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弯:《杨佳案:不仅仅关乎生死 》 - 3 views
1 、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对于事物的反应都不是技艺性的,而是出自道义和良心,超越种族、地域乃至于阶层限制,为某种义理而不顾生死,呼叫,呐喊,抗争,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直到正义像上帝一样充满尊敬地对人说:"你们做了应当做的,你们每一个人都将被呵护。" 即使在一个昏暗世界,人也能够发现美好,认为人生值得留恋,原因何在?就在于周围人在日常事物中总是能够...
1 、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对于事物的反应都不是技艺性的,而是出自道义和良心,超越种族、地域乃至于阶层限制,为某种义理而不顾生死,呼叫,呐喊,抗争,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直到正义像上帝一样充满尊敬地对人说:"你们做了应当做的,你们每一个人都将被呵护。" 即使在一个昏暗世界,人也能够发现美好,认为人生值得留恋,原因何在?就在于周围人在日常事物中总是能够...
其它人说 如果被害人有过错,致使杨佳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在激愤中不能控制自己。忽视这个环节而只考虑后果,这个案子就非常荒谬了。 刑法专家刘仁文表示。 中国新闻周刊《杨佳袭警案追踪 杨佳案死刑复核在即三大疑点悬而未决》 在美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精神病鉴定,专家证人会被法官难倒,它在我们国家很少出事。我们的法官一来没有这个意识,二个没有专业知识,三是缺少质证专家的方法。 在我们国家走...
上海袭警案,演化到今时今日,公众看到的是一个多输的结局。 审判程序上的明显瑕疵,辩护律师的问题,是否公开公正审理的问题,广受公众和舆论诟病,这些都让本就信誉并不上佳的司法系统,受到了民众更严厉的质疑。 杨佳作为行凶者,杀人嫌疑犯,也因为程序正义的瑕疵,并没有完全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其作为一个嫌疑犯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辩护大律师,无论是谢有明还是翟建,两人在全国民众...
"六"在《易经》八卦中至尊无上,居于六爻之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个吉祥的数字:六六大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近年来,六这个数字却屡屡和血、眼泪和恐惧密切相连:杨佳杀死了六个上海警察,六个哈尔滨警察打死了一个学生,而河北10月3日传出"男子派出所内被打死 6涉事警察遭刑拘"的新闻,河南2007年发生过"6名警察打死无辜者伪造其自杀案"的恶性案件。 眼下,杨佳二审与大学生被警察活活打死成为最热...
方先生因为我指出了他的一个逻辑不自洽而专文反驳,说"连'是否要关注个案'和'是否要关注某个特定的个案'的区别都弄不明白的人,好意思来教我逻辑?"然后顺便指责我偷换概念。我想反问一句,方先生弄懂了"关注个案"与"关注某个特定的个案"的区别么?如果大家就这样钻字眼,什么讨论都没有必要了,个案个案,必定是某个特定的个案,要把一批个案或者所有个案综合在一起,那有另外的称呼。 方先生说我把"恶性杀人...
前向我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如下:"中共湖南省委诚邀您参与全省'解放思想大家谈'活动,期待您为推动科学发展与加快富民强省贡献真知灼见,详情请登陆红网www.rednet.cn。"晚上,我打开相关网页,省委张春贤书记提出"前两次解放思想偏重于还利于民,这一次解放思想在继续注意还利于民的同时更偏重于还权于民!"的观点,确实令我砰然心动。 也许是因为长期从事职业律师,看了太多黑暗面的东西,于是对于...
你我只有一步之遥 - 我为什么支持杨佳 via WilliamL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by Robert on 7/18/08 "你以为我卑微,不美,我就没有了感情了吗? 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 《简.爱》 我得说我并没有真正看懂《简.爱》, 至今。 大学的时候看电影,看书,看英文版,更多是为了附...
一 他是一个不幸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他由多少有些"剽悍"的母亲带大,他显得沉默寡言。 他曾是个好孩子。乘公交的时候,他主动给老人们让过座;租住小旅馆,他从不拖欠房费;有时间的时候,他喜欢出去走走--他热爱生活。 在事发之前,他是一个尊重法律的公民。他熟悉各种法律法规,他认"死理";他曾以为,只要按这些法规办事就可以保障自已的权益。 没有人会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惨烈方式为自已的生命划...
"2008年11月26日在上海袭警案的杨佳已经被注射执行死刑。"看到这则消息,不禁感慨颇多。这起案件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我也一直关注着案件的进展。而时至今日,虽然杨佳已死,但是还不能说是尘埃落定。 首先说明一点,虽然前段时间出现过一些关于特赦杨佳的提议,甚至有人为"刀客"叫好,但是我从不认为他应该被特赦--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何况杨佳手刃了6位无辜的警察,判处死刑是罪有应...
2008-07-19 11:49:25 司马南对《南方周末》对杨佳案的报道的解读,已经不是简单用两个字"偏见"可以解释的。司马南在目前的系列针对《南方周末》的评论中我以为没有偏见,因为以他的知识与行文的理性水平,我们不可能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做到彻底偏见的人。只能说司马南为人相当冷静,非常有"经济人"的理性头脑,他在选择靶子试图为自己炒作获利;本来这是一个慢慢要在公众视野中逐步消失的人物,因为...
从网上所获取的信息表明,导致上海警方6死4伤的犯罪嫌疑人杨佳"没有神经异常",这就意味着杨佳必死无疑。但杨佳不能糊里糊涂死去,有很多事情需要向公众作个交待,比如杨佳母亲及律师问题、杨佳作案动机问题、司法回避问题等等,杨佳袭警案不适宜"从重从快"。 上海警方10日宣布,经过9天的深入侦查和广泛调查取证,闸北袭警案现已侦查终结并移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起诉。经公安机关依法侦查查明:犯罪...
曾经一直认为,杨佳虽然可能受到伤害,但滥杀无辜,法院依法审判判处他死刑是正当的。但是,今天上海市二中院的秘密审判表明,上海没有传说中的代表正义的法院,没有公正可言,杨佳与警方之间的关系不是违法犯罪的问题,而是纯粹的私力救济关系,法院不过是警方雇佣的打手。 法治社会与非法治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于法治社会任何纠纷都可以提交给一个中立的裁判者--法院。本来,在一个法治国家,杨佳事件的法律关系是:第一...
"2008年8月26日13:00 ,C101法庭,公开审理杨佳故意杀人案"。 遗憾的是," 公开审理"的案件没有记者和公众参加,只有五辆黑色轿车却鱼贯而入。 杨佳案本身就是一次权利和权力的单挑,这一次,权利再一次被谋杀。 去年的记者节前夕,新闻出版总署发了一个通知,称"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
如果说犯罪是污染了社会的水面,那么不公正的司法(法律)则是污染了水源。法律强制的合法性来自于公平、公正,公平、公正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民众的利益避免遭受侵害并给以制度性地保障。从古至今所有专制社会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所谓的法律是维护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个人私利工具。社会整体道德素质滑坡往往是不公正的法律(政体)所造成。 托马斯*阿奎那(1227--1274)说:无论任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
问:今天是十月二十号,杨佳的二审下来,维持一审死刑原判,你有什么感觉? 艾:我几乎说不出话来,因为这里可说的太多了。表面上看上去,一个很简单的案子,得到一个简单的必然的答案。可是造成这个必然性,实际上是经过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层面,是整个社会整个历史经过了很多年,经过了很多可能性,才造成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答案。 问: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期待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艾:我不认为这个奇迹会存在,...
杨佳说 一个大龄光棍现在最想结交的就是美女。 杨佳博客"非常地妖"交友目的一栏"社交,约会,认真交往,交友"。 户外登山,徒步越野,摄影,在图书馆找本书看一天。 杨佳博客"非常地妖"兴趣爱好一栏中介绍自己。 5月17号传说中的"郎八拉",非常辛苦,香山累P "郎八拉",郎儿峪-妙峰山-水池-白屋-大风口-阳台山-北尖-萝卜地-大觉寺...
原题:杨佳悲剧大家评 博题注: 杨佳事件不是一起寻常意义上的刑事案件,而政治当局与司法当局的所作所为,却使得这个案件及其审理过程变得更加复杂难看。民间一直呼吁杨佳案能够在阳光下得到审理,但是民间这种呼吁看来是基本无效的。它实质上是一起政治案件。在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遭遇国家机器可能的殴打、凌辱和不公对待之后,杨佳悲剧发生了。"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会给你一个说法,"这是杨佳在案...
仅仅在中国新华社报道"上海袭警案"元凶杨佳在上海被处决的数个小时之内,海外主流媒体路透社、BBC、法新社等国际著名媒体,也都第一时间转发了中国这个普通刑事案件主角的死亡消息。除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革命领袖的去世,似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唯一的一个普通民众之死,所受到的最广泛的关注。 杨佳死了,那个在2008年7月1日,孤身闯入上海公安闸北分局,单刀挑死6位、挑伤4位警察的...
杨佳袭警已是天下昭然的事,正如赵牧兄所说"其结果可料,实际进展不知"。什么是结果可料?就是在目下死刑尚未废除的情形下,他连杀六警,伤及多人,这样的 一个基本事实,就可以使他领得死刑。但死也要死得有尊严,死得明白,死得一切尊重法律,无论从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都经得起考验。否则,用冤枉一个杀人 犯的代价,来糟塌法律,实不明智。有人说,一个杀人犯我们要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这当然是说起来很痛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