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Groups/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价值 - 0 views

  • 你在网络上收藏的书签,你对自己写的Blog所下的标签,其实都不是在描述「事情」,而是在描述你自己。
  • 你在一个Web 2.0 网站上的活动,可能也展现出你的活跃程度以及其他心理素质。 这可能包含了你每个月拜访的Blog数量,在别人Blog上留言的次数,所下标签的种类等。因此Web 2.0 网站经营者可以在你的头上贴一个标签:「外向指数: 8」。 同样的,还可以再粘贴例如:「积极指数: 6」「忧虑指数: 3」「压力指数:10」。笔者必须指出,在强调以社会学为基础科学所发展出来的Web 2.0 领域,这类心理素质指数将会是重要的下一波!
  • 研究这种东西有什么用途?一个是更好的经营Web 2.0 所形成的社区,以这些指数为依据做更好的互动引导。一个是更为精准广告投放。例如:试著投放「减压饮料」的广告给压力指数很大的用户?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二)「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 - 0 views

  • 社会阶层直接决定了你交友的范围,有没有共通的话题成为关键因素,而话题又直接来自你日常所过的生活。这些习性成为摆脱不掉的标签,直接影响到你会在Web 2.0 网站上与哪些阶层的人激荡起共鸣。 简单的问:有没有任何类似MySpace 的社交网站,是聚集社会上每个阶层的人?进一步问:既然Web 2.0 最终极的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虚拟世界是否可能打破这种壁垒,建立起交流的可能?
  • 不同阶层的网民社会特性说明于下图:
  • 社区,是一群性质相同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取暖。 「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尽管不相互交流,但依然共存于同一个社会。对Web 2.0 网站经营者的挑战,就是如何聚集不同阶层的人,之后准确的导引将他们分开,形成各自的圈子,找到各自的归属。
    • ocean wu
       
      聚集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将他们分开,形成各自的圈子,找到各自的归属.(就象垂直搜索-聚合--分类)
  • ...2 more annotations...
  • 在娱乐资源匮乏的二线城市,这是他们唯一消费得起的文化娱乐活动。任何Web 2.0 网站只要占住这个广大的下层社会就发了。尽管工资水平不高,这些人对网络服务的付费冲动以及付钱的速度奇快无比。
  • RSS ,Tag ,Trackback ,Wiki,Widget,这些上层社会中的菁英阶级创造出来的玩意,真是他妈的见鬼了。笔者四年前接触Web 2.0 技术文件,就觉得这些东西应该送进坟墓里去,一般人实在太难理解了。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三)「搭讪」是需要理由的 - 0 views

  • 社交网络服务可以约略分为几种,除了前面提到的商务交友,还有传统交友,休闲交友以及婚恋交友等几种。其中,传统交友网站想必你并不陌生,此类网站从 1.0时期就已经存在。
  • 典型的用户行为,是在注册完用户名,并填入一堆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甚至收入等资料后,搜索「在该网站上已经有上传照片」的异性,凭著对照片的感觉开始向对方打招呼。这种搭讪方式成功机率有多少?
  • 「共鸣」,是让用户建立关系的第一步,也是长久维持关系的方法
  • ...2 more annotations...
  • 「关系」!B2C 购物网站的购物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有必要建立关系吗?会因为什么而开始第一次搭讪?建立起来的是甚么关系?能够长久维持吗? 「关系」,是Web 2.0 唯一需要思考的关键
  • 并不是所有的Web 2.0 服务都会走向交友服务。但是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却是Web 2.0 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其实,多想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背后的人性心理是甚么,是很有帮助的。
ocean wu

ui花园 - 编织可用性与文化: 创新的用户界面 - 0 views

  • 几种有趣的用户界面设计,它们是: • 滑块筛选 (Slider-based Filtering) • 鱼眼菜单 (Fisheye Menus) • 树图 (Treemaps) • 拖放(Drag-and-drop)
  • 滑块筛选 Amazon’s Diamond Search (亚马逊的钻石搜索)的用户界面采用了点击-拖拽的滑块,这样用户可以扩大和缩小搜索的筛选标准。用户通过滑动来变更用户选择的标准时,该页面可以自动的更新搜索结果。 这个界面具有直观和信息丰富的特点,用户可以很容易的在大量信息中搜索所需要的结果:
  • 鱼眼菜单 鱼眼菜单(Fisheye menus )对于帮助用户浏览很长、但有序的列表很有用处。该菜单可以动态的变换菜单条目的尺寸,将鼠标所在区域放大。这样便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显示并操作整个菜单了,而无需传统的按钮、滚动条、或分级浏览结构。
  • ...2 more annotations...
  • 树图 树图(Treemaps)可以将多列数据以方块组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方块还可以加以不同颜色、以不同大小组织起来,从而以图形的方式来揭示数据内在的模式。这种用户界面可以用来表现复杂的数据关系(比如层次关系等)。 在网站Smartmoney website上,便有一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种用户界面,浏览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数百种库存的信息。下面的图例中,库存货物信息根据不同行业被分组,进而按照其市场资本的大小以不同大小的矩形 表示出来。而颜色则用来表示价格的升(绿色)降(红色)。 要了解一个公司的详细情况,则可将鼠标移至该公司所在矩形的上面(下图展现的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情况)。
  • 拖放 拖放(Drag-and-drop)这种用户界面设计采用了使用者所熟知的移动元素的操控方法(使用者可能有过使用微软视窗应用的经验)。在恐怖小屋的在线商店(Panic Room’s online store)的网页上,要将物品放入购物车中,浏览者可以点击带有加号图标按钮,亦可通过拖放动作来完成。 拖放动作比较简单,先点击你要加入购物车的物品:
ocean wu

Wayfaring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20 Dec 07 - Cached
    • ocean wu
       
      Wayfaring.com :利用了Google map api service, 提供你很方便就可以将Google Map应用到你的网站或Blog中的服务, 可以轻松地在线创建地图, 加waypoint, note, 然后存下来, 将它提供的html code拷到你的Blog上就可以显示了, 还有其它和读者交互的一些方式, 比如让读者在地图上标注等等。
  •  
    Wayfaring.com :利用了Google map api service, 提供你很方便就可以将Google Map应用到你的网站或Blog中的服务, 可以轻松地在线创建地图, 加waypoint, note, 然后存下来, 将它提供的html code拷到你的Blog上就可以显示了, 还有其它和读者交互的一些方式, 比如让读者在地图上标注等等。
ocean wu

PubSub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30 Oct 07 - Cached
  •  
    PubSub是一套自动系统,它不间断地在数以百万计的博客、在线讨论、新闻稿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存档文件中寻找和你的关键词匹配的内容,一旦找到就会通知你。
ocean wu

Shutterfly | Develop, Print & Share Digital Photos: Create Photo Gifts Online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19 Aug 08 - Cached
  •  
    Shutterfly Share最棒的功能之一就是对照片的侧重,尤其是能在网站主页上很快地同时看到多个图片。页面上还有许多其他分类,如收藏站点的链接、日历或群组成员名单。
  •  
    了尽可能地让上传照片简单易行,Shutterfly Share提供了各种方式,甚至可以简单地通过电子邮件将照片附件发送到一个特定地址,这对于对上传照片的过程头痛不已的亲戚朋友来说确实很有帮助。
  •  
    Shutterfly显然是想让用户能迅速建立网站,将整个过程浓缩为几个简单的步骤(如果你已经是Shutterfly用户就更快了)。我为自己的网站选择了类别和风格;类别包括家庭、照片日志和孩子,风格则有从黄色格子背景到富有艺术感的黑色背景的多种选择。
ocean wu

DUB - DENIM - 0 views

  •  
    java 流程图应用软件
ocean wu

Dandelife.com : A Social Biography Network.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31 Oct 07 - Cached
  •  
    你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离开家走入社会,什么时候拿到第一份工资。。。还有许多许多生活中对你有意义的事件,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编著一部关于你自己的历史。或者你的家庭里正有一个新生命诞生,从他诞生的第一刻起,开始为他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记录每一个人生活中的故事,Dandelife就是为这样一个目的而建起来的互联网服务。你可以在Dandelife里加入你生活中的某一刻,记录下那一 刻发生的故事,添加相关的照片和视频。你还可以为每件事添加标签,方便检索。最终你也可以拥有一条属于你自己的事件时间线。上次看到这种线上面好像只有牛 顿伽利略之类的名字吧。
ocean wu

有关Wiki的三个应用及商业化模式 - 0 views

  • Wiki作为一种信息发布的方式,其复杂性相对于Blog、BBS和论坛而言要高得多。这个复杂性不仅是对于Wiki系统的维护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对于Wiki的使用者。很多人进入Blog或者论坛等系统,马上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而进入一个Wiki系统,估计就要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面对着MediaWiki这样的系统。这里的复杂性一部分确实是由Wiki系统本身的设计造成的,但更多则是源自Wiki概念本身。因为Wiki可以理解为内容协作系统,那么该发布怎样的内容呢?还有该怎么协作呢?
  • Wiki在一个组织健全、管理完善的机构中使用,例如一家企业,她绝对能够发挥出独特的魅力以及巨大的效应,为企业的管理增加强大的动力。因为Wiki所缺乏的约束力得到了现实机构组织的强有力补充,使得约束力缺乏的软肋得以回避。
  • 要找到适合Wiki的商业化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泛化Wiki的概念,引用李明顺的一句通俗的话:“忘掉Wiki”。Wiki是内容协作系统,那么Wiki的核心就在于协作,而Wiki则是依靠Wiki链接实现协作。一个Wiki的使用者可以发布内容,用以陈述自己的所知所想,这和Blog以及Forum是一样的,但是Wiki的使用者同时还可以在内容中标注出Wiki链接,这是Wiki最为特殊的地方,也是我认为最有价值之处
  • ...3 more annotations...
  • 首先,我想到的应用是RSS + 百度知道(新浪爱问) + Wiki。RSS阅读器与Wiki可以说是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因为它们都相当有价值,却难以被普罗大众接受。而百度知道(新浪爱问)则是网民们喜闻乐见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它们使用起来十分简单,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虽然百度知道这类应用吸引了众多的网民,但是它仍然存在众多的问题,例如只能进行简单地对问题进行分类、相同问题会被反复提问等等。我觉得,问题通常都会基于某个背景,问题本身也有它的内涵和外延,这些与问题相关的要素得以呈现的时候,这个问题才真正有了价值。通常,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会想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所在的上下文就是背景,就是内涵和外延。于是,我想到了RSS阅读器。我希望阅读器不是简单地将feed聚合起来,更重要的可以让我们通过简单的语法在文中把问题标注出来,在这里,Wiki链接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一个个Wiki链接就是阅读者提出的问题。接下来的事情,各位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了;
  • 接着,我想到的应用是电子地图 + Wiki。这个想法其实很简单,因为国外有了类似的实现例子——www.platial.com。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地图说故事的网站,通过在地图上标注地点,然后写上标注的原因即可。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可以描绘出一幅漂亮的旅行地图,把沿途的风光和心情故事记录下来,这可比在Blog上写游记爽多了。不过,爽归爽,Wiki的踪影哪去了呢?别急,用户在创建地图的时候可以设定是否协作完成,如果采取了协作的方式,那么集合众人之力,我们就可以轻松得到广州市特色小吃地图,广州市高校地图等等了,这不就是Wiki协作性的一个体现吗?   
  • 最后,我想到的是Website + Wiki,就是使用Wiki来建立站点。这个想法在国外也已经有人做了——www.wetpaint.com。由于Wiki的导向性以及自内聚性,Wiki系统成为了建站的不二之选:导向性确定了站点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从wetpaint.com中看到的有关《达芬奇密码》以及XBox的站点;自内聚性体现于Wiki链接,Wiki链接使得站点中的各个页面之间能够相互引用,这无疑解决了建站中时常会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孤立页面,更重要的,它保证了相同的Wiki链接指向的内容是唯一的。如果您渴望个性,同时也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么使用Wiki来为你喜欢的主题建立一个站点吧!你必定会感受到其中个性与共性相碰撞带来的快乐。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四)「私人财产」与「阶级不平等」 - 0 views

  • Web 2.0 网站都是以形成社区为基础,而社区其实就是小型社会。想要社会得以发展,经营者必须注意人际互动方式的促进及规范。最终目标则是建立用户间的「关系链」,否则用户注定待不久。
  • 这正是Web 2.0 与 1.0之间的重大差异,然而却很少被提及。 1.0试图满足的是人类的「工具性需求」,而Web 2.0 试图满足的却是「心理性需求」,
    • ocean wu
       
      你可以在自己电脑上写日记,但你选择在网络上写;你可以在自己浏览器理收录书签(Bookmark),但你选择在网络上收集。承认吧,你其实想要被人发现。
  • 在一个社会中,人人都有向上攀爬的欲望。亦即马斯洛需求五层级中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求。尽管成功者仅占5%,然而人人心中都渴望成功。 你如何获知自己成功?这是Web 2.0 的另外一个重点:迈向成功的过程必须要有累积,这个累积必须要量化而且要被展示出来让人知道:这就是「私有财产」的观念。其中,还可分为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
  • ...3 more annotations...
  • Avatar服务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展示机会要多。用户花钱买头像,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如果曝光度不足,购买的意愿就会降低。这就是「有钱,要让大家知道」的心理,经营者首先必须制造曝光机会。
  • 你写的Blog与上传的相片都是有形财产,无形财产则可带入「信用」的概念,亦即在一个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例如,社区网站实行多年的积分及等级制度,就是一种被社区成员公认的个人信用。 一个用户在Web 2.0 网站中的活动必须要累积成财产,最后,除了在此地形成的关系链以外,用户还会因为这些虚拟财产的累积而再也无法离开。简单来说,「搬家」变得困难。 然而,这些制度大部分没有被好好运用,积分与等级仅是无关重要的数字罢了。经营者其实没有注意到,适当制造「穷人」以及「阶级不平等」才是一个社区网站进步的关键;而实体社会其实也是如此。
  • 而经营者该做的事情是,定义出你的社区中,哪些是用户的虚拟财产,包含了有形与无形的。是所谓的活跃程度?关系链的多寡?还是被其他人推荐的次数?积分如何累积,如何变成等级? 其次,等级与积分该如何被展示,被消耗,以创造真正的被拥有的价值,让用户自然的感觉阶级不平等的存在,适当的呈现这种不平等以促进整个社会(社区)向上的动力,进入正面循环?
ocean wu

信息架构的减法 - 0 views

  • 信息架构和任务分解结合起来做。
  • 从人物角色开始。 你的主要角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搜索一套适合她的房子”?“浏览最新上市的汽车信息”?接着,她的次要任务是什么?“查看好友的更新”?然后,你的次要角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留意感兴趣的汽车促销信息”?……此时的任务分解不需要做得太细,只要做到心里有数就可以了。 接下来,把每一个任务点扩展成一个页面,想想用户在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最需要看到、用到的是什么信息。比如,在搜索房屋的时候,主要角色最关心哪些属性?是房屋面积?位置?均价?装修?还是别的? 然后,再以这几个最关键的页面为出发点,把主要角色的次要任务叠加上去,然后是次要角色的主要任务(有点拗口),一个页面的信息架构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但是,这个过程会遗漏信息架构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导航。根据Jesse James Garrett在《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一书中的定义,导航应该完成三个任务: 导航必须提供有意义的跳转链接; 导航必须要传达出各链接之间的重要级别和相互联系; 导航必须要传达出与用户当前所浏览页面的关系。
  •  
    页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个页面是为了完成用户在某个"任务流"的某个"任务点"而存在的. 我们在之前讨论了如何做用户研究,接着又谈到在用户研究的基础上创建典型用户--人物角色,最后我说:"角色只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用"人物角色"来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人物角色在这里,就担当了一种用来排除干扰的工具。 信息架构设计?在我看来,就是提供给用户在这个"任务点"时所必需的信息,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正是信息架构和任务分解不能分开做的原因。
ocean wu

白鸦 » 答复: UE是怎样的一个部门,描述你心中的UE?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01 Aug 07 - Cached
  • 用户体验可以:1、提高用户的回访率(用户黏度);2、增强品牌气质的影响力和用户的荣誉感;3、提高产品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我喜欢说:不是不能加广告,是看如何更有技巧的加广告);4、提高产品的用户满意度、为品牌带来不可估价的口碑;5、增强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度;6、合理而高效的促进用户消费欲望,(也是长远的利润获取保障)7、是超越竞争对手最有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ocean wu

SecondLife第二人生中文门户-www.d2life.net - 0 views

  •  
    一个奇幻又真实的新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它如何运转?商业公司为何蜂拥而入?它又有什么样的商业价值?让我们与创建者罗斯戴尔、虚拟紫禁城建设者帕里斯、营销专家斯泰格尔、虚拟女首富安舍钟一起探索《第二人生》的世界…… 这,就是人生

    百老汇、爱丽舍宫、紫禁城……它并不真的存在。但就在此刻,有几百万人正在来来往往 ...

    虚拟世界,真实营销

    斯泰格尔把思科、微软、英特尔、HBO、可口可乐、丰田等知名公司带入"第二人生" ...

    穿唐装的虚拟女首富

    第二人生首富安舍钟的创业故事,她位于武汉的公司正在虚拟世界中创造财富 ...http://www.mindmeters.com/ar_edit.asp?id=2
ocean wu

到台湾玩不带走一张发票-倡导大陆赴台游客捐发票公益串联活动 - 0 views

  • 公益串联活动「捐发票」是台湾人最引以为傲的社会公益行为之一。本站热烈邀请内地朋友们到台湾旅游消费时,随手捐出那带回内地也没啥用的发票,体验台湾公益文化,省去旅行负担。本站也欢迎台灣、内地以及世界各地的blog主人,加入此公益串联活动贴纸。请将下方HTML码复制后,贴在自己的blog页面上,即可让逛到您blog的访客看到本活动贴纸,并链接到本活动倡议网页,让更多网民分享到台湾随手行善的喜乐。
  •  
    昨天收到一封信,推广台湾的一项叫做"捐发票"的公益文化。到这位朋友的网站了解了一下,感觉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大陆为了促进税收、防止商户逃税,也有发票中奖的机制来鼓励人们索要发票,不同于台湾的是大陆采取即时刮奖的方法;但从自己周围的情况看来,许多人即使刮到了奖,也会因为兑付麻烦而舍弃了--跑一趟银行可不近,要花不少时间。如果我们这里也有类似的慈善或公益组织来做这件事,每年一定也能从中得到不少资金。只不过,民间的慈善组织被管制而无法成立,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又连连丧失诚信,我们有发票又能捐给谁呢?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完整版)_深耕·生根 - 0 views

  • 第一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8 more annotations...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管这个叫"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UE人员负责界面设计使之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同样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市场整体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精力集中在界面上,他们需要依赖自身或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常常争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的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是他们在花时间直接与客户和用户打交道,研究用户需求。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 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种转变。
  • 第二章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只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从产品的整体上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光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间取得支持。仅仅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带来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在这个位置上你还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与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思考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受命于你。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作出这种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的决定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后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可以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并不要紧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作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
  •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制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的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 First ‹ Previous 221 - 240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