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NGO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李志艳&吴晨:社会资源研究所_NGO/NPO公益资源整合 - 0 views

  • 社会资源研究所通过调研认为,在21世纪NGO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途径是寻求与商业部门合作,在项目业务中融入商业逻辑,因此他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NGO与商业的关系。
  • 目前他们正尝试构建一种NGO与企业合作的前置审核程序(Screen system),帮助NGO审核合作中的风险,以助NGO在与企业合作中保持社会立场和行为独立性。此外,社会企业这种近年来的热门概念也是社会资源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方向,几个月前他们出版了《创新才有可能——中国社会企业指南》,这是本社会企业的入门读物,涵盖了社会企业的基本概念和资源,也列示了社会企业的主要风险。
  • 作为以研究见长的机构,研究性项目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或许是一块软肋,但事实上让社会资源研究所成立不久就在NGO圈内小有名气的却是他们迄今业已开办7期的Social Drink主题沙龙。
  •  
    目前他们正尝试构建一种NGO与企业合作的前置审核程序(Screen system),帮助NGO审核合作中的风险,以助NGO在与企业合作中保持社会立场和行为独立性。此外,社会企业这种近年来的热门概念也是社会资源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方向,几个月前他们出版了《创新才有可能--中国社会企业指南》,这是本社会企业的入门读物,涵盖了社会企业的基本概念和资源,也列示了社会企业的主要风险。
小石 -

2009广州"公益组织WEB2.0"培训 - 善行者-张杰的个人空间 - NGO发展交流网 -中国公益门户 - Powered by X-Space - 0 views

  • 2009.7.5-7.9,有幸参加了由福特基金出资,麻省理工学院新媒体行动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自然之友、北京奥美集团、NGOCN发展交流网、中山大学主办的“公益WEB2.0”为期四天的培训,来自全国的20多家公益组织参加了这次会议。
  •   这次培训是结合NGO怎样应用WEB2.0的技术来开展工作,主要内容有:1、如何将BLOG运用到NGO的日常工作中2、BBS的推广3、即时消息IM,KSYPE,MSN、QQ在NGO的运用4、SNS(社交网)运用到NGO的日常工作中5、视频的制作与使用6、WEB网上调查系统7、GOOGLE EARTH8、网站优化与CC(认证)
  • ...2 more annotations...
李 明山

日记 SLL3.17北京小聚讨论纪要 - 好看簿图片博客:用照片记录生活 - 0 views

  •  
    讨论了社区的发展方向,首先考虑到应该在中小学、高校、企业、政府及NGO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或连接,包括与国外教育机构和实践者之间的连接,使这种连接同时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交流平台。进一步明确社区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大家共同来完善。
小石 -

关于引导大学毕业生在社会工作领域就业的提案_杨澜博客 - 0 views

  • 社会工作可以在福利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司法矫治、残障康复、社区建设、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等众多领域广泛开展。社工并不等于义工。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需要资格的考评。此外,义工是义务帮助他人,社工是以服务社会而“谋生”的人。在香港,截至06年9月香港注册义工已达12970人。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但是他们的地位和收入并不比公务员低,有着良好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北京市,根据《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在社区就业的社会工作者,将保证年薪3.4万左右。
  • 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或民间组织提供的一种规范化的、专业的服务,它也因此而被纳入现代社会的制度系统中,成为贯彻政府的福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社会工作可以在福利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司法矫治、残障康复、社区建设、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等众多领域广泛开展。社工并不等于义工。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需要资格的考评。此外,义工是义务帮助他人,社工是以服务社会而“谋生”的人。在香港,截至06年9月香港注册义工已达12970人。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但是他们的地位和收入并不比公务员低,有着良好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北京市,根据《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在社区就业的社会工作者,将保证年薪3.4万左右。
  •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组织可创造占社会总量10%的就业岗位,而目前在中国这个比例还不到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社会组织的数量处于400至800万之间,以每个组织有3-5名工作人员计算,就蕴含着1200万至4000万就业机会,超过民政部两年前作出的300万人的估计。
  • ...6 more annotations...
  • 社会工作可以在福利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司法矫治、残障康复、社区建设、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等众多领域广泛开展。社工并不等于义工。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需要资格的考评。此外,义工是义务帮助他人,社工是以服务社会而“谋生”的人。在香港,截至06年9月香港注册义工已达12970人。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但是他们的地位和收入并不比公务员低,有着良好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北京市,根据《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在社区就业的社会工作者,将保证年薪3.4万左右。
  • 在这方面,上海市和深圳市等地政府已经开始了尝试。上海市民政部门正着手在“社会组织”这一区别于政府、企业的“第三领域”中挖掘更多岗位。同时将举行“公益创投大赛”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组织创业。充实到民族宗教、计划生育、卫生、教育等领域的社会组织中去。25周岁以下、符合招考条件的应届和历届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参加报考。被录用的大学生见习时间为一年,见习期生活补贴费为每月1500元。
  • 目前,民政系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约有45.3万人,平均每人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急需社工队伍的补充。现有从业人员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70%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会组织工作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 深圳民政部门今年将积极开发社工岗位,有计划地培养和配备社工人才,其专攻项目分别是“照顾孤寡老人”、“学龄儿童托管”、“青年劳务工的性与生殖健康”、“境外家长培训”和“边缘青少年帮教”等5项服务。
  • 根据《深圳市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政府转变职能,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对于政府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在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社会组织等近期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扶持项目进行试点,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组织架构、程序、监督机制等,以差额、全额和部分补助等三种方式,向社会提供资助。
  • 赵之心 支持杨澜委员的建议。当前经济危机的最大问题不是GDP的增减,而是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不是最近发生的事。如果发展非政府组织(NGO),一定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譬如社区的健身教练。很多老年人不懂的如何保健和健身,没有人指导,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我建议可以搞一些社区健身教练的组织。奥巴马总统在大学毕业后也干过几年社区辅导的工作。这个工作很有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尤其需要这样的组织。
小石 -

中国的矛盾:风力电场与大气污染 - 译言翻译 - 0 views

  • 北京美国大使馆现在仍旧通过Twitter发布使馆内空气检测站的数据;近几周以来大型空气微粒读数一直处于”不健康“到“非常不健康”到“危险的”范围内。
  • 然而乘坐最现代的子弹头列车1个半小时到北京西南的港口城市天津的话,你能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到中国近来在环境方面取得的进步。仅仅在4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政府以及国外投资已经把这个中型城市转变为全球风能制造业集散地。在过去四年中的每一年,中国风能装机容量均实现了双倍增长。许多专家似乎有理由对中国完成其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乐观,中国计划到2010年让来自可再生能源的部分至少占总能源的15%。中国还在大力削减每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消耗量,计划在5年时间内削减20%。
  • 全世界关注中国的人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美国一知名风险资本家,通用电气CEO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份联合署名专栏,在上面激动得写道:“中国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及其市场的承诺激动人心”——这甚至超过了美国,让北京“成为了今天的领袖”。
  • ...12 more annotations...
  • 这两个目标也代表了全世界某些最具雄心的环保雄心,中国据估计——只需要10年时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替代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 事实上,中国可能同时成为地球上"最绿色“和”最黑色“的地方。它正准备立刻成为世界替代能源的领袖——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领袖。替代能源占总能源比重在升高,但这将补充——而非取代——煤炭能源的发展。事实上未来10估计煤炭将供应中国总能源的70%。由于中国庞大的规模,复杂多样,很有可能中国一方面在环保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在实现其替代能源和能源效率方面;而同时其河流仍旧黑色如旧,空气质量危害健康。
  •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项目
  •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计划
  • 举例而言,中国已经在快速发展替代能源工业方面令人映像深刻,这部分是因为新的大型项目让每一个人受益——从风力涡轮机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从新兴产业获取税收)再到未来的消费者。然而,对于国内地空气,水体污染——这些需要更有力的执法监管,可能潜在限制了工业发展——中国环保团体相信实际情况可能正在恶化。把这些问题反映给当局的环境律师以及环保倡议者正面临着比过去更严酷的打压。
  • 北京能源网络
  • 北京一NGO组织(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 分散中国能源结构符合北京的胃口,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顾虑能源安全问题。
  • 北京环境保护杂志
  • 福布斯最近报告指出,虽然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利用率已取得了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进步的量化指标数据都是由政府自己提供的。举例而言,国有《人民日报》发布的能源效率季度数据,被国内外报纸引用。“如何核实数据对我们来说仍旧是一个问题,” Wong说道。
  • 如同《华盛顿邮报》报道,经济不景气让中国南方工厂对实施环保措施更为懈怠。广州社科院(国家附属智库)研究主任彭鹏(音)对邮报说:“由于槽糕的经济环境,官方正在重新考虑是否关闭污染企业,改善环境的好处是否真正能大于社会动荡的危害。”
  • 虽然中国的国家优先目标已经改变,但政策依旧。当经济和环境利益捆在一起的时候,惊骇的快速发展就有可能实现。但是当利益冲突的时候,经济仍旧优先环境。
小石 -

市场从不失灵 : 薛兆丰 新制度主义时代 - 0 views

  • “不完全竞争”的谬误
  • “外部性”谬误
  • “价格刚性”谬误
  • ...3 more annotations...
  • 一旦这些资源——公海、道路、景观——有了明确的物主,一旦有办法降低“界定产权”和“买卖产权”的成本,那么所谓的“外部性”就会立即消失。“外部性”恰恰不是因为市场失灵,而是因为缺乏市场。不是产权失灵,而是产权缺席。
  • 翻开萨缪尔森的《经济学》(Economics),里面说市场是会“失灵”的。所谓“失灵”,是指经济学者无法用供求原理来解释的现象。为了挽救供求原理,经济学者就敷衍说市场“失灵”了。
  • 听听经济学者在报章杂志上的评论,或翻开经济学教科书,随处都见得到“市场失灵论”的踪影。但是,那并不是“市场失灵”,而是“解释失灵”。解释者尚未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委,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约束条件,才会觉得现象与经济理论之间出现了冲突。只要解释者对真实世界进行调查,只要他们找到了在起作用的约束条件,那么现实与理论的矛盾就会化解,所谓的“失灵”就会立即消失。
  •  
    认为"市场失灵"的人错了。他们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因为他们缺乏实际的调查,未能查清暗含的约束条件,所以无法解释貌似"无效"的现象为什么是"有效"的。而他们之所以会犯调查不周的错误,有时候是因为他们懒惰,有时候是因为他们活在梦境之中,忘记了真实世界从来都不是"心想事成"的。
alex yu

Welcome to Idealist.org - 0 views

shared by alex yu on 26 Apr 09 - Cached
  •  
    Idealist.org(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有效率连结人群、组织与资源的网站.我们的任务是由成员及支持者的共同愿望所指导,以宽宏和互相尊重的精神,寻求解决社会及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案。我们从事任务的方式是透过我们的网站 Idealist.org(理想主义者)及多样的计划,将人们集合起来,共同学习﹑交换想法﹑一起工作,来帮助他们的社区。
小石 -

恻隐之心的经济学--医改系列评论之三十七 : 周其仁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0 views

  • 首先可以观察到,凡有人群的地方,不管哪一种文化传统,对身受疾病痛苦的人,差不多总有人伸以援手,提供帮助。中医的故事我们讲过的, “义诊”传统从来源远流长。《剑桥医学史》似乎说,此项美德并不为炎黄子孙所独有。电影和实际经历很一致的画面是:旅途中医护人员见到急性病人挺身而出,却没有谁为此讲价钱收费的。还有那从古到今规模越来越大的慈善事业,医疗救助一直是长兴不衰的节目。是的,人道主义的行为,常常与疾病和痛苦相关联。
  • “利他主义”
  • 利他主义追求之 “利”,无非就是帮助他人带给自己的愉悦而已。同样,看到别人的痛苦自己也痛苦,慷慨解囊提供帮助,固然帮了别人,但也减少了自己心里的难受。这究竟是 “利他”还是 “利己”,或者是利他又利己,怎样才区分得清楚呢?
  • ...5 more annotations...
  • 生活经验教我相信,人世间确有“利他主义”这回事。母爱总是可靠的证明吧。我有个小弟,患有哮喘,发作的时候,整夜不能平躺。妈妈白天上班,晚上整晚抱他睡觉,有时候一连五天——应该没有任何愉悦的。是 “养儿防老”吗?我的弟弟21岁就过世了。自己下乡北大荒时,有一次在山里高烧几天,师傅老张头走几十里地下山帮我去拿药——可以说那是基于 “互惠”的计算,不过倘若我这个后生一病不起,他又到哪里获得回馈?留学时得到像盖尔·约翰逊教授那样的好人的帮忙,我到今天也不相信,他会想从我这样一个来自中国、40岁才开始学英文的 “学生”身上,得到任何 “回报”。
  • 我自己是后来读到科斯说他并不相信人都是理性的那段话后,才认定根本就不需要那类假设。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的稀缺性,至于那欲望究竟是为了利己、为了利人,还是又利己又利他(甚至既不利己也不利他),请心理学告诉我们吧。对我来说,“稀缺”足矣,因为在稀缺的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有规律可寻。
  • 这就是说,识别真正需要救济的人,把善心用到该用之处,是恻隐之心发挥作用的一项重要代价。
  • 我相信这也是慈善组织、城市济贫传统以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由来。因为专业化分工可以降低识别救助对象的成本,同时也提高行善的效率。可以有把握地推断,谁要有本事把赈灾物资送到真正需要的灾民之手,救灾捐赠物资的数量就一定增加。反过来,慈善组织的丑闻,向来是压制行善倾向最无情的杀手。
  • 有趣的发现是,传统乡土小社会与工业革命以来的大社会,发挥恻隐之心的条件截然不同。小社会行善的能力小,但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互相知根知底,歪曲利用他人善心的余地也小。现代大社会由费孝通先生所谓的 “陌生人”组成,行善资源总量大,但识别、执行的成本也高。
小石 -

游戏小组课程建设之路 - NGO发展交流网 - 0 views

  • 一支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为主的志愿者队伍
  •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有了认识各种蔬菜瓜果的系列主题活动;有了《辛苦的爸爸妈妈》、《夏天的蜗牛》、《好玩的沙包》等教学活动;还有每月一次的外出参观活动,如充分利用社区自然资源,到附近风景秀丽的后海秋游;成功举办了 “亲子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富含教育意义,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 我们的目标是要以最低的成本使四环的幼儿得到一定的教育
  • ...5 more annotations...
  • 前段时间我们组织的玩具制作活动,没有很好地实现与课程的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组织也多是语言类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或制作的活动很少,孩子对于制作出来的玩具没有亲切感,也不懂得要爱护很珍惜玩具。
  • 要争取实现玩教具制作与家长工作的结合,发掘家长群体中的能工巧匠,多向他们学习,也可以请他们对我们进行指导,或是教孩子如何制作玩具。这一思路还能够起到增强家长育儿自信心的作用,激发家长对源自日常生活教育价值的关注,自觉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 每月一次对活动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每位志愿者教师都清楚了解现有玩教具材料,根据季节和活动主题的变化更换活动材料。
  • 另外,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外形不是很美观,而且容易破损,对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些玩具不像成品玩具那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问题关键是志愿者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很少利用和发掘这些玩具的教育价值,没有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探索这些玩具的玩法。
  • 蒙台梭利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教育的规律,设计和制作了一整套的教具,如日常生活教具和数学教具,使孩子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常识和知识,有针对性地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四环综合市场幼儿群体的特点与蒙氏教育的实施背景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根据四环游戏小组的特点,对蒙台梭利教具进行适当改造,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  
    四环游戏小组作为非正规教育开展的一种形式,其课程带有鲜明的幼儿教育特色,突出表现为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以及保教合一。回顾游戏小组自创建以来近一年半的时间,课程建设也基本上经历了由思路困惑到逐渐明晰、由理想化到贴近实际需要、由随意走向规范的历程。
小石 -

Tony Yet:断章·教育 - 无根之根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课外拓展”
  • “学说话”的课外班
  • 组织句子的能力
  • ...3 more annotations...
  • 拓展性学习
  • 怎么跟孩子玩,并且玩出水平
  • 你做NGO,就不要把自己看作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这样子反而更容易把事情做得更好
1 - 20 of 29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