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彼得·德鲁克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铂程斋--企业家的德鲁克阅读 - 0 views

  • 1950年,德鲁克随父亲阿道夫拜访熊彼特时,熊彼特回答阿道夫的一个问题道:“你知道吗,阿道夫,在我现在这个年龄来看,人们若只晓得我写了几部著作及发明了一些理论,我认为是不够的。如果没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德鲁克说他“从未忘记过那段对话”,而且这句话成为衡量他一生成就的指标。
  • 2002年德鲁克在接受《Business 2.0》的采访时,当被问到“你希望将来被后人记起的是什么”时,德鲁克答道:“那就是我曾经帮助过一些人实现了他们的目标。”
  • 罗素说过:一个幸福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由知识所引导的。德鲁克深深地探讨管理、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知识,是因为他怀抱着对周围人群、社区和世界的爱和关怀——他要改变这个世界,于是他要寻求这些知识以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诊断世界的毛病。
  • ...4 more annotations...
  • 德鲁克半生关注和帮助非营利性组织解决管理问题,并身体力行地致力于某些慈善事业,一方面源于他对“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的认知;另一方面更是源于他对整个世界的关怀。他长时间为非营利组织及社区团体提供无报酬服务,不仅仅是想要了解这些组织,更是要改变这个世界。
  • 在每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要素”始终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中,企业能否成功,是否长存,完全要视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而定,因为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是企业唯一拥有的有效优势。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被推崇备至的,它的价值正在于让“卓有成效”变得可以操作、可以学习、可以掌握。但,企业家们有谁认真地在读过之后去身体力行的?时间管理你尝试了没有?要事优先、有效决策、用人所长、重视贡献……,也许你都知道,但是你有过实践吗?任何借口都会找到,但“没有成效”就是没读懂德鲁克。
  • 他没有像其它探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那样去赋予企业家精神神秘的光环,认为那是天赋、才干、灵感或“灵光乍现”;德鲁克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有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有目的的人物和系统化的工作”。
小石 -

[漏网之语]尝试的风险很高,不尝试的风险更高 - 心平气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0 views

  • ·尝试的风险很高,不尝试的风险更高。        ·最有效的预测未来的方法是创造未来。        ·企业家做善事之前先得把企业做好,企业做好了你才会有利润,有了利润你才能够去帮助其他的群体,否则的话你是不道德的。        ·只要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有可能转变为营利事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作出这种转变。         ——以上4句“漏网之语”出自首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副理事杜绍基先生在演讲时转述德鲁克的观点。
  • ·论坛往往是这样:总要等到领导走了以后才真正开始。        ·人类的尊严就如大海的水体一样是连带在一起的,人类不可能在牺牲一些人尊严的同时,而持久地维护另一些人的尊严。     ·真正的慈善家不会觉得自己很有钱。大家知道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很有钱,如果把它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在世界银行179个国家的GDP排行榜上,它排在第53位,这是真正的富可敌国。然而2007年我在华盛顿他们的办公室里和基金会的一些执行人员座谈时,他们却说我们的钱不多,这点儿钱即使是让津巴布韦这样的小国致富也做不到。所以他们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资金使用的绩效,从而放大自己的功能。     ·最好的用钱方式,是把你的一块钱变成烛光,去照亮整个殿堂。     ·拿坡仑有一个外交部长叫塔利朗,他曾经说:你想发财吗?需要的是头脑,不需要的是诚实。但是在慈善的领域,我们说散财需要头脑,更需要诚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散财,舍之有德。     ——以上5句“漏网之语”出自首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国务院法制办一处处长朱卫国博士点评杜绍基、李劲、卢德之、叶雷等4位嘉宾演讲时的即兴总结。
  • ·非营利组织只有好和坏之分,而没有大和小之别。一家非营利组织,能不能算得上世界级的非营利组织,要看其好坏,而不是看其大小。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先生在首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1 - 2 of 2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