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是复仇主义的合法外衣--评杨佳死刑 - 10 views
据新华网快讯消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袭警杀人案罪犯杨佳于2008年11月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 杨佳一案终于尘埃落地,这是一个可以逾期的结果--从上海对六名遇害公安警察的追悼大会的规格与悼词就可以判断出来: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吴志明出席追悼大会,公安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政法委送了花圈。市委、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工青妇等单位领导及社会各界千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灵堂上方横幅...
据新华网快讯消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袭警杀人案罪犯杨佳于2008年11月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 杨佳一案终于尘埃落地,这是一个可以逾期的结果--从上海对六名遇害公安警察的追悼大会的规格与悼词就可以判断出来: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吴志明出席追悼大会,公安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政法委送了花圈。市委、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工青妇等单位领导及社会各界千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灵堂上方横幅...
笔者再以最近比较敏感的杨佳杀人案为刑事诉讼事例,来说明三者至上的统一与实现,以此来纪念无辜者--拿警察身份来说事,以证明杨杀人事出有因,是对死者的漠视和轻贱,也是放任不特定的生者生命于暴力中。杨佳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维持原判,目前正进入死刑复核阶段。依照上述分类,首先分析杨佳与被他杀死的六名警察及其家属的各自利益立场。死者长已矣,生者永存念!杨佳以故意杀人的暴力行动剥夺了六名警察的生命,于他而...
--"个人行使暴力反抗权利的正义性,首先要区分被动的自卫暴力和主动的行凶暴力,其次要区分反体制的暴力和个人复仇的暴力,最后还要视暴力反抗的客观效果来界定。如果暴力反抗是个人复仇的主动施暴,其结果是双方的生命代价,那就是没有赢家的玉石俱焚,也就谈不上正义。" --"但杨佳不是英雄或大侠,因为他结束了六个生命。" "自卫暴力"和"主动暴力"的确有区别,但那是针对一般匪徒而言的,对于特殊的、身...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杨佳袭警杀人案发生后,引起包括法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0月2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二审裁定,驳回杨佳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日前,在我国刑事法学界享有较高声誉的3位专家--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
关于近日发生在上海闸北的杨佳袭警案,虽然从发生到结束,仅仅数分钟,却丧生5人,致伤6人。其所引起的关注,不仅在网下,也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 很多人对杨佳袭警,不仅不觉得这是件坏事、错事,甚至拍手叫好。这让人甚觉杨佳大有当年马加爵之风采了。如果说当年马加爵是因为自身性格内向,再加上不能与同学很好相处,导致其过激杀人,从而让很多价值观尚不成型的学生对其崇拜有加,那么今天杨佳的行为,为什...
来源:警察网 入夏以来,沪上发生了一起建国以来为所未闻的暴力袭警事件。扼腕叹息之余,笔者以一个法科学习者的眼光回顾思忖这起必将引以为教训的事件。 从媒体报道得知,犯罪嫌疑人杨佳系因不满于上海警方对自己所涉的一桩行政案件的处理,从而心怀怨愤,产生犯罪动机,继而视整个公安机关为犯罪对象欲实施报复行动泄愤,最后不分青红皂白,在并非自身案件处理地的闸北分局,对无辜的众民警保安当...
这是一起令人既感震惊又感困惑的事件。2008年7月1日上午9时许,28岁的北京籍男子杨佳持刀闯入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案件卷宗已移交上海市检察院。在力量极不对等的情况下,一名孤身歹徒竟致多名民警伤亡,严重的暴力袭警事件发生在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的中国十大治安良好城市之一的上海。 在风险社会的现实生存条件下,"潜危险"常与民警相伴,暴力袭警事件时有...
杨佳死了,但是对于本案的争论还没有结束。赵秉志老师、陈卫东老师都从理论上对此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此案审理程序合法,量刑适当,不存在问题。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杀死了杨佳? 一 杨佳自己杀死了自己 这一点毫无置疑(似乎也是废话),从本案上来看,杨佳携凶器闯入公安分局,致6死4伤。在中国现行的这种体制下,杨佳你公然和公权力"作斗争",而且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