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技术架构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0 views

  •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
  • 芯片化硬件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
  • 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
  • ...92 more annotations...
  • 工智能技术可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将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 国家部署了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印发实施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
  •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
  • 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
  • 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重点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智能感知、复杂场景主动感知、自然环境听觉与言语感知、多媒体自主学习等理论方法
  • 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实现重要进展,人工智能模型方法、核心器件、高端设备和基础软件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 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
  •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
  •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
  • 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
  • 1.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
  • 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大数据智能理论重点突破无监督学习、综合深度推理等难点问题,建立数据驱动、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认知计算模型
  •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 混合增强智能理论重点突破人机协同共融的情境理解与决策学习、直觉推理与因果模型、记忆与知识演化等理论
  • 群体智能理论重点突破群体智能的组织、涌现、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可表达、可计算的群智激励算法和模型
  • 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理论重点突破面向自主无人系统的协同感知与交互、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知识驱动的人机物三元协同与互操作等理论
  • 高级机器学习理论重点突破自适应学习、自主学习等理论方法
  • 类脑智能计算理论重点突破类脑的信息编码、处理、记忆、学习与推理理论,形成类脑复杂系统及类脑控制等理论与方法
  • 量子智能计算理论重点突破量子加速的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高性能计算与量子算法混合模型
  • 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部署要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
  • 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重点突破知识加工、深度搜索和可视交互核心技术,实现对知识持续增量的自动获取,具备概念识别、实体发现、属性预测、知识演化建模和关系挖掘能力
  • 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重点突破跨媒体统一表征、关联理解与知识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与学习、知识演化与推理、智能描述与生成等技术,实现跨媒体知识表征、分析、挖掘、推理、演化和利用,构建分析推理引擎。
  • 群体智能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化协同、大规模协作的知识资源管理与开放式共享等技术,建立群智知识表示框架,实现基于群智感知的知识获取和开放动态环境下的群智融合与增强
  • 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重点突破人机协同的感知与执行一体化模型、智能计算前移的新型传感器件、通用混合计算架构等核心技术
  • 数据和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人机协同成为主流生产和服务方式,跨界融合成为重要经济模式,共创分享成为经济生态基本特征,个性化需求与定制成为消费新潮流
  • 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重点突破虚拟对象智能行为建模技术,提升虚拟现实中智能对象行为的社会性、多样性和交互逼真性
  • 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重点突破高能效、可重构类脑计算芯片和具有计算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器技术,研发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效能类脑神经网络架构和硬件系统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重点突破自然语言的语法逻辑、字符概念表征和深度语义分析的核心技术,推进人类与机器的有效沟通和自由交互,实现多风格多语言多领域的自然语言智能理解和自动生成。
  • 建设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强化对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基础支撑。
  • 人工智能范式的统一计算框架平台,形成促进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和智能云之间相互协同的生态链。
  • 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 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术。重点突破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无人机自主控制以及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核心技术
  • 突破图形处理器等核心硬件,
  • 完善智能机器人硬件接口标准、软件接口协议标准以及安全使用标准
  • 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和配套
  • 建立试验鉴定、测试、竞技等专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空域、水域管理措施。
  • 突破高性能软件建模、内容拍摄生成、增强现实与人机交互、集成环境与工具等关键技术,研制虚拟显示器件、光学器件、高性能真三维显示器、开发引擎等产品,建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技术、产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
  • 发展支撑新一代物联网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智能传感器件和芯片,攻克射频识别、近距离机器通信等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低功耗处理器等关键器件。
  • 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
  • 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牧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
  • 完善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系统、智能配货调度体系等。
  • 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 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开发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
  • 研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家庭互联互通协议、接口标准,提升家电、耐用品等家居产品感知和联通能力。
  • 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面向制造企业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和模型库,开展制造能力外包服务,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
  • 重点推广生产线重构与动态智能调度、生产装备智能物联与云化数据采集、多维人机物协同与互操作等技术
  • 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加强专利布局,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 推动国内优势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合组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鼓励地方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企业、高端人才,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
  •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园。
  • 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众创基地。
  • 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商务服务与决策系统。
  • 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
  • 开展大规模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和新药研发,推进医药监管智能化。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和防控。
  • 智能健康和养老。加强群体智能健康管理,突破健康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智能健康检测监测设备,推动健康管理实现从点状监测向连续监测、从短流程管理向长流程管理转变。建设智能养老社区和机构,构建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养老基础设施体系。加强老年人产品智能化和智能产品适老化,开发视听辅助设备、物理辅助设备等智能家居养老设备,拓展老年人活动空间。开发面向老年人的移动社交和服务平台、情感陪护助手,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研制面向开放环境的决策引擎,在复杂社会问题研判、政策评估、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重大战略决策方面推广应用。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
  • 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
  • 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地、湿地等重要生态要素的全面感知以及对城市复杂系统运行的深度认知
  • 促进社区服务系统与居民智能家庭系统协同
  • 实现智能化交通疏导和综合运行协调指挥,建成覆盖地面、轨道、低空和海上的智能交通监控、管理和服务系统
  • 建立涵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领域的智能监控大数据平台体系
  • 研发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物排放智能预测模型方法和预警方案
  • 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环境保护和突发环境事件智能防控体系建设
  • 研发集成多种探测传感技术、视频图像信息分析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智能安防与警用产品
  • 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或城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区域示范
  • 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建立新型社会信用体系,最大限度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和风险。
  • 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军民双向转化
  • 研发布局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
  • 加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衔接,在“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支持人工智能软硬件发展。加强与其他“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相互支撑
  • 深海空间站、健康保障等重大项目,以及智慧城市、智能农机装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部署
  • 按照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和框架,统筹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建设若干国际领先的创新基地。
  • 按规定程序,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技术和产业创新基地
  • 为有实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供便利和服务。鼓励国外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 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
  • 建立追溯和问责制度
  • 建立伦理道德多层次判断结构及人机协作的伦理框架
  • 落实对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 建立人工智能公共专利池,促进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利用与扩散。
  • 构建动态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评估评价机制
  • 开发系统性的测试方法和指标体系,建设跨领域的人工智能测试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安全认证
  • 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
  • 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人工智能的科普与推广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 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生产设施或展馆
  •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 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
  • 成立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 成立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
ocean wu

初步了解信息架构_Yum.cn Design Studio - 0 views

  • 信息架构设计的思考方式1. 自上而下,在定义网站的整体结构前,先广泛了解商业意图和用户需求,最后来才考虑具体内容之间的关联。2. 自下而上,先理解内容的联系,通过遍历,剧情设计等手段,让该系统能够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然后才考虑更高层次的结构需要支持这些需求。
  • 分阶段的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架构1. 理解客户需求,背景和用户需求,阅读所有的现有文件,与利益群体作沟通,并且做出内容清单。 2. 引导测试用户参与卡片分类活动。 3. 通过卡型分类活动评估之前设计的分类,从中寻找分类的趋势。     合理划分类别的重点和相关的次序,通过分析找到工作流程的梳理过程。4. 做一个信息架构的草案出来。 5. 使用卡片评估的方式来测试设计出来的架构。     我们的卡片是每个流程的重点,信息架构草图是流程的框架,两者结合验证工作的重点是否有偏离;有计划还可以请相关人员进行可用性测试,对用户角色调研起到很重要的补充;6. 不要对第一次设计就成功带有过多的期望,寻找合适的措辞和分级可能会需要好几次重复的设计与评估。     可以分三次考虑,首先,初稿,了解信息架构的粗框架,类似与uml图示; 再次,从下到上的梳理用户的需求和流程的衔接;最后,从上到下,整理导航和系统使用框架,确定信息架构; 7. 把信息架构记录成网站的地图,当然这不是最终的网站地图,只有页面设计都完成以后,网站地图才会定稿。8. 使用剧情设计测试你的网站设计。(情景模拟)9. 让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参与剧情设计和遍历,并且与他们分享测试的结果。10. 如果有可以,在进行正式开发之前,多做一些纸面原形或者低拟真原形的测试。.       通过visio制作demo 11. 建立一些文档,把关键的用户操作点都标注起来,这样可以给视觉设计和程序开发人员一些提示,保持开发能够充分利用前期设计的结果。
  • 设计过程中的产品有很多方法来记录信息架构设计的结果和收获,这里有几种常用的:1. 网站地图,它可以很好的表述一个网站的组织结构,但不一定要反映导航的结构。2. 带有注释的页面设计,页面设计决定了页面上的导航,内容,功能等元素,视觉设计和程序开发者可以根据这些注释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建立整个站点。3. 内容矩阵,站点所有的页面都放在一个内容矩阵里,并且为每一个页面都定义了应该显示的内容。4. 页面模板,页面模板在设计大型的站点或者企业内部站点的时候才会需要,它定义了某一类页面的内容的类型,全局的导航,栏目内的导航灯等。这个东西使用最多的就是CMS,内容管理系统。
  • ...1 more annotation...
  • 设计过程中的副产品1. 角色,角色设计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典型的用户目标,它能够把用户研究的开销缩减的最小。2. 原形,这是最终作品的模型,原形可以很简单,简单到用几张图片来表示未来复杂的网站(低拟真度原形),也可以比较复杂,拥有最终产品的一样的交互能力(高 拟真度原型),纸面原形的测试效果其实已经很不错了。通常原型设计会让整个信息架构活起来,所以,请尽量在设计定稿前多做原型的测试!3. 剧情,剧情设计时另一种可以让信息架构设计活起来的技术,它模拟了一个用户执行具体任务时如何体验整个信息架构的过程,也能够让团队的其他成员很好理解设计的意图。
  •  
    一、概念
        web上面很多,广而告知的有几个:
            A、信息架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名词]
             什么是「信息」?
            信息,数据与知识。
            数据是事实和数据......知识世人脑中的东西......信息正好处在数据和知识之间的混乱地带。
    因此,信息架构的工作在本质上就是将一些数据转化为让人看了或是接触了就可以转化为知识的东西,或者是将某种知识化为数据,让知识可以传递,再利用,或是两者都兼具的设计过程。
    而架构呢?简单的说,它包含三件工作:

    1.    架构设计 (Structruing) --首先他必须决定网站中信息的单元 (atom) 的大小 (或是称为粗细程度, granularity),并决定这些单元之间的关系。
    2.    决定组织方式 (Organization) -- 将这些组件组合成有意义的,具有特色的类别。有时又称为逻辑分类。
    3.    归类(Labeling) -- 给这些你所产生出来的每一个类别一个合适的名称。 
             B、信息架构,即信息组织的方式结构,在网站里,信息架构是一个站点对内容进行分类,并且建立交互来导航这些内容的设计。
ocean wu

2017,你不可不知的视频监控新趋势 - 电子工程专辑 - 0 views

  • IHS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专业安防摄像头的出货量超过一亿台,比2015年增长约14%。但相比2015年30%的增长率,增速放缓了不少。王玉君对此分析称,一方面,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长期增速预期下行,各大视频监控厂家都在寻求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视频监控行业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数据积累,从视频监控的上游芯片厂商,到视频智能分析算法的软件开发公司,再到视频监控设备厂商和下游的系统集成商都在围绕智能分析、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布局安防行业,以求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竞争中占领未来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高地:  从产品来看,虽然视频监控行业整体增速不如预期,但某些产品线会远高于市场的平均增速。2017年消费类视频监控产品、移动视频监控产品和视频监控企业级存储产品的销售额在全球范围都会保持15%以上的增长。  从服务来看,2017年全球视频云服务(VSaaS)的销售额会突破9亿美元(不包括安保远程监控服务),未来5年VSaaS销售额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8%。  从技术来看,支持H.265技术的网络摄像机在2017年会有爆发式增长。视频智能分析会因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又一次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
  • 通过几年的市场培育,用户意识到视频智能分析确实可以为城市交通治理、公安刑侦和商业管理带来很大价值,因此市场对具备高性能的优秀的视频智能分析产品是充满期待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蓄势待发。
  • 深度学习技术从长期来看会降低智能分析应用的成本,也会拓展带有智能分析功能的视频监控设备的应用外延。除了价格因素外,从短期来看深度学习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应用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将那些优秀的算法根据实际的应用情景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真正的技术落地。
  • ...16 more annotations...
  • 使用视频分析实现目标和事件检测,无论是实时的还是后期的,将持续位于视频监控技术创新的前沿。
  • 视频监控产品一般使用运动检测来触发视频捕捉,这很容易出错。“从好几个小时的视频中寻找出某一个事件非常耗时。因为视频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何分辨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应该删掉,这给用户带来了挑战。
  • 把人工智能引入传统的视频监控领域,将取决于在摄像机、网络存储和后期处理之间分配的视频分析功能。
  • 视频分析作为一种服务,是一个微型的垂直市场,可以利用第三方专利分析功能获得增长。
  • 安防无人机往往用于紧急事件后的快速侦察,可以在区域入侵或自然灾害等事件发生后,快速飞入现场进行侦察。但由于其续航时间有限(一般在30分钟左右),无法进行长时间的巡逻监测。安防机器人的优势除了有更长的续航能力外(可以长达8小时),还可以安装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提供360度全景图像和各种环境数据,往往用于电力、能源、化工等厂区的巡逻作业。
  • 机器学习的应用正快速扩展到越来越多的终端市场,在边缘、在云端或者以混合的形态,将基于边缘的处理与基于云的数据分析结合在一起。
  • 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运用模式辨识软件,
  • 系统通常具有三大使命: 系统不仅要会思考,而且还能对情境立即做出“响应”。这就要求一个从感应到处理、分析、决策、通信和控制整个流程中更一致的视图。同时还要高效实施、部署最新机器学习技术,满足8位及更深层面的精确性要求。 鉴于神经网络和相关算法的快速变化以及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必须实现灵活性,能通过软硬件的可重配置性升级系统。 由于许多新系统都连接到了一起(物联网),因此需要与传统的已有设备通信,要与未来推出的新设备通信,还要能够进行云端通信。
  • 根据IHS Markit 2016年发布的预测显示,2016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相对于工业制造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无人机的销售额分别为26亿美元和3亿美元,未来5年平均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8%和70%。
  • 相比传统的安防产品,安防无人机和安防机器人进入门槛更高
  • 众多的传统嵌入式视觉应用通过采用机器视觉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后都在发生巨变,下一代应用包括协作机器人、具有感应和躲避功能的无人机、增强现实、自动驾驶汽车、自动化监视和医疗诊断等。
  • 无人机已经在边境控制、区域跨度较大或高危区域执法中得到了应用。安防机器人也许在与人互动创造价值的场景中比较有用,例如公园、大学、医院和机场等。
  • HD CCTV在中国普及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 中国的视频监控项目大多来自新建楼宇和设施,不需要考虑原有模拟视频监控的布线系统; 网络摄像机在中国的平均售价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售价; 3.HD CCTV对于小型的项目可能更理想,但对于中国的很多中大型项目来说,网络视频监控会有更好的扩展性。
  • IP摄像机更容易安装,在很多情况下依靠一粒电池就可运行很长时间,网络连接也变得易于部署。当然,云存储也进一步推动了IP摄像机的增长。但考虑到IP摄像机容易受网络稳定性、黑客、掉帧和一些其他问题的影响,Raman Sargis认为专业的安防视频市场还将依赖高质量的有线高清摄像机。
  • 任何连网设备都会面临黑客和恶意攻击的风险。IP摄像机本质上是物联网的一个节点,可以获得物联网架构中实施的同等级别的安全保护。我认为IP摄像机的安全性应该归类为广义物联网安全的一部分,长远来看它将无缝地融合到物联网结构中。
  • 其实不仅仅是视频监控产品,所有接入网络的物联网设备都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加强视频监控设备的安全加密和认证是最直接的避免网络病毒袭击的方法。此外,也可以安装嵌有网络安全监测的视频监控交换机,信息通信技术(ICT)提供商或系统集成商也可以利用已安装的ICT网络安全产品对视频监控产品进行保护。当然,视频监控网络安全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商业机会,例如第三方网络安全测试和认证的服务、提供给系统集成商的ICT网络安全咨询服务等。
ocean wu

【8090在职场】技术型营销人必知的8个领域!你的知识足够吗? | SocialBeta(解读社会化商业的价值) - 0 views

  • “技术型营销人”有时会被泛泛地解释为“在营销领域使用各种科技的人”。然而,在这个时代,所有营销人员都要或多或少的在营销活动中使用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如何区分技术型营销人就变得很重要了——他们在技术领域到底走得比普通的营销人远多少呢?
  • 据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分辨普通的营销人和技术型营销人:
  • 他们应当了解这八个领域中的专业化知识,并且精通其中至少两或三个领域。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字化营销驱动力的管理、测量和处理 营销应用——营销软件的配置、操作和整合 广告网络——整个数字化广告系统的管理和优化 社交&移动平台——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等等,以及这些网站使用的工具和应用程序界面 内容营销——管理内容营销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尤其是搜索引擎优化方面。 网络机制——对于网络和浏览器平台的完整详尽而又清晰的理解 软件设计——如何陈述、阅读、编写技术领域的通用语言 IT运营——利用云计算和IT强大的联络关系网
  • ...6 more annotations...
  • 数据挖掘与解析——数据专家是那些“能够捕获、过滤、探索数据并进行建模、总结说明等工作的人,他们是骇客,统计学家和机器学习专家的融合体”,详见“数据科学韦恩图”  网络&社会化媒体解析——对于工具——从Google Analytics(网站)到Radian6(社交媒体)——技术性和解释性的理解、掌握,详见Avinash Kaushik和Web Analytics Association A/B测试&多元化测试——数据分析和内容营销(最重要的是包含测试导向型营销)的混合体,详见Conversion Science,Which Test Won?以及ion’s post-click marketing blog
  • 邮件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客户培养基”平台的配置及操控,请见Email Insider,MarketingAutomationSoftware.com,Propelling Brands以及Eloqua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如Salesforce,以及现代化营销的中流砥柱——全新的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方法,详见CustomerThink以及Destination CRM 内容管理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网络)内容管理系统和数字资产管理,组织元数据,请看CMS Wire,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Drupal以及Nimble report 付费点击广告管理&竞价管理——针对谷歌,必应和Facebook的点击付费广告管理策略及工具,请看PPC Hero,Clix Marketing,WordStream, Click Equations 以及 this post 行为定向——受众定位/市场细分以及广告网络内部的数据交换,再营销或者兴趣导向广告,请看Behavioral Insider,BlueKai及Quantcast
  • 移动&社交应用程序界面——超越那些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使用同一UI的山寨应用,直接开发平台提要,实现功能和设计上的融合,请看Facebook APIs,Twitter APIs,Google APIs,Mashery还有Programmable Web 社会化媒体优化——社会化媒体优化是为了最大化内容分享数和影响力,加强分享键、徽章标志和工具条的作用,详见Open Graph protocol,OAuth,Rohit’s 16 SMO rules以及5 new rules 视频网络&传输网络——视频制作、格式转换、编码和传播的过程,内容传播网络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详见Akamai,CloudFront,Ooyala和Brightcove
  • 搜索引擎优化——搜索引擎优化的目的是使公司在谷歌/必应上的排名不断上升并尽可能排到高位,请看SEOmoz,100% Organic,Google Rich Snippets,GinzaMetrics还有Conductor HTML, XML & CSS——提高对于网络标记,浏览器功能和全新的HTML5的功能的熟悉程度,请看QuirksMode,CSS Zen Garden,XML.com和Visibone’s HTML cheatsheet HTTP, REST & Cookies——网络协议,IP和DNS,URLs和可以使用表属性状态转移(REST)的接口,SSL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高速缓存,cookies以及第三方cookie约束,请看Fielding/Taylor paper Javascript——网络应用程序的客户端语言,Web 2.0时代的行为,Ajax,参见jQuery,Mozilla Developer Network,Visibone’s Javascript card以及regular expression cheatsheet 应用程序框架——服务器端网络软件的开发,iPhone和Android的APP,你自己的实用程序和自定义设置,参见PHP,Rails,Django,Stripes和ASP.NET MVC 敏捷开发过程——对于进行软件的敏捷开发的经验(比如Scrum的开发经验),改编后应用至敏捷营销之中。详情参见Agile Manifesto和Agile Marketing blog “云”计算——评估,安装,操纵和监控基于“云”技术的设施、平台和应用,松散耦合结构的集成,参见Amazon Web Services,Heroku和Azure
  • 隐私与安全——如何强化隐私策略,网络与云端的安全问题,请看Google Privacy Principles,Network Security Blog以及CERT 数据库与大数据——相关数据库以及SQL,NoSQL数据存储站点,第三方数据设置,大规模数据处理Factual,InfoChimps,Hadoop以及Google’s MapReduce paper
  • 你或许需要平衡技术深度和电子商务平台,事务处理,行业技术标准,产品技术整合(比如射频识别等等)之间的关系。
ocean wu

汽车维修业的春天是怎样的? - 0 views

  • 最近中国汽车产业有多个产业风口爆发的奇点,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一个是汽车互联网和车联网,一个是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在内的后服务市场,一个是汽车电子商务。
  • 最近中国汽车产业有多个产业风口爆发的奇点,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一个是汽车互联网和车联网,一个是包括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在内的后服务市场,一个是汽车电子商务。
  • 从力出一孔的角度看,交通运输部联合10个部委颁发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让本来就很火爆汽车维修市场再添把火
  • ...37 more annotations...
  •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对汽车后市场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
  •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对汽车后市场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
  • 第四条明确: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
  • 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合理布局、连锁优先、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发布本行政区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
  • 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合理布局、连锁优先、供需平衡、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发布本行政区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将汽车维修园区、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汽车维修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维修服务需求相适应。鼓励汽车维修、配件供应等优势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布设连锁网点。
  • 江苏省张家港已经出现由综合维修企业发起的连锁经营,值得借鉴和学习。
  • 其一是连锁优先。
  • 最近几年几个主要城市在维修店开业审批中已经实质上做到了不连锁就不允许开业。
  • 二是供需平衡。对于线下维修企业而言,当前低端产能是过剩的,如果当地发改委和规划委不允许新增维修企业,那意味着现有企业的牌照会涨价,本来店址就是稀缺的
  • 三是汽车维修园区。以往汽车产业园区主要是卖车,现在修车也能圈地搞园区,这个有想象空间。
  • 其四是维修企业进社区和停车场。这意味着上门服务会很快火爆起来
  • 其五,连锁网店可共享技术负责人和设备。这个对基于互联网的上门服务是巨大利好——没有必要买一大堆没用的设备,更没有必要逼着技术人员都去学没用的认证班,一个大师傅、一个维修中心,其他都是移动互联网预约解决。
  • 第九条明确:推广绿色维修作业,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 交通运输部已经提出了《绿色汽车维修指南》,这次又提出“废机油、制动液、制冷剂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置“3年内实现全国一、二类维修企业维修危险废物规范处置率达到100%”。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市面上流通的假冒伪劣机油,通常都是废机油过滤后的“地沟油,这类“地沟油”的无害化处理,不仅有助于消灭假冒伪劣机油,其本身也是个大买卖。对大量钣喷维修而言,水性漆和水性漆的喷涂工艺设备也是个大买卖
  • 条明确:实施强拆检测与维护制度,促进行业生态文明建设。该条意见是在中国推行I/M制度
  • 此项制度的实施,势必对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是个利好消息,对于汽车维修企业而言也是扩展维修业务范围
  • 第十五条明确:加强维修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紧缺是困扰汽车维修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之一。
  • 互联网教育对于汽车维修这类技术培训有短板,只有把互联网与线下培训结合起来,用O2O的思路推进维修人才培养,用人人都可以成为维修店老板的思路办培训,这才可能击中这个产业的软肋。
  • 互联网教育对于汽车维修这类技术培训有短板,只有把互联网与线下培训结合起来,用O2O的思路推进维修人才培养,用人人都可以成为维修店老板的思路办培训,这才可能击中这个产业的软肋。眼下,车联网又来了,需要经验的诊断对于传感器越来越多的车而言,诊断智能化水平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维修工未必需要懂太高深的技术,反而是遵守基本的服务标准
  • 第十八条明确: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明确宣布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要求从明年起车企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 那些有实力连锁维修企业,一旦他们得到最缺乏的维修技术信息和正牌零配件,依靠其高性价比将可以在汽车后市场抢得一块不小的蛋糕。
  • 首先,各个主机厂,无论日系、德系还是美系,去年至今都在内部搞反垄断自查。目前4S店理论上是可以按照反垄断法的要求向外部渠道采购配件的,当然也可以对外销售配件,但问题是主机厂也在贯彻交通部在这个文件里提出的“诚信经营”。你4S店外部采购配件,必须向消费者声明,这个配件非原厂,原厂不提供质保,我们家4S店给你“店保”。这样的后果是,其一,外采零件的售价必须足够低消费者才买单,4S店此前外采是欺诈消费者,把副厂当原厂零件销售给车主这才有暴利,如果只能当副厂件卖,那没必要折腾了。其二,混合原厂和外采配件的这次维修售后责任认定非常难,这意味着4S店只要用了外采零件,维修责任就自负。其三,主机厂一旦发现4S店经营不诚信,各种商务政策会让4S店整个经营都无利可图。所以,虽然理论上主机厂对配件的垄断已经没有法律障碍,但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在4S店销售副厂件,但至少4S店拿副厂件冒充原厂件欺诈消费者、欺诈厂商的成本高了。
  • 其次,反垄断法让很多原厂配套零部件企业开始做自有品牌,因为原本偷偷把主机厂logo的配件卖出去,质量差点也无所谓,反正都是暴利,但这次交通部鼓励的是自有品牌——品牌的价值很大
  • 第三是建立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
  • 第十五条明确: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交通部在这条提出: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其中提到要“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建立覆盖全国汽车维修救援体系。
  • 移动互联网能否找到更便捷的方式完成这个体系的建设,这是创业机会,而且追溯体系背后一定要跟上交通部提出的配件分类和编码规则标准
  • 不得以汽车“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从而保障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 第十二条明确: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营造放心修车环境。
  • 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发挥消费者评价对市场的导向作用,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及信息化监管平台,用市场信息透明和消费者口碑倒逼和推动市场诚信建设。
  • 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框架下,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交通运输部提出消费者评价的市场导向作用,而且是动态监管,要倒逼诚信体系建设。
  • 一旦维修企业有了征信记录,与配件、设备采购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维修保养档案体系都水到渠成。
  • 第十一条明确:限制滥用强拆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
  • 这个平台为什么就不能是便民服务体系呢?事故救援为什么就不能是保险公司主导的延伸服务呢?故障救援为什么就不能成为配件直销平台呢?
  • 第二十一条明确: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
  • 交通部联合国务院十个部委提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建立覆盖全国的汽车“电子病历”系统,鼓励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网络平台。鼓励维修企业建立健全维修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 鼓励企业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广泛开展预约式修车服务,提升修车时效;通过提供代步汽车、上门接送车等延伸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
  • 任何便民服务都是有成本的,对于非4S店的维修企业而言,原本就利润不高,如果再弄成本不菲的便民服务业务会雪上加霜。比如代步车,这相当于短期租车给用户,上门取车相当于用户短期把车租借给店铺,这个业务在法律上如何界定清楚责任,如何把这类服务成本转嫁给第三方,这都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专门给线下服务商提供这类便民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会有机会,比如各地的P2P租车服务商等。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 | 黄主任 - 0 views

  •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称这个为"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用户体验人员是负责界面设计能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也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整体市场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集中在界面上,使得他们依赖自身或处于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7 more annotations...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经常辩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花了时间来研究用户需求并直接与客户和用户互动。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 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中转变。
  •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但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 从产品的整体性上协助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只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取得支持。仅仅只是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你在这个位置上同样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同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你需要考虑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还有其他组织提供类似的训练营活动,包括: • 实务营销 • 280小组 • Blackbot • ZigZag营销 • 硅谷产品小组 有大量非常好的Blog在讨论产品管理,你也可以从中选择: • Roger Cauvin的博客 • 实务营销的博客 • SVPG博客 • 产品管理观察 • Tyner Blain • Michael的产品管理与营销 • 如何成为优秀的PM (它的联合作者之一便是 Jeff Lash) 还有很多从UE角度来谈产品管理的书籍,这些都应该作为PM的珍藏: • 赢在新产品: 产品从创意到启动的加速实现, 作者Robert Cooper • 软件产品管理精华, 作者Alissa Dver • 产品经理手册, 作者Linda Gorchels 此外,有志成为PM的人还应该阅读一些综合的管理类图书,包括领导力、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技术、策略学等。 产品管理有两个主流的社团组织: PDMA (产品发展与管理协会)和AIPMM (国际产品营销与产品管理协会)。两者都提供培训、会议、本地讨论小组及其他产品管理资源。 同时,你还可以利用你的一些职业网络,也许能从类似LinkedIn — 帮你寻找能建立联系并回答有关产品管理问题 — 这样的服务中获得帮助。在你的公司里项目管理也能指导你,况且来自其他组织的产品经理也能给予你不同的或许更真诚的帮助。 正因为你学习产品管理并思考如何迈向这一步,可以找你的经理谈谈。优秀的经理会帮助你的职业化成长,即使这也许意味着你将进入公司的其他岗位。
  •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向你汇报。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 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回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应该是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不是紧要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做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即可。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决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ocean wu

商务社交网的盈利模式--若邻网 - 0 views

  • 若邻网的盈利模式有四个方面:高级会员费、企业会员费、组织机构会员费、广告及赞助费
  • 1、高级会员费:这是所有会员制互联网公司都会考虑的一个方向,即便是Google旗下的Gmail,Picasa等业务都有付费升级(存储空间)的功能。当然,很多会员制网站的付费会员能享有的功能特性及容量都比免费会员强大很多。另外还有一些“无形”的会员服务,比如QQ的会员都有特别的标记,让会员用户能直接在视觉上与免费用户区别开,有点像是在迎合马斯洛所讲的“尊重需求”,或者更直白点:“炫耀”需求;若邻现在免费向用户开放的功能未来也绝不收费,不过我们正在策划和开发一些商务人士可能会很喜欢并且愿意付费的功能特性,尤其是不久即将发布的若邻开放平台版本(Wealink2.0),将允许广大的第三方开发商及服务提供商在若邻的平台上开发各类有价值的商务应用,部分应用可能会收费(若邻参与分成),部分新开发的功能特性将会由若邻未来的高级会员(白金会员)独享,敬请期待吧。2、企业会员费:若邻是高端人才及精英分子聚集的商务社交平台,他们在这里分享商业信息,寻找人才、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人。在现实社会中,人才的寻找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尤其是在企业招聘及猎头领域。而若邻网降低了“人才获得”的成本,所以企业人事部门及猎头就愿意为这种新型的人才获得渠道而付费。美国的商务社交领导者Linkedin已经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证明,每年有几千万美金的收入来自这个领域。若邻现在还没有专门推出针对企业和猎头的帐号,在功能上也没有专门针对这类用户进行优化,不过这也是我们正在积极改进的一方面。未来针对企业人事部门及猎头的帐号将会具有诸多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强大的功能特性。3、组织机构会员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2.0以及SNS等概念已经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既定的行业组织、具有大量忠实用户的线下品牌、各类针对白领的培训机构都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SNS网站,但是他们远远不具备开发、维护、技术和理念上的实力,他们甚至不想为此付出额外的预算,不愿意购买服务器或者租用宽带。若邻将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让任何一个既定的机构组织、线下品牌、培训机构在不需要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即可拥有自己的SNS网站,我们称之为SNS2.0!若邻即将发布的开放平台,就是在SNS2.0的概念框架下设计的,若邻将会与这些机构组织、线下品牌、培训机构在开放架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收入分成”实现盈利目标。当然,对于“拒绝分成”的合作伙伴,若邻将收取少量的“组织机构会员费”,针对非营利及非政府的机构(NGO),若邻也会考虑其他合作模式。4、广告及赞助费:广告费是互联网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网络游戏和电信增值做业务SP出现之前曾经一度成为互联网公司唯一的收入来源;至今也依然扮演着重要的利润贡献角色。若邻的高端人群特点决定了“广告投放的高价值回报”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合理的用户体验”。对于广告主的选择以及广告的呈现方式,都有别于传统的门户网站和交友类SNS。赞助费主要针对若邻正在全国范围广泛扶持的“线下活动”及各类既定的“行业社团”。这些社团通常都是非营利机构,但是聚集了各行各业大量的精英人才。若邻正在鼎力支持这些论坛的健康发展并帮组他们找到合适的、长期的赞助商,而每次活动的“赞助费分成”也将成为若邻的收入来源之一。这部分收入已经通过若邻旗下的移动2.0高端论坛得到了良好的证实,该论坛分别获得了德国电信(T-Mobile)、美国高通投资部等国际知名机构的赞助。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完整版)_深耕·生根 - 0 views

  • 第一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8 more annotations...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管这个叫"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UE人员负责界面设计使之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同样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市场整体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精力集中在界面上,他们需要依赖自身或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常常争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的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是他们在花时间直接与客户和用户打交道,研究用户需求。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 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种转变。
  • 第二章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只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从产品的整体上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光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间取得支持。仅仅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带来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在这个位置上你还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与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思考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受命于你。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作出这种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的决定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后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可以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并不要紧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作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
  •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制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的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ocean wu

客户世界-客户接触与互动的市场趋势和行业变革 - 0 views

  • 传统上,客户接触中心很少意识到扩展自己工作范围的可能性,这往往意味着技术只局限于处理基本的呼入和呼出服务,而非重要的战略工具。为了将客户接触中心的角色转变成战略事业部,主管需要考虑改变接触中心团队的作用,从事务性的本质转变为顾问和合作伙伴,实现创收及维持客户忠诚度。
  • 有一个引擎处理大部分的客户服务交易,有一个客户体验专家小组协助直线管理者提供诸如客户声音分析、营销计划、销售转化率和忠诚度计划等支持。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及软件,客户中心主管可以了解生产力和客户预期需求之间的缺口,同类最佳接触中心技术应该支持业务创造价值,实现卓越的团队工作和成果。
  • “自助服务”也会变得日益普遍,以至于这个概念将会消失,因为所有的普通客户服务交易都将通过客户中心来完成。技术供应商正在创造智能技术让自助服务变得更加简单。这将为客户中心专业人员节约相当大一部分时间,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帮助他们的客户购买。
  • ...10 more annotations...
  • 微信的出现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这种最类人化的交互工具催生了以微信为核心的新的多媒体服务体系,同时组织架构也必然随之调整,语音业务正逐步成为呼叫中心的传统业务
  •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销售和服务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不清,服务中,销售和服务水乳交融。呼叫中心在整个销售和服务链条中和客户距离最近,也最能把握客户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服务由中后台逐步走到前台,并开始扮演和销售同样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变化。
  • 在客户群逐步适应移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企业呼叫中心还需要围绕三个原则来改善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第一是提高效率,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带来呼叫中心人力的减少,甚至传统语音业务也可能面临萎缩,同时对呼叫中心的服务能力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呼叫中心在新的形势下转型、调整、减人就会逐步变成必然。第二是降低成本,大量服务开始以手机为核心进行流程设计,人们的观念也逐步改变,对纸质凭证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小,未来也许企业会为客户建立一个保管箱,客户可以在指定的网络地址查询自己所有的凭证甚至是合同;第三是控制风险,传统的业务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流程来实现,今天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服务或者交易使流程变得至简,这样客户体验才会达到极致,那么流程的风险控制作用就会被降低。
  • 如何来控制风险呢?答案就是: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我们必须通过客户的行为来判断或推断客户的风险等级,因此非结构化数据的作用变得极其重要,其本质就是对客户行为的综合分析和挖掘,和结构化的数据相互佐证,对风险起到预警、控制的作用。
  • 客户中心实时把握好每一个客户接触的机会,同时要进行多渠道平台的共享和连接。
  • 客服中心新的服务渠道(微博、微信、即时通讯工具等)的服务指标如何设定和衡量,单次接触处理时长、客户满意度等标准如何设定,这些与以往衡量标准相比有所变化的,才是呼叫中心行业标准重新考量和研究的范畴。
  • 大多数呼叫中心的挑战是,能否跟上这一社会化革命的步伐,以及演化他们的组织和技术架构去适应新的变化。
  • Sentiment Metrics 提出了 “社会客户服务十步法”路线 ,帮助企业发展社会客户服务和建立社会接触中心。这十步可简要叙述为:
  • 1. 选择通道行动前先摸清客户在谈论些什么?主要在哪些通道上?您是否有处理这些的能力和资源?确保有的放矢;2. 选择合适工具选择合适工具,帮助建立社会媒体的监控和倾听程序,推动客户参与和实施社会客户关系管理;3. 建立倾听程序仔细考虑和规划应倾听哪方面与您品牌或产品有关的话语或键词,包括想挖掘的可能问题;4. 授权和强化您的服务人员应放手让社会客户服务团队能迅速作出自己决策和响应,让他们感觉得到支持;5. 连结多通道应能灵活运行不同通道,虽然社会客户服务起始于公众场合,但问题解决可不必如此,常可离线解决,尤其是对一些严重或敏感的问题;6. 优先级确定对发现的问题重要性和影响排出优先级,考虑是否应马上响应;7. 自动化能自动和智能地将问题处理直接指向相关团队成员,一些重要问题能直接送到高层;8. 满足客户预期建立有效的倾听程序,让客户的需求能得到实时的响应和解决;9. 礼仪考虑听到问题,先不急于马上与客户在社会媒体上对话,要在确定客户需要帮助时再进入;10. 获取客户见解通过社会媒体收集客户信息是非常有用的,并将它们归类和筛选,有许多信息常常在日常对话中难以得到,对商务有很大参考价值。
  • 今天的客户服务和关系管理必须考虑新的通道,关注社会媒体的价值。对社会客户服务,我们也需要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引进新的相关的KPI指标
ocean wu

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经常使用的软件大全-我的知识库 - 0 views

  •   项目管理工具很多公司都在使用,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工具?假如没有使用这些工具,而是使用Excel或Word进行记录,那当需求变更?需求实现情况的跟 踪?软件是否能按时交付?将是一件非常烦锁且容易出错的事情。一个软件项目、开发团队能否获得成功,管理非常关键。比较有名的商业化工具 有:MicroSoft Project Server及Project 2003、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JIRA、PowerDesinger。比较有名的开源需求管理工具包括:OSRMT(Open Source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Tools)、Xplanner、Openworkbench等等。
  • 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http://www.ibm.com ) 可以算是最骨灰级的一个软件了,假如你公司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管理都是采用IBM的解决方案,那使用RequisitePro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需要 这些软件可以到IBM官方网站上去下载一个最新版本,或者在电驴上面下载一些“特别”版本。设计工具、管理工具的完美结合,这个正是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的强项。RequisitePro跟Offce结合得也是非常完美。
  • JIRA(http://www.atlassian.com ) 原来只是一个缺陷跟踪系统,你可以在JIRA上面创建新的ISSUE,当ISSUE分配给某个程序员时,系统会自动发送一封邮件给该程序员,提示有新的 BUG。JIRA也有提供一个Eclipse插件,你可以在Eclipse上面,查到属于自己的ISSUE,并快速解决。现在JIRA也可以用来做项目管 理,在操作方面非常人性化,个人一直非常喜欢使用JIRA来进行项目管理、缺陷管理,再结合Eclipse,简直就是完美!但作为商业的软件,价格也非常 贵,互联网上也有很多Crack,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搜一下。
  • ...10 more annotations...
  • Openworkbench(http://www.openworkbench.org )也是一个开源的项目管理软件,其功能跟Project 2003相似,是一个值得大家去使用的一个工具,但对于中国很多软件公司,都是使用特别版的Project 2003。假如你很尊重版权,又不想使用Project 2003,那Openworkbench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 第二、需求分析工具     需求分析工具用得比较多可能就是Rational Rose、MicroSoft Visio或MindManager,一般我们使用Rational Rose来进行用例分析,画用例图,画状态图;使用MicroSoft Visio来画出应用系统的结构图、流程图等。当然,对于MicroSoft Visio能画出来的东西,其实Rose也一样可以实现,只是,大家都是这么干,我们也没有必要专门去做一些特例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公司及行业。
  • 二、系统设计阶段: 第一、系统设计工具     主流的系统设计工具有大家非常熟悉的Rose2003,不过,现在已经不叫Rose了,现在IBM最新的设计工具是RSA(Ration Software Architect),Borland Together,SyBase PowerDesinger,MicroSoft Visio,对于开源的系统设计工具也有很多,比如ArgoUML、DBDesigner等等。
  • 第二、开发的技术框架     技术框架的选择是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技术框架,可以让我们的开发更加快速、团队的分工更加合理、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数据库平台、我们的维护更加方便。     Web前端MVC框架是Struts 2。Struts 2可以说是Struts穿上了WebWork的外衣,其内核大部分都是采用了WebWork的技术,并且基于AOP的设计思想,让我们在软件设计上的能够更加多地体现“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
  • 第三、开发规范的定制     文件命名规范、数据库设计规范、编码规范、团队协作规定等等一些规范性的东西,需要在系统开发前就规定好,并且做相应的培训。QA也要做好监督的作用,定期做评审工作,对已发生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 第四、开发工具的选择     团队一定要选择同样的开发工具,开发工具相同,软件版本相同。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其实假如你作为一个Team Leader,你会在管理你的团队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那在项目编码前,就把什么东西都规定好,以免其中发生问题,影响整个团队的开发速 度。开发工具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企业用得比较多的开发工具有:Eclipse、Jbuilder、NetBeans、IDEA。
  • 三、开发阶段 第一、配置管理工具 代码管理工具有很多,现在公司用得比较多的代码管理工具有CVS、VSS、SVN。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只有2-5个人,并且这两三个人是同一间办公室里,那使用VSS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个人觉得他小团队的管理方面非常好用。个人觉得 VSS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个文件当被一个人锁定,那其他人就没有办法进行修改了,当一个文件为多个人所共用且开发团队人数较多时,这种问题将会显示非常严 重。VSS客户端跟服务器你都可以从Visio Studio里面找到。
  •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有超过5个人,那此如选择CVS或SVN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并且,假如你的团队是分散的,可能不在一间办公室或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城市,那使用CVS或SVN是一个非常更想的选择。CVS的服务器一般是使用CVSNT或CVSServer。
  • 四、软件测试阶段  第一、缺陷管理工具     软件你不能保证它永远不会错,只是,有些错误你暂时还没有发现而已;有些错误需要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它才会发生。就像Windows,时不时会有一些系统 更新文件要求更新。可能这些更新不是错误,只是一些系统安全方面的隐患。这些都可以算是软件系统的缺陷。那这些缺陷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管理?怎么进行跟踪 呢?现在缺陷管理用得比较多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开源的bugzilla,另一个是商业的JIRA。
  • 六、软件维护阶段 第一、客户CASE跟踪管理工具     客户CASE跟踪系统相信很多做CISCO公司金牌代理的人都会用过。我们必须在公司内部建立相应的CASE跟踪制度。当用户使用系统的时候,发现一些问 题,那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录入并进行跟踪。像客户呼叫服务系统等等一些商业化的软件外面还是很多的,这些系统其实公司自己开发一个也是很快的。但必须 要有。这个也是提高整个公司整体服务形象的一种态度。
ocean wu

高效益数字营销的四种方法 - 数字营销 市场部网 - 0 views

  • 从网站、博客、论坛到微博,大多数企业在尝试脑子里冒出来的各种营销想法,因为它们不能确定哪种方法会奏效。
  • “尽管推出这些新举措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实施下来却并不合乎情理:它们只是被添加到其他的业务活动中,结果让我们在资金和运营方面战线越拉越长。”企业必须在战略、组织和运营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深层次转型,成为高效益的数字营销者,这样才能变得更加灵敏、更具效率,进而加速收入增长。
  • 消费者采用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数字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自己做出购买决定的方式。
  • ...17 more annotations...
  • 企业在通过对端对端的体验进行密切协调来促进收入的增长。这些增长代表着以下4个因素的累积性影响,一是获得更多的在线访问流量,二是让消费者更为有效地参与,三是提升销售转化率,四在售后加深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
  •  无论是接收营销电子邮件、搜索在线产品,还是使用移动设备寻找零售优惠券,今天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品牌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却往往由企业中完全不同的部门管理。数字渠道可以使消费者的体验统一协调起来,避免错失良机。
  • 首先,它们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协调,使消费者全程参与日益流行的数字化购买之旅。   第二,它们利用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兴趣,在各种媒体上发布有助于消费者树立自己个人营销身份形象的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品牌大使。   第三,它们认识到,在管理为产品、细分市场、渠道和促销活动所创作的数量惊人的内容时,需要像大规模的多媒体出版商一样去思考。   最后,这些营销商需要从战略上谋划,如何收集和利用如今已经多到泛滥程度的数字数据。以前习惯于从家人或朋友处了解产品口碑并获得建议的消费者,现在开始阅读在线评论,在网站上对产品特性和价格进行比较,并通过社交网站对各种选择进行讨论。这种信息流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能力,而且还使营销部门在消费者积极地了解产品种类并对选择进行评估时,能够参与与消费者的对话。
  • 我们来看一家全球性消费品企业,该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传统上通常依靠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活动。但是,由于该企业的品牌已经广为人知,因此,这样的活动无法提高实际销售额:该企业在基本上被消费者忽视了的广告营销预算上的花费高得不成比例。该企业认识到需要做出很大的转变——做出有可能波及其预算流程、组织结构和代理商阵容的转变。它将营销支出转向到消费者实际评估产品的阶段,以图在这个环节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它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其产品在商店和互联网上的展示、提高搜索引擎排名、为零售商网站开发内容、在博客写手等在网络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士中培养口碑,培育来自他们的推荐。该公司花费在传统媒体中的支出下降了,广告代理预算转向在线内容开发。这样做的结果是:顾客考虑该公司前三大顶尖品牌之一的比例翻了一倍,商店内销售人员对其产品的推荐率增长了两倍,从而显著提高了其市场份额。
  • 从产品介绍类的静态内容、到游戏、再到其他多媒体内容。营销商正在其他组织和人员的各种网站与移动平台上同时发布大量内容和应用
  • 传统的营销者将60%的预算花费在“工作媒体”(或付费媒体)上,20%花在内容创建上,其余的花费在员工和代理机构上。数字渠道有着自身的社会属性,颠覆了传统营销者的经济规则,它主要关注参与人群中数量较少的一个核心层,他们能够向广泛的受众散布正面的印象或分享信息。
  • 积极的数字营销商倾向于将营销预算的30%用于付费媒体,而50%用于创建内容。
  • 允许消费者制造自己的品牌,不可避免地会在企业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对于丧失品牌控制权的担忧。关键是要在保留控制权和为消费者创造机会接受你的内容之间实现一种平衡。
  • 消费者可通过一个中心网站来参与活动,该网站提供创建介绍事业的博客工具以及进行分发的Widget工具,从而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展示他们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个中心系统让会员能够对各项事业进行评分。
  • 为消费者决策历程提供支持需要大量的内容,涉及的内容广阔且范围不断增大,远非传统广告那么简单。
  • 在消费者体验的整个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协调并非易事,但如果不能成功地进行这种协调,所产生的后果则更加难以应对。
  • 多数企业现在已经变成出版商,它们在成本和质量方面有着更为复杂的担忧,但其行为却依然像单纯的广告客户
  • 大多数营销商没有能够采用多媒体出版商使用的规则,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进一步的经营中,他们面临着快速攀升的生产成本、不必要的重复、不一致的内容质量,而且与消费者的互动也处于二流水平。
  • 一家全球性B2B软件供应商,为其每个地区的每种产品制造越来越多的内容,从广告到拥有成本分析工具、销售支持材料、再到使用手册,所有这些内容都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不同的在线投放位置进行定制。陈旧过时的内容在网络中继续存在。许多有用的内容没有得到合适的标注,或者没有与相关的内容链接,使得消费者难以寻找。比如,该企业自己网站中的产品介绍常常不同于经销商网站中相同产品的介绍。最后,内容创建的预算被分散埋藏在各个业务部门,没人能弄清楚如何才能减少内容的数量,或按照统一的标准创建内容。   这家软件公司的解决之道是,对内容创建采用全面的、基于产品组合的方法,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其内容可重复使用,寻找新的途径,以改善所提供内容对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该公司对于整个企业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计算总的内容发布成本,并了解其多媒体出版形象的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对系统进行合理化,实施了新的流程,创建了新的机构对内容进行协调、编辑和管理。他们还制定了绩效衡量指标,对内容推动销售的情况进行追踪。一个中心仓库存储着产品介绍等可重复使用的核心内容物件。销售人员和用户可自动接收到根据其特殊需求定制的产品更新通知。为了更好地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当内容,他们还创建了数据库和分析工具,这种对内容进行的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投放,使内容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   像这样转变视野——从传统的广告商转变为有理有节的个性化出版商——帮助该公司将每年的运营成本减少数千万美元。与以往相比,通过提供更加及时、更加个性化和更实用的内容,其网站产生的潜在客户群有了大幅度增加。在指导客户在购买的过程中使用公司网站进行研究和获取支持时,该软件公司的销售人员感觉更加自信了。通过改善客户体验,新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同时还提升了资产和投资的回报率。
  • 当潜在的客户积极地评估各种产品选择时,要立即在恰当的位置提供恰当的信息。当网络聊天开始诋毁你的品牌时,你所做的反应多快都不为过。当你需要针对比以往变化更快的周期(最终变为以日计算)优化搜索和其他媒体支出时,你没有任何时间可以浪费。
  • ,一家管理着4万多条检索词的电信运营商,开发了数十种算法来发现并接触相关的消费者,该运营商专门设立了一个“作战室”,来发现网络上的抱怨或谣言,并对之做出迅速反应。获得这种机动反应能力需要对数据工具进行明智的投资,需要一组训练有素的分析师和能够做出快速行动的灵活流程。完全不需要召开若干天的会议,然后产生冗长的业绩报告,来最终取代行动。精明能干的数字营销商能够熟练地运用情报收集工具和流程,通过研究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或主要零售网站上的报道,分析出客户正在看些什么。这些营销商通过分析客户的在线行为、解读他们所说的话、对在线讨论内容进行数据挖掘、持续诚心征求反馈意见,了解消费者正在做些什么。这样的情报是在数字营销中赢得领先优势的活力源泉,它们将深入的见解在整个企业中广为传播,推动其不断优化,并提升必要的个性化,使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图表2)。
  • 企业常常会发现,它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基础架构、扩展分析技能、打破业务部门的界线,调整组织结构,并为实施新的经营规则构建流程。企业需要做出艰难的决策,比如由谁来领导制定新的产品推出计划;如何重新调整全球、地区和本地部门中内容创建的预算;如何重新平衡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作用等。技术和营销职能部门需要密切合作,与IT部门达成明确的服务水平协议,为信息密集程度极高的数字营销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重塑营销职能始于接受一个新的观点:即营销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营销新视野要求负责营销的高管更上一层楼,成为责任更为广泛的、能够跨职能协调的一个角色,对消费者正在经历的决策历程要有真知灼见,并擅长使用所需工具,指导消费者完成这一历程。
ocean wu

什么样的产品人才是人才_wkcow - 0 views

  •   1.策划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画图,少玩文字游戏,产品是啥样,画出来,就算不逼真,那么也不大会失真到认不出样子吧。用手绘,用其他产品的截图,不管怎么样,图形比文字的优势一定要体现出来;     2.策划型产品人才最好懂的技术实现的难度,少玩复杂的事情和复杂的算法,做产品要策划出“性价比” 合适的功能来,这样就很好界定开发人员的工作以及运营之后的效果;否则开发不出来,或者运营达不到效果的可能性是很大;     3.开发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产品规划,这样就能够分阶段的实现产品策划人员的意图,兴许策划不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案或者图形,那么开发型产品人才就要有效的消化那些搞起来头疼的要命的文字;策划不会分阶段,但产品开发受限于人力,物力,分阶段是难免的;不要要求团队突然来几十位工程师,也不要指望自己的产品很快就能实现出来。挖的深一点,有好处;     4.开发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产品架构,这样就能够知道每一种策划的改动,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至少知道不要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到最后整个产品被不同的策划骚扰过后,产品已经不成样子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产品的裂痕,试问如果是产品的初始阶段,裂痕的存在是因为架构的问题,后面补丁不断出现,不断的贴呀贴得,最后想重构都不太可能了,产品就这样死了。     5.运营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借势与造势,借势是知道自己的产品的优缺点,比如某款产品没有什么其他特点,就是简单和快速,而有些时候简单和快速已经被运营人员忽略了,非的要炫的效果,影响力大的活动;造势是营造一种气氛,这里拿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某款游戏某个时期的充款冠军”就是一种气氛,“某个网站每天注册多少用户”也是一种气氛,制造一种竞争,制造物以稀为贵,制造出不来你就落伍的感觉。         6.任何产品人才都一定要尊重团队,将执行做到位。这不是一个空话,而是当你拥有了上面那些人才之后,仍旧做不出一个优秀的产品的真实原因。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人破坏了团队;有些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就少做了那么一点,就那么一点就让我们的产品从差不多变成了“差很多”。
  •     策划型的人才必须阅历丰富,实战经验充足,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好,但至少知道什么不好;     开发型的人才最好体力充沛,技术能力不俗,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强,但至少知道勤能补拙;     运营型的人才则看产品的定位了,卖给什么人什么产品,那么最好雇佣什么样的销售人才;
  •  
    策划型的人才必须阅历丰富,实战经验充足,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好,但至少知道什么不好; 开发型的人才最好体力充沛,技术能力不俗,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强,但至少知道勤能补拙; 运营型的人才则看产品的定位了,卖给什么人什么产品,那么最好雇佣什么样的销售人才;
ocean wu

重磅报告 | 未来数字化发展的9大趋势 - 0 views

  • 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2019数字化趋势报告》
  • 政府、零售业等将成为受云计算、人工智能、IoT等新技术影响最深的行业领域,在未来3-5年内,数字化程度有望达到70%-80%。
  • 办证、审批一次都不用跑 区块链技术将应用于政务信用担保体系,电子身份证、电子签章等逐渐普及。
  • ...9 more annotations...
  • 数字工厂大面积兴起 新零售将延伸到全产业链内部,AI、IoT、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真实收集用户需求,科学预测产量与销量,再将数据反馈给生产、物流、仓储等全产业链
  • 线上线下无差别体验
  • 你知道餐桌上的肉来自哪里 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运输、卖场四大环节全面升级,可实现全链路数据监测
  • 政企IT架构中台化
  • 地产商从卖楼变为卖服务 房屋正从居住价值向生活价值转变,地产商逐渐从空间提供商向生活服务运营商转变。白天上班,家中老人和小孩的情况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时掌握,紧急状况下可实现医疗急救服务自动呼叫。私人医生、私人厨师等将成为智能社区标配。
  • 居住的小区会认识你是谁 用声音就可以控制电视、灯光、空调等。伴随使用时间的增长,房屋还能智能学习主人的生活习惯,变得“能听会看”,认识、陪伴、照顾主人。社区将被打造成一个认识你的朋友,刷脸通行、刷脸取快递、刷脸购物等逐渐普及。同时,物联网系统将监控环境是否适宜,并主动控制能耗、降低污染。
  • 打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烟囱式IT架构,实现“一切业务数据化”的目标,前端业务部门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调用平台上的产品技术模块,从而快速搭建新业务场景。
  • 反推生产,通过水肥灌溉、疾病预警等人工智能决策手段,种植出最受欢迎的农产品,进一步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同时,新技术也将成为扶贫抓手。
  • 全国买车统一零售价
ocean wu

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十类文档 - 0 views

  • 《Communicating Design》里面也有10种~ Personas 角色设计文档 Usability Test Plan 可用性测试计划 Usability Reports 可用性报告 Competitive Analysis 竞争分析 Concept Model 概念模型(概念图) Content Inventory 内容清单 Site Maps 站点地图 Flow Charts 流程图(交互流程图) Wireframes 线框图 Screen Designs 视觉设计、原型设计等
  • 5、6、7可以在小型项目中结合,大型的项目中还是要适当分开。 交互原型可以以交互设计说明书的附件形式存在
  • 1、产品概念文档(项目策划书) 主要是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推导,得出新产品机遇,并对产品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概念性阐述。产品概念文档主要用来对新产品进行宣讲,让项目团队对将要开发的产品有一个概念上的理解,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2、用户调研报告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品概念形成之初,研究人员进行的需求调研而输出的报告。主要是为产品概念的提出提供科学的依据,为需求的推导寻找佐证。另外一类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对设计中不确定以及有分歧的地方进行用户测试,得出结果并输出用户测试报告。 3、产品需求列表 这个列表并不一定是文档,但是他非常重要。它是将新产品拆分成几个大的模块,并将这几个大模块再细拆分成各个功能点后形成的功能列表。它的用途是将整个产品的工作量化,利于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评估自己的工作量,利于开发过程中对各个功能点进行跟踪,不遗漏,利于产品测试时对产品进行全面覆盖。 4、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是目前很多公司中最常见,他主要包括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产品所需要的开发、运行环境,性能要求等等。准确的讲,这份文档并不应该包含具体的交互内容。这个文档面向的是项目的全体成员。 5、交互设计说明书 交互设计说明书对整个产品的界面结构、交互流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它一般包括需求分解、竞争产品分析、流程说明、页面布局说明等内容。交互设计说明书的格式众多,灵活性也相当高,但目的都是将产品的结构和及流程形象化。交互设计说明书主要面向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很多公司将交互设计说明书和产品说明书结合在一起进行撰写,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是十分合理。通常情况下,产品和设计结合的文档结构非常庞大,非常不利于查阅,也不利于撰写,而且这种结合文档的很多内容对特定人员是无用的。 6、交互设计规范 交互设计规范主要是用来规范新产品中常规的功能、操作等内容,比如页面的标题规范、界面快捷键操作的规范、提示反馈信息的规范等等。 7、视觉设计规范 视觉设计规范主要是规范新产品中一些视觉元件的样式、页面边距相对边距、通用界面的页面框架等等,开发人员根据规范就可以自行开发一些通用界面。 8、开发文档 开发文档包括一些需求分析、系统架构分析、数据库分析、开发日志等等内容。开发文档主要用来作为开发团队的技术沉淀。 9、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指对新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并形成文档。 10、产品评估报告 产品开发完成后,应由测试人员撰写一份评估报告,对产品功能的实现情况、性能情况、bug解决率等问题进行综合说明和评估,来确定新产品是否符合发布标准。 上面的这十类文档是非常理想化的项目中才具备的,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开发,但是,产品说明书、交互设计说明书、测试用例等几类文档是一个项目中不可能缺少的,他们是一个项目有效运行的核心文档。
ocean wu

访问的数据可视化的Sparklines | - 0 views

  • 如果我们希望包括数据可视化作为网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数字或交互式的图表? 当我们正在设计用于浏览数据驱动的网站接口,它的价值能够创建导航元素,也可视化工具。 我们可以随时了解他们探索的用户,所以他们可以对他们是怎么看待和他们是怎么点击更好的决策。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之间,标记,对导航适当的东西,但也有一些额外的语义和结构挂钩。除了有一个名单发表了“的文章的 访问的数据可视化与Web标准 “,共享的导航模式三种基本技术为标准纳入一些简单的数据可视化。 他们都是先从HTML导航建筑块:一个链接的无序列表。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font-size: 100%; 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outline-width: 0px; outline-style:
  •  
    有一个名单发表了"的文章的 访问的数据可视化与Web标准 ",共享的导航模式三种基本技术为标准纳入一些简单的数据可视化。 他们都是先从HTML导航建筑块:一个链接的无序列表。你也应该看看 Sparkline PHP的图形库 。 它提供了广泛的图形呈现怎样的选择的范围。
ocean wu

教育部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 0 views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具体的举措有20条,我们简称职教20条。
  • 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
  • 从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 ...27 more annotations...
  • 向产教融合、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类型教育方向转变。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明确的目标是相衔接的
  • 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 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探索本科职教试点、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等。
  •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文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
  •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项目,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 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
  •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计划,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 建立校企共建的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 支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聘请产业导师到学校任教,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
  •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了“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
  •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完善了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 支持各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高校设置工作中更加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
  • 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
  • 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证书。
  • 培训评价组织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分别由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考核院校外和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实行目录管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 于2019年3月启动,从五个领域的证书开始,年内陆续启动10个左右
  • 进入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将选送他们到德国去研修学习,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
  • 不仅是在国内,还要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交流。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
  • 目前已经起草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进行整体部署,还起草了《关于社会培训机构的遴选和管理的办法》等制度性文件
ocean wu

5个观点看批发市场的产业终局是什么 - 0 views

  • 2、批发市场存在的依据在于品类齐全和小额批发,这是比订货制效率更高的分销模式;3、互联网是如何改造实体批发市场的: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批发平台不但可以突破门店物理空间限制,实现海量商品在线,而且通过分类索引、搜索,让找货、组货轻而易举。另一方面,通过交易在线化,建立评价和信用体系,倒逼商户改善品质、交期等问题;4、批发市场本质上是一个Marketplace,其承担的信息汇聚与价格发现、交易和物流功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逐步分离;5、总体上,批发市场将大大减少。与产业集群紧密融合,能够辐射全球/全国的“产地型”批发市场,仍有一定发展空间,自身就在演化;纯集散地型、二三级批发市场,依据品类(终端需求的波动性)出现两级分化:部分转型零售,部分转型物流园。
  • 中国的批发市场(又称为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市场)是个很有意思的存在:数量众多、体系庞杂,既有国外普遍存在的农产品市场,也有中国独有的消费品、五金建材、工业品MRO等市场;既有产地型的货源地市场,也有纯集散地型和销地型市场。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数据,到2013年底,全国有9万多家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专业市场5089家,总交易规模达到9.7万亿,从业人员超过数千万。
  • 作为中小企业共享式的销售网络,批发市场一端连接有供给能力的中小制造企业,另一端连接有采购需求的中小企业,构成中国流通体系重要而独特的一环,也是实体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 ...33 more annotations...
  • 在互联网时代,批发市场赖以存在的市场环境、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批发市场所承载的流通功能将如何变化?未来将何处何从?
  • 1、批发本质上是供应链中的“分销”,实体批发与其他分销体系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 批发市场做的是ToB的生意,上游是生产制造商,下游面对的客户是经销商、零售商和其他企业客户,本质上承载的是供应链中的“分销”功能。既然是一种分销体系,批发市场就与其他分销体系在“流通效率”上存在竞争和替代关系。只有通过“流通效率”的比较,我们才能看清实体批发市场的长期走向。其他主要的分销体系包括:(1) 品牌连锁加盟模式(订货制)(2) 品牌直营模式(3) 大型专业化分销商体系(4) 网络分销平台
  • 网络分销平台(网供、网批)可以看作是实体批发市场遭受的第二次冲击。
  • 如果大量的品牌企业全部都搞连锁加盟模式,批发市场将被“边缘化”。但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方面,中国市场巨大,需求层级多样,大多数的商品还是以杂牌、白牌存在,需要依托批发市场—这样一个巨型的分销体系;另一方面,品牌企业也需要形象展示,而知名的批发商城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实体市场依然可以引流、带新客户上来。因此,很多品牌企业即使已经告别批发,走上了代理加盟模式,依然在批发市场开设一个旗舰店。
  • 本质上,连锁加盟下的订货会制还是一种批发模式,最大弊端是无法对终端门店经营策略和市场数据进行准确把控,因而无法进行供应链的彻底优化。
  • “直营模式”,由品牌商直接管理分销体系和零售体系,是完全将分销体系内化的模式,不同于连锁加盟这种社会化的分销体系。直营模式能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的整合和优化,但对供应链管理能力和IT系统要求较高,快时尚的Zara、GAP、无印良品、百丽等都采用这种模式。近年来,以“直营”为主要特征的SAP(品牌商全程参与设计、生产、物流和零售)模式有大获全胜的趋势,比如都市丽人、安踏,以及最近的李宁等等纷纷从批发转向直营。
  • 在国外,大型专业化分销商的出现事实上替代了实体批发市场。比如,工业品领域的固安捷(Grainger)、汽车配件市场的NAPA、紧固件领域的Fastenal、食品领域的Sysco等。在发达国际,真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只有农产品了。
  • 无法将生鲜食品的分销渠道完全内化在一个企业。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供给的高度分散化和城市居民对食物多样化、个性化的日益高涨。
  • 由于中国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在绝大多数领域都没有现代意义的大型分销商。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农村供销社(经营农业物质)、城市的物资局(五金机电)类似于农资、工业品领域的大型分销商。
  • 连锁加盟模式对实体批发形成了第一次冲击。
  • 批发市场中的小额批发是效率更高的分销行为。批发既然做的是分销的工作,那么就应当承担供应链该有的职责。一个完美的分销功能要实现的是:1、如果是纺织服装、日用百货等品类,批发面对的客户主要是零售商,批发的使命在于保障零售商不断货,又要尽量减少库存;2、如果是五金建材、工业品MRO等品类,面对的客户主要是生产商,批发的责任是保障客户不停工待料,同时又要减少资金占压。而小批量、多频次批发正好可以很好地实现以上功能。批发市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小额批发、小额混批、现货供应。
  • 大部分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意识到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为商户提供电商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转型;另一方面开辟了专门的网供区来留住客户,并针对性引入了美工、摄影、代运营、模特经纪、电商快递等电商服务业。在某种程度上,一些批发市场已经演变成“电子商务产业园”。与此同时,一大批专注在线分销批发的国内B2B平台在兴起,比如找钢网、我的塑料网、衣联网、宋小菜、掌合天下、义乌购等等。
  • 批发市场存在的依据在于品类齐全和小额批发,这是比订货制效率更高的分销模式供求两端高度分散的市场格局是批发市场形成的产业基础,但这不是其立足根本。而品类齐全和小额批发模式正是实体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依据。
  • 网络分销是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分销、批发行为,通过网络来完成铺货、渠道建设、分销商管理。实际情况来看,第一批网商,几乎都是衍生在各大实体批发市场周边,因为批发市场就是一手货源地。
  • 互联网将部分解决批发市场中“宽与深”的两难问题批发市场虽然商家众多、产品丰富,现货交易,但是对采购客户来说也长期存在两大“痛点”:
  • 第一,市场内缺乏总的精准细分的SKU目录索引,找货、组货相当费时费力。商家多通过手工帐薄,很少使用ERP等IT系统,仓储管理混乱,库存数量无法准确控制,经常出现缺货断货。
  • 第二,批发市场的“不靠谱”还体现在品质、交期和补货能力等各个方面。批发市场商家背景各异(既有工厂,也有批发商),商品良莠不齐(同款商品,原材料做工不同),价格时高时低,还有炒货、塞货(款式规格不对、颜色数量不对等情况)、各种潜规则等,导致客户在选购时候耗费大量的搜寻、研究、比较、谈判等交易成本。同时,补货能力很差,爆款商品往往卖断货。这些问题,导致供需关系极不稳定,常常都是一次性交易,背离了2B交易稳定性、重复性的要求。
  • 互联网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批发平台不但可以突破门店物理空间限制,实现海量商品在线,而且通过分类索引、搜索,让找货、组货轻而易举。另一方面,通过交易在线化,建立评价和信用体系,倒逼商户改善品质、交期等问题。
  • 互联网部分改善了供应链“宽与深”的两难问题,但不是全部,达到B的理想位置,仅靠批发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 互联网将驱动实体批发市场承载功能的逐步分离批发市场本质上是一个Marketplace。它具体承担了“市场”的三个功能:实物商品展示和搬运(物流)、信息汇聚和价格发现(信息流)、交易(资金流)三个功能。这三个功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将出现重大分化。
  • 首先,批发市场因为大量的买家卖家汇聚,形成类似“完全竞争市场”格局,从而形成市场均衡价格。
  • 其次,交易和支付也逐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上。
  • 因为,只有在线交易才能积累数据,基于数据才能构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继而提供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 最后就剩一个商流的问题。对于非标品的部分商品,比如纺织服装、珠宝首饰、工艺品等等,仅仅依靠网上的图片、文字描述还不足以支持,部分还需要现场展示和看货,检测原材料、款式风格、品质和工艺质量,需要现场看货、选货、组货。而对于建材、五金、工业品等规格统一、标准化程度高的商品,现场展示几乎都没有必要了,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信用体系来甄别良莠。
  • 另外,当交易全部转移到线上的时候,即使是线下的展示和服务,也仅需要少量的样品,主要的现货库存可以转移到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区专门仓库。
  • 例如,服装批发市场,市场内商铺仅作款式展示,交易利用手机端“云市场”解决,而所订购商品直接从几公里外的电商库存发货。在汽配城,市场内商户只备常规库存,就地为客户提供安装维护服务,每天零售后统一从大仓调配零部件。要实现物流的分离,就需要为批发市场所有商户建立统一的、专业化的电商仓储,大宗商品集中存放于总仓管理,通过统一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全部商品上架编号。这可以实现:展示、交易是在店内谈,线上支付,大宗提货在总仓统一调配,当在办公区洽谈完可以直接网上下单,等去大仓提货已经配好,或总仓直接发物流给客户,安全快捷,提高交易效率。
  • 让我们对批发市场的产业终局做一个判断。随着信息和交易完成线上迁移之后,现货库存和配套服务就成为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依据。现货库存从本质上讲是对需求不确定的一种保护。由于生产周期和批量问题,必须有现货库存。这种现状决定了,周边有制造业支撑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仅是展厅还有现货库存,可以随时拿货。这类市场包括永康的五金市场、上海的钢铁市场、广西凭祥红木市场、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市场、狮岭的皮具市场、葫芦岛泳装市场等等。但是,就像前面所分析到的,这类批发市场本身也在不断升级演化中:一方面,网上市场兴起,推动“信息流、交易、物流”不断分离;另一方面,网供在市场内崛起,电商服务生态日益繁荣,商户多业态经营成为常态。对着这类批发市场的管理者来说,需要做的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在市场规划、经营环境、配套支持、技术保障、知识培训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精心实施,确保长久吸引力。
  • 对于纯集散地型、销地型,以及大量的没有产业支撑的二三四线城市的批发市场,未来命运如何呢?
  • (1)对于需求稳定(基于数据可做相对准确需求预测)的商品,且物流成本占货值比例高的商品。比如,粮油、蔬菜水果、大宗原材料、工业品、五金建材、日用百货等商品,在需求地集货、备现货库存有经济效率上的合理性。因此,未来,这类批发市场还有继续存在必要性,会形成全国总仓(一级批发)+区域分仓(二级批发)+零售点的格局。
  • 对于此类二级批发市场,标准化程度更高的会转型为物流园,例如钢材、建材、粮油等;部分转型为零售或更小批量的批发,例如五金、生鲜蔬果。而这类市场最大的风险不是互联网的冲击而是商业地产过剩。
  • (2)对于标准化程度低、需求波动较大(对于一个狭小本地市场很难准确预测)的商品,且物流成本占货值比例较低的商品,例如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珠宝、工艺品、海鲜市场等,有全国一级批发市场(总仓),少数几个大型区域批发市场(分仓)就够了,其他的将逐步消失,有些转为零售,从而形成“全国总仓+少数二级批发市场+零售点”的格局。
  • 基于产业集群的互联网大型专业化批发分销平台,采取“类自营”模式:既有“品类齐全、一站式购齐”的宽度,又有“交期品质可靠、快速补货”的深度,可能是未来最有效率的商业形态。
ocean wu

性能扩展问题要趁早 - DBA notes - 0 views

  • 错误的设置 数据库服务器的参数配置问题:导致 MySQL 消耗了大量资源。Apache Keepalive 的设置为不合理,修改为 off。我想这个前提应该还是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技术路线。如果错误的选择另一条不熟悉的技术路线,那么遇到技术时解决问题的速度怕是更让用户恼火。对于 Apache 还应该知道 Httpd.Worker 比 Prefork 消耗更多内存 (httperf 来进行 Benchmark) ,内存也是蛮贵的。
  • 尽可能的缓存动态内容 尽可能的利用数据库的 Cache,利用其他 Cache 工具,如 MemCacheD,来减轻对磁盘的 IO 压力。为了节省成本,很多站点都是用的低速大容量的磁盘,所以,充分利用 Cache 是一个网站成功的必然条件。这样的软件BerkeleyDB 的最高事务处理记录是 90000 事务/秒。
  • 剥离图片与CSS 到单独的服务器 说白了,也是为了减轻磁盘的压力。现在很多 Web 2.0 站点都把图片放到 Amazon S3 上,省心了不少。当然,国内还没这样的服务。
  • ...1 more annotation...
  • 阻止内容引用"窃贼" 现在连那些大站点都在阻止图片被第三方引用,小站点更要提防被大站引用,很容易耗光网站的容量。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网络爬虫的频率。
ocean wu

京东7FRESH签下16家知名地产商 未来3-5年将开1000家店 - 0 views

  • 京东7FRESH宣布强势开启全国开店战略布局!9月19日,京东7FRESH战略合作签约发布会在京举行。京东7FRESH与保利、大悦城、万科、越秀、绿地等16家全国知名地产商进行项目落地合作签约,并同步启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开店进程。
  • 用半年多的时间梳理供应链、优化后台技术、打磨品控体系,完成第一阶段积累的7FRESH重装出发
  • 与合作地产商共同探索“人、货 、场”这三方面在线下零售的价值及应用,即以更精准的人群定位匹配更精准的需求,由此产生的人流吸引力和人群黏性,也将助力商业地产“客似云来”的期望成为现实。
  • ...7 more annotations...
  • 利用京东大数据分析、构建商圈目标用户完整画像,对用户消费进行精准定位,然后从京东商城海量SKU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商品池。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工具将实现产品化,不止是在7FRESH应用,更将面向行业开放;不止是进行超市选址,对于商业地产定位、招商方向、周边用户喜好分析也将提供重要参考。
  • 7FRESH共享京东商城全球品牌池,甄选好食材,同时还通过买手制拓展、丰富生鲜品类,为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提供了极致保证,实现为消费者挑选时间做减法、商品品质做加法。9月6日,京东生鲜联合7FRESH在香港发起成立全球水果品牌战略联盟,18家全球知名水果企业成为联盟首批成员,进一步丰富进口生鲜品类。   7FRESH全球直采产品占比20%,生鲜类商品占比70%,生鲜类自有品牌占比60%,单店有效备货品项数超过5000品
  • 以“超市+餐饮+O2O+黑科技”为主战场,7FRESH将购物体验做到极致:叶菜品类超过24小时无理由下架;中餐、西餐在店即食,可亲见新鲜澳洲谷饲牛排从货架商品到餐盘食物的形态衍变;通过魔镜系统感应查询产地溯源信息、刷脸支付等黑科技体验最潮购物体验。
  • 配送端,7FRESH 提供以门店三公里为半径的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
  • 仓储端,京东物流在全国十个主要城市拥有18个生鲜冷库,生鲜冷链配送已覆盖全国300个城市
  • 7FRESH是从互联网企业孵化的战略型项目
  • 京东7FRESH与全国众多知名商业地产合作落地,为双方在探索智能商业地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拼一拼,谁准备的更好、更充分。
ocean wu

物联网将永远改变大数据与商务面貌的十四种方式 - 0 views

  • 物联网设备允许企业收集超过其实际需求的信息总量。
  • 物联网的崛起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家无法单纯将数据保存在云环境中并等待人们加以访问。我们需要真正帮助其实现可用性,从而推动用户利用其做出决策。
  • 从架构层面讲,最重要的是对这些系统进行合理设计,这样大家才能够根据实际使用习惯、具体客户类型(例如快餐店)、相关保险厂商或者FDA的要求对数据进行清理、富集与发布
  • ...10 more annotations...
  • 尽管相关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安全警卫仍然需要以人工方式紧盯电视屏幕以确定银行的监控摄像头是否捕捉到了异常活动。
  • 物联网辅助用例全面诞生的时代已然来临。
  • 用于生成分析结论的必要时间必须缩短
  • 大家还需要考量自己的执行流程,审视如何为人们提供更多可用信息,从而供其进行实际操作。
  • 机器学习将成为一种必要
  • 考虑到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庞大数据总量,未来我们将无法以人力或者手动方式解决此类计算难题。大家需要以机器学习方式识别庞大信息之间的内容关联性,从而实现资产的预测性维护以及其它相关既定目标
  • 再次强调商业案例的必要性。
  • 如果在采购相关方案时没有为其设置既定商业目标,那么企业将很难通过这笔投资获得理想中的回报。
  • 组织敏捷性至关重要
  • 其应当采用双峰结构(即将集中式IT服务与面向特定部门或者业务方向的专家资源加以结合)作为业务驱动力,从而实现成功所必需的速度与规模。
1 - 20 of 24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