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普世价值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2More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问题 - 0 views

  • 其次,不能把西方的价值观等同于普世价值,不能把普世价值标签化。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国家自认为是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发明者、垄断者和输出者。他们成了普世价值的惟一认定者。这种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价值绝对普世化的理论,一方面把非西方的各种文明和各种价值当作其对立面,一方面用经济制裁、外交封锁、政治颠覆、武力打击等手段来推进他们自认为是普世价值的东西。假如这种缺少对话的文化相对主义大行其道,必然导致极端民族主义的猖獗,这是对人类尊严、人类文明的严重亵渎。
  •  
    惟有CCP才心怀不轨,含混其词,除了将"阶级斗争"的概念导入,把普世价值弄成浆糊之外,也没有交代清楚:究竟何谓普世价值?在我看来,这种意识形态的争论,只是在全球化背景下,CCP面临国际竞争与国内民主挑战双重压力之下,神经错乱打出的一张牌。公共知识分子需要检讨的是,我们对于全球化的研究实在太浮浅了。
3More

怀念那个无政府主义者 - 0 views

  • 按照官方说法,毛的“五七指示”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消灭工农、城乡、脑力和体力三大差别的社会,本质上说,毛希望建立一个消灭了人类社会分工的社会。不过,社会不断分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和表现。因此,毛的同情者和怀念者哪怕可以找一万条理由为毛辩护,哪怕都是事实,有毛本人的世界观是反人类文明这一条,否定毛就完全足够了。
  • 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最高的记录,是英明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创造的,它高到完全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当然,如果今天的中国采取更进一步的有力措施,譬如,只给工人发放刚好不至于饿死的黑面包,同时又可以动用KGB,把迟到的、偷东西的、早退的、散布不满消息的工人流放或者干脆枪毙。相信中国也可以创造斯大林时代的经济奇迹。若只为追求GDP,其实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奴隶制或“古拉格”制度。如果斯大林时代也有今天一样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相信苏联古拉格血汗工厂可以更早地在低端产品市场上横扫世界。如果今天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罪恶可以原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原谅斯大林时代的罪恶?如果今天中国经济奇迹可以持续,斯大林体制的奇迹为什么不可持续?
  • 尤其吊诡的是,毛关于民主,有一大堆非常美妙的口号,它们还正好符合今天老百姓的渴盼。是的,在今天CCTV们的努力下,西方民主自由这个抽象的词汇,在许多老百姓眼中,成了一种贬义和值得警惕的东西,看到民主这个词,他们会产生台湾的议会里打架斗殴以及苏东的国家分裂战火熊熊的视觉联想,自由这个词容易产生吸毒性乱和社会无序的视觉联想。尽管如此,今天的老百姓在涉及自身十公里之内的公共事务,判断是非的价值观其实是朴素的民主观念,而个人生活方式,判断是非的价值观,其实是朴素的个人自由。关于“普世价值”之争,讨伐“普世价值”说的司马南,最后将军的那篇文章说得最有道理:胡温嘴巴也说过肯定“普世价值”内容的话,但他们心里并不承认。与那些称胡温也肯定普世价值而拉着虎皮做大旗的人相比,司马南才是那个说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的孩子,而司马南的真话也说明,“普世价值”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胡温都不敢口头否定。
6More

袁伟时:批判普世价值是没文化的表现 - 0 views

  • 有些人肆意批判普世价值;那是愚蠢,是知识不足的愚蠢!刚才说的体现普世价值的联合国三个人权文件,中国政府是签了字的。如果官员发表批判普世价值的言论,对中国形象的伤害太大了。
  •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怎样适应这个世界潮流,为中国人谋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谋取最大利益,不是说耀武扬威高喊什么爱国主义,不是靠人多势众,而是看你愿不愿不断改革落后的制度,你能不能促进生产力最好发展,你能不能令公民的权利得到最好保障。
  • ...3 more annotations...
  • 20世纪中国,比较成熟的知识分子群体是胡适及其追随者。要是说老一辈的思想家因脱离中国专制文化的母体未久而有种种缺陷,理应获得人们的同情和惋惜的话,时下反自由主义的那帮人,则实在不敢恭维。广东人称西学、中学两头都不通的人为“竹篂(竹筒)仔”,准确生动刻画了此辈的形象。
  • 知识阶层中仍然有一些人尚未懂得,西方非主流文化中的极端思潮在其诞生地有挑剔、净化主流文化之功,传入东方蜕变为主流,会引发巨大祸害。任何国家要摆脱不发达状态,提高人民福祉,必须融入世界一体化的洪流。有些吃过几天洋面包的学人没有受到足够的通识教育,应该补习世界和中国近代史。
  • 为什么我总是那么乐观?我深信人性;或者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独立宣言》说的“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不可转让的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其实都是人性。自由、平等带来快乐;没有人生来就爱当奴隶,当奴才。三纲和计划经济制度培育出奴性,靠的是在暴力支撑下的闭关锁国。一旦接触外部世界,享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某些自由,生命的威胁减少,生活开始改善,人性的复苏便势不可挡。一股巨大的要求自由和幸福的潜流已在中国形成,它会在各个领域逐步冲决一切网罗。为此必须逐步建立保障公民自由权和其他公民权利的制度——法治、民主、宪政,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过程是长期和曲折的,但要回到官长控制一切的时代肯定不可能了。
1More

中国爆发"南北战争"?_吴稼祥的个人空间_凤凰博报 - 0 views

  • 现在有些人,患有顽固的西方恐惧症和自虐症,只要一提“普世价值”,就认为是高高在上的西方颁布的圣旨。其实,当今世界公认的普世中最普世的价值就是“道德金律”,它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来的“恕”道。所谓“道德金律”,就是全球在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共识”,它载入了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换用肯定的措辞,即‘你希望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应当在所有的生活领域中成为不可取消的和无条件的规则。”什么叫“所有生活领域中”“无条件规则”?还不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我也没有听见哪个宗教派别在惊呼:这是在搞“全盘华化”!
2More

中国《零八宪章》 - 0 views

  • 今年是中国立宪百年,《世界人权宣言》公布60周年,“民主墙”诞生30周年,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周年。在经历了长期的人权灾难和艰难曲折的抗争历程之后,觉醒的中国公民日渐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21世纪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这种威权统治下的“现代化”,还是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体?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抉择。
  •  
    知识分子要不断发力才行
8More

我对儿子讲西藏 - 杨恒均的博客 - 杨恒均 - 和讯博客 - 0 views

  • 作为一名住在西方的中国人,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中国人”(华人华侨)都会说,那就是自由和平等,你可以保持自己的传统,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没有一个人,更没有一个强大的自以为优越的民族(如白人)和政府居高临下地告诉你,你应该怎样生活,你不应该吃油腻的中餐,你不能供奉中国的鬼神,你应该信仰上帝——
  • 好在一个用选票选举国家领导人的国家如澳洲,过去的历史也许不都是由人民创造的,但所有的历史则绝对是由人民来书写的——用手中的选票来书写。——这是读中学的儿子铁蛋最近学到的最深刻的一课。
  • ——对不起,所有非正常死亡的中国同胞!   ——对不起,所有在这个强权下受到过迫害的中国同胞,包括那些痛失家园、妻离子散,以及心灵受到巨大创伤的中国人!   ——对不起,这个被人民供养的政府,本应该照顾到千千万万个弱势民众,可现在却让他们无依无靠,看不到前途,在无助中静静地消失和死亡!   ——对不起,让你们在自己的国土上居住却需要办理“暂居证”的农民兄弟!对不起,这个政权培养了这么大一批贪污腐败分子!   ——对不起,在荒唐的岁月里,这个政权却以国家的名义,肆意践踏了你们的宗教信仰,摧毁了你们的生活方式,把你们变成自己土地上的二等公民……   ——对不起……   当然最后,我还得对你说一声“对不起”,让你一路看下来,却始终没有看到我谈西藏问题。
  • ...5 more annotations...
  • 前不久加拿大政府也向半个世纪前遭遇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华人劳工道了歉,说了“对不起”三个字。其实,随着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观念的继续推广和深入,我们将会听到越来越多的“对不起”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口中说出来。对于一个权力来自于人民手中选票的政权来说,权力的傲慢已经被谦卑的权力所取代。作为一名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来说,伴随每一声“对不起”的是华人地位的提高和人权更加有保障,社会更加和谐。
  • 有一天他回到家,说起中国,满脸不屑,甚至使用很重的“恶毒攻击”的语言。我大吃一惊,他说的不是中国的某项落后或者不好,而是表现出对整个中国和中国人的鄙视和愤怒。
  • 孩子们都是“色盲”。我发现在美国和澳洲的小学里,孩子们根本没有注意到对方的肤色。我多次问儿子,你的某某同学是哪里来的?他听不懂。我再问他那个同学的皮肤是什么颜色,他竟然要想一会才能想起来。要知道他们都是每天在一起玩耍的。   我想,这也许就是族群和谐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住在海外的华人最想看到的和谐社会。毕竟,离开中国,我们这些“中国人”就是少数民族!
  • 所谓民族分裂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和人权、宗教自由、人人平等以及民主这些普世价值密切相联的。
  • 以前华人在西方国家受到歧视和排挤,不是因为我们国家弱,也不是因为华人天生没有尊严和不重视人权,而是因为这些国家包括西方强国在内尚未有完全拥抱自由、平等和人权这些普世价值。当一个社会真正接受了人人生而平等,享受信仰、言论、结社和游行等自由的时候,皮肤的颜色不是问题,宗教信仰不是问题,生活习惯不是问题——   这个时候,就是和谐社会了。也就是说,中国要想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这个理想,一定是在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等基础上的。
1More

零八宪章 08宪章 简体中文版、繁体中文版、日文版、英文版 - a knol by 周曙光 - 0 views

  • 今年是中国立宪百年,《世界人权宣言》公布60周年,“民主墙”诞生30周年,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周年。在经历了长期的人权灾难和艰难曲折的抗争历程之后,觉醒的中国公民日渐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21世纪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这种威权统治下的“ 现代化”,还是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体?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抉择
1More

石头、长城与普世价值 - Mild Talk - 魔派部落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我不知道“价值”这个词的来历,但我可以确凿的是“价值”在汉语里除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定义,就再没有其它确定的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关键来源于我们的政治观(注意,“政治”一词也为从日文转口)一直即是动态的。最近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例子就是邓小平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手段描述:“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式的政治因时而易,随时面临“道在何方”的典型体现。“摸着石头过河”,即任何理论家、政治家都不能事先确定中国今后的体制框架如何,更不可能提出宏伟蓝图,当然在政治领域里也就没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7More

助理国务卿克雷默在北京外交学院发表人权讲话 - 0 views

  • 谢谢你们的掌声──甚至在我开口讲话之前就鼓掌,对此我非常感激。
  • 请允许我代表美国代表团、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向在座各位和全体中国人民就四川遭受严重地震灾害表达我们的诚挚慰唁。我们对极其惨重的伤亡损失深感悲痛,但也为参加救援和救灾行动的所有人员所表现出的巨大关爱和勇气而深深感动。
  • 民主是最能长期满足公民日常需求的政府形式
  • ...4 more annotations...
  • 然而,我们谋求促进的人权和民主原则并非仅属于美国的价值观,甚至不仅属于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它们是包含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中的深刻的人类价值观,而中国在谈判起草该文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普世价值观得到不同国家和文化、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人的认同。
  • 为实现让我国所有人享有自由与正义的道路是漫长的、艰巨的,而且远未终止。然而,我们的三权分立,我们的新闻自由,我们对世界的开放,最重要的是,热切的美国爱国人士的公民勇气──例如马丁·路德 ·金(Martin Luther King)和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等,他们勇于在他们认为必要的时刻站出来捍卫自己的信念,批评我们的政府,即美国政府──这一切促使我们始终保持我们的建国理想以及我们的国际人权义务。
  • 再次感谢你们今天上午来这里听我讲话,谢谢你们的盛情接待,谢谢你们愿意听取我的观点。我们开始对话吧。
  • 我们知道,贵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是,政府要努力听取和回应公民的关注,例如对腐败的关注,与此同时,政府在努力把中国的新财富进一步扩大到农村地区。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中国公民在行使国际公认的言论、宗教和集会自由的基本权利方面仍然面临限制。即使是在政策事务上,允许不同观点及其自由表达其实是形成最佳政策的一个途径;让公民抒发不同观点、甚至反对意见,能够使公民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感到他们与国家的前途利益相关。
1More

圣火的劫难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09 Apr 08 - Cached
  • 天天看到圣火的劫难,三独分子大肆破坏,境外媒体胡说八道,而一些人对此愤慨,但也有些人对此讥讽。对于后者,奉劝,脱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立场而去考虑什么空洞的普世价值,并不代表思想独立,观点新颖,只能说在装B。苏联就是在普世价值里面垮掉的。这点任何人都否认不了。除了他自己的原因,最重要的外因就是他无条件地接受了这个价值。
2More

王丹回应戴晴:"六四"和解要有条件 - 0 views

  • 戴晴提出“大和解”是基于南非成功的模式。她说:“当年南非的种族统治、种族压迫、种族残害,世人皆知。到了二十世纪的后期,在全世界,与普世价值对著干的国家,南非政权是一个,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人权宣言的签字国一直谴责它、排斥它。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慢慢觉醒。图图大主教提出成立真相、正义、和解原理,极其艰难地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在他们国家实现‘和解’,一点不比中国容易。底层黑人被残害杀戮,多出于无理性与法制可言的种族压迫。后来,他们一个一个案子调查、分析、鑑定、解决。今天,我们希望有中间的声音:体制内的开明派、改革派;社会上的理性的人群,能够发出声音,使得正义伸张、仇恨化解,让社会一点一点进步,即所谓的‘和平演变’,而不是政府里的强硬派和社会上的激进派永远打下去,再酿成事件乃至革命。”
  • 北京环保志愿者梁晓燕也说,对于和解,除了政治领域,可以从现在可控的领域开始,需要有一种建立在社会最基层寻求和解的共识。和解要从大家愿意寻求共识开始,尝试建立起这样的一种机制。
6More

看西藏问题媒体战:中国政治改革何不从媒体开始 | 中国 | Deutsche Welle | 2008.03.24 - 0 views

  • 中国50年代初占领西藏后,国际社会并没有对此提出过质疑。这一点恐怕也没有几个德国人相信。为什么世界各国当时和后来没有承认西藏独立呢?国际社会没有质疑一说是真实的可信的吗?笔者认为,这恐怕要“归功”于蒋介石了。因为,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是西方认可的,并且当时在联合国占有"常委"席位,而蒋介石是不会承认西藏独立的。但是,在西方民众心目中,尤其在中国50年代末"平乱"后,中国"非法"占领西藏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从这点出发,在中国政府和西藏人之间发生什么,人们自然而然会相信西藏人说的。
  • 第四,有一种世界普遍的观念,叫"同情弱者"。中国在西藏问题上永远以"强者"的姿态出现,西方人自然而然就觉得应该站在西藏,站在达赖喇嘛一边。
  • 西方记者固然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 ...3 more annotations...
  • 这个职业道德要求的就是实事求是
  • 希望中国能认真考虑一下,对互联网如此严格的控制是否真有好处。是好处大于坏处还是反之。至少,给世界的印象是坏的,也不利于取信于人。
  • 西方媒体的襟怀坦荡也是值得学习的。法新社为艾滋村事情道歉,中国立即大报特报。现在,新华社也超高速地报导了德国电视台网站道歉的事。但是,中国媒体政策的制订者们和媒体的同仁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是否也可以从西方媒体的襟怀坦荡,有错就承认中学点什么呢?真能学一点,也有助于自己媒体的可信度。
1More

青石板: 开幕式没有歌声的翅膀 - 0 views

  •      想起了汉城奥运会的那首《手拉手》,曾经是极为风靡的励志曲。我重新查了歌词,惊出一脑门子汗。歌中唱到了“崛起”、“机会”、“友谊(手拉手)”、“理解”,甚至“和谐”!还有“使世界更美好”。用这种普世价值和语言将本民族语言发音的三个字带入听者心扉,久久回荡,心心相传。那就是——“阿里郎”!        还有更加不得了的事情。歌中居然唱到,“打碎横在我们心中的墙”,那时是1988。2年后的1990,史上最著名的那道墙,真的被推翻了。好歌穿墙过,音乐原来是先知啊!        回到欢、莎组合的《我和你》:我们心连心,我们是一家人。不知道现场听的效果怎么样,我反正只听出单调、柔软、怯生生、套近乎。因为找不到世界语言,面对世界无话可说。其实,为什么不朗声高歌?唱迎接挑战,不屈不饶,唱众生平等,大地多彩,唱兄弟情谊,男欢女爱,唱青年万岁,人民最大。再唱一次拆除心中的墙又如何?我相信它会提升精神的高度。可是没有,因此便有一道题:李宁升上去点火时,为什么要吊着钢绳?         正确答案应该是,因为没有歌声的翅膀。    
2More

艾未未:杨佳为什么死 - 0 views

  • 如果杨佳父亲和姨妈的苦苦申诉有效。如果新 闻媒体不是装聋作哑混淆是非的共谋,白岩松不只是一张没有人智的烂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不是欺人之谈。如果最高法院还是中国法治精神的最高法权代表,如 果这基本上还是一个讲理的世界,如果今天的中国与昨天有所不同,杨佳都不会轻易这样的死。
  • 一次不公平的审判是悲剧,是谁的不幸,悲剧从来都是关于他人的吗?毁灭人的价值的历史会有善的终结吗?文明是延伸他人的命运。不为他人的困境流泪,是这个社会最后的不幸。
7More

杨银波 : 为同龄人韩寒加油 - 0 views

  • 在一个被加上特殊标签的“80后”里,韩寒已属独善其身的行列,超越了诸多同龄人的懦弱、势利、呆滞与虚伪,连《观察》这种“环视全球”级别的异见媒体也转载其博客作品《辱华》、《急死你世界记录》,由此可见其内在潜力。
  • ”近年崛起的中国民间学者、网络人物,譬如韩立勇,也不得不如此承认韩寒:“在观念解放上,他很有贡献,他的声音不但可以刺激很多受众,同时也昭示给我。他们比上代人有更好的社会条件,而这样的社会条件给人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可能。相比之下,意识形态的魑魅在他们身上存留的不多,他们很容易在以后的成长中从观念层面解放自己,成为个体。”
  • 当代中国教育,已遭党文化渗透入骨,乃是党制教育、奴化教育的实质。近年来的教师工资遭拖欠、乱收费、学费杀人、教育高成本、学术腐败、学生群体事件、校园黑社会问题、卢雪松事件,以及秘密警察介入学生议政参政等,这一系列的敏感问题,都直接证实了权力束缚、限制、惩治、挖空、愚化教育的问题。
  • ...4 more annotations...
  • 与其接受奴化,不如自做主人,寻求独立,树立价值。今日退党尚且成为大潮,更何况区区退学?退出体制,虽说不一定人人都能如韩寒这般潇洒,但也不妨碍其自身之行为纯属个人抉择之权,没有什么可责备的。
  • 虽然并非如民主人士和维权者那样将眼光看得极其长远,把政治与社会融入得那样深刻,将苦难与热血混合得如此清晰,但他仍然没有丧失自己的底线。事实上,他非常单纯而天真,但恰是这单纯与天真,是他可以被各阶层大量接受的理由。他做的事情,一方面在于展示自身价值,一方面在于瓦解荒谬,在根本上其实就是草根性的人物,并不与官方统战同步,乃是有着边缘地带的自我地盘。
  • 在“80后”青年之中,大有人才,我仅属小焉者也,诸如:山东的王德伟、陈宝成、王子明、熊建强,湖北的孔灵犀、姚遥、田禾,湖南的邝海炎、曾慧生、张鹭,河北的李昕艾、丁是卯、杲占强,安徽的郑在天、刘晨光、常坤,浙江的杨吉、沈阳、徐彦,北京的曾金燕、刘荻,山西的萧锐、牛浩江,云南的王玉文、周克成,四川的郑楚、古川,重庆的吴敖祺、杨慧磊,陕西的金非欣、明亮,江西的熊志伟,贵州的吴飞,上海的萧敢,河南的姚伟,福建的郑磊,甘肃的陈夏红……。
  • 我反感“文人相轻”的功利之心,因此无论韩寒有没有在思想上卓有建树,有没有在社会事件中推波助澜,有没有具体为民众带去深刻启蒙或者警醒领悟,这些我都统统不在乎。我只在乎,韩寒,这样一个1982年9月23日出生的人,他那样早地介入社会,介入公众视野,活得那样真实而自由,并同样真实而自由地表达着激情、批判与无奈。这是一个原本出生于农村,后来搬到小镇的普通中国公民,他力所能及地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真实,炫耀出了一定的才华、一定的立场,那么就凭这一点,不必给他付诸沉重的责任、重大的使命,他就已经够格了。
1More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怎样看待互联网的"低俗之风"? - 0 views

  • 徐景安:现在在多元与一元问题上思想十分混乱。一个社会,信仰可以多元,思想可以多元,习俗可以多元,生活方式可以多元,但必须有普世价值、道德底线,这就是一元,才能保持和谐、稳定。讲一元,是规范人的行为,不是规范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是指遵守必要的制度、法律、道德。我们过去错在哪里?思想、信仰、习俗、生活方式都要一律。这是错误的。现在,从国家制度层面上还缺乏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保障,但在社会认识层面上,则强调多元、强调宽容,而否定一元、否定道德底线、否定共同价值观。
1More

Very begginner: 大事件 - 0 views

  • 分享主义在渐渐成为共识,破网,翻墙,诉讼,我们在努力累积着寻找共同价值观的方法。然而,G=F-W的分割效应,公众仍然只能凭借本能的人性,艰难地从色情,鲜血,权利,变态中分辨出善恶,从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释放我们可怜的爱和良心,去救赎“很黄很暴力”的小loli,可怜的黑砖窑奴工,汶川大地震的受难者。一小撮们高唱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自由,民权,仍然只能在“精英”们的桌子下面成为各方势力“妥协”的玩具。谁来救赎我们?怎样救赎?
3More

中国模式背后的真相 | 里奥 * 霍恩 - 中外对话 - 0 views

  • 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成就,其过去三十年的经济表现在可比的增长阶段实际上还不如其东亚近邻(日本和韩国)。鉴于初始条件和政策的相似性,这并 不奇怪(例如:教育起点高、土地改革、以出口为导向、国家选择性扶持关键的工业领域、高储蓄、训练有素并且充足的劳动力等等)。
  • 中国的经验有多少可以或者应该输出值得怀疑。“经济自由加政治镇压”是对“中国模式”十分普遍的概述。认为这会为威权政体制定蓝图的建议是具有误导 性的,也是危险的。相对的文化趋同,将长治久安和维持社会和谐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价值体系,为经济自由优先于政治自由的社会契约提供了支撑。
  • 同样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人人都感到吃惊,包括邓小平(他本人承认)。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提供就业(1993年占所有农村就业的58%),为本地公共产品筹措资金,同时还刺激了农村信用制度的发展。
1More

冉云飞:我们的政府为何可恶? - 0 views

  •   一:不要认为你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人權是普世价值,不会因为国家、种族、贫富悬殊而有所改变。不管你是什么样制度,你自吹优越于别的制度与否,人權总是不可侵犯的。比如胡佳因七篇文章批评政府而入狱,当然会激起世界关注人權的人高度反弹,颁给他萨哈罗夫奖可谓名至实归。外交部虽然没有愚蠢地抛出“伤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这样的低级笑谈,但还是动辄以干涉内政和反華的陈辞滥调来应对,以为民众的智商和信息判断还生活在毛时代,这是人们把外交部当成中國谎话撒播基地的一个原因。老百姓都把你当猴耍,你却在那里做令人可恶的表演,人们对戈倍尔、萨哈夫的嘲笑时刻都可以安在你们身上。
1 - 20 of 29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