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文革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fd cn

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训/ 谭天荣 - 五柳村文存 - 歪酷博客 Ycool Blog - 0 views

  • 内容摘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到了他们的晚年,特别是恩格斯,转而强调“和平过渡”。不论这种转变从策略的角度来看多么重要,它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一般原理:“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改变的只是这一原理的“实际运用”,而这种实际应用本来就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布朗基主义”的修正。但列宁主义的要害不是片面地坚持“暴力革命”,固执地反对“和平过渡”,而是把《共产党宣言》中的命题“运动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制问题”修改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在1917年的俄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远没有成为生产力的桎梏,因此十月革命根本就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训是:如果在新的生产关系生存的物质条件尚未成熟时,革命领袖和革命政党就已经夺取了政权,那么,不论他们是多么坚定的革命者,一旦执政,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被他们镇压的反革命的遗嘱执行人。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的实现,而这一革命的结局却是“皇权专制主义”在俄国复辟,这一事实彻底地驳倒了“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的论点。 然而,即使是在“皇权专制主义”根深蒂固的俄国,新沙皇斯大林也不可能完全复辟“皇权专制主义”。在这里,一种伴随着皇权却与皇权相对抗的新力量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生成了: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以后,就成了新的贵族,新的“统治阶级”。如果说斯大林力求把国家变成“完全独立的东西”,那么布尔什维克就试图使国家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就形成了“斯大林时代”的基本矛盾:新沙皇与新贵族的矛盾,或者说,革命领袖与革命政党的矛盾。斯大林的大清洗,就是这种矛盾表现方式。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也是革命领袖与革命政党的矛盾的表现,不过发生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国度,采取了另一种方式。 如果说19世纪的秘密是无产阶级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那么20世纪的秘密就是古老的城乡对立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背景下日益显露出来,最终喧宾夺主,成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关键词:谢韬;《共产党宣言》;暴力革命;和平过渡;马克思与恩格斯;十月革命;革命的遗嘱;列宁主义;布朗基主义
  •  
    百无一用的书生争议,但反应了共产主义的动态
shi zhao

(转)韩寒已经很客气了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26 Jun 08 - Cached
  • 在八十年代成名的文学研究者和作家之中,能够说巴、茅、冰“文笔优秀”的人,恐怕不多。专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评的学者,更不可能把三位称为“巨匠”。比如,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巴金的文体不算精美圆熟,也许还不属于那种可供反复推敲咀嚼的创作。”专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李辉先生说:“巴金的好处在于他的激情,然而,这也正是他的大缺点,他的激情是一种缺乏节制的激情,这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大作家,也造成了他的作品思想深度的缺位。”九十年代成名的作家和批评家,我也没见过谁给予这三位以很高的审美评价。比如,文化批评家张闳先生和文学评论家葛红兵先生,也认为这三位徒有“文学大师”之名,作家朱文的评价更低:“巴金一钱不值。”比韩寒还韩寒!
  • 后毛时代成名的中国作家在谈及自己的文学传承时,更多提到是西方现代作家的影响。至于中国现代作家,经常被提起的是鲁迅、老舍、沈从文,却很少有人提到巴、茅、冰的影响。但在权力至高无上和政治需要优先的当代中国,作家的成就和名声由权杖来钦定,只要党国需要,平庸的作家就会变成文学巨匠。当权力造就“名家”变成国人的习惯性思维之后,价值畸形和审美混乱也就成为必然,致使国人对精神产品的低下识别力延续至今。
  • 六位中最幸运的,倒是死的最早(1936年)的鲁迅,他过早的肉体终结成全了其精神长驻。他幸运地没有赶上“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必在强制性的思想改造中挣扎,也不必没完没了地写自我羞辱的检查,更不可能遭遇文革式的羞辱。尽管,鲁迅被毛皇帝钦定了“骨头最硬”之旗手,变成残酷斗争中的打人棍子,但鲁迅的亡灵不该为毛泽东的罪恶负责。
isaac Mao

解滨:追查杀害严凤英的刘万泉 - 0 views

  • 医生一听吓坏了,差点瘫在地上,连忙推托说:革命领导同志,俺只会按照医书上的步骤给病人开刀治病,开膛剖肚的事俺还真没有学过,那是法医做的事。军代表大怒:你他妈的X是个甚么东西!老子又没有叫你给她看病,不就是叫你找她肚里的发报机吗?你怎么这点革命立场也没有?开刀、开膛不都是开吗?你到底是开还是不开?
  • 文革中政治迫害事件有几千万起。有对正在死去的人大加批斗这种迫害法吗?文革中被整死的人有好几百万。有几个人是死了后还继续被整的?这样翻来覆去地公开羞辱和糟蹋死者的尸体是出于任何政治目的吗?
isaac Mao

RFA: 就西藏问题发表己见遭攻击 留美学生王千源接受专访谈困境 - 0 views

  • 王千源:我可以后面补一下。现在先把心态平和下来。如果治根不治本的话,我人心慌慌地去上课,也不会学好。当我回过神来,能够理智地思考、能够进入一个良好的自我调整的状态之后,我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回到比较正常的学习。
  • 我不知道是谁写的。他们绝对绝对不会写。他们很明白地告诉我,他们支持我的做法,他们知道我绝对不会做出有辱国家的事情。他们在沉默中等待春天的回暖。
  • 其实中国有一大批的人是不说话,是沉默的群众。他们有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现在正在观察思考的有深度的人,目前还没有发出一句话来,而浮在表面上的那层一直比较激动地在说一些话。
  • ...5 more annotations...
  • 非常谢谢您给我打电话。我觉得中国现在就是需要让大家听到不同的政见、不同的声音。我希望一个国家有更强大的人民,而不是一个强大的政府逼迫人民连 话都不敢说。现在有点像秦朝。秦朝当时为什么灭亡?就是因为暴政。现在我担心的是,这个暴政既有可能出于政府,也有可能出于人民,这太可怕了。
  • 我觉得西藏绝对是中国的一部分,正因为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对待它就要像是对待自己的同胞兄弟,要用的方式和对待外人是不一样的。对待外 人,你可以不予理睬、你用比较强硬的手段也好,都可以。但对同胞兄弟的话,是自己的亲人,就要更加理性,要注意情感上的交流。跟藏族讲话更多的是要考虑, 这不是简单地这几年或几十年或奥运会几十天的事情。我们跟他们是几百年、几千年的渊源,并且会不断地继续下去。
  • 你看他们都写了大字报,写口号标语,又泼粪。这简直就是文革。最可怕的是,这次是人民文革。
  • 我不是社会学家,但我自己感觉是,一种比较强烈的社会思潮在人民其他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的情况下,每个人不是心理特别感到舒坦的时候,他们需 要发泄的地方。而随着网络的出现,他们的发泄可以由一个非常虚幻的概念转化为针对某几个人。而当他们成为几千几万人结合在一起,就感觉到自己去攻击别人时 有人保护。这像历史回潮,我感觉这跟“文革”太像了。我读过那些历史,当时还不信。他们认为文革以及过去的一些事没有发生过,但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着同样的 事情。
  • 我可能就是比较愿意看书,比较愿意自己思考。其实中国有一大批的人是不说话,是沉默的群众。他们有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现在正在观察思考的有深度的人,目前还没有发出一句话来,而浮在表面上的那层一直比较激动地在说一些话。
ocde yin

错乱的激情 - 0 views

  •  
    这套宣传体制可以上溯到1942年的延安,并在1949年后的中国社会不断演练,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巅峰。当这种宣传以信息封闭为基础时,它的能量是惊人的,它闭塞人们的头脑,腐蚀人们的内心,摧毁道德原则,并赋予人们一种"self-righteous"的意识。所以,在文化革命中武斗的双方,都宣称自己信仰毛泽东思想,而对方是"保皇派",有理由以各种残暴的方式对待…… 但当信息逐渐开放,人们发现自己曾经确信的东西不过是一种欺骗时,一种玩世不恭、嘲讽的态度开始在社会中弥漫。此刻,宣传机构和公众之间开始了一场游戏。前者在惯性的轨道上继续滑行,而后者从翘翘板的盲目相信的一端,滑向了什么也不相信的另一端。 但对极权体制犹在的恐惧,使游戏继续运转。人们习惯了在公然的谎言中生存,并熟练的、习惯性的从相反的角度去理解一切官方的宣扬。但表面上相安无事的相处,却通向了危险之路--政治与社会肌体被严重的腐蚀。政府在宣传所带来的幻像中,丧失了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宣传的畅通无阻的效果,继续麻痹着权力本身,它的反应越来越迟缓,越来越依赖惯性而非智力判断、信念原则生存。公众也同样变得越来越怀疑和怯弱,他们或许知道该反对什么,却不知道该建设什么,他们也逐渐失去了直接说出反对的道德勇气,长期生活在谎言与怀疑中,也使人们缺乏力量与信心与建构起社会网络和社会机构。
number5

样板戏的全程是"革命样板戏",是文革灾难的标记。拜托了! : ■ 詹膑 ■ Homepage - 0 views

  • 不要遗忘得太快
  • 因为你要理解文革和样板戏,它是对人性的毁灭性摧残,而这种摧残基因浓缩在一起,被教育部向中小学生灌输,这叫什么?这叫祸国殃民啊!样板戏每一句话背后都是残忍、桎梏和愚昧啊!
ocde yin

温家宝强调:强调,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进行下去 - 0 views

  •  
    温家宝在同六家华文媒体的负责人座谈时指出,中国要加强民主建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污腐败;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人民提出批评意见,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同时还要完善法制,所谓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司法独立和公正。   他强调,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保证中国是一个有道德力量的国家。
blt-fqx

两封家书_河蟹上岸 - 0 views

  • 我们随时不忘提醒日本人为当年的侵略罪行悔过认罪,却不敢真诚面对自己犯下的过错。
  • 无论口号多么“爱国”,让人民受罪,或是让一部分人去斗另一部分人,这“爱国”都是假的!
  •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破坏,至今没有修复。文革给中国人遗传下来的,是面对批评,动不动便火冒三丈,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的恶习,延续至今。
  • ...1 more annotation...
  • 穆斯林青年有他们的诉求,是非姑且不论,可一旦听本拉登们唆使用上了炸弹,还尽炸老百姓,这就变质了,是恐怖分子了;   一战以后德国青年有他们的诉求,是非姑且不论,可一旦效忠希特勒,发动战争,灭绝犹太人,这就变质了,是法西斯匪徒了;   文革初期的中国青年有他们的诉求,是非姑且不论,可一旦响应领袖号召造了反,不要文斗要武斗,这就变质了,是乌合之众了;   西藏的僧俗青年有他们的诉求,是非姑且不论,一旦让人挑动搞了打砸抢,烧了房子,这就变质了,是暴徒了……。   他们曾经都是热血青年!   抛掉偏颇与狭隘 !
arden dzx

时评:西藏暴动的政治意义(上) - 0 views

  • 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世俗权力与神圣权威、暴力机器与和平抗争、铁碗的中国主权和高尚的藏独运动,这种种不可解的二元逻辑,被彻底打破了。西藏问题,将真正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一旦成为政治问题,我们终究可以找到政治的办法来解决。   独立更加有道德感吗?   从70年代末以来,达赖喇嘛及其藏独运动在国际上逐渐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这个现象与趋势背后,有许多客观的历史背景。(1)在意识形态领域,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失败后的失落,使得许多左派走向对现代性的反动,就像他们的浪漫派祖先在十九世纪所做的那样。然而,十九世纪的浪漫派们尚能在他们自己国家的大众身上找到灵感;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幻,已经使得他们在二十世纪的后继者们再也找不到本土的灵感。他们必须去那些异质的文明里面去寻找。而就此而言,西藏是地球上唯一一块似乎没有被西方现代性玷污的地方。它没有经历过本土的革命,没有战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吵闹的资产阶级民主,有的是不变的历史,不变的神圣统治,不变的虔诚的人们。西藏的存在本身,似乎就给了这群人无限的希望。(2)在文化、宗教与学术领域,多元化的深入,为达赖喇嘛在这些领域作为佛教代言人提供了制度性的基础。(3)在政治领域,卡特政府以来的人权政治、西德的和平攻势等变化,为达赖喇嘛打开了巨大的政治空间,使得他可以把藏独的诉求巧妙地嫁接到西方当代政治演进中去。   比较而言,中共、中国政府、中国、中国人(在这个语境下,许多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词汇是可以相互置换的),却在这段时间的西方概念中经历了完全相反的位移。在意识形态领域,本来就面临冷战思维歧视的中国,在左翼学生运动衰落、文革结束、资本主义经济全面引入的背景下,在西方渐渐失去了最后的一批意识形态盟友。革命,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欠开拓状态,这些都是西方现代性本有的经历,因此使得中国缺乏参与当代西方文化、宗教与学术领域的对话和讨论的切入点。
arden dzx

白宇极 : 南方报系和中国意识形态冲突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 综合起来,南方报系在政治文化上的报道至少在两个方面突破了中国新闻报道的限制。一是对中国百年现代化历史文化的梳理,力求恢复中国历史原貌,并以此祛除被政治宣传所抹杀的事实和真相。这一部分的报道较多的集中在清末宪政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数十年的时间内,由于历史的切近,很多历史事实和所表现出来的价值体系都没有被普遍肯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是模糊而有争议的,这就非常容易引起各派的对攻。二是对中国官方和民间两方面改革范围的关注。南方报系是唯一一份全国范围内以对这些进行观察和报道为主要特征的媒体。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所采访的人员身份之复杂关键,所涉及的事件之敏感,都走在中国的政治钢丝之上。现在的中国仍然在改革问题上处于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各方各面的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见解不尽相同,这样的报道难免让人心生异想,为外人所瞩目。南方报系实际上起到了在政治文化上造火的功能,受政治影响是正常,不受影响反而就奇怪了。
isaac Mao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特赦纪念建国60周年的呼吁渐响 - 0 views

  •      2007年12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在广东具影响力的《南方周末》上发表题为《2008,能否成为中国特赦年?》的文章。文中刘仁文呼吁释放“确已悔改”的罪犯,尤其是那些在“严打”整治犯罪斗争中受到特别严惩的罪犯,或那些为已作废的罪名(如“投机倒把罪”、“反革命罪”、“流氓罪”)仍在服刑的罪犯。(有关「对话」就刘仁文文章所发表的评论以及英文译本,请阅读www.duihua.org网站的人权网志)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特赦纪念建国60周年的呼吁渐响
arden dzx

我宁可改革速度慢一点 - 0 views

  • 甘阳:对我来说,2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就是如何理解西方和如何理解中国。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问题,我始终认为,理解中国很重要的基本功是理解西方。100多年来,我们都是根据我们对西方的了解来看中国,所以对中国的看法背后一定有你对西方的看法,对西方的看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也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是这样一个西方,8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的西方是那样一个西方,你以为这就是西方,然后用来衡量中国,老是在检讨中国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对西方的认识远远不足,西方比任何这样一个简单的意识形态要复杂得多。                   比如我一再问的问题,你如何理解美国近三四十年的中心线索——美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争?如果不了解这个线索你根本不可能了解美国政治。小布什上台以后,我们说,哦美国是保守派执政。到底什么意思?这和它三四十年来的政治变化有极大关系。哪些问题上有大的争论?实际上我们仍然不了解。
  • 结果是知性上往下走道德上也往下走。你本来不能容许的问题现在有一个大的意识形态帮你解决了。比如腐败、一切向钱看,一个文人怎么会同意呢?作为文人,意味着文化是他最高的价值,不是说他不在乎钱,但决不会把钱看作最高价值。
  • 而且我担心的是这个“气”。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他有一个基本的底气,这个底气是对中国文明的一种自信。中国文明不是新加坡式的小国,自我期许必须比较高,你要相信,你这个文明是有潜力的。香港、新加坡不可能也不需要有太高的自我期许,只是“跟”就可以了,它对人类文明没什么责任。中国人应该想原始性问题根本性问题。这口气一直到80年代都有,90年代以后越来越消逝了。这是比较奇怪的事情。没有气你做什么事呢?那真的不要做了。
isaac Mao

中国科幻为什么低潮,陈洁再揭内幕 - 0 views

  •   对科幻人来说,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高峰。从叶永烈发表十年动乱后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开始,科幻创作可谓风起云涌。直到今天,中国科幻代表作和经典之作,无论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科幻文学界普遍认可的《飞向人马座》,几乎都是那几年集中诞生的。
  •   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王若水曾在《周扬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后探索》一文(收入王蒙、袁鹰主编《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提到,运动的导火索是对周扬、王若水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文革结束后,全社会思想解放,对于“人”的认识和讨论风行一时。1980年《中国青年报》关于“人生观”的讨论轰动一时,同年《人民日报》发表《人道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吗?》影响很大。
  •   在这场运动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为“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批评科幻“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已经试刊成功的《中国科幻小说报》,申请刊号的报告再也没有下文。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发表一篇科幻小说。
  • ...2 more annotations...
  •   “清污”很快就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干预下偃旗息鼓了。但对于科幻来说,1978年,其兴也勃,1983年,其亡也忽。虽然1980年代后期,新一代科幻作家开始成长,并时有佳作,但再也没有恢复到1978年的“举国繁荣”,而直到今天,2009年3月,中国的专业科幻作家仍凤毛麟角。好像国际科幻界不在乎缺中国这一块,中国的科幻还有未来吗?
  •   但是第二天郑文光没有去取稿,他早上突发脑溢血,卧床半年后,终于能够站立并歪歪斜斜走路,但右手完全萎缩,不能正常发音。他的创作生涯从此结束——这一年,他54岁。
  •  
    河蟹由来已久,阴魂不散
shi zhao

铂程斋--4·28事故,哪个中国导演会去拍它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08 May 08 - Cached
  • 154号文件是一份调整运行图的重要文件。由于它太重要了,只能以公文的形式发送,行进在漫长的邮路中,直到出事的时候都不知道它到了哪里。没有它之前,有一份临时限速的4240号调度令;有了它(正式文件)之后,又有一份取消4240号令的4158号调度令。由于这两份文件不那么重要,反倒可以通过传真、电报等形式及时到达———4158号令不及时到达反倒没事了。在这几个怪异的文件传送背后,是铁路管理体制的混乱、改革前的人心惶惶、为重大工程的赶工等等。结果是72死、416人伤。这就是胶济铁路的“4·28”事故,一个情节远超好莱坞大片的电影题材,但是我不相信有中国导演会去拍它。
arden dzx

《江泽民传》作者再出新书 习近平等120余高官接受采访 - 0 views

  •   “中国‘宗教’这个词的本义和西方不同。”叶小文解释说,“西方叫‘religion’,确实有信仰和精神的意思。而中国的‘宗教’里,‘宗’是祖宗的宗,‘教’是教化的教,合起来就是以传统的好的东西来教化。”
  • 《望东方周刊》:对于中国的政治,你在书中肯定地指出,“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仍是最佳的选择。不切实际的民主制,会将资源转变为政治上的无休止的争论,从而牺牲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收益”。那么,面对社会结构的日益多元和复杂化,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要维持一党执政的局面,最需要破解的挑战是什么?对于中国政治的下一步改革,你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   库恩:有三个目标需要同时达到:在困难的国际环境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中国各区域和各领域内重新平衡经济利益(如城乡之间,内陆和沿海地区之间);以及维持政治改革的发展,以使人民感觉获得更多权利。   对我而言,在政治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透明度”。我赞赏胡锦涛主席承认透明度的重要性和提高透明度的巨大政治勇气。确实,正如李源潮部长在与我的对话中所阐述的那样,“透明”可能是政治改革中最为重要的驱动力。中国各级政府都应该提高透明度。我认为,从真正民主的构成要素来说,透明度远比多党制重要。对于西方来说,这种话可能会被看作是“异端学说”。但是,相比一个没有透明度的多党制,一个拥有很高透明度的单一政党制度更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透明度能真正造福于人民。
Roger Chen

通识教育的危险_梁文道的BLOG_新浪博客 - 0 views

  • 推行教改不可以忘記教育改變社會利益分配的功能。日後學校的責任不是縮小,而是更大了。學生們因為背景造成的差異,必須在有充分資源和援助的學校之中彌補回來。
  • 教改不是什麼新鮮事,自從教育成為現代國家的責任,普及教育在全球的範圍上施行以來,教育的改革也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新鮮的是,近百年前由杜威和他的門徒首倡的「進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一種強調啟發和能力培養多於資訊記誦的教育方法,在今天卻成為最不「進步」(或者「激進」)的路數,反而成了全球化底下最符合各國需要的一種教育模式。
  • 不要背誦,要理解;不要學知識,而要學學習的方法;不要死跟既定的課本,而要靈活地在生活中擷取各種資訊;不要一個人死幹的傳統功課,而要小組討論做project以培養溝通與合作的能力;不要一次定生死的大型考試,而要日積月累地衡量學生的長期表現;老師不是授業的活教科書,而是解惑的啟發者。這一切都不會有人反對。過去很多中產家庭花大錢送子女進國際學校,為的就是得到這種教育。如今教改也朝這目標前進,又怎會有家長不同意?於是關於教改的主流計畫也就往往局限在技術層次
  • ...2 more annotations...
  • 早在70年代,就已經有些先知先覺的教育學家如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發現這種教改有潛在的危險,而且問題不小。那就是它可能會破壞教育再分配財富和地位的功能。30年來,隨這一波教育改革在先進國家的雷厲風行,也有愈來愈多的學者實征地證實了這種擔憂。許多低下階層的學生不僅不能在這種開放進步的教育中得到好處,反而變得常識貧乏,與中上階級的子弟愈差愈遠。
  • 所謂「學習的主要責任落在學生身上」的另一層意義,就是家庭的責任也更重大了,凡是育有子女的夫妻都會明白。而那些子女有幸入讀強調開放教育的國際學校者,也都心知肚明自己要比一般家長多花多少時間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因為這種開放的進步教育固然比較優良,但它對家庭的要求也同樣地高。換句話說,以「通識教育」為典型範例的教改,很有可能在貧富差距日增、貧窮兒童數目漸多的今天,進一步擴大而非拉近了這個趨勢。
  •  
    我不反對教育改革走向一條開放和進步的路子,因為這似乎是當前經濟轉型下不得不走的路,也因為過去的填鴨教育和考試制度確實弊端叢生。但是政府必須理解,推行教改不可以忘記教育改變社會利益分配的功能。日後學校的責任不是縮小,而是更大了。學生們因為背景造成的差異,必須在有充分資源和援助的學校之中彌補回來。
isaac Mao

王容芬:希特勒玩尽柏林奥运 - 0 views

  • 莱妮.李芬施塔选中了他来拍电影,仅仅因为他的外形:颀长的身材,满头卷曲的金发,碧眼直鼻,雅利安种族所有的优越充分体现在他身上。施雷根是个明白人,风头出了,但一直拒不加入纳粹党,保住了运动员的气节。战后德国奥会聘请他当顾问,让他参与了慕尼克奥运会的组织工作。一九九六年柏林庆祝奥运复兴百年,九十岁的施雷根又一次点燃了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圣火。
  • 只有美国的半拉犹太血统的击剑女选手海伦.迈尔来了,她的父母在德国作人质。后来她登上领奖台时,不得不屈辱地举起右臂向元首致敬,运动员的尊严丧失殆尽。
  • 中国一穷二白,虽然中华民国国歌被选为世界最佳国歌,但五十四名运动员全被淘汰。据运动员中唯一健在的郭洁老先生说,因为经费紧张,买不起机票坐不起火车,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漂泊了一个多月,运动员耗得精疲力竭。今天中国官方奥运网站却吹嘘当年「中国武术扬威欧洲」,拿自己的国宝去比人家没有的东西,而且仅仅是单方面的表演,何威可扬?
  • ...2 more annotations...
  • 1966年为北京外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四年级学生。见文革犹如纳粹运动,给毛泽东写信,批判文革,并宣布退出共青团。然后绝望之极,服毒自杀。未死,被捕,判无期徒刑。1979年获释。成为社科院研究员,研究马克斯.韦伯的专家,现居德国。汉诺威大学哲学博士。着有《独裁与霸权政治 — 从史学与着作史角度解析马克斯.韦伯的卡里斯马思想》及长篇历史小说《燧人氏》(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庖牺氏》(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等。
  • 纳粹的党禁关闭了德国人的政治生活,当惯了顺民的德国人马上顺从一个政党,习惯一个声音,无限热爱一个领袖,行一种举臂礼高呼元首万岁。举国上下的奥运热连带着日甚一日的人权迫害,愚昧与凶残共舞,刁民为政府张目。早在一九三三年四月,全国就掀起了杯葛犹太人店铺的「人民运动」。犹太人回忆当年,对邻人的落井下石,尤为感慨,「他们全都参与了。
Andre Li Pan

最可怕的是不知落后 - 0 views

  • “文革”期间来华访问的外国人,有几个地方是必被安排“参观”的,哪怕不去天坛、长城,这几个地方一定要让老外看。比如,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万吨水压机。那时的宣传称,这台设备赶上并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 那时来中国的外国人,大多是有特殊背景的,基本都是中国政府的官方客人。接待者总要宣传这台水压机是如何“在毛泽东思想指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鼓舞下,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
  • 终于一次,一位外国客人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解说员:你知道当今世界上,水压机的先进水平是怎样的,你有技术参数吗? 这个老外估计是搞工程技术的,他的问题一下让中国讲解员楞了,“不知道。”“不知道?那你怎么说这台一万吨的就是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啊?”后来,我们才知道,一万吨的水压机,外国在19世纪末就造出来了。
  • ...7 more annotations...
  • 我第一次到北朝鲜。我们一帮外国学者参观完新义州后,当地政府特地安排小学生给我们表演。这应该是当地最高的艺术水平了,无论唱歌、跳舞都非常优秀,但一看孩子们穿的衣服,我就感到很悲哀。这支表演队应该是北朝鲜的面子工程了,可小演员们身上穿的却是中国贫穷地方开会时用的那种最廉价的化纤布。因为颜色不好看,透光、容易散线,在中国比较富裕的农村都不会用这玩意了。
  • 表演的压轴节目是一首歌,整个表演队伍全部上场,用朝语、英文和中文三种语言轮换着唱,题目是“全世界都羡慕我们”。我对这里的其他宣传,觉得还能忍受,但这个“全世界都羡慕我们”,却让我震撼!写歌的人肯定不是孩子,而且可能是发自内心地创作了这个东西。“全世界都羡慕我们”,这题目说明,他们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东方要学他,西方要学他;大国要学他,小国也要学他。
  •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顶级的黑色幽默,但对那些孩子来说,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这是蒙昧的真诚。
  • 信息(information),观念(ideas),别人给你的启发或者灵感(inspirations),学习的样板(models,),别人给你的教训(lessons)等等,所有这些,异常关键。
  • 因此,尽可能准确和真实的信息的自由畅通,是一个后发展国家进步的基本前提条件。无此条件,其他方面的正确与错误,都无法扭转趋势。资讯是前提条件(pre-condition)。我们现在争论中国的这三十年做得好做得坏,预测下一个三十年会怎样,前提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三十年中,哪些做法具备可持续性。社会政策方面,政治方面,法律方面,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具有可持续性?
    • Andre Li Pan
       
      这一段写得太高级了,鼓掌!
  • 总结这三十年的历史,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刺激中国下一步发展更为先进的想法(ideas)和启发(inspirations),以及更好的创新之源(sources of innovation)。创新源自何方?眼光要瞄准外面的世界,但这并非是百分之百的拷贝。
  • 我不赞成国内的一种流行说法,“我们国情决定了”——就好像全球只有中国才有国情一样。其实,哪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国情?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向别人学习。中国必须要把眼光放到国际上,尽可能把握大的趋势,研判哪些政策、体制、方法、组织形态能产生可持续的好效果。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 Andre Li Pan
       
      技术为背景的"玩"和政治目的为背景的"玩"结局就是,前者就是玩技术,后者就是玩火自焚,我们国内的技术类企业在企业高调低调之间的把握还有待学习
shi zhao

一位蒙古族朋友的邮件 - 0 views

  • 有人告诉我,某种程度上这说明你们蒙古人日子不错,不用出来吃苦头,我说,哦,没错。但我觉得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蒙 古族的文化已经极度边缘化了,蒙古人已经快要失去自己的身份来。
  • 你就读蒙古族学校,你就别想上清华北大,你最好只能上内蒙古大学。而且,你到了内蒙古大学,也是汉语授课,你的英语基础也没有
  • 汉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拿我们冗长的名字开玩 笑
  • ...11 more annotations...
  • 现在我们那的蒙古族学校基本就没学生了。
  • 他们有的甚至连佛教的六字真言都不知道,但是他们一 致宣称要去拉萨接受灵魂的净化。
  • 同学们经常问我,我们国家对你们少数民族够照顾了,你们还想怎么样?我说,你们的照顾政策其实是歧视。比如,高考,加十分。首先,从政策上就诱导我们 去学习汉文,而且,对于我们学汉文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根本不需要你们照顾什么十分,我如今走在广州北京的街头,不需要任何特殊照顾,我可以流利的讲汉语 英语,蒙古语也可以对话,但是不懂文字
  • 我们一旦不会汉语,将寸步 难行。买瓶酱油可能都有困难,家乡流传的蒙古人买酱油和买饺子的笑话,我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还是一句话,必须讲汉语。
  • 所谓的民族干部,都是些半句蒙语不会讲的纯汉化的蒙古族,甚至还有本来是汉族,后来改的蒙古族。我们那很多汉人把孩子改成蒙古族,就是为了高考的时候加十分
  • 我们的老人们说起这个,总是说汉人太可怕了,为了这点利益,连民族都抛弃了
  • 我身边的蒙古人普遍感到很失落,他们对汉人有抵触的情绪,但生活中跟汉人还是相处得很好,但这种失落感还是强烈存在的,我能感觉到
  • 我老家所在的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垦,如今已经悄然 变成了科尔沁沙地了
  • 家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其中不乏很多老革命,当初都是跟随乌兰夫闹红色革命的,说起来都在慨叹,中央 的民族政策根本就是骗人,没几个落到实处,他们这些老共产党员,晚年纷纷又信仰起藏传佛教里
  • 我只 是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开始反思自己的民族政策,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不要只是一味的来这里掠夺资源。其实所谓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输出能源 的结果,中央修路就是要资源
  • 这么多民族都没有破坏生态,如今却毁在我们蒙古人手上 了,心里是愧对祖先的。
isaac Mao

未普评论﹕中国模式还能持久吗?──写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0 views

  • 雷默说,他的文章一出台,就有一个美国学者对他说,你的文章很像一个“毛主义者”。这个“毛主义者”提出的中国发展模式,对于发誓要高举毛泽东旗帜的胡锦涛当局来说,相当对胃口。因此雷默的“北京共识”刚一问世,就获得了官方学者的喝彩。他们当中有人甚至认为,“北京共识”有朝一日将会取得主导地位,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其他国家竞相模仿的模式。
  • 中国模式的致命缺陷已经预示著它未来的命运。明年是“六四”二十周年,西藏解放五十周年,这些敏感的政治纪念日是否会对中共统治造成冲击,现在尚难以预料。但可以料到的是,伴随著经济的进一步衰退,中国模式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检验。如果中共当局在进一步收紧政治缰绳的同时,不能有效地保持它许诺的高经济增长,又一意孤行地拒绝政治改革,那么中国模式就会面临崩溃的可能。
1 - 20 of 85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