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应答学生的技巧的行动研究(《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后教部分) - 1 views

-
#1 ou lan on 22 Mar 09以《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后教部分为研究对象,把录音划分为3秒一个文件,按新设计的语言分类表作记录。从表中的数据看,学生有28次的"8、学生应答"的记录(连续的"学生应答"当作一次,如第3分钟的第6-12秒学生都在回答问题,当作一次的应答)。在这28次学生回答中,教师有26次作出应答(同类型应答持续几个3秒的当作一次,如第2分钟的第9-15秒都是"3.1"当作一次),其中11次是无效应答:"3.8重复学生答案"这一次上课我有注意不重复学生的答案,但还是习惯性地重复学生回答中的重点词句,在听录音分类时还是把它们归为"3.8"这一类;有2次在重复学生答案前有3秒的停顿等待,忽略那些少于3秒钟的等待和被划分为前后两部分而无法记录的等待,这个数太少,我还没有养成在学生回答后等待3秒再作出回应的习惯;有7次是"3.1赞赏回应",虽然这次"赞赏回应"的比率有所增加,但我感觉对学生赞赏的回应所用语言针对性不强,都是一些"你的回答很正确""你说的很好"之类的。有1次"3.2追问式回应".有1次"3.4迁移式回应",有3次"3.6滞后式回应",有其余2次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讲授。从这些数据反映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回应的次数增多,回应的形式也较丰富,但个人在上课时感觉对学生的应答技巧并没有进步。在对录音进行以上分类时,感觉很容易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影响,欠客观性。新的语言分类表中3.2追问式回应、3.3修补式回应、3.4迁移式回应的标准很难介定,下一周要思考如何修改语言分类表。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