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杨佳案件之民众视点
/
Jenny:杨佳兄弟,一路走好,敬酒!
Jenny:杨佳兄弟,一路走好,敬酒!
- 10 views
杨佳
兄弟
一路走好
敬酒
started by
dafeng qixi
on 22 Jan 09
#1
dafeng qixi
on 22 Jan 09
你我只有一步之遥 - 我为什么支持杨佳
via WilliamL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by Robert on 7/18/08
"你以为我卑微,不美,我就没有了感情了吗? 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 《简.爱》
我得说我并没有真正看懂《简.爱》, 至今。 大学的时候看电影,看书,看英文版,更多是为了附庸风雅,或者说增加自己的视野和谈资 -- 但简的这句话却是深刻的和震撼的。
我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绝不是支持他的杀人暴行,但是我支持他作为一个人--他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他用极端的方法维护了自己的认可的规则,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为此而付出代价,但是把他逼向绝路的社会和权贵阶层就没有责任吗?!就可以继续一如既往地暗箱操作把一条和我们平等的灵魂和生命消灭吗?!
当翁安的俯卧撑暗无天日的时候我没有说什么,因为已经无话可说,而且我的确属于"不明真相"之列,不必要因言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我很欣慰我已经呼吸着民主的空气,但那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丝藕相连的牵挂让我远隔重洋依旧感觉到那种力量的存在。 然而,为什么我会为我一个素不相识、甚至在现实中也许都没有共同语言的"杀手"而呼吁呢?
如我前文所说,听到警方公布的那段录音,我觉得是那么的熟悉和似曾相识。 看了《南方周末》的"杀人者杨佳的青春档案"一文,我的这种感觉可以说更明显了。 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个"凡事讲究规则",任性而又执着的孩子,所谓"认死理"的那种,这种性格在阅历的打磨下可能已经有些不那么明显,但我知道这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 幸运的是,我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环境下,我也生活在哪个曾经还有梦想和希望的时代,在青春的叛逆年代校园里,我已经因这种性格而多次"以身试法"提高了"经验值",那一个春夏里的血与火的洗礼,让我更现实地认识到了自我保护和理想现实的平衡。 尽管如此,我还是经历过几次有惊无险的插曲,每一次都让我对某种自小被根植的东西产生了更多疑惑。 看到杨佳的故事,其实我有一种后脊发凉的庆幸,我感到幸运这样的厄运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 杨佳
《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我不敢说作者对杨佳或者民意有一定的倾向性,但至少不是一篇普通的官话连篇的文章。 从上海警方发表的各种言论中,我们看到数不清的谜团,无数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言,当然这是他们一贯的作风而已,并不只是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如此。 比如说,我们至今不能了解到那些调查的全面材料,我们至今没能看到公布是哪些人如此"尽职"地调查了杨佳以及这些人和这次的被害者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杨佳可怜的母亲所谓被上海公安配合调查却在北京被报失踪的事情,以及看到其母亲和杨佳在这个社会上被一再欺凌的事实。 我们更无法理解如此高高在上的上海警方既然没有侵害杨佳,后来也只是扭扭捏捏地承认"肢体接触",缘何会需要主动跑到北京去和草芥小民"沟通"? 在这一切的迷雾之下,"不知真相"的群众们只能各自联想了。
如果杨佳的确是如文章所说的性格,如果我可以用自己的性格试图其理解和揣测其实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人,我却相信杨佳本却是一个天真地相信一些基本信念的人 --也就是正义、平等和法制。 从其对粗暴执法的公安的言语、从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执着做法,可以看到他对法律和公平曾经有着天真的执着和梦想,也许90%的中国人早已经不再有或者从来就没有这种梦想和期望了。 然而当这些最基本的信念都被彻底粉碎的时候,选择是消沉、逃避、接受或者是反抗,抑或苟且偷生,就因人性格、环境、境遇、机遇而异了。
不幸的是,各种原因的纠结,杨佳选择了最原始的暴力方式,我们无法去知道他只是单纯去泄愤,还是意在把"事情闹大"用血腥的结果来挑战这个他本来曾经相信、曾经以为还有一丝基本公正的的体制的弊端。
当他们屠杀犹太人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屠杀基督徒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基督徒;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 马丁尼莫拉(Pastor Mantion Niemoller)
也许我这类的人极少数,也许我只是自以为是地把一个毫不相识的人某些略有相似的想法用自己的片面之间来理解。然而,正如《简爱》让我如此深刻地让我相信了"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我不想把一个杀人者捧为"梁山好汉"(事实上我一直不认可所谓梁山好汉的作法,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糟粕思想的经典代表),也不想只是因为处于对于警察的延误而幸灾乐祸地颠倒黑白地支持他,更不想把这件事情上升到某个政治观点的程度,因为我说过那股阴影至今还会之不去。 但是,我呼吁让我们能更深刻地分析这样的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让公众去更清楚地了解到杨佳背后的真相和动机,让造成杨佳悲剧的社会为杨佳承担些须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让我们处身置地的想一想,不知道您是否像我一样地认为,你我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所谓一步走错,全盘皆错 --如果命运不小心让你我遇到类似杨佳的处境,我们是否能够做得更有意义?
也许我的声音是如此苍白无力,但是每当我想起Pastor Mantion Niemoller所说的"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说些什么。就算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能让自己的声音有一丝共鸣,有存在过的意义。
正如您从我文字中看到的那样, 我仍然天真地相信些一些东西有机会在中国存活,虽然对此我很绝望。
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
河蟹社会, 激流中国, 电影, 观点, 随笔 July 11th, 2008
当然,本文是标题党,首先声明如下:
--用官腔的"旗帜鲜明地xxx"实在是因为年轻时候被那篇"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党八股伤害太深,算一次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吧
--我支持的绝不是杨佳的杀人行为,无论如何每一条生命是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杨佳的生命和尊严也同样可贵,决不应该成为专制体制下不明不白的牺牲品。
--我本文支持杨佳是支持他作为一个人、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所应有的尊严;支持对杨佳案应该给与符合法律、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符合人道主义、公正的调查和审判。
这个刀客不太冷
"这个刀客不太冷"用这样的开头来说杨佳:
"有人称他为大侠壮士,有人说他是冷血恶魔,有人为他一时冲动而惋惜,有人为他敢作敢为鼓掌叫好……北京刀客杨佳在上海大开杀戒,恶性袭警,影响虽不及稍早贵州人民"放火点灯"的冲动,但是二者根源上却一致--无论是在繁荣昌盛的上海大都会,还是在西南偏僻的山野小城,普罗大众之冲动何其多也!社会反响上更是惊人相同,全国人民似乎都站在冲动一边,似乎都想冲动一把。就此而言,上海不过是一个大瓮安,瓮安也不过是小上海。"
这个刀客不太冷中引用了杨佳自己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理想、有情感、爱生活、爱旅行的人。他并不是如那些说谎成性的部门所编造的那样,是一个孤僻、没有朋友的冷血杀手。
这样的一位热爱生活、热爱旅游、热爱摄影的驴友,为什么会毫无先兆地去公安局连杀多人成为"冷血杀手"? 这本身是一个谜,不幸的是一些高高在上的人们可能根本不打算去解开这个谜,也不愿意甚至惧怕去解开这背后的秘密。
这样的冷血杀人事件,为什么会得到大多数人叫好? 这个分析已经太多了,不需要我去重复了。因为如今警察如同土匪、甚至比土匪更可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在如今的和谐社会下,除了权贵阶层,谁不痛恨这些欺行霸市的家伙?!其实最需要反省和痛心疾首的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阶级们,他们过去声称靠群众力量取得了江山,如今这些基础还存在吗?!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很小的时候学习的一句话,其实那时候一点也不懂。 把一位驴友变成冷血杀手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呢?和谐社会?
拜托谎言编得更圆一些好不好?
其实从嫦娥照片事件、到周老虎,到最近的俯卧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所谓的"有关部门"的官方文字和解释水平实在太差,或者说,说谎水平实在太差 - 差得根本不需要多少思考就能看到破绽百出的漏洞,比起网络上的文章来说不知道要差多少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在过去一篇文章说为什么嫦娥图像处理水平如此之差的文章中提过类似的问题和原因,扪心自问,你我愿意去为那样的"科研机构"工作写程序吗?我不会,我认识的好多一流好手也不会… 在中国一流的科研人员可能基本都出国了,留下来真正有理想有水平的被打压了,能去领导那些项目的"专家"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都是擅长于官场的一套而专业水平只能算三流的角色(抱歉,他们连二流也算不上)。
同样,处理这些政府部门的笔杆子们,大部分也不幸是些三流角色的家伙,按他们的文笔和智商也许写些"幸福鬼"之类的歪诗还行,但连编些能自圆其说的谎言也很困难。 当然我想,也许还有少数高人大隐于市,但他们恐怕根本不愿意为这些丑陋的行为而倾力而为。 所以我们看到的尽是这些拙劣的谎言。
艾未未 写的"宝贝你说谎了吧"已经逐字逐句分析了"上海警方披露闸北袭警案详细经过"中那些难以让人信服的漏洞,如其所说这些官样的文字"令人哭笑不得,说了那么多的谎,却仍然无法职业化。显露出作风不严谨,疏漏颇多。"
我也遭遇过类似杨佳的经历
看到警方公布的2007年10月5日民警盘查录音,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自己 - 因为我在差不多10年前年少轻狂的时候也有非常类似的经历, 而且是很多次- 幸运的是在一次最危险的经历中我在LP大人规劝下压住了怒火 - 屈服了 - 在中国作为一个可怜的守法公民,人权和尊严只是在少数场合的奢侈品,在流氓和恶棍面前你还可以去放手一搏,但是在那些拿着杀"杀人许可证",或者"侵犯人权许可证"的"合法匪徒"们面前,你面对的是所谓"国家机器"这样残酷而冷血的群体,你的力量太单薄了,与其斗争如同以卵击石。
我想起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的一句话,改造一下,就是"人权"、"法律"在那些权贵阶层嘴里、在那些权贵阶层的打手们眼里,和"屁"其实没有任何区别。我回忆起去年被公安"请"去喝茶的时候,我被要求在没有说过的话的"笔录"上签字、我被迫满手涂上油墨按手印、我被恐吓不如何如何就晚上回不了家而且没人知道去了哪里,我也依稀说出了"权利""法律"等几个苍白无力的字样, 对方幽默地笑了,他们的笑让我记忆深刻,因为那种笑就是一种所谓看到"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的笑; 他们这样的笑最终也让我笑了,因为原来我是如此的天真,或者说我知道了我的心居然依旧如此地年青,我不需要再犹豫当时是否接受出国的offer了。
看到警方公布的剪辑水平并不高明的录音,我在杨佳的回话中依稀看到了10年前我自己的声音,是那么的理想、那么的对法律条文咬文嚼字、那么地对自己的守法公民身份充满信心、那么的嫉恶如仇、那么地不惧怕挑战权威 - 甚至是国家机器。 幸运的是,我没有在自己最"气焰嚣张"的时候遭遇杨佳这样的厄运,相反在几次忍气吞声之后,也在公司发展接触更多丑恶部门之后,逐渐变得"气量更大"了,更加灵活机动了。
怒火风暴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片子,至今记忆犹新。 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怒火风暴(Falling down 1993)》, 这片子又翻译为"城市英雄",说的是一个失业、失婚的老实男人,在女儿生日那天开车去看自己的女儿,他遭遇了堵车结果试图徒步穿过危险的城市,他先后遭遇到劫匪、种族歧视者、小流氓、黑帮、新纳粹分子… 随着他和这些家伙的作战,他的武器也不断升级,从棒球棍变成匕首、然后是枪、进而冲锋枪、炸药,最终是火箭筒… 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如同打游戏般过关斩将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中年危机的男人是如何在社会的阴暗面压力下,一步步走上杀人生涯的故事。 最终,男主角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给他的女儿送上了玩具熊的生日礼物,在和警察的对决中饮弹而终。
看到杨佳的故事,我不知道这些事件是那些事情让他一步步地发展过来,最终采取了如此极端而又暴力的方法来发泄其内心的气愤,但我相信,他对警察的怒火,他对当今社会的阴暗的怒火、并不是突然的冲动,而是一种被步步紧逼而升级的怒火风暴。
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的什么?
如同本文前面的声明,我"旗帜鲜明"地支持的不是他的暴力行为,我也不想没有由头地称他为"侠客",我认为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付出自己应负出的责任和代价。 但是,我们应该支持杨佳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应该支持杨佳应该具有的基本法律权利。 今天的社会已经把杨佳把一个热爱生活的驴友变成了了冷血的杀手,这个社会也应该对此付出责任。
不幸的是,看到新闻说,"杨佳的被指定的辩护律师,同为闸北区政府的法律顾问,谢有明,一个没有廉耻的人,称其"难逃一死"。杨佳十恶不赦,但是必须死的明白。"
我呼吁要让我们看到对杨佳的公开公正的审理!我呼吁让公众看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真相!
等待黎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
夜太黑,但我们依旧在等待黎明…
你我只有一步之遥 - 我为什么支持杨佳
via WilliamL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by Robert on 7/18/08
"你以为我卑微,不美,我就没有了感情了吗? 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 《简.爱》
我得说我并没有真正看懂《简.爱》, 至今。 大学的时候看电影,看书,看英文版,更多是为了附庸风雅,或者说增加自己的视野和谈资 -- 但简的这句话却是深刻的和震撼的。
我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绝不是支持他的杀人暴行,但是我支持他作为一个人--他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他用极端的方法维护了自己的认可的规则,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为此而付出代价,但是把他逼向绝路的社会和权贵阶层就没有责任吗?!就可以继续一如既往地暗箱操作把一条和我们平等的灵魂和生命消灭吗?!
当翁安的俯卧撑暗无天日的时候我没有说什么,因为已经无话可说,而且我的确属于"不明真相"之列,不必要因言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我很欣慰我已经呼吸着民主的空气,但那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丝藕相连的牵挂让我远隔重洋依旧感觉到那种力量的存在。 然而,为什么我会为我一个素不相识、甚至在现实中也许都没有共同语言的"杀手"而呼吁呢?
如我前文所说,听到警方公布的那段录音,我觉得是那么的熟悉和似曾相识。 看了《南方周末》的"杀人者杨佳的青春档案"一文,我的这种感觉可以说更明显了。 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个"凡事讲究规则",任性而又执着的孩子,所谓"认死理"的那种,这种性格在阅历的打磨下可能已经有些不那么明显,但我知道这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 幸运的是,我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环境下,我也生活在哪个曾经还有梦想和希望的时代,在青春的叛逆年代校园里,我已经因这种性格而多次"以身试法"提高了"经验值",那一个春夏里的血与火的洗礼,让我更现实地认识到了自我保护和理想现实的平衡。 尽管如此,我还是经历过几次有惊无险的插曲,每一次都让我对某种自小被根植的东西产生了更多疑惑。 看到杨佳的故事,其实我有一种后脊发凉的庆幸,我感到幸运这样的厄运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 杨佳
《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我不敢说作者对杨佳或者民意有一定的倾向性,但至少不是一篇普通的官话连篇的文章。 从上海警方发表的各种言论中,我们看到数不清的谜团,无数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言,当然这是他们一贯的作风而已,并不只是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如此。 比如说,我们至今不能了解到那些调查的全面材料,我们至今没能看到公布是哪些人如此"尽职"地调查了杨佳以及这些人和这次的被害者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杨佳可怜的母亲所谓被上海公安配合调查却在北京被报失踪的事情,以及看到其母亲和杨佳在这个社会上被一再欺凌的事实。 我们更无法理解如此高高在上的上海警方既然没有侵害杨佳,后来也只是扭扭捏捏地承认"肢体接触",缘何会需要主动跑到北京去和草芥小民"沟通"? 在这一切的迷雾之下,"不知真相"的群众们只能各自联想了。
如果杨佳的确是如文章所说的性格,如果我可以用自己的性格试图其理解和揣测其实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人,我却相信杨佳本却是一个天真地相信一些基本信念的人 --也就是正义、平等和法制。 从其对粗暴执法的公安的言语、从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执着做法,可以看到他对法律和公平曾经有着天真的执着和梦想,也许90%的中国人早已经不再有或者从来就没有这种梦想和期望了。 然而当这些最基本的信念都被彻底粉碎的时候,选择是消沉、逃避、接受或者是反抗,抑或苟且偷生,就因人性格、环境、境遇、机遇而异了。
不幸的是,各种原因的纠结,杨佳选择了最原始的暴力方式,我们无法去知道他只是单纯去泄愤,还是意在把"事情闹大"用血腥的结果来挑战这个他本来曾经相信、曾经以为还有一丝基本公正的的体制的弊端。
当他们屠杀犹太人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屠杀基督徒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基督徒;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 马丁尼莫拉(Pastor Mantion Niemoller)
也许我这类的人极少数,也许我只是自以为是地把一个毫不相识的人某些略有相似的想法用自己的片面之间来理解。然而,正如《简爱》让我如此深刻地让我相信了"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我不想把一个杀人者捧为"梁山好汉"(事实上我一直不认可所谓梁山好汉的作法,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糟粕思想的经典代表),也不想只是因为处于对于警察的延误而幸灾乐祸地颠倒黑白地支持他,更不想把这件事情上升到某个政治观点的程度,因为我说过那股阴影至今还会之不去。 但是,我呼吁让我们能更深刻地分析这样的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让公众去更清楚地了解到杨佳背后的真相和动机,让造成杨佳悲剧的社会为杨佳承担些须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让我们处身置地的想一想,不知道您是否像我一样地认为,你我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所谓一步走错,全盘皆错 --如果命运不小心让你我遇到类似杨佳的处境,我们是否能够做得更有意义?
也许我的声音是如此苍白无力,但是每当我想起Pastor Mantion Niemoller所说的"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说些什么。就算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能让自己的声音有一丝共鸣,有存在过的意义。
正如您从我文字中看到的那样, 我仍然天真地相信些一些东西有机会在中国存活,虽然对此我很绝望。
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
河蟹社会, 激流中国, 电影, 观点, 随笔 July 11th, 2008
当然,本文是标题党,首先声明如下:
--用官腔的"旗帜鲜明地xxx"实在是因为年轻时候被那篇"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党八股伤害太深,算一次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吧
--我支持的绝不是杨佳的杀人行为,无论如何每一条生命是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杨佳的生命和尊严也同样可贵,决不应该成为专制体制下不明不白的牺牲品。
--我本文支持杨佳是支持他作为一个人、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所应有的尊严;支持对杨佳案应该给与符合法律、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符合人道主义、公正的调查和审判。
这个刀客不太冷
"这个刀客不太冷"用这样的开头来说杨佳:
"有人称他为大侠壮士,有人说他是冷血恶魔,有人为他一时冲动而惋惜,有人为他敢作敢为鼓掌叫好……北京刀客杨佳在上海大开杀戒,恶性袭警,影响虽不及稍早贵州人民"放火点灯"的冲动,但是二者根源上却一致--无论是在繁荣昌盛的上海大都会,还是在西南偏僻的山野小城,普罗大众之冲动何其多也!社会反响上更是惊人相同,全国人民似乎都站在冲动一边,似乎都想冲动一把。就此而言,上海不过是一个大瓮安,瓮安也不过是小上海。"
这个刀客不太冷中引用了杨佳自己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理想、有情感、爱生活、爱旅行的人。他并不是如那些说谎成性的部门所编造的那样,是一个孤僻、没有朋友的冷血杀手。
这样的一位热爱生活、热爱旅游、热爱摄影的驴友,为什么会毫无先兆地去公安局连杀多人成为"冷血杀手"? 这本身是一个谜,不幸的是一些高高在上的人们可能根本不打算去解开这个谜,也不愿意甚至惧怕去解开这背后的秘密。
这样的冷血杀人事件,为什么会得到大多数人叫好? 这个分析已经太多了,不需要我去重复了。因为如今警察如同土匪、甚至比土匪更可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在如今的和谐社会下,除了权贵阶层,谁不痛恨这些欺行霸市的家伙?!其实最需要反省和痛心疾首的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阶级们,他们过去声称靠群众力量取得了江山,如今这些基础还存在吗?!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很小的时候学习的一句话,其实那时候一点也不懂。 把一位驴友变成冷血杀手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呢?和谐社会?
拜托谎言编得更圆一些好不好?
其实从嫦娥照片事件、到周老虎,到最近的俯卧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所谓的"有关部门"的官方文字和解释水平实在太差,或者说,说谎水平实在太差 - 差得根本不需要多少思考就能看到破绽百出的漏洞,比起网络上的文章来说不知道要差多少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在过去一篇文章说为什么嫦娥图像处理水平如此之差的文章中提过类似的问题和原因,扪心自问,你我愿意去为那样的"科研机构"工作写程序吗?我不会,我认识的好多一流好手也不会… 在中国一流的科研人员可能基本都出国了,留下来真正有理想有水平的被打压了,能去领导那些项目的"专家"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都是擅长于官场的一套而专业水平只能算三流的角色(抱歉,他们连二流也算不上)。
同样,处理这些政府部门的笔杆子们,大部分也不幸是些三流角色的家伙,按他们的文笔和智商也许写些"幸福鬼"之类的歪诗还行,但连编些能自圆其说的谎言也很困难。 当然我想,也许还有少数高人大隐于市,但他们恐怕根本不愿意为这些丑陋的行为而倾力而为。 所以我们看到的尽是这些拙劣的谎言。
艾未未 写的"宝贝你说谎了吧"已经逐字逐句分析了"上海警方披露闸北袭警案详细经过"中那些难以让人信服的漏洞,如其所说这些官样的文字"令人哭笑不得,说了那么多的谎,却仍然无法职业化。显露出作风不严谨,疏漏颇多。"
我也遭遇过类似杨佳的经历
看到警方公布的2007年10月5日民警盘查录音,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自己 - 因为我在差不多10年前年少轻狂的时候也有非常类似的经历, 而且是很多次- 幸运的是在一次最危险的经历中我在LP大人规劝下压住了怒火 - 屈服了 - 在中国作为一个可怜的守法公民,人权和尊严只是在少数场合的奢侈品,在流氓和恶棍面前你还可以去放手一搏,但是在那些拿着杀"杀人许可证",或者"侵犯人权许可证"的"合法匪徒"们面前,你面对的是所谓"国家机器"这样残酷而冷血的群体,你的力量太单薄了,与其斗争如同以卵击石。
我想起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的一句话,改造一下,就是"人权"、"法律"在那些权贵阶层嘴里、在那些权贵阶层的打手们眼里,和"屁"其实没有任何区别。我回忆起去年被公安"请"去喝茶的时候,我被要求在没有说过的话的"笔录"上签字、我被迫满手涂上油墨按手印、我被恐吓不如何如何就晚上回不了家而且没人知道去了哪里,我也依稀说出了"权利""法律"等几个苍白无力的字样, 对方幽默地笑了,他们的笑让我记忆深刻,因为那种笑就是一种所谓看到"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的笑; 他们这样的笑最终也让我笑了,因为原来我是如此的天真,或者说我知道了我的心居然依旧如此地年青,我不需要再犹豫当时是否接受出国的offer了。
看到警方公布的剪辑水平并不高明的录音,我在杨佳的回话中依稀看到了10年前我自己的声音,是那么的理想、那么的对法律条文咬文嚼字、那么地对自己的守法公民身份充满信心、那么的嫉恶如仇、那么地不惧怕挑战权威 - 甚至是国家机器。 幸运的是,我没有在自己最"气焰嚣张"的时候遭遇杨佳这样的厄运,相反在几次忍气吞声之后,也在公司发展接触更多丑恶部门之后,逐渐变得"气量更大"了,更加灵活机动了。
怒火风暴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片子,至今记忆犹新。 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怒火风暴(Falling down 1993)》, 这片子又翻译为"城市英雄",说的是一个失业、失婚的老实男人,在女儿生日那天开车去看自己的女儿,他遭遇了堵车结果试图徒步穿过危险的城市,他先后遭遇到劫匪、种族歧视者、小流氓、黑帮、新纳粹分子… 随着他和这些家伙的作战,他的武器也不断升级,从棒球棍变成匕首、然后是枪、进而冲锋枪、炸药,最终是火箭筒… 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如同打游戏般过关斩将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中年危机的男人是如何在社会的阴暗面压力下,一步步走上杀人生涯的故事。 最终,男主角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给他的女儿送上了玩具熊的生日礼物,在和警察的对决中饮弹而终。
看到杨佳的故事,我不知道这些事件是那些事情让他一步步地发展过来,最终采取了如此极端而又暴力的方法来发泄其内心的气愤,但我相信,他对警察的怒火,他对当今社会的阴暗的怒火、并不是突然的冲动,而是一种被步步紧逼而升级的怒火风暴。
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的什么?
如同本文前面的声明,我"旗帜鲜明"地支持的不是他的暴力行为,我也不想没有由头地称他为"侠客",我认为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付出自己应负出的责任和代价。 但是,我们应该支持杨佳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应该支持杨佳应该具有的基本法律权利。 今天的社会已经把杨佳把一个热爱生活的驴友变成了了冷血的杀手,这个社会也应该对此付出责任。
不幸的是,看到新闻说,"杨佳的被指定的辩护律师,同为闸北区政府的法律顾问,谢有明,一个没有廉耻的人,称其"难逃一死"。杨佳十恶不赦,但是必须死的明白。"
我呼吁要让我们看到对杨佳的公开公正的审理!我呼吁让公众看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真相!
等待黎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
夜太黑,但我们依旧在等待黎明…
...
Cancel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杨佳案件之民众视点 group
Start a New Topic
via WilliamL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by Robert on 7/18/08
"你以为我卑微,不美,我就没有了感情了吗? 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 《简.爱》
我得说我并没有真正看懂《简.爱》, 至今。 大学的时候看电影,看书,看英文版,更多是为了附庸风雅,或者说增加自己的视野和谈资 -- 但简的这句话却是深刻的和震撼的。
我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绝不是支持他的杀人暴行,但是我支持他作为一个人--他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他用极端的方法维护了自己的认可的规则,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为此而付出代价,但是把他逼向绝路的社会和权贵阶层就没有责任吗?!就可以继续一如既往地暗箱操作把一条和我们平等的灵魂和生命消灭吗?!
当翁安的俯卧撑暗无天日的时候我没有说什么,因为已经无话可说,而且我的确属于"不明真相"之列,不必要因言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我很欣慰我已经呼吸着民主的空气,但那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丝藕相连的牵挂让我远隔重洋依旧感觉到那种力量的存在。 然而,为什么我会为我一个素不相识、甚至在现实中也许都没有共同语言的"杀手"而呼吁呢?
如我前文所说,听到警方公布的那段录音,我觉得是那么的熟悉和似曾相识。 看了《南方周末》的"杀人者杨佳的青春档案"一文,我的这种感觉可以说更明显了。 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个"凡事讲究规则",任性而又执着的孩子,所谓"认死理"的那种,这种性格在阅历的打磨下可能已经有些不那么明显,但我知道这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 幸运的是,我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环境下,我也生活在哪个曾经还有梦想和希望的时代,在青春的叛逆年代校园里,我已经因这种性格而多次"以身试法"提高了"经验值",那一个春夏里的血与火的洗礼,让我更现实地认识到了自我保护和理想现实的平衡。 尽管如此,我还是经历过几次有惊无险的插曲,每一次都让我对某种自小被根植的东西产生了更多疑惑。 看到杨佳的故事,其实我有一种后脊发凉的庆幸,我感到幸运这样的厄运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 杨佳
《南方周末》的这篇文章我不敢说作者对杨佳或者民意有一定的倾向性,但至少不是一篇普通的官话连篇的文章。 从上海警方发表的各种言论中,我们看到数不清的谜团,无数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言,当然这是他们一贯的作风而已,并不只是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如此。 比如说,我们至今不能了解到那些调查的全面材料,我们至今没能看到公布是哪些人如此"尽职"地调查了杨佳以及这些人和这次的被害者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杨佳可怜的母亲所谓被上海公安配合调查却在北京被报失踪的事情,以及看到其母亲和杨佳在这个社会上被一再欺凌的事实。 我们更无法理解如此高高在上的上海警方既然没有侵害杨佳,后来也只是扭扭捏捏地承认"肢体接触",缘何会需要主动跑到北京去和草芥小民"沟通"? 在这一切的迷雾之下,"不知真相"的群众们只能各自联想了。
如果杨佳的确是如文章所说的性格,如果我可以用自己的性格试图其理解和揣测其实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人,我却相信杨佳本却是一个天真地相信一些基本信念的人 --也就是正义、平等和法制。 从其对粗暴执法的公安的言语、从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执着做法,可以看到他对法律和公平曾经有着天真的执着和梦想,也许90%的中国人早已经不再有或者从来就没有这种梦想和期望了。 然而当这些最基本的信念都被彻底粉碎的时候,选择是消沉、逃避、接受或者是反抗,抑或苟且偷生,就因人性格、环境、境遇、机遇而异了。
不幸的是,各种原因的纠结,杨佳选择了最原始的暴力方式,我们无法去知道他只是单纯去泄愤,还是意在把"事情闹大"用血腥的结果来挑战这个他本来曾经相信、曾经以为还有一丝基本公正的的体制的弊端。
当他们屠杀犹太人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屠杀基督徒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基督徒;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 马丁尼莫拉(Pastor Mantion Niemoller)
也许我这类的人极少数,也许我只是自以为是地把一个毫不相识的人某些略有相似的想法用自己的片面之间来理解。然而,正如《简爱》让我如此深刻地让我相信了"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我不想把一个杀人者捧为"梁山好汉"(事实上我一直不认可所谓梁山好汉的作法,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传统糟粕思想的经典代表),也不想只是因为处于对于警察的延误而幸灾乐祸地颠倒黑白地支持他,更不想把这件事情上升到某个政治观点的程度,因为我说过那股阴影至今还会之不去。 但是,我呼吁让我们能更深刻地分析这样的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让公众去更清楚地了解到杨佳背后的真相和动机,让造成杨佳悲剧的社会为杨佳承担些须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让我们处身置地的想一想,不知道您是否像我一样地认为,你我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所谓一步走错,全盘皆错 --如果命运不小心让你我遇到类似杨佳的处境,我们是否能够做得更有意义?
也许我的声音是如此苍白无力,但是每当我想起Pastor Mantion Niemoller所说的"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说些什么。就算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能让自己的声音有一丝共鸣,有存在过的意义。
正如您从我文字中看到的那样, 我仍然天真地相信些一些东西有机会在中国存活,虽然对此我很绝望。
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
河蟹社会, 激流中国, 电影, 观点, 随笔 July 11th, 2008
当然,本文是标题党,首先声明如下:
--用官腔的"旗帜鲜明地xxx"实在是因为年轻时候被那篇"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党八股伤害太深,算一次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吧
--我支持的绝不是杨佳的杀人行为,无论如何每一条生命是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杨佳的生命和尊严也同样可贵,决不应该成为专制体制下不明不白的牺牲品。
--我本文支持杨佳是支持他作为一个人、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所应有的尊严;支持对杨佳案应该给与符合法律、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符合人道主义、公正的调查和审判。
这个刀客不太冷
"这个刀客不太冷"用这样的开头来说杨佳:
"有人称他为大侠壮士,有人说他是冷血恶魔,有人为他一时冲动而惋惜,有人为他敢作敢为鼓掌叫好……北京刀客杨佳在上海大开杀戒,恶性袭警,影响虽不及稍早贵州人民"放火点灯"的冲动,但是二者根源上却一致--无论是在繁荣昌盛的上海大都会,还是在西南偏僻的山野小城,普罗大众之冲动何其多也!社会反响上更是惊人相同,全国人民似乎都站在冲动一边,似乎都想冲动一把。就此而言,上海不过是一个大瓮安,瓮安也不过是小上海。"
这个刀客不太冷中引用了杨佳自己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理想、有情感、爱生活、爱旅行的人。他并不是如那些说谎成性的部门所编造的那样,是一个孤僻、没有朋友的冷血杀手。
这样的一位热爱生活、热爱旅游、热爱摄影的驴友,为什么会毫无先兆地去公安局连杀多人成为"冷血杀手"? 这本身是一个谜,不幸的是一些高高在上的人们可能根本不打算去解开这个谜,也不愿意甚至惧怕去解开这背后的秘密。
这样的冷血杀人事件,为什么会得到大多数人叫好? 这个分析已经太多了,不需要我去重复了。因为如今警察如同土匪、甚至比土匪更可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在如今的和谐社会下,除了权贵阶层,谁不痛恨这些欺行霸市的家伙?!其实最需要反省和痛心疾首的应该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阶级们,他们过去声称靠群众力量取得了江山,如今这些基础还存在吗?!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很小的时候学习的一句话,其实那时候一点也不懂。 把一位驴友变成冷血杀手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呢?和谐社会?
拜托谎言编得更圆一些好不好?
其实从嫦娥照片事件、到周老虎,到最近的俯卧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所谓的"有关部门"的官方文字和解释水平实在太差,或者说,说谎水平实在太差 - 差得根本不需要多少思考就能看到破绽百出的漏洞,比起网络上的文章来说不知道要差多少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在过去一篇文章说为什么嫦娥图像处理水平如此之差的文章中提过类似的问题和原因,扪心自问,你我愿意去为那样的"科研机构"工作写程序吗?我不会,我认识的好多一流好手也不会… 在中国一流的科研人员可能基本都出国了,留下来真正有理想有水平的被打压了,能去领导那些项目的"专家"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都是擅长于官场的一套而专业水平只能算三流的角色(抱歉,他们连二流也算不上)。
同样,处理这些政府部门的笔杆子们,大部分也不幸是些三流角色的家伙,按他们的文笔和智商也许写些"幸福鬼"之类的歪诗还行,但连编些能自圆其说的谎言也很困难。 当然我想,也许还有少数高人大隐于市,但他们恐怕根本不愿意为这些丑陋的行为而倾力而为。 所以我们看到的尽是这些拙劣的谎言。
艾未未 写的"宝贝你说谎了吧"已经逐字逐句分析了"上海警方披露闸北袭警案详细经过"中那些难以让人信服的漏洞,如其所说这些官样的文字"令人哭笑不得,说了那么多的谎,却仍然无法职业化。显露出作风不严谨,疏漏颇多。"
我也遭遇过类似杨佳的经历
看到警方公布的2007年10月5日民警盘查录音,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自己 - 因为我在差不多10年前年少轻狂的时候也有非常类似的经历, 而且是很多次- 幸运的是在一次最危险的经历中我在LP大人规劝下压住了怒火 - 屈服了 - 在中国作为一个可怜的守法公民,人权和尊严只是在少数场合的奢侈品,在流氓和恶棍面前你还可以去放手一搏,但是在那些拿着杀"杀人许可证",或者"侵犯人权许可证"的"合法匪徒"们面前,你面对的是所谓"国家机器"这样残酷而冷血的群体,你的力量太单薄了,与其斗争如同以卵击石。
我想起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的一句话,改造一下,就是"人权"、"法律"在那些权贵阶层嘴里、在那些权贵阶层的打手们眼里,和"屁"其实没有任何区别。我回忆起去年被公安"请"去喝茶的时候,我被要求在没有说过的话的"笔录"上签字、我被迫满手涂上油墨按手印、我被恐吓不如何如何就晚上回不了家而且没人知道去了哪里,我也依稀说出了"权利""法律"等几个苍白无力的字样, 对方幽默地笑了,他们的笑让我记忆深刻,因为那种笑就是一种所谓看到"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的笑; 他们这样的笑最终也让我笑了,因为原来我是如此的天真,或者说我知道了我的心居然依旧如此地年青,我不需要再犹豫当时是否接受出国的offer了。
看到警方公布的剪辑水平并不高明的录音,我在杨佳的回话中依稀看到了10年前我自己的声音,是那么的理想、那么的对法律条文咬文嚼字、那么地对自己的守法公民身份充满信心、那么的嫉恶如仇、那么地不惧怕挑战权威 - 甚至是国家机器。 幸运的是,我没有在自己最"气焰嚣张"的时候遭遇杨佳这样的厄运,相反在几次忍气吞声之后,也在公司发展接触更多丑恶部门之后,逐渐变得"气量更大"了,更加灵活机动了。
怒火风暴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片子,至今记忆犹新。 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怒火风暴(Falling down 1993)》, 这片子又翻译为"城市英雄",说的是一个失业、失婚的老实男人,在女儿生日那天开车去看自己的女儿,他遭遇了堵车结果试图徒步穿过危险的城市,他先后遭遇到劫匪、种族歧视者、小流氓、黑帮、新纳粹分子… 随着他和这些家伙的作战,他的武器也不断升级,从棒球棍变成匕首、然后是枪、进而冲锋枪、炸药,最终是火箭筒… 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如同打游戏般过关斩将的故事,揭示了一个中年危机的男人是如何在社会的阴暗面压力下,一步步走上杀人生涯的故事。 最终,男主角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给他的女儿送上了玩具熊的生日礼物,在和警察的对决中饮弹而终。
看到杨佳的故事,我不知道这些事件是那些事情让他一步步地发展过来,最终采取了如此极端而又暴力的方法来发泄其内心的气愤,但我相信,他对警察的怒火,他对当今社会的阴暗的怒火、并不是突然的冲动,而是一种被步步紧逼而升级的怒火风暴。
旗帜鲜明地支持杨佳的什么?
如同本文前面的声明,我"旗帜鲜明"地支持的不是他的暴力行为,我也不想没有由头地称他为"侠客",我认为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付出自己应负出的责任和代价。 但是,我们应该支持杨佳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应该支持杨佳应该具有的基本法律权利。 今天的社会已经把杨佳把一个热爱生活的驴友变成了了冷血的杀手,这个社会也应该对此付出责任。
不幸的是,看到新闻说,"杨佳的被指定的辩护律师,同为闸北区政府的法律顾问,谢有明,一个没有廉耻的人,称其"难逃一死"。杨佳十恶不赦,但是必须死的明白。"
我呼吁要让我们看到对杨佳的公开公正的审理!我呼吁让公众看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真相!
等待黎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
夜太黑,但我们依旧在等待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