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规范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十类文档 - 0 views

  • 《Communicating Design》里面也有10种~ Personas 角色设计文档 Usability Test Plan 可用性测试计划 Usability Reports 可用性报告 Competitive Analysis 竞争分析 Concept Model 概念模型(概念图) Content Inventory 内容清单 Site Maps 站点地图 Flow Charts 流程图(交互流程图) Wireframes 线框图 Screen Designs 视觉设计、原型设计等
  • 5、6、7可以在小型项目中结合,大型的项目中还是要适当分开。 交互原型可以以交互设计说明书的附件形式存在
  • 1、产品概念文档(项目策划书) 主要是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推导,得出新产品机遇,并对产品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概念性阐述。产品概念文档主要用来对新产品进行宣讲,让项目团队对将要开发的产品有一个概念上的理解,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2、用户调研报告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品概念形成之初,研究人员进行的需求调研而输出的报告。主要是为产品概念的提出提供科学的依据,为需求的推导寻找佐证。另外一类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对设计中不确定以及有分歧的地方进行用户测试,得出结果并输出用户测试报告。 3、产品需求列表 这个列表并不一定是文档,但是他非常重要。它是将新产品拆分成几个大的模块,并将这几个大模块再细拆分成各个功能点后形成的功能列表。它的用途是将整个产品的工作量化,利于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评估自己的工作量,利于开发过程中对各个功能点进行跟踪,不遗漏,利于产品测试时对产品进行全面覆盖。 4、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是目前很多公司中最常见,他主要包括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产品所需要的开发、运行环境,性能要求等等。准确的讲,这份文档并不应该包含具体的交互内容。这个文档面向的是项目的全体成员。 5、交互设计说明书 交互设计说明书对整个产品的界面结构、交互流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它一般包括需求分解、竞争产品分析、流程说明、页面布局说明等内容。交互设计说明书的格式众多,灵活性也相当高,但目的都是将产品的结构和及流程形象化。交互设计说明书主要面向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很多公司将交互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结合在一起进行撰写,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是十分合理。通常情况下,产品和设计结合的文档结构非常庞大,非常不利于查阅,也不利于撰写,而且这种结合文档的很多内容对特定人员是无用的。 6、交互设计规范 交互设计规范主要是用来规范新产品中常规的功能、操作等内容,比如页面的标题规范、界面快捷键操作的规范、提示反馈信息的规范等等。 7、视觉设计规范 视觉设计规范主要是规范新产品中一些视觉元件的样式、页面边距相对边距、通用界面的页面框架等等,开发人员根据规范就可以自行开发一些通用界面。 8、开发文档 开发文档包括一些需求分析、系统架构分析、数据库分析、开发日志等等内容。开发文档主要用来作为开发团队的技术沉淀。 9、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指对新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并形成文档。 10、产品评估报告 产品开发完成后,应由测试人员撰写一份评估报告,对产品功能的实现情况、性能情况、bug解决率等问题进行综合说明和评估,来确定新产品是否符合发布标准。 上面的这十类文档是非常理想化的项目中才具备的,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开发,但是,产品说明书、交互设计说明书、测试用例等几类文档是一个项目中不可能缺少的,他们是一个项目有效运行的核心文档。
ocean wu

从网民互动浅析Web2.0时代的网络社会规范 - 0 views

  • Web2.0时代的网络社会延伸和拓展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在网站上,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网络社会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生活。
  • 在网络社会中,也许我有着几个不同的“我”,可能我在不同的论坛中发出的帖子代表的是相互矛盾的立场和观点;在交友网站中,可以用显示社会中我对各种规范、身份和角色的理解,来扮演着不同期望下的不同角色;我也可以反规范、破坏秩序去扰乱网络社会的一方净土,因为我对于你而言是“触不到的人”。同样,可能在遥远的某个地方有一个数据库,它包含着我的个人资料,并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泄漏我的信息;或者,我在偶然的一瞬间也会意识到,我是谁?我在这里做什么?
  • 在网络社会中,信息符号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实质”,在这些情形下,我没有稳定的身份、角色、性格、感情。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这些持续的不稳定性,使每个自我都去中心化、分散化、多元化,我们都是善变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仅仅是信息符号间脆弱的关系。如果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微观的个体都不稳定,那么这个社会的规范一定是很难实现的。
  • ...1 more annotation...
  • 网络社会中的诸多建设者们,更需要为每个个体在互动中提炼并维系一个群体的信仰、价值和规范。这样,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才会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网络社会标准和观念上。
ocean wu

创业产品的界面文字优化 - 0 views

  • 第二步,让所有在工作中需要撰写界面文字的同事熟悉该”行文风格”。每一个往界面上写字的人都要很清楚自己写出去的字是否符合这个”风格”。 杜绝这种现象:不同的技术人员各自按照自己的”风格”在界面上写字,今天你写”对不起,你还没有登录。”,明天他写”抱歉,还没有登陆吧?”,后天她又写”哎呀!我们好像还不认识你耶,赶快登录吧…”
  • 以”文字是否容易阅读、是否能准确表达信息、是否能够准确的传达产品气质”为其工作的基本原则,以”让所有在界面上写字的人具备一致的风格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其工作目标。
  • 第三步,在执行”行文风格”的初期(一般需要两个星期),每一个确定后的界面都交给”负责人”审核。由其修改并指出问题,同时对一致的问题做出书面总结,慢慢整理成书面的统一”行文指南”。“规范是在工作中慢慢形成的,并不是一开始总结好的“,其实这个审核和总结的过程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三个人一个星期完成的界面只需要三个小时应该就能审核完所有界面上出现的文字。这个”指南”一般会比较具体。比如,就算确定了”表达要简洁,语言要直白不用问句,风格不要过于卡通或显’幼稚’”,这时一样有可能出现”对不起,你还没有登录。”、”抱歉,请马上登陆”、”登录后才能进行操作,请赶快登陆吧”等不同语言。那么在这个阶段,文字的负责人就可以给统一的总结成一种了。
  • ...3 more annotations...
  • 第一步,由产品管理者总结产品应该传达给用户的”形象和气质”,作为关于文字工作的基本准则。(比如,Robin提出百度的产品气质是”简单,可依赖”)。“负责人”根据这个准则,再去翻翻书或者看一些关于界面文字表达基础原则的文章,总结出自己产品一些大原则的”行文风格”。(因为是’行文风格’,所以无需太具体,一般在WORD上不超过二页即可,尽量简洁以免耽误应用的效率和质量)比如:(以下是某项目中的部分段落摘抄,切勿照搬)“说明性和提示性的语言不得超过两行,不超过50字”“界面上不得体现大片的专业术语作为帮助信息”“保持文字的一致性,本产品界面中所有和ID相关的信息都叫’帐户’,..”;“使用通用语言,不搞一些特殊化的文字,让用户一眼就能看懂”“保持语言的简洁,既定事实不做重复。如,’你的好友列表中没有好友,请立即添加’改为’立即添加好友’,….”;“如果系统出错,则明白准确表述错误,同时以积极的语调给出建议。如,’抱歉xxx,您可以xx再试一下’,….”;……..
  • 第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核”和”规范总结”基本上产品的文字就可以有完善的统一指南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一个月一个创业产品的系统性的文字风格和规范就可以形成了。这之后”文字工作负责人”的工作除了简单过一眼要展示出去的界面,基本山已经不需要做什么类似工作了。这个时候,其实规范不规范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了,可贵的是”所有在界面上写字的人都有了统一的行文风格和习惯”,我们的界面文字越来越专业友好。。
  • 最后,按照我上面的方法算一下成本:(创业团队里面,很多事情都牵连在一起的,这里未算管理成本)一个文笔好的女孩”负责”:假设她的薪水是4000,这个工作需要占据他20%的工作时间,那么是800;会直接在界面上写字的假设有4个(20人产品团队):假设他们的薪水是5000,这个工作平均需要占据他们5%的工作时间,那么总共是1000。一个月的总共成本:1800。 6、文字是产品情感传达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互联网产品,需要保证用户在不同情景中的角色感,需要迅速高效的转达准确信息。中文的世界上一些糟糕的文字表达屡见不鲜,啰啰嗦嗦的风格尤为突出。
ocean wu

界面设计测试规范_Yum.cn Design Studio - 0 views

  • 设计合理的界面能给用户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和成功的感觉,相反由于界面设计的失败,让用户有挫败感,再实用强大的 功能都可能在用户的畏惧与放弃中付诸东流。
  • 1.易用性: 按钮名称应该易懂,用词准确,屏弃没楞两可的字眼,要与同一界面上的其他按钮易于区分,能望文知意最好。理想的情况是用户不用查阅帮助就能知道该界面的功能并进行相关的正确操作。
  • 2.规范性: 通常界面设计都按Windows界面的规范来设计,即包含"菜单条、工具栏、工具厢、状态栏、滚动条、右键快捷菜单"的标准格式,可以说:界面遵循规范化的程度越高,则易用性相应的就越好。小型软件一般不提供工具厢。
  • ...8 more annotations...
  • 3.帮助设施: 系统应该提供详尽而可靠的帮助文档,在用户使用产生迷惑时可以自己寻求解决方法。
  • 4.合理性: 屏幕对角线相交的位置是用户直视的地方,正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易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位置,在放置窗体时要注意利用这两个位置。
  • 5.美观与协调性: 界面应该大小适合美学观点,感觉协调舒适,能在有效的范围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 6.菜单位置: 菜单是界面上最重要的元素,菜单位置按照按功能来组织。
  • 7.独特性: 如果一味的遵循业界的界面标准,则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在框架符合以上规范的情况下,设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界面尤为重要。尤其在商业软件流通中有着很好的迁移默化的广告效用。
  • 8.快捷方式的组合 在菜单及按钮中使用快捷键可以让喜欢使用键盘的用户操作得更快一些 在西文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中快捷键的使用大多是一致的。
  • 9.安全性考虑: 在 界面上通过下列方式来控制出错几率,会大大减少系统因用户人为的错误引起的破坏。开发者应当尽量周全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出错的可能降至最小。 如应用出现保护性错误而退出系统,这种错误最容易使用户对软件失去信心。因为这意味着用户要中断思路,并费时费力地重新登录,而且已进行的操作也会因没有 存盘而全部丢失。
  • 10.多窗口的应用与系统资源: 设计良好的软件不仅要有完备的功能,而且要尽可能的占用最底限度的资源。
ocean wu

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经常使用的软件大全-我的知识库 - 0 views

  •   项目管理工具很多公司都在使用,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工具?假如没有使用这些工具,而是使用Excel或Word进行记录,那当需求变更?需求实现情况的跟 踪?软件是否能按时交付?将是一件非常烦锁且容易出错的事情。一个软件项目、开发团队能否获得成功,管理非常关键。比较有名的商业化工具 有:MicroSoft Project Server及Project 2003、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JIRA、PowerDesinger。比较有名的开源需求管理工具包括:OSRMT(Open Source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Tools)、Xplanner、Openworkbench等等。
  • 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http://www.ibm.com ) 可以算是最骨灰级的一个软件了,假如你公司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管理都是采用IBM的解决方案,那使用RequisitePro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需要 这些软件可以到IBM官方网站上去下载一个最新版本,或者在电驴上面下载一些“特别”版本。设计工具、管理工具的完美结合,这个正是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的强项。RequisitePro跟Offce结合得也是非常完美。
  • JIRA(http://www.atlassian.com ) 原来只是一个缺陷跟踪系统,你可以在JIRA上面创建新的ISSUE,当ISSUE分配给某个程序员时,系统会自动发送一封邮件给该程序员,提示有新的 BUG。JIRA也有提供一个Eclipse插件,你可以在Eclipse上面,查到属于自己的ISSUE,并快速解决。现在JIRA也可以用来做项目管 理,在操作方面非常人性化,个人一直非常喜欢使用JIRA来进行项目管理、缺陷管理,再结合Eclipse,简直就是完美!但作为商业的软件,价格也非常 贵,互联网上也有很多Crack,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搜一下。
  • ...10 more annotations...
  • Openworkbench(http://www.openworkbench.org )也是一个开源的项目管理软件,其功能跟Project 2003相似,是一个值得大家去使用的一个工具,但对于中国很多软件公司,都是使用特别版的Project 2003。假如你很尊重版权,又不想使用Project 2003,那Openworkbench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 第二、需求分析工具     需求分析工具用得比较多可能就是Rational Rose、MicroSoft Visio或MindManager,一般我们使用Rational Rose来进行用例分析,画用例图,画状态图;使用MicroSoft Visio来画出应用系统的结构图、流程图等。当然,对于MicroSoft Visio能画出来的东西,其实Rose也一样可以实现,只是,大家都是这么干,我们也没有必要专门去做一些特例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公司及行业。
  • 二、系统设计阶段: 第一、系统设计工具     主流的系统设计工具有大家非常熟悉的Rose2003,不过,现在已经不叫Rose了,现在IBM最新的设计工具是RSA(Ration Software Architect),Borland Together,SyBase PowerDesinger,MicroSoft Visio,对于开源的系统设计工具也有很多,比如ArgoUML、DBDesigner等等。
  • 第二、开发的技术框架     技术框架的选择是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技术框架,可以让我们的开发更加快速、团队的分工更加合理、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数据库平台、我们的维护更加方便。     Web前端MVC框架是Struts 2。Struts 2可以说是Struts穿上了WebWork的外衣,其内核大部分都是采用了WebWork的技术,并且基于AOP的设计思想,让我们在软件设计上的能够更加多地体现“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
  • 第三、开发规范的定制     文件命名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编码规范、团队协作规定等等一些规范性的东西,需要在系统开发前就规定好,并且做相应的培训。QA也要做好监督的作用,定期做评审工作,对已发生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 第四、开发工具的选择     团队一定要选择同样的开发工具,开发工具相同,软件版本相同。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其实假如你作为一个Team Leader,你会在管理你的团队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那在项目编码前,就把什么东西都规定好,以免其中发生问题,影响整个团队的开发速 度。开发工具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企业用得比较多的开发工具有:Eclipse、Jbuilder、NetBeans、IDEA。
  • 三、开发阶段 第一、配置管理工具 代码管理工具有很多,现在公司用得比较多的代码管理工具有CVS、VSS、SVN。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只有2-5个人,并且这两三个人是同一间办公室里,那使用VSS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个人觉得他小团队的管理方面非常好用。个人觉得 VSS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个文件当被一个人锁定,那其他人就没有办法进行修改了,当一个文件为多个人所共用且开发团队人数较多时,这种问题将会显示非常严 重。VSS客户端跟服务器你都可以从Visio Studio里面找到。
  •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有超过5个人,那此如选择CVS或SVN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并且,假如你的团队是分散的,可能不在一间办公室或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城市,那使用CVS或SVN是一个非常更想的选择。CVS的服务器一般是使用CVSNT或CVSServer。
  • 四、软件测试阶段  第一、缺陷管理工具     软件你不能保证它永远不会错,只是,有些错误你暂时还没有发现而已;有些错误需要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它才会发生。就像Windows,时不时会有一些系统 更新文件要求更新。可能这些更新不是错误,只是一些系统安全方面的隐患。这些都可以算是软件系统的缺陷。那这些缺陷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管理?怎么进行跟踪 呢?现在缺陷管理用得比较多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开源的bugzilla,另一个是商业的JIRA。
  • 六、软件维护阶段 第一、客户CASE跟踪管理工具     客户CASE跟踪系统相信很多做CISCO公司金牌代理的人都会用过。我们必须在公司内部建立相应的CASE跟踪制度。当用户使用系统的时候,发现一些问 题,那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录入并进行跟踪。像客户呼叫服务系统等等一些商业化的软件外面还是很多的,这些系统其实公司自己开发一个也是很快的。但必须 要有。这个也是提高整个公司整体服务形象的一种态度。
ocean wu

HSE_百度百科 - 0 views

  •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的简称, 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
  • 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简称为HSE体系)是按: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运行模式来建立的,即PDCA模式。
  • 最初由国际知名的石油化工企业最先提出,1996年1月,ISO/TC67的SC6分委会发布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1997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 气总公司参照ISO/CD14690制定了企业标准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 6280-1997《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SY/T6283-1997《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指南》标准;2001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布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和《油田企业基层队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炼油化工企业生产车间(装置)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销售企业油库、加油站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施工企业工程项目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职能部门HSE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形成了系统的HSE管理体系标准。
  • ...2 more annotations...
  • 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之一。
  • 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ocean wu

本地化翻译的语言文字表达规范 - 0 views

  • 一、本地化译文的基本准则凝练平实,言简意赅;信息全面,含义准确;语气流畅,逻辑通顺;使用书面用语,符合汉语语法习惯;杜绝错字、别字、多字、少字、标点符号误用和英文拼写错误;译文的用词及语气须避免有对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政党、国籍、地域、贫富以及身体机能障碍者的歧视。
  • 本地化翻译的一般规则译、校要求翻译或校对时,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功能和操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于原文中的技术或语言错误,在译文中要更正过来;对于原文中叙述不清的地方,如果不是很复杂,应在译文中加入进一步的解释,以利于用户理解。精确避免含意模棱两可。例如:“一次发送文件给一个人”这句话就可以有“一次只给一个人发送文件”和“将所有文件一次发给某人”两种不同的理解。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有时,英文作者为了使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往往会加入一些比较“花梢”的比喻,有些内容,并不符合我们的习惯,对这些语句,在不影响其他内容的情况下,可改变其中的说法,使之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有时,把英文的示例、文字、地名、人名改成中国的地名、人名,会使用户感到亲切自然。简洁用“可”则尽量不用“可以”。能用“用”则尽量不用“使用”。能用“将”则尽量不用“把”。这一点并不绝对,取舍标准是语句读起来既要通顺,又要凝练。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以及多余的词(罗嗦)。对应与一致与本产品早期版本、同类产品尽量保持一致。本产品内类似的短语保持一致。灵活用词,避免单调重复段落中的多个句子中,要灵活使用词汇,避免单调重复。语言风格注意语言环境,不同的文章需要不同风格,且不能前后不一致。规范用词规范用词(即使在与界面无关的叙述中,也不要无故自造词汇)。对词意的使用要精确,如果有特指,需要加引号。章、节、项的翻译章、节、项等文档的标题应尽量简洁,少用句子。并且能以标题推测内容。同一级的标题应尽量保持风格一致(比如统一用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等)。但如果难于统一或易于引起意义混淆时,不必强求统一。要求用户进行操作的短句联机帮助(尤其是Quick Help)中,有许多要求用户进行操作的短句,翻译这些句子时,句首要加“请”。
  • 本地化翻译的字间距规则在用户界面(UI)的翻译或联机帮助(rtf格式和html格式)的翻译过程中,应按以下规则,手动加入/不加入半角空格:全角符号(中文文字、中文标点)之间不能加空格。中文标点与前后字符(包括全角和半角)之间不能加空格。中文文字与英文、阿拉伯数字及 @ # $ % ^ & *. 等符号之间必须加空格。 半角英文括号与括号外的中文之间应加空格,如:“级联样式表 (css)”。注意:如果括号内有中文,则使用中文括号,如果括号中的内容全部都是英文,则使用半角英文括号。/为半角符号,与前后的中文之间不加空格。图片与前后的文字之间的空格: 如果一行中只有图片和超链接(Icon+Hyperlink),则图片与超链接之间没有空格,且超链接文本的尾端也不应该有空格。其他情况下,图片前后应有空格。手册的本地化翻译字间距规则:文字间的空格不需人工按空格键加入,可留待排版时通过设置样式自动加入;文字或标点符号与图片间的空格需要人工加入;中文文字与半角符号(@ # $ % ^ & *. 等)间的空格也需人工加入。原则是如果Word已经在全、半角字符之间自动留出空间,则不必加空格,反之则要加。
ocean wu

网页的栅格系统设计 - 0 views

  • 栅格设计系统(又称网格设计系统、标准尺寸系统、程序版面设计、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是一种平面设计的方法与风格。运用固定的格子设计版面布局,其风格工整简洁,在二战后大受欢迎,已成为今日出版物设计的主流风格之一。
  • 网页栅格系统下的定义为:以规则的网格阵列来指导和规范网页中的版面布局以及信息分布。
  • ...15 more annotations...
  • 30个最顶尖的基于栅格系统的博客网站设计。
  • 网页栅格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 我们把宽度为“W”的页面分割成n个网格单元“a”,每个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间隙设为“i”,此时我们把“a+i”定义“A”。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W =(a×n)+(n-1)i 由于a+i=A, 可得:(A×n) - i = W 这个公式表述了网页的布局与网页“背后”的栅格系统之间的某种关系
  • 对于内容信息不确定导致高度不确定的页面,在高度层面上就无法做到栅格了。
  • 下面我们列出当n等于不同数值时W变化的数值表格
  • yahoo首页的布局完全是按照栅格系统进行设计的,每个区块的宽度对应的n值分别为:4,11,9。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 的事情:只要保证一个横向维度的各个区块的n值相加等于24,则即可保证页面的宽度一定是950px。然而,950px的宽度也恰好就是当n=24的时 候,W的宽度值。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的应用模式:
  • 在栅格系统中,设计师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版式或者划分区块,他们的依据将是上面的那张对应表进行设计。这样,一个栅格系统的应用就从此开始了。
  • 它给整个网站的页面结构定义了一个标准。对于视觉设计师来说,他们不用再为 设计一个网站每个页面都要想一个宽度或高度而烦恼了。对于前端开发工程师来说,页面的布局设计将完全是规范的和可重用的,这将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对于内 容编辑或广告销售来说,所有的广告都是规则的,通用的,他们再也不用做出一套N张不同尺寸的广告图了……
  • yahoo的网站页面宽度为W=950px,每个区块与区块的间隔为i=10px;如果应用上面的公式,可以推出A=40px,既yahoo首页横向版式设计采用的栅格系统为: (40×n)- 10 = W
  • 我们可以衍生出任何一种栅格系统,只要改变A和i的值,这个根据网站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那么如何选择合适栅格系统,主要通过“构成 要素与程序、限制与选择、构成要素的比例、组合、虚空间与组合、四边联系与轴的联系、三的法则、圆与构成、水平构成这些设计元素规划,来实现比例和谐的平 面设计”。
  •  
    网页的栅格系统设计给整个网站的页面结构定义了一个标准。对于视觉设计师来说,他们不用再为 设计一个网站每个页面都要想一个宽度或高度而烦恼了。对于前端开发工程师来说,页面的布局设计将完全是规范的和可重用的,这将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
ocean wu

交互设计师在项目中应该学会的一些事情! - 0 views

  • 产品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先行设计如果产品经理对某一块功能还不清晰,可以先从设计上给出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如果产品经理的一些功能说明书还未给出,也可以先通过沟通了解去需求,先行设计。不要过度设计与适当适量过渡设计过度设计就是做了很多这个版本或者未来几个版本都暂不能实现的设计。过渡设计就是由于一些技术原因实现不了最好的设计,只能做一些折中的设计。过度设计会给项目造成很大的压力和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过渡设计则会适当的缓轻项目的压力。设计成果、思路文档化在项目中,我们的设计稿、设计思路都记录在文档中,一方面保存了设计理由,一方面使项目各个成员都能方便的了解设计方案和理由。同时,如果在版本检查中也能够将检查出的问题文档化,很方便跟踪和记录。学会沟通主要有会议沟通、当面沟通等方式。沟通时应该注意使用合作友善的态度,同时还要抛弃信仰大战,寻找合适的沟通语言。控制情绪情绪会影响团队氛围;情绪会影响设计质量;情绪会影响周围同事;情绪会影响部门以及个人形象。耐心细心检查版本检查是一个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需要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过。遗漏一点都可能对版本质量造成影响,对产品的形象有影响重视规范的作用重视规范的作用可以使得沟通顺畅,使得做的东西更加专业。项目初期就应该形成一定交互、视觉等规范,使开发在开始阶段就有章可循。
ocean wu

社区化工具到工具化社区:豆瓣的乾坤大挪移 - 自投罗网|鲁公子的IT咖啡馆 - DonewsBlog - 0 views

  • 建站初期,无疑这样的互动只有评论一种而已。评论也成为了信息交互的唯一平台。此时的豆瓣处于信息中心化的阶段,所有的信息活动完全仰仗于items的建立和评价,人们间不存在所谓的社交活动。我猜,豆瓣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成为电子商务的媒介,成为用户和B2C的交互平台,而非社区。因此豆瓣在最初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按照人们的选择相关度产生起推荐项目。无论是推荐还是评论,甚至包括评分,都是豆瓣赋予给用户权力或者帮助用户围绕信息产生活动的方式。
  • 这首先是一个信息的重构过程。但是很快,重构的不只是信息,“人”这一坐标也由此产生集聚效应。这个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某一方面的属性类似甚至相同。豆瓣成功地利用其独特的个性和定位激励用户产生小组并为其添加内容增加收藏。一个社区化的良性循化就这样构成了。个人的社群性和信息的重构在这个循环中彼此加强。此后,九点、“去过哪”这些产品都是作为个人社群化和信息重构的标志。此时的豆瓣处于信息和人两种因素的中间地带。
  • 豆瓣正式从社区化工具转向了工具化社区。之后,广播的引入再次证实了社区化的判断。虽然广播仍然整合了用户与item之间的信息,比如“蟾宫读过《昌耀诗集》”等等;但是这一应用的产生的确促使社群化的瞬间加剧,同时也保证了item并不会被边缘化。相反,item的存在反而成为了人际间的加固栓,利用item定义的相似identity,将本应很松散的人群集合成为黏性极高的社群,并且长期相互加强。
  • ...9 more annotations...
  • 整个过程,信息流动并未因这些举措和功能的推出而阻断,反而很成功地和用户互动起来。豆瓣完成了从工具到社区的转化,同时能够保证其平滑程度,和人与信息之间的协调性,这才是其最出色的地方。 
  • 再后来,豆瓣终于迈出了很关键的一步:人本的偏移。两个人间有哪些共同爱好,这个很小的应用似乎和以上的应用没有太大差别。真的这样么?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这一个功能会放在我浏览他人profile时的最顶端?答案只有一个:豆瓣终于从信息中心转移到了人本中心。
  • 豆瓣的群组上线,意味着社群化的正式展开。当然,群组的存在也并非由于其具有足够的人际liability,群组的基础也无非是一个组名。群组只是一个在item间信息整合的方式,我们可以随便从一个小组收藏的item中看到这个方式的效果。
  • 观察豆瓣的举措。豆瓣的架构是一个矩阵。他们将高度结构化的items——书目、电影、音乐专辑等等——作为一个坐标,同时将完全去结构化的用户作为另一个坐标。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两种规范方式,一种是信息至上主义,一种是人本主义。信息的管理需要高度的标准规范,而对用户的管理却必须更加敏捷。豆瓣在这一问题上处理得相当得当。
  • 很严格的规范来完成,少任何一个element都无法建立起item的profile。同时为了提高其信息的liability,豆瓣也引进了wiki的思想:通过对item的信息投票来规约信息的准确性。又一个UGC的应用。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个投票和更改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信息在人们间流动的开始了。
  • 社区的存在前提是信息的有效性和内涵价值,即一种综合意义上的liability。如果平台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平台能够激励其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liability才会产生。社区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liability。我们能够将社区的交际进行下去,是因为我们将信息的liability置换为其提供者的liability。只有这样,社区的诚信机制才有可能建立起来,人们间的关系才不会仍然松散。信息的价值成为社群性的粘合剂。
  • 流动并未因这些举措和功能的推出而阻断,反而很成功地和用户互动起来。豆瓣完成了从工具到社区的转化,同时能够保证其平滑程度,和人与信息之间的协调性,这才是其最出色的地方。
  • :人本的偏移。两个人间有哪些共同爱好,这个很小的应用似乎和以上的应用没有太大差别。真的这样么?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这一个功能会放在我浏览他人profile时的最顶端?答案只有一个:豆瓣终于从信息中心转移到了人本中心。为什么这么说?在这个应用中,item终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工具,并且这个应用产生了一种精确的人际关系的定义。群组的确如此,但是我是否会和群组中的人们有相似的爱好,或者有相似的认知程度,这个无从判断。而共同爱好这一功能可以将这一问题完全解决。这是社群的基础,即信息的liability彻底转化为人际的liability的实际应用。从这一步开始,豆瓣正式从社区化工具转向了工具化社区。之后,广播的引入再次证实了社区化的判断。虽然广播仍然整合了用户与item之间的信息,比如“蟾宫读过《昌耀诗集》”等等;但是这一应用的产生的确促使社群化的瞬间加剧,同时也保证了item并不会被边缘化。相反,item的存在反而成为了人际间的加固栓,利用item定义的相似identity,将本应很松散的人群集合成为黏性极高的社群,并且长期相互加强。 
  • 豆瓣的群组上线,意味着社群化的正式展开。当然,群组的存在也并非由于其具有足够的人际liability,群组的基础也无非是一个组名。群组只是一个在item间信息整合的方式,我们可以随便从一个小组收藏的item中看到这个方式的效果。比如拉康的小组中有很多拉康和关于拉康的著作,这首先是一个信息的重构过程。但是很快,重构的不只是信息,“人”这一坐标也由此产生集聚效应。这个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某一方面的属性类似甚至相同。豆瓣成功地利用其独特的个性和定位激励用户产生小组并为其添加内容增加收藏。一个社区化的良性循化就这样构成了。个人的社群性和信息的重构在这个循环中彼此加强。此后,九点、“去过哪”这些产品都是作为个人社群化和信息重构的标志。此时的豆瓣处于信息和人两种因素的中间地带。
  •  
    社区化工具到工具化社区
ocean wu

规范 之 用户在每个情景中的角色感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07 Nov 07 - Cached
  • 图形界面应用指南、界面交互应用指南、用户情感设计标准。
  • 其实无论是“规范”还是“指南”,他不应该是说有就有的。最起码的一点“他和企业的‘VI、CI’不同”。 VI、CI是企业在创建之初就设计规划好的,它是“预创建”的“条款”。原则上“必须遵循”! 现实点来说,“界面指南”是在应用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它不能说“一开始就规范好了,然后去应用”。原则上是“参考遵循”。 6. “界面指南”是为产品服务的,并不是为了“束缚产品”的。
ocean wu

汽车维修业的春天是怎样的? - 0 views

  • 最近中国汽车产业有多个产业风口爆发的奇点,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一个是汽车互联网和车联网,一个是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在内的后服务市场,一个是汽车电子商务。
  • 最近中国汽车产业有多个产业风口爆发的奇点,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一个是汽车互联网和车联网,一个是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在内的后服务市场,一个是汽车电子商务。
  • 从力出一孔的角度看,交通运输部联合10个部委颁发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让本来就很火爆汽车维修市场再添把火
  • ...37 more annotations...
  •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对汽车后市场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
  •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对汽车后市场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
  • 第四条明确: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
  • 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合理布局、连锁优先、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发布本行政区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
  • 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合理布局、连锁优先、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发布本行政区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
  • 江苏省张家港已经出现由综合维修企业发起的连锁经营,值得借鉴和学习。
  • 其一是连锁优先。
  • 最近几年几个主要城市在维修店开业审批中已经实质上做到了不连锁就不允许开业。
  • 二是供需平衡。对于线下维修企业而言,当前低端产能是过剩的,如果当地发改委和规划委不允许新增维修企业,那意味着现有企业的牌照会涨价,本来店址就是稀缺的
  • 三是汽车维修园区。以往汽车产业园区主要是卖车,现在修车也能圈地搞园区,这个有想象空间。
  • 其四是维修企业进社区和停车场。这意味着上门服务会很快火爆起来
  • 其五,连锁网店可共享技术负责人和设备。这个对基于互联网的上门服务是巨大利好——没有必要买一大堆没用的设备,更没有必要逼着技术人员都去学没用的认证班,一个大师傅、一个维修中心,其他都是移动互联网预约解决。
  • 第九条明确:推广绿色维修作业,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 交通运输部已经提出了《绿色汽车维修指南》,这次又提出“废机油、制动液、制冷剂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置“3年内实现全国一、二类维修企业维修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达到100%”。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市面上流通的假冒伪劣机油,通常都是废机油过滤后的“地沟油,这类“地沟油”的无害化处理,不仅有助于消灭假冒伪劣机油,其本身也是个大买卖。对大量钣喷维修而言,水性漆和水性漆的喷涂工艺设备也是个大买卖
  • 条明确:实施强拆检测与维护制度,促进行业生态文明建设。该条意见是在中国推行I/M制度
  • 此项制度的实施,势必对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是个利好消息,对于汽车维修企业而言也是扩展维修业务范围
  • 第十五条明确:加强维修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紧缺是困扰汽车维修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之一。
  • 互联网教育对于汽车维修这类技术培训有短板,只有把互联网与线下培训结合起来,用O2O的思路推进维修人才培养,用人人都可以成为维修店老板的思路办培训,这才可能击中这个产业的软肋。
  • 互联网教育对于汽车维修这类技术培训有短板,只有把互联网与线下培训结合起来,用O2O的思路推进维修人才培养,用人人都可以成为维修店老板的思路办培训,这才可能击中这个产业的软肋。眼下,车联网又来了,需要经验的诊断对于传感器越来越多的车而言,诊断智能化水平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维修工未必需要懂太高深的技术,反而是遵守基本的服务标准
  • 第十八条明确: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明确宣布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要求从明年起车企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 那些有实力连锁维修企业,一旦他们得到最缺乏的维修技术信息和正牌零配件,依靠其高性价比将可以在汽车后市场抢得一块不小的蛋糕。
  • 首先,各个主机厂,无论日系、德系还是美系,去年至今都在内部搞反垄断自查。目前4S店理论上是可以按照反垄断法的要求向外部渠道采购配件的,当然也可以对外销售配件,但问题是主机厂也在贯彻交通部在这个文件里提出的“诚信经营”。你4S店外部采购配件,必须向消费者声明,这个配件非原厂,原厂不提供质保,我们家4S店给你“店保”。这样的后果是,其一,外采零件的售价必须足够低消费者才买单,4S店此前外采是欺诈消费者,把副厂当原厂零件销售给车主这才有暴利,如果只能当副厂件卖,那没必要折腾了。其二,混合原厂和外采配件的这次维修售后责任认定非常难,这意味着4S店只要用了外采零件,维修责任就自负。其三,主机厂一旦发现4S店经营不诚信,各种商务政策会让4S店整个经营都无利可图。所以,虽然理论上主机厂对配件的垄断已经没有法律障碍,但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在4S店销售副厂件,但至少4S店拿副厂件冒充原厂件欺诈消费者、欺诈厂商的成本高了。
  • 其次,反垄断法让很多原厂配套零部件企业开始做自有品牌,因为原本偷偷把主机厂logo的配件卖出去,质量差点也无所谓,反正都是暴利,但这次交通部鼓励的是自有品牌——品牌的价值很大
  • 第三是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
  • 第十五条明确: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交通部在这条提出: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其中提到要“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建立覆盖全国汽车维修救援体系。
  • 移动互联网能否找到更便捷的方式完成这个体系的建设,这是创业机会,而且追溯体系背后一定要跟上交通部提出的配件分类和编码规则标准
  • 不得以汽车“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从而保障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 第十二条明确: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营造放心修车环境。
  • 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发挥消费者评价对市场的导向作用,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及信息化监管平台,用市场信息透明和消费者口碑倒逼和推动市场诚信建设。
  • 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框架下,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交通运输部提出消费者评价的市场导向作用,而且是动态监管,要倒逼诚信体系建设。
  • 一旦维修企业有了征信记录,与配件、设备采购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维修保养档案体系都水到渠成。
  • 第十一条明确:限制滥用强拆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
  • 这个平台为什么就不能是便民服务体系呢?事故救援为什么就不能是保险公司主导的延伸服务呢?故障救援为什么就不能成为配件直销平台呢?
  • 第二十一条明确: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
  • 交通部联合国务院十个部委提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建立覆盖全国的汽车“电子病历”系统,鼓励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网络平台。鼓励维修企业建立健全维修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 鼓励企业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广泛开展预约式修车服务,提升修车时效;通过提供代步汽车、上门接送车等延伸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
  • 任何便民服务都是有成本的,对于非4S店的维修企业而言,原本就利润不高,如果再弄成本不菲的便民服务业务会雪上加霜。比如代步车,这相当于短期租车给用户,上门取车相当于用户短期把车租借给店铺,这个业务在法律上如何界定清楚责任,如何把这类服务成本转嫁给第三方,这都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专门给线下服务商提供这类便民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会有机会,比如各地的P2P租车服务商等。
ocean wu

Google推出OpenSocial,重点是在「人人皆可当寄主」 - 0 views

  • OpenSocial是一个大平台,让插件创业家(或称应用程序厂商)写出的同一个插件,可以「插」在好几个社群网站(OpenSocial称其为「寄主」、host)里,资料并可以在社群网站间流通。当前OpenSocial已获得拥有2.6亿名注册会员、1.2亿有效会员的天王MySpace首肯添加成为「寄主」之一,欧洲天王Bebo也随之报名添加,而Google自产的社群网站Orkut当然已是寄主,「社群五强」除去Facebook外剩下的两强hi5与Friendster也早就添加,其他响应的网站公司还包括engage.com、Hyves、imeem、LinkedIn、Ning、Oracle、Plaxo、Salesforce.com、Six Apart、Tianji、Viadeo、XING。以这篇文章来看,若硬把这几个社群网站全部加在一起仿真OpenSocial的未来可掌控的流量,已达Facebook的五倍。因此Facebook自己,竟然也一改狂傲作风,在第一时间就语出惊人的「表态」:「我们也想添加!」但,拥有多位「重量级寄主」,并不是OpenSocial令人兴奋的重点
  • 我认为,OpenSocial真正有趣的,是让创业家「自己也能当寄主」这件事。直到几天前我们才从官方网站知道,Google除了公布创业家可以使用的API以外,也公布了「寄主的规范」。这就有趣了! 从官方文档看来,OpenSocial规范了「会员」(Friends)、「动作」(即News Feed)、「资料」(Persistence)等三个API,让疯狂的插件创业家使用,可以用来「增加或移除朋友」、「增加或移除应用程序」、「将个人的动作记录下来」、「取得某个会员与他的朋友的动作记录」、「保存或取出此软件或每个使用者专用的资料」。应用程序开发厂商可以自由的萃取好友名单,吸入及吐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并自由抓取每个使用者提供给社群网站的公开个人资料来做些有趣的撮合。
ocean wu

国标委试点项目--汽车零部件追溯体系标准及技术方案培训会召开 - 0 views

  • 京鼎证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鼎证)组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标准及技术方案培训会,在北京金梧桐宾馆举办。来自自动识别技术行业的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等共10多家企业参加了本次培训。
  • 重点介绍了试点项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以及国美鼎证基于标准开发的汽车零部件编码与质量追溯平台,旨在与系统集成商及设备供应商通力合作,建设一个产品齐全、全程可追溯、服务高效快捷的汽车后市场新生态。
  • 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项目,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汽车零部件编码与质量追溯中心管理,国美控股集团授权北京鼎证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
  • ...4 more annotations...
  • 国美鼎证基于国标GB/T 32007《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以及牵头制定的T/CAQP 001《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和T/CAQP 002《汽车零部件仓储信息追溯编码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开发了汽车零部件编码与质量追溯平台。追溯平台满足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互联互通、标准化的管理服务需求,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提供统一编码与标识的产品质量追溯及应用服务平台。
  • 原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国标GB/T 32007《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第一起草人、国美集团高级顾问谢颖
  • GS1标准体系以及一物一码追溯标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同时加快汽配行业创新发展的进程。
  • 标准体系结合追溯平台进行落地实施,可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各节点的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维修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产品编码、赋码、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市场营销渠道拓展等创新服务。通过赋能、融合、开放、链接的方式,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ocean wu

重构农村电商,解读8种县域电商模式 - 0 views

  • 生产方+服务商+网络分销商
  • “遂昌模式”的核心是“服务商”,就是“遂昌网商协会”下属的“网店服务中心”,属半公益性质。其核心业务有三块儿:整合可售货源、组织网络分销商群(以当地网商为主)、统一仓储及发货服务。
  • 生产方+电商公司
  • ...7 more annotations...
  • 1、制定并推行了农林产品的产销标准。这使得杂乱无章的“农产品”向“商品”变身有了规范,使“买卖管”三方的沟通有了依据。2、直接或通过农村合作组织间接地推动农户及加工企业按照上述标准去生产和加工,提升了当地网货的质量。3、在县里设立了“产品展厅”和“网络分销平台”,统一制作商品的数据包(图片、描述等)用于支撑网上分销商选货和网销,降低了网商的技术门槛。4、统一仓储,按照网络分销商们获得的订单统一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使他们实现了零库存经营,降低了网商的资金门槛。5、推动实现了各环节的社会化大协作:农户、合作社只管做好生产,加工企业只管做好加工,网络分销商只管做好推广销售工作。
  • “通榆模式”的核心:它左手整合生产方(农户、生产基地、合作社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产品(小米、绿豆、燕麦和竹豆等),右手经淘宝平台卖出。
  • 1、“云飞鹤舞”以网上直销为主,也有少部分产品经网络分销商卖出,且多是外地的网络分销商。2、注册了统一的品牌“三千禾”来统一所有农产品的包装、销售和服务。3、县委县政府从各部门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来全力配合该电商公司的工作。
  • “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正在努力打造一种适合大宗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流通模式BAB(Business AgentBusiness)
  • 农产品供应商+联盟+采购企业
  •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左手整合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商(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右手整合品牌好、需求量大的农产品采购商(包括加工企业、餐饮集团和流通企业等),中间还有多种涉农服务机构,为采、供双方提供以交易为核心的多种服务。联盟从达成的交易中收取1-3%的服务费。
  • “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模式的出发点是解决规模企业之间的大宗农产品的交易问题,所以,整合大型企业(尤其是采购企业)的任务较重。另外一方面,为了满足大型采购企业的需求,供应方的产品质量、数量都需要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规模门槛。这种模式还要开发和运营专业的交易平台,以实现信息、资金流和物流的三合一,也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
ocean wu

【案例】思科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节省成本? - 0 views

  • Cisco的社会化媒体组合: 1:网站:www.cisco.com 2:博客:每季度475000访问量 3:Twitter:2百万followers 4:facebook:79个组,10万 粉丝 5:Youtube:300+频道,2000+视频文件,4百万访问 6:Second Life(译者:第二人生,一个在美国非常受欢迎的网络虚拟游戏.):150000访问者,50+活动 8:Flickr:300+照片,40万访问
  • 3D游戏:超过2万网络工程师通过玩3D游戏来了解ASR网络安全防护,游戏积分排在前几位的网络工程师还会进行游戏比赛,赢者可以获得1万美元和一个路由器。“通过玩游戏去了解用户的互动方式以及身份,不然产品怎么会适用于他们的工作呢?” Youtube—:视频获取注意力。思科的一个FUTURE OF SHOPPING(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NjA3Mjk2.html) 的点击就达到330万,另外还经常利用视频来向客户和媒体传达ASR的相关知识,鼓励他们对视频进行分享。 视频会议:思科TelePresence能够让全球的消费者一起开会,而在SanJose的领导也可以看见消费者的脸部表情,消费者也可以看见在sanjose的领导。 手机:工程师可在手机上通过一个视频数据表进行互动 Facebook:在facebook上有思科技术支持群,一些热心的网络工程师会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网络设计,比如有一名工程设计就介绍了自己组建了一个社区游泳池网络,这样他可以了解游泳池的情况。Brill表示“这样客户可以通过新的方式来愈思科取得联系,思科也借此树立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
  • 社会化媒体widget: Social Media Widget:思科的社会化媒体新闻报道和发布页面中通常会嵌入整合了视频、图像的widget。博主和其他人通过嵌入代码来传播这些内容。 思科博客:通过视频等内容与博主和消费者进行互动,鼓励病毒式传播。 在线论坛:思科有自己的网络专业技术区,访问者可以向专家咨询相关内容。 一般思科的产品发布活动会持续3各月,在发布前、发布和发布后三阶段中,思科都会通过对话讨论来与受众进行互动。
  • ...2 more annotations...
  • 与传统的产品发布方式相比,ASR的新发布方式取得令人吃惊的效果,来自128个国家的9千人参加了ASR虚拟发布活动。如果考虑到运输,这整整节省了42000加仑的煤气。另外高层人员在视频展示上也仅花了一个小时。
  • Social Media: 新的规范 随着ASR发布方式取得了甜头,之后的每个产品发布都会以社会化网络为准,另外以前大部分的纸质广告经费也转移到社会化活动中。 另外思科在facebook和twitter也会与客户和媒体人员一直保持互动,比如最近就其ceo会通过twitter直接回答用户的问题。
ocean wu

专栏观察:25种全球最流行的企业实用管理工具 - 派代网-做电商,上派代! - 1 views

  •  当前,全球的企业管理者都在使用大量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既包括战略规划和基准管理等广泛适用的方法,也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应用等专业化的方法。事实上,关注并选择管理工具,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1993 年,贝恩公司(Bain)推出了一项跨年度的调查,以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管理工具使用的状况。我们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并实施那些有助于他们实现战略目标与利润目标的管理工具。 我们的调研涉及公司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对所使用的工具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热点商业问题的看法。12 年以来,这项调查帮助贝恩公司建立了一个有 7,000 多位问卷应答者的全球数据库。今年,针对中国大陆管理者的调查是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合作完成的。调查研究了中国公司打算如何竞争以及中国的管理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获得帮助。报告主要关注 25 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 所选择的工具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与高层管理者相关  当前热点问题,主要以其在商业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来衡量  可测量性的  
  •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表:   目录 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4 外包(Outsourcing)  5 企业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  10 使命书和愿景书  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  12 作业导向管理  13 忠诚度管理  14 六西格玛(6σ)  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  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  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  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  21 开放市场创新  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  24 海外经营  2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 中国管理工具使用现状 近年来,中国公司低成本制造的能力享誉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以如此低的价格向世界市场提供大量标准化的产品。 然而,中国的管理者也面临各种竞争压力,其中包括来自那些以高质量的产品侵占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近期合作进行了中国经理人管理工具使用的调研,调研涉及25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见上图表)。调研显示,中国公司并不打算永远都做低价值商品的制造者。 在调研中发现,88% 的中国经理人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趋向于低值商品化。很明显以提供差异化的、更富创新性的商品; 78%的中国管理者担心,顾客洞察力方面的欠缺是影响他们业绩的一大障碍。此外,他们似乎对那些能够帮助其实现创新的大胆举措非常有兴趣。例如,大约 80% 的人(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其他国家)认为,在新产品、工艺流程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公司甚至竞争者合作,可以大大提高创新能力。  
  • ...5 more annotations...
  •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内容 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最早提出该概念的Gartner Group认为:所谓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Hurwitz Group认为:CRM的焦点是自动化并改善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CRM既是一套原则制度,也是一套软件和技术。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CRM应用软件将最佳的实践具体化并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来协助各企业实现这些目标。CRM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都以客户为中心,这意味着CRM应用软件将客户当作企业运作的核心。CRM应用软件简化协调了各类业务功能(如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和支持)的过程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满足客户的需要上。CRM应用还将多种与客户交流的渠道,如面对面、电话接洽以及Web访问协调为一体,这样,企业就可以按客户的喜好使用适当的渠道与之进行交流。 而IBM则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企业识别、挑选、获取、发展和保持客户的整个商业过程。IBM把客户关系管理分为三类:关系管理、流程管理和接入管理。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源于市场营销理论;从解决方案的角度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上面,得以在全球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 >>>详细介绍<<<  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Zero Defects),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Cycle)活动行,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详细介绍<<< 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客户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 客户细分是指根据客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 它既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管理工具。它是分门别类研究客户、进行有效客户评估、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成功实施客户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充分获取客户价值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详细介绍<<< 4. 外包(Outsourcing) 外包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所谓外包( Outsourcing),在讲究专业分工的二十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心能力,且因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外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详细介绍<<< line-height: 22px; 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
  •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详细介绍<<< 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 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 最后,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  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重组是90年代由美国MIT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1993年,在他们联手著出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详细介绍<<< 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详细介绍<<< 10. 使命书和愿景书 参见 企业使命说明书 和 企业愿景
  • 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 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的,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详细介绍<<< 12. 作业导向管理 作业基础管理(ABM),是指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作业是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 作业基础管理是一种系统范围的、综合的方法,它使管理层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目标是增加顾客价值、并通过提供这种价值获得利润的作业上。作业基础管理包括产品成本计算和流程价值分析。ABM利用作业成本计算作为其主要信息源。 >>>详细介绍<<< 13. 忠诚度管理 所谓忠诚管理,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忠诚,更重要的是忠于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具体说来是指仔细的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顾客、雇员、投资者可以说是一个商业体系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其称为“忠诚的力量”。长期的研究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没有忠诚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忠诚的顾客;缺乏忠诚的顾客,企业也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忠诚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忠诚也建立在投资者忠诚的基础上。因此,商业忠诚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雇员、投资者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 >>>详细介绍<<< 14. 六西格玛(6σ)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行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 >>>详细介绍<<< 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竞争策略的重要环节,其实起源于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时,基于本身资源及能力的不足。期望透过合资,共同研发,交互授权,物流协议等方式,结合各自稀缺的有限资源,共同分担研发的成本及风险,掌握市场流通,制定产业标准。 战略联盟成功的四大关键在于:订立联盟策略;选择合适对象;建立联盟结构与管理制度;订立终止联盟计划。
  • 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benchmarking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实施benchmarking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总的来说,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对企业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benchmarking可以是一种管理体系、学习过程,它更着重于流程的研究分析。 >>>详细介绍<<< 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 变革管理的三项基本方法为:   一、解冻:承认现况不好,释放原先被掩盖的组织不利讯息。   二、改变:利用沟通与引进学习型组织,使组织成员逐渐接受改变是正向价值的观念。   三、某定而后动:先确定变革策略,拟定明确的目标、环境评估、行动方案与各种配套措施。 >>>详细介绍<<< 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应当经历长短不一增长型战略实施期,因为从本质上说只有增长型战略才能不断的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从竞争力弱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与其他类型的战略态势相比,增长型战略具有以下特征: 实施增长型战略的企业不一定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但他们往往比其产品所在的市场增长得快。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可以说是衡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增长型战略的体现不仅应当有绝对市场份额的增加,更应有在市场总容量增长的基础上相对份额的增加。 >>>详细介绍<<< 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 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目前,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都使用EVA指标评价企业业绩。
  • 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 21. 开放市场创新 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由此产生。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AlvinToffler)在《FutureShock》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87 年,斯坦·戴维斯(StartDavis)在《FuturePerfect》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为“MassCustomization”,即大规模定制(MC)。1993年B·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lI)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一书中写到:“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范畴足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 >>>详细介绍<<< 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 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是理清扑朔迷离的未来的一种重要方法。情景规划要求公司先设计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接着再去想像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发生。这种分析方法使你可以开展充分客观的讨论,使得战略更具弹性。 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当时是一种军事规划方法。美国空军试图想象出它的竞争对手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然后准备相应的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兰德公司和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的赫尔曼?卡恩(Herman Kahn),把这种军事规划方法提炼成为一种商业预测工具。卡恩后来成为美国顶尖的未来学家。 >>>详细介绍<<<  24. 海外经营  2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 | 黄主任 - 0 views

  •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称这个为"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用户体验人员是负责界面设计能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也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整体市场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集中在界面上,使得他们依赖自身或处于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7 more annotations...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经常辩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花了时间来研究用户需求并直接与客户和用户互动。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 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中转变。
  •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但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 从产品的整体性上协助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只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取得支持。仅仅只是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你在这个位置上同样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同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你需要考虑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还有其他组织提供类似的训练营活动,包括: • 实务营销 • 280小组 • Blackbot • ZigZag营销 • 硅谷产品小组 有大量非常好的Blog在讨论产品管理,你也可以从中选择: • Roger Cauvin的博客 • 实务营销的博客 • SVPG博客 • 产品管理观察 • Tyner Blain • Michael的产品管理与营销 • 如何成为优秀的PM (它的联合作者之一便是 Jeff Lash) 还有很多从UE角度来谈产品管理的书籍,这些都应该作为PM的珍藏: • 赢在新产品: 产品从创意到启动的加速实现, 作者Robert Cooper • 软件产品管理精华, 作者Alissa Dver • 产品经理手册, 作者Linda Gorchels 此外,有志成为PM的人还应该阅读一些综合的管理类图书,包括领导力、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技术、策略学等。 产品管理有两个主流的社团组织: PDMA (产品发展与管理协会)和AIPMM (国际产品营销与产品管理协会)。两者都提供培训、会议、本地讨论小组及其他产品管理资源。 同时,你还可以利用你的一些职业网络,也许能从类似LinkedIn — 帮你寻找能建立联系并回答有关产品管理问题 — 这样的服务中获得帮助。在你的公司里项目管理也能指导你,况且来自其他组织的产品经理也能给予你不同的或许更真诚的帮助。 正因为你学习产品管理并思考如何迈向这一步,可以找你的经理谈谈。优秀的经理会帮助你的职业化成长,即使这也许意味着你将进入公司的其他岗位。
  •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向你汇报。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 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回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应该是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不是紧要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做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即可。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决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ocean wu

理解Web框架,和如何构建一个CSS框架[转][译] - 0 views

  • 团队创建的框架包含5个样式文件: reset.css —处理重置 type.css —处理排版 grid.css —处理布局 widgets.css —处理小零件(widgets),如tab菜单、下拉菜单、以及“更多”按钮 base.css —包含所有的其他样式表文件,以便我们只需要在(X)HTML引用base.css即可使用整个CSS框架 然后,我们把框架存放在一个单独的地方,使每一个站点都引入这个框架。当然,每一个网站也需要有特有样式表,特有样式对框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 一套包含工具、函数库、约定,以及尝试从常用任务中抽象出可以复用的通用模块,目标是使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把重点放在任务项目所特有的方面,避免重复开发。通常的讲,框架就是上面提到的JavaScript框架和Web应用框架。
  • 几乎每个我参与的项目中,我必须声明的几个CSS问题: “大量重置”浏览器默认风格,比如,设置所有元素的margin和padding为0,去掉框架(framesets)和图片(images)的border,等等。 以基线对齐。这包括诸如设定块级元素的margins相同的(或多个)基准行高,如段落(paragraph)、头(header)、以及列表(list)。 创建表单(Form)的基本样式。 创建几个常用的CSS 类,例如,.hide(把display置为none,即隐藏元素)、.mute(设定为一个较小的字体和较亮的颜色)。 还有更有趣的事情,许多网站设计师发现自己不断重复使用着相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不动它整理成自己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非常灵活的用于多个网站? Yahoo这样做了,这就是YUI。当我们为的劳伦斯日报网站(the Journal-World)建立CSS框架的时候,我先看看Yahoo是怎么做的。我们很肯定那不是我们想要的,但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如何建构自己框架的想法。我们解决了16个单元格的问题,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我们的每一个网站都可以应用,即使每个网站看上去与下一个版本有些差异。另外大多数网站共用widgets ,象下拉菜单、导航菜单、按钮等,这些也是主要的需要抽象提取的对象。除此之外,你可能有共同的内容名称,如图片列表的缩略图,你可以规范对CSS命名,如“thumbnail-list”,让所有显示缩略图的都使用这个CSS类。 另外要做的可能是抽取hack(如兼容那些旧浏览器)加入自己的扩展的样式模块。我自己尝试过,但发现hack过于专有而不能抽取到通用框架里。
  • ...1 more annotation...
  • 这种方法不错,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增加了每一个页面的http链接数。对于大流量和中等流量的网站,每个页面增加5个以上HTTP连接数,系统管理员可能就麻烦大了。两个可能解决办法: 把所有样式都放到一个文件里,而不是分成多个模块。这里的问题是,失去了框架只包含特定文件的灵活性,而且维护也变得麻烦。 有一个服务器端程序,动态把多个单个文件处理成一个响应。我还没看到这种做法,但如果做好了应该是很有效率的。以我上面框架为例,当请求(Request)base.css时候,而不是请求(Request)type.css , grids.css 等的时候,这一动态处理过程触发。这样一来,单个文件仍然可用,而在平台版本上整个框架也有效的。 总之,我们目标不是尽可能的抽象,这点非常重要。相反,其目标是提供了一个快速启动和更有效率的设计过程,这是绝对有可能去做过的。如果你过于的抽象,事情会变得混乱,太多的HTTP链接数会影响你网站的性能。记住:一个好的框架不是把事情搞更难更复杂,而是一个简单的从零的开始。
ocean wu

内容营销在SEO方面的理论优势与不足 - 点石互动 - 0 views

  • 内容营销在链接方面的优势 与传统的交换链接等方式相比,倚托内容、文章来进行网站链接建设至少在理论上具有如下优势: 通过内容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链接与更权威的链接:许多网站并不接受交换链接的方式,或者对希望交换链接的网站具有诸多的要求,尤其对同领域内的权威网站而言可能更加挑剔,不管承认与否,大多数网站,特别在初建期间,想要得到他们的链接是相当困难的。而原创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独特内容则可以让我们简单地实现这一点。 通过内容获得的链接是单向的,价值更高:与交换链接相比,通过内容获得的链接是单向的,这点很容易理解,依照约定俗成的规范,转载网站在使用我们的内容时需注明出处并链接至我们的网站,而我们则没有必要链接至他们,除非其网站上存在我们也感兴趣的内容。而在主流的SEO理论中,单向链接无疑更有价值。——当然,这么做并不是否定通过交换而获得的双向链接的价值,只是其价值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SEO的最终效果存在一定的疑问。 出现在正文中的链接价值更高,同时,用户点击率也更高:大多数网站往往将“友情链接”或“交换链接”置于单独的页面,内含为数众多的链接,一般而言,这样链接的价值在相当程度上被稀释,而网站的访问用户,相对而言,可能根本不会去查看某个网站的“链接”页,点击、访问的机率很小。而在正文中的链接,数量一般不会太多,也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 获得链接的速度更快:一般对交换链接而言,需要网站建设者通过E-mail或其他方式与对方网站联系,往往需要一个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周期,而通过内容、文章,链接可以即时出现在对方网站中。 内容可让网站获得深层页面的链接:交换链接一般只能获得链向网站首页的链接,而通过内容,有可能得到链向内容页面的链接,相对而言,深层页面的链接将更有价值,不仅能够保证页面被搜索引擎的索引、收录,对最终的排名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内容营销”在SEO方面的负面影响 当然,任何策略都有着两面性,当网站的内容被其他网站使用时,即使其提供了注明原始出处的链接,也存在着某些对SEO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方面: 搜索引擎中的重复内容(Duplicate Content):这是无法避免的,同样的内容出现在自己的网站与转载网站上,不仅可能会让搜索引擎无法找到内容真正的原始出处,也会分流访问量、可能获得的链接以及损及高质量内容本应获得的权威度; 链接的Anchor Text不可控:当别的网站转载内容时,其所提供的链接有可能使用网站名称、内容标题、其他任何其能想到的文字甚至url作为Anthor Text,这点内容原创网站往往是无法控制的。这至少在SEO方面存在两个问题,1、当大量的链接使用网站名称作为Anthor Text——这种情况应该极为普遍——至少会在Google中带来相当严重的不利影响:Google对使用同样Anthor Text的大量链接往往会降值处理;2、参差不齐的Anthor Text,往往导致网站无法针对选定的关键词进行最佳的优化。 
1 - 20 of 31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