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琪:杨佳已死 但这并不代表悲剧的终结 - 2 views
震惊全国的袭警案制造者杨佳,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结束了其罪恶的年轻的人生。(11月26日新华网-杨佳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 杨佳真的是太凶残了,因为一辆自行车,竟然一连杀死6人,杀伤5人,如果不是得到制止,其酿成的后果还会更严重。将这样一个十恶不赦、丧失人性的家伙格杀勿论,想必一切有正义感,关心社会治安的民众都会拍手称快。 杨佳的凶残是泛凶残,不是针对某一两个与其有...
有的真相会被埋葬,但真理永远在那里。
震惊全国的袭警案制造者杨佳,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结束了其罪恶的年轻的人生。(11月26日新华网-杨佳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 杨佳真的是太凶残了,因为一辆自行车,竟然一连杀死6人,杀伤5人,如果不是得到制止,其酿成的后果还会更严重。将这样一个十恶不赦、丧失人性的家伙格杀勿论,想必一切有正义感,关心社会治安的民众都会拍手称快。 杨佳的凶残是泛凶残,不是针对某一两个与其有...
一男子杨佳7月1日闯进上海闸北公安分局办公场所,用利刃袭警造成6死4伤的惨案。嫌犯的身份已经查明,乃皇城根长大的北京人,少年时父母离异,和母亲相依为命,其住处离即将举行大典的鸟巢不过数百米。 北京人千里迢迢赶赴上海袭警,这个情节有相当的戏剧性,难免让人联想翩翩。中国最繁华执法也相对文明的两大都市,其市民享有了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一些特权,哪怕是下岗职工,他们得到政府的关照也比别处下岗工...
--"个人行使暴力反抗权利的正义性,首先要区分被动的自卫暴力和主动的行凶暴力,其次要区分反体制的暴力和个人复仇的暴力,最后还要视暴力反抗的客观效果来界定。如果暴力反抗是个人复仇的主动施暴,其结果是双方的生命代价,那就是没有赢家的玉石俱焚,也就谈不上正义。" --"但杨佳不是英雄或大侠,因为他结束了六个生命。" "自卫暴力"和"主动暴力"的确有区别,但那是针对一般匪徒而言的,对于特殊的、身...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杨佳不死,天理不容。 七日内杨佳必死,毫无悬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杀了人,还不受法律的制裁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社会?无论是过去的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法治社会,都不会容忍杀人者不偿命的情况,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最高法院的批复告诉草民一个不变的道理"杀人偿命"。 一个30岁不到的青年,持刀杀害六位手无寸铁而毫无瓜葛的警察,是一个丧尽天良的行为,一...
关于近日发生在上海闸北的杨佳袭警案,虽然从发生到结束,仅仅数分钟,却丧生5人,致伤6人。其所引起的关注,不仅在网下,也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 很多人对杨佳袭警,不仅不觉得这是件坏事、错事,甚至拍手叫好。这让人甚觉杨佳大有当年马加爵之风采了。如果说当年马加爵是因为自身性格内向,再加上不能与同学很好相处,导致其过激杀人,从而让很多价值观尚不成型的学生对其崇拜有加,那么今天杨佳的行为,为什...
这是一起令人既感震惊又感困惑的事件。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许,28岁的北京籍男子杨佳持刀闯入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案件卷宗已移交上海市检察院。在力量极不对等的情况下,一名孤身歹徒竟致多名民警伤亡,严重的暴力袭警事件发生在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的中国十大治安良好城市之一的上海。 在风险社会的现实生存条件下,"潜危险"常与民警相伴,暴力袭警事件时有...
题外的题内话: 人类陷在自己的主观里,无以自拔。如果他们偶尔能看清自己的形象,将会惊出一身冷汗。 但人们依然陷在自己的主观里,他们的判断、行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自己主观取向的摆布,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可能有的人会不耐烦地说,想这么多干什么呢?开心就好。我时常听到人们这么说,可是我也时常很沮丧地发现,说这些话的人经常会因为不能超越自己的主观,而被主观所奴役,作出不准确和不理智的判断,尤其...
当今的中国,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一个沾满鲜血十恶不赦的罪犯--杨佳,今日终于是领到了人民法院的死刑判决并被立即执行,也就是在我敲击这些文字的时候,震撼中华神州的上海闸北公安局6警员被杀案随了杨佳的命赴黄泉而宣告结束。 这案子虽然是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索和困惑却屡屡缠绕着我几近变形的神经,很多事情莫衷一是莫名其妙不的其解,禁不住拿过去经历的事情相比,比来比去,我更是烦闷和无奈。 按说...
六个警察杀死一个学生,一个刀客杀死六个警察,全国人民每天都在喝毒奶,申冤的却被投入黑监狱,寻子无果上 访遇阻,慈善家奸污女童……这些令人发指的事实像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汽车尾气,从未停止,也瞬间消失(看上去),它们每天都在国民心里建构怨恨与无助的城墙,当无神论并极权意识指引下的国家秘籍"发展才是硬道理"已经毫无遮拦地演变为"老子就是硬道理"时,人民开始向掌权者申冤,却无处可寻,求告无门。于是地...
2008年10月2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二审裁定,驳回杨佳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尽管最高审判机关对该案的核准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凭一个从事近二十年刑事审判的法官的直觉,笔者认为应该没有悬念。因为,一个歹徒冲进国家司法机关,持刀捅倒10人,致6名无辜警察丧生,对如此令人发指的暴行,最高审判机关总应考虑案件的危害与社会的影响,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掂量民愤的因...
来源:警察网 入夏以来,沪上发生了一起建国以来为所未闻的暴力袭警事件。扼腕叹息之余,笔者以一个法科学习者的眼光回顾思忖这起必将引以为教训的事件。 从媒体报道得知,犯罪嫌疑人杨佳系因不满于上海警方对自己所涉的一桩行政案件的处理,从而心怀怨愤,产生犯罪动机,继而视整个公安机关为犯罪对象欲实施报复行动泄愤,最后不分青红皂白,在并非自身案件处理地的闸北分局,对无辜的众民警保安当...
笔者再以最近比较敏感的杨佳杀人案为刑事诉讼事例,来说明三者至上的统一与实现,以此来纪念无辜者--拿警察身份来说事,以证明杨杀人事出有因,是对死者的漠视和轻贱,也是放任不特定的生者生命于暴力中。杨佳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维持原判,目前正进入死刑复核阶段。依照上述分类,首先分析杨佳与被他杀死的六名警察及其家属的各自利益立场。死者长已矣,生者永存念!杨佳以故意杀人的暴力行动剥夺了六名警察的生命,于他而...
上海袭警案的舆论情况大致是:实名言论一边倒谴责杨佳的残暴,个别有心挺杨的也不过是视杀人者的恶性犯罪行为于不顾,专注于强调社会的"逼迫",但还有绝不会赞美杨佳犯罪行为的底线;一个人长期光顾的论坛可以看作是半实名场合,名字虽不是真的,但待的时间长了,从事职业、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等,同论坛网友已经知道个大概,在这里,主流是对杨佳犯罪行为的否定,称呼杨佳为"英雄"、"义士"的较少--个别"极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