、流程管理和接入管理。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源于市场营销理论;从解决方案的角度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上面,得以在全球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 >>>详细介绍<<<  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Zero Defects),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Cycle)活动行,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详细介绍<<< 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客户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 客户细分是指根据客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 它既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管理工具。它是分门别类研究客户、进行有效客户评估、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成功实施客户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充分获取客户价值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详细介绍<<< 4. 外包(Outsourcing) 外包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所谓外包( Outsourcing),在讲究专业分工的二十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心能力,且因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外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详细介绍<<< line-height: 22px; 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
  •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详细介绍<<< 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 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 最后,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  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重组是90年代由美国MIT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1993年,在他们联手著出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详细介绍<<< 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详细介绍<<< 10. 使命书和愿景书 参见 企业使命说明书 和 企业愿景
  • 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 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的,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详细介绍<<< 12. 作业导向管理 作业基础管理(ABM),是指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作业是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 作业基础管理是一种系统范围的、综合的方法,它使管理层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目标是增加顾客价值、并通过提供这种价值获得利润的作业上。作业基础管理包括产品成本计算和流程价值分析。ABM利用作业成本计算作为其主要信息源。 >>>详细介绍<<< 13. 忠诚度管理 所谓忠诚管理,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忠诚,更重要的是忠于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具体说来是指仔细的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顾客、雇员、投资者可以说是一个商业体系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其称为“忠诚的力量”。长期的研究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没有忠诚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忠诚的顾客;缺乏忠诚的顾客,企业也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忠诚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忠诚也建立在投资者忠诚的基础上。因此,商业忠诚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雇员、投资者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 >>>详细介绍<<< 14. 六西格玛(6σ)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行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 >>>详细介绍<<< 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竞争策略的重要环节,其实起源于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时,基于本身资源及能力的不足。期望透过合资,共同研发,交互授权,物流协议等方式,结合各自稀缺的有限资源,共同分担研发的成本及风险,掌握市场流通,制定产业标准。 战略联盟成功的四大关键在于:订立联盟策略;选择合适对象;建立联盟结构与管理制度;订立终止联盟计划。
  • 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benchmarking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实施benchmarking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总的来说,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对企业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benchmarking可以是一种管理体系、学习过程,它更着重于流程的研究分析。 >>>详细介绍<<< 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 变革管理的三项基本方法为:   一、解冻:承认现况不好,释放原先被掩盖的组织不利讯息。   二、改变:利用沟通与引进学习型组织,使组织成员逐渐接受改变是正向价值的观念。   三、某定而后动:先确定变革策略,拟定明确的目标、环境评估、行动方案与各种配套措施。 >>>详细介绍<<< 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应当经历长短不一增长型战略实施期,因为从本质上说只有增长型战略才能不断的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从竞争力弱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与其他类型的战略态势相比,增长型战略具有以下特征: 实施增长型战略的企业不一定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但他们往往比其产品所在的市场增长得快。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可以说是衡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增长型战略的体现不仅应当有绝对市场份额的增加,更应有在市场总容量增长的基础上相对份额的增加。 >>>详细介绍<<< 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 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目前,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都使用EVA指标评价企业业绩。
  • 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 21. 开放市场创新 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由此产生。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AlvinToffler)在《FutureShock》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87 年,斯坦·戴维斯(StartDavis)在《FuturePerfect》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为“MassCustomization”,即大规模定制(MC)。1993年B·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lI)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一书中写到:“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范畴足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 >>>详细介绍<<< 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 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是理清扑朔迷离的未来的一种重要方法。情景规划要求公司先设计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接着再去想像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发生。这种分析方法使你可以开展充分客观的讨论,使得战略更具弹性。 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当时是一种军事规划方法。美国空军试图想象出它的竞争对手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然后准备相应的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兰德公司和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的赫尔曼?卡恩(Herman Kahn),把这种军事规划方法提炼成为一种商业预测工具。卡恩后来成为美国顶尖的未来学家。 >>>详细介绍<<<  24. 海外经营  2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ocean wu

论现代营销理论4C对传统营销理论4P的导向 - 0 views

  • 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它是由杰罗姆·麦卡锡始创于1960年; 4C:顾客(消费需求)(Consumer's needs)、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市场营销学教授罗伯特·劳特朋提出。 4P和4C分别承担各自的职能。4P理论仍然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理论,是进入目标市场,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基本手段,不仅不能抛弃,而且应该加强,即用4C理论来加强4P理论,完善4P理论,解决4P的导向问题。
  • 4C对1P(产品)的导向关系:4C对1P(产品)的导向,就是4C贯穿于产品从创意到开发甚至到最后使用的整个过程。  1.1P*1C(顾客与产品)。即企业不是生产销售自己能生产的产品,而是应该从顾客出发,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开发他们真正需要的并能完全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企业的产品概念,不是企业从自身的角度,而是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例如,一套橱柜,消费者不会考虑柜身,门板,台面等的制造过程、管理方法及生产成本等,而只会考虑手表的外形、质量、价格、准确性、是否保修、适合什么样的人使用等。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把产品创意发展成为产品概念,然后评估成品的成本与生产可行性,再进行修正变成现实中的真正产品。同时,企业还必须通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需求的表面现象抓住其实质。 在当今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了解其需求,是把握他们"买什么"的关键所在。企业只有弄清了消费者将要"买什么",才能决定自己将干什么,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什么。  2.1P*2C(成本与产品)。即不是企业考虑生产其产品花费了多少成本,而是应该在产品开发之前了解顾客愿意为其付出的成本,并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将其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公式表示为:(2P- A(Adequacy profits) =2C)愿意支付价格-适当利润=成本。当然有些新品还没在市场上销时,就可以先以同类产品与各级销费者市场的消费水平进行评估。经常有一些企业成功地开发了一些产品,但因没有充分地考虑顾客愿意付出的成本而导致失败。  3.1P*3C(方便与产品)。即企业从产品的研发开始就要考虑如何使顾客方便使用、方便搬运等,降低使用成本,如傻瓜照相机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传统照相机对照相技术要求相当高,否则就很难照出好相来,可是,傻瓜相机就不同了,它不需掌握专门的照相技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无论会照相还是不会照相,都可以用傻瓜相机照相,并还能照出较好的相来。这样,即可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也可减少使用成本,从而扩大了照相机市场。  4.1P*4C(沟通与产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一是在产品开发前和开发过程中都必须通过沟通来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了解他们能够支付的和愿意支付的成本,了解他们所认为的方便等。将购买的东西充分评头论足,不要在产品上市后,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娘,忙于挖空心思搞促销。使企业和用户不再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和对立;将营销做到产品开发之前。二是要使产品本身成为一种沟通的手段,可具体体现在品牌、质量、包装、特色等上面。例如,产品的包装上详细并清楚地标明产品的材料、作用与用途、使用说明、保质期、生产日期等,让顾客对包装物品一目了然。
  • 4C(指:1C、2C、3C、4C)与3P(渠道),渠道决策必须以4C为基础。  1.3P*1C(顾客与渠道)。企业在选择或决定渠道策略时,首先需要考虑什么渠道最能接近目标市场,如:上海的家具市场,据业内人仕统计近百个商城提供了上万个展位,家具品牌大多选择在吉盛伟邦,世贸家具,月星家具等家具商城或家具卖场较集中的一二级商业街道(如徐家汇一带)和浦东;其次要考虑目标顾客最愿意且经常消费的渠道。  2.3P*2C(成本与渠道)。通常情况下,目标顾客较易选择成本最低的渠道,它包括目标顾客为购买产品,接近其渠道所花费的金钱成本、精力成本、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  3.3P*3C(方便与渠道)。目标顾客最容易接近和最方便购买的渠道,它包括交通便利,停车方便,购物环境好,看、选、购都方便。具体地说,一、是要尽量增加销售网点,使顾客在需要购买时就能就近购买。二、是要改善购物环境,其一是齐全的商品,便于顾客购买各类商品,从而实现一站购物;其二是舒适的环境,使之成为顾客可以休闲的场所。三是销售网点要营造一种使顾客容易进入、便于购买的氛围。在这点上一些大型超市就广泛受到顾客的欢迎,那是因为超市的空间较大,顾客自己可以任意选购商品,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不要看营业员的脸色,可以随便挑选,想买什么就拿什么。  4.3P*4C(沟通与渠道)。渠道是相互沟通和情感交流以及获取相关信息和新知识场所。通过渠道与顾客的沟通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包括未表明的需求,令人愉悦的需求;秘密的需求,顾客想要找到一个以价值导向的理解顾客心思的朋友。
  • ...2 more annotations...
  • 4C(指:1C、2C、3C、4C)与4P(促销) 成功的广告创作,首先是要对目标顾客的了解和对顾客心理的深刻洞察,从顾客中来,再到顾客中去的完整过程。广告创作前,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切掌握目标顾客的构成,以及他们的文化、社会、收入、心理等状况,并通过调查测试,确认目标顾客所关注的利益点,同时还要企业的投入成本为据,再以创意的方式表现出来,达到与顾客与企业的双向式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广告的效果,使顾客和企业都满意。  1.4P*1C(顾客与促销)。促销的对象必须明确,一定是目标顾客,诉求内容和诉求方法也应以目标顾客为出发点;同时,必须弄清目标顾客最喜欢的促销方式。  2.4P*2C(成本与促销)。目标顾客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信息,包括产品功能、质量、使用方法、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3.4P*3C(方便与促销)。既要考虑如何便于目标顾客获得信息、了解信息,又要便于顾客对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尤其是选购品,顾客一般都要货比三家。  4.4P*4C(沟通与促销)。在促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那种强加于人的促销活动,主张卖方和买方双向沟通。
  • 4C(指:1C、2C、3C、4C)与2P(价格) 企业在决定价格时,必须考虑目标顾客对价格的反应。价格的数字表示非常明了,然而,顾客对其会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另外,顾客对价格的反应也会因产品的种类而异。例如,对很难看到品质差别的汽油,消费者的价格反应较敏感,相反,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款式差异较大的服装,首先重视的是其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价格。即使同样种类的产品,其评价往往也会因品牌而异,常用一流产品和三流产品,知名品牌和非知名品牌等来加以评价。评价的差异会表现为价格的差异。市场营销管理者有必要在制定价格时充分了解和掌握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所知觉的价格和能接受的价格。  1.2P*1C(顾客与价格)。即价格的决定不是以企业为中心,而是应该以顾客为中心。研究顾客心理及其对产品价格的反应或他们理解的产品的价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格。传统的以产品为基础的定价程序是:产品→成本→价格→价值→顾客,而现代的以顾客为基础的定价程序是:顾客→价值→价格→成本→产品。后者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在顾客的价值判断基础上决定其价格。企业决定价格时应重点考虑后者。因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总会在同类产品之间进行比较,选购那些既能满足其消费需求,又符合其支付标准的产品。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格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消费者宁愿付出货款而不愿失去这次购买机会的价格。如果价格刚好定在这一限度内,消费者就会顺利购买。  2.2P*2C(成本与价格)。不是指生产成本,而是指顾客为购买其产品能支付的成本和愿意支付的成本。 3.2P*3C(方便与价格)。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便于顾客对产品的价值和价格的判断和理解;二、是便于顾客对同类产品,尤其是对竞争者产品进行价格比较;例如,丹麦的北欧风情品牌所推出卧房5件套售价在8万元以上,虽然竞争者的国产同类产品售价只有5万元,但丹麦的北欧风情品牌却比竞争者销得更好,销量更大。为什么顾客愿意多付3万元来购买该公司的产品呢?因为顾客对其产品价值的理解不同,他们认为该品牌的价值远远高于竞争者的同类产品,其理解价值为:(1)与竞争产品质量相同所值金额:50000元;(2)更长的使用寿命所值金额:20000元;(3)更佳的可靠性所值金额:10000元;(4)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所值金额:5000元;(5)更长的零件保用期所值金额:10000元。该品牌所产橱柜的总价值顾客理解价值为:9.5万元。因此,该品牌所产橱柜售价8万元对顾客来说不是比竞争产品高3万元,而是比应有价值便宜1.5万元。这就是销量反而增大的原因;三、是便于顾客了解产品的价格,如明码标价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四、是便于顾客付款,尽量为顾客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付款方式。  4.2P*4C(沟通与价格)。有时在价格上存在较大障碍,其实都是因没有沟通或沟通不够所致,所以有必要在售前、售中甚至售后加强与顾客的沟通,让顾客充分了解产品及其价值和价格,使其感到物有所值。
ocean wu

初步了解信息架构_Yum.cn Design Studio - 0 views

  • 信息架构设计的思考方式1. 自上而下,在定义网站的整体结构前,先广泛了解商业意图和用户需求,最后来才考虑具体内容之间的关联。2. 自下而上,先理解内容的联系,通过遍历,剧情设计等手段,让该系统能够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然后才考虑更高层次的结构需要支持这些需求。
  • 分阶段的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架构1. 理解客户需求,背景和用户需求,阅读所有的现有文件,与利益群体作沟通,并且做出内容清单。 2. 引导测试用户参与卡片分类活动。 3. 通过卡型分类活动评估之前设计的分类,从中寻找分类的趋势。     合理划分类别的重点和相关的次序,通过分析找到工作流程的梳理过程。4. 做一个信息架构的草案出来。 5. 使用卡片评估的方式来测试设计出来的架构。     我们的卡片是每个流程的重点,信息架构草图是流程的框架,两者结合验证工作的重点是否有偏离;有计划还可以请相关人员进行可用性测试,对用户角色调研起到很重要的补充;6. 不要对第一次设计就成功带有过多的期望,寻找合适的措辞和分级可能会需要好几次重复的设计与评估。     可以分三次考虑,首先,初稿,了解信息架构的粗框架,类似与uml图示; 再次,从下到上的梳理用户的需求和流程的衔接;最后,从上到下,整理导航和系统使用框架,确定信息架构; 7. 把信息架构记录成网站的地图,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网站地图,只有页面设计都完成以后,网站地图才会定稿。8. 使用剧情设计测试你的网站设计。(情景模拟)9. 让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参与剧情设计和遍历,并且与他们分享测试的结果。10. 如果有可以,在进行正式开发之前,多做一些纸面原形或者低拟真原形的测试。.       通过visio制作demo 11. 建立一些文档,把关键的用户操作点都标注起来,这样可以给视觉设计和程序开发人员一些提示,保持开发能够充分利用前期设计的结果。
  • 设计过程中的产品有很多方法来记录信息架构设计的结果和收获,这里有几种常用的:1. 网站地图,它可以很好的表述一个网站的组织结构,但不一定要反映导航的结构。2. 带有注释的页面设计,页面设计决定了页面上的导航,内容,功能等元素,视觉设计和程序开发者可以根据这些注释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建立整个站点。3. 内容矩阵,站点所有的页面都放在一个内容矩阵里,并且为每一个页面都定义了应该显示的内容。4. 页面模板,页面模板在设计大型的站点或者企业内部站点的时候才会需要,它定义了某一类页面的内容的类型,全局的导航,栏目内的导航灯等。这个东西使用最多的就是CMS,内容管理系统。
  • ...1 more annotation...
  • 设计过程中的副产品1. 角色,角色设计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典型的用户目标,它能够把用户研究的开销缩减的最小。2. 原形,这是最终作品的模型,原形可以很简单,简单到用几张图片来表示未来复杂的网站(低拟真度原形),也可以比较复杂,拥有最终产品的一样的交互能力(高 拟真度原型),纸面原形的测试效果其实已经很不错了。通常原型设计会让整个信息架构活起来,所以,请尽量在设计定稿前多做原型的测试!3. 剧情,剧情设计时另一种可以让信息架构设计活起来的技术,它模拟了一个用户执行具体任务时如何体验整个信息架构的过程,也能够让团队的其他成员很好理解设计的意图。
  •  
    一、概念
        web上面很多,广而告知的有几个:
            A、信息架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名词]
             什么是「信息」?
            信息,数据与知识。
            数据是事实和数据......知识世人脑中的东西......信息正好处在数据和知识之间的混乱地带。
    因此,信息架构的工作在本质上就是将一些数据转化为让人看了或是接触了就可以转化为知识的东西,或者是将某种知识化为数据,让知识可以传递,再利用,或是两者都兼具的设计过程。
    而架构呢?简单的说,它包含三件工作:

    1.    架构设计 (Structruing) --首先他必须决定网站中信息的单元 (atom) 的大小 (或是称为粗细程度, granularity),并决定这些单元之间的关系。
    2.    决定组织方式 (Organization) -- 将这些组件组合成有意义的,具有特色的类别。有时又称为逻辑分类。
    3.    归类(Labeling) -- 给这些你所产生出来的每一个类别一个合适的名称。 
             B、信息架构,即信息组织的方式结构,在网站里,信息架构是一个站点对内容进行分类,并且建立交互来导航这些内容的设计。
ocean wu

Intel社会化媒体准则 - WebLeOn's Blog - 0 views

  • ntel社会化媒体准则这是Intel制订的官方社会化媒体准则。
  • 当你参与互动不断出现的在线合作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工作的方式,也提供了和客户、和同事以及和整个世界进行交流的全新方式。这是一种新的互动模式,我们相信社会化计算可以帮助你建立更稳固、更成功的商业关系。同
  • 是否参与社会化媒体,你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你参与的话,请遵循这些指导原则: 无论是谈论Intel还是其它事情,都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发表评论要有意义且有礼貌─换句话说,不要发垃圾评论,评论内容不要包含无关内容或具有攻击性。 如果合适的话,快速回复别人对你的评论。 注意内容的所有权和机密性。 在反对别人观点的时候,要保持冷静。 了解并遵循Intel Code of Conduct(Filetype/Size: PDF 596KB)以及Intel Privacy Policy。
  • ...18 more annotations...
  • 明智 在努力做到透明的同时,也不要破坏Intel的隐私、机密以及对外商业演讲的法律条款。
  • 透明 你的诚实─或者不诚实─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将很快被注意到。
  • 参与互动的规则
  • 你是否提供价值? 社会化媒体中的内容不计其数,为人们提供价值是让你所写的东西能被人阅读最好的办法。
  • 认知等于真实 在线社会化网络中,公开与私密、个人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 确保所有与你有关的内容都和你的工作,和Intel的价值观以及专业标准相一致。
  • 这是一种对话 像你在工作中同真人交谈一样跟你的读者进行交谈。换句话说,避免过多的卖弄学问或者说客套话。不用害怕表现你自己的个性或者说出你心中的想法。考虑开放话题的内容并邀请别人答复。鼓励评论。你也可以通过引用正在谈论相同问题的Blog内容并允许你自己的内容被分享或同步来扩大对话的范围。
  • 写你知道的事情 确保你所写的内容是你擅长的领域,特别是当它和Intel以及我们的技术相关的时候。
  • 它应该发人深省并能建立一种社区感。如果它帮助人们提升知识或技能;建立他们的业务;完成他们的工作;解决他们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更好的了解Intel──那就说明它提供了价值。
  • 你的责任: 你所写的内容最终由你负责。
  • 带来一些惊喜。
  • 让我们和世界分享我们正在学习或在作的让人兴奋的事情──同时也敞开向他人学习之门。
  • 领袖气质 善意讨论和煽风点火之间有一条细线
  • 一旦文字发布了,你没有办法真正的收回。一旦激动的争论开始,就很难停止。
  • 如果搞砸了? 如果你犯了错误,承认它。坦率并快速的进行修正。
  • 如果需要暂停就暂停 即使你正要发布的东西让你感到一点点的不适,不要置之不理而点击“发布”。花些时间来看这些准则并试图找出是什么困扰了你,然后修正它。
  • 审核 审核就是在内容被发布到网站上之前对其检视和审查的行为。
  • 好的、坏的,但不是恶劣的。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内容,只要和对话相符就会得到我们的允许,无论内容是否有利于Intel。如果内容是恶劣的、有攻击性的、是诋毁的并和上下文完全无关,那它们将会被拒绝。
ocean wu

微信朋友圈本地广告投放全过程及效果分析 - 0 views

  • 1、朋友圈广告文案朋友圈广告形式就是文字+图片,图片可以查看详情,进入自己设置的微信图文消息,可以讲自己的产品、服务,反正是最吸引用户的给讲出来;文字的话就要精简,最好两三句话就可以讲明白这个意思,让用户明白这个广告的目的,产品兴趣,点击进入图文消息,接着看下一步的内容。举例:比如装修用户比较最关心装修的价格,我们就以价格入手,吸引用户,我们可以说“上海装修需要花多少钱?点击查看报价”,这样的一种形式,一问一答(答案需要点击进入),引导用户去点击。再一种形式“装修报价水分竟然这么大?对比报价单不吃亏!”从用户角度去讲他害怕遇到的东西,触动用户的利益,我们给你解决方案:对比可以省钱不吃亏,这样用户就比较容易去点看查看。
  • 2、朋友圈文案限制目前朋友圈广告审核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得出现违反新的广告法的词汇,不得有诱导分享的词汇,所以文案写作还是比较考验的,数据、证书、机构推荐、报道等等这些方面的需要提供书面证明,不能够直接跳转到第三方网址,只能够进入微信图文消息的页面。
  • 3、微信图文消息页面(落地页策划)5万元的广告落地页只能是微信图文消息,你想直接落地自己投放的页面(简称投放页面,其实就是你想让用户看到的自己网站的页面)是不可能的,有一个办法就是:你做成一个页面形式放到微信文章里,让用户看到感觉像是一个页面;然后投放服务号的文章,好处是:服务号文章可以直接插链接(最好是按钮的形式,引到用户点击),用户可以直接点击进入自己投放的页面;再者可以利用阅读原文的功能,将投放的页面设置到阅读原文里,尽可能的将用户引到投放的页面。开始我们策划了一般以文字为主的形式,文章内容太多,怕用户看不过来,反感;Boss让改,第二版采用图片的形式讲述,整体以gif格式的图片,自动变化,让用户可以变动的感觉,给用户最直观的对比感受。Boss问投放中文案可以变动吗?回答是肯定不能的,所以又让出2-3版的样式,说给他看,小学生我想屎的心都有了。
  • ...2 more annotations...
  • 4、朋友圈推广时间广告以展现的形式收费,150元/千次的标准,5万块大概展现33万次,当时我们是选择我们稍精准的用户画像(比如25-40岁之间,喜爱家居、设计、时尚等属性),这些人数会相对较少,展现时间会稍长,当时咨询微信投放客服的(说大概展现3小时—半天时间),给出的建议是周末11点钟,但我们考虑时间问题,所有人感觉商业推广还是选择周一比较好,10点钟是理想的时间(我们微信文章阅读高峰期就在9-10点钟之间)。
  • 5、朋友圈效果评估开始阅读数据刷刷的往上涨,后台报名的数据也是涨得很快,但到了中午下午就很慢了,我们按照按照报名算成本的话,整个核算下来一个报名就要200多元,这个成本其实是比较高的,平时的成本就在100多,其实10点刚开始报名的成本不到100元。所以下次的话我们还是要选择更早的投放时间。
ocean wu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读 - 0 views

  •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40号),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2018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3万亿,同比增长15%,是同期GDP增速的2.2倍
  • 《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信息消费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作用,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产业供给能力为突破口,以优化信息消费环境为保障,深化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 ...10 more annotations...
  • 《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可用“一条线三个点”来概括,即围绕一条主线、以人民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明确四大着力点、抓好五大支撑点。
  • “一条主线”是指围绕深化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这一主线。
  •  “根本出发点”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  “四大着力点”是指提出四大主要行动。一是新型信息产品供给体系提质行动。加快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 二是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通过组织开展“企业上云”、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布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体系5.0版、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等措施
  • 三是信息消费者赋能行动。通过加快推进光纤和4G网络深度覆盖、深化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开展信息技能培训和各类体验活动
  • 四是信息消费环境优化行动。进一步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全流程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完善数据与个人信息泄露公告和报告机制
  •  “五大支撑点”是指抓好五项保障措施。
  • 推动开展试点示范。完善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打造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面向生活类、公共服务类和行业类信息服务、新型信息产品等领域,遴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示范项目。
  • 推动各地方完善本地区统计监测工作机制,及时上报信息消费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健全信息消费评价机制,定期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数,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ocean wu

万字长文,能为玩家游戏心理设计锦上添花的奖励设定探讨,下篇 | GamerBoom.com 游戏邦 - 0 views

  • 成就系统会影响玩家的行动表现、积极性和态度。
  • 观点涉及以下概念: 评价成就 完成成就 乏味任务和趣味任务 成就难度 目标取向 评估成就VS. 完成成就
  • 胜任意识可以分为两个子类:偶然成就和必然成就
  • ...25 more annotations...
  • 自我效能与增加目标承诺、策略创新和使用以及增加对消极反馈的乐观反应有关,所以增强玩家的自我效能非常重要。
  • 第二个是增加任务本身的额外规则或设想。这个方法在所有成就的大部分基础级别中均有应用。
  • 激发玩家参与乏味任务的常规策略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成就的描述,让玩家意识到这种任务的内在价值。
  • 最优方案:在游戏中,预期成就占主导,这样玩家可以为自己确立目标,形成游戏心理模式。但要保证成就描述能准确地反映其对玩家的行动要求和该成就的重要性。少量的意外 成就能鼓励玩家的创意玩法,建议开发者适当运用这种策略。
  • 社会劝导(给别人口头刺激)是第三个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这种因素的作用形式非常简单,就像有人完成一个任务,听到“好样的!
  • 个人自我感觉是第四个因素。这个因素影响玩家的压力指数、情绪状态和生理状况。
  • 优化方案:在玩家的表现和享受过程中,给予挑战性成就最大奖励。描述成就和设计交互作用增加玩家的自我效能。
  • 优化方案:在鼓励创新和策略的困难任务中灌输掌握定向的思想。在简单和重复的任务中灌输成绩定向的思想。对于仍在学习怎么玩游戏的新玩家,应设法在掌握定向阶段留住他 们。
  • 预期成就让玩家在之前就为自己立下目标。这样做有四个确凿的好处: 第一,玩家有了具体目标就可以更好地分配自己的资源。也就是说,玩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重新温习自己的某种技术、节省额外时间或者向朋友求助。 第二,为了目标的达成,玩家更乐意发奋努力。对游戏开发者而言,玩家的这种努力意味着他们体验游戏的时间也在延长。 例如,玩家要花许多个小时来达成《魔兽争霸》中的“Salty”成就(游戏邦注:玩家必须取得所有钓鱼成就)——我可以亲自证明这可能是个无休无止的过程。 第三,带着目标的玩家在陷入困境时也能迎难而上,而那些漫无目的的玩家更可能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 第四,为了达到目标,玩家更可能致力于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这一点对游戏开发者同样意义重大——掌握了新技术的玩家更可能成为回头客。
  • 即时通告可以促进玩家对游戏的了解和提高玩家完成任务的效率。当玩家的目标成就与 玩家在游戏中的表现有关时,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 大多情况下,合作性环境有利于提升玩家的表现。当评价一个同伴时,合作性环境就已经与更伟大的成就、更强烈的自尊和更高的积极性挂钩了。因此,需要合作的任务相对于一 个人就能解决的任务,更能促进玩家的表现。
  • 即时通告有一个潜在的干扰作用,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 最优方案:在过程中缺乏自然中断的游戏中采用弹出式即时通告,且通告上顺带更详细的成就解释。而对那些环节界定明确的游戏和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游戏来说,延迟通告比即 时通告更可取。给新玩家即时反馈,给游戏老手延迟反馈。
  • 永久性成就分为两类:有形奖励和储存清单。
  • 最优方案:采用某些储存清单来满足玩家想回顾游戏史的愿望。有形奖励对玩家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但玩家获得这种成就后,它就不再有吸引力了。
  • 同级的玩家通过查看他人的成就,可以定位自己的成就目标。
  • 最优方案:成就对其他有强烈动机的玩家可见。为了防止菜鸟玩家受排斥,肯庇护他们的其他玩家将获得某种成就。让玩家展示一些引起为傲的成就,从而增加他们的游戏积极性 ,同时突出其游戏操作风格。
  • 最佳方案:不使用消极成就。为那些表现比较“挣扎”的玩家提供点反馈性的帮助。
  • 最佳方案:把金钱作为玩家完成任务的奖励,而不是让其产生强大的控制欲的成就奖励。金钱奖励可以用于提高游戏的吸引力,但不要使之成为玩家参与某游戏活动的主导。
  • 最佳方案:利用这类成就保持玩家的长期兴趣,并以相关活动做指引。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各个小任务的间隔要有度,不要让玩家有受制感。
  • 竞技可以增加特定任务的乐趣,从而端正玩家的态度。成功的竞技结果会增加玩家的自我能力认同感,从而刺激玩家的内在动机。此外,处于竞争性环境的玩家在重复 性任务中的表现通常会有所提升。
  • 最佳方案:如果要在游戏中设置竞技成就,务必保证玩家对游戏的上手程度。
  • 目睹周围人的成功,或者叫替代性经验(游戏邦注:vicarious experience,个体首先通过社会比较过程判断他人能力的高低,而后通过信息提供过程观察,并从他人的成功操作 中获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第二个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
  • 合作的另一个优点是,面对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时,玩家仍然有更广泛的目标范围。为了体现这个优点,还要鼓励资深玩家与菜鸟玩家合作,然后给予资深玩家相应的成就。
  • 最佳方案:为了促进合作环境的和谐,可以考虑给予帮助低级玩家的高级玩家某些成就。给予团队的合作成就要保持相对小,以缓合游戏过程缺失现象及减少“南郭先生”。在团 队合作的任务中,决定成就达成的标准也应被运用于评价玩家个人的表现。
ocean wu

汽车维修业的春天是怎样的? - 0 views

  • 最近中国汽车产业有多个产业风口爆发的奇点,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一个是汽车互联网和车联网,一个是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在内的后服务市场,一个是汽车电子商务。
  • 最近中国汽车产业有多个产业风口爆发的奇点,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一个是汽车互联网和车联网,一个是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在内的后服务市场,一个是汽车电子商务。
  • 从力出一孔的角度看,交通运输部联合10个部委颁发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让本来就很火爆汽车维修市场再添把火
  • ...37 more annotations...
  •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对汽车后市场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
  •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对汽车后市场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
  • 第四条明确: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
  • 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合理布局、连锁优先、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发布本行政区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
  • 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合理布局、连锁优先、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发布本行政区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
  • 江苏省张家港已经出现由综合维修企业发起的连锁经营,值得借鉴和学习。
  • 其一是连锁优先。
  • 最近几年几个主要城市在维修店开业审批中已经实质上做到了不连锁就不允许开业。
  • 二是供需平衡。对于线下维修企业而言,当前低端产能是过剩的,如果当地发改委和规划委不允许新增维修企业,那意味着现有企业的牌照会涨价,本来店址就是稀缺的
  • 三是汽车维修园区。以往汽车产业园区主要是卖车,现在修车也能圈地搞园区,这个有想象空间。
  • 其四是维修企业进社区和停车场。这意味着上门服务会很快火爆起来
  • 其五,连锁网店可共享技术负责人和设备。这个对基于互联网的上门服务是巨大利好——没有必要买一大堆没用的设备,更没有必要逼着技术人员都去学没用的认证班,一个大师傅、一个维修中心,其他都是移动互联网预约解决。
  • 第九条明确:推广绿色维修作业,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 交通运输部已经提出了《绿色汽车维修指南》,这次又提出“废机油、制动液、制冷剂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置“3年内实现全国一、二类维修企业维修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达到100%”。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市面上流通的假冒伪劣机油,通常都是废机油过滤后的“地沟油,这类“地沟油”的无害化处理,不仅有助于消灭假冒伪劣机油,其本身也是个大买卖。对大量钣喷维修而言,水性漆和水性漆的喷涂工艺设备也是个大买卖
  • 条明确:实施强拆检测与维护制度,促进行业生态文明建设。该条意见是在中国推行I/M制度
  • 此项制度的实施,势必对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是个利好消息,对于汽车维修企业而言也是扩展维修业务范围
  • 第十五条明确:加强维修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紧缺是困扰汽车维修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之一。
  • 互联网教育对于汽车维修这类技术培训有短板,只有把互联网与线下培训结合起来,用O2O的思路推进维修人才培养,用人人都可以成为维修店老板的思路办培训,这才可能击中这个产业的软肋。
  • 互联网教育对于汽车维修这类技术培训有短板,只有把互联网与线下培训结合起来,用O2O的思路推进维修人才培养,用人人都可以成为维修店老板的思路办培训,这才可能击中这个产业的软肋。眼下,车联网又来了,需要经验的诊断对于传感器越来越多的车而言,诊断智能化水平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维修工未必需要懂太高深的技术,反而是遵守基本的服务标准
  • 第十八条明确: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明确宣布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要求从明年起车企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 那些有实力连锁维修企业,一旦他们得到最缺乏的维修技术信息和正牌零配件,依靠其高性价比将可以在汽车后市场抢得一块不小的蛋糕。
  • 首先,各个主机厂,无论日系、德系还是美系,去年至今都在内部搞反垄断自查。目前4S店理论上是可以按照反垄断法的要求向外部渠道采购配件的,当然也可以对外销售配件,但问题是主机厂也在贯彻交通部在这个文件里提出的“诚信经营”。你4S店外部采购配件,必须向消费者声明,这个配件非原厂,原厂不提供质保,我们家4S店给你“店保”。这样的后果是,其一,外采零件的售价必须足够低消费者才买单,4S店此前外采是欺诈消费者,把副厂当原厂零件销售给车主这才有暴利,如果只能当副厂件卖,那没必要折腾了。其二,混合原厂和外采配件的这次维修售后责任认定非常难,这意味着4S店只要用了外采零件,维修责任就自负。其三,主机厂一旦发现4S店经营不诚信,各种商务政策会让4S店整个经营都无利可图。所以,虽然理论上主机厂对配件的垄断已经没有法律障碍,但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在4S店销售副厂件,但至少4S店拿副厂件冒充原厂件欺诈消费者、欺诈厂商的成本高了。
  • 其次,反垄断法让很多原厂配套零部件企业开始做自有品牌,因为原本偷偷把主机厂logo的配件卖出去,质量差点也无所谓,反正都是暴利,但这次交通部鼓励的是自有品牌——品牌的价值很大
  • 第三是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
  • 第十五条明确: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交通部在这条提出: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其中提到要“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建立覆盖全国汽车维修救援体系。
  • 移动互联网能否找到更便捷的方式完成这个体系的建设,这是创业机会,而且追溯体系背后一定要跟上交通部提出的配件分类和编码规则标准
  • 不得以汽车“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从而保障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 第十二条明确: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营造放心修车环境。
  • 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发挥消费者评价对市场的导向作用,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及信息化监管平台,用市场信息透明和消费者口碑倒逼和推动市场诚信建设。
  • 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框架下,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交通运输部提出消费者评价的市场导向作用,而且是动态监管,要倒逼诚信体系建设。
  • 一旦维修企业有了征信记录,与配件、设备采购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维修保养档案体系都水到渠成。
  • 第十一条明确:限制滥用强拆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
  • 这个平台为什么就不能是便民服务体系呢?事故救援为什么就不能是保险公司主导的延伸服务呢?故障救援为什么就不能成为配件直销平台呢?
  • 第二十一条明确: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
  • 交通部联合国务院十个部委提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建立覆盖全国的汽车“电子病历”系统,鼓励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网络平台。鼓励维修企业建立健全维修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 鼓励企业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广泛开展预约式修车服务,提升修车时效;通过提供代步汽车、上门接送车等延伸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
  • 任何便民服务都是有成本的,对于非4S店的维修企业而言,原本就利润不高,如果再弄成本不菲的便民服务业务会雪上加霜。比如代步车,这相当于短期租车给用户,上门取车相当于用户短期把车租借给店铺,这个业务在法律上如何界定清楚责任,如何把这类服务成本转嫁给第三方,这都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专门给线下服务商提供这类便民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会有机会,比如各地的P2P租车服务商等。
1 - 20 of 112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