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谁谁谁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xiuli'blog » Blog Archive » 都都版《变形金刚》 - 0 views

  • 小石 Says: June 7th, 2009 at 12:54 am 都都,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在写故事的时候,要虚拟一方是坏人,一方是好人,然后让双方相互斗争?有斗争好象才有故事。但这样的话,冲突或矛盾好像被简化了,同时会不会也被扭曲了?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谁是坏人、谁是我们的敌人,我就不知道。我们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好人,都是潜在的朋友,但我们好像不能随便说谁是坏人、谁是敌人。你想想你能说清楚你的敌人是谁吗?谁应该被打倒吗?:) 可能我们总是比较喜欢一些简单的对抗游戏,所以我们不能在社会上简单地区分好人坏人,但却可以合理地假想了一些“对手”,比如同场的考生、企业的竞争对手、体育比赛中的对手等等,使我们的对抗游戏可以继续玩下去。 但你发现了没有?这些“对抗游戏”已经和之前“好人坏人的相互屠杀”已经大为不同,坏人是要被消灭的任务,但通常的考生、企业的经济对手、体育比赛中的对手却是我们相互学习和尊重的对象。竞争可能是为了发现更有社会价值的学习方法、产品或服务,以及使双方都尽可能表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共同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在这些“对抗游戏”中,竞争中似乎更体现出了一种伟大的合作精神。 所以我在想,你看的《变形金刚》的故事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在你写的“都都版的《变形金刚》”的故事中,怎么减少“好人坏人的暴力屠杀”,创造更有趣的角色和任务呢? 说几个给我比较喜欢的片子:《唐老鸭和米老鼠》、《猫和老鼠》,卓别林的电影,还有意大利的那个电影《美丽人生》,不知道你看过哪个?
小石 -

模糊的五四神话 -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0 views

  • 吴虞是谁?那位曾被喻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如今沉睡在历史的烟尘里,他的故居被改装成了麻将馆。蔡元培是谁?人们似乎只记得他再造了北大,但至于怎么再造的,却是一团模糊,只记得了“兼容并包”这句口号。胡适又是谁?记得15年前读高中时,我以博学多闻在班里著称,一次逛书店时,同桌的女生指着一本书上面问我“胡适是谁”,“著名的反动文人”,我想也没想的说,在一本充满阶级斗争思想的文学史里,我读到过他的简介。而大名鼎鼎的陈独秀,我压根就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东西,他的知识分子色彩总是让位于他的政治角色——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但很可惜,他似乎是脱离了党,变成了巨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吞噬他的一切。至于最著名的鲁迅,他肯定早就把我们的胃口倒坏了,课本里选了太多他的课文,他的头衔又太多太伟大,“话说三遍如烂草”,再没有比不断重复强调他的重要性,更容易摧毁一个作家的了。
小石 -

"碰壁"之后 -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0 views

  • 伍迪·艾伦(Woody Allen,电影导演):“如果你不是经常遇到挫折,这表明你做的事情没有很大的创新性。”
  • 如果你想体验这个世界的复杂与多样性,一定要出来工作,并且最好受点挫折。不是为了多一个机会唏嘘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是挫折有助于你更全面地了解你的环境和你身边的人。世态不是因为你败落了才炎凉的,而是在你顺利的时候,对世态的认识不够全面。
  • 现在我每遇到一些社会名流,就不禁暗自忖夺,他们到底曾经遭遇过怎样的低谷,又是怎么挺过来的?有一位女企业家透露过,最惨的一次莫过于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被人追债的时候。最后是她跳上了桌子,扯着嗓门撒起了泼,来人以为她精神开始有问题,才骂骂咧咧离开的。虽然现在堪称知性优雅的她补充道: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嗓门,而且能做出这样的事。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如果处在这种局面,会否有跳上桌子骂娘的行动力。我觉得我没有。但这样的想象可以让你对她如今拥有的巨额财富不再嫉妒,至少不再那么嫉妒。
小石 -

"资深"的困境 -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0 views

  • 在一个电影节发布会上,当瑞士导演简短叙述了新片的情节后,一位跑电影行业十多年的文艺记者低声对我说:“我真的没什么要问的。因为不管问什么,我都猜得到他会怎么回答。”
  • 这种因经验丰富而导致的“无语”境地让我想起老夫老妻相处的情境,两个人各做各的事,你不说话,我也不说话,但我们都知道彼此心里在想什么。说得好听点,这是时间带来的默契,说得不好听,则是麻木、想当然、迟钝、毫无想象力、死气沉沉。任何人在这种状态中都很难做出有新意和突破性的举动,尤其是创意行业的人。
  • 多和新员工沟通也有助于捕捉新鲜感和危机感。新员工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冲动,在他们还没有被公司文化驯服前,常常能带来全新的灵感。
小石 -

我为何拒绝推荐同门师妹? - FT中文网 - 0 views

  • 两个人都跟我非常有关系,而且牵涉的关系比较铁,也是我想帮的人。我为什么拒绝?其实不是因为太忙,也不是因为太懒,而是为了不帮倒忙。我自己刚刚参加系里的研究生招生,也读了很多推荐信。十分明白从招生的角度推荐信能发挥的作用。推荐信这个东西其实是美国信用制度一个非常具体而微的体现。选谁推荐自己,推荐自己的哪个方面,都要从理解“信用”二字入手。
  •  
    两个人都跟我非常有关系,而且牵涉的关系比较铁,也是我想帮的人。我为什么拒绝?其实不是因为太忙,也不是因为太懒,而是为了不帮倒忙。我自己刚刚参加系里的研究生招生,也读了很多推荐信。十分明白从招生的角度推荐信能发挥的作用。推荐信这个东西其实是美国信用制度一个非常具体而微的体现。选谁推荐自己,推荐自己的哪个方面,都要从理解"信用"二字入手。
小石 -

恻隐之心的经济学--医改系列评论之三十七 : 周其仁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0 views

  • 首先可以观察到,凡有人群的地方,不管哪一种文化传统,对身受疾病痛苦的人,差不多总有人伸以援手,提供帮助。中医的故事我们讲过的, “义诊”传统从来源远流长。《剑桥医学史》似乎说,此项美德并不为炎黄子孙所独有。电影和实际经历很一致的画面是:旅途中医护人员见到急性病人挺身而出,却没有谁为此讲价钱收费的。还有那从古到今规模越来越大的慈善事业,医疗救助一直是长兴不衰的节目。是的,人道主义的行为,常常与疾病和痛苦相关联。
  • “利他主义”
  • 利他主义追求之 “利”,无非就是帮助他人带给自己的愉悦而已。同样,看到别人的痛苦自己也痛苦,慷慨解囊提供帮助,固然帮了别人,但也减少了自己心里的难受。这究竟是 “利他”还是 “利己”,或者是利他又利己,怎样才区分得清楚呢?
  • ...5 more annotations...
  • 生活经验教我相信,人世间确有“利他主义”这回事。母爱总是可靠的证明吧。我有个小弟,患有哮喘,发作的时候,整夜不能平躺。妈妈白天上班,晚上整晚抱他睡觉,有时候一连五天——应该没有任何愉悦的。是 “养儿防老”吗?我的弟弟21岁就过世了。自己下乡北大荒时,有一次在山里高烧几天,师傅老张头走几十里地下山帮我去拿药——可以说那是基于 “互惠”的计算,不过倘若我这个后生一病不起,他又到哪里获得回馈?留学时得到像盖尔·约翰逊教授那样的好人的帮忙,我到今天也不相信,他会想从我这样一个来自中国、40岁才开始学英文的 “学生”身上,得到任何 “回报”。
  • 我自己是后来读到科斯说他并不相信人都是理性的那段话后,才认定根本就不需要那类假设。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的稀缺性,至于那欲望究竟是为了利己、为了利人,还是又利己又利他(甚至既不利己也不利他),请心理学告诉我们吧。对我来说,“稀缺”足矣,因为在稀缺的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有规律可寻。
  • 这就是说,识别真正需要救济的人,把善心用到该用之处,是恻隐之心发挥作用的一项重要代价。
  • 我相信这也是慈善组织、城市济贫传统以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由来。因为专业化分工可以降低识别救助对象的成本,同时也提高行善的效率。可以有把握地推断,谁要有本事把赈灾物资送到真正需要的灾民之手,救灾捐赠物资的数量就一定增加。反过来,慈善组织的丑闻,向来是压制行善倾向最无情的杀手。
  • 有趣的发现是,传统乡土小社会与工业革命以来的大社会,发挥恻隐之心的条件截然不同。小社会行善的能力小,但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互相知根知底,歪曲利用他人善心的余地也小。现代大社会由费孝通先生所谓的 “陌生人”组成,行善资源总量大,但识别、执行的成本也高。
小石 -

肖峰心观察 - 不要共同酿造共同灾难 - 腾讯博客 - Qzone - 0 views

  • 这是被生存压力所压迫的成人,把焦虑向幼小孩子身上转移的明证。
  • 假如两个孩子在一条风景优美的路上游玩,本来他们都玩得很开心,两人都走得不快,并不计较谁先谁后。于是两个孩子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很是幸福。但现在成人加了进来,完全不要孩子投入的、欣赏的快乐了,只要孩子能超过别的孩子的快乐。于是前面的怕被后面的超过,后面的怕被落下,从而都加快了步伐,两人越跑越快,从最初的漫步,到大步流星,再到后来的全力奔跑……结果两人都累得疲惫不堪,没有欣赏到沿途的美景,没了游玩的快乐。这是何苦来的呢?
  •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剧场效应”,说的是在球场中,一开始大家都是坐着看球,都看得好好的。但是有一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就站了起来。当只有他一人站着其他人都坐着的时候,他确实能比其他人稍微看得清楚点,但是由于他站着看挡住了别人的视线,其他人也只能站起来。最后全体观众都站起来了,从看清楚的程度上说全站着看与全坐着看没区别,但是大家现在只能辛苦地站着看而不能舒服地坐着看了。
  • ...2 more annotations...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知名学者杨东平近日在他的博客中提出:“教育需要打一场‘反恐’战——消除家长的集体恐慌。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家长其实还是可以做选择的。至少,要抵制万恶的奥数,抵制那些以戕害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学习兴趣为旨的‘培训班’”  。
  • 我为什么没逼迫孩子学习,报这班那班却心理很坦然,因为我知道孩子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也因职业关系看到太多的逼迫孩子学习的恶果。在我这儿,经常能接触到因压力太大而导致厌学、恐学、拒学,精神分裂,严重的神经症、抑郁症、社会适应不良的孩子和年轻人,而他们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在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或毕业于名牌大学。     很多父母痛哭流涕,悔不该只抓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现在只希望他能是个正常的人,像个普通人一样活着就行了。
  •  
    家长盲目跟风制造了孩子的"共同灾难",教育要反恐,治疗家长的集体恐慌。
小石 -

我惨遭表扬了 - 超平的博客 - 0 views

  • 我开始以为这些故事,可能无非就是一些“讲困难”“诉苦处”的老调子老套路,里面没有多少新鲜可看的东西。可是,当我连着看完《一个基层图书馆馆长的自白》(2008—1)《三个女人撑起一片天》(2008—2)《一个基层图书馆馆长的创业之路》(2008—3)三个故事之后,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开始时的想法,是多么的主观武断和不负责任。
  • 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哪个更重要呢?理论为现实服务,学刊为基层“支招”、为基层解困,为基层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包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建议、参考等)。“馆长的故事” 系列报道,为基层图书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为此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应该感谢《图书与情报》杂志同仁们为此所做的工作。
  • 一个“非学术内容”的栏目,为何受到欢迎?是因为它满足了不同学术、不同文化层次的图书馆工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对提高文化水平的需要。图书馆老前辈顾廷龙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曾指出,图书馆杂志应该姓“杂”,不要办成单一的“学刊”,可谓语重心长卓有远见。
  •  
    导读:年前王景发老师发给我一篇文章,是西安一位图书馆同仁表扬我的。为什么要表扬我捏?因为我主持了一个故事会,他认为我主持的这个故事会非常滴不错。可是一开始他并不这样认为,对我这个故事会不报太大的希望。但是三个故事以后他觉得有点出乎意料,因为那些故事挺好听的,听了以后有同感有共识有理解有鼓舞有欣慰有启发,于是抓起笔来就一口气写下一篇读后感。如果作者是第一个电邮给我的,我通常会谦虚地认为这是表扬王景发老师的,因为他是负责办这个刊物的人,所以我会毫不犹豫滴转发给王老师并告诉他这是表扬他滴。幸运的是,作者把稿子寄给了王老师,以王老师谦虚有礼的品格,他会理所当然滴认为这是表扬我滴,他这样对我说:"超平老师,您好,转发一篇来稿,以表对您的敬意。"世界上有谁不喜欢表扬呢?表扬是一种伟大的激励,我因为这种激励还在努力地主持这个故事会,时间长了,我有了新的发现,我认为可以把这个故事会当作是一次又一次的馆长访谈,收获的信息远远比做问卷来得详细,当然,收获信息的过程并不那么直接,就看你的动机目的敏感度等等了。最后,发布一个招聘启事:招聘线人,因为我需要提供有故事的馆长的线索。如果线索被采纳,我请好饭。再补充一点,馆长的故事不局限于基层公共图书馆,只要有故事就成。再再补充一点,欢迎继续表扬。
小石 -

美国大学的权力金字塔 - FT中文网 - 0 views

  • 美国的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倒过来的金字塔。很多与教授切身相关的权力不在金字塔的顶部,而在底部。比如说晋职,真正做决定的是系里的教授大会,而不是校领导。校领导本身也是由教授们推选出来,他们的言行也要有理有据有板有眼。一个院系的经费如何使用,聘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由院长系头在听取教授们意见之后定夺。公立大学里经费的使用,教授的薪资,大到上千万,小到一美金,都像空气一样透明。听说有些系,为了追求公平,系头由系里教授们轮流做。比起金融界这样琢磨不透的独立王国,美国的大学算是非常的清廉有序。
  • 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对比:性在透明状态是脏的,而政治在不透明状态是脏的。
  • 倒过来的金字塔也非常地助长批判精神:
  • ...1 more annotation...
  • 不轻易对领导歌功颂德的教授们因此都显得很酷。这样的批判精神也被带到了课堂上。学生们面对教授就跟教授们面对领导是同一个腔调 :看看谁比谁更酷!学生被鼓励要有质疑精神。
李 明山

开启互联网新纪元--关联数据 | 关联数据 互联网发明人 新纪元 ted SLLBrief200908A | - 好看簿图片博客:用照片记录生活 - 0 views

  •  
    互联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的TED演讲http://zuosa.net/8932.u 你说的数据是什么?文档和数据之间有什么区别?文档是你阅读的东西,你只是阅读,或者是点击一下上面的链接。数据-你可以通过一台电脑使用各种数据。 事实上,数据关乎我们的生活,比方说,你登录你最喜欢的SNS网站,你看到了你的朋友,点击添加,嘿!这是联系,这就是数据!还有,这照片,对了,我知道图片上那个人是谁!黑!这又是数据。 数据,数据,数据。你在社会化网络上做的每一件事,社会化网络站点就获取数据并利用它,通过算法使得数据显现出其价值,使得用户体验变得更加丰富。但是,当你去到另一个关联数据网站,假设是一个旅游网站,你说"我想把这张照片发给我在另外一个SNS网站的朋友",但你却无法翻过这些墙。 要知道,关联数据赋予人的能量是巨大的,这种能量是孤立的网络或文档所不能比拟的。
小石 -

绿色经济三十年 - 译言翻译 - 0 views

  • 其另一个选择,就是Lovins称为的“温和路线”。它更加青睐像风能和太阳能这样的“良性”可再生能源,同时再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来满足能源需求。Lovins说这样的清洁能源的混合将会带来一系列有益的效果:更加健康的环境,对中东石油依赖的终止,能源战争的可能性降低以及充满活力的新经济的基础。
  • 但自从1977年之后,世界走的基本上都是强硬路线,Lovins所警告的那些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也出现了。全球变暖的重要指示——大气的碳浓度——已经从工业社会前的280ppm(parts per million)激增到386 ppm,而且这一速度似乎还在增加。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在过了某一个临界值之后气候变化将会是无法逆转并且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但是没有人清楚那个临界值是什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把450 ppm作为临界值,这一水平我们大约会在本世纪中期达到,但是预后要比这一水平的预后差得多。因为大气碳含量增加表现在气候变化上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把它限制在450 ppm的水平上需要我们现在就终止排放。这一突然的要求再加上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政府大规模干预,把国家的能源政策推向了风口浪尖。这还是Lovins成名之后的第一次。
  • 和从前一样,一位新的民主党总统又在赞誉新能源——不仅仅是作为通向未来的路,还把它作为经济恢复的关键。“为了要真正转型我们的经济,保护我们的安全以及保护我们的地球不遭受气候变化的毁坏,”奥巴马总统在2月份告诉国会,“我们必须把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变成可以盈利的能源。”他也像卡特那样把联邦政府的资金投入新能源之中,但是规模比前者大了几个数量级。仅经济刺激方案一项就给能源部167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其它工程的拨款和贷款担保。这让此类的每年270亿美元的财政预算相形见绌,以至于其监察长疯狂的警告这个部门可能会在压力之下弯曲的。甚至还有传闻要给白宫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从各方面来看,这又变得像1977年了。
  • ...33 more annotations...
  • 在奥巴马任职之后不久,一位应聘新政府里面数个新职务的朋友承认,他渴望去能源部。“它就像是60年代的NASA,”他告诉我。“那些最优秀、最聪明的人都想去那里。”奥巴马选择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朱棣文做能源部长更加增加了其诱惑力。在奥巴马时代早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一页的美好梦想往往都是用避免全球性灾难的方式来重塑美国经济——并且外延至世界经济。
  • 放远一点看,太阳能发电技术、硅晶片技术、薄膜技术都在追逐那个具有1万亿美元市场价值的太阳能市场。进行商用规划设计在这里就具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更远一点看,我们依然有地热、生物燃料等可以选择,它们有朝一日可能会取代石油。Solazyme是一家旧金山南部的公司,他们那里的工程师就利用海藻产生生物燃料。他们向我展示了一桶55加仑的由海藻产生的燃料,然后邀请我取一管海藻,它在那之前已经被用来生产过美味的食用油了。
  • 美国消耗的稍稍超过一半的能源被用在建筑物上面了:12%用于建造,而39%用于制热、制冷以及照明了。“降低能源需求最容易、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建筑物为目标,”Marc Porat告诉我。他是位于建筑环境部门的串行企业家。Porat的Serious Materials可以用来制作高效率的窗户以及低能量需求的干板墙;宽宝水泥用粉煤灰来制作低碳含量的砖和水泥;Zeta社区建造的房屋碳质残留物是最低的。
  • 它们看起来可能平淡无奇,但是商业照明的改进,可编程的恒温器、电视以及冰箱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以及花费。汽车燃油效率适度的改进节省的原油多达我们一年从波斯湾进口的总量。
  • 总有一天这些技术会汇合在一起的。Buck Rogers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种电力生态系统的未来:它建立在一个聪明的电网基础之上,家庭电力在时髦的电力传输装置以及节能型建筑中缓缓流动,这些建筑都配备了智能型的家用电器,他们会在一天里面电价最便宜的时候来清洗盘子或者是甩干衣服(在未来,电价会上下浮动来反映供求),因此来进一步降低你那本来已经很低的、清洁的能源账单。停电以及价格高峰,就像是Dick Cheney和Enron都将成为遥远的历史,而吉米·卡特将会被称为超过他的时代的人。
  • 硅谷那无边无际的乐观主义不禁让人们想起因特网刚刚起步的早期。“想一下你认识的最聪明的人,然后想象一下,5万或者更多那样子的人一起工作努力创新,”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 法律公司的合作者、清洁技术专家Mike Danaher告诉我说。“就像他们在90年代攻坚电信技术一样,他们在尝试着清洁能源的方方面面,努力去改变它。”
  • 对清洁能源的热潮横扫整个硅谷,它已经改变了当地的风俗。铺张浪费已经被刻意节约所取代。身份的象征已经不是巨大的游艇以及那大而不规则的建筑物,而是那些设计的追求节约能源到底的家居设计。它不仅仅可以产生满足自己应用的电力,还可以无偿提供给电网一部分来使用。一位顶级风险资本家向我展示了他在Portola Valley的家,他就开始了这么一项工程。在选择回收的石料以及堆粪厕所之后,他彻底地向环境主意热潮屈服并且在这条路上一路前行。它和当地一家苗圃合作来种植“原生态嬉戏草坪”所需的植物群,并且带来一批野生生物学家。他们配备了运动敏感性的夜视摄像机,用于诱使那些难以捕捉的沿河乌龟以及暗足林鼠(dusky-footed wood rat)原本在此回到其自然栖息地。他们还在制作一部关于这个的纪录片。
  • 这种兴奋之情延伸到奥巴马总统早些时候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强调。它让硅谷的领导力量们认识到,这位总统是了解情况的。“加州是新的德州,”Danaher狂喜地说道。“在白宫终于有一种认识倾向了:技术革新以及企业家精神可以改变事情。”
  • 90年代以及2000年后的因特网和社交网络蓬勃发展是独立发展的而清洁技术则牵涉到了能源政策。这就意味着,华盛顿对事态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发言能力。
  • 当阿拉伯石油禁运引起人们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之后,两个主要的障碍阻碍了国内清洁能源工业的发展。第一个就是电力公司控制了输电线而且不希望产生竞争。第二个就是发展和应用新技术的令人咂舌的开支。卡特总统在1978年用一项他称作是“道义战争”的计划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迫使公用事业公司接受来自像风能或者太阳能公司的电力;而且他第一次使可再生能源补贴以投资税收抵免的方式成为可能。两年后,国会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提高了补贴额度。
  • 在整个加州,风能都变成了流行的避税措施。
  • 太阳能也从这一优惠政策获益。从1980年开始,它还获得了加州的物业税豁免,用以支付数英亩的太阳能镜子的花费。受到这些激励方案以及涌现出的“石油峰值”理论的刺激,像壳牌、埃克森石油公司以及阿莫科公司成为在太阳能技术上最大的投资者。
  • 这些在1985年戛然而止。罗纳尔多·里根——当时已经在大张旗鼓地削减其前任对清洁能源的补贴——把投资税务抵免取消掉了。很明显,里根看不起风能。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指示国税局取消这项优惠了。当他在1986年把《税收改革法案》发送给国会的时候,他把加州的风能发电机单独列出来作为需要改革的证据。此时石油价格滑落,这个行业很快就崩溃了。
  • 到1991年,Luz旗下已经有了九个发电厂,而且已经开始了组建第十个。而此时加州的物业税豁免到了重新续订的时候了。这一补贴是这个公司无法离开的。当时,Luz的354兆瓦声场能力占了全世界太阳能90%。他基本上就是无与匹敌的。但是从政治的观点看来,这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一太阳能物业税豁免似乎就只对一家公司有利的。“这绝对是疯了,”Goldman说。当共和党州长否决了继续实行这一豁免时,这家公司破产了。它的九家发电厂依然在运转,现在属于Florida Power & Light。Goldman现在是BrightSource的一名主管。
  • 对于那些越来越小却依然奋战的公司来说,困境并没有减轻——不仅有来自右派的,还有来自左派的。比如,Kenetech Windpower就一直和被行业内称作“鸟类杀手”的名字纠缠不清。
  • 对那些同情风力发电厂的人来说,这一项目的可行性是被关注的焦点:残害金鹰违反了美国《候鸟协定法案》。Kenetech最初和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协商,希望得到“杀戮限额”,后来实行了更为永久的解决方法:破产。
  • 当税务减免消失的时候,风能和太阳能没有消失。他们走向了海外。丹麦(给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政府支持,并且在风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德国以及西班牙的成功是通过要求电力公司付给那些向电网输送电力的人以高于市场税率的“输入关税”来实现的。日本同样也建立了活力四射的太阳能市场。
  • 尽管美国的生产基地被破坏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风能最大的市场。1992年,国会开始重建这一产业——这次是以生产能力而不是投资来支付税收抵免的。这一市场又兴起了,当税务抵免过期的时候,它再一次崩溃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面,这一兴起-衰落的循环还重复了三次,而且非常接近第四次了。上个秋天里面,在经历了18次要延长生产税收抵免的努力之后,国会在其休会之前的一件最终法案文件中允许了一年的延期。
  • 从图上看,美国清洁能源的生产的历史就像是锯齿,随着补贴的来去而起落。日本、德国、西班牙以及丹麦则呈现平滑的上升曲线,这也是政府政策一致性的反应。
  • 尽管有这些问题,新的技术依旧不断涌现,而且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他们的耐心要比国会那多变的注意力大的多。因特网繁荣带来的兴奋、能源价格高涨带来的机遇使得风险资本家把赌注押在了清洁能源上面。越来越多的州开始要求电力的一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就代表了一个日渐增大的市场。虽然这件事在老布什的功绩里面微不足道,但他在担任德州州长时被该州商人们所鼓舞,于1999年签署了被奉为典型的可再生能源标准。德克萨斯轻易地成功了,现在他们生产的风能比丹麦还要多。 风险投资的本质就是多点下注,希望能有几个可以成功。它创造了今日的清洁能源。但是风险资本家却没有办法复制因特网的巨额增长,他们还不足以与价值5万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市场竞争。Google只需要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就做到了今天的地位。而一个大型的风能或者太阳能设施可能需要5亿美元来开始。“当你谈到能源基础设施的时候,你谈论的是数千吨的钢铁、玻璃以及巨大的涡轮机,”Ausra的建立者之一Peter Le Lièvre说。“硅谷的所有投资者加在一起也没办法给一个项目投资5亿美元。”
  • 税务抵免的问题在于,你要利用这一政策就必须欠税。而大多数刚刚起步、还在为了盈利而奋斗的公司则没有这么个优势。所以当一个公司想要建造一个风能或者太阳能发电设施时,它所能够带来的好处是合格的,却怎么也无法实现这一“税务平等”。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和那些这么做到的人合作,和那些可以支付5亿美元的投资的人合作,并且产生的利润足以带来一个丰厚的税务单。在见证了20年的破产衰亡史之后,传统的美国银行压根就没有这个兴趣。欧洲的银行态度积极,投资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不满足美国的税务抵免条件。刚愎自用的政府刺激方案要求有一个大的资产负债表,巨额利润以及没有风险。去华尔街吧。
  • 投资银行以及对冲基金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杜撰了“成员倒装结构”、“倒转过关契约”这么复杂的名字,用以作为税务平等媒介来利用税务优惠。这些交易即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协议,它们用以换取往往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税收抵免。这些交易可以适用于主要是其他投资所得的利润(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对可再生能源公司来说,税务平等是生死攸关的:各类信贷结合起来可以抵消一个工程三分之二的资本花费。像雷曼兄弟、Wachovia以及美国国际这样的公司成为了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甚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投资的应用级工程生产了美国大多数的清洁能源。
  • 强迫可再生能源公司通过华尔街来得到政府的支持——并因此牺牲一部分支持——是没有必要且效率低下的。但它同样把这个行业的命运和金融世界里面最有进取心的玩家联系在了一起。
  • 去年年初,这一数百亿美元的税收平等有18个提供者。在九月份破纪录的大屠杀之后,这一数字降低到了4家。信贷冻结,大多数项目也陷于僵局。突然之间,不仅仅是那些刚刚起步的公司,似乎整个可再生能源工业都陷入了死亡谷。
  • 奥巴马就职以后,气候变化问题有长、短两个部分组成。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把可再生能源业从华尔街危机里面解救出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解决萧条的手段。还因为,要达到碳排放降低的足以限制气候变化这个更大目标,把清洁技术快速上规模很有可能是唯一途径。另一波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很有可能使其成为不可逾越的困难。 为把经济转向类似于Amory Lovins所说的温和路线做出了三个努力,其中经济辞镜方案是第一个。为弥补税务平等的缺口,这一刺激方案提供了327亿美元的直接财政拨款。并且为了吸引新的投资者投入更大的工程,还提供了134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为了增加政策稳定性,它把各类税务优惠延长到了3至8年不等。最让人震惊的是,它指示能源部直接投资给那些有希望的清洁技术公司(尽管其收益是就业岗位以及环境利益,而不是平等)。大笔一挥,奥巴马总统就把一个联邦政府机构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险资本家。三月份,当负责此项目的官员出现在圣巴巴拉的能源会议上时就被热切的CEO们围住了。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好。“这一刺激方案基本上拯救了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业,”风险资本公司Draper Fisher Jurvetson的执行主管Raj Atluru说。
  • 奥巴马计划的第二部分——国会将在今年夏天考虑把它们作为能源法的一部分——就是把像在德州、加州以及其它的州存在的可再生能源标准制定为国家标准。这会给努力增进可再生能源技术提供法律保障,并且消除另一个里根式的政策大逆转。最后并且最显眼的组成——它也是能源法的一部分——就是给碳排放定价:这可能是通过建立一个奥巴马预算中的那种限额交易系统的方式来实现。
  • 例如,加州理工学院的能源化学家Nathan Lewis预测,要把大气碳含量限制在450ppm,我们要生产13000千兆瓦的清洁能源才可以。(现在的全球太阳能生产能力是10千兆瓦。)它们的成本必须低到足以让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污染者来接受。朱棣文认为这要求我们有诺贝尔式的科学突破才能做到这一点。
  • 无论是在思想还是经济上讲,美国在那之后都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因为对气候威胁的认识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像布什对《京都议定书》这样子协定温室气体排放的粗暴否决也导致了我们的蔑视。当170个国家的代表在哥本哈根于12月份商讨下一阶段气候条约时,即便是奥巴马总统这样急剧改变做法最多也就是给我们赢得人们对挥霍无度的孩子小心谨慎的接待。同时,80年代涌现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都被我们推给别人了。“我们把风能和太阳能送给欧洲三十年了,”Raj Atluru说。“因此,他们有消费可再生能源巨大的市场,也有出口这一技术最大的公司。”
  • 但是欧洲在领衔这一领域的几十年里面却没有创造可再生能源的巨大突破。缺乏创业文化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它也是为什么尽管欧洲取得了可圈可点的进步,却无法指望他们成为拯救者。斯堪的纳维亚实用主义自己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作为哪里有可能出现解决方案的标志,美国去年在清洁技术上面的投资已经达到了58亿美元——整个欧洲和以色列加起来才18亿美元。这还是在奥巴马下注之前的数额。
  • 美国资本主义即使在运转良好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局限性的,其中之一就是,如果前景良好的创业计划的盈利潜力在风险资本家10年投资预期之外,它们是很难得到投资的。能源部的研究经费自从被里根削减之后再也没有提升过来。而看起来在开发、控制清洁能源技术进步——即电力设施——上面举足轻重的私有经济领域也没有认真进行过技术开发,因为政府一个世纪以来的政策都使得走强硬路线那么的容易。清洁技术圈内人士通常指出,电力企业在研发上面的支出只有其收益的极小一部分,可能只比宠物食品公司多一点。
  •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是因特网以及GPS这类事物的先驱。
  • 技术、政策以及金融永远都是相互作用来决定清洁技术发展的步伐的。自从卡特总统以后,现在它们终于第一次实现了结盟——而且更加的强大,因为环境因素和全球关注比1977年要大的多。
  • 清洁能源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两个通常相反的力量,避免它们相互削弱对方:硅谷的自由市场式的创新文化以及华盛顿制定每个人必须遵守的条款的能力。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建立欧洲式那么稳固的稳定性,却不会把我们拘束到欧洲那不足的创新水平。如果事实证明真的要一个诺贝尔式的突破才能够拯救我们的地球,那么20世纪80年代那个清洁能源自由的起起落落可能会更加的被看好一点。真的,还有谁能够创造这么迅速的改变?这么想可能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是阻止气候变化最后、最好的希望很有可能是曾经在这一行做的那么拙劣的国家。
小石 -

21世纪的分享准则 - 42learner's posterous - 0 views

  • 所有的分享都是通过“流”的形式散播开去,不必长篇大论,不必在乎可行性,先“流”出来,引起争论的、引发兴趣的继续流动,其他不受关注的自然干涸,这便是21世纪的分享准则。
  • 一般的老师大都先天具有@scobleizer的分享潜力:固定受众、专业领域。固定受众:包括自己的学生、同校的学生、学生的家长、同事。他们原本是在现实中相连接的,但是真正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只有这么几点:上课时间、个别学生与老师的课下聊天时间、家长会期间、平时同事间的闲聊、开会商讨教学进度和教案。而余下时间的连接度呢?是悬空的。 互联网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一个FriendFeed就能将它搞定。FriendFeed不仅适用于实时交流,同样适用于异步沟通,它(目前)自带的很多特性已经足以支撑起师生交流的重任。问题是,谁来将FriendFeed和更多的互联网应用穿针引线至师生的现实生活中呢?这需要有人来做。
小石 -

Bud:为什么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分崩离析 | A Happy Boy - Lizunlong - 0 views

  • 幸运的是,过去几年,我有幸浸淫于各种强有力的观点中,从而理解到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100%负责。
  • 我自己,还有数百万同学,没能大展身手,并非因为我们不够聪明,不是我们不关心自己的前程,而是因为我们厌倦了让一系列字母来主宰我们。
  • 我现在的很多同学,每个都可以改变世界,却为恐惧所麻痹,从而选择了稳妥之路:即争取好成绩,找份工作,变得幸福。不幸的是,实际情况很少如此。
  • ...14 more annotations...
  • 我们目前教育制度让人更沮丧的是,它把千百万“普通”学生落在后面。让这千百万孩子们自生自灭(教育层面而言),他们拥有不可思议的潜能,可他们从未意识到。
  • 我并非说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一无是处,我们确实从中学到基本知识。然而,我们在学校学的很多东西在这个真实世界都不实用。 博客课程在哪?理财课程在哪?致力于根除贫穷的课程在哪?帮助我们找到人生意义的课程又在哪? 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太强调成绩,却不关注释放隐藏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潜能。
  • 我不少朋友都说“我讨厌看书”。 而我总回答说,“你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书。”
  • 为了补充教育而进行阅读时,我们读的书必须与我们相关。不是我们的老师,不是我们的家长,必须是我们。每本书都应犹如使我们灵魂完整的拼图。
  • 时下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无关宏旨的内容。繁重的作业。完美的语法。记忆。而这一切都让我们在这条路上无所事事长达10年之久。
  • 教育关乎释放一个人的信心。教育是从失败中学习。教育是从经验中成长。教育是发现你的热情,然后进行追求。
  • 教育不是死记硬背。教育不是分析对你毫无意义的书本。教育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你讨厌的课程上。教育不是让你麻木,只因你害怕失败。
  • 教育意在启蒙。而阅读和经验乃是钥匙。
  • 传统的生命时间线: 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可能是你最厌恶的);退休;死亡 为什么不是: 高中;寻找生命意义;热爱你的工作;活出你的生活;心满意足地离开人世? 后者听上去更吸引我。
  • 眼下的教育制度有着与生俱来的瑕疵。时过境迁,我们必须停止纠结于“书本聪明”,而是要关注如何释放我们的热情。
  • 我对当今世界问题的答案有着无比的信心:贫穷、战争、疾病,将由当今的年轻人解决,并非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跟随自己的热情。
  • 我知道当我说以下内容时,我代表了全球数百万学生的心声: 我们厌倦了别人告诉我们,我们不够优秀。我们厌倦了做这种不用心的功课,这只会增加我们的生活压力。我们厌倦了因为辜负了成为A+孩子的期望而感到一文不值。 我们厌倦了别人告诉我们可以或不可以成为谁。难道我们不应自己为自己决定吗? 我们需要被鼓舞,我们需要被鼓励,我们需要花时间做我们喜欢的事,我们需要改变这个世界。
  • 获得好成绩不是问题。让成绩主宰一个人的生活才是问题。
  • 如果你能改变世界,我就给你个A。:)
小石 -

铂程斋--企业家的德鲁克阅读 - 0 views

  • 1950年,德鲁克随父亲阿道夫拜访熊彼特时,熊彼特回答阿道夫的一个问题道:“你知道吗,阿道夫,在我现在这个年龄来看,人们若只晓得我写了几部著作及发明了一些理论,我认为是不够的。如果没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德鲁克说他“从未忘记过那段对话”,而且这句话成为衡量他一生成就的指标。
  • 2002年德鲁克在接受《Business 2.0》的采访时,当被问到“你希望将来被后人记起的是什么”时,德鲁克答道:“那就是我曾经帮助过一些人实现了他们的目标。”
  • 罗素说过:一个幸福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由知识所引导的。德鲁克深深地探讨管理、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知识,是因为他怀抱着对周围人群、社区和世界的爱和关怀——他要改变这个世界,于是他要寻求这些知识以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诊断世界的毛病。
  • ...4 more annotations...
  • 德鲁克半生关注和帮助非营利性组织解决管理问题,并身体力行地致力于某些慈善事业,一方面源于他对“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的认知;另一方面更是源于他对整个世界的关怀。他长时间为非营利组织及社区团体提供无报酬服务,不仅仅是想要了解这些组织,更是要改变这个世界。
  • 在每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要素”始终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中,企业能否成功,是否长存,完全要视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而定,因为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是企业唯一拥有的有效优势。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被推崇备至的,它的价值正在于让“卓有成效”变得可以操作、可以学习、可以掌握。但,企业家们有谁认真地在读过之后去身体力行的?时间管理你尝试了没有?要事优先、有效决策、用人所长、重视贡献……,也许你都知道,但是你有过实践吗?任何借口都会找到,但“没有成效”就是没读懂德鲁克。
  • 他没有像其它探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那样去赋予企业家精神神秘的光环,认为那是天赋、才干、灵感或“灵光乍现”;德鲁克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有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有目的的人物和系统化的工作”。
小石 -

xiuli'blog » 小学语文学习--一位家长的视角 - 0 views

  • 唐晓勇 Says: June 9th, 2009 at 3:15 pm 呵呵,很好的方法呀!! 低年级儿童的习作主要是让孩子自由表达! 低年级是儿童写作的起步阶段,我们主要采取开放的写作策略,让儿童自由倾诉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激发儿童潜在的言语能力和表达兴趣,让“写”逐步成为儿童的一种习惯。 孩子们在习作中表述着自己的心理体验:“写作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这种高雅的倾诉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我的心声,原来还可以这样倾诉。……小时候对于新奇事物的幻想,我总觉得音像里有个小精灵在说话,人体内有无数个小人在工作,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又比如镜子的后面有一个很神通广大的人,他可以模仿所有的人的模样。如果我不把他们写下来,也许永远不知道,小时候我的这些幻想是独一无二的。” 遵循儿童年龄特点,让低年级儿童自由倾诉,在自由写作中激活儿童的言语潜能,让儿童“爱上写作”。
  • 唐晓勇 Says: June 9th, 2009 at 3:18 pm 呵呵,在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可以关注读写互动的方法~~~,经过我们的实践孩子们的习作水平越来越好!! 读写互动—用多种写作方法提升儿童写作能力 ①利用篇章、单元阅读或专题阅读中引出的话题进行写作,如篇章阅读后的半命题作文《我想……》《假如我是……》等。 ②引导学生对文章从不同角度理解、思考,在充分辩说后,用书面语言写具体、写生动、写出不同的视角。如学习《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一文后,三年级学生叶博安在网络平台的帖子中这样写道:“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只小船,那么批评和鼓励就成了两股反方向的风,一直冲击着小船,但小船由母爱和父爱组成的桨支撑着、划着。” ③让儿童浸润在与课文语境特别相似的氛围中随堂练笔,即读写结合的仿写。如二年级学习了《泉水丁冬》一课后,仿照“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儿童随堂写下生动活泼的语句:“你看,你看!泉水用关爱来对待每一个人。”“滴嗒!滴嗒!雨从天而降,来到了这美丽明亮的世界。” ④挖掘教材内在因素,找准写作点,让学生实时写作。如让学生进行“课文补白,想象写作”、“基于问题,探究写作”、“课文续写”等 ⑤例文改写。即把诗歌改编为故事,把故事改编成话剧或独幕剧本等,在写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能力。这种写作方式深为孩子们喜爱,二年级的童话剧改写中,有个孩子一连10多天,几乎每天都兴致勃勃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剧作。 ⑥让儿童浸润在儿童文学名著的语境和风格中写作。如,阅读《秘密花园》、《青鸟》等儿童文学名著后,让学生从作品推荐、人物解读、精彩片段等不同角度写读后感。 当然还有很多种读写互动的习作方法,让阅读与写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小石 -

教育的层次_一起长大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在其他的父母看来,我们属于极不关心孩子在校表现的那类家长:孩子得了什么奖不知道,颁奖典礼也基本不参加,要参加什么考试不知道,成绩如何都是孩子平时闲谈时告诉我们的,甚至是其他家长告诉我们的。什么时候考试也不知道,所以有几次都是度假回来才知道,学校已经考完试了,不过我们也不是很在意。我们最在意的是孩子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只要他们努力了,我们就很满足了。
  • 我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令孩子拥有极强的获取幸福的能力,是以一生为目标的。所以我考虑最多的是,什么才是获取幸福的核心。
  •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将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也是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1.自我认同,我是谁,我是什么人,通俗点讲,就是屁股坐在那里,这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核心点。2.价值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3.爱的教育,关于爱的体验,快乐幸福,付出与得到。4,独立人格,学会对自己负责,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层次,认知教育,引导孩子热爱自然,认识探索自然,探索自我,探索社会。这一层次是关于智慧和知识。 第三层次,学校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地方,包括听说读写,运动,交往。
小石 -

Brad Burnham:颠覆教育 - 会议简述 | A Happy Boy - Lizunlong - 0 views

  • 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力
  • 解体 - David Wiley将教育分为以下组成部分:1)内容提供;2)研究——执行、存档、传播;3)为学生答疑;4)社交活动;5)颁发文凭。
  • 学习与文聘解体的讨论
  • ...10 more annotations...
  • 学生们能够逐课选择在校还是不在校时,他将解体
  • 将教育的边际成本减小到零
  • ……我们使用开源和开放课件……基本上所有可用的东西都免费……教室里没有老师。学生们互相教授……
  • ……我们只教授两门课,商业和信息技术……这是找工作最需要的学位。
  • ……讨论不同步…..因为存在时差,而且也没有视频…..这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全世界的任何人都可以享用。
  • Dana Boyd提醒我们“技术不能决定实践”。 Danah Boyd 给一群孩子宽带,给他们iPhone,我们能够想得出不计其数有价值的方案……但如果其中没有文化,这不过成为你跟朋友发短信的另一个玩具……对于“给大家一批笔记本,看他们都做些什么”……这种事让我倍受挫折……不起作用……我们已经看到有学生把电池一拔,随意折腾……我觉得我们只考虑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将其放在更广阔的体系中。
  • 你怎么教孩子痴迷于一些事情中呢? 我想科技尤其是游戏的优势之一是其结构有特色,按照大多数家长的说法是,有错误。这些东西让人上瘾,人们沉浸其中,为之痴迷……你看看大多数孩子们玩的游戏,为了玩好游戏而不得不积累掌握的信息比他们情愿在学校里学的要多得多……这种平台有点意思。谁也不用劝告他们,他们径直就玩上了,学习所有信息,而且还相当熟练。
  • 基于游戏的学习
  • 把谈话分为改善公立学校和改善非公立学校环境
  • 学者和教育者听到不少有趣的试验,利用同侪制作、游戏动态学、超级分发、网络无处不在的连接性来创造演示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大家面临的挑战是找到方法利用科技减少成本,增加教育途径;为结构变化创造政治支持,以在公立学校将其变为现实,在将社会混乱最小化的同时,设计从当前教育的产业模式到网络模式的过渡。
小石 -

twitter为什么这么火? - robbin的自言自语 - JavaEye技术网站 - 0 views

  • 随便举个例子:前两天我在自己的iphone手机上面安装一个twitter客户端应用:tweetie。在路上无聊的时候,就打开tweetie玩了玩,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Nearby!他根据手机的GPS定位功能判断用户所在的位置,然后搜索用户附近的twitters都在说些什么,干些什么事情。我一用,果然发现一些很有趣的话和很有趣的人,顺便follow了几个人。 稍微延伸一下想象,出差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拿出iphone,看看你附近有哪些twitters,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干些什么,你就会立刻找到和当地人交流的话题,甚至你可以通过twitter,迅速认识几个当地的朋友;如果你一个人到一个餐厅里面很无聊,发条twitter说谁来和我一起共进晚餐阿,我请客。另外一个twitter通过Nearby功能迅速发现了你,共进晚餐,于是你们就成为了朋友。
1 - 19 of 19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