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期望值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用户的期望值和用户体验 - 0 views

  • 用户在使用某种产品之前,根据使用类似产品的经验、品牌忠诚度以及用户个体的需要,对该产品的功能、外观等方面的一个主观判断。
  • 用户在使用某种产品之前,根据使用类似产品的经验、品牌忠诚度以及用户个体的需要,对该产品的功能、外观等方面的一个主观判断。我把用户期望值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普遍期望;一个是个体期望
  • ...2 more annotations...
  • 普遍期望:指某一类群体的用户的期望值,这类用户因为有着相似的工作经历、生活环境等一些条件,所以对该产品的期望值有其相同的地方,其共同的期望就属于普遍期望。个体期望值:是指用户个体与个体之间有其各自不同的差异化,所以对同一产品会产生细微不同的期望值。比如说手机产品,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他们都期望手机价格适中,外形时尚。但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对于手机的色彩的期望值却大不相同。所以说任何产品的设计、推出都要分析研究用户期望值的这两个层次,对于我们更好的锁定目标群体、研究用户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 用户期望值和用户体验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两者所处的阶段不同,前者属于产品的预期阶段,后者属于产品的使用阶段。当用户体验高于用户的期望值,那么对于用户在精神上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会对该品牌的产品产生更强的忠诚度;反之者用户会有极大的失落、不满,进而对该品牌的产品产生不信任感。所以在产品推广中,不要使产品让用户有过高的期望值,不然一旦你的产品达不到用户过高的期望值,将对产品和品牌产生极大的破坏。
ocean wu

互联网信息接收效率的心理学解析--从刷屏强迫症说开去 - 0 views

  • 那么我们要探讨的是,对互联网的信息,我们都用哪些期望。大概概括一下,一共5个。
  • 那么我们要探讨的是,对互联网的信息,我们都用哪些期望。大概概括一下,一共5个。 1. 新信息。这个是互联网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而我们刷屏的理由,是因为这个网站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符合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种满意度会提升这个网站在我们心中的credibility,从而得到更多的期望。但不是说,我们会刷屏到我们的实际期望值低于我们的预期期望然后就停止。因为credibility的消失会比我们的刷屏行为更持久,所以会有更长一段时间的低效率行为持续。2. 人际压力。当然这个主要说的是SNS。别人回复了我没回复,就生怕让人家觉得自己不礼貌。礼尚往来,人际压力不可忽视。尤其有些情况,我们不能完全判断是否谈话已经结束而又想结束的时候,刷屏的期望就是看到要么对方说结束谈话,要么看到对方的回复,片刻耽误不得。3. 尊重。当我们发表了言论的时候,我们是寻求尊重的。抛出言论需要得到赞同,这种赞同感会提供给我们一个预期期望,支持我们的刷屏行为,以在更短时间获得更多的赞许。4. 自尊。这个和尊重的差别在于,自尊往往在防卫时尤其重要。也就是说,在争论的时候,往往这种“捍卫”的意识需要我们去做出刷屏行为,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冒犯,出现一个就灭一个。5. 好奇。惯性行为,这个是kill time的原始动力。我们不是为了kill time 而kill time,是因为好奇可以填补空缺才产生了kill time的行为事实。好奇可以促使我们去kill time,从而产生对kill time后满足感的期望。 大概期望就是这几类。期望落差主要产生于两种可能。第一,期望落空。网站不会产生足够多的期望值给我们足够的满足感。第二,期望更高。在上面分析新信息的时候提到了,会产生更高的credibility而产生下一次更大的预期期望。
  • 网站是希望自己提高信息供给的高价值的,也就是说,网站希望用户信息接收的满足感很高。因此网站其实是默许甚至支持用户这种刷屏行为的,不是流量的问题,而是这种行为本身就能提供潜在活跃度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用户自己去控制住刷屏行为。美国不也开始抱怨Facebook不值得去浪费时间了么?(1)(2)何况,要求用户自律这件事本身不现实,用户没有必要去提高自己的效率以迎合你这个网站的高价值体验。相反,用户一旦觉得在这里浪费了时间,就是你的产品设计问题,没什么好说的。
  • ...4 more annotations...
  • 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力量,转移用户对浏览器乃至刷屏行为本身的依赖。什么意思呢,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开发出多种关注途径,比如工具条,大家可以试试在浏览器里安装了Facebook工具条后是不是还那么频繁地登陆;再比如基于Adobe air的桌面客户端等等。当我有了这些方式去获取我因为刷屏而获得的那些实时信息,我的“拥有”感就会得到实时的满足。
  • 采取多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来分散用户对低效率的厌恶。用户的满足感来源此时并不是信息获取,而是“拥有”。
  • ,也会对自己的网站信息渗透进工具栏和桌面有更好的扩展。笔者很支持这种多途径的第三方工具。
  • 这个导致我们对网站的满意度或许会提高,但对实际效率的提高没有直接的帮助。
ocean wu

专栏观察:25种全球最流行的企业实用管理工具 - 派代网-做电商,上派代! - 1 views

  •  当前,全球的企业管理者都在使用大量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既包括战略规划和基准管理等广泛适用的方法,也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应用等专业化的方法。事实上,关注并选择管理工具,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责任。1993 年,贝恩公司(Bain)推出了一项跨年度的调查,以了解在世界范围内管理工具使用的状况。我们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并实施那些有助于他们实现战略目标与利润目标的管理工具。 我们的调研涉及公司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对所使用的工具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热点商业问题的看法。12 年以来,这项调查帮助贝恩公司建立了一个有 7,000 多位问卷应答者的全球数据库。今年,针对中国大陆管理者的调查是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合作完成的。调查研究了中国公司打算如何竞争以及中国的管理者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获得帮助。报告主要关注 25 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 所选择的工具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与高层管理者相关  当前热点问题,主要以其在商业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来衡量  可测量性的  
  •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表:   目录 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4 外包(Outsourcing)  5 企业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  10 使命书和愿景书  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  12 作业导向管理  13 忠诚度管理  14 六西格玛(6σ)  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  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  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  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  21 开放市场创新  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  24 海外经营  2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 中国管理工具使用现状 近年来,中国公司低成本制造的能力享誉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以如此低的价格向世界市场提供大量标准化的产品。 然而,中国的管理者也面临各种竞争压力,其中包括来自那些以高质量的产品侵占市场的跨国公司的挑战。贝恩公司与财富(中文版)近期合作进行了中国经理人管理工具使用的调研,调研涉及25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见上图表)。调研显示,中国公司并不打算永远都做低价值商品的制造者。 在调研中发现,88% 的中国经理人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趋向于低值商品化。很明显以提供差异化的、更富创新性的商品; 78%的中国管理者担心,顾客洞察力方面的欠缺是影响他们业绩的一大障碍。此外,他们似乎对那些能够帮助其实现创新的大胆举措非常有兴趣。例如,大约 80% 的人(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其他国家)认为,在新产品、工艺流程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公司甚至竞争者合作,可以大大提高创新能力。  
  • ...5 more annotations...
  •  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内容 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最早提出该概念的Gartner Group认为:所谓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Hurwitz Group认为:CRM的焦点是自动化并改善与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领域的客户关系有关的商业流程。CRM既是一套原则制度,也是一套软件和技术。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CRM应用软件将最佳的实践具体化并使用了先进的技术来协助各企业实现这些目标。CRM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都以客户为中心,这意味着CRM应用软件将客户当作企业运作的核心。CRM应用软件简化协调了各类业务功能(如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和支持)的过程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满足客户的需要上。CRM应用还将多种与客户交流的渠道,如面对面、电话接洽以及Web访问协调为一体,这样,企业就可以按客户的喜好使用适当的渠道与之进行交流。 而IBM则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企业识别、挑选、获取、发展和保持客户的整个商业过程。IBM把客户关系管理分为三类:关系管理、流程管理和接入管理。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源于市场营销理论;从解决方案的角度考察,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集成在软件上面,得以在全球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 >>>详细介绍<<<  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60年代初,美国一些企业根据行为管理科学的理论,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Zero Defects),日本在工业企业中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Cycle)活动行,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详细介绍<<< 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客户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 客户细分是指根据客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 它既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管理工具。它是分门别类研究客户、进行有效客户评估、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成功实施客户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充分获取客户价值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详细介绍<<< 4. 外包(Outsourcing) 外包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所谓外包( Outsourcing),在讲究专业分工的二十世纪末,企业为维持组织竞争核心能力,且因组织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外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详细介绍<<< line-height: 22px; 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
  • 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详细介绍<<< 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 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各种变化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阶段就是要制定这个规划,当目标确定了以后,考虑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措施、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是战略规划。 最后,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以备评估、审批,如果审批未能通过的话,那可能还需要多个迭代的过程,需要考虑怎么修正。  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重组是90年代由美国MIT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1993年,在他们联手著出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详细介绍<<< 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详细介绍<<< 10. 使命书和愿景书 参见 企业使命说明书 和 企业愿景
  • 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 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的,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详细介绍<<< 12. 作业导向管理 作业基础管理(ABM),是指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作业是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的总称,或指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 作业基础管理是一种系统范围的、综合的方法,它使管理层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目标是增加顾客价值、并通过提供这种价值获得利润的作业上。作业基础管理包括产品成本计算和流程价值分析。ABM利用作业成本计算作为其主要信息源。 >>>详细介绍<<< 13. 忠诚度管理 所谓忠诚管理,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忠诚,更重要的是忠于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具体说来是指仔细的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顾客、雇员、投资者可以说是一个商业体系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其称为“忠诚的力量”。长期的研究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没有忠诚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忠诚的顾客;缺乏忠诚的顾客,企业也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忠诚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忠诚也建立在投资者忠诚的基础上。因此,商业忠诚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雇员、投资者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 >>>详细介绍<<< 14. 六西格玛(6σ)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6σ(西格玛)管理是在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提炼了其中流程管理技巧的精华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法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西门子、索尼、东芝行众多跨国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为此,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在国内企业大力推6σ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6σ管理。 6σ管理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σ管理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 >>>详细介绍<<< 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近年来,已成为全球竞争策略的重要环节,其实起源于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时,基于本身资源及能力的不足。期望透过合资,共同研发,交互授权,物流协议等方式,结合各自稀缺的有限资源,共同分担研发的成本及风险,掌握市场流通,制定产业标准。 战略联盟成功的四大关键在于:订立联盟策略;选择合适对象;建立联盟结构与管理制度;订立终止联盟计划。
  • 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benchmarking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实施benchmarking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总的来说,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对企业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benchmarking可以是一种管理体系、学习过程,它更着重于流程的研究分析。 >>>详细介绍<<< 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 变革管理的三项基本方法为:   一、解冻:承认现况不好,释放原先被掩盖的组织不利讯息。   二、改变:利用沟通与引进学习型组织,使组织成员逐渐接受改变是正向价值的观念。   三、某定而后动:先确定变革策略,拟定明确的目标、环境评估、行动方案与各种配套措施。 >>>详细介绍<<< 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应当经历长短不一增长型战略实施期,因为从本质上说只有增长型战略才能不断的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从竞争力弱小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与其他类型的战略态势相比,增长型战略具有以下特征: 实施增长型战略的企业不一定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但他们往往比其产品所在的市场增长得快。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可以说是衡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增长型战略的体现不仅应当有绝对市场份额的增加,更应有在市场总容量增长的基础上相对份额的增加。 >>>详细介绍<<< 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 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目前,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大都使用EVA指标评价企业业绩。
  • 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 21. 开放市场创新 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由此产生。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AlvinToffler)在《FutureShock》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87 年,斯坦·戴维斯(StartDavis)在《FuturePerfect》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为“MassCustomization”,即大规模定制(MC)。1993年B·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lI)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一书中写到:“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应增加成本;范畴足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 >>>详细介绍<<< 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 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是理清扑朔迷离的未来的一种重要方法。情景规划要求公司先设计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接着再去想像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发生。这种分析方法使你可以开展充分客观的讨论,使得战略更具弹性。 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当时是一种军事规划方法。美国空军试图想象出它的竞争对手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然后准备相应的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兰德公司和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的赫尔曼?卡恩(Herman Kahn),把这种军事规划方法提炼成为一种商业预测工具。卡恩后来成为美国顶尖的未来学家。 >>>详细介绍<<<  24. 海外经营  2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又称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ocean wu

一些重要的算法 - 0 views

  • 下面是一些比较重要的算法,原文罗列了32个,但我觉得有很多是数论里的,和计算机的不相干,所以没有选取。下面的这些,有的我们经常在用,有的基本不用。有的很常见,有的很偏。不过了解一下也是好事。也欢迎你留下你觉得有意义的算法。(注:本篇文章并非翻译,其中的算法描述大部份摘自Wikipedia,因为维基百科描述的很专业了)
  • A*搜寻算法俗称A星算法。这是一种在图形平面上,有多个节点的路径,求出最低通过成本的算法。常用于游戏中的NPC的移动计算,或线上游戏的BOT的移动计算上。该算法像Dijkstra算法一样,可以找到一条最短路径;也像BFS一样,进行启发式的搜索。 Beam Search束搜索(beam search)方法是解决优化问题的一种启发式方法,它是在分枝定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启发式方法估计k个最好的路径,仅从这k个路径出发向下搜索,即每一层只有满意的结点会被保留,其它的结点则被永久抛弃,从而比分枝定界法能大大节省运行时间。束搜索于20 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被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1976 年Lowerre在其称为HARPY的语音识别系统中第一次使用了束搜索方法,他的目标是并行地搜索几个潜在的最优决策路径以减少回溯,并快速地获得一个解。 二分取中查找算法一种在有序数组中查找某一特定元素的搜索算法。搜素过程从数组的中间元素开始,如果中间元素正好是要查找的元素,则搜素过程结束;如果某一特定元素大于或者小于中间元素,则在数组大于或小于中间元素的那一半中查找,而且跟开始一样从中间元素开始比较。这种搜索算法每一次比较都使搜索范围缩小一半。 Branch and bound分支定界(branch and bound)算法是一种在问题的解空间树上搜索问题的解的方法。但与回溯算法不同,分支定界算法采用广度优先或最小耗费优先的方法搜索解空间树,并且,在分支定界算法中,每一个活结点只有一次机会成为扩展结点。 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通过减少计算机中所存储数据或者通信传播中数据的冗余度,达到增大数据密度,最终使数据的存储空间减少的技术。数据压缩在文件存储和分布式系统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数据压缩也代表着尺寸媒介容量的增大和网络带宽的扩展。 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简称“D–H”,是一种安全协议。它可以让双方在完全没有对方任何预先信息的条件下通过不安全信道建立起一个密钥。这个密钥可以在后续的通讯中作为对称密钥来加密通讯内容。 Dijkstra’s 算法迪科斯彻算法(Dijkstra)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Edsger Wybe Dijkstra)发明的。算法解决的是有向图中单个源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问题。举例来说,如果图中的顶点表示城市,而边上的权重表示著城市间开车行经的距离,迪科斯彻算法可以用来找到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一种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使用的,用于求解包含重叠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相似的子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通过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动态规划的思想是多种算法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比较著名的应用实例有:求解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项目管理,网络流优化等。这里也有一篇文章说得比较详细。 欧几里得算法在数学中,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是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辗转相除法首次出现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第VII卷,命题i和ii)中,而在中国则可以追溯至东汉出现的《九章算术》。 最大期望(EM)算法在统计计算中,最大期望(EM)算法是在概率(probabilistic)模型中寻找参数最大似然估计的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赖于无法观测的隐藏变量(Latent Variable)。最大期望经常用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数据聚类(Data Clustering)领域。最大期望算法经过两个步骤交替进行计算,第一步是计算期望(E),利用对隐藏变量的现有估计值,计算其最大似然估计值;第二步是最大化(M),最大化在 E 步上求得的最大似然值来计算参数的值。M 步上找到的参数估计值被用于下一个 E 步计算中,这个过程不断交替进行。
  •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是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也可用于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有广泛的应用,如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大整数乘法、求解偏微分方程等等。本条目只描述各种快速算法,对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应用,请参见离散傅里叶变换。 哈希函数HashFunction是一种从任何一种数据中创建小的数字“指纹”的方法。该函数将数据打乱混合,重新创建一个叫做散列值的指纹。散列值通常用来代表一个短的随机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好的散列函数在输入域中很少出现散列冲突。在散列表和数据处理中,不抑制冲突来区别数据,会使得数据库记录更难找到。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树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属性: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结点。 归并排序Merge sort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RANSAC 算法RANSAC 是”RANdom SAmpleConsensus”的缩写。该算法是用于从一组观测数据中估计数学模型参数的迭代方法,由Fischler and Bolles在1981提出,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算法,因为它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得到合理的结果,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这种概率是增加的。该算法的基本假设是观测数据集中存在”inliers”(那些对模型参数估计起到支持作用的点)和”outliers”(不符合模型的点),并且这组观测数据受到噪声影响。RANSAC 假设给定一组”inliers”数据就能够得到最优的符合这组点的模型。 RSA加密演算法这是一个公钥加密算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适合用来做签名的算法。今天的RSA已经专利失效,其被广泛地用于电子商务加密,大家都相信,只要密钥足够长,这个算法就会是安全的 并查集Union-find并查集是一种树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Disjoint Sets)的合并及查询问题。常常在使用中以森林来表示。 Viterbi algorithm寻找最可能的隐藏状态序列(Finding most probable sequence of hidden states)   附录 关于这个世界上的算法,你可以看看Wikipedia的这个网页: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algorithms 关于排序算法,你可以看看本站的这几篇文章《一个显示排序过程的Python脚本》、《一个排序算法比较的网站》
ocean wu

构建以"经营顾客"为中心的新营销体系 - 0 views

  • 是由经营经营商品转换到经营顾客;是由商品创造价值的传统营销理念转换到顾客创造价值的新营销理念。也就是经营的核心要素变了,原来是洞察顾客需求,指导做好商品经营;现在需要转换到围绕经营顾客价值,用适合的商品、服务、营销去有效经营顾客价值。
  • 快消品行业走过了产品主权时代、渠道主权时代,现在已经走入消费者主权时代。
  • 商品极大丰富成为当前的主要市场特征
  • ...9 more annotations...
  • 一个大卖场只需要4万左右,一个家庭日常需求只有150个。 商品的极大丰富使消费者有了无比充分的选择空间。
  • 线下零售的创新发展非常活跃,呈现大型化(购物中心)、小型化(小业态、社区化)、专业化(各种专业店)、体验化(各种更注重消费者体验的零售业态)的快速发展态势。
  • 线上零售创新更是非常活跃,平台模式(淘宝)、自营模式(京东)、社群模式(拼多多)、垂直专业模式(唯品会)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期望通过商品+服务满足他的品质化、便利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 用商品+服务,针对目标消费者某一场景的解决方案,是整体消费需求的转化方向。
  • 未来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主要指标是:价值顾客有多少,顾客价值能够做到多高。
  • 顾客价值非常重要,顾客价值越高代表着顾客信任、顾客依赖,代表着企业有稳定的顾客群。顾客价值低的企业隐存着严重的经营缺陷。
  • 未来经营顾客的营销体系就是靠链接方式。看谁能用更多有效率的方式链接目标顾客、有效影响目标顾客。 要完成顾客注册,建立用户账户体系,把你的目标顾客变成可以经营、可以触达,变成实时在线的关系;要通过商品赋码方式去链接顾客,把所有能够触达消费者的要素尽可能变成链接消费者的入口;要用新传播的方式去链接顾客,有效影响顾客;要用社群的方式去链接顾客,有效影响顾客。
  • 一套新的打造顾客价值的体系,也就是要给消费者选择你、把他的更多价值贡献给你的理由。
ocean wu

如何用正确的方法管理高效率的开发团队 - 0 views

  • 1. 你们的项目组使用源代码管理工具了么?MVM:应该用。VSS、CVS、PVCS、ClearCase、CCC/Harvest、FireFly都可以。我的选择是VSS。 2. 你们的项目组使用缺陷管理系统了么?MVM:应该用。ClearQuest太复杂,我的推荐是BugZilla。 3. 你们的测试组还在用Word写测试用例么?MVM:不要用Word写测试用例(Test Case)。应该用一个专门的系统,可以是Test Manager,也可以是自己开发一个ASP.NET的小网站。主要目的是Track和Browse。 4. 你们的项目组有没有建立一个门户网站?MVM:要有一个门户网站,用来放Contact Info、Baselined Schedule、News等等。推荐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3来实现,15分钟就搞定。买不起SPS 2003可以用WSS (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 5. 你们的项目组用了你能买到最好的工具么?MVM:应该用尽量好的工具来工作。比如,应该用VS.NET而不是Notepad来写C#。用Notepad写程序多半只是一种炫耀。但也要考虑到经费,所以说是“你能买到最好的”。 6. 你们的程序员工作在安静的环境里么?MVM:需要安静环境。这点极端重要,而且要保证每个人的空间大于一定面积。 7. 你们的员工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话么?MVM:需要每人一部电话。而且电话最好是带留言功能的。当然,上这么一套带留言电话系统开销不小。不过至少每人一部电话要有,千万别搞得经常有人站起来喊:“某某某电话”。《人件》里面就强烈谴责这种做法。 8. 你们每个人都知道出了问题应该找谁么?MVM:应该知道。任何一个Feature至少都应该有一个Owner,当然,Owner可以继续Dispatch给其他人。 9. 你遇到过有人说“我以为…”么?MVM:要消灭“我以为”。Never assume anything。 10. 你们的项目组中所有的人都坐在一起么?MVM:需要。我反对Virtual Team,也反对Dev在美国、Test在中国这种开发方式。能坐在一起就最好坐在一起,好处多得不得了。 11. 你们的进度表是否反映最新开发进展情况? MVM:应该反映。但是,应该用Baseline的方法来管理进度表:维护一份稳定的Schedule,再维护一份最新更改。Baseline的方法也应该用于其它的Spec。Baseline是变更管理里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12. 你们的工作量是先由每个人自己估算的么?MVM:应该让每个人自己估算。要从下而上估算工作量,而不是从上往下分派。除非有其他原因,比如政治任务工期固定等。 13. 你们的开发人员从项目一开始就加班么?MVM:不要这样。不要一开始就搞疲劳战。从项目一开始就加班,只能说明项目进度不合理。当然,一些对日软件外包必须天天加班,那属于剥削的范畴。 14. 你们的项目计划中Buffer Time是加在每个小任务后面的么?MVM:不要。Buffer Time加在每个小任务后面,很容易轻易的就被消耗掉。Buffer Time要整段的加在一个Milestone或者checkpoint前面。 15. 值得再多花一些时间,从95%做到100%好MVM:值得,非常值得。尤其当项目后期人困马乏的时候,要坚持。这会给产品带来质的区别。 16. 登记新缺陷时,是否写清了重现步骤?MVM:要。这属于Dev和Test之间的沟通手段。面对面沟通需要,详细填写Repro Steps也需要。 17. 写新代码前会把已知缺陷解决么?MVM:要。每个人的缺陷不能超过10个或15个,否则必须先解决老的bug才能继续写新代码。 18. 你们对缺陷的轻重缓急有事先的约定么?MVM:必须有定义。Severity要分1、2、3,约定好:蓝屏和Data Lost算Sev 1,Function Error算Sev 2,界面上的算Sev 3。但这种约定可以根据产品质量现状适当进行调整。 19. 你们对意见不一的缺陷有三国会议么?MVM:必须要有。要有一个明确的决策过程。这类似于CCB (Change Control Board)的概念。
  • 20. 所有的缺陷都是由登记的人最后关闭的么?MVM:Bug应该由Opener关闭。Dev不能私自关闭Bug。 21. 你们的程序员厌恶修改老的代码么?MVM:厌恶是正常的。解决方法是组织Code Review,单独留出时间来。XP也是一个方法。 22. 你们项目组有Team Morale Activity么?MVM:每个月都要搞一次,吃饭、唱歌、Outing、打球、开卡丁车等等,一定要有。不要剩这些钱。 23. 你们项目组有自己的Logo么?MVM:要有自己的Logo。至少应该有自己的Codename。 24. 你们的员工有印有公司Logo的T-Shirt么?MVM:要有。能增强归属感。当然,T-Shirt要做的好看一些,最好用80支的棉来做。别没穿几次就破破烂烂的。 25. 总经理至少每月参加次项目组会议MVM:要的。要让team member觉得高层关注这个项目。 26. 你们是给每个Dev开一个分支么?MVM:反对。Branch的管理以及Merge的工作量太大,而且容易出错。 27. 有人长期不Check-In代码么?MVM:不可以。对大部分项目来说,最多两三天就应该Check-In。 28. 在Check-In代码时都填写注释了么?MVM:要写的,至少一两句话,比如“解决了Bug No.225”。如果往高处拔,这也算做“配置审计”的一部分。 29. 有没有设定每天Check-In的最后期限?MVM:要的,要明确Check-In Deadline。否则会Build Break。 30. 你们能把所有源码一下子编译成安装文件吗? MVM:要的。这是每日编译(Daily Build)的基础。而且必须要能够做成自动的。 31. 你们的项目组做每日编译么?MVM:当然要做。有三样东西是软件项目/产品开发必备的:1. bug management; 2. source control; 3. daily build。 32. 你们公司有没有积累一个项目风险列表?MVM:要。Risk Inventory。否则,下个项目开始的时候,又只能拍脑袋分析Risk了。 33. 设计越简单越好MVM:越简单越好。设计时候多一句话,将来可能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应该从一开始就勇敢的砍。这叫scope management。 34. 尽量利用现有的产品、技术、代码MVM: 千万别什么东西都自己Coding。BizTalk和Sharepoint 就是最好的例子,有这两个作为基础,可以把起点提高很多。或者可以尽量多用现成的Control之类的。或者尽量用XML,而不是自己去Parse一个文 本文件;尽量用RegExp,而不是自己从头操作字符串,等等等等。这就是“软件复用”的体现。 35. 你们会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夯实代码么?MVM:要。最好一个月左右一次。传言去年年初Windows 组在Stevb的命令下停过一个月增强安全。Btw,“夯”这个字念“hang”,第一声。 36. 你们的项目组每个人都写Daily Report么?MVM:要写。五分钟就够了,写10句话左右,告诉自己小组的人今天我干了什么。一则为了沟通,二则鞭策自己(要是游手好闲一天,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写的)。 37. 你们的项目经理会发出Weekly Report么?MVM:要。也是为了沟通。内容包括目前进度,可能的风险,质量状况,各种工作的进展等。 38. 你们项目组是否至少每周全体开会一次?MVM:要。一定要开会。程序员讨厌开会,但每个礼拜开会时间加起来至少应该有4小时。包括team meeting, spec review meeting, bug triage meeting。千万别大家闷头写code。 39. 你们项目组的会议、讨论都有记录么?MVM:会前发meeting request和agenda,会中有人负责主持和记录,会后有人负责发meeting minutes,这都是effective meeting的要点。而且,每个会议都要形成agreements和action items。
  • 40. 其他部门知道你们项目组在干什么么?MVM:要发一些Newsflash给整个大组织。Show your team’s value。否则,当你坐在电梯里面,其他部门的人问:“你们在干嘛”,你回答“ABC项目”的时候,别人全然不知,那种感觉不太好。 41. 通过Email进行所有正式沟通MVM:Email的好处是免得抵赖。但也要避免矫枉过正,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电话和当面说,然后Email来确认。 42. 为项目组建立多个Mailing GroupMVM: 如果在AD+Exchange里面,就建 Distribution List。比如,我会建ABC Project Core Team,ABC Project Dev Team,ABC Project All Testers,ABC Project Extended Team等等。这样发起Email来方便,而且能让该收到email的人都收到、不该收到不被骚扰。 43. 每个人都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全部的文档么?MVM:应该每个人都知道。这叫做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最方便的就是把文档放在一个集中的File Share,更好的方法是用Sharepoint。 44. 你做决定、做变化时,告诉大家原因了么?MVM: 要告诉大家原因。Empower team member的手段之一是提供足够的information,这是MSF一开篇的几个原则之一。的确如此,tell me why是人之常情,tell me why了才能有understanding。中国人做事喜欢搞限制,限制信息,似乎能够看到某一份文件的人就是有身份的人。大错特错。权威、权力,不在于 是不是能access information/data,而在于是不是掌握资源。 45. Stay agile and expect changeMVM:要这样。需求一定会变的,已经写好的代码一定会被要求修改的。做好心理准备,对change不要抗拒,而是expect change。 46. 你们有没有专职的软件测试人员?MVM:要有专职测试。如果人手不够,可以peer test,交换了测试。千万别自己测试自己的。 47. 你们的测试有一份总的计划来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么?MVM:这就是Test Plan。要不要做性能测试?要不要做Usability测试?什么时候开始测试性能?测试通过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手段,自动的还是手动的?这些问题需要用Test Plan来回答。 48. 你是先写Test Case然后再测试的么?MVM:应该如此。应该先设计再编程、先test case再测试。当然,事情是灵活的。我有时候在做第一遍测试的同时补上test case。至于先test case再开发,我不喜欢,因为不习惯,太麻烦,至于别人推荐,那试试看也无妨。 49. 你是否会为各种输入组合创建测试用例?MVM:不要,不要搞边界条件组合。当心组合爆炸。有很多test case工具能够自动生成各种边界条件的组合——但要想清楚,你是否有时间去运行那么多test case。
  • ...3 more annotations...
  • 50. 你们的程序员能看到测试用例么?MVM:要。让Dev看到Test Case吧。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的:提高质量。 51. 你们是否随便抓一些人来做易用性测试?MVM:要这么做。自己看自己写的程序界面,怎么看都是顺眼的。这叫做审美疲劳——臭的看久了也就不臭了,不方便的永久了也就习惯了。 52. 你对自动测试的期望正确么?MVM:别期望太高。依我看,除了性能测试以外,还是暂时先忘掉“自动测试”吧,忘掉WinRunner和LoadRunner吧。对于国内的软件测试的现状来说,只能“矫枉必须过正”了。 53. 你们的性能测试是等所有功能都开发完才做的么?MVM:不能这样。性能测试不能被归到所谓的“系统测试”阶段。早测早改正,早死早升天。 54. 你注意到测试中的杀虫剂效应了么?MVM:虫子有抗药性,Bug也有。发现的新Bug越来越少是正常的。这时候,最好大家交换一下测试的area,或者用用看其他工具和手法,就又会发现一些新bug了。 55. 你们项目组中有人能说出产品的当前整体质量情况么?MVM:要有。当老板问起这个产品目前质量如何,Test Lead/Manager应该负责回答。 56. 你们有单元测试么?MVM:单元测试要有的。不过没有单元测试也不是不可以,我做过没有单元测试的项目,也做成功了——可能是侥幸,可能是大家都是熟手的关系。还是那句话,软件工程是非常实践、非常工程、非常灵活的一套方法,某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会比另一些方法好,反之亦然。 57. 你们的程序员是写完代码就扔过墙的么 ?MVM:大忌。写好一块程序以后,即便不做单元测试,也应该自己先跑一跑。虽然有了专门的测试人员,做开发的人也不可以一点测试都不做。微软还有Test Release Document的说法,程序太烂的话,测试有权踢回去。 58. 你们的程序中所有的函数都有输入检查么?MVM:不要。虽然说做输入检查是write secure code的要点,但不要做太多的输入检查,有些内部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就不必检查输入了,省点功夫。同样的道理,未必要给所有的函数都写注释。写一部分主要的就够了。 59. 产品有统一的错误处理机制和报错界面么?MVM: 要有。最好能有统一的error message,然后每个error message都带一个error number。这样,用户可以自己根据error number到user manual里面去看看错误的具体描述和可能原因,就像SQL Server的错误那样。同样,ASP.NET也要有统一的Exception处理。可以参考有关的Application Block。 60. 你们有统一的代码书写规范么?MVM:要有。Code Convention很多,搞一份来发给大家就可以了。当然,要是有FxCop这种工具来检查代码就更好了。 61. 你们的每个人都了解项目的商业意义么?MVM: 要。这是Vision的意思。别把项目只当成工作。有时候要想着自己是在为中国某某行业的信息化作先驱者,或者时不时的告诉team member,这个项目能够为某某某国家部门每年节省多少多少百万的纳税人的钱,这样就有动力了。平凡的事情也是可以有个崇高的目标的。 62. 产品各部分的界面和操作习惯一致么?MVM:要这样。要让用户觉得整个程序好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那样。 63. 有可以作为宣传亮点的Cool Feature么?MVM:要。这是增强团队凝聚力、信心的。而且,“一俊遮百丑”,有亮点就可以掩盖一些问题。这样,对于客户来说,会感觉产品从质量角度来说还是acceptable的。或者说,cool feature或者说亮点可以作为质量问题的一个事后弥补措施。 64. 尽可能缩短产品的启动时间MVM:要这样。软件启动时间(Start-Up time)是客户对性能好坏的第一印象。
  • 65. 不要过于注重内在品质而忽视了第一眼的外在印象MVM:程序员容易犯这个错误:太看重性能、稳定性、存储效率,但忽视了外在感受。而高层经理、客户正相反。这两方面要兼顾,协调这些是PM的工作。 66. 你们根据详细产品功能说明书做开发么?MVM:要这样。要有设计才能开发,这是必须的。设计文档,应该说清楚这个产品会怎么运行,应该采取一些讲故事的方法。设计的时候千万别钻细节,别钻到数据库、代码等具体实现里面去,那些是后面的事情,一步步来不能着急。 67. 开始开发和测试之前每个人都仔细审阅功能设计么?MVM:要做。Function Spec review是用来统一思想的。而且,review过以后形成了一致意见,将来再也没有人可以说“你看,当初我就是反对这么设计的,现在吃苦头了吧” 68. 所有人都始终想着The Whole Image么?MVM:要这样。项目里面每个人虽然都只是在制造一片叶子,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在制造的那片叶子所在的树是怎么样子的。我反对软件蓝领,反对过分的把软件制造看成流水线、车间。参见第61条。 69. Dev工作的划分是单纯纵向或横向的么?MVM:不能单纯的根据功能模块分,或者单纯根据表现层、中间层、数据库层分。我推荐这么做:首先根据功能模块分,然后每个“层”都有一个Owner来Review所有人的设计和代码,保证consistency。 70. 你们的程序员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么?MVM:要。不过我听说微软的程序员1999年以前也不写。所以说,写不写也不是绝对的,偷懒有时候也是可以的。参见第56条。 71. 你在招人面试时让他写一段程序么?MVM:要的。我最喜欢让人做字符串和链表一类的题目。这种题目有很多循环、判断、指针、递归等,既不偏向过于考算法,也不偏向过于考特定的API。 72. 你们有没有技术交流讲座?MVM:要的。每一两个礼拜搞一次内部的Tech Talk或者Chalk Talk吧。让组员之间分享技术心得,这笔花钱送到外面去培训划算。 73. 你们的程序员都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么?MVM: 要让程序员专注一件事。例如说,一个部门有两个项目和10个人,一种方法是让10个人同时参加两个项目,每个项目上每个人都花50%时间;另一种方法是5 个人去项目A,5个人去项目B,每个人都100%在某一个项目上。我一定选后面一种。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很多领导实践起来就把属下当成可以任意拆分的 资源了。
  • 74. 你们的程序员会夸大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么?MVM:会的,这是常见的,尤其会在项目后期夸大做某个change所需要的时间,以次来抵制change。解决的方法是坐下来慢慢磨,磨掉程序员的逆反心理,一起分析,并把估算时间的颗粒度变小。 75. 尽量不要用Virtual HeadsMVM: 最好不要用Virtual Heads。Virtual heads意味着resource is not secure,shared resource会降低resource的工作效率,容易增加出错的机会,会让一心二用的人没有太多时间去review spec、review design。一个dedicated的人,要强过两个只能投入50%时间和精力的人。我是吃过亏的:7个part time的tester,发现的Bug和干的活,加起来还不如两个full-time的。参见第73条。73条是针对程序员的,75条是针对 Resource Manager的。
ocean wu

科学与艺术兼顾的有效网页视觉设计 -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0 views

  • 理性 基于科学考虑的功能性图形设计也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GUI,它主要服务于系统化平台的交互系统,协助、指导用户顺利完成期望的任务流程,一般我们接触到的视觉设计元素包括: 图片按钮; 导航设计; Banner动画或静态设计; 表单样式设计; 表格、数据、文字表现设计; logo设计 以及图形化不强的页面文字排版、空白布局设计
  •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GUI都想转行做UI或ID(interaction design),而忽视视觉设计的价值?我觉得这里面有下面几个原因: 市场恶性竞争,促使视觉审美下降,从而导致创意制作的贬值。所以,除去个别优秀的视觉设计师,处于中间或下层的设计师很容易失去自我价值的鼓舞而放弃自己的初衷,希望能够寻觅一个新的行业方向。而根据现在的市场需求,UI、ID应该是一个比如容易切入的方向,毕竟通过理论的补充,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设计师自身的设计理念而适应新的行业需求。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上面提到的市场需求决定了设计师对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关注,目前大多数设计师都服务于综合性媒体的网络公司,这样也就局限了他们创意设计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对实用性,高效性的页面设计要求,所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适应公司发展需求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最后就是设计师本身的自我定位,据我所知,国内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针对网页视觉设计或用户中心设计的专业培训,所以,入行的设计师未必都有很好教育背景,大多都是因为兴趣爱好或市场需求而不断调整自己在整个行业中的角色,就业的需求,再加上诸如UCDCHINA理论资源的不断涌入,让很多本就不成熟或说对自己职业方向不明确的设计师,看到新的适合空间,所以这样的转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感性、个性 再说说基于视觉艺术考虑的视觉冲击设计,这类型的设计自由空间大,没有太多理论约束,更多体现出个性元素的概念,其多运用于概念产品、时尚产品、游戏娱乐等独立站点或个人Portfolio Gallery站点里。 上图是来自http://www.rhythmoflines.co.uk/   尽管我们不断推崇务实的简约设计概念,但是另类的创新艺术表现还是不时的冲击着我们不断变化的行业趋势。这类设计的好处在于: 容易创新出新型的交互设计模式; 增加产品自身的品牌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腐朽为神奇” 深刻的视觉冲击,有利于品牌形象的传播; 具有艺术收藏性,树立流派典范; 激励不同类型的设计尝试; 不过如果从实用性来考虑,它可能也会存在下面的不利之处: 生存周期相对较短,也就是高投入未必能带来长期利用率; 浏览文件大,需要更多下载时间,如果平衡的不好,很容易起到负面效果; 兼容性考虑不够,比如插件要求,分辨率要求等; 目标群体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根据具体运用和项目的商业策略的不同,我们在设计管理上也应该做相应的平衡,是提高有效的视觉传达?还是个性品牌的冲击? 这就如同我们在科学与艺术直接需要平衡点一样。
ocean wu

金融服务业最具备通过忠诚计划大获成功的机会 - 0 views

  • 企业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富裕中产消费者,因此品牌必须提升竞争力,将焦点放在如何辨识、吸引和奖励这些高净值顾客的身上。
  • 四分之三的中国内地消费者注重无缝衔接的顾客体验,76%的人更希望个人身份可以与某品牌画上等号。至于品牌能否提供方便可靠的服务对于四分之三的中国富裕人士而言亦相当重要
  • 四分之三的中国内地受访者承诺未来会再次购买该品牌的产品或者服务
  • ...9 more annotations...
  • 四分之三的中国内地受访者会向家人和朋友推荐该品牌
  • 即使他们青睐的品牌较为昂贵,仍然有60%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会继续选用
  • 客户忠诚及参与计划显然深得亚洲市场欢心。中国消费者一向对新登场的客户忠诚计划持有欢迎态度
  • 顾客期望值在金融服务业方面最高,在全球富裕中产人士当中,近三分之二(65%)的人期望其忠诚度获得回报。这一人群比例在中国内地为73%
  • 67%的中国内地富裕人士认为银行知悉并且了解他们的需求,
  • 银行忠诚度计划能够鼓励82%的会员消费更多
  • 顾客对金融服务业的信任度有所提高,他们相信这些机构能够妥善管理个人资料,并且以客户最佳利益为依归行事。
  • 金融服务业必须留意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对其业务构成的挑战,这些企业所提供的新科技服务令银行盈利倍感压力。此外,传统上作为忠诚度计划资金来源的交易费下调也同样带来了挑战。
  • 超越一般交易奖赏——虽然折扣优惠及现金回赠能够带来即时满足,但是却无助于建立长远的忠诚度,品牌应该照顾到客户的核心需要。对于富裕的中产人士而言,朋友和家人最为重要,因此应该为其提供更多围绕活动体验、时尚生活与人生目标的奖赏。
  •  
    中国内地富裕人士认为银行知悉并且了解他们的需求,注重无缝衔接的顾客体验。品牌需要在刺激短期行为和建立长远忠诚度的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奖赏及礼遇是品牌保持适切性、切合顾客需要的关键所在。
ocean wu

数字化的品牌战略 - 0 views

  • Interbrand的十大品牌强度要素■内部清晰度:品牌价值观、品牌定位和品牌主张是否阐述明确,使消费者在看到或听到这个品牌的时候可以立刻知道并了解这些内容。内部重视程度:品牌在组织决策层面的高度,品牌在运作时间、得到的关注和获得的投资方面的支持程度。品牌保护:品牌在各个层面得到保护的程度,包括法律保护、专利成份和设计、制式、品牌地理分布与企业社会责任等。品牌反应力:品牌自身的领导意识和不断自我发展和更新的愿望带来的,可以应对变化和主动创造新机会的能力。■外部真实性:品牌是否基于产品的实际能力而建立,是否继承和传达了明确的理念及良好的价值观,是否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其的期望。相关性:品牌在所有的人群分类和地理区域中,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的程度。差异性:消费者所感知的该品牌定位与其竞争对手定位之间的区分度和独特性。一致性:在各个接触点或各种传播方式上,品牌承诺被消费者所感知和所认同的程度。品牌存在性:对于品牌的谈论无处不在,品牌得到消费者、客户、舆论、社交媒体包括雇员正面评价的程度。理解度:客户和雇员不仅仅是知晓该品牌,并且对品牌的内涵有着深度的理解和洞察的程度。
  • 强大的品牌源自四大内部要素,而其强度反映在六大外部要素。我们将这些要素加以综合,就能了解某个组织是否做好了成功的准备。
  • 实施数字化战略的基本活动· 建立企业网站。· 建立电子商务站点。· 在线广告投放。· 在搜索引擎优化、营销方面积极投入。· 拥有企业网站的移动设备专用版本。· 拥有电子商务站点的移动设备专用版本。· 拥有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库。· 拥有以客户为中心的在线社区。· 拥有活跃的社会网络页面(例如Facebook、MySpace、LinkedIn等)。· 拥有活跃的微博账户。· 拥有活跃的视频网站页面。· 参与基于位置的社交媒体网站(例如foursquare)。· 拥有在线博客。· 拥有员工内部网络。· 拥有针对员工的内部社交媒体策略。
  • ...3 more annotations...
  • 活跃数字化战略需要的品牌保护措施· 对域名实施监控,以掌控站点和商标侵权。· 抢先注册域名,以防范网络蟑螂。· 监控数字空间,防范对企业标识的潜在毁谤或非授权使用。· 抢先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注册用户名,以防范用户名擅自占用。· 监控社交媒体网站上的用户名,以防商标侵权。· 备份数字站点上张贴、收藏的全部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审核社交媒体网站上的隐私声明、注册声明和政策。· 制定员工在线言行准则。· 制定员工代表企业在数字空间的言行准则。· 与员工分享相关法律,使其完全了解品牌保护相关事项。
  • 建立数字化品牌战略的关键要素无论何种行业或经济规模、范围大小,数字品牌战略需要传达的四大基本要素包括:■从内部着手在内部与员工达成共识是后数字化时代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的根本。宣传企业品牌并就此对员工进行教育是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关键,这样就能使员工成为企业品牌的宣传大使,进而使员工能在其接触的各个渠道一致、准确地展现企业形象。■超越社交媒体数字渠道并不仅限于网站和微博。社交媒体工具也非常重要,但这些并不是可以由企业自由支配的数字工具。应用程序、广告、在线体验等都是也应该成为企业的有力武器。企业的数字化战略需要具有全面性,应充分利用数字工具作为企业战略的补充,无论是已使用的工具还是新的工具,只要适合企业业务发展战略,都可以据为己用。■创建无缝体验正如我们讨论的那样,线上和线下世界并无界限。企业品牌的受众通过非线性、分散的接触点(包括网站、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在线广告、广告牌、广播、零售店、房地产和其他环境)体验品牌故事,包括品牌的目标、品牌能够带给消费者什么体验、如何提供这种体验、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等等。向消费者提供与新的受众现实相匹配的无缝品牌体验至关重要。■恪守承诺 市场份额是针对忠诚的消费者而言,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推动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改变消费者行为并提升底线的最佳途径是企业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这将建立忠诚度,并最终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回报。如同企业综合战略中的其他手段一样,数字化战略是实现良性循环的最佳手段。数字化战略如若不能整合到企业更大的品牌和业务战略中,就纯属无稽之谈。
  • 数字化是提升品牌存在度的手段。品牌越强大,就越能在传递上述四大要素时占据有利位置。
  •  
    数字化战略衡量标准;实施数字化战略的基本活动;活跃数字化战略需要的品牌保护措施;建立数字化品牌战略的关键要素
ocean wu

创业黑箱:理解产品和商业的逻辑 - 0 views

  • 不同项目的发展路径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商业化的路径也不相同,
  • 不同的阶段你可能会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盈利。商业模式有好坏之分,也有阶段之分。
  • 事为先,人为重
  • ...16 more annotations...
  • 创业是一个黑箱,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就只有产品和服务,但是产品和服务是最表面的东西,有人从黑箱里面进去,最终做成个上市公司,有人从黑箱进去,结果没做成。
  • 先给大家讲个笑话:一漂亮性感无敌的女神同事,其老公给她送午饭,没说话放下就走了。新来的男同事问 : 那是谁?她 : 送外卖的。问: 没给钱?她: 不用给,晚上陪他睡一觉就好了……男同事若有所思…… 第二天,男同事为她带了四菜一汤的午饭,整个办公室轰然大笑…… 所以说不要在浅层观察后,就贸然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你不知道人家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 多项目大部分的瓶颈都出现在人上,人的发展速度没有跟上事情的发展速度;或者合伙人之间或者和团队之间出现了问题和分歧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 所以永远要去找团队最需要的人
  • 产品往往是一开始的一个切入点。有些产品先天和商业化紧密结合,比如电商,但是还有很多项目,大部分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未来的商业化是两个环节的东西。
  • 所以大部分项目都会经历两个过程,通过找到合适的需求点找到合适的产品切入点,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再通过合适的商业模式进行变现
  • 商业化永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去低成本实现规模化。
  • 不同的商业化路径项目发展的策略也会不太一样。比如想做平台,可能早期产品会追求用户规模,早期可能就是如何去快速低成本去实现规模化的临界点,并且在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尝试商业化;有些模式可能一早就有现金流,这样的项目在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不断提高效率,提高商业化的效率,如何快速的实现规模化。
  • 不同的商业化路径你在不同阶段需要关注的核心运营指标也是不同的。
  • 商业其实本质就是如何通过你的产品实现商业价值的逻辑。
  • 理解商业就是在理解商业和你满足用户需求之间产品的逻辑:
  • 用户为什么要用你的产品,产品解决什么需求,目前他们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样的,这种解决方法有哪些问题,自己的方案和他们相比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二是你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赚钱,从谁身上赚钱,他们愿意付费的痛点是什么?
  • 关健是,你期望的用户群是谁,你是否真正了解你的用户群,还是基于自己的逻辑为你的用户设计产品?向你付费的人他们真实的需求你是否了解?
  • 只要能够为你的用户实现价值,并且公司也能实现商业价值,员工也能得到他们满意的工资,这就是成功的商业
  • 远大的梦想不是一步到达的,所以是个长跑。理想是由多个现实的目标来实现的,所以一个很好的节奏感其实是分解目标和阶段的能力。好的节奏感能够让你的团队有阶段性的成就感,也会让你的团队成员有一个清晰的愿景。
  • 产品、运营和市场都是为商业服务的,所以从目前的阶段到你希望达到的状态的路径和策略是最重要的,产品的节奏,运营的节奏,市场的节奏都是紧密结合。别人可以抄袭你的产品,但是不能抄袭你后面对于公司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ocean wu

如果电子商务网站与SNS联姻 - 0 views

  • “社会化商务应以商务为本,其他的都是通路”。
  • 如果以互联网的角度讨论社会化商务,那是在玩概念。Web 2.0 的 SNS 从概念起家,如果一定要让 SNS 去赚钱,从某种意义上讲,显得有些近于残忍。而要让一个概念持续地赚钱,仅有短期的眼球效应是远远不够的。
  • Facebook 这个免费的平台,把基础搭建好之后,只要开放 API 就可以向大量的 App 开发商收费,公共社区流量私有化的过程,就是 Facebook 赚钱的机会。淘宝大概也是嗅到了这个味道,免费网店不能盈利,但是开放数据、接口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向其它获益者收取费用,在 Taobao Open Platform 中,海量数据的诱惑实在不小。
  • ...6 more annotations...
  • Facebook 与淘宝都是具有庞大用户基数的平台,只有平台才谈得上开放。大多数 B2C 电子商务网站都不能成为平台,但是可以利用 SNS 的特点进行商务拓展。
  • 不管是 B2C 还是 C2C 电子商务,本质都是面向C的零售,还是在做人的工作,顾客从哪里来始终是根本问题。
  • SNS 网站最重要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的根本就在于此,个人信息的对接也能够产生巨大价值。在 SNS 网站上,每位用户的一个动作,都会波及他的每一个好友,进而影响更多人的行为。
  • SNS 网站上却有“无数的人”。这给了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营销活动的条件,如果能够深入SNS 进行关系营销,口碑传统的力量将非常庞大。每个用户都有可能影响其它用户的购买行为。
  • SNS 开放 API 带来的商机,则是电子商务网站的期望值。有实力的B2C 可以利用开放平台 API 开发相应的插件
  • B2C 除了开发 App 放到 SNS 平台上,还可以架设独立的 SNS 社区做电子商务
  •  
    Facebook 这个免费的平台,把基础搭建好之后,只要开放 API 就可以向大量的 App 开发商收费,公共社区流量私有化的过程,就是 Facebook 赚钱的机会。淘宝大概也是嗅到了这个味道,免费网店不能盈利,但是开放数据、接口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向其它获益者收取费用,在 Taobao Open Platform 中,海量数据的诱惑实在不小。
ocean wu

消费升级,如何打造家居企业"护城河"? - 0 views

  • 先看样子、其次看品牌、再看文化内涵,即选择更有面子感觉更好的更有价值的。 生活方式的进化 消费升级可进一步理解为生活品质或生活方式的进化。
  • 自尊的衡量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社会对你的评级/自己心中期待的评价
  • 消费升级是包含消费行为、心理、环境演变所造就的趋势,即可进一步理解为是生活方式(品质)的进化或升级。
  • ...9 more annotations...
  • 立足于消费者(目标用户)普遍的心理诉求和行动变化,结合行业走向,从生活方式(品质)进化的趋势中去寻找提供消费产品的企业定位。
  • 家具企业的服务与销售对象尤其是适应消费升级(或生活方式进化)后的真正目标应是以新中产阶级为核心,辐射至具有共同消费观念的消费者。 具象化后:目前我国消费总趋势是向体验型、健康型领域延伸。品质生活是基本追求的生活状态,90后乃至95后是消费主力。
  • 2、成为系统服务商:即从单品类优质产品(沙发、床、床垫…)转向多品类组合,再转向生活方式提供者。
  • 品味(品质、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物品具情怀的吸引人之处的生活方式)和体验(场景、生活方式、空间组合…,一般而言,幸福感来源于体验而非购买行动本身)是最核心的两个要素。
  • 除了原先通常意义上的设计(款式、功能)材料、做工、营销(渠道、广宣)、服务(物流、安装、维修)外,更要重视和加强的是:
  • 1、深刻的消费者需求洞察: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的普遍需求,而是挖掘引导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潜在需求,从而使产品与服务能超出其期望值
  • 新中产阶级的九大消费趋势: (1)只选合适的,不选最贵的;基本消除钱多人傻速来的现象。 (2)是高科技产品的尝鲜者; (3)拥抱无现金社会; (4)愿为情绪和精神买单; (5)从“价格敏感”转向“品质敏感”; (6)要打拼也要健康; (7)愿意优先享受生活; (8)不迷恋LOGO但崇尚品牌态度; (9)喜欢过一种不设限的人生。
  • 3、高科技的应用要更加重视
  • 4、更加重视人文情怀下的品牌建设和口碑塑造,以培养忠实的粉丝群。
ocean wu

「全民星」的"短视频+电商"商业模式 - 0 views

  • 阿里巴巴正在提升短视频在其电商生态的战略地位,淘宝给有短视频的商品更高的搜索权重,并在天猫平台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让商铺的展示位从图文变成短视频。另一方面,天猫希望能在电商生态中产出头部内容,这其中短视频亦会承担足够重要的角色。
  • “在内容电商,或者在电商内容这个赛道上面,其实只有两件事情可做:要不就是极其下沉的市场,要不就是头部市场,他是没有中间地带的。”
  • 天猫有将近30万商家,平均每个商家将近有30个SKU,其中将会有大量的商品的SKU需要视频化。以一个15秒或者30秒的头图短视频测算客单单价,大致需要1000元人民币的视频化成本。
  • ...8 more annotations...
  • 全民星通过淘宝的V任务平台,接单商家的短视频制作和分发任务。
  • 在目前的视频红利下,越来越多的客户对TP公司提出视频的需求,急需我们来做视频的整体制作和运营。
  • 探索与商家的新的合作方式,期望建立一个完整的样片库。通过现有的样片让用户的需求量化和具象化,这要求样片库有足够丰富的内容,目前构想中这会是一个有数十万条片量的库。
  • 产能。全民星的做法是让制作的流程颗粒化和标准化,把视频转化为标准化的产品,让其中每个要素可以拆分。其中的逻辑是,一条短视频可被组成的元素相对恒定,2000块钱的成本,可被拆分为200块钱的国内模特,200块的室内场景,一定价格的特效和背景等要素,这些都要求被最小颗粒化。
  • 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客户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样片来寻求不同要素的组合,确定片子的价格。 全民星预计10月份可产出3000条短视频内容,未来3个月内可达到月产4000到8000条内容。公司在筹划将产能和模式复制给下面的供应链,让全国接近3万家小机构进入到全民星的系统里面,如果实现,未来6个月全民星将呈可以做倍速几何式增长。
  • 在不丢掉内容品质的基础上,让内容和平台的属性关联。
  • 在头部内容和下沉市场继续发力,以短视频的制作流程优化和平台优化进入这个红海,并为商家提供内容营销和电商平台体系落地的解决方案。
  • 构建出自有淘宝达人账号体系,拥有300个可联动使用的账号,其中20个账号为独立养成,未来将逐渐完善分发能力。
  •  
    掌握短视频里面最大的客户体量、客户流量,建立核心技术壁垒,持续吸引客户流量,进而提供整体营销的产品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最终一定要做全案赚钱)
ocean wu

未来游戏设计的十大技术挑战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25 Sep 07 - Cached
  • 1.硬件处理能力 processing powe
    • ocean wu
       
      未来:摩尔定律--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两年翻一番--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图形处理芯片巨人Nvidia宣称一直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更新它的芯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使芯片的处理能力翻倍)但是程序员的雄心总是走在硬件发展的前面,正如一位设计师指出的:"我们的能力越强,获得的成功越大,我们期望也越大" 对更强计算能力的渴求将永远伴随着CPU和GPU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
  • 2. 水描绘出流动的海水
    • ocean wu
       
      未来:游戏开发者正在试验粒子系统,一种由一组颗粒组合而成的系统,所有粒子都以特定的规则对外界做出反应。然后,随着处理器性能的慢慢地增强和算法的改进,使用湍流模型--计算物理学中模糊预测(BallPark Estimate)的等价模型--能够绘制出更加真实的液体飞溅、气泡和波浪效果。
  • 3. 人脸
    • ocean wu
       
      恰当的眼部活动对生成逼真的人脸至关重要。"如果眼睛不对劲,人物看上去就像死人,"Valve的资深软件工程师肯.波德维尔(Ken.Birdwell)指出。他曾经花一年时间来研究眼球的生理结构、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角膜的弧度如何影响光的反射,以及为何瞳孔偏心不是4度会使人被认为是斜视。 未来:克服"深谷效应"相当困难。程序员正致力于增加人脸表情的多样性,赋予不同部位的面部皮肤以不同的光泽(sheen of skin stretched across facial muscle)。
  • ...7 more annotations...
  • 4.人工智能
    • ocean wu
       
      现状:赋予游戏角色像人一样的决策能力需要使用高级的逻辑理论。顶尖的机器人工程师使用这种理论,包括决策树、可变巡航(Mobile Navigation)和有限自动机模型。未来:马泽罗尔(Mazerole)预测下一代的人工智能将能够独立地与游戏中的角色进行动态的交互。"两个'人'走路撞在一起,正好他们脾气都比较'暴躁',这时候他们应该打起来--这就是我们将来要达到的效果。"
  • 5.光影效果
    • ocean wu
       
      解决办法是Crytek公司开发的工具Polybump2。它能将复杂的物体表面转化成少量多面体组成集合体。此外,开发者进还提出了使画面表现更加真实的新技术。"我们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度模拟人眼的活动,"耶利(Yerli)说。游戏画面会模拟游戏角色的视觉体验。当走进阴暗的区域,画面会表现出游戏角色的适应过程。反之从暗处冲出,画面将是一片空白,因为角色被阳光致盲。
  • 6.火焰
    • ocean wu
       
      用程序生成火的行为跟水很像,区别在于:a) 火焰移动更快,也更复杂;和b) 火要烧毁其他东西。过去的游戏中用实景动画来表现火焰,现代游戏则着重于通过火焰的变形和粘性来表现动态的烟雾和焚烧效果。
  • 7.材质物理特性
    • ocean wu
       
      Piexelux娱乐开发名为数字粒子(Digital Molecular Matter)物理引擎,可以模拟物体粉碎、破裂、扭曲和撕裂的效果。它首先将建筑物转化为数百个微小的西面体。在模拟石块撞击时,射向建筑物的石块在碰撞点替代了那里的四面体;接着,引擎根据材料的密度、强度和质量来演算碰撞点周围的四面体如何相互碰撞、移位,制造出受损部位的连锁反应效果。"我们第一次仿真玻璃破碎时,把人扔向窗户然后观察玻璃以真实的方式变成碎片,足足搞了半小时,"Pixelux的软件工程师维克.索哈(Vik Sohal)说。 未来:所有使用数字粒子引擎表现的物体都必须遵守一些列物理规律,如杨氏模数,决定物体的硬度;还有泊松比,描述了气球和苏打水这类东西的弹性。数字粒子引擎还决定了物体的内力如何聚集,在超过阀值之后使物体在最脆弱的位置破裂。树长出新枝就是这样的过程。索哈说数字粒子引擎还可以用于公路场景;它可以构造一个300磅重的令人厌恶的线路维护员,并表现他鸭子一样的姿态。
  • 8.真实的运动教布娃娃学会躲闪皮球
    • ocean wu
       
      现状:软件开发商NaturalMotion基于人工智能引擎生产了一种生成人物行为的引擎--Euphoria。它能让游戏人物在面对危险、受伤时做出动态的反应。Euphoria赋予人物虚拟的人体结构--神经、肌肉、骨骼及重量,这些"特点"使得人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不同的响应。面对飞来的箱子,有的人会躲开,另一些则会热烈地迎接它。当箱子碰到人物,虚拟身体结构做出相应的反应。"这都是基于一个描述人类生理结构的算法,"
  • 9. 模拟真实世界让游戏手柄给你方向盘的感觉
    • ocean wu
       
      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和保时捷公司的软件的帮助,艺电的开发小组记录了车辆状态(方向盘角度、刹车、离合器、刹车、闸门等)如何影响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加速度、偏航)。这些数据直接输入游戏,使游戏中碰撞和驾驶员的动作产生与实际驾驶类似的结果。
  • 10.动作捕捉让电脑学会像人类一样观察世界
    • ocean wu
       
      现状:在Organic Motion的Stage系统中,摄像机录制镜头前人物的动作,同时电脑实时生成捕捉到的图像。这个系统不需要被观察者携带捕捉器。该系统通过由10到 14个摄像机生成的图像合成三维数据云。电脑将相邻的数据点三角化,进而形成人体的轮廓、动作。然后被填充的三维材质送入动画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这一步相对简单。未来:新技术的使用使游戏变得更加真实。过去的动作捕捉系统过于昂贵,开发者只能先捕捉几位主要演员的动作,然后将他们的动作移植到所有其他角色上。"
ocean wu

从网民互动浅析Web2.0时代的网络社会规范 - 0 views

  • Web2.0时代的网络社会延伸和拓展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在网站上,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网络社会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生活。
  • 在网络社会中,也许我有着几个不同的“我”,可能我在不同的论坛中发出的帖子代表的是相互矛盾的立场和观点;在交友网站中,可以用显示社会中我对各种规范、身份和角色的理解,来扮演着不同期望下的不同角色;我也可以反规范、破坏秩序去扰乱网络社会的一方净土,因为我对于你而言是“触不到的人”。同样,可能在遥远的某个地方有一个数据库,它包含着我的个人资料,并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泄漏我的信息;或者,我在偶然的一瞬间也会意识到,我是谁?我在这里做什么?
  • 在网络社会中,信息符号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实质”,在这些情形下,我没有稳定的身份、角色、性格、感情。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这些持续的不稳定性,使每个自我都去中心化、分散化、多元化,我们都是善变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仅仅是信息符号间脆弱的关系。如果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微观的个体都不稳定,那么这个社会的规范一定是很难实现的。
  • ...1 more annotation...
  • 网络社会中的诸多建设者们,更需要为每个个体在互动中提炼并维系一个群体的信仰、价值和规范。这样,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才会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网络社会标准和观念上。
ocean wu

烟草行业谈深化客户关系管理 - 0 views

  • 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市场导向,以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扩展市场机会,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赢利性为根本目标,以信息技术支撑和服务营销策略为手段的现代客户管理体系
    • ocean wu
       
      企业CRM实施的目的
  • 行业在推广crm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对该理念认识上的误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深入,主要表现一是将crm等同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认为只要实施、使用了这个“销售管理系统”就完成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而将crm的外在表征和内在涵义相混淆。无疑,crm软件系统具有强大的销售管理、市场透视、客户分析、实时监控功能,但是系统功能并不意味网建内涵,掌握情况并不代表客户满意,只有内外兼修,上下齐心,既搞信息化建设,发挥自动化优势,又抓配套营销工作,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办客户之事,服客户之务,才能做到crm的形神一致。二是奉行crm万能论,认为一旦推行了crm战略,就可高枕无忧,曲解了重点发展和全面建设的辨正关系。试想离开了企业文化的支撑,供应管理的进步,物流配送的配合,人力资源的提高,业务流程的优化,绩效考核的为完善,仅靠“拍脑袋”决定和粗放式管理,客户服务要求将难以落到实处,细到点滴,客户关系维护将难以持之以恒
  • 三是忽视crm的成本、效益原则,认为实施crm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客户的信赖和满意。实际上,客户期望值的参差不齐直接决定了实现客户满意度的难易不同。虽然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客户心理预期的形成,但在根本上并不由我们控制,部分客户好高骛远,抱有空想的情况也客观存在,因而要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实现全体客户的绝对满意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只有细分市场,抓住核心,组织力量,加强服务,实现重点客户和潜力群体的相对满意,才能赢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 ocean wu
       
      企业CRM实施上的误区
  • ...20 more annotations...
  • 2、坚持动态管理原测,推行定期测评监控
  • 1、坚持客户细分原则
  •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市场情况,突出主体定位,发现核心客户,挖掘潜力群体,另一方面能指导我们有的放矢,调配资源,参照“2/8原则”,实行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客户分类体系的建立必须严格遵循smart(s:specific明确的,m:measurable可衡量的,a:attainable可实现的,r:reasonable合理的,t:timing时限性的)原则,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又结合实际,区别城乡;既强调贡献,关注销量,又兼顾发展,综合考虑。
  • 对类别客户进行测评分档,总结归纳各客户群体内的共性特点,深入分析各客户类别间的需求差异,为后续创新营销技法,开展个性服务
  • 户分类管理体系,实现定位优先
  • 帮助客户找准位置,有所激励,分类转化,能上能下,指导我们调整策略
  • 三、建立亲情化、差异化、诚信化的现代营销体系,实现服务优先 1、加强亲情服务,培养客户归属感。
  • “生人→熟人,熟人→关系,关系→生意”的营销三步曲
  • 1、关注客户核心利益。
  • 提供多个层面的促销支持,
  • 对于潜力客户,要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养,帮助他们找准差距,指导他们向重点客户的标准靠拢。对于一般客户,要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发展一批,维持一批,萎缩一批。
  • 健全客户投诉处理、商情咨询体系,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实行首问负责,明确回复流程,畅通交流渠道,对客户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拖延,以热情周到的态度,以文明礼貌的用语,以及时准确的答复消除客户疑虑,传递企业信息,解决客户困难。
  • 四、牢固经济利益纽带,实现核心回归 客户经营的根本目的是销售获利
  • 2、实行差异服务,培养客户荣誉感。
  • 2、分担客户经营风险。
  • 一是分担无序竞争风险。
  • 二是分担价格竞争风险。
  • 三是分担库存积压风险。
  • 3、实现客户、公司共同进步。
  • 一是安排算帐服务,增强客户盈利信念。客户经理作为客户利益的代言人,要向客户提供算帐服务,使客户对销售盈利情况心中有数,对我们推荐的产品组合充满信心。二是提供经营指导,培养客户销售能力。通过资料宣传、客户座谈、邀请参观、现场指导等多种手段,结合客户店堂店貌、地理位置、经营条件、个人素质、营业年限等实际情况,对客户传授全方位、度角度、个性化的商品营销技巧,消费推荐经验,卷烟存放知识,培养、造就一批重诚信、有规模、上档次的销售明星。三是改善经营条件,树立客户社会形象。对重点和潜力客户采取“柜台加盟”的方式,统一外观设计,统一ci识别,统一卷烟陈列;试行“有偿使用,租售结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广pos终端系统,提升经营水平,帮助该类客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消费者光顾。四是开展销售返利,刺激客户发展进步。借鉴宝洁(p&g)公司成功做法,对类别客户采取销售奖励,取消简单的现金返还和实物发放,设立客户销售返利基金,由公司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根据双方上一,用于对客户的分销支持,例如改善店堂装修,增配储藏设备等。
ocean wu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 0 views

  • 社交网络于青少年来说不只是一种媒介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 处于社会化关键期的青少年,所面临的是获得自我实现、自我认同与社会归属感。
  •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印象管理”,认为它是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我并控制外界对其印象的一种技巧。人们通过印象管理展示出别人所期望的行为,从而使他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的行为反应。②之后,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琼斯等在戈夫曼研究的基础上,把印象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人们企图控制他人对自我个人特征的印象”。1982年,鲍梅斯特对印象管理作了更全面的阐述:“印象管理是利用行为去沟通自己和他人间的信息,旨在取悦观众和建立、维持或精练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 ...21 more annotations...
  • 在社交网络中非语言特征处于缺失状态,这种以计算机为中介物的交流给双方预留了组织语言、完善思考的时间。在这期间,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点,自我省视,将自身的优点完全表露出来。
  • 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都涉及青少年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对自己留给他人印象好坏的操纵,简而言之,即印象管理。
  •  1.自我实现。印象管理有助于人们发现自身潜能。
  • 3.社会归属感。
  • 在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交际范围成倍扩展,陌生人居多的环境中需要他们进行精准的印象管理。在同他人建立联系的过程里,人们会不停收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获得自我认同。
  • 社交网络中,由于关系网的密集,青少年对于“孤立”的恐惧加深,希望融入某一特定群体的欲望逐渐增强,因而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印象管理,自觉调控
  •  2.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后理解到的自我,而印象管理的过程即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
  • 单纯的文字已经不足以满足青少年印象管理需求,其线性特质无法真实再现人类复杂的情感纠葛。同时,文字容易被篡改、编排,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厌恶,人们期待更真实、更具现场感的印象管理行为。
  • 1.图片。
  • 一方面是为了呈现自己的容貌,另一方面强调了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品质。
  • 2.视频。
  • 网络视频以其所具有的动态性、纪实性,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提供了更有效的印象管理手段。
  • 用网络视频进行自我印象管理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或生活点滴,以此反映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等,获得他人的认可,完成积极的印象管理;第二,模仿某个明星或者某个反面经典人物来修饰自己的形象,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迎合大众喜恶,更多地是想吸引眼球,获得围观,拓宽自己的交际平台;第三,选择性拍摄,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等,或是选择自己身体的得意之处,如脚、手、眼睛等获取他人对自身优势的关注及认可。
  • 青少年在自我展现过程中更多依附于技术而不是自我行为的约束。
  •  一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青少年对周围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评价与判断,自我意识增强,情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对现实世界的了解,缺乏独立的辨别能力和自主行为能力,对自我角色的认同经常处于冲突和混乱之中。
  • 印象管理行为的正负效应
  • 青少年应认清印象管理的“表面”效应,更多地从印象管理中发现自身不足,注重完善自我。
  • 1.从“发出者”角度解读印象管理的正负效应。
  • 青少年自视过高,无法客观地评价自身。在虚拟社交网络上的印象管理相对易行,通过修饰过的文字、图片、视频,加上社交网络裂变式的传播,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吹捧,并沉溺其中。
  • 2.从“接受者”角度解读印象管理的正负效应。
  • 假我”塑造,将自己建构成完全符合对方期许的形象,混淆视听,不少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因此受到侵害。
  •  
    社交网络于青少年来说不只是一种媒介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社交网络上聊天、恋爱、交友…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都涉及青少年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对自己留给他人印象好坏的操纵,简而言之,即印象管理。
ocean wu

京东7FRESH签下16家知名地产商 未来3-5年将开1000家店 - 0 views

  • 京东7FRESH宣布强势开启全国开店战略布局!9月19日,京东7FRESH战略合作签约发布会在京举行。京东7FRESH与保利、大悦城、万科、越秀、绿地等16家全国知名地产商进行项目落地合作签约,并同步启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开店进程。
  • 用半年多的时间梳理供应链、优化后台技术、打磨品控体系,完成第一阶段积累的7FRESH重装出发
  • 与合作地产商共同探索“人、货 、场”这三方面在线下零售的价值及应用,即以更精准的人群定位匹配更精准的需求,由此产生的人流吸引力和人群黏性,也将助力商业地产“客似云来”的期望成为现实。
  • ...7 more annotations...
  • 利用京东大数据分析、构建商圈目标用户完整画像,对用户消费进行精准定位,然后从京东商城海量SKU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商品池。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工具将实现产品化,不止是在7FRESH应用,更将面向行业开放;不止是进行超市选址,对于商业地产定位、招商方向、周边用户喜好分析也将提供重要参考。
  • 7FRESH共享京东商城全球品牌池,甄选好食材,同时还通过买手制拓展、丰富生鲜品类,为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提供了极致保证,实现为消费者挑选时间做减法、商品品质做加法。9月6日,京东生鲜联合7FRESH在香港发起成立全球水果品牌战略联盟,18家全球知名水果企业成为联盟首批成员,进一步丰富进口生鲜品类。   7FRESH全球直采产品占比20%,生鲜类商品占比70%,生鲜类自有品牌占比60%,单店有效备货品项数超过5000品
  • 以“超市+餐饮+O2O+黑科技”为主战场,7FRESH将购物体验做到极致:叶菜品类超过24小时无理由下架;中餐、西餐在店即食,可亲见新鲜澳洲谷饲牛排从货架商品到餐盘食物的形态衍变;通过魔镜系统感应查询产地溯源信息、刷脸支付等黑科技体验最潮购物体验。
  • 配送端,7FRESH 提供以门店三公里为半径的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
  • 仓储端,京东物流在全国十个主要城市拥有18个生鲜冷库,生鲜冷链配送已覆盖全国300个城市
  • 7FRESH是从互联网企业孵化的战略型项目
  • 京东7FRESH与全国众多知名商业地产合作落地,为双方在探索智能商业地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拼一拼,谁准备的更好、更充分。
ocean wu

用服务设计打造未来银行 - 腾讯CDC - 0 views

  • 在过去的一年里,37%的用户在银行的资金相对减少,而减少的资金79%流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85%的用户普遍的消费支出方式是手机支付。在挑选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间也发生变化,仅有20%的用户是在营业时间购买理财产品…从这些数据中也可以窥探到行业的变化
  • 手机银行app的产品满意度总体为71.3,对比腾讯历年来产品的平均分82.4,手机银行app的NPS(净推荐值)总体为-22%,历年腾讯产品平均为45.1%,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互联网银行的产品与腾讯产品体验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用户对金融服务的期望和实体体验有差别。
  • 同类型的金融服务用户会有不同,线上服务流程不同,也会有新的触点
  • ...15 more annotations...
  • 服务设计的本质是通过对服务过程中的触点体验进行系统、有组织地挖掘优化,让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能有效协作,最终取得完美用户体验的过程。
  • 以资金流转为出发点,将用户的金融行为分为:“存(结余)贷(透支)花(花销)”。并且采集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想法,以及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会在线上发生哪些触点。然后梳理出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体验流程,最后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把用户诉求,流程,感受,触点等信息填入表格,这种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结构化的梳理用户的需求缺口
  • 信用背书可以提升品牌的信任感,所以在未开户时,用户对微众银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用户的闪屏和登陆页面中突出了腾讯的背书和好友关系链元素,文案传递出微众是互联网银行,但是同样受到银监会的监管,是安全可靠。
  • 安全是基础,舒适是我们希望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感受。
  • 通过服务设计工具去梳理用户从开户到理财再到转账等基本的金融服务过程,梳理后可以得出对安全体验的缺口。
  • 通过设计师洞悉用户的心智模型,寻找设计的机会点,并运用到设计方案中
  • 发现用户的需求缺口可以用初识时提供“安全“感和到熟悉时“舒适”感来归纳概括。
  • 用户在转账过程中并不追求操作的效率,而是追求操作准确率,所以我们需要为用户营造操作安全,安心的氛围。
  • 我们基于定性研究结果和初步数据分析识别关键细分变量,梳理出用户类型,而不同的用户旅程地图也各不相同,然后我们将采集到的数据,放入用户的体验流程中,体验满意度相差较大的环节用户痛点较多
  • 用户追求的是收益和风险的一个平衡点,当收益率达到10%,近7%用户觉得有风险。除了收益和风险,用户还有一个考量点事资金的灵活度。当然每个用户侧重点会不同,但是都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点。
  • 他们会在不同的平台不停对比,寻找最满足的自己产品,这个过程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我们提出了在微众理财“舒适”的概念
  • 将晦涩难懂的术语转化为人话版本的产品介绍,这样用户可以更轻松的理解产品细节,靠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去选择合适的产品
  • 在用户关心的理财产品重要节点和资金去向采用图形化的表达,明确规则等等,让小白用户一目了然并感受到资金安全。
  • 提供了多种针对性的信息外露,比如利用好友关系链维度提供新的理财参考维度。
  • 迎合用户“舒适”体验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整个金融生态和服务系统,推出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通过补齐用户的服务缺口,吸引用户,开发市场。
  •  
    迎合用户"舒适"的体验。这既是产品的理念设计,也是品牌营运建设。
ocean wu

医药电商:单纯的B2C、O2O已成过去式 - 0 views

  • 物流成本高企、客户需求相对低频、盈利模式不明朗
  • 一个渠道是没有前途的,全链路和全渠道,线上与线下的整合和专业升级后,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产品需求。
  • 8月,1药网与九州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采购渠道、互联网联合营销、物流配送等方面进行合作。分析人士认为,双方联手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双向引流,1药网也可以依托九州通线下的实体药店,提升覆盖范围缩短配送时间。
  • ...9 more annotations...
  • 单渠道固然有着低成本的优势,不过也存在综合竞争力偏弱的缺陷。
  • 在今年的双11,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以熬制阿胶膏等膏方为切入点,拉近了消费者与医药O2O的距离,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 11月14日,CFDA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严禁处方药网上销售。在当前处方药占据药品市场近八成份额,近八成处方药都在医院销售的现状下,医药电商企业唯有望洋兴叹了。而医药O2O能否获得有效的处方,成为当前医药O2O发展最现实的问题,否则,仅靠OTC并不能支撑起昂贵的物流成本。
  • 从B2C到B2B再拓展至医药O2O联盟,阿里健康试图打造的全链路零售体系中,上游供应商原本单向输出的角色将被改变,未来将会与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信息互动。
  • Walgreens的发展历程可以给中国的药品零售行业在这方面一些启发。这家全美最大医药零售商起步于1901年的家庭作坊式小店,其2016年报显示,全美约有76%的人生活在距Walgreens5英里的地方,Walgreens结合了线下药店、店内诊所、网站、APP等多种渠道覆盖消费者。当然,这与美国医药市场的实际密不可分。
  • 全链路、全渠道模式带来的效益在客单价上体现得更加直接,有数据显示,同时使用PC端和线下门店或者同时使用APP和线下门店购物的客单价,是仅在门店购物用户的3.5~4倍,而同时使用三种渠道用户的客单价是仅在门店购物用户的6倍。
  • 1、对单个具体的人而言,以上场景发生的频率有多高?是否会如同购买快消品一样的频率?     2、每次送药的客单价同单位成本的比例问题。一般而言,在上述场景中的客单价很少能够超过100元,按照目前药店平均毛利30%计算,利润很难超过30元,但企业付出的成本远远超过30元。
  • 3、网售处方药短期内不会放开。这个在CFDA于11月14日发布的《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印证,也就是说,之前医药电商广泛期待的网售处方药被明确禁止,期望以销售高价值处方药来弥补费用亏空的算盘又一次落空。
  • 4、医药O2O本身是有专业属性的,包括前端医疗、药事服务、综合健康管理,鉴于当前用户习惯还没培育起来,市场并不是没有机会。
1 - 20 of 20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