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微博客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Web2.0网站列表:微博客(Micro-Blogging)服务网站 - 0 views

  • Tumblr - 演示地址 http://williamlong.tumblr.com : Tumblr是一个很灵活的微博客(micro-blogging)系统,操作和使用都非常简单明了,Tumblr可以支持引入网摘 del.icio.us、聊天twitter、图片flickr以及自定义的RSS Feed等等,支持绑定域名。不过已经被中国电信和谐了。 Soup.io - 演示地址 http://williamlong.soup.io : 和Tumblr的功能非常类似的微博客系统,同样支持引入del.icio.us、twitter、flickr、rss等,支持绑定域名,同样也被中国电信和谐了。 VOX - 演示地址 http://williamlong.vox.com : 功能强大的微博客系统,支持发布图片(flickr)、书籍(Amazon)、视频(youtube)等各种信息的系统,界面简明,支持导入功能。vox的社区功能很有特色,会自动将你邻居的信息发邮件到你信箱。vox也被电信和谐之中。 Jaiku - 演示地址 http://williamlong.jaiku.com : Jaiku自从被Google收购后就停止注册了,要邀请码才能注册,在Jaiku还没开放注册之前,电信就未卜先知,提前将Jaiku给和谐了。 Twitter - 演示地址 http://twitter.com/williamlong :和上面几个微博客不同的是,Twitter目前还可以从中国访问,这大概是因为Twitter不支持全文RSS引入的原因吧,Twitter发布的内容一般只有140个字,可以通过手机或者IM软件发布信息,是一种很流行的微博客系统。 Iminta - 演示地址 http://www.iminta.com/people/williamlong : 除了具有Twitter的大部分功能外,还有类似Friendfeed的聚合功能,能将del.icio.us、flickr、google reader、youtube、blog等等上的信息聚合过来,目前需要邀请才能注册。 Pownce - 演示地址 http://pownce.com/williamlong : 类似Twitter的系统,不过竟然不支持中文,不知道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饭否 - 演示地址 http://fanfou.com/williamlong :国内较为知名的微博客系统,功能和Twitter类似,支持国内手机短信更新,在国内使用人数很多。 叽歪 - 演示地址 http://jiwai.de/williamlong :叽歪de拥有了饭否的大部分功能,而且还提供了几个新的功能,可绑定Skype和水木社区的帐号,还支持OpenID。详细介绍。 以上部分转自月光博客–免费微博客服务 MySay正如它所说的, 取代了更新文本,用户呼叫MySay并且记录下他们今天的新情况。这样,朋友们或家人就可以通过电话,邮箱,或Web来听。 Hictu是为使用录象的博主服务的。上传录象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网络摄象机和一个鼠标。这种流线型的方法为播主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Moodmill是表达你的情绪和目前的状态的一种方式。一个标度尺使这一过程变的容易,而快捷的文本完善了这一个人化的服务。 Frazr也与Twitter很相似。他们主要的区别是语言. Frazr主要着眼于法国和德国市场。 IrateMyDay使你能够在一个标着从”坏极了”到”好极了”的刻度上评价你的这一天。用户除了评价,也可以一并提供一个最新的简短文本。 Emotionr是在一个从1-10(包括小数)的刻度上计量你的高兴度的方式.正如它的名字昭示的,它是一种表达并与你身边的人分享你的情绪和感受的方式。
  • Seesmic是一个基于视频的在线微博客平台,其借鉴了Twitter的模式,并且将网络视频完美的融入其中,我们可以把其称作视频类Twitter网站。也就是Twitter通过文字作为交流的一种方式,而 Seesmic中则是将视频作为最基本的交流的方式,不管是你的任何活动,或者你对好友视频的回复,都是用视频来进行的。视频上传,在线视频录制也成为这种模式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可以说 Seesmic=Twitter+Video。详细介绍。 滔滔:腾讯旗下网站,腾讯可以说是很善于模仿的一个公司,可以通过手机,QQ,短信,网页进行更新。凭借其QQ庞大的用户群,滔滔也迅速占有了其用户群。 做啥:国内的又一个微博客服务网站,支持网页,MSN/Gtalk/Skype更新,手机短信更新,提供做啥firefox插件。 Buboo:台湾的微博客服务网站。应该在台湾是很流行的。 Blip 是 Fuzz 旗下的一个产品,业内人士称之为“Twitter for Music”,开创了音乐分享新的途径,并一致认为有极好的发展前景。Blip 采用的Twitter 分享模式,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型博客,可以邀请好友等,完全和Twitter 一样。所不同的是,在Blip 只有音乐。(Via) Phottor :单词 photo(照片)的变体,意为“拍照的人”。phottor 是一个用照片记录微博客的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博客系统,phottor 是以照片为主,文字为辅! niimo是一个德国类似Twitter的微博客服务。其除了具有普通微博客所具有的多IM,手机和邮件支持,好友等功能外,还加入了一些更新鲜的特色:地图支持,回复支持, Feed支持,自动更新。(Via) 相闻:国内又一个微博客服务,支持手机,网页,MSN/QQ更新。 Hellotxt:微博客工具,它能让你的更新内容同时发送到十多个微博客网站上面,包括Twitter、 Jaiku、Pownce、Tumblr、Meemi、Beemood、GoZub、Frazr、Numpa、Facebook、Plaxo。(Via)详细介绍。 Streem:类似于Tumblr的微博客服务网站。 随时记:国内的又一个微博客服务网站,支持MSN,网页进行更新。详细介绍。 微可:国内微博客服务,支持 通过QQ MSN Gtalk 手机更新。详细介绍。 澳洲华人交流网:包括:群组;本地;汽车;信息;博客;八点;泡泡。在微博客的基础上更多的加入了组群的功能。 Qwizzy是一个提供类似功能在线知识分享平台,也是一个在线问答互助社区。不过 Qwizzy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我在身上看到了一些Twitter的影子。 Qwizzy加入了和Twitter比较类似的模式,可以看作是在线问答的微博客模式。详细介绍。 Bemba 也是一个Twitter 的扩展应用,它采用了Twitter 的微型博客模式,提供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分享交流平台。不过Bemba 也独具特色,它主要支持用户交流与分享自己喜欢的视频,以及自己收藏的一些酷站,因此在Bemba 你可以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爱好的朋友,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喜爱的视频和欣赏的网站。
  •  
    微博客(Micro-Blogging)是一种允许用户通过简短的文字来更新和发布(通常少于200个字符),并且也可以通过限制组群来限制查看权 限。这些更新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包括文字信息,IM工具,Email,手机等方式来完成。
ocean wu

客户世界-客户接触与互动的市场趋势和行业变革 - 0 views

  • 传统上,客户接触中心很少意识到扩展自己工作范围的可能性,这往往意味着技术只局限于处理基本的呼入和呼出服务,而非重要的战略工具。为了将客户接触中心的角色转变成战略事业部,主管需要考虑改变接触中心团队的作用,从事务性的本质转变为顾问和合作伙伴,实现创收及维持客户忠诚度。
  • 有一个引擎处理大部分的客户服务交易,有一个客户体验专家小组协助直线管理者提供诸如客户声音分析、营销计划、销售转化率和忠诚度计划等支持。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及软件,客户中心主管可以了解生产力和客户预期需求之间的缺口,同类最佳接触中心技术应该支持业务创造价值,实现卓越的团队工作和成果。
  • “自助服务”也会变得日益普遍,以至于这个概念将会消失,因为所有的普通客户服务交易都将通过客户中心来完成。技术供应商正在创造智能技术让自助服务变得更加简单。这将为客户中心专业人员节约相当大一部分时间,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帮助他们的客户购买。
  • ...10 more annotations...
  • 微信的出现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这种最类人化的交互工具催生了以微信为核心的新的多媒体服务体系,同时组织架构也必然随之调整,语音业务正逐步成为呼叫中心的传统业务
  •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销售和服务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不清,服务中,销售和服务水乳交融。呼叫中心在整个销售和服务链条中和客户距离最近,也最能把握客户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服务由中后台逐步走到前台,并开始扮演和销售同样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变化。
  • 在客户群逐步适应移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企业呼叫中心还需要围绕三个原则来改善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第一是提高效率,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带来呼叫中心人力的减少,甚至传统语音业务也可能面临萎缩,同时对呼叫中心的服务能力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呼叫中心在新的形势下转型、调整、减人就会逐步变成必然。第二是降低成本,大量服务开始以手机为核心进行流程设计,人们的观念也逐步改变,对纸质凭证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小,未来也许企业会为客户建立一个保管箱,客户可以在指定的网络地址查询自己所有的凭证甚至是合同;第三是控制风险,传统的业务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流程来实现,今天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服务或者交易使流程变得至简,这样客户体验才会达到极致,那么流程的风险控制作用就会被降低。
  • 如何来控制风险呢?答案就是: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我们必须通过客户的行为来判断或推断客户的风险等级,因此非结构化数据的作用变得极其重要,其本质就是对客户行为的综合分析和挖掘,和结构化的数据相互佐证,对风险起到预警、控制的作用。
  • 客户中心实时把握好每一个客户接触的机会,同时要进行多渠道平台的共享和连接。
  • 客服中心新的服务渠道(微博、微信、即时通讯工具等)的服务指标如何设定和衡量,单次接触处理时长、客户满意度等标准如何设定,这些与以往衡量标准相比有所变化的,才是呼叫中心行业标准重新考量和研究的范畴。
  • 大多数呼叫中心的挑战是,能否跟上这一社会化革命的步伐,以及演化他们的组织和技术架构去适应新的变化。
  • Sentiment Metrics 提出了 “社会客户服务十步法”路线 ,帮助企业发展社会客户服务和建立社会接触中心。这十步可简要叙述为:
  • 1. 选择通道行动前先摸清客户在谈论些什么?主要在哪些通道上?您是否有处理这些的能力和资源?确保有的放矢;2. 选择合适工具选择合适工具,帮助建立社会媒体的监控和倾听程序,推动客户参与和实施社会客户关系管理;3. 建立倾听程序仔细考虑和规划应倾听哪方面与您品牌或产品有关的话语或键词,包括想挖掘的可能问题;4. 授权和强化您的服务人员应放手让社会客户服务团队能迅速作出自己决策和响应,让他们感觉得到支持;5. 连结多通道应能灵活运行不同通道,虽然社会客户服务起始于公众场合,但问题解决可不必如此,常可离线解决,尤其是对一些严重或敏感的问题;6. 优先级确定对发现的问题重要性和影响排出优先级,考虑是否应马上响应;7. 自动化能自动和智能地将问题处理直接指向相关团队成员,一些重要问题能直接送到高层;8. 满足客户预期建立有效的倾听程序,让客户的需求能得到实时的响应和解决;9. 礼仪考虑听到问题,先不急于马上与客户在社会媒体上对话,要在确定客户需要帮助时再进入;10. 获取客户见解通过社会媒体收集客户信息是非常有用的,并将它们归类和筛选,有许多信息常常在日常对话中难以得到,对商务有很大参考价值。
  • 今天的客户服务和关系管理必须考虑新的通道,关注社会媒体的价值。对社会客户服务,我们也需要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引进新的相关的KPI指标
ocean wu

S2b是最有可能领先的商业模式 - 0 views

  • 物联网革命,它最终的目标是让任何人、物、事、时间、地点都能够被连接起来,而且是实时互动的。这是一个真正的万物互联的时代,将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线的状态,我们会从一个离线的物理世界进入到一个在线的比特世界。
  • 工业时代解决了供给稀缺的问题,核心要用标准化、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它牺牲了个性化,但是用这样一种新的 B2C 的模式,从大流通、大广告,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带来了我们过去一百年了繁荣。
  •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严重的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的阶段,核心的原因是常规的商品供给太多,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挖掘不出来。所以未来商业的核心是挖掘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制造产品。
  • ...6 more annotations...
  • 以足够低的成本和海量的客户建立直接的关系,保持一个近乎实时互动的状态,微博、淘宝、微信,都让大家不但可以完成点对点的沟通,还可以完成多对多等各种方式的沟通和协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以消费者,以客户为起点重构整个商业逻辑变为可能。而这个商业逻辑的核心就是通过互动,持续地挖掘潜在的需求,让这个需求越来越明确,而且这个需求本身也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这才是未来商业的基础。
  • 个性化的起点其实是先建立跟客户的持续互动,这个是一切的开始。有这样的开始,个性化服务才有可能。
  • 智能商业是未来商业最重要的竞争的标准,而智能商业的前提是形成活数据的闭环。而活数据的闭环起点就是跟客户持续的反馈
    • ocean wu
       
      也可以说智能是建立在一个持续优化、强大的算法引擎和活数据的闭环之上。
  • S2bS 是一个大的供应(链)的平台,大幅度提升供应端效率。未来五年会先形成一个平台。b是指的一个大平台对应万级、十万级甚至更高万级的小 b ,让他们完成针对客户的服务。原因是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完成对客户时时互动的低成本的互动。它们之间是一个赋能的关系,不是一个传统的加盟店,传统的加盟店又是工业时代的逻辑,核心是标准化流程,核心是严格的质量管控。这个跟我们讲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理念。我们讲的这些小 b 是生长在供应平台上的物种,这个平台要保证质量,要保证流程的高效,但是最重要的让小 b 自主地去发挥他们最能触达客户的能力。
  • 做 S 的大平台它不承诺小 b 会给你提供流量,会保证你的生存,但是我给你提供后台的支持。小 b 要自己去找流量,甚至对于 S 平台起步来说,要找到自带流量的小 b 。实际上任何小b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都有自己的小网络,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互联网的工具至少影响一批人,怎么样让这些小 b 充分的利用它自带的流量,充分发挥的他们自主的能力,形成一种新的驱动力,这个是未来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 赋能小 b 的核心除了在综合台的云形成强大的能力之外,可能也要帮助小 b 在实时互动客户方面提供一些场景化的支持,来降低他们的成本,最有可能的是某种智能硬件。
ocean wu

新浪微博的七大缺陷 - 0 views

  • 界面设计 客随主动 新浪微博的UE设计一直以来就像是设计人员怎么设计,网友们就怎么将就。这么久了,除了右下角增加的那个“回到顶部”按钮还有点用,其他的设计改动都是越改越别扭。尤其是上一次大规模改版,把“我的首页 我的微博”横在顶部,一下子废掉了大批模板,使得顶部空间骤然减少,留给用户DIY发挥空间大大降低。 未分类好友始终无法查到,如果你有几百个好友,想找找看哪些还没分类,可够你累的了。 微博搜索,输入文字后必须选择是搜人或搜内容。我输入@圣者 表达的意思够清晰了吧,还是必须选择搜人或搜内容。实在是有些怀疑新浪微博的UE从来不上微博,难道他不感觉别扭么? 观点话题 天去散花 新浪微博的话题功能一直很差,只有搜索和推荐关键字话题两种展现形式。点进去之后其实就是一个搜索结果的汇聚,粘点边儿博文全能搜到,“#”标签功能完全无用。尽管后来增加了话题直播功能,也不过摁住键盘的F5罢了,没实质性进展。 话题汇聚方式很原始。假设姚晨、宁财神、沙溢、闫妮一起聊武林外传电影版,我必须把他们同时关注了,才能了解讨论的全过程,而且时间脉络还很不清晰。如果能建立一个邀请式的话题group,那么大家围观起来就方便多了。这将是一种良性的汇聚方式,远比现在的微群功能实用。 微群定位 云山雾罩 首先你想在页面中找到微群,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想经常光顾微群,就要将地址加入收藏夹,无形中给浏览器增加了一点点负担。 新浪的微群主打小区讨论,搞了很多楼盘小区的群组,一个很摸不着头脑的定位。刨去很少很少量的现代化小区而言,大多数小区主流人群是这些微博网民么?他们一个礼拜才能在家呆几个钟头啊?大叔大婶们才是小区人群的主力。和尚庙里卖梳子,算你厉害! 好友推荐 算法离奇 我就从来没在新浪微博的好友推荐中找到感兴趣的用户。微博长年累月地给我推荐这个DJ那个主持人的,新浪是怎么分析我喜欢这些的?我平时连电视都不看。我添加的一二百个关注,没有一个是通过新浪的推荐得来。只能说新浪这个算法太浅层了,一个IP段的、有同样标签的,就能成为好友么?那些平时回复我、转发我、朋友的朋友都到哪里去了?莫非新浪认为六度理论已经过时了? 高端勋章 遥不可及 想想那个“应用牛人勋章”,我就来气。如果有银行搞个活动,存款数超过1000万的,赠送一辆奇瑞轿车,你会怎么想?你搞勋章奖励不能只针对十万分之一的那部分用户吧!话题都被高端人士占了,粉丝都被高端人士掳了,草根玩个勋章都凑不齐。看看中粮的十万沙发勋章,你让普通用户怎么玩啊? 活人僵尸 搅合不清 新浪为了让表面看起来很繁荣,一直默许僵尸的横行。大量一年半载不上线的僵尸用户,坚挺着数据,刷新着记录。要知道新浪微博已经过了注册用户增长的爆发期,这让后继那些勤奋的人追赶的很脱力。 活粉数这个数据,难道新浪想不到么?这才是真正能影响传播力的数据,虚的东西早晚坚挺不住的。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某公司公布的大陆用户数量,比大陆人口都多,徒增笑话。 策划粗糙 置顶泛滥 这阵子新浪的“大顶子”出现的太频繁了,点了“X”,一刷新还出现。实在太碍眼,没办法,我参加活动总可以了吧。参加完活动再刷新……“大顶子”依然存在。 早上开微博,又被强X了一条NBA赛事信息,还是怎么点都点不掉。可怜我发的一千多条微博,没有一条写过任何与NBA有关的内容,仍然被强行推送了NBA信息。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 | 黄主任 - 0 views

  •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称这个为"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用户体验人员是负责界面设计能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也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整体市场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集中在界面上,使得他们依赖自身或处于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7 more annotations...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经常辩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花了时间来研究用户需求并直接与客户和用户互动。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 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中转变。
  •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但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 从产品的整体性上协助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只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取得支持。仅仅只是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你在这个位置上同样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同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你需要考虑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还有其他组织提供类似的训练营活动,包括: • 实务营销 • 280小组 • Blackbot • ZigZag营销 • 硅谷产品小组 有大量非常好的Blog在讨论产品管理,你也可以从中选择: • Roger Cauvin的博客 • 实务营销的博客 • SVPG博客 • 产品管理观察 • Tyner Blain • Michael的产品管理与营销 • 如何成为优秀的PM (它的联合作者之一便是 Jeff Lash) 还有很多从UE角度来谈产品管理的书籍,这些都应该作为PM的珍藏: • 赢在新产品: 产品从创意到启动的加速实现, 作者Robert Cooper • 软件产品管理精华, 作者Alissa Dver • 产品经理手册, 作者Linda Gorchels 此外,有志成为PM的人还应该阅读一些综合的管理类图书,包括领导力、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技术、策略学等。 产品管理有两个主流的社团组织: PDMA (产品发展与管理协会)和AIPMM (国际产品营销与产品管理协会)。两者都提供培训、会议、本地讨论小组及其他产品管理资源。 同时,你还可以利用你的一些职业网络,也许能从类似LinkedIn — 帮你寻找能建立联系并回答有关产品管理问题 — 这样的服务中获得帮助。在你的公司里项目管理也能指导你,况且来自其他组织的产品经理也能给予你不同的或许更真诚的帮助。 正因为你学习产品管理并思考如何迈向这一步,可以找你的经理谈谈。优秀的经理会帮助你的职业化成长,即使这也许意味着你将进入公司的其他岗位。
  •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向你汇报。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 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回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应该是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不是紧要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做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即可。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决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ocean wu

联通"沃联系"业务是一个基于真实关系的免费"短"消息传输平台。 - 1 views

  • 中国联通已经开始新业务的测试工作,并命名为“沃联系”。中国联通方面称“沃联系”业务是一个基于真实关系的免费“短”消息传输平台。目前来看,这一业务有三大亮点: 这首先是一个个人信息管理中心,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WEB/WAP端、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接入,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免费沟通。还可将手机、Outlook、Foxmail通讯录一键备份到服务器端,对之进行“增、删、改、查、分组、导入、导出”等一系列管理操作,从此不用再为更换手机、误删手机联系人而烦恼。 其次,该业务实际已具备微博的功能。用户在主界面进行的“我说”消息发布采用微博的一般形式,即发布内容字数最多为140字,支持JPG、GIF、PNG格式图片的上传,文件大小限制为2M。系统则会把用户发布的信息以“广播”的形式告知好友圈子,同时用户可以及时查看其他好友动态,相互转发、评论好友信息,从而形成用户自身关系圈子的维系和基于真实关系的好友互动。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它并非一种局限于网内的业务,其采用面向全网的开放式设计,支持跨运营商服务,以扩大覆盖用户群体,吸引用户登陆和持续性使用。如果好友双方共同安装了“沃联系”的客户端,即可以实现免费跨网短消息。
  • 中国联通已经开始新业务的测试工作,并命名为“沃联系”。中国联通方面称“沃联系”业务是一个基于真实关系的免费“短”消息传输平台。目前来看,这一业务有三大亮点: 这首先是一个个人信息管理中心,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WEB/WAP端、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接入,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免费沟通。还可将手机、Outlook、Foxmail通讯录一键备份到服务器端,对之进行“增、删、改、查、分组、导入、导出”等一系列管理操作,从此不用再为更换手机、误删手机联系人而烦恼。 其次,该业务实际已具备微博的功能。用户在主界面进行的“我说”消息发布采用微博的一般形式,即发布内容字数最多为140字,支持JPG、GIF、PNG格式图片的上传,文件大小限制为2M。系统则会把用户发布的信息以“广播”的形式告知好友圈子,同时用户可以及时查看其他好友动态,相互转发、评论好友信息,从而形成用户自身关系圈子的维系和基于真实关系的好友互动。
  • 它并非一种局限于网内的业务,其采用面向全网的开放式设计,支持跨运营商服务,以扩大覆盖用户群体,吸引用户登陆和持续性使用。如果好友双方共同安装了“沃联系”的客户端,即可以实现免费跨网短消息。
  • ...1 more annotation...
  • “沃联系”结合了飞信和微博的功能,打造出联通版微博,它的开创性在于一是利用手机和微博这些具备社交性质的载体,将真实人际关系盘活
ocean wu

Friend View:诺基亚发布基于地理定位社交与微博服务 - 0 views

  • Nokia Friend View 手机应用程序,提供了基于地理定位的社交与微博客服务。
  • ...2 more annotations...
  • Friend View 是一款刚刚诞生在诺基亚实验室中的创新型手机应用程序,它提供了基于地理定位(非GPS)以及Micro-blogging的社群服务;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圈子中实时的分享自己的地理位置以及一句话博客等。一定程度上讲,Nokia Friend View 在功能上极其类似于国内的贝多(Bedo),但不一样的是,Nokia Labs 的这款软件的发布是为了减少真实世界中亲朋好友彼此关注和相互联系的成本;而 Bedo 宣扬的则是一种通过科技推广泛娱乐文化的社会性软件,它更多热衷于在同一地域范围内结识完全陌生的新朋友。
  • 诺基亚以 GPS 为切入口进军手机互联网领域的野心是昭然若揭。从软硬件制造厂商到网络服务供应商角色的转变,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情形很有可能呈现诺基亚一家独大的局面,诺基亚势必要会成为未来Mobile2.0领域的领头羊。
  •  
    Nokia Friend View 手机应用程序,提供了基于地理定位的社交与微博客服务。Nokia Labs 的这款软件的发布是为了减少真实世界中亲朋好友彼此关注和相互联系的成本;
ocean wu

UGC短视频三段论:大家都在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0 views

  • 快手的创始人很早就明白,必须做和微博“维护大V和粉丝之间的关系”不一样的事,否则不论是什么形式(图文、短视频或直播)都逃不出微博的手掌心,因此才定位在帮助“低线城市的普通人自我发声,记录和分享生活的平台”。
  • “让头部网红和他的粉丝之间更好地互动”,那是微博擅长的事。
  • 陌陌的定位并非一个“头部网红和他的粉丝之间互动的直播平台”,让普通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提高开放式社交关系的社交效率,才是其用户量(月活8520万)能不断突破天花板的原因。
  • ...10 more annotations...
  • 陌陌CEO唐岩在2017Q1的财报电话会议里提到:“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开始习惯于通过视频来表达自我、记录生活,这些娱乐化的视频内容以及大量普通用户出于社交目的的自然分享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内容生态,令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满足陌陌用户与人互动交流的核心诉求。"
  • 能够长期输出精品内容的,还是那批纸媒作家。博客类产品的本质,其实是一个PGC图文平台。
  • 微博的诞生才解放了创作生产力,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段子手,微博类产品的本质是一个UGC图文平台。
  • 微博这种形式就是创作的最低门槛了吗?非也! 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可能连打个140字都嫌困难。通过拍摄视频的形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对他们来说更容易。 所以说快手就是低线城市用户眼里的“微博”,通过持续将平台重心完全放在真正的普通用户身上,打造出了一家UGC短视频平台。
  • 如果社区调性太高,最终可能只是做成了一个小众UGC社区,比如知乎和豆瓣。因为内容的高品质,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都不敢说话了,连消费这上面的内容可能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 社区调性就不能太高,得迎合网民更“底层”的需求,虽然这经常容易被业界认为low,比如贴吧和QQ空间。
  • 陌陌基于丰富其社交场景的前提,社区调性也把握得不错,因为平台始终关注的是普通用户的短视频和直播内容,而并非头部网红的吸粉和变现,陌陌的直播并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娱乐服务,更加是一种带有浓厚社区氛围的社交体验。
  • “作为一个社交平台,相对播放量本身,我们更加关注用户基于短视频的互动行为,例如相当数量的视频点击会直接带来个人资料页的查看,以便观众从更多侧面更加立体地认识视频背后的人,从来带来进一步互动的可能性。” 社区的本质,是内容和关系,而短视频或者直播只是其表现形式。
  • 补贴创作者的计划只会对PGC机构产生激励,而要形成UGC氛围,必须让普通用户获得足够的存在感。
  • 一个平台,如果想做UGC短视频,在解决门槛和调性问题,拥有了海量的UGC内容之后,让90%的UGC内容在播放量上占到平台整体的90%,这事可能就要成了。
ocean wu

《成功营销》官方网站---KOL重构:数字媒介下的舆论力改变 - 0 views

  •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
  •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
  • 对广告主而言,意见领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对营销人而言,选拔意见领袖不再是选拔某个代言人,而是建立某种选拔与聚拢“湿粉丝”的长效体系。
  • ...26 more annotations...
  • 轻易地在网上组建各种群体,发现志同道合的人、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一起从事某个项目。
  • 从量变走向质变,从线上跨越到现实世界。
  • 我们可以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一起从事某个项目;可以发现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群,不管我们的兴趣有多狭窄;可以打破新闻的瓶颈,每个人都成为媒介出口。”
  • 可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与消费者沟通,粉丝俱乐部、社区论坛等各种形式的媒介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即时互动、地域不限的营销平台。
  • A护肤的KOL体系
  • 与KOL的合作可以以现金的形式,也可以以产品的形式,或者是以体验的形式
  • 在数字传播领域,她将品牌的口碑与粉丝体系分成了三层:首层:名人。包括传统媒体首席美容时尚编辑、顶尖博客(数字媒体)博主、本地区艺术家、品牌与产品高级研究员。 针对这层人,不断加强各种层面的互动成为其宗旨。包括:免费正品的提供、小规模沟通与见面会、在A品牌社区官网上给某名人专栏空间与展示、与官微等进行互动。 二层:品牌的VIP成员(忠诚用户),人数大概为第三层十几分之一。针对这层人,如何让其体会到尊贵感成为关键。包括:免费产品试用、贵宾活动邀请、参与公关活动,例如美丽课堂等、参加A品牌社区官网论坛专题互动、官微和微博的展示互动等。 基座:粉丝群,包括已产生消费的用户,及未有能力消费品牌产品、但是对品牌充满热忱的未来消费者。针对这层人,入门激励与品牌了解最重要。包括:网友互动、登记领入门礼物、参与活动赢得小样、每半个月EDM品牌产品促销邮件、独家电商优惠活动等等。
  • 首层KOL体现的是专业、风潮引领的作用,他们的示范效应更明显、专业感更令人信服;二层KOL则是展现品牌的消费者风范及更为“亲民”的号召作用;底层KOL则是各种促销话题的传播、烘托者,他们对品牌文化的了解没有上两层那么深入,但却是最大数量、最具传播效应的,也是最爱传播各种促销优惠的KOL群体。
  • 第一层过滤便是找到那些与我们品牌在形象和气质上相契合的人,或者说能体现我们品牌价值的人;其次,我们需要确保我们邀请其合作的原因与我们的最终目的一致。譬如,我们只要其做一些诸如在微博上转发我们品牌推广内容这类简单的事情呢,还是让他们记录品牌活动,或者为我们的360度营销活动代言;最后,我们当然还要分析这些意见领袖在熟悉平台的影响力,这是指看一些数据指标,包括其粉丝数及质量、互动性、被病毒传播的频度等。
  • 1、管理层必须足够重视意见领袖体系建立的重要性,调动不同部门的合作,同时要有危机应急体系;2、传播部门必须耐心挖掘自己在品牌、产品、业务模式等方面的资源,然后根据这些建立自己的意见领袖体系;3、要有耐心,不要被短期的狂欢迷惑,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4、“不是一个人战斗”,需要配合。术业有专攻,细分才能精准。 要更Social,而不是Media CIC研究与咨询事业部高级总监胡辉(Tina Hu) 第一,意见领袖体系不应该局限于Marketing,而是整个商业。从社交化营销,企业要转向社交化商业,除了市场营销、公关部门外,还要用社交推动研发、渠道、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因此舆论领袖体系搭建同样要涉及这些方面,比如行业危机出现时,借用的意见领袖是谁,都要考虑到。 第二,在运用意见领袖上,企业要从务虚转向务实,即,企业要从单纯找明星打造知名度,来转向通过忠实消费者的互动促进销售,也就是在明星-专家-忠实品牌粉丝的金字塔中,最底端的应该是企业的聚焦重点,因为这一层才是最终拉动销售的力量,也是能够跟企业进行长期、深入互动的人群。 第三,和第二点类似,就是Social Media上,不光是要Media,即找明星转发,提高声量和曝光率,而更重要的是Social,即建立和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这就要依赖和消费者最相关的社区及其中的意见领袖。
  • 培养KOL的个人特质
  • KOL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个人性格,同时品牌借用这一性格作为内涵背书,对于成熟的明星,品牌可能只是借用,对于不太成熟的明星,企业可以培养个人特质。 事实是,品牌不仅仅是邀请一个KOL,而是帮KOL建立适合品牌的性格。比如企业邀请一个人拍摄微电影,这个人可能是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但是因为这个微电影拍得很好,大家都认为他确实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代理机构的任务是,为KOL设立个人特质,而企业则借助微电影等方式让这个特质为品牌背书。比如美国现在很火的节目,Healthy Cooking评委Godden,他通过电视节目和其他媒介,建立了他的个人特质,就是强大,挑剔,大胆,品牌就可以利用他的力量和特立独行等特质。
  • 需要一个“opinion leader”体系、N个不同层级的舆论“KEY men”
  • 在“性感剃须”项目中,分别利用苍井空、黄健翔、杜海涛三人的不同特色,从不同角度对“手动剃须刀更性感”这一信息进行传播。
  • 苍井空:“去品牌化”合作 “我们当初这个项目想要传达的信息是在女人眼里,手动剃须的男人更性感。”
  • 她和传达‘女性如何看男性’这个信息的角色也匹配
  • 第一个需要明确的地方就是,这是一次“去品牌化”的合作。“我们跟苍井空合作,并不是希望她来代表品牌,而是希望通过她这个特殊的载体来传达品牌希望传达的信息。”纪寅坦言。换言之,吉列与苍井空的合作,其实只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在意见领袖层面的合作。第二,针对苍井空的特点,做出相应危机预案。
  • 第三,话题的设计尽量自然,避免敏感。具体而言,就是要配合她平时的生活状态,设计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或者能够引发大家探讨的话题,避开那些敏感的、与政治相关的话题。
  • 继续以“性感剃须”项目为例,其实除了苍井空这个具有话题引爆功能的意见领袖外,吉列还选择了其他的意见领袖,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对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进行全方位传播。比如,他们当时还请到了《快乐大本营》主持人杜海涛、何炅来发微博,走的就是比较有趣、搞笑的路线。
  • 吉列还邀请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拍摄了一支电视广告。
  • 为了配合电视广告,他们还拍摄了一支网络病毒视频,主角同样是黄健翔,但是尺度却大了很多。在视频中,他“传授”男人“猎艳秘籍”,演示男人如何在湿剃时凭借味道、动作及神情,一步一步勾起女人的欲望、让她投怀送抱。
  • “苍井空是从‘女性看男性’的角度出发,黄健翔和杜海涛则是从男性自己的视角出发,用不同方式宣传‘手动剃须的男人更性感’这个信息。”
  • 从品牌层面看,吉列一直塑造的都是自信地、成功地、帮助男人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的形象。在与受众的沟通上,他们也选择了男性最为关注的体育作为主要方向。
  • 贝克汉姆、费德勒、伍兹等,以及中国羽毛球明星林丹。“这些人都是非常自信、成功,也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在雷雨婷看来,他们的形象是吉列希望呈现出来的男人的形象,这是品牌最核心的信息。
  • 在品牌核心信息之外,他们还做了一些延伸,比如性感、时尚、设计感、科技感等。无论是苍井空、黄健翔,还是杜海涛、何炅,他们做的事情就相当于是延伸信息的部分
  • 在吉列的意见领袖体系中,林丹等体育大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是属于最顶层的,他们承担的是代言品牌形象的角色;而苍井空、黄健翔、杜海涛等明星,则属于第二个层级的明星意见领袖,更多的是针对某一个特定项目,选定适合的个体,从特定的角度,对特定的信息做传播;第三层,是特定领域的达人,比如DJ、模特、记者、编辑等;最后一层则是一些草根账号,以及忠实消费者,他们还会去影响身边的人。
ocean wu

高效益数字营销的四种方法 - 数字营销 市场部网 - 0 views

  • 从网站、博客、论坛到微博,大多数企业在尝试脑子里冒出来的各种营销想法,因为它们不能确定哪种方法会奏效。
  • “尽管推出这些新举措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实施下来却并不合乎情理:它们只是被添加到其他的业务活动中,结果让我们在资金和运营方面战线越拉越长。”企业必须在战略、组织和运营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深层次转型,成为高效益的数字营销者,这样才能变得更加灵敏、更具效率,进而加速收入增长。
  • 消费者采用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数字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自己做出购买决定的方式。
  • ...17 more annotations...
  • 企业在通过对端对端的体验进行密切协调来促进收入的增长。这些增长代表着以下4个因素的累积性影响,一是获得更多的在线访问流量,二是让消费者更为有效地参与,三是提升销售转化率,四在售后加深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
  •  无论是接收营销电子邮件、搜索在线产品,还是使用移动设备寻找零售优惠券,今天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品牌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却往往由企业中完全不同的部门管理。数字渠道可以使消费者的体验统一协调起来,避免错失良机。
  • 首先,它们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协调,使消费者全程参与日益流行的数字化购买之旅。   第二,它们利用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兴趣,在各种媒体上发布有助于消费者树立自己个人营销身份形象的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品牌大使。   第三,它们认识到,在管理为产品、细分市场、渠道和促销活动所创作的数量惊人的内容时,需要像大规模的多媒体出版商一样去思考。   最后,这些营销商需要从战略上谋划,如何收集和利用如今已经多到泛滥程度的数字数据。以前习惯于从家人或朋友处了解产品口碑并获得建议的消费者,现在开始阅读在线评论,在网站上对产品特性和价格进行比较,并通过社交网站对各种选择进行讨论。这种信息流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能力,而且还使营销部门在消费者积极地了解产品种类并对选择进行评估时,能够参与与消费者的对话。
  • 我们来看一家全球性消费品企业,该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传统上通常依靠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活动。但是,由于该企业的品牌已经广为人知,因此,这样的活动无法提高实际销售额:该企业在基本上被消费者忽视了的广告营销预算上的花费高得不成比例。该企业认识到需要做出很大的转变——做出有可能波及其预算流程、组织结构和代理商阵容的转变。它将营销支出转向到消费者实际评估产品的阶段,以图在这个环节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它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其产品在商店和互联网上的展示、提高搜索引擎排名、为零售商网站开发内容、在博客写手等在网络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士中培养口碑,培育来自他们的推荐。该公司花费在传统媒体中的支出下降了,广告代理预算转向在线内容开发。这样做的结果是:顾客考虑该公司前三大顶尖品牌之一的比例翻了一倍,商店内销售人员对其产品的推荐率增长了两倍,从而显著提高了其市场份额。
  • 从产品介绍类的静态内容、到游戏、再到其他多媒体内容。营销商正在其他组织和人员的各种网站与移动平台上同时发布大量内容和应用
  • 传统的营销者将60%的预算花费在“工作媒体”(或付费媒体)上,20%花在内容创建上,其余的花费在员工和代理机构上。数字渠道有着自身的社会属性,颠覆了传统营销者的经济规则,它主要关注参与人群中数量较少的一个核心层,他们能够向广泛的受众散布正面的印象或分享信息。
  • 积极的数字营销商倾向于将营销预算的30%用于付费媒体,而50%用于创建内容。
  • 允许消费者制造自己的品牌,不可避免地会在企业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对于丧失品牌控制权的担忧。关键是要在保留控制权和为消费者创造机会接受你的内容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 消费者可通过一个中心网站来参与活动,该网站提供创建介绍事业的博客工具以及进行分发的Widget工具,从而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展示他们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个中心系统让会员能够对各项事业进行评分。
  • 为消费者决策历程提供支持需要大量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广阔且范围不断增大,远非传统广告那么简单。
  • 在消费者体验的整个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协调并非易事,但如果不能成功地进行这种协调,所产生的后果则更加难以应对。
  • 多数企业现在已经变成出版商,它们在成本和质量方面有着更为复杂的担忧,但其行为却依然像单纯的广告客户
  • 大多数营销商没有能够采用多媒体出版商使用的规则,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进一步的经营中,他们面临着快速攀升的生产成本、不必要的重复、不一致的内容质量,而且与消费者的互动也处于二流水平。
  • 一家全球性B2B软件供应商,为其每个地区的每种产品制造越来越多的内容,从广告到拥有成本分析工具、销售支持材料、再到使用手册,所有这些内容都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不同的在线投放位置进行定制。陈旧过时的内容在网络中继续存在。许多有用的内容没有得到合适的标注,或者没有与相关的内容链接,使得消费者难以寻找。比如,该企业自己网站中的产品介绍常常不同于经销商网站中相同产品的介绍。最后,内容创建的预算被分散埋藏在各个业务部门,没人能弄清楚如何才能减少内容的数量,或按照统一的标准创建内容。   这家软件公司的解决之道是,对内容创建采用全面的、基于产品组合的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其内容可重复使用,寻找新的途径,以改善所提供内容对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该公司对于整个企业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计算总的内容发布成本,并了解其多媒体出版形象的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对系统进行合理化,实施了新的流程,创建了新的机构对内容进行协调、编辑和管理。他们还制定了绩效衡量指标,对内容推动销售的情况进行追踪。一个中心仓库存储着产品介绍等可重复使用的核心内容物件。销售人员和用户可自动接收到根据其特殊需求定制的产品更新通知。为了更好地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当内容,他们还创建了数据库和分析工具,这种对内容进行的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投放,使内容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   像这样转变视野——从传统的广告商转变为有理有节的个性化出版商——帮助该公司将每年的运营成本减少数千万美元。与以往相比,通过提供更加及时、更加个性化和更实用的内容,其网站产生的潜在客户群有了大幅度增加。在指导客户在购买的过程中使用公司网站进行研究和获取支持时,该软件公司的销售人员感觉更加自信了。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新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提升了资产和投资的回报率。
  • 当潜在的客户积极地评估各种产品选择时,要立即在恰当的位置提供恰当的信息。当网络聊天开始诋毁你的品牌时,你所做的反应多快都不为过。当你需要针对比以往变化更快的周期(最终变为以日计算)优化搜索和其他媒体支出时,你没有任何时间可以浪费。
  • ,一家管理着4万多条检索词的电信运营商,开发了数十种算法来发现并接触相关的消费者,该运营商专门设立了一个“作战室”,来发现网络上的抱怨或谣言,并对之做出迅速反应。获得这种机动反应能力需要对数据工具进行明智的投资,需要一组训练有素的分析师和能够做出快速行动的灵活流程。完全不需要召开若干天的会议,然后产生冗长的业绩报告,来最终取代行动。精明能干的数字营销商能够熟练地运用情报收集工具和流程,通过研究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或主要零售网站上的报道,分析出客户正在看些什么。这些营销商通过分析客户的在线行为、解读他们所说的话、对在线讨论内容进行数据挖掘、持续诚心征求反馈意见,了解消费者正在做些什么。这样的情报是在数字营销中赢得领先优势的活力源泉,它们将深入的见解在整个企业中广为传播,推动其不断优化,并提升必要的个性化,使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图表2)。
  • 企业常常会发现,它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基础架构、扩展分析技能、打破业务部门的界线,调整组织结构,并为实施新的经营规则构建流程。企业需要做出艰难的决策,比如由谁来领导制定新的产品推出计划;如何重新调整全球、地区和本地部门中内容创建的预算;如何重新平衡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作用等。技术和营销职能部门需要密切合作,与IT部门达成明确的服务水平协议,为信息密集程度极高的数字营销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重塑营销职能始于接受一个新的观点:即营销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营销新视野要求负责营销的高管更上一层楼,成为责任更为广泛的、能够跨职能协调的一个角色,对消费者正在经历的决策历程要有真知灼见,并擅长使用所需工具,指导消费者完成这一历程。
ocean wu

马家辉:《盗梦空间》你进入我的梦,我进入你的梦,跟我们玩FaceBook一样 - 0 views

  • 马家辉:女孩子看得懂,女生可能看电影,做什么事情比较专著,这个电影其实没有太难懂,问题是要你很专著的看,你特别在前面那半个钟头,假如你稍微分神。可能男生和女朋友看电影,当然难免分神,非常忙碌,如果前面半个钟头少2分钟、3分钟,我们是过来人,每看到,没集中精神,那就跟不上,出来以后还傻瓜问女朋友你不懂,你也装懂那就算了,还问女朋友到底讲什么。他被那个女朋友嫌弃,我碰到很多这种情况。所以另外也有人讨论这个电影很好玩。做梦,你进入我的梦,我进入你的梦,这种情况其实跟什么一样,跟我们玩FaceBook一样的,跟上网一样的,跟上网是一样的,甚至是玩微博,玩那些是一样的,你一个人玩不好玩的。 你假如为什么FaceBook微博比以前的博客那些,把博客那些超过了压下来了,为什么?因为博客变成你个人的独白,可是FaceBook完全的变成说好像一个梦,自己做了一个梦,邀请你加入我的梦,你可以来我的FaceBook留言,还跟我互动等等,来评论,我也可以进入你的FaceBook里面来评论等等,其实整个本质上面就是我来做一个梦邀请你进来,你做一个梦邀请我进来。
    • ocean wu
       
      新浪微博中意识流般的微内容容易迷失自我理性定位。而人人网的开放API 人人连接(Renren Connect){身份认证(Identity Service)、社交关系(Social Graph)和内容分发(Content Distribution)}亦容易扩展这种身份迷失。我感觉这种迷失为中国用户所特有,因为他们更大的虚拟与真实的跨度。在中国社交类网站更要求真实身份监管,而其他网站则弱很多。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完整版)_深耕·生根 - 0 views

  • 第一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8 more annotations...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管这个叫"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UE人员负责界面设计使之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同样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市场整体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精力集中在界面上,他们需要依赖自身或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常常争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的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是他们在花时间直接与客户和用户打交道,研究用户需求。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 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种转变。
  • 第二章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只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从产品的整体上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光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间取得支持。仅仅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带来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在这个位置上你还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与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思考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受命于你。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作出这种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的决定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后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可以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并不要紧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作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
  •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制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的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ocean wu

揭秘:那些百万PV的活动,上线前夜是如何冷启动? - 站长之家 - 0 views

  • 上篇:如何成功策划一场万人发布会? 1、你需要一篇好文案 我是用这篇文章将发布会的消息推送给用户的,为了获取点击量,所以使用了标题党。导致信息推出后微信小号就一直打不开,因为我需要参加发布会的人添加微信小号,才能拉他们进群。后来没办法只好第二天重新在第二条再次推送,当然这次效果差多了,不过还是找够了种子用户。
  • 2、建立微群 微信群 用户报名后,我就建了24个群,将所有报名的用户分布在每个群内,平均每群40人。因为这样比较好拉人,超过40人再进入群的就需要邀请很麻烦。而且我也不需要每个群的人数很多,搞发布会群就是希望群内的人多邀请人进群,所以每个群只有基础用户即可。
  • 3、促活 群成立之后肯定需要来刺激活跃的,所以我设计的是发布会只有一个小时。这样我提前建好群,只要不说话,其实每个群是不能事实上成立的,只有群主可以看到,其他群内的成员是看不到的。所以我提前可以把所有的群建好,做好准备工作,这样等到开始的时候,所有群就可以同步开始了。开始后就进入正式环节。开始发红包与课程。
  • ...2 more annotations...
  • 4、链式传播 群成立后,我们告诉用户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大家快点拉群,哪个群先突破200人,我们就先发红包,一直发到发布会结束。这样我们的群规模就快速的扩充起来。进群的人都有好处,那么大家为什么不拉朋友进群呢,没理由啊。对吧? 5、重磅消息压轴 在发布会结束时,我们将圣诞活动的海报发到群内,提前告知用户,第二天早上10点的时候活动正式上线,大家就可以正常参与了。
  • 篇:万人发布会收益何在? 下面这些是有些偷懒,直接粘贴我周报中对这次万人发布会意义的思考 1.弱点回避 我们不具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我们比不上杜蕾斯和伏牛堂这样的营销造势能力,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通过概念炒作就能聚起来一群人,我们跟他们不一样。一方面我们号召能力弱,另一方面我们的用户多是成年人,缺乏年轻人的爱玩好奇心理。所以我们要利用人性的弱点,打红包的概念来聚客。 2.以小博大 我是利用家长帮微信的一级影响力,聚起来第一批种子用户,将有兴趣参加发布会的订阅者筛选出来,然后将这些人平均分配在24个群,作为基础用户,就是引爆点里面所说的连接点,我们通过刺激这些人,让他们帮我们邀请人进群,而不是所有的群都是我们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很少的人,博弈到更大的群。 3.事实刺激 当群一公布他们自发的就会邀请朋友进群,意图一起抢红包。在发布会的一个小时真的会发现金红包时,他们就会更加信任活动,因为现实会强化信任,通过事实刺激,他们会放心的去拉群好友入群。 4.站内信升级为广播 如果我们像伏牛堂这样自己邀请所有的人进群,就相当于我们只是利用了站内信功能,因为我们与这些被邀请的人之间原本就是有联系的,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知道我们要搞一发布会就来了,这就是站内信通知。但是我搞的这个万人发布会就是广播系统,是通过基础用户,我姑且定义他们为“广播站”,我们发声后,会通过他们的扩音效果,利用广播矩阵向四面八方扩散。站内信只能告诉已经有连接的人,广播却不一样,只要在广播辐射范围内,不管跟我有没有连接,你都会知晓我们需要传递的消息。 5.用户池 建立发布会群后,第一重功能是信息告知,我们先把圣诞的活动告诉他们,可以从里面转化出来一部分关心圣诞活动的人,然后活动上线后这些人就会参加,参加后他们会在群内拉人点亮,这样就把另一部分原本不关心圣诞活动的人有转化了一部分,这就是群体的力量,当其他人天天在刷内刷一样的消息时,你不关心也至少会看看研究一下。 6.收集用户反馈 有了这样一个玩家群,我们就可以方便的手机用户反馈,有什么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到,不会等到事态严重了才感知到,现在能够在事发源头很快就能响应解决。 7.刺激活跃 因为人是群体性动物,我自己玩这样的游戏,很容易就玩两天没有人跟我一起玩,慢慢的没有成就感,我就退出放弃了。但是有群就不一样,就有了一群玩友,大家都是玩这个游戏的,有互点的基因,就会使他们一直玩下去,带动这个游戏的活跃。 这次活动真心玩的挺壕的,到现在(1月6号)所有的实物奖品已经都兑换完了,我们也已经寄送了一批,还有一批等到最后统一寄送。话说看着快递小哥把那么大的电视搬走的时候真的挺心疼的,不过看到给力的数据还是很值得的。
ocean wu

宝洁品牌数字化模型:catch-connect-close-continue - 网络营销 - 市场营销智库--中国营销业界最具资讯价值门户网站 - 0 views

  • 1990年,美国营销大师罗伯特·劳特朋就提出了传统的4C理论,分别指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customer"s need);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成本(cost)去定价;本着方便购买(convenience)的原则进行渠道规划;变单向促销为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他认为在营销时需持有的理念应是“请注意消费者”而不是传统的“消费者请注意”。
  • 宝洁的新“4C”理论,依然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更加注重对网络渠道的重视,更全面地拥抱消费者。
  • “4C”构建品牌数字化模型   这个数字化了的营销组合,被施文圣的“4C”理论构建到宝洁的品牌数字化模型里。4C分别是捕捉(catch)、连接(connect)、接近(close)、持续(continue)。
  • ...8 more annotations...
  • 第一步的“捕捉”,也就是如何找到并获得企业的目标客户或消费者。
  • 在抓住和吸引吉列旗下锋隐品牌的受众时,宝洁发现女性会非常耐心在网上搜索,男性不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但可能会受到非常酷的名人的影响,于是宝洁就在网上利用名人试用效应,把男士对湿式剃须刀传统误解扭转过来。   此外宝洁还发现80%的年轻男士与媒体接触都是在互联网,于是宝洁研究了搜索引擎当中的“湿式剃须”的关键词,发现有几千万条结果展示给年轻男士,宝洁把他们的搜索与吉列锋隐网站进行对连,结果发现确实有很大的流量被导入到其中。
  • 第二步,是连接。通过一些数字化的工具,让客户参与到企业的活动当中去,把产品和消费者联结在一起。
  • 吉列锋隐品牌在中国推广前,宝洁找到不同行业有影响力的150名男性试用,包括公司的CEO、娱乐明星、设计师、主编、体育运动的评论人士等,体验以后请他们通过微博、博客、视频网站等网络数字的平台广泛进行分享,使得该产品在推上市场前就已经有1000万次出现展示的机会,产品推向市场以后,这些名人被邀请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在网上进行体验的分享,结果得到了3500万条网友的进一步反馈。   另一个例子是,赞助了“中国达人秀”的海飞丝,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数字化的品牌,所有的消费者可以把他们的才能通过“海飞丝实力擂台”的线上方式来进行展示,同时访问者可以对线上他们最喜欢的技能进行投票,进一步拓展了品牌和客户之间的联结。
  • 第三是接近。消费者购买宝洁的产品,会把网上的产品和达人秀联系在一起,宝洁在实体店也可以告诉消费者宝洁有网上品牌。
  • 在网上,宝洁和顶级的电子商域进行合作,包括淘宝商城,为客户设立一些量身定做的计划,这样网上的商品购物平台和零售店相互促进,不但网上销售上涨了8倍,实体店的销售也提高了15倍。
  • 最后是“持续”。企业在销售了产品以后,怎么样进一步保持培育和客户的关系,与客户形成一种相互的虚拟良好的互动。
  • 海飞丝的例子是,在于“中国达人秀”一起合作时,微博上不仅有《中国达人秀》的账户,也有海飞丝的账户,现在相关粉丝的数量要比通常平均数多了三倍,效果是在海飞丝基础本来非常雄厚的前提下,业务量上涨了40%。
ocean wu

站长网站宣传推广必备的几种方式(免费篇) - 0 views

  • 5.邮件、QQ消息群发虽然垃圾邮件都很痛恨,但是如果主题及内容尽心设计一下,对于一些娱乐性网站还是很有效果的。最主要的是成本很低。qq的消息群发也是非常好的方法,现在网上有一些群发器,同时现在比较流行的QQ群,可以多加入一些人们的群,不定期的发布一些网站相关的最新消息。
  • 1.搜索引擎登陆(主要关注baidu,google,yahoo)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站长来说搜索引擎带来的流量绝对占60%以上。具体登陆可以参见“alexa排名及搜索引擎登陆实践 -我的个人门户建设之路(二)” 一文。里面还包括了alexa的登陆。这里强调一点就是那些什么上千的搜索引擎登陆入口的基本没用,成功率低,登陆了后效果也很差,几乎没流量。重点关注baidu,google,yahoo,这里重点提baidu,很多娱乐性网站的站长都是靠他而活,不然也不会出个反百度联盟。baidu的爬虫很勤奋的,网站开通不久基本上就会被收录的,对于站长来说如果你想网站长期发展就不要作弊就可以。娱乐类的网站只要内容丰富,开通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大量百度来的流量。google的收录及排名相对困难,初期可以考虑一下做竞价广告。
  • 3.论坛宣传 先收集与你网站相关的访问量较大论坛的网址,然后以你网站的域名和中文名称作为用户名注册,签名档改成你网站的介绍,网站名称最好加大、加粗、染成红色(一般的论坛都支持ubb代码),头像最好设计成网站的logo并要有网址。 基本工作做好就可以发贴,千万别直接发广告贴(又叫AD贴),会被删甚至封ID。可以选择多种形式。比如:a.发原创性文章,内容可以是介绍自己的网站的建设之路,个人对动漫的理解后面附作者的名字和连接;b.即使发布你网站特色的服务项目或者最新更新的内容,比如你们提供什么免费的服务,或者推出某个有个性的服务。c.灌水贴,抢沙发,一般的论坛都会有一群人喜欢讨论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有些热门的帖子会被回复到10页,你也可以发起这样的讨论,或者第一个回复别人的讨论,那么你的签名档就会被很多人看到。针对性强的论坛宣传效果是很好的,但是也比较耗费时间。比较适合网站建设初期。贴吧也是一个很大的论坛。
  • ...5 more annotations...
  • 4.病毒式营销,口碑式营销 这种是最被推崇的一种方式,让网友帮你宣传,让他们之间互相传播。就想前一段比较或的百万首页,就是靠博客的力量炒作起来的。由此可以借鉴就是你要想出一个很有新意的东西,让大部分都都感到很特别,他们才会愿意帮你宣传。比如:学习gmail的推广方法,用邀请的方式,你可以提供一个最新的电影或动漫下载,或者一些网上比较难找到的资料,或者比较有意思的页面,比若以前比较流行的祝福、算命等页面在QQ里传播。如果你有论坛最好邀请一些其他论坛有知名度的过来当斑竹,可以适当给一些补偿。比如VIP会员帐号等。
  • 2.友情链接交换、网址站登陆、目录网站登陆dmoz,yahoo,163等 友情链接交换原则可以在不同时间设定不同的,网站刚开始的时候没有PR值也没有alexa排名,交换的门槛就会低一些,同类型网站,被google,baidu收录,网站定期更新的就可以。如果能找到一个高pr值的连接是最好的。但切记不要广泛连接,数量不要太多,而且内容最好可以互补。当网站有了pr值和访问量后基本要求就可以改本大于等于你的pr值,排名相当,访问量相当就可以。友情链接目的:增加连接广泛度,提高pr值,提高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会。带来的访问量基本上不会很多。网址站登陆有些网址站象hao123,265的流量都非常的大,但是让他们收录也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尝试申请,也可以找一些流量稍微小的申请收录。目录网站dmoz是最重要的,可以参考“为什么DMOZ对于网络如此重要?”。当然也是比较难收录的。中国只能访问他的镜像网站ch.dmoz.org.其他目录只有163的比较容易申请。直接到论坛发贴申请,只要是比较正规的网站都会收录。
  • 7.原创文章向传统媒体投稿这就比较考验你的文笔功夫了,但是如果主题新颖的话也很有可能被一些报纸杂志刊登,不但网站的致命度提高还能获得相应的稿费。以前很喜欢看电脑报,我浏览的很多硬件的网站都是从那里获得的,基本上电脑硬件网站的站长都同时是各大媒体的写手。
  • 8.适当学习seo第一点里就提到了搜索引擎,这里再提一下seo,提醒适当的网站优化是绝对能够提高网站被搜索的几率,同时也会提高一些排名,但是过份的优化是绝对会遭到搜索引擎的惩罚的,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搜索引擎优化的基本知识应该是站长必备的。
  • 6.网摘,blog宣传网摘站本意是可以让每个人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经常上网浏览的网站保存并与大家分享。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各大站长推广自己网站的工具,他们都是各大网站站注册ID然后发别自己网站的文章,也可以带来很多的流量,同时如果被其他人收录又会帮自己宣传。现在网摘站很多比较大有365key,博采中心,新浪 ViVi等等,可以参考http://www.rss8.net 这个网站。blog 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空间可以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者生活随笔等与他们分享。现在各大博客网站也推出了企业博客的概念,作为个人站长也完全可以利用,开设自己网站的博客经常发一些网站的更新内容或者网站的文章,如果文章比较好被推荐到首页不但提升了流量,网站的知名度也提高了。 注意更新blog要把握度,千万别被认为是spam blog(垃圾博客)
ocean wu

【观点】网络社区用户成长的5个思考模式 - 0 views

  • 一个典型的社群成员成长轨迹是:发现注册成为一个网络社群成员,潜水一段时间学习;学会社群江湖的风格,习惯开始积极参与社群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和奉献,网络社群生活变成常态化;如果极度专注,有可能成为网络社群的领导,获得网络上的地位;时间、兴趣或其他原因逐渐远离某个社群,“迁徙”到其他社群部落。
  • 依据网络社群中居民的参与度及变化,将社群分为以下5种人: 外围的(潜水的)( Lurker) – 外围的,松散的参与; 入门(新手)(Novice) – 应邀新来的用户,向着积极参与分享努力; 熟悉内情的(常客)(Regular) – 非常坚定的社群从业者; 成长(领导) (Leader) – 领导,支撑用户参与,互动管理; 出走(资格老人)Outbound (Elder) – 因为新的关系、定位或其他原因而逐步离开网络社群;
  • 网络社群行为下手来分类,将社群分为:创造者,评论者,收集者,参与者,观看者,不活跃分子。
  • ...4 more annotations...
  • 创造者:指的是经常写微博,博客,上传视频等网民。在美国创造者人数占所有网民的18%,韩国比例最高达38%。 评论者:指的是在网络上对其他内容做出回应的人,如博客或论坛留言,或发表评论;编辑百度百科,回复微博的。 收集者:指的是使用RSS,社会化书签等工具来收集信息,他们负责收集整理相关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编辑。 参与者:那些参与社会化媒体维护个人主页,维护个人信息更新的。 观看者:指的是信息的消费人,他们一般观看博客文章,在线视频,论坛,论坛的留言回复。做个观看者门槛很低,不像创造者或者评论者那样要奉献许多内容,所以这个队伍更庞大。 不活跃分子:指那些参与度特别低的。
  • 另外一个角度来拆解网络社群中不同类型的用户,其分为以下7种类型:
  • 社区建构师—– 为网络社群设置目标,他们规划网络社群的未来和影响力方向。 社群管理者—– 他们监督管理整个部落,和商店的总经理有点像。 付费用户—– 为社群提供资金的贡献,他们会为社群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样也是社区建设的晴雨表。 核心参与者—–他们经常访问社群,参与社区活动,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为社群奉献的网民。他们是网络社群最重要的人群之一。 潜水者—–这个群体是比较安静,并不积极将他们的观点分享出来,只看不评论,不表态的。其实他们被激活也是近在咫尺。 统治者—–也被我们经常称着超级用户的,他们在社群中很有影响力,社区议事中拥有大的话语权和追随者。 联结者—–他们会跨界参与多个群组的讨论,积极沟通。他们是社群的链接中心,将不同的群组串联在一起。
  • 结合传统社会学上的社群分类梳理如下: 1. 地理位置上的群体(Geographic communities):从本地的近邻、郊区、村庄、城镇、城市到区域、国家 2. 文化上的社群(Communities of culture):从本地的圈子、派系、亚文化、人种、宗教、跨文化、甚至全球社群。他们含有社群的需要和标识。例如伊斯兰教的标志。 3. 社群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s):从常见的家庭、亲属关系、公司组织、政治团体、职业机构或者全球的团体。
ocean wu

玩聚Beta - 过去24小时内博客、论坛和新闻在讨论什么话题? - 微内容自动聚合|热点自动发现 - 0 views

  •  
    一个Web3.0新媒体平台。自动抓取中国每日发布的最新博客文章、科技新闻和论坛帖子,把过去24小时内数十万乃至 上百万篇无序碎片语义聚合为一个个主题鲜明的精彩故事, 突出草根们的非官方观点。 自动计算一个热点话题被各大博客和论坛议论和引用的次数,这个热点话题 并不仅仅是一个关键词,而是契合了当下的一个热点事件,比如 季羡林建议奥运开幕式抬出孔子引发激辩 是2007年8月30日的热点,各方观点在这个故事中一览无余。
ocean wu

2014年内容营销的7大主导趋势 - 0 views

  • 内容营销可能是集客式营销(Inbound Marketing)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 内容营销在于向现有和潜在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内容,其目的是建立信任、品牌、知名度和积极情绪。成功的内容营销活动将把你树立为所在领域的专家,而这也为长期商业关系打好了基础。
  • 内容营销策略通常由以下类型的内容组成: • 博客文章 • 特邀博客文章 • 电子书 • 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的时事通讯 • 幻灯片演示 • 播客(Podcast) • 标准视频 • 微视频(如Vine) • 社交媒体文章 • 现场演示 • 线上研讨会 • 白皮书
  • ...2 more annotations...
  • 内容营销的关注点在于建立关系而不是“强行推销”(hard sell)
  • 若企业能清晰定义市场营销及与内容营销相关的销售角色,其承担的客户截取成本大大低于缺乏营销/销售定义的企业。
  •  
    内容营销可能是集客式营销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ocean wu

prnasia:2013年中国企业内容传播趋势与ROI效果评估调查报告 | 199IT互联网TMT数据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 0 views

  • 企业平均使用超过6种内容传播工具,而为企业带来最有效回报的平均不超过4种,新闻稿(85.3%)、网站/Minisite(76.6%)、微博(73.5%)等
  • 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是企业最重视的新媒体类型
  • 新闻稿发布所到达的媒体覆盖广度与质量,仍是企业衡量新闻稿发布效果的最重要的KPI指标
  • ...5 more annotations...
  • 企业对行业垂直网站的重视高于门户网站,对平面媒体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减弱
  • 企业将进一步增加对微信、移动媒体、网站/minisite、微博、图片、视频、新闻稿等内容传播工具的使用频率
  • 企业内容传播向视觉化、人性化、即时化、互动化、社交化、移动化的趋势迅速演变
  • 品牌公关层面仍是企业进行内容营销最主要的目的,87.9%的企业进行内容营销的目的是提高媒体曝光量与品牌知名度
  • 内容的生产和投资回报的衡量(ROI)继续成为企业在进行内容传播时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
ocean wu

数字化的品牌战略 - 0 views

  • Interbrand的十大品牌强度要素■内部清晰度:品牌价值观、品牌定位和品牌主张是否阐述明确,使消费者在看到或听到这个品牌的时候可以立刻知道并了解这些内容。内部重视程度:品牌在组织决策层面的高度,品牌在运作时间、得到的关注和获得的投资方面的支持程度。品牌保护:品牌在各个层面得到保护的程度,包括法律保护、专利成份和设计、制式、品牌地理分布与企业社会责任等。品牌反应力:品牌自身的领导意识和不断自我发展和更新的愿望带来的,可以应对变化和主动创造新机会的能力。■外部真实性:品牌是否基于产品的实际能力而建立,是否继承和传达了明确的理念及良好的价值观,是否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其的期望。相关性:品牌在所有的人群分类和地理区域中,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的程度。差异性:消费者所感知的该品牌定位与其竞争对手定位之间的区分度和独特性。一致性:在各个接触点或各种传播方式上,品牌承诺被消费者所感知和所认同的程度。品牌存在性:对于品牌的谈论无处不在,品牌得到消费者、客户、舆论、社交媒体包括雇员正面评价的程度。理解度:客户和雇员不仅仅是知晓该品牌,并且对品牌的内涵有着深度的理解和洞察的程度。
  • 强大的品牌源自四大内部要素,而其强度反映在六大外部要素。我们将这些要素加以综合,就能了解某个组织是否做好了成功的准备。
  • 实施数字化战略的基本活动· 建立企业网站。· 建立电子商务站点。· 在线广告投放。· 在搜索引擎优化、营销方面积极投入。· 拥有企业网站的移动设备专用版本。· 拥有电子商务站点的移动设备专用版本。· 拥有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库。· 拥有以客户为中心的在线社区。· 拥有活跃的社会网络页面(例如Facebook、MySpace、LinkedIn等)。· 拥有活跃的微博账户。· 拥有活跃的视频网站页面。· 参与基于位置的社交媒体网站(例如foursquare)。· 拥有在线博客。· 拥有员工内部网络。· 拥有针对员工的内部社交媒体策略。
  • ...3 more annotations...
  • 活跃数字化战略需要的品牌保护措施· 对域名实施监控,以掌控站点和商标侵权。· 抢先注册域名,以防范网络蟑螂。· 监控数字空间,防范对企业标识的潜在毁谤或非授权使用。· 抢先在社交媒体网站上注册用户名,以防范用户名擅自占用。· 监控社交媒体网站上的用户名,以防商标侵权。· 备份数字站点上张贴、收藏的全部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审核社交媒体网站上的隐私声明、注册声明和政策。· 制定员工在线言行准则。· 制定员工代表企业在数字空间的言行准则。· 与员工分享相关法律,使其完全了解品牌保护相关事项。
  • 建立数字化品牌战略的关键要素无论何种行业或经济规模、范围大小,数字品牌战略需要传达的四大基本要素包括:■从内部着手在内部与员工达成共识是后数字化时代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的根本。宣传企业品牌并就此对员工进行教育是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关键,这样就能使员工成为企业品牌的宣传大使,进而使员工能在其接触的各个渠道一致、准确地展现企业形象。■超越社交媒体数字渠道并不仅限于网站和微博。社交媒体工具也非常重要,但这些并不是可以由企业自由支配的数字工具。应用程序、广告、在线体验等都是也应该成为企业的有力武器。企业的数字化战略需要具有全面性,应充分利用数字工具作为企业战略的补充,无论是已使用的工具还是新的工具,只要适合企业业务发展战略,都可以据为己用。■创建无缝体验正如我们讨论的那样,线上和线下世界并无界限。企业品牌的受众通过非线性、分散的接触点(包括网站、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在线广告、广告牌、广播、零售店、房地产和其他环境)体验品牌故事,包括品牌的目标、品牌能够带给消费者什么体验、如何提供这种体验、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等等。向消费者提供与新的受众现实相匹配的无缝品牌体验至关重要。■恪守承诺 市场份额是针对忠诚的消费者而言,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推动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改变消费者行为并提升底线的最佳途径是企业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这将建立忠诚度,并最终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回报。如同企业综合战略中的其他手段一样,数字化战略是实现良性循环的最佳手段。数字化战略如若不能整合到企业更大的品牌和业务战略中,就纯属无稽之谈。
  • 数字化是提升品牌存在度的手段。品牌越强大,就越能在传递上述四大要素时占据有利位置。
  •  
    数字化战略衡量标准;实施数字化战略的基本活动;活跃数字化战略需要的品牌保护措施;建立数字化品牌战略的关键要素
1 - 20 of 33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