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ou lan
2009年6月3日对评讲<同步训练>习题的五个提问的反思 - 3 views
小学数学课堂中,关于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 - 6 views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 - 2 views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 - 1 views
-
这一周听取了王健洪老师的一节试卷评讲课,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应答相对比较少.虽然教师并没有在学生每一次回答完毕后作出回应,但在听取录音的过程中感觉教师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回答的,讲授的前十五分钟都是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继续讲授或教师根据回答作出评价.关于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应答?我有如下思考:是否每一次学生回答后都必须立刻作出应答?若学生回答一些非常简单的识记型问题也要作出一番回应是否太浪费课堂时间?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应答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聆听他的想法,教师重视他的想法,让学生在课堂更积极去思考去表达自己.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立刻评价,也可以让其它学生评价即商议式回应;也可以先不作任何评价继续提问其它学生,摄取了几个学生的观点再作评价也就是滞后性回应;学生回答后不立即回应而是继续讲授,在讲授过程利用上学生回答的观点,如这样说:"正像xx说的那样----""你们要记住xx说的办法呀!"在课堂上重用学生的观点比每一次学生回答后很形式地夸奖"你回答得真好!"应该效果会更好。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应明了的指出学生回答得不好的地方,应该更能让学生印像深刻,不了了之不是好的回应方式,当然指出错误后可以加一句鼓励性的话。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 - 2 views
-
这一周听取了王健洪老师的一节试卷评讲课,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应答相对比较少.虽然教师并没有在学生每一次回答完毕后作出回应,但在听取录音的过程中感觉教师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回答的,讲授的前十五分钟都是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继续讲授或教师根据回答作出评价.关于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应答?我有如下思考:是否每一次学生回答后都必须立刻作出应答?若学生回答一些非常简单的识记型问题也要作出一番回应是否太浪费课堂时间?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应答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聆听他的想法,教师重视他的想法,让学生在课堂更积极去思考去表达自己.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立刻评价,也可以让其它学生评价即商议式回应;也可以先不作任何评价继续提问其它学生,摄取了几个学生的观点再作评价也就是滞后性回应;学生回答后不立即回应而是继续讲授,在讲授过程利用上学生回答的观点,如这样说:"正像xx说的那样----""你们要记住xx说的办法呀!"在课堂上重用学生的观点比每一次学生回答后很形式地夸奖"你回答得真好!"应该效果会更好。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应明了的指出学生回答得不好的地方,应该更能让学生印像深刻,不了了之不是好的回应方式,当然指出错误后可以加一句鼓励性的话。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语言分类表第五次修改 - 3 views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第八周<数学广角>后教部分的教学反思) - 2 views
-
以《数学广角》后教部分为研究对象,把录音划分为3秒一个文件,按新设计的语言分类表作记录。从表中的数据看,学生有26次的"8、学生应答"的记录(连续的"学生应答"当作一次)这次课中有好几次是学生齐读或齐答的,我觉得应该把学生应答再细分为8.1学生齐答与8.2学生齐读,以便与学生个人回答区分开。在这26次学生回答中,教师有26次作出应答(同类型应答持续几个3秒的当作一次),教师有25个回应记录,其中有一个是7.1批评,5次是3.1重复学生的答案,其余18次是积极回应.有4次10.1停顿、等待的记录。从数据上看,教师在这节课对学生回应的次数和形式都有所改进。但追问式回应、商议式回应、停滞式回应、迁移式回应等运用得并不熟练,在上课还需下更大功夫去预设、做好准备。后教部分本是十分钟时间,但在这节课是严重超时了,而且在几处地方出现连续的讲授。说明虽然是在超时的情况下,教师仍然是讲得很匆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问题、让学生思考,经常是自问自答,我想这与课前没有设计好问题,预测学生有关。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第八周<数学广角>后教部分的教学反思) - 1 views
-
以《数学广角》后教部分为研究对象,把录音划分为3秒一个文件,按新设计的语言分类表作记录。从表中的数据看,学生有26次的"8、学生应答"的记录(连续的"学生应答"当作一次)这次课中有好几次是学生齐读或齐答的,我觉得应该把学生应答再细分为8.1学生齐答与8.2学生齐读,以便与学生个人回答区分开。在这26次学生回答中,教师有26次作出应答(同类型应答持续几个3秒的当作一次),教师有25个回应记录,其中有一个是7.1批评,5次是3.1重复学生的答案,其余18次是积极回应.有4次10.1停顿、等待的记录。从数据上看,教师在这节课对学生回应的次数和形式都有所改进。但追问式回应、商议式回应、停滞式回应、迁移式回应等运用得并不熟练,在上课还需下更大功夫去预设、做好准备。后教部分本是十分钟时间,但在这节课是严重超时了,而且在几处地方出现连续的讲授。说明虽然是在超时的情况下,教师仍然是讲得很匆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问题、让学生思考,经常是自问自答,我想这与课前没有设计好问题,预测学生有关。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第八周<数学广角>后教部分的教学反思) - 1 views
-
以《数学广角》后教部分为研究对象,把录音划分为3秒一个文件,按新设计的语言分类表作记录。从表中的数据看,学生有26次的"8、学生应答"的记录(连续的"学生应答"当作一次)这次课中有好几次是学生齐读或齐答的,我觉得应该把学生应答再细分为8.1学生齐答与8.2学生齐读,以便与学生个人回答区分开。在这26次学生回答中,教师有26次作出应答(同类型应答持续几个3秒的当作一次),教师有25个回应记录,其中有一个是7.1批评,5次是3.1重复学生的答案,其余18次是积极回应.有4次10.1停顿、等待的记录。从数据上看,教师在这节课对学生回应的次数和形式都有所改进。但追问式回应、商议式回应、停滞式回应、迁移式回应等运用得并不熟练,在上课还需下更大功夫去预设、做好准备。后教部分本是十分钟时间,但在这节课是严重超时了,而且在几处地方出现连续的讲授。说明虽然是在超时的情况下,教师仍然是讲得很匆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问题、让学生思考,经常是自问自答,我想这与课前没有设计好问题,预测学生有关。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第八周<数学广角>后教部分的教学反思) - 2 views
-
以《数学广角》后教部分为研究对象,把录音划分为3秒一个文件,按新设计的语言分类表作记录。从表中的数据看,学生有26次的"8、学生应答"的记录(连续的"学生应答"当作一次)这次课中有好几次是学生齐读或齐答的,我觉得应该把学生应答再细分为8.1学生齐答与8.2学生齐读,以便与学生个人回答区分开。在这26次学生回答中,教师有26次作出应答(同类型应答持续几个3秒的当作一次),教师有25个回应记录,其中有一个是7.1批评,5次是3.1重复学生的答案,其余18次是积极回应.有4次10.1停顿、等待的记录。从数据上看,教师在这节课对学生回应的次数和形式都有所改进。但追问式回应、商议式回应、停滞式回应、迁移式回应等运用得并不熟练,在上课还需下更大功夫去预设、做好准备。后教部分本是十分钟时间,但在这节课是严重超时了,而且在几处地方出现连续的讲授。说明虽然是在超时的情况下,教师仍然是讲得很匆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问题、让学生思考,经常是自问自答,我想这与课前没有设计好问题,预测学生有关。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技巧的行动研究(第四次修改) - 4 views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学生的技巧的行动研究(《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后教部分) - 1 views
-
以《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后教部分为研究对象,把录音划分为3秒一个文件,按新设计的语言分类表作记录。从表中的数据看,学生有28次的"8、学生应答"的记录(连续的"学生应答"当作一次,如第3分钟的第6-12秒学生都在回答问题,当作一次的应答)。在这28次学生回答中,教师有26次作出应答(同类型应答持续几个3秒的当作一次,如第2分钟的第9-15秒都是"3.1"当作一次),其中11次是无效应答:"3.8重复学生答案"这一次上课我有注意不重复学生的答案,但还是习惯性地重复学生回答中的重点词句,在听录音分类时还是把它们归为"3.8"这一类;有2次在重复学生答案前有3秒的停顿等待,忽略那些少于3秒钟的等待和被划分为前后两部分而无法记录的等待,这个数太少,我还没有养成在学生回答后等待3秒再作出回应的习惯;有7次是"3.1赞赏回应",虽然这次"赞赏回应"的比率有所增加,但我感觉对学生赞赏的回应所用语言针对性不强,都是一些"你的回答很正确""你说的很好"之类的。有1次"3.2追问式回应".有1次"3.4迁移式回应",有3次"3.6滞后式回应",有其余2次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讲授。从这些数据反映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回应的次数增多,回应的形式也较丰富,但个人在上课时感觉对学生的应答技巧并没有进步。在对录音进行以上分类时,感觉很容易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影响,欠客观性。新的语言分类表中3.2追问式回应、3.3修补式回应、3.4迁移式回应的标准很难介定,下一周要思考如何修改语言分类表。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学生的技巧的行动研究 (第三次修改) - 4 views
-
这五周,我把研究题目"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行动研究"修改为"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学生的技巧的行动研究"。我参考弗兰德斯语言类别系统的分类,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保留第1、2、4-10的分类,把第3类:利用和发展学生的观点,改为"应答",再把"应答"分为"有效应答"和"无效应答"。"有效应答"分为:
3.1赞赏式回应:解有赞同、欣赏的语言回应学生的回答
例子: 教师:"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
3.2追问式回应:在学生的第一次回答不完全正确时 或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就同一问
题换一方式再问,或摄取学生的回答中的某一观点组织成问题继续问。
例子:教师:"你的回答我觉得真有意思,你能不能请你给我们说详细点…?"或者追问别的学生:"大家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说?"
3.3修改式回应:当学生表达不清晰时而教师却理解了大概意思,教师用自己的话给予一定的修补, 如 这样的句式:你是说......或你是想说......,对吗?" 或者请其它 学生要修补。
例子:教师说:"哦,你认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对吗?"或者让其它学生来补充:"谁能把他的话补充得更清楚!"
3.4迁移式回应: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对问题进行迁移和点拨
3.5商议式回应:这是让学生来回应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商量问题、解决问题。当一个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而是问其他的学生:"你们同意他猜的吗?你有其他想法吗?你觉得他什么地方猜错了?"
例子:教师:"你们同意他猜的吗?你有其他想法吗?你觉得他什么地方猜错了?"
3.6滞后式回应: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做明确回应,而是让另一个学生继续回答同一个问题。滞后回应的时间,让更多学生去思考。
例子:(一个学生回答完毕)教师:"xx,你的做法又是怎样的?"
3.7停顿、等待: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等待3-5秒再作回应
"无效应答"分为:
3.8重复学生的答案: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把学生的答案复述一遍
3.9批评学生的答案:教师批评或用不满意的语气来回应学生的回答。
例子:教师:"你的回答让我无法理解,无达得很不清楚!"
第2类"赞赏或鼓励"的解释修改为:是指教师赞赏或鼓励学生合适的行为。但不包括学生回答后教师的表扬
第10类"无声或混乱"的解释修改为:是指停顿、短暂的沉默以及混乱,但不包括学生回答、后教师应答前的沉默。
存在疑惑:1、或者追问别的学生:"大家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说?"和或者让其
它学生来补充:"谁能把他的话补充得更清楚!"这两点是否重复了?
2、"你的答案是正确的。""你回答得很好!"是否属于赞赏式回应
3、在回应学生时教师会作出提问,这里的提问要与第4点提问区分清楚似乎比较困难。
4、迁移式回应与讲授较难区分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行动研究>研究计划第二次修改 - 2 views
-
研究题目: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行动研究
【研究理念】
教师的应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对幼儿提问的回答,二是对幼儿回答的回应。这里要讲的主要是后者。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形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给孩子。当孩子生成问题时,教师的有效回应便成为问题能否保持、开展、深入、解决的关键。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在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如何回应"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突破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最困惑的一个问题。
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面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支持和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整体发展。
【研究设计】
●学生回答后,教师应有3-5的停顿时间
根据教育时间节奏的研究结果。课堂提问节奏也应有快有慢,快慢适宜。每一次提问和答问过程中,教师起码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这时,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让另一个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是因为,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间断性、跳跃性的,而不是连续的。在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个思维的高峰后,往往要停顿3-5秒钟后才能出现另一个高峰。思维的这一特点好像是"间隙喷泉"。所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当设置必要的停顿时间,才有利于学生思维高潮的出现,也才符合学生边学边想,先想后说,想好才能说好的学习思维规律。
●教师简单重复学生的答案属于无效应答
教师简单重复学生的回答,会使其他的学生认为"反正他的回答老师会说第二遍,我不听也没关系",久而久之养成不好的倾听习惯和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教师的有效应答方式有:欣赏式回应、追问式回应、修补式回应、迁移式回应、商议式回应、滞后式回应。
(1)欣赏式回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漠视学生的观点,更不能直接否定他们,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分析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用"欣赏"顺应他们的思路,继而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追问式回应:追问是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使学生们感觉到老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也给予学生再次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及时地捕捉能够继续追问的信息,适时地把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引上正道。
(3)修补式回应:某举手学生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却不知道回答什么了,话语零碎,表达不清晰,而教师却理解了大概意思,此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验给予一定的修补,如这样的句式:你是说......或你是想说......,对吗?" 用合乎语法的句子把答案完整、准确地表述来处理学生回答的方式。
(4)迁移式回应: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不能进入周转",所以教师还要学会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迁移,判断学生的问题是否有潜在价值,并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
(5)商议式回应:商议式的回应可以让幼儿来回应幼儿,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商量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错误以后,老师没有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而是问其他的学生:"你们同意他猜的吗?你有其他想法吗?你觉得他什么地方猜错了?"这样,当一个学生回答的时候同时也没有放弃其他学生,把对个别学生帮助融入到集体中,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动。
(6)滞后式回应:教师适当地滞后回应的时间,对先答的幼儿不做明确回应,能够避免其他还在思考的孩子就会"共享"这个答案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有利于其他幼儿思考,丰富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
根据以上观点,我把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应答分为有效应答和无效应答。无效应答包括:批评和重复学生答案,有效应答包括1、表扬学生的回答;2欣赏式回应;3、追问式回应;4、修补式回应5、迁移式回应;6、商议式回应;7、滞后式回应。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该有3-5秒的停顿。我把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应答分类表格设计如附件一。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行动研究》第一次报告(第三周) - 3 views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行动研究>第一次计划(第二周) - 3 views
-
研究题目: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行动研究
研究计划
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所作的反应可分为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弗兰德斯语言类别系统中第1类接纳感受、第2类赞赏或鼓励和第3类接纳或利用学生的观点属于积极反应;而第3点接纳或利用学生的观点,可分为:重复学生的回答和利用学生的观点两类;第7类批评和第10类无声(对学生的回答不作反应)属于消极反应。
根据以上想法,我把语言类别表格设计如附件一。
二、第三周工作任务:把《圆柱的体积》这一课的录音按三秒一个文件划分,听取其中十分钟录音,按照新设计的表格记录数据。
三、根据《圆柱的体积》这一课的数据,分析现象和原因,反思以下两点:1、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2、在课堂中,如何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以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十三周反思 - 19 views
-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带动课堂学习气氛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非常好"、"棒极了",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赞赏语言单一对赞赏的作用也大打折扣。我尝试把教师间接影响的第2点"赞赏或鼓励"分为两大类:
一、是语言赞赏(即课堂上用赞美的语言、激励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体态赞赏(即老师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的肯定)
其中语言赞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语,可分为
(1)挖掘教材中的可比因素。例如,"你考虑得真周全,把你们小组的意见进行了整合,你们小组很团结。'神舟六号'就是精诚合作的最好例证"。
(2)与同学对比。例如,"到目前为止,你是回答得最出色的一个!""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3)与教师对比。例如,"这个问题老师也是昨天才找到资料的,你的自学能力真强。""你真会思考,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想到。"
(4)与自身对比。例如,"据我所知,你这次发言是最棒的,继续努力!"
体态赞赏可分为:
(1)拇指赞赏法;(2)鼓掌赞赏(3)目光赞赏法(包括括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
第十二周反思 - 30 views
第十一周反思 - 28 views
-
教学不是告诉,不该人为的将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而是每个学生的脑筋都在课堂中动起来,学会去思考,学会去学习。而作为教师除了要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好问题、设计好练习题外,更要注意在课堂切切实实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我尝试把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分为三类:
1、在阅读中思考,要教会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学生默读题目,看书本都属于这一种情况。
2、在听讲中思考,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向学生讲解某一个问题,并且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3、在书写中思考,分三种情况:(1)学生做练习;(2)给学生提一些思考题、要求或目的,让他们把答案写下来。如"你能像他一样举个例子吗?""你能把求圆环面积的方法写一写吗?"等等;(3)学生做笔记,指导学生做笔记应该记自己疑问的地方,记自己在听讲中的心得体会,对自己来说新的方法、思想,记自己闪现的灵感。
我尝试取"按比分配"一课1-8分钟的片断来观察,发现学生有4次听讲思考,1次书写思考,1次阅读思考。
4次听讲思考分别是:(1)第一分钟的20秒-33秒,教师提问了一个问题,到58秒点名回答,学生有25秒的思考时间;(2)第四分钟第15秒教师问:还有不同意见?在第19秒点名回答。(3)第五分钟第29秒教师问:为什么是六分之一?在第35秒点名回答。(这两个问题是较简单的)(4)在第七分钟第37秒教师问:口答怎样列式?在第八分钟第3秒点名回答。
1次书写思考是:在第一分钟的46秒教师提出一个做题要求:在笔记本填出小黑板的括号里的内容。到第三分钟第41秒点名回答。
1次阅读思考是:让学生默读例题的题目
我觉得在上这一节课时,我有注意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但最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真正去思考,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去思考,那以上的种种只是一种形式,而且还会浪费时间。怎样引领学生真正去思考,我觉得教师对课堂的驾御能力、引导技巧很重要。
师: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请问,做这道题的步骤是怎样的?------淑媚。
生:(站起来沉默)
师:知道老师在讲第几题吗?
生:第5题(声音很小)
师:你知道做这道题第一步要做什么吗?(等待)
生:(沉默)
师:第一步会怎么做呀?
生:把比加起来。
师:那你说出式子来吧
--------
师:淑媚,能把整个解题过程说出来了。
反思:对学生要有耐性
淑媚是一个表达能力较差,较胆小的女生。我认为这道题她应该有能力回答的,所以在她第一次沉默时,我并没有立刻让她坐下,而是询问她是否清楚我问的题目,而且给时间她思考。但是在听录音时我明显感觉得自己的语气透露着不耐烦。学生不会回答、不敢回答是课堂上经常见的,如果教师表现出不耐烦只会更加打击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在每一次走上讲台前我都要提醒自己:面对学生我要有耐性,只有耐心的教导、耐心的引导、耐心的交谈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沉默时,如果我能用这样的话鼓励她:"老师相信这道题是难不到你的,可能是还没有想好怎么表达吧,不要紧,坐下来想,想好了就举手告诉我!"我想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处于一种太艰难的局面中。虽然淑媚后来最终能讲出了解题方法,但是在我的一步步逼问下,不是她自己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虽然最后我想表扬一下她最终能把解题方法说出来,但表扬语气不够真诚,仍然无法改变当时那种略紧张的气氛,也起不了安慰、鼓励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
师:把梯形b按2:1放大,(在黑板画梯形)请问,我要把这个按2:1放大,我需要数出哪些边的格子数。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来。这道题做错的举手。(在举手的几个学生中选了一个)黄鹏。
生:(上台用蓝色粉笔圈出)
师:1、2、3、4四个地方圈得很正确,如果你做作业时能按这样去做就不会错了。
反思:让做错的学生来回答
在平时评讲作业或试卷时,我有时会让做错题目的同学举手,然后让做错的同学说说应该怎么做,时间允许的话还会让他说说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做错。我觉得这样会增加评讲的针对性,而且让做错题的学生更加重视自己做错的题目
第三个问题
师:看题目,有多少个要求,芷欣。(提问后没有停顿就点名回答)
生:两个。
师:哪两个呢?
生:-----(略)(学生回答完坐下)
师:关键字有哪些?
全体学生:-----(略)
师:做题时要注意什么?
没有学生举手,最后教师自问自答
第四个问题:
师:第2题,将梯形c按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梯形d,好,这里有没有规定按哪个点旋转,(全体学生答没有),那我们按哪个点旋转比较好呢?按这个点,然后先旋转哪些边呢?------
(整个解题过程没有提问学生,有时是全体学生一起回答,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自问自答)
反思: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问自答
当学生上课的状态不好,或提出一个问题没有学生举手时,我就很容易自问自答了(就像讲解第三个问题时);当快到下课了,没有时间让我慢慢提问了,我就会自问自答,很快把问题讲完(就像讲解第四个问题时)。其实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要自问自答,如果时间不够就留着下节课讲,因为匆忙讲完,学生跟不上理解不了也是白费;如果学生状态不好,学生不专心听讲了也是白费。学生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回答时,教师更加要提问,想尽办法让学生紧张起来、脑筋动起来。如果教师习惯了自问自答,学生就觉得反正老师不需要我们回答,听不听也无所谓。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