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网站架构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初步了解信息架构_Yum.cn Design Studio - 0 views

  • 信息架构设计的思考方式1. 自上而下,在定义网站的整体结构前,先广泛了解商业意图和用户需求,最后来才考虑具体内容之间的关联。2. 自下而上,先理解内容的联系,通过遍历,剧情设计等手段,让该系统能够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然后才考虑更高层次的结构需要支持这些需求。
  • 分阶段的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架构1. 理解客户需求,背景和用户需求,阅读所有的现有文件,与利益群体作沟通,并且做出内容清单。 2. 引导测试用户参与卡片分类活动。 3. 通过卡型分类活动评估之前设计的分类,从中寻找分类的趋势。     合理划分类别的重点和相关的次序,通过分析找到工作流程的梳理过程。4. 做一个信息架构的草案出来。 5. 使用卡片评估的方式来测试设计出来的架构。     我们的卡片是每个流程的重点,信息架构草图是流程的框架,两者结合验证工作的重点是否有偏离;有计划还可以请相关人员进行可用性测试,对用户角色调研起到很重要的补充;6. 不要对第一次设计就成功带有过多的期望,寻找合适的措辞和分级可能会需要好几次重复的设计与评估。     可以分三次考虑,首先,初稿,了解信息架构的粗框架,类似与uml图示; 再次,从下到上的梳理用户的需求和流程的衔接;最后,从上到下,整理导航和系统使用框架,确定信息架构; 7. 把信息架构记录成网站的地图,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网站地图,只有页面设计都完成以后,网站地图才会定稿。8. 使用剧情设计测试你的网站设计。(情景模拟)9. 让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参与剧情设计和遍历,并且与他们分享测试的结果。10. 如果有可以,在进行正式开发之前,多做一些纸面原形或者低拟真原形的测试。.       通过visio制作demo 11. 建立一些文档,把关键的用户操作点都标注起来,这样可以给视觉设计和程序开发人员一些提示,保持开发能够充分利用前期设计的结果。
  • 设计过程中的产品有很多方法来记录信息架构设计的结果和收获,这里有几种常用的:1. 网站地图,它可以很好的表述一个网站的组织结构,但不一定要反映导航的结构。2. 带有注释的页面设计,页面设计决定了页面上的导航,内容,功能等元素,视觉设计和程序开发者可以根据这些注释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建立整个站点。3. 内容矩阵,站点所有的页面都放在一个内容矩阵里,并且为每一个页面都定义了应该显示的内容。4. 页面模板,页面模板在设计大型的站点或者企业内部站点的时候才会需要,它定义了某一类页面的内容的类型,全局的导航,栏目内的导航灯等。这个东西使用最多的就是CMS,内容管理系统。
  • ...1 more annotation...
  • 设计过程中的副产品1. 角色,角色设计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典型的用户目标,它能够把用户研究的开销缩减的最小。2. 原形,这是最终作品的模型,原形可以很简单,简单到用几张图片来表示未来复杂的网站(低拟真度原形),也可以比较复杂,拥有最终产品的一样的交互能力(高 拟真度原型),纸面原形的测试效果其实已经很不错了。通常原型设计会让整个信息架构活起来,所以,请尽量在设计定稿前多做原型的测试!3. 剧情,剧情设计时另一种可以让信息架构设计活起来的技术,它模拟了一个用户执行具体任务时如何体验整个信息架构的过程,也能够让团队的其他成员很好理解设计的意图。
  •  
    一、概念
        web上面很多,广而告知的有几个:
            A、信息架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名词]
             什么是「信息」?
            信息,数据与知识。
            数据是事实和数据......知识世人脑中的东西......信息正好处在数据和知识之间的混乱地带。
    因此,信息架构的工作在本质上就是将一些数据转化为让人看了或是接触了就可以转化为知识的东西,或者是将某种知识化为数据,让知识可以传递,再利用,或是两者都兼具的设计过程。
    而架构呢?简单的说,它包含三件工作:

    1.    架构设计 (Structruing) --首先他必须决定网站中信息的单元 (atom) 的大小 (或是称为粗细程度, granularity),并决定这些单元之间的关系。
    2.    决定组织方式 (Organization) -- 将这些组件组合成有意义的,具有特色的类别。有时又称为逻辑分类。
    3.    归类(Labeling) -- 给这些你所产生出来的每一个类别一个合适的名称。 
             B、信息架构,即信息组织的方式结构,在网站里,信息架构是一个站点对内容进行分类,并且建立交互来导航这些内容的设计。
ocean wu

理解Web框架,和如何构建一个CSS框架[转][译] - 0 views

  • 团队创建的框架包含5个样式文件: reset.css —处理重置 type.css —处理排版 grid.css —处理布局 widgets.css —处理小零件(widgets),如tab菜单、下拉菜单、以及“更多”按钮 base.css —包含所有的其他样式表文件,以便我们只需要在(X)HTML引用base.css即可使用整个CSS框架 然后,我们把框架存放在一个单独的地方,使每一个站点都引入这个框架。当然,每一个网站也需要有特有样式表,特有样式对框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 一套包含工具、函数库、约定,以及尝试从常用任务中抽象出可以复用的通用模块,目标是使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把重点放在任务项目所特有的方面,避免重复开发。通常的讲,框架就是上面提到的JavaScript框架和Web应用框架。
  • 几乎每个我参与的项目中,我必须声明的几个CSS问题: “大量重置”浏览器默认风格,比如,设置所有元素的margin和padding为0,去掉框架(framesets)和图片(images)的border,等等。 以基线对齐。这包括诸如设定块级元素的margins相同的(或多个)基准行高,如段落(paragraph)、头(header)、以及列表(list)。 创建表单(Form)的基本样式。 创建几个常用的CSS 类,例如,.hide(把display置为none,即隐藏元素)、.mute(设定为一个较小的字体和较亮的颜色)。 还有更有趣的事情,许多网站设计师发现自己不断重复使用着相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不动它整理成自己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非常灵活的用于多个网站? Yahoo这样做了,这就是YUI。当我们为的劳伦斯日报网站(the Journal-World)建立CSS框架的时候,我先看看Yahoo是怎么做的。我们很肯定那不是我们想要的,但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如何建构自己框架的想法。我们解决了16个单元格的问题,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我们的每一个网站都可以应用,即使每个网站看上去与下一个版本有些差异。另外大多数网站共用widgets ,象下拉菜单、导航菜单、按钮等,这些也是主要的需要抽象提取的对象。除此之外,你可能有共同的内容名称,如图片列表的缩略图,你可以规范对CSS命名,如“thumbnail-list”,让所有显示缩略图的都使用这个CSS类。 另外要做的可能是抽取hack(如兼容那些旧浏览器)加入自己的扩展的样式模块。我自己尝试过,但发现hack过于专有而不能抽取到通用框架里。
  • ...1 more annotation...
  • 这种方法不错,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增加了每一个页面的http链接数。对于大流量和中等流量的网站,每个页面增加5个以上HTTP连接数,系统管理员可能就麻烦大了。两个可能解决办法: 把所有样式都放到一个文件里,而不是分成多个模块。这里的问题是,失去了框架只包含特定文件的灵活性,而且维护也变得麻烦。 有一个服务器端程序,动态把多个单个文件处理成一个响应。我还没看到这种做法,但如果做好了应该是很有效率的。以我上面框架为例,当请求(Request)base.css时候,而不是请求(Request)type.css , grids.css 等的时候,这一动态处理过程触发。这样一来,单个文件仍然可用,而在平台版本上整个框架也有效的。 总之,我们目标不是尽可能的抽象,这点非常重要。相反,其目标是提供了一个快速启动和更有效率的设计过程,这是绝对有可能去做过的。如果你过于的抽象,事情会变得混乱,太多的HTTP链接数会影响你网站的性能。记住:一个好的框架不是把事情搞更难更复杂,而是一个简单的从零的开始。
ocean wu

如何识别美慈善专业机构和专家? - 0 views

  • 借助Cynevin框架,判断参与3.0模式的形式?
  • Cynevin框架由英国学者Dave Snowden提出的一个辅助决策框架,旨在帮助领导人识别不同的问题场景,并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策略。
  • 这个框架把组织通常面临的问题场景分为五类: 简单型: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明确,通常有最佳实践;很多流程相关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譬如机构的财务管理系统、理事会组建方式、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方式等。 复合型:问题发生的因果关联不明显,但可以借助专家或专业工具分析得出;问题的解决可能有不同的方案,没有最佳,只有最适合;很多非营利机构的战略规划、项目设计、项目评估相关问题都在这一类。 复杂型:问题有很多未知变量,有大量信息,缺少前证模型。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观察、摸索、调整,尤其要敏锐注意规律和模式的呈现。商业领域譬如业务转型、开发全新产品等;非营利部门如探索大数据、影响力投资等新实践。 混乱型:信息混杂、快速变化就、涉及多方主体。危机处理的场景,是这类问题的典型。解决的方式是快速行动以重建秩序,密切观察反应和趋势,快速调整和应对。 失序型:不属于上述四类场景的问题,归入这一类。一般说来,解决办法要么是稍待事态明朗,或把问题分割,直到能纳入上面四类。
  • ...6 more annotations...
  • 「简单型」和「复合型」两类问题,是可以专业求解的。只要你的问题不是有很多未知的变量,它的解决,一定是有方法的。所以你需要做的,要么寻找专家,要么寻找专业知识。
  • 领域内的「复杂型」问题(区别于机构内的「复杂型」问题),不能依靠「专家」求解,但需要密切关注规律、模式和趋势,根据呈现的模式,探索求解。
  • 如何识别专业机构和专家?
  • 善用集成型网站: 这些网站汇集了大量非营利机构的信息。尤其方便的是,美国非营利部门的问题领域,有一套专门的分类方法(NTEE分类法),国税局要求非营利机构提交统一的990报表,这就保证了不同机构之间数据具有可比性。在这类网站上,适当组合搜索条件,不难识别出某个领域内表现突出的机构。这类网站包括:Foundation Center, GuideStar, Charity Navigator等等。同时强烈推荐Foundation Center的Issue Lab,这个网站汇集了不同问题领域的各类研究、报告、案例,可以设置不同的搜索条件。即使不读报告,也是一个获得行业图景,「顺藤摸瓜」找到优质资源的好地方。
  • 关注领头型基金会: 美国很多优秀基金会都聚焦特定问题,以推动问题的最终解决为使命,因此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支持相关研究、分享和传播有效实践、构建细分领域。找到你所关注的问题领域内的领头型基金会,跟踪他们的动态,关注他们的研究,你就登上探寻优质资源的快车了。
  • 关注专业协会: 美国非营利部门生态系统完善,形成了大量细分领域。很多问题领域、职能部门都有专业协会、机构联盟、从业人员的职业网络等,这些协会是获取有效资讯的便利通道,譬如老龄问题领域有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ging,家族慈善领域NationalCenter for Family Philanthropy;募款行业有Association forFundraising Professionals,基金会的职场年轻人还有EmergingPractitioners in Philanthropy。而我尤其鼓励,有条件的机构或个人,可以选择加入合适的协会和网络,离源头更近。
ocean wu

信息架构的减法 - 0 views

  • 信息架构和任务分解结合起来做。
  • 从人物角色开始。 你的主要角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搜索一套适合她的房子”?“浏览最新上市的汽车信息”?接着,她的次要任务是什么?“查看好友的更新”?然后,你的次要角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留意感兴趣的汽车促销信息”?……此时的任务分解不需要做得太细,只要做到心里有数就可以了。 接下来,把每一个任务点扩展成一个页面,想想用户在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最需要看到、用到的是什么信息。比如,在搜索房屋的时候,主要角色最关心哪些属性?是房屋面积?位置?均价?装修?还是别的? 然后,再以这几个最关键的页面为出发点,把主要角色的次要任务叠加上去,然后是次要角色的主要任务(有点拗口),一个页面的信息架构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但是,这个过程会遗漏信息架构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导航。根据Jesse James Garrett在《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一书中的定义,导航应该完成三个任务: 导航必须提供有意义的跳转链接; 导航必须要传达出各链接之间的重要级别和相互联系; 导航必须要传达出与用户当前所浏览页面的关系。
  •  
    页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个页面是为了完成用户在某个"任务流"的某个"任务点"而存在的. 我们在之前讨论了如何做用户研究,接着又谈到在用户研究的基础上创建典型用户--人物角色,最后我说:"角色只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用"人物角色"来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人物角色在这里,就担当了一种用来排除干扰的工具。 信息架构设计?在我看来,就是提供给用户在这个"任务点"时所必需的信息,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正是信息架构和任务分解不能分开做的原因。
ocean wu

商务社交网的盈利模式--若邻网 - 0 views

  • 若邻网的盈利模式有四个方面:高级会员费、企业会员费、组织机构会员费、广告及赞助费
  • 1、高级会员费:这是所有会员制互联网公司都会考虑的一个方向,即便是Google旗下的Gmail,Picasa等业务都有付费升级(存储空间)的功能。当然,很多会员制网站的付费会员能享有的功能特性及容量都比免费会员强大很多。另外还有一些“无形”的会员服务,比如QQ的会员都有特别的标记,让会员用户能直接在视觉上与免费用户区别开,有点像是在迎合马斯洛所讲的“尊重需求”,或者更直白点:“炫耀”需求;若邻现在免费向用户开放的功能未来也绝不收费,不过我们正在策划和开发一些商务人士可能会很喜欢并且愿意付费的功能特性,尤其是不久即将发布的若邻开放平台版本(Wealink2.0),将允许广大的第三方开发商及服务提供商在若邻的平台上开发各类有价值的商务应用,部分应用可能会收费(若邻参与分成),部分新开发的功能特性将会由若邻未来的高级会员(白金会员)独享,敬请期待吧。2、企业会员费:若邻是高端人才及精英分子聚集的商务社交平台,他们在这里分享商业信息,寻找人才、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人。在现实社会中,人才的寻找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尤其是在企业招聘及猎头领域。而若邻网降低了“人才获得”的成本,所以企业人事部门及猎头就愿意为这种新型的人才获得渠道而付费。美国的商务社交领导者Linkedin已经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证明,每年有几千万美金的收入来自这个领域。若邻现在还没有专门推出针对企业和猎头的帐号,在功能上也没有专门针对这类用户进行优化,不过这也是我们正在积极改进的一方面。未来针对企业人事部门及猎头的帐号将会具有诸多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强大的功能特性。3、组织机构会员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2.0以及SNS等概念已经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既定的行业组织、具有大量忠实用户的线下品牌、各类针对白领的培训机构都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SNS网站,但是他们远远不具备开发、维护、技术和理念上的实力,他们甚至不想为此付出额外的预算,不愿意购买服务器或者租用宽带。若邻将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让任何一个既定的机构组织、线下品牌、培训机构在不需要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即可拥有自己的SNS网站,我们称之为SNS2.0!若邻即将发布的开放平台,就是在SNS2.0的概念框架下设计的,若邻将会与这些机构组织、线下品牌、培训机构在开放架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收入分成”实现盈利目标。当然,对于“拒绝分成”的合作伙伴,若邻将收取少量的“组织机构会员费”,针对非营利及非政府的机构(NGO),若邻也会考虑其他合作模式。4、广告及赞助费:广告费是互联网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网络游戏和电信增值做业务SP出现之前曾经一度成为互联网公司唯一的收入来源;至今也依然扮演着重要的利润贡献角色。若邻的高端人群特点决定了“广告投放的高价值回报”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合理的用户体验”。对于广告主的选择以及广告的呈现方式,都有别于传统的门户网站和交友类SNS。赞助费主要针对若邻正在全国范围广泛扶持的“线下活动”及各类既定的“行业社团”。这些社团通常都是非营利机构,但是聚集了各行各业大量的精英人才。若邻正在鼎力支持这些论坛的健康发展并帮组他们找到合适的、长期的赞助商,而每次活动的“赞助费分成”也将成为若邻的收入来源之一。这部分收入已经通过若邻旗下的移动2.0高端论坛得到了良好的证实,该论坛分别获得了德国电信(T-Mobile)、美国高通投资部等国际知名机构的赞助。
ocean wu

高效益数字营销的四种方法 - 数字营销 市场部网 - 0 views

  • 从网站、博客、论坛到微博,大多数企业在尝试脑子里冒出来的各种营销想法,因为它们不能确定哪种方法会奏效。
  • “尽管推出这些新举措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实施下来却并不合乎情理:它们只是被添加到其他的业务活动中,结果让我们在资金和运营方面战线越拉越长。”企业必须在战略、组织和运营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深层次转型,成为高效益的数字营销者,这样才能变得更加灵敏、更具效率,进而加速收入增长。
  • 消费者采用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数字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自己做出购买决定的方式。
  • ...17 more annotations...
  • 企业在通过对端对端的体验进行密切协调来促进收入的增长。这些增长代表着以下4个因素的累积性影响,一是获得更多的在线访问流量,二是让消费者更为有效地参与,三是提升销售转化率,四在售后加深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
  •  无论是接收营销电子邮件、搜索在线产品,还是使用移动设备寻找零售优惠券,今天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品牌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却往往由企业中完全不同的部门管理。数字渠道可以使消费者的体验统一协调起来,避免错失良机。
  • 首先,它们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协调,使消费者全程参与日益流行的数字化购买之旅。   第二,它们利用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兴趣,在各种媒体上发布有助于消费者树立自己个人营销身份形象的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品牌大使。   第三,它们认识到,在管理为产品、细分市场、渠道和促销活动所创作的数量惊人的内容时,需要像大规模的多媒体出版商一样去思考。   最后,这些营销商需要从战略上谋划,如何收集和利用如今已经多到泛滥程度的数字数据。以前习惯于从家人或朋友处了解产品口碑并获得建议的消费者,现在开始阅读在线评论,在网站上对产品特性和价格进行比较,并通过社交网站对各种选择进行讨论。这种信息流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能力,而且还使营销部门在消费者积极地了解产品种类并对选择进行评估时,能够参与与消费者的对话。
  • 我们来看一家全球性消费品企业,该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传统上通常依靠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活动。但是,由于该企业的品牌已经广为人知,因此,这样的活动无法提高实际销售额:该企业在基本上被消费者忽视了的广告营销预算上的花费高得不成比例。该企业认识到需要做出很大的转变——做出有可能波及其预算流程、组织结构和代理商阵容的转变。它将营销支出转向到消费者实际评估产品的阶段,以图在这个环节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它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其产品在商店和互联网上的展示、提高搜索引擎排名、为零售商网站开发内容、在博客写手等在网络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士中培养口碑,培育来自他们的推荐。该公司花费在传统媒体中的支出下降了,广告代理预算转向在线内容开发。这样做的结果是:顾客考虑该公司前三大顶尖品牌之一的比例翻了一倍,商店内销售人员对其产品的推荐率增长了两倍,从而显著提高了其市场份额。
  • 从产品介绍类的静态内容、到游戏、再到其他多媒体内容。营销商正在其他组织和人员的各种网站与移动平台上同时发布大量内容和应用
  • 传统的营销者将60%的预算花费在“工作媒体”(或付费媒体)上,20%花在内容创建上,其余的花费在员工和代理机构上。数字渠道有着自身的社会属性,颠覆了传统营销者的经济规则,它主要关注参与人群中数量较少的一个核心层,他们能够向广泛的受众散布正面的印象或分享信息。
  • 积极的数字营销商倾向于将营销预算的30%用于付费媒体,而50%用于创建内容。
  • 在消费者体验的整个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协调并非易事,但如果不能成功地进行这种协调,所产生的后果则更加难以应对。
  • 消费者可通过一个中心网站来参与活动,该网站提供创建介绍事业的博客工具以及进行分发的Widget工具,从而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展示他们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个中心系统让会员能够对各项事业进行评分。
  • 为消费者决策历程提供支持需要大量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广阔且范围不断增大,远非传统广告那么简单。
  • 允许消费者制造自己的品牌,不可避免地会在企业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对于丧失品牌控制权的担忧。关键是要在保留控制权和为消费者创造机会接受你的内容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 多数企业现在已经变成出版商,它们在成本和质量方面有着更为复杂的担忧,但其行为却依然像单纯的广告客户
  • 大多数营销商没有能够采用多媒体出版商使用的规则,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进一步的经营中,他们面临着快速攀升的生产成本、不必要的重复、不一致的内容质量,而且与消费者的互动也处于二流水平。
  • 一家全球性B2B软件供应商,为其每个地区的每种产品制造越来越多的内容,从广告到拥有成本分析工具、销售支持材料、再到使用手册,所有这些内容都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不同的在线投放位置进行定制。陈旧过时的内容在网络中继续存在。许多有用的内容没有得到合适的标注,或者没有与相关的内容链接,使得消费者难以寻找。比如,该企业自己网站中的产品介绍常常不同于经销商网站中相同产品的介绍。最后,内容创建的预算被分散埋藏在各个业务部门,没人能弄清楚如何才能减少内容的数量,或按照统一的标准创建内容。   这家软件公司的解决之道是,对内容创建采用全面的、基于产品组合的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其内容可重复使用,寻找新的途径,以改善所提供内容对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该公司对于整个企业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计算总的内容发布成本,并了解其多媒体出版形象的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对系统进行合理化,实施了新的流程,创建了新的机构对内容进行协调、编辑和管理。他们还制定了绩效衡量指标,对内容推动销售的情况进行追踪。一个中心仓库存储着产品介绍等可重复使用的核心内容物件。销售人员和用户可自动接收到根据其特殊需求定制的产品更新通知。为了更好地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当内容,他们还创建了数据库和分析工具,这种对内容进行的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投放,使内容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   像这样转变视野——从传统的广告商转变为有理有节的个性化出版商——帮助该公司将每年的运营成本减少数千万美元。与以往相比,通过提供更加及时、更加个性化和更实用的内容,其网站产生的潜在客户群有了大幅度增加。在指导客户在购买的过程中使用公司网站进行研究和获取支持时,该软件公司的销售人员感觉更加自信了。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新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提升了资产和投资的回报率。
  • 当潜在的客户积极地评估各种产品选择时,要立即在恰当的位置提供恰当的信息。当网络聊天开始诋毁你的品牌时,你所做的反应多快都不为过。当你需要针对比以往变化更快的周期(最终变为以日计算)优化搜索和其他媒体支出时,你没有任何时间可以浪费。
  • ,一家管理着4万多条检索词的电信运营商,开发了数十种算法来发现并接触相关的消费者,该运营商专门设立了一个“作战室”,来发现网络上的抱怨或谣言,并对之做出迅速反应。获得这种机动反应能力需要对数据工具进行明智的投资,需要一组训练有素的分析师和能够做出快速行动的灵活流程。完全不需要召开若干天的会议,然后产生冗长的业绩报告,来最终取代行动。精明能干的数字营销商能够熟练地运用情报收集工具和流程,通过研究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或主要零售网站上的报道,分析出客户正在看些什么。这些营销商通过分析客户的在线行为、解读他们所说的话、对在线讨论内容进行数据挖掘、持续诚心征求反馈意见,了解消费者正在做些什么。这样的情报是在数字营销中赢得领先优势的活力源泉,它们将深入的见解在整个企业中广为传播,推动其不断优化,并提升必要的个性化,使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图表2)。
  • 企业常常会发现,它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基础架构、扩展分析技能、打破业务部门的界线,调整组织结构,并为实施新的经营规则构建流程。企业需要做出艰难的决策,比如由谁来领导制定新的产品推出计划;如何重新调整全球、地区和本地部门中内容创建的预算;如何重新平衡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作用等。技术和营销职能部门需要密切合作,与IT部门达成明确的服务水平协议,为信息密集程度极高的数字营销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重塑营销职能始于接受一个新的观点:即营销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营销新视野要求负责营销的高管更上一层楼,成为责任更为广泛的、能够跨职能协调的一个角色,对消费者正在经历的决策历程要有真知灼见,并擅长使用所需工具,指导消费者完成这一历程。
ocean wu

网页的栅格系统设计 - 0 views

  • 栅格设计系统(又称网格设计系统、标准尺寸系统、程序版面设计、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是一种平面设计的方法与风格。运用固定的格子设计版面布局,其风格工整简洁,在二战后大受欢迎,已成为今日出版物设计的主流风格之一。
  • 网页栅格系统下的定义为:以规则的网格阵列来指导和规范网页中的版面布局以及信息分布。
  • ...15 more annotations...
  • 30个最顶尖的基于栅格系统的博客网站设计。
  • 网页栅格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 我们把宽度为“W”的页面分割成n个网格单元“a”,每个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间隙设为“i”,此时我们把“a+i”定义“A”。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W =(a×n)+(n-1)i 由于a+i=A, 可得:(A×n) - i = W 这个公式表述了网页的布局与网页“背后”的栅格系统之间的某种关系
  • 对于内容信息不确定导致高度不确定的页面,在高度层面上就无法做到栅格了。
  • 下面我们列出当n等于不同数值时W变化的数值表格
  • yahoo首页的布局完全是按照栅格系统进行设计的,每个区块的宽度对应的n值分别为:4,11,9。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 的事情:只要保证一个横向维度的各个区块的n值相加等于24,则即可保证页面的宽度一定是950px。然而,950px的宽度也恰好就是当n=24的时 候,W的宽度值。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的应用模式:
  • 在栅格系统中,设计师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版式或者划分区块,他们的依据将是上面的那张对应表进行设计。这样,一个栅格系统的应用就从此开始了。
  • 它给整个网站的页面结构定义了一个标准。对于视觉设计师来说,他们不用再为 设计一个网站每个页面都要想一个宽度或高度而烦恼了。对于前端开发工程师来说,页面的布局设计将完全是规范的和可重用的,这将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对于内 容编辑或广告销售来说,所有的广告都是规则的,通用的,他们再也不用做出一套N张不同尺寸的广告图了……
  • yahoo的网站页面宽度为W=950px,每个区块与区块的间隔为i=10px;如果应用上面的公式,可以推出A=40px,既yahoo首页横向版式设计采用的栅格系统为: (40×n)- 10 = W
  • 我们可以衍生出任何一种栅格系统,只要改变A和i的值,这个根据网站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那么如何选择合适栅格系统,主要通过“构成 要素与程序、限制与选择、构成要素的比例、组合、虚空间与组合、四边联系与轴的联系、三的法则、圆与构成、水平构成这些设计元素规划,来实现比例和谐的平 面设计”。
  •  
    网页的栅格系统设计给整个网站的页面结构定义了一个标准。对于视觉设计师来说,他们不用再为 设计一个网站每个页面都要想一个宽度或高度而烦恼了。对于前端开发工程师来说,页面的布局设计将完全是规范的和可重用的,这将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
ocean wu

迭代的设计 - 0 views

  • 产品团队发起项目,做前期的整体调研和评估,确定产品的定位、方向,以及大的产品概念设计。 在这个基础上将所面向的用户群进行大致划分,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 最后产出:产品的整体框架,重要需求点的业务逻辑。
  • 产品架构就是他的底层数据结构,业务逻辑就是他的数据逻辑。
  • ...3 more annotations...
  • 你应该计划好你的项目,让任何一个层面中的工作都不能在其下层面的工作完成之前结束。… 在我们知道基本形状之前,不能为房屋加上屋顶。… 要求每个层面的工作在下一个层面可以开始之前完成,会导致你和你的用户都不满意的结果。… 一个更好的方法是让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在下一个层面可以结束之前完成”。 拿到这里会有一点小变动,应该这么说:不能完整结束了这个阶段的工作,才开始下个阶段;在下个阶段该结束的时候,完成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
  • 不要把需求整理的非常详细以后再去内容设计,只要在内容设计该结束的时候完成需求整理;不要在开始信息架构设计的时候完全确定内容设计,只要在信息架构该确定的时候完成内容设计。也就是说“需求整理在信息架构开始的时候完成即可”。
  • 用户调研应该贯穿于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起到“引导”的作用,又起到“校验”的功效。加入了对用户的研究以后,整个“迭代的设计过程”才会变得完整和丰满。
  •  
    我们针对"产品更新快"、"迭代频繁"、"多团队协作",等特性需求而改进的一些产品设计流程。这样的流程从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要点:按阶段发展相互依赖 + 表现层和底层相对分离 + 循环渐进反复迭代。
ocean wu

怎样设计web"帮助"更有效? - 0 views

  • 1. “帮助页面“只是狭义的”帮助“,广义的“帮助”应该无处不在,它协助用户了解和使用网站
  • 2 用户更喜欢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通过“帮助页面”
  • 3. “帮助”的设计应该从整个信息架构建设开始
  • ...6 more annotations...
  • 4. “帮助页面”的设计目的是让用户尽快离开这个页面
  • 5. 根据你的用户和你的系统来选择你采用“帮助”的方式
  • 6.“帮助”的结构应该是清晰、内容应该简洁,尽量避免用户在使用“帮助”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疑惑
  • 7.“帮助”的维护和创建同样重要
  • 常见的一些帮助形式 1. 帮助目录(按照一定方式将帮助分类) 2. 常见问题(也可以说成“热点问题”) 3. 论坛支持 4. 搜索(通过输入关键字来查找所需的帮助信息) 5. 客户互助(类似百度知道) 6. 名词解释、定义(对专业术语的诠释) 7. 提供下载线下帮助 8. 即时在线客服(通过IM或者基于web的IM的帮助,提供帮助的可以是专门的客服人员或者是机器人) 9. 客服电话 10. 邮件帮助 11. 博客支持 12. 视频演示 13. 交互式的帮助 14. 交互过程中的帮助(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ps:后文有这些帮助形式在主流网站的实例)
  • 帮助的分类 按照得到帮助的速度来分 1. 即时性帮助 这类帮助在用户遇到问题时,可以很快的给出帮助的反馈(并不考虑这个帮助是否真的被解决)。如,用户遇到问题后,进入帮助页面,在FAQ中寻求解决办法;直接拨打24小时客服电话,用IM向在线客服寻求帮助。当用户的帮助需求很紧急时,即时帮助就显得很重要了。 2. 非即时性帮助 这类帮助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帮助的内容。如通过发邮件,提交表单提出帮助诉求。这类帮助往往作为“主要帮助”的补充:当用户在系统提供的帮助中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帮助。适合高级用户提出复杂的帮助需求,不适合帮助需求很紧急的用户。 按照提供帮助的位置来分 1. 进入系统的帮助页面寻求帮助 用户需要通过进入帮助页面或者通过搜索引擎来主动获取帮助。目前主流的帮助都是建立专门的帮助页面。这样的帮助存在一个问题,当用户在人机交互过程中遇到挫折,便放弃交互时,再好的帮助页面也失去价值。 2. 在交互过程给出相关的帮助 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系统会提供显性得或者隐性的(如,通过鼠标触发)提示,说明或者进行自我解释来帮助用户完成操作。设计这类帮助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忘记所谓的帮助页面,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对帮助用户学习和纠正用户错误。设计这类帮助的往往是从整个网站的信息构架开始的。这类帮助的设计需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这也是体现出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的重要性。 按照提供帮助的对象来分 1. 提供帮助的是机器 如传统的帮助页面,视频演示。这类帮助具有局限性,它只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但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就无能为力了。 2. 提供帮助的是专业的客服人员 如客服电话、论坛、借助即时通讯软件的帮助。比起机器提供的帮助,这类帮助更加灵活,基本上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除此之外,像客服电话这样的传统服务方式,更适合不熟悉与机器打交道的人使用。 3 提供帮助的是用户本身 如淘宝互助这样的平台就是通过用户本身的沟通来取得帮助。这类帮助更加开放,更容易了解客户真正想知道的,更有利于建立帮助知识库。 按帮助所采用的形式来分 1. 文字说明 最普通的帮助形式。文字帮助往往是单独,枯燥的。用户往往无法完整阅读大篇幅的文字说明。但如果需要解释专业术语或者名词时,文字形式的帮助无可替代。 2. 图文说明 主流的帮助形式,提供比文本说明更加直观和清晰的帮助形式。可以解决大部分用户的帮助需求,但遇到比较复杂和繁琐的交互过程时,图文帮助并不是最有效的。 3. 视频演示 通过演示人员完整的人机交互演示,让用户更直观的学习整个交互过程。这种帮助形式适合较复杂和繁琐的交互过程。当然这类形式的帮助会对网络带宽有一些要求,所以最好能提供用户在线观看和下载两种选择。除此之外视频演示还有结构不清晰,很难快速定位整个交互过程的其中一个过程。 4. 互动式帮助 通过模拟真实的交互环境,提供引导和说明帮助用户完成整个交互过程。对于较复杂的交互过程,互动式的帮助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它贴合用户更愿意在“实践”(虽然是模拟的,但基本重现实际交互环境)中学习的意愿。它也能解决视频演示中结构不清晰,难以定位整个过程中的其中一环节的问题。 5. 搜索 通过输入关键字查找帮助的内容。这类帮助形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用户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但它对用户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用户能够找到概括他们遇到问题的关键字。所以建立搜索帮助最关键的问题是建立的“帮助知识库”能够涵盖大部分用户所需帮助的关键字。
ocean wu

10 Useful Usability Findings and Guidelines - Smashing Magazine - 0 views

  • 可用性是一个网页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你是工作在一个投资组合的网站,网上商店或Web应用程序使网页便于和您的访客使用乐趣,是关键。许多研究已经做了关于网络和接口设计的各个方面这些年来,其结果是在帮助我们改进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这里有 10有用的可用性和准则的调查结果 可以帮助您改善在您的网站的用户体验。
  • 研究已进行了以找出正是影响人们对网站的公信力的看法:史丹福Makovsy网站可信度研究2002年:调查什么做网站可信的今天什么原因导致Web站点可信吗?是大型的定量研究报告计算机要件诚信
  • 最近的研究证明,用户相当滚动,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愿意滚动到页面底部的舒适。许多用户都更愿意与比1分页滚动,和页面的最重要的信息,许多用户并不一定是放置倍以上“,”(这是因为现有的各种显示分辨率相当陈旧,过时术语)。因此,它是一个好主意,分为扫描,方便的分隔它们很多空白,部分布局。如需进一步信息,请看一看看的文章 展开的折叠 (Clicktale), 寻呼队滚动 (威奇托大学-氓), 爆破的褶皱神话 (框和箭头)。
  • ...6 more annotations...
  • 研究发现, 平均搜索框18字符宽。数据显示,27%的查询太长,以适应它。 扩展到27个字符框可容纳90%的查询。请记住,您可以设置宽度使用EMS,不只是像素点。一时间是宽度和一个“米”字高(使用任何一个网站的字体大小设置为)。因此,使用这种措施的规模文本输入字段宽度为27字符宽。
  • 版式研究:行高(像素)÷体复制的字体大小(像素)= 1.48 1.5通常建议经典印刷书籍,所以我们的研究印证了这样的经验法则。很少有网站使用任何低于这一标准。而网站的数量减少到了1.48,你从这个值进一步。线路长度(像素)÷行高(像素)= 27.8 平均线长度为538.64像素(不包括利润和填充),这是相当大的考虑,很多网站仍然在身体副本是12至13日在字体大小像素。之间的空间段(像素)÷行高(像素)= 0.754 原来,段间距(即两者之间的一个段落的最后一行,并在第一行的空间下),很少等于领导(这将是完美的垂直节奏的主要特征)。很多时候,段落间距只有75%,领先段。原因可能是,领导通常包括由下伸了空间,而且由于大多数字符没有下伸,额外的空格线下创建。每行的字符数是55最优至75 根据经典的印刷书籍,每行的字符之间的最佳人数是55和75,但75至85每行的字符在实践中更受欢迎。
  • 博客设计研究:布局通常有一个固定的宽度(基于像素)(92%),通常为中心(94%)。固定布局宽度不等的951和1000像素(56%)。首页显示10到20个(62%)的摘录。58一个网站的总体布局%用于显示的主要内容。
  • Web窗体设计研究:登记环节的题目是“注册”(40%),并在右上角上。注册后便形式简单的布局,以避免分散注意力的用户(61%)。在输入字段,标题是粗体(62%),田间地头,是垂直排列超过他们的水平排列(86%)。设计师往往包括一些强制性的领域和一些可选字段。电子邮件确认没有获得(82%),但密码确认(72%)。“提交”按钮为左对齐(56%)或中心(26%)。
  • 组合设计研究:89%的水平布局集中,其中大部分有一个较大的水平导航菜单。47.2%的投资组合有一个客户端页面,67.2%,有一些独立的网页服务的形式。63.6%的人对每个项目的详细页,包括案例研究,鉴定,与截图,汇票和草图幻灯片。联系页面包含行车路线,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邮寄地址,电子名片和在线的形式,
  • 其他资源15宝贵的可用性你从来没有听说过PDF文件15个重要研究结果你应该知道10其他研究结果你应该知道良好的可用性介绍11惊人的发现从眼动研究25个非常有用的可用性作弊表和清单10可用性调查结果提高销售和客户忠诚度Web窗体设计准则:1眼跟踪研究
ocean wu

Taobao.com UED Team » Blog Archive » 心流与情感设计(上) - 0 views

  • 我们使用网站,这一切的活动事实上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东西:信息。扩展开来,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围绕着信息做交互。
  • 心理学家齐客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这种关注的注意力称为“精神能量 psychic energy”。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能量一样,没有能量就没法工作,每次工作就会消耗能量。我们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段时间,我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 某种事情中,将我们的集中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件事情上,所谓的废寝忘食。齐客森米哈里把这个状态称为“心流 flow”。心流是:忘我、忘记时间、忘记其他所有不相关的东西,完全沉静在某项事物或情境中。
  • 我们并不需要去学习专门的课程或者使用新的软件来为心流而设计。事实上你也许已经踏上了为心流而设计的道路。开始心流设计之路,就是去考虑每一步交互之后应该出现的结果,然后,去掉那些影响用户达到这个预期结果的所有阻碍。
  • ...6 more annotations...
  • 为所有用户行为提供即时反馈能够减少用户的焦虑感。有效地使用布局、信息设计、排版、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可以平衡挑战感和用户的技能等级。
  • 心流:当用户在完成交互行为时需要高技能水平,并且通知感知到高挑战,且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就会有心流的体验产生。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玩游戏。任何游戏一定会提供一定的难度给玩家,并常常伴有过关打boss等设计来让玩家感知挑战。 控制:在驾车的时候,是需要高的技能——驾驶的,但是挑战感并不强,这时,能够感觉的就是控制感。当然,提高挑战感,例如赛车,能让某些人着迷,从图上可以看出原因,因为他们进入了心流状态。 放松:放松性的阅读和品美食就属于高技能和低挑战。 无聊:做家务,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但是却不能让人感觉到挑战,所以做家务事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冷漠:当交互行为的技巧低而面对的挑战也低的时候,但是这样就无法产生持续上升的心流,也会出现心流体验。这种情况下是一种冷漠。例如看电视,我们沉浸于其中,但事实上整个身体、心理并没有很激动地参与,而表现出了冷漠、无感情。 忧虑:在不参加太多逻辑的争论的过程中(当然不是参加辩论赛),有一定的挑战却没有要求很高的技能。表现出的就是忧虑的情感。 焦虑:在做一些例如重复性的工作,死记硬背文章的时候,由于技能水平低却完成高挑战的任务,就会出现焦虑。 激励:当工作技能提升或者学习水平提高等,有一定的驾轻就熟之感,这时,工作和学习就有一种激励的感觉。
  • 心流通道的概念。
  • 将心流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我在这里根据心流产生的原因来一一阐述。 清晰的目标 首先,我们要理清我们设计的流程,将我们的逻辑信息构架、导航、搜索路径尽可能清晰地展示给用户。尽量的让每一个页面只完成一个目标,且清晰。减少选择,让用户能够很快地做决策。强大的网站应该是像在一个高档的餐厅,客户用餐,除了体验到美食,也同时体验到了优质的服务。可惜,现在的大多数网站都像是在做自助餐,在你面前摆上无数种选择,认为这是在尊重用户意愿。就像自助餐一年难得吃几次一样(大部分人认为自助餐是性价比高,在利益的驱动下去吃。),这样的自助餐模式网站开始看起来不错,但他们忽略了用户总是懒惰的这个事实,用户总是期望有人一步步告诉他该做些什么,于是慢慢地用户就会失去兴趣——因为他们总是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提供及时的反馈 Donald博士在《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中 在说明执行/评估周期(Excution/Evaluation Action Cycle)时,有对反馈做比较深入的阐述。在这个周期的评估阶段,用户会去比较现实发生的和他们预期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差别。及时的反馈有助于用户评估之 前所作的操作是否有助于更进一步地接近目标,以便用户重新调整操作或者进入下一个操作步骤。所以在页面上我们会关注页面加载速度,加快反馈时间。另外,我们应当尽量及时且清晰地让用户了解计算当前在做些什么,用户刚才的操作有哪些影响。例如在进行某些操作的时候,用户总能获得刚才的操作成功与否的反馈。 尽量设计相应的挑战以迎合用户的操作技能 在上述关于心流通道的概念中,我们已经解释了在一定的挑战感结合一定的用户的操作技能下,用户才能进入“心流”状态。在《软件观念革命》中 所述的针对新手、中间用户和专家用户设计的观点与这点其实是类似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个流程、每个页面设计之初要理解该页面为谁设计,以便来制定界面的复 杂程度。对新手访问的页面,设计简单、清晰的结构,以便他们迅速学会界面。对于专家用户,除了增加页面的复杂度,同时可以加入页面定制的功能。在白鸦的只把20%拿出来中,白鸦说:“不要试图一下子把什么都抛给用户,他们根本接受不了。需要用你20%的对用户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在0.3秒内搞定她的神经,然后勾引她自己去发现另外的80%”。这也是在平衡挑战感和用户操作技能。广泛地,《和谐界面》提出的“5W+H启发式(5W+H heuristic)”中的“谁/为什么(Who/Why)”也如出一辙。
ocean wu

互联网信息接收效率的心理学解析--从刷屏强迫症说开去 - 0 views

  • 那么我们要探讨的是,对互联网的信息,我们都用哪些期望。大概概括一下,一共5个。
  • 那么我们要探讨的是,对互联网的信息,我们都用哪些期望。大概概括一下,一共5个。 1. 新信息。这个是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而我们刷屏的理由,是因为这个网站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符合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种满意度会提升这个网站在我们心中的credibility,从而得到更多的期望。但不是说,我们会刷屏到我们的实际期望值低于我们的预期期望然后就停止。因为credibility的消失会比我们的刷屏行为更持久,所以会有更长一段时间的低效率行为持续。2. 人际压力。当然这个主要说的是SNS。别人回复了我没回复,就生怕让人家觉得自己不礼貌。礼尚往来,人际压力不可忽视。尤其有些情况,我们不能完全判断是否谈话已经结束而又想结束的时候,刷屏的期望就是看到要么对方说结束谈话,要么看到对方的回复,片刻耽误不得。3. 尊重。当我们发表了言论的时候,我们是寻求尊重的。抛出言论需要得到赞同,这种赞同感会提供给我们一个预期期望,支持我们的刷屏行为,以在更短时间获得更多的赞许。4. 自尊。这个和尊重的差别在于,自尊往往在防卫时尤其重要。也就是说,在争论的时候,往往这种“捍卫”的意识需要我们去做出刷屏行为,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冒犯,出现一个就灭一个。5. 好奇。惯性行为,这个是kill time的原始动力。我们不是为了kill time 而kill time,是因为好奇可以填补空缺才产生了kill time的行为事实。好奇可以促使我们去kill time,从而产生对kill time后满足感的期望。 大概期望就是这几类。期望落差主要产生于两种可能。第一,期望落空。网站不会产生足够多的期望值给我们足够的满足感。第二,期望更高。在上面分析新信息的时候提到了,会产生更高的credibility而产生下一次更大的预期期望。
  • 网站是希望自己提高信息供给的高价值的,也就是说,网站希望用户信息接收的满足感很高。因此网站其实是默许甚至支持用户这种刷屏行为的,不是流量的问题,而是这种行为本身就能提供潜在活跃度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用户自己去控制住刷屏行为。美国不也开始抱怨Facebook不值得去浪费时间了么?(1)(2)何况,要求用户自律这件事本身不现实,用户没有必要去提高自己的效率以迎合你这个网站的高价值体验。相反,用户一旦觉得在这里浪费了时间,就是你的产品设计问题,没什么好说的。
  • ...4 more annotations...
  • 采取多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来分散用户对低效率的厌恶。用户的满足感来源此时并不是信息获取,而是“拥有”。
  • 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力量,转移用户对浏览器乃至刷屏行为本身的依赖。什么意思呢,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开发出多种关注途径,比如工具条,大家可以试试在浏览器里安装了Facebook工具条后是不是还那么频繁地登陆;再比如基于Adobe air的桌面客户端等等。当我有了这些方式去获取我因为刷屏而获得的那些实时信息,我的“拥有”感就会得到实时的满足。
  • ,也会对自己的网站信息渗透进工具栏和桌面有更好的扩展。笔者很支持这种多途径的第三方工具。
  • 这个导致我们对网站的满意度或许会提高,但对实际效率的提高没有直接的帮助。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三)「搭讪」是需要理由的 - 0 views

  • 社交网络服务可以约略分为几种,除了前面提到的商务交友,还有传统交友,休闲交友以及婚恋交友等几种。其中,传统交友网站想必你并不陌生,此类网站从 1.0时期就已经存在。
  • 「共鸣」,是让用户建立关系的第一步,也是长久维持关系的方法
  • 典型的用户行为,是在注册完用户名,并填入一堆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甚至收入等资料后,搜索「在该网站上已经有上传照片」的异性,凭著对照片的感觉开始向对方打招呼。这种搭讪方式成功机率有多少?
  • ...2 more annotations...
  • 「关系」!B2C 购物网站的购物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有必要建立关系吗?会因为什么而开始第一次搭讪?建立起来的是甚么关系?能够长久维持吗? 「关系」,是Web 2.0 唯一需要思考的关键
  • 并不是所有的Web 2.0 服务都会走向交友服务。但是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却是Web 2.0 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其实,多想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背后的人性心理是甚么,是很有帮助的。
ocean wu

Google推出OpenSocial,重点是在「人人皆可当寄主」 - 0 views

  • OpenSocial是一个大平台,让插件创业家(或称应用程序厂商)写出的同一个插件,可以「插」在好几个社群网站(OpenSocial称其为「寄主」、host)里,资料并可以在社群网站间流通。当前OpenSocial已获得拥有2.6亿名注册会员、1.2亿有效会员的天王MySpace首肯添加成为「寄主」之一,欧洲天王Bebo也随之报名添加,而Google自产的社群网站Orkut当然已是寄主,「社群五强」除去Facebook外剩下的两强hi5与Friendster也早就添加,其他响应的网站公司还包括engage.com、Hyves、imeem、LinkedIn、Ning、Oracle、Plaxo、Salesforce.com、Six Apart、Tianji、Viadeo、XING。以这篇文章来看,若硬把这几个社群网站全部加在一起仿真OpenSocial的未来可掌控的流量,已达Facebook的五倍。因此Facebook自己,竟然也一改狂傲作风,在第一时间就语出惊人的「表态」:「我们也想添加!」但,拥有多位「重量级寄主」,并不是OpenSocial令人兴奋的重点
  • 我认为,OpenSocial真正有趣的,是让创业家「自己也能当寄主」这件事。直到几天前我们才从官方网站知道,Google除了公布创业家可以使用的API以外,也公布了「寄主的规范」。这就有趣了! 从官方文档看来,OpenSocial规范了「会员」(Friends)、「动作」(即News Feed)、「资料」(Persistence)等三个API,让疯狂的插件创业家使用,可以用来「增加或移除朋友」、「增加或移除应用程序」、「将个人的动作记录下来」、「取得某个会员与他的朋友的动作记录」、「保存或取出此软件或每个使用者专用的资料」。应用程序开发厂商可以自由的萃取好友名单,吸入及吐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并自由抓取每个使用者提供给社群网站的公开个人资料来做些有趣的撮合。
ocean wu

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经常使用的软件大全-我的知识库 - 0 views

  •   项目管理工具很多公司都在使用,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工具?假如没有使用这些工具,而是使用Excel或Word进行记录,那当需求变更?需求实现情况的跟 踪?软件是否能按时交付?将是一件非常烦锁且容易出错的事情。一个软件项目、开发团队能否获得成功,管理非常关键。比较有名的商业化工具 有:MicroSoft Project Server及Project 2003、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JIRA、PowerDesinger。比较有名的开源需求管理工具包括:OSRMT(Open Source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Tools)、Xplanner、Openworkbench等等。
  • 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http://www.ibm.com ) 可以算是最骨灰级的一个软件了,假如你公司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管理都是采用IBM的解决方案,那使用RequisitePro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需要 这些软件可以到IBM官方网站上去下载一个最新版本,或者在电驴上面下载一些“特别”版本。设计工具、管理工具的完美结合,这个正是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的强项。RequisitePro跟Offce结合得也是非常完美。
  • JIRA(http://www.atlassian.com ) 原来只是一个缺陷跟踪系统,你可以在JIRA上面创建新的ISSUE,当ISSUE分配给某个程序员时,系统会自动发送一封邮件给该程序员,提示有新的 BUG。JIRA也有提供一个Eclipse插件,你可以在Eclipse上面,查到属于自己的ISSUE,并快速解决。现在JIRA也可以用来做项目管 理,在操作方面非常人性化,个人一直非常喜欢使用JIRA来进行项目管理、缺陷管理,再结合Eclipse,简直就是完美!但作为商业的软件,价格也非常 贵,互联网上也有很多Crack,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搜一下。
  • ...10 more annotations...
  • Openworkbench(http://www.openworkbench.org )也是一个开源的项目管理软件,其功能跟Project 2003相似,是一个值得大家去使用的一个工具,但对于中国很多软件公司,都是使用特别版的Project 2003。假如你很尊重版权,又不想使用Project 2003,那Openworkbench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 第二、需求分析工具     需求分析工具用得比较多可能就是Rational Rose、MicroSoft Visio或MindManager,一般我们使用Rational Rose来进行用例分析,画用例图,画状态图;使用MicroSoft Visio来画出应用系统的结构图、流程图等。当然,对于MicroSoft Visio能画出来的东西,其实Rose也一样可以实现,只是,大家都是这么干,我们也没有必要专门去做一些特例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公司及行业。
  • 二、系统设计阶段: 第一、系统设计工具     主流的系统设计工具有大家非常熟悉的Rose2003,不过,现在已经不叫Rose了,现在IBM最新的设计工具是RSA(Ration Software Architect),Borland Together,SyBase PowerDesinger,MicroSoft Visio,对于开源的系统设计工具也有很多,比如ArgoUML、DBDesigner等等。
  • 第二、开发的技术框架     技术框架的选择是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技术框架,可以让我们的开发更加快速、团队的分工更加合理、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数据库平台、我们的维护更加方便。     Web前端MVC框架是Struts 2。Struts 2可以说是Struts穿上了WebWork的外衣,其内核大部分都是采用了WebWork的技术,并且基于AOP的设计思想,让我们在软件设计上的能够更加多地体现“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
  • 第三、开发规范的定制     文件命名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编码规范、团队协作规定等等一些规范性的东西,需要在系统开发前就规定好,并且做相应的培训。QA也要做好监督的作用,定期做评审工作,对已发生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 第四、开发工具的选择     团队一定要选择同样的开发工具,开发工具相同,软件版本相同。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其实假如你作为一个Team Leader,你会在管理你的团队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那在项目编码前,就把什么东西都规定好,以免其中发生问题,影响整个团队的开发速 度。开发工具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企业用得比较多的开发工具有:Eclipse、Jbuilder、NetBeans、IDEA。
  • 三、开发阶段 第一、配置管理工具 代码管理工具有很多,现在公司用得比较多的代码管理工具有CVS、VSS、SVN。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只有2-5个人,并且这两三个人是同一间办公室里,那使用VSS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个人觉得他小团队的管理方面非常好用。个人觉得 VSS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个文件当被一个人锁定,那其他人就没有办法进行修改了,当一个文件为多个人所共用且开发团队人数较多时,这种问题将会显示非常严 重。VSS客户端跟服务器你都可以从Visio Studio里面找到。
  •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有超过5个人,那此如选择CVS或SVN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并且,假如你的团队是分散的,可能不在一间办公室或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城市,那使用CVS或SVN是一个非常更想的选择。CVS的服务器一般是使用CVSNT或CVSServer。
  • 四、软件测试阶段  第一、缺陷管理工具     软件你不能保证它永远不会错,只是,有些错误你暂时还没有发现而已;有些错误需要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它才会发生。就像Windows,时不时会有一些系统 更新文件要求更新。可能这些更新不是错误,只是一些系统安全方面的隐患。这些都可以算是软件系统的缺陷。那这些缺陷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管理?怎么进行跟踪 呢?现在缺陷管理用得比较多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开源的bugzilla,另一个是商业的JIRA。
  • 六、软件维护阶段 第一、客户CASE跟踪管理工具     客户CASE跟踪系统相信很多做CISCO公司金牌代理的人都会用过。我们必须在公司内部建立相应的CASE跟踪制度。当用户使用系统的时候,发现一些问 题,那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录入并进行跟踪。像客户呼叫服务系统等等一些商业化的软件外面还是很多的,这些系统其实公司自己开发一个也是很快的。但必须 要有。这个也是提高整个公司整体服务形象的一种态度。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 | 黄主任 - 0 views

  •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称这个为"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用户体验人员是负责界面设计能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也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整体市场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集中在界面上,使得他们依赖自身或处于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7 more annotations...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经常辩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花了时间来研究用户需求并直接与客户和用户互动。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 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中转变。
  •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取得支持。仅仅只是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你在这个位置上同样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同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你需要考虑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但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 从产品的整体性上协助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只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还有其他组织提供类似的训练营活动,包括: • 实务营销 • 280小组 • Blackbot • ZigZag营销 • 硅谷产品小组 有大量非常好的Blog在讨论产品管理,你也可以从中选择: • Roger Cauvin的博客 • 实务营销的博客 • SVPG博客 • 产品管理观察 • Tyner Blain • Michael的产品管理与营销 • 如何成为优秀的PM (它的联合作者之一便是 Jeff Lash) 还有很多从UE角度来谈产品管理的书籍,这些都应该作为PM的珍藏: • 赢在新产品: 产品从创意到启动的加速实现, 作者Robert Cooper • 软件产品管理精华, 作者Alissa Dver • 产品经理手册, 作者Linda Gorchels 此外,有志成为PM的人还应该阅读一些综合的管理类图书,包括领导力、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技术、策略学等。 产品管理有两个主流的社团组织: PDMA (产品发展与管理协会)和AIPMM (国际产品营销与产品管理协会)。两者都提供培训、会议、本地讨论小组及其他产品管理资源。 同时,你还可以利用你的一些职业网络,也许能从类似LinkedIn — 帮你寻找能建立联系并回答有关产品管理问题 — 这样的服务中获得帮助。在你的公司里项目管理也能指导你,况且来自其他组织的产品经理也能给予你不同的或许更真诚的帮助。 正因为你学习产品管理并思考如何迈向这一步,可以找你的经理谈谈。优秀的经理会帮助你的职业化成长,即使这也许意味着你将进入公司的其他岗位。
  •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向你汇报。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 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回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应该是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不是紧要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做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即可。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决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完整版)_深耕·生根 - 0 views

  • 第一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8 more annotations...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常常争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的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是他们在花时间直接与客户和用户打交道,研究用户需求。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 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种转变。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管这个叫"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UE人员负责界面设计使之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同样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市场整体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精力集中在界面上,他们需要依赖自身或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制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只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从产品的整体上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光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间取得支持。仅仅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带来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在这个位置上你还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与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思考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受命于你。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作出这种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的决定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后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可以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并不要紧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作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
  • 第二章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的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ocean wu

访问的数据可视化的Sparklines | - 0 views

  • 如果我们希望包括数据可视化作为网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数字或交互式的图表? 当我们正在设计用于浏览数据驱动的网站接口,它的价值能够创建导航元素,也可视化工具。 我们可以随时了解他们探索的用户,所以他们可以对他们是怎么看待和他们是怎么点击更好的决策。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之间,标记,对导航适当的东西,但也有一些额外的语义和结构挂钩。除了有一个名单发表了“的文章的 访问的数据可视化与Web标准 “,共享的导航模式三种基本技术为标准纳入一些简单的数据可视化。 他们都是先从HTML导航建筑块:一个链接的无序列表。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font-size: 100%; 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outline-width: 0px; outline-style:
  •  
    有一个名单发表了"的文章的 访问的数据可视化与Web标准 ",共享的导航模式三种基本技术为标准纳入一些简单的数据可视化。 他们都是先从HTML导航建筑块:一个链接的无序列表。你也应该看看 Sparkline PHP的图形库 。 它提供了广泛的图形呈现怎样的选择的范围。
ocean wu

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十类文档 - 0 views

  • 《Communicating Design》里面也有10种~ Personas 角色设计文档 Usability Test Plan 可用性测试计划 Usability Reports 可用性报告 Competitive Analysis 竞争分析 Concept Model 概念模型(概念图) Content Inventory 内容清单 Site Maps 站点地图 Flow Charts 流程图(交互流程图) Wireframes 线框图 Screen Designs 视觉设计、原型设计等
  • 5、6、7可以在小型项目中结合,大型的项目中还是要适当分开。 交互原型可以以交互设计说明书的附件形式存在
  • 1、产品概念文档(项目策划书) 主要是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推导,得出新产品机遇,并对产品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概念性阐述。产品概念文档主要用来对新产品进行宣讲,让项目团队对将要开发的产品有一个概念上的理解,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2、用户调研报告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品概念形成之初,研究人员进行的需求调研而输出的报告。主要是为产品概念的提出提供科学的依据,为需求的推导寻找佐证。另外一类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对设计中不确定以及有分歧的地方进行用户测试,得出结果并输出用户测试报告。 3、产品需求列表 这个列表并不一定是文档,但是他非常重要。它是将新产品拆分成几个大的模块,并将这几个大模块再细拆分成各个功能点后形成的功能列表。它的用途是将整个产品的工作量化,利于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评估自己的工作量,利于开发过程中对各个功能点进行跟踪,不遗漏,利于产品测试时对产品进行全面覆盖。 4、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是目前很多公司中最常见,他主要包括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产品所需要的开发、运行环境,性能要求等等。准确的讲,这份文档并不应该包含具体的交互内容。这个文档面向的是项目的全体成员。 5、交互设计说明书 交互设计说明书对整个产品的界面结构、交互流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它一般包括需求分解、竞争产品分析、流程说明、页面布局说明等内容。交互设计说明书的格式众多,灵活性也相当高,但目的都是将产品的结构和及流程形象化。交互设计说明书主要面向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很多公司将交互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结合在一起进行撰写,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是十分合理。通常情况下,产品和设计结合的文档结构非常庞大,非常不利于查阅,也不利于撰写,而且这种结合文档的很多内容对特定人员是无用的。 6、交互设计规范 交互设计规范主要是用来规范新产品中常规的功能、操作等内容,比如页面的标题规范、界面快捷键操作的规范、提示反馈信息的规范等等。 7、视觉设计规范 视觉设计规范主要是规范新产品中一些视觉元件的样式、页面边距相对边距、通用界面的页面框架等等,开发人员根据规范就可以自行开发一些通用界面。 8、开发文档 开发文档包括一些需求分析、系统架构分析、数据库分析、开发日志等等内容。开发文档主要用来作为开发团队的技术沉淀。 9、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指对新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并形成文档。 10、产品评估报告 产品开发完成后,应由测试人员撰写一份评估报告,对产品功能的实现情况、性能情况、bug解决率等问题进行综合说明和评估,来确定新产品是否符合发布标准。 上面的这十类文档是非常理想化的项目中才具备的,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开发,但是,产品说明书、交互设计说明书、测试用例等几类文档是一个项目中不可能缺少的,他们是一个项目有效运行的核心文档。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四)「私人财产」与「阶级不平等」 - 0 views

  • Web 2.0 网站都是以形成社区为基础,而社区其实就是小型社会。想要社会得以发展,经营者必须注意人际互动方式的促进及规范。最终目标则是建立用户间的「关系链」,否则用户注定待不久。
  • 这正是Web 2.0 与 1.0之间的重大差异,然而却很少被提及。 1.0试图满足的是人类的「工具性需求」,而Web 2.0 试图满足的却是「心理性需求」,
    • ocean wu
       
      你可以在自己电脑上写日记,但你选择在网络上写;你可以在自己浏览器理收录书签(Bookmark),但你选择在网络上收集。承认吧,你其实想要被人发现。
  • 在一个社会中,人人都有向上攀爬的欲望。亦即马斯洛需求五层级中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求。尽管成功者仅占5%,然而人人心中都渴望成功。 你如何获知自己成功?这是Web 2.0 的另外一个重点:迈向成功的过程必须要有累积,这个累积必须要量化而且要被展示出来让人知道:这就是「私有财产」的观念。其中,还可分为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
  • ...3 more annotations...
  • Avatar服务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展示机会要多。用户花钱买头像,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如果曝光度不足,购买的意愿就会降低。这就是「有钱,要让大家知道」的心理,经营者首先必须制造曝光机会。
  • 你写的Blog与上传的相片都是有形财产,无形财产则可带入「信用」的概念,亦即在一个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例如,社区网站实行多年的积分及等级制度,就是一种被社区成员公认的个人信用。 一个用户在Web 2.0 网站中的活动必须要累积成财产,最后,除了在此地形成的关系链以外,用户还会因为这些虚拟财产的累积而再也无法离开。简单来说,「搬家」变得困难。 然而,这些制度大部分没有被好好运用,积分与等级仅是无关重要的数字罢了。经营者其实没有注意到,适当制造「穷人」以及「阶级不平等」才是一个社区网站进步的关键;而实体社会其实也是如此。
  • 而经营者该做的事情是,定义出你的社区中,哪些是用户的虚拟财产,包含了有形与无形的。是所谓的活跃程度?关系链的多寡?还是被其他人推荐的次数?积分如何累积,如何变成等级? 其次,等级与积分该如何被展示,被消耗,以创造真正的被拥有的价值,让用户自然的感觉阶级不平等的存在,适当的呈现这种不平等以促进整个社会(社区)向上的动力,进入正面循环?
1 - 20 of 40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