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大学教育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研究生班 | Google Groups - 0 views

  •  
    Description: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8研究生班,只有该班的学生、教辅或教师可以浏览论坛的内容,如果您属于其中的一员,欢迎您发信至如下管理员地址申请加入!
李 明山

项目名称基于好看簿之参与式社会化学习改革研究 - "整合"理论专题研讨区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苗逢春博士主持 - Powered by Discuz! - 0 views

  •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与好看簿对角巷科技(北京) 横向合作项目。项目具体实施是以社会化参与式媒体环境好看簿为平台,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切入点,但并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学科。本项目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基于参与式社会化环境设计和实施参与式社会化学习活动?与以往课题研究实施有所不同,本课题研究是以课题参与者的社会化参与实践为基础,以此为基础,才进一步做有关研究问题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
小石 -

张鸣:校长的权力来自于哪儿? - 0 views

  •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大学的现状,恰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办大学,不是大学办大学。大学第一等级的重 大事务,比如校长书记的遴选,办学方向的确定,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和主要框架,即有能否招硕士博士,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多少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等等, 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的。次一档次的重大事务,院系的结构,机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岗位,各专业内部的调整,学校的招生等等,是由行政部门任命的校长书记决定 的。最后剩下杂事,由各个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加上几个各部门的头头来办。 那么教授干什么呢?教授就是教书和带学生的,当然,还得弄点科研成果(我们称之为工分)好让学校面上有光,主要是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各种评审中,占据一 个有利的地位。由于大学发现了"土法炼钢"的妙处,逼研究生交出两篇核心期刊论文才能毕业,因此,只要能多招研究生,教授在这方面的用处已经不那么大了, 大学的科研方向,重点转向了逼教授申请课题,无论这些课题有用没用,是否属于学术,只要有课题,尤其是重大课题,就是好教授,否则,就不合格。
小石 -

刘东:作为大众神话的高等教育 -- 原标题是"忧思大学",《中青报·冰点栏目》 - 0 views

  • 我曾撰写过一篇《保护大学生态》,因为忍不住要向人们提醒:决不可只顾兜售经济学的“丛林原则”,而毒化了校园里超越功利的研讨氛围。
  • 还是那位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他曾经当做黑色幽默构想出来一串噩梦:     当我请求至少可以解决我们的财政困难的方案时,我的金融家校友带回给我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说,我应当允许各公司(出价)在哈佛做广告,将公司的标识打上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教室里张贴广告,在商学院的工作日程中向入学学生进行推销,并把经商活动囊括到我们所有的电视或网络课程中。我由于害怕引起资深教授造反而回绝了这项建议,我的财务顾问对此显然很恼怒。不过,第二天夜里他又回来了,带来了一个最终的建议,以免我由于未能及时还贷而在公众面前丢脸。他说,我只需这么做——同意取消最后100名哈佛本科生的入学资格,改把它们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 尤其在所谓“大学理念”的问题上,情况更加严重。大家早已见惯不怪的是,一旦谈论起大学来,即使是那些自称从没把自由主义价值放在眼里的学者,也马上要祭起所谓liberal education 的大旗,而忘了无论借着它的历史语境而把这个英文表达发挥成“博雅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其实都掩盖不了它最原初最结实的本意——“自由教育”。
  • ...10 more annotations...
  • 从思想方法上说,凡此种种都显然是忽略了下述要害:西方文明的演进史,包括其不断演变的教育史,究竟是一种开放的、偶发的和多元的进路,还是仅仅为某种恒准单一之理念的前定展开?从而,liberaleducation究竟是从创世纪之初,就已然先行确立的普适恒常的文明理式,还是经过长期历史斗争和利益博弈才产生出来的解决方案?进而,考虑到不断分工、科层和分化的人类现状,以及施行liberal education的昂贵成本,这种教育究竟是普适于整个社会还是专属于绅士阶层?最后,尽管这种自由教育看起来似乎相当靠近西方的理想,但它自身究竟还有没有被哪怕是扬弃式发展的余地?……
  • 在我看来,与其从西方的图书中引进迂远的“大学之道”,倒不如从中引进切近的“大学之忧”。首先要谈的是克拉克·克尔的《大学之用》(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加州大学前校长的这本书,数十年中不断地翻印,至2003年已是第五版,在美国的大学史中既可以算作名声最坏的箭靶,又可以算作最绕不过去的路碑。
  • 此书的历史描述中,分别以现代大学演变的三个阶段,来对应其存在状态的三种模式——也即早先的英国模式、此后的德国模式,和晚近的美国模式;或者干脆不妨说,是近代的纽曼模式、现代的洪堡模式,和当代的克尔模式。
  • 这里至少可以借助实际执掌过大学的香港学者金耀基的大段综述,来大体把握这种multiversity的基本特征:     当代的美国大学,如克尔所指出,早已越出了德、英的模式,而发展出自我的性格。美国的大学狂热地求新,求适应社会之变,求赶上时代,大学已经彻底地参与社会中去。由于知识的爆炸及社会各业发展对知识之倚赖与需要,大学已成为“知识工业”(knowledge industry)之重地。学术与市场已经结合,大学已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社会的“服务站”。象牙塔内与象牙塔外的界线越来越淡漠,甚至泯灭了。大学内部则学生可以多达五六万,甚至十万以上;学术之专化更是惊人,如整个加州大学课程之多竟达一万门之数,不但隔行如隔山,即使同行的人也是无法作有意义的交流。而教授之用心着力所在多系研究,教学则越来越被忽视。教授的忠诚对象已不是大学,毋宁是支持他研究的福特基金会、西屋公司或华盛顿。一个教授所关心的不是他隔壁他行的同事的评价,而是其他大学乃至其他国家的大学的同行的评价。大学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它的成员已不限于传统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还包括许多“非教师”的教学人员(如研究教授),它的组织已不止限于学院(faculty)、书院(college),还包括无数的研究中心、出版社、交换计划中心……它的活动已不止限于研究、教学,还包括对外的咨询,与国外的合作(加州大学的研究计划涉及五十几个国家)等等。总之,在数量、组织、成员、活动各方面,今日美国的大学与以前的大学已大大不同。这种大学的理念及性格与纽曼的构想固然相去十万八千里,与弗莱克斯纳、雅斯贝尔斯的构想也迥然有别。克尔认为纽曼心目中的大学只是一“乡村”,弗莱克斯纳心目中的大学也只是一“市镇”,而当代的大学则是一五光十色的“城市”了。(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 那么,事态为什么发展得如此无奈?大学的船队何以会在所有船员都为之惊呼的情况下,仍然驶往那个由克尔率先发现的、可人人都并不想去的方向?其根本的原因,当然还在汹涌于船下的现代化激流。肇始于西方、波及于全球的现代性生活方式,正未有穷期地增强着全世界的社会整合。
  • 由此可见,尽管对于通识教育的茫然吁求,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至少也还不无部分的平衡作用,然而说穿了,如果对这种英国绅士派头的热衷,只不过是出于某种盲人瞎马的激情,或者说得具体点儿,只不过是出于国际大学排行榜上的压力,或者创建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那么,这就是在做一件自相矛盾的事,就是在南辕北辙地白费劲儿!
  • 一流是通用的等级标准。由各种不同的内容所做的各种分类,如学生类型、班级的大小、资金情况、馆藏量等,都可放到一起,用一流这个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入学分数(越高越好)、学习过程中每学年的平均分数(越高越好)、非本州学生的数量(多为好)、标准时间期限内毕业率(达到正常标准是好事)。班级的大小和质量是以师生比(应该低)和终身制教师与兼职或研究生助教(应该高)的比例为标准。对教师队伍的评价是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数量、获奖者的数量、获得联邦奖金的数量和次数,所有这些都被认为是价值的标志。“资金”类评价是以大学财政是否健康为标准,如用于日常费用、学生服务和奖学金支出的预算的比例是否合理。馆藏量是以学生人均占有图书量、大学财政预算里图书馆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图书馆预算中用于购买新书的比例为标准。最后一项是声望,它把本校校友进入高级大学官员调查表的数量和在加拿大各大型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数量结合起来作为衡量标准。一流的最终标准是把各个数字的比例结合起来:学生占20%,班级的大小占18%,教师占20%,资金占10%,图书馆占12%,声望占20%。
  • 基于一连串的追问,雷丁斯深怀激愤地写道,如果大学在市场的压力下,完全屈从于这种来自“一流”标准的量化,那它就跟寻常企业再没什么两样了,而它的学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求学者,而只是光临“学店”的现代顾客。同样,如果大学在排行榜的压力下,一门心思去攀爬朝向“一流”的阶梯,这个空洞的标准也会逐渐抽空大学的内涵,直至世间压根儿就不再有大学这回事!
  • 基于一连串的追问,雷丁斯深怀激愤地写道,如果大学在市场的压力下,完全屈从于这种来自“一流”标准的量化,那它就跟寻常企业再没什么两样了,而它的学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求学者,而只是光临“学店”的现代顾客。
  • 在这个世界上,既存在着专属于校长们的大学形象,那很可能表现为施展抱负的舞台,或者无非是个官位的基座;也存在着专属于教授们的大学形象,那很可能表现为追求理念的阶梯,或者仅仅是个颐养天年的饭碗;更存在着专属于学生们的大学形象,那很可能表现为精神的炼狱,或者仅仅是个混得学位的乐园;甚至,还存在着专属于落榜考生的大学形象,乃至落榜考生家长的大学形象;甚至,还存在着专属于回忆者的大学形象,乃至历史学家的大学形象;甚至,还存在着专属于西方的大学形象,乃至各个非西方文明的大学形象……
  •  
    题目是我改的
小石 -

不自信的女儿_塞纳风筝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今天去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是个公益组织孵化器)拜访一个叫“视野中国”的团队,他们邀请一些志愿者给高中生分享他们在大学教育、工作或创业经历等,主要做线下活动,我就想另外设计一个小课程,讨论“没考好或没考上甚至压根不想考怎么办”?:)
小石 -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 - 开源教育与教育技术 - 0 views

  •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大学最激烈的竞争和最稀缺的资源将是由优秀教授组成的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教学团队,其成果和工作将以专业网站的形式向全世界同行展示、共享,并由此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跨时空参与和加盟!这必将成为大学在数字化生存新环境中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一项新的综合实力评价指标);同时势必导致高校课程-教学的数字化改造、一体化开发、网络化服务新体制、新机制的创生! 数字化的立体课程学习资源出版业将成为传统教材出版发行业与 IT产业共同抢占-最终与高校课程开发团队联手耕耘的广阔新天地!
  • 结合这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应该是高校网络课程教学新模式的主要特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新模式的主要优势;个性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模式则是新模式探索中的难点;能否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文化,并能参与网络文化创造的优秀师生队伍,则是高校网络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成败的关键。
  • 近五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归纳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① 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② 硬件、软件、资源建设超常规发展; ③ 新型学习与教学模式的探索如雨后春笋; ④ 新一代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迅速成长。
  • ...11 more annotations...
  • 如何使高校教师更快地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新环境?
  • 我们深感到,当前不仅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必须更新广大师生的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培养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高效学习和教学设计、管理、评价、服务的能力与方法,这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发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建设!这显然需要才信息时代的要求出发,研究高校教师素养的结构,并据此设计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 我们认为,能够较好胜任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新一代大学教师 必须有教育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艺术基础这三大基础支撑,而将这三大基础整合起来的,则是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开发、评价、管理的能力。
  • 我们可以用两个层次的结构图来展现。 图1 新一代大学教师素养第一层次 结构示意图 ?? ??接着我们再分别深入到其三大基础之中,进一步分析 新一代大学教师素养 第二层次的结构。 图2-1: 新一代大学教师的教育 基础理论 图2-2: 新一代大学教师的技术基础图2-3: 新一代大学教师的艺术基础图2:新一代大学教师素养 第二层次 结构示意图   新一代大学教师 的教育基础理论主要包括: 网络 学习理论、 网络 课程与教学理论、 网络 教育传播理论,这三大理论都面临深刻的历史变革(如教育传播理论正在从电视时代的单向传播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交互式传播新模式),将这三大理论整合起来的是 系统理论与方法论,尤其是当代迅速发展的非线性科学 (分形、混沌、超循环理论等) 及其方法论 ;   新一代大学教师的技术基础包括: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其中不仅包括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还包括图书情报信息专业的数据管理和检索技术,而且必须从教育资源建设的角度将这两方面整合起来)、通讯技术(包括天网、地网和人机通讯技术),将这三大技术基础整合起来的是 教育人工智能技术 (各种复杂技术要想在教育中广泛采用,必须人性化、“傻瓜化”,也就是智能化。因此,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成为广泛吸收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的重大前沿课题);    教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 口才与文才是传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艺术基础 ,信息时代 大学教师 的艺术基础 则需要从原来的 语言文字艺术 扩展为 数字视觉艺术、数字听觉艺术,这是多媒体在教学和社会中广泛采用后,对教师的新要求,将这三大艺术基础整合起来,尚未引起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足够重视,而且缺乏一个相应的概念,我在三年前提出一个新概念:数字文化艺术,数字文化艺术应该成为 新一代教师 所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以上这些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内在结构,成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新一代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我国高校在21世纪世界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
    • 小石 -
       
      我们可以说新一代大学教师需要有教育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艺术基础,可以这样来"认识问题"。但我们不能说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让所有大学教师都来上这三门课。 结合"教育大发现"社区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我觉得从操作上,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思考: 首先,我们可以从比较网络学习中读、写、算等基本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入手,挖掘并赋予这种变化对个人学习和现代教育发展的价值,并进一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建立理解) 其次,在倡导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可以从和大家一快来体验、实践这些web2.0与社会会学习技术入手;并和专业学习与学科发展内在要求的自生长学习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来推进。(实践上的切入) 最终,各种学科学习社区与社会各种行业学习社区将为整个社会的学习提供基础性的支撑,进一步推动网络学习的国际化、一体化,而企业、个人以及各种学习团体也将在新的知识海洋中更自由地遨游。(对实践的展望)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和师生从一块来分享、体验信息时代新的学习现象入手,分析这些现象中的合理性诉求或者说教育价值,并进一步把这些变化上升到学习方式的变革上来,以便于形成广泛的共鸣和行动。 而实践的切入点尽可能直接地从已经逐渐为大家熟知的Web2.0技术和应用入手,并加上适当的引导,比如强调学科自生长学习社区的建设等,使实践既"随时随地化",又尽可能朝更有利于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发展。 强调学科自生长学习社区建设还有个好处,因为学科学习或者专业学习内在的就是跨校的,或者说在任何学校制度中它都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成分,是对现有学校制度的合理性进行衡量的一个基本尺度
  • 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我在十五年前做过一个调查,研究了名牌大学优秀的学生的共同特点,并进一步调查,用人单位希望录用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后我概括了五条:   第一、自学能力强,特别是创造学习能力强。我认为这是优秀大学生的首要标准;   第二、知识面广,兴趣广泛又能专注某个领域;   第三、表达与交往能力强(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艺术表现力);   第四、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强(能够承受成就与挫折双重考验)。   第五、对自己要有正确的估价,并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人。
  • 但是毕竟时代在发展,这十几年是急剧变化的年代,对优秀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是信息素养。近6年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我从三个层次,五个方面归纳的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 第一层次:驾驭信息的能力   ① 高效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   ② 有序化地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③ 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这也就是新的写作能力 ; 第二层次   ④ 将以上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包括跨时空,跨文化的学习交流能力 ; 第三层次   ⑤ 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这点最重要也最困难。我们在创建一个新时空,它完全不同于我们原来时空的规律。我们怎样使这样的一个时空变的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文化的魅力和活力,这个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总之新一代大学生必须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 自1998年开始,我们在华南师大开设了《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后来又推广到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并将课程名称改为《学习科学与技术》[3]。我们努力使这门课程成为推动信息时代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舞台和实验研究基地,成为让高校师生了解和体验信息文化环境下新型学习模式的窗口。
  • 开始我们主要讲授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觉得学习理论过于抽象,学习方法又过于琐碎,二者都不容易掌握。经长期实践探索,我们逐渐认识到,这里的问题恰恰在于缺乏学习理论与方法之间的中间环节——学习技术。
  • 通过借鉴当代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所创立的学习型组织的5项修炼技术,并经过在大学生课堂中多年的反复实践探索,我们逐步总结出适合我国当代大学生运用的五大学习技术。具体包括“学习目标导向技术”、“自主学习技术”、“团队学习技术”、“激发与强化学习动力技术”、“学习评价与反馈调节技术”,而统领并贯穿在这五项学习技术中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则是“系统思考”。
  •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究学习科学与技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探索(至少需要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三者内在融为一体),而且面临当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尤其要冲破现行教育观念和体制等重重障碍,其中的艰难和酸甜苦辣,没有真正置身其中,恐怕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经过6年的实践探索,本课程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第网络课程的评审、验收,并被评为我国高校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 最后,我想概括我的教育理念,向同行和各位教师请教。我高中毕业后在艰苦的环境里劳动了 9年,28岁才有机会读大学本科,32岁毕业后在大学教了23年书,先后教过哲学专业、教育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我自己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我的教育价值观。教师都追求最好的教学,那什么是最好的学习?什么是最好的教学?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用三句话来表达:   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   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的教学,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们都倡导对话式的教学,这不仅可以“因材施教”,而且可以“因势利导”;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这学习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小石 -

益学会 (edu2do.com) - 翻译 » 大学即将灭亡 - 0 views

  • 随着网络作为容器,也作为人们之间交换知识的全球平台,它无情地成了知识sweeney(?)的主要基础设置,大学终于失去了其对高等学习的垄断。
  • 教授站在讲台上,面前是一大群学生,这种老师讲座,仍是很多大学生活中固定的一幕。这种模型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均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孤立。成长于互动的数字世界的学生,却以不同方式学习。受教于Google和维基百科,他们想提问,而不是依靠教授寻求详细的路标。他们想要生动的对话,不是讲座。他们想要互动教育,而不是只适合产业革命时代甚至婴儿热时代的广播教育。这些学生对大学提出了新要求,如果大学试图忽略他们,那么无异于自掘坟墓。
  • 大型高校的大多数资源都指向研究,而非学习。基本上,大学不是高等学习机构,而是科学研究机构。在迈克尔·吉布森的《重新思考科学》一书中,他对大学里当前的模型科学进行了严厉批判。
  • ...15 more annotations...
  • 我所谓的“广播学习”不再适合于数字时代,不再适合代表未来学习的新一代学生。
  • 在学生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模型中,教师是广播员。根据定义,广播是以单向线性方式从发射者到接受者的信息传播。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是传输者,学生是接受者。公式大概是这样:“我是教授,我拥有知识。你是学生,是个空容器,没有知识。准备好,知识来了。你的目标是将这些数据装进你的短期记忆中,通过练习和重复,建构更深刻的认知结构,这样我给你考试时,你才能给我背出来。”
  • 作为一年要作若干讲座的人,我深谙此观点中的讽刺意味。但是,我理解我的讲座并不是学习的好方法。它们对吸引听众、改变他们的观点,调动他们从事不同事情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不过,我敢说,我讲的90%内容都丢失了。
  • 美国80后是数字化成长第一代。他们生长之际,手机、互联网、短信和Facebook跟冰箱一样正常。在人生定型阶段,这种互动媒体的兴起影响了他们大脑发展及他们思考学习的方式。
  • 大学吸引年轻人的能力显然取决于机构及每位教授。伟大的文理学院都在积极有效地鼓励年轻人,因为有了丰厚的赠与和小班模式,学生有更多量身定做的合作经验。我儿子艾里克斯毕业于安默斯特学院,这是一所规模很小的本科大学,师生比例为1:8。他的老师们包括一位普利策获奖者,诺贝尔获奖者,所有教授都与促使他们学习的学生一起努力。
  • 名为“好问题”的项目
  • 本项目中所用的一条策略称为及时教学,
  • “当学生谈论他们认为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时,他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学习……
  • 回顾当时,在线学习很昂贵,但今天,网络工具使之成为教学的好方法,解放老师来设计学习经验,并与学生单独进行更有意义的交谈。这种方法行之有效。研究证据非常强大有力,可追溯到数年前:“与传统教授课程下的学生相比,使用精心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生……通常在总结考试上获得更高成绩,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课程,更喜欢他们的课程,对他们所学的课程培养出更多积极态度,”这是1997年刊登在Educom Review一篇名为《教室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文章观点。“这些观点对更广泛的学生群都适用,从小学到大学,跨越各个学科,从数学到社会科学到人文学科。”
  • 网络新生代浸淫于数字技术中,热衷于尝试新事物,而且速度迅猛。他们希望大学好玩有趣。所以他们应该享受自己发现东西的乐趣。正如就技术如何提供新的学习方法的世界顶级专家赛摩尔·帕波特所说:“教育的丑闻是每次你教授东西时,你就剥夺了孩子发现的乐趣与优势。”
  • 老式学习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假设学生应该自学。在考试厅里分享笔记或就论文或家庭作业进行合作,都被严格禁止。而对于大多数网络新生代,个人学习模式都是陌生领域,他们的成长伴随着在线合作、分享及共同创造。
  • 演讲厅是大规模教育的主要范例。它和大生产、大营销、大众传媒携手并肩。霍华德·加德纳说,在校教育是大规模生产的想法。
  • 维斯其招募了200名学生和作者来描述他们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的看法。
  • 如果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就是你可以在线免费得到的讲座——从其他教授那里——为什么还要付学费?
  • 他问了一个颇具煽动性的问题:为什么大学生的学习应该被限制在他或她所读大学的教授那里?没错,学生显然可以通过书本或通过互联网从全球各地的知识分子那里学习。可是在数字化世界,为什么学生们不能够从另一所大学的教授那里上课?普罗恩撒认为,大学应该使用互联网创造全球卓越中心。换言之,选择你最优秀的课程,将它们与世界各地的大学相链接,为学生创造毋庸置疑的最佳课程。学生可以学习他们感兴趣领域里最伟大的思想——不论是在实体教室还是在线。全球学院也将在线对任何人开放。这是我在与他人合著的《维基经济学》一书中表述的一个美轮美奂的例子。
小石 -

About GlobalCampus | GlobalCampus - 0 views

  • What is GlobalCampus? GlobalCampus connects young people with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to help them find the best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future, wherever located.
  • How does it work? GlobalCampus is an online community: students and institutions can create a profile and connect. Student profiles work like CVs. Students can indicate the schools they have attended, their personal achievements, their aspirations and their preferred destinations to study. They can also add sample works and videos to present themselves and their interests. University profiles are generated directly by a university’s community - staff, faculty, current students and alumni. They feature both subjective information, like articles and presentation videos,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like 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course synopses. On GlobalCampus students can express their talent to receive offers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while universities can communicate their best assets to tudents in any country.
  • What are the next steps? We are now working on adding scholarship providers, so that once registered a student will know also where there are funds available for her. (Did you know that every yea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scholarships go unclaimed? Thousands of people are eligible to receive financial aid to study somewhere in the world right now, but they simply don’t know about it. We would like to change that).
  • ...1 more annotation...
  • What inspires GlobalCampus? GlobalCampus is a social enterprise built with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find their best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We like the idea that you can help social change from grassroots through self-sustaining businesses, such as Grameen Bank . At a recent meeting with our CEO in L.A. for the glob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NAFSA) Dr. Yunus, founder of Grameen bank and Nobel Peace prize winner, had encouraging words about GlobalCampus.
  •  
    On GlobalCampus students can express their talent to receive offers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while universities can communicate their best assets to tudents in any country.
小石 -

中国地方高校为何滞后? - FT中文网 - 0 views

  • 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是当前各国政府同样面临的政策挑战,而中国所选择的道路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为数极少的核心高等教育机构,即对以央属院校为代表的重点大学进行重点资助的公共财政倾斜性投入机制。同时地方高校的资金筹措机制相对单一化,也出现潜在风险。
  • 在这里,专项资金是个谜。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央财政即增加了对高教的专项资金投入,其大大强化了高等教育的倾斜性投入机制,由此进一步拉大了央属高校与地方院校之间的经费差距。尤其是211工程(1992年)与985项目(1999年)的启动,在两个不同阶段,导致了两类院校之间的收入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差异。2005年,国内一流高校的校均收入达到20亿,而普通地方本科和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均收入仅分别为1.9亿和0.5亿。
  • 而相当一部分地方院校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和自身在科研或社会服务方面的经费筹措能力有限,正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它们筹资方式大多局限在两个方面: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杂费收入;通过银行贷款填补资金,尤其是基建资金的缺口。 学杂费收入的过度依赖、高校债务、学生欠费问题令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的上升。部分高校债务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高校的财务运作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和不断上升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发展路径选择上出现短期行为,制约地方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 ...1 more annotation...
  • 央属院校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竞争能力的提升,努力争取来自于政府的科研经费拨款和教育专项经费的重点资助。其利用自己的研究优势,通过技术转让、咨询服务、以及横向科研合作项目等渠道,增加来自企业或其他部门的经费支持。另外,通过各种非学历教学培训项目,扩大非正规学生的招生规模也增加了经费收入。
小石 -

美国大学的权力金字塔 - FT中文网 - 0 views

  • 美国的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倒过来的金字塔。很多与教授切身相关的权力不在金字塔的顶部,而在底部。比如说晋职,真正做决定的是系里的教授大会,而不是校领导。校领导本身也是由教授们推选出来,他们的言行也要有理有据有板有眼。一个院系的经费如何使用,聘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由院长系头在听取教授们意见之后定夺。公立大学里经费的使用,教授的薪资,大到上千万,小到一美金,都像空气一样透明。听说有些系,为了追求公平,系头由系里教授们轮流做。比起金融界这样琢磨不透的独立王国,美国的大学算是非常的清廉有序。
  • 我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对比:性在透明状态是脏的,而政治在不透明状态是脏的。
  • 倒过来的金字塔也非常地助长批判精神:
  • ...1 more annotation...
  • 不轻易对领导歌功颂德的教授们因此都显得很酷。这样的批判精神也被带到了课堂上。学生们面对教授就跟教授们面对领导是同一个腔调 :看看谁比谁更酷!学生被鼓励要有质疑精神。
小石 -

大学应该从报纸的衰落中学习什么 - 思想片断 - 课堂志 Science 's Blog - 0 views

  • 有人可能争论说最好的传统大学课程比任何网络课程都好,是的,他们说的不错。什么也代替不了老师学生的现场思想交流。但是,别忘了,那和低层次的本科生在大教室后排坐的经验完全不同。她所能得到的不过是iTunes大学免费提供的东西的现场版而已,而且还不能在自己挑选的时间和地点里随便暂停,倒过去再听,或者快进等功能。
  • 假定学分制的管理高墙将永久保护传统大学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像斯坦福和耶鲁等名牌大学(对它们来说幸运的是,在外部的利润丰厚的大学排名产业里)正在把它们非常优秀的课程讲稿免费发送到网络上。诸如学术世界(Academic Earth)之类的网站组织这些和千百门这样的课程成为演出节目表,成为名副其实的iPodspeak课程表。每年,高中毕业另外三百万学生,他们从来不知道这样方式运作的世界。
  • 她也是越来越多地付出远远高于其价值的钱得到特权。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没有多少东西比学费增长超过通货膨胀速度、或个人收入或者任何人们能够想到的其他评价标准更确定无疑的事情了。人们多花钱是要得到更好的服务,但是只有这么多了,在经济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情况下,更多的家庭可支付的钱更少了。低成本的网络大学数量和学分制高墙外面的不用花钱的替代方案在迅速增加。高等教育学费无休止地增长得时间越长,这些地方的吸引力就越大。
  • ...1 more annotation...
  • 作者简介:凯文·卡利(Kevin Carey)位于华盛顿的独立思想库教育领域(Education Sector)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1 - 14 of 14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