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现实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shi zhao

科学网-21世纪网:崔真实之死与网络实名制 - 0 views

  • 讲一个真实故事:韩国实施 “网络实名制”之后,当时我国相关部门有几批领导、专家特别去考察了。据他们其中一些人回来后介绍,韩国官员私下说,这一系统对控制网上信息的效果并不尽人意。崔真实自杀正是韩国网络实名制欠完善典型案例。     而从中国网络内容处于层层有序管理下的现实情况看,中国网络事实上处于全球最严格的管理之下。如果谁想在中国网络内容上捣蛋,不管是网页上、QQ群上、短信上,都不太容易成功。
number5

犬儒時代的信任 - 0 views

  • 齐泽克对哈维尔这个故事的阐析很精到,他说:「对官方意识型态的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政权真正希望的––––对于该政权来说,其灭顶之灾是它的臣民把它的意识型态太当真了,并且将其付诸实施」。
  • 虽然很多人都过早地衰老,常常世故地劝告那些还会生气还在盼望的人「不要太天真」。可是,我依然以为当一个产品标榜安全,它就应该是安全的;我依然以为当一个自称公仆,我们就要以对待公仆的方式要求他;我依然相信语言与事物的神奇对应,相信承诺必将履行,理念必得实现。这不是幼稚,而是公民存在的基本条件;不只是「我相信」,更是「我要相信」。天然绵已经不是天然的了,甚至连蛋白质也不再是蛋白质。假如连我们自己也不试图活在真实中,任由那种成熟而聪慧的犬儒蔓延;那么迟早有一天,「人」这个字的意义也要沦陷、虚无。
shi zhao

Solidot | 意识形态胜过事实和真相 - 0 views

  • 纠正错误信息只会加强错误信念也许是有些争议的提法,但这一说法是基于多种研究,有许多研究调查了政治影响或意识形态偏见在修正事实后的表现。例如在研究中,志愿者首先被展示包含错误信息的政治广告或新闻,然后被告知正确信息。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人会坚持错误观点,即使被告诉它是错误的。在现实中我们也能得到印证,比如相信奥巴马是穆斯林的人数在增长,而在中国,相信西方媒体对中国有偏见的观点显然得到了加强。
shi zhao

Solidot | 网络中立性的中国现实 - 0 views

  • 博客maomy发现新浪网的部分新闻中,“伊利”这个关键词进行了处理,中间加上了空格,而在另一则新闻的源代码中使用了“伊<!>利”,这显然是为了规避搜索引擎收录,用谷歌在新浪网内搜索关键词“伊利”,确实找不到多少负面报道,大概这就是所谓“新闻公关保护”。
isaac Mao

北京奥运的悖论 - 0 views

  • 北京奥运开始不到一星期,共产党治下的现实与中国在奥运前所做开放和新闻自由的承诺之间的矛盾,就令人不快地暴露了出来。
  • 根据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的说法,他申请示威,以求推动公众在更大程度上参与政治,并反对腐败和滥用权力,结果在他去警局查询申请进展的时候遭到拘留。
  • 中国共产党的行为不算意外。但是,国际奥委会对待自己7年前从北京得到的人权和新闻自由承诺的随便态度(它在监测北京的不良空气质量方面做得稍好一些),让整个奥林匹克运动难堪。
Roger Chen

互联网时代的悖论:文献越多,引用越少 - 译言翻译 - 0 views

shared by Roger Chen on 26 Jul 08 - Cached
  • 为什么现实与直觉相矛盾呢?第一个原因是现在查阅文献时可以进行精确检索,因此科学家就错过了原来在翻阅纸质刊物时可能偶然发现相近文献的机会;其次,互联网让科学家更容易获得最热门、引用最多的文献,而那些报道不同观点、响应者寡的文献则可能失之交臂。不过幸好科学家们还热衷于在真理的争论中获得乐趣,不然科学研究就有可能变成人云亦云了。
    • Roger Chen
       
      很難相信"精確檢索"是降低引用的元兇,縱然只是原因"之一"!
isaac Mao

孙正荃:由索尔仁尼琴想到贾植芳 - 0 views

  • 由索尔仁尼琴和贾植芳,我又想到,他们的遭际命运在非宪政社会或许具有某种普遍性和必然性。以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而言,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你想以知识分子的情怀关注当下中国现代化的现状,你恐怕就不能不在世俗生活中历经磨练,且难以摆脱各种痛苦的纠缠,这种痛苦很可能会伴随你一辈子,其根由正在于充满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总是同专横和虚伪的统治者格格不入,也同更为功利和现实的民众(他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收买和收编)产生距离,而缩小这种距离需要漫长的过程,痛苦的过程。所以贾老多次说过,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即以近代中国论,又岂止一个鲁迅。
number5

湘西70亿非法集资调查 21世纪网 - 0 views

  • “这可是我的养老钱呀!”手捏着一叠投资合同和收款收据,83岁的集资者李老爹诉说着:他投入湘西吉首三馆房地产联合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三馆公司”)和吉首福大房地产开发公司(下称“福大公司”)的15 万元,面临血本无归。在他身后,是集资企业三馆公司才建一半的房地产项目——吉首商贸大世界。
  • 当地银监部门数据显示,自2004年开始,截止到2008年6月,湘西州非法集资数额高达70多亿元,涉及集资企业数十家,绝大多数为房地产企业,三馆、福大、金浩等本地地产巨头均卷入其中。集资企业开出的月利息多为5%、8%,部分企业甚至高达12%!而据知情人透露,吉首市有很多家庭参与了集资。“在湘西州这样一个老少边穷地区,地下融资或者说非法集资的金额和风险,同时达到这样的一个规模和高度,有其历史的无奈因素,更有现实的冲动惩罚。”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某位教授直言。
number5

谁给了它们"自由投毒权"-赵牧博客-搜狐博客 - 0 views

  • “两千万妈妈的选择,经过1100道检测,国家免检产品。”     看看这个吹嘘的对象是谁?它,就是三鹿婴幼儿奶粉。     正可谓,上帝要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
  • 这个不要脸的宣传机器话音刚落,“911”这天,两千万个中国妈妈就被它吓死了。这个国家的头号大喇叭给了“国家免检”一记响亮的耳光,“国家免检”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国家授予的自由投毒权?
  • “这个神奇的民族现在进入了互相投毒时代。”虽然这篇文章被勤劳的有关部门普遍和谐了,但日常生活的现实却是和谐不了的。
arden dzx

同一世界,同一梦想--处于新主体危机的中国 - 0 views

  • 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经验证实了两样东西。首先,英美的科技和组织器具的延伸已催生了一个世界文明,Félix Guattari称之为"一体化的世界资本主义"。其次,整个世界文明的模式只能在一个区域或大陆的规模内以文化和政治资源来管制和规范。而洲际规模,不论是如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或者区域群如俄罗斯或欧盟,今天在世界范畴里已成为主导,因为只有如此规模才能完全内化,同时又能抵制全球化势力。我们面前是有趣的现实:例如"有中国特色的跨国资本主义"。整个政治经济便生存在这些相交点的张力之中。而有待回答的问题是:这些张力怎样被个体表达及阐述--一个世界性社会的出现,怎样和新主体的生产勾连。
arden dzx

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_TechWeb - 0 views

  • 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特点   (1)传媒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功能突出。主要原因是我国使用互联网跟国外,尤其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不同,特别是用于新闻和娱乐的比较多。中央领导同志比较担心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我国互联网这两个方面的应用这么多,是不是也应该让互联网在教育科研、文化传承或者弘扬好的文化方面能够起更大的作用。当然这肯定与我国现实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系,也与网民的结构有关系,我们的网民普遍比较年轻,30岁以下的网民占70%多,网民的结构比较年轻,这决定了他们对休闲娱乐、获取新闻比较感兴趣。
  • 国家为了引导网络文化,专门建设了8家中央级重点新闻网站和24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对网上的新闻进行规范。也就是说正规的新闻都是由国家重点的新闻网站提供,商业网站不能自采新闻,只能转载。现在能做到80%、90%都转载于重点新闻网站。目前,政府网站的普及率非常高。另外,存在着网上评论员队伍。就是网上出现一种不良舆论导向的时候,有专门的人在网上去引导舆论,把不良的情绪给释放掉。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形成网络评论员队伍,也叫网言网语,现在评论员队伍已经差不多近万人。
blt-fqx

铂程斋--愤青为何不会成为社会的中坚 - 0 views

  •  我们的书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书,要复杂的多:专业知识分子写的,不屑于让老百姓搞懂。而大量的媒体爱国者和无数的愤青,一般不讨论问题,只争论对错。最后总是用占领道德制高点来对人进行审判。  这些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总是满怀革命的激情,习惯于快意恩仇。总让你感觉到一番渲泄后的茫然。没有人告诉你该如何做。  所以,中国的作家或者文人,只有在两极中生活:要么彻底娱乐化,什么都嘲笑一把,什么都不相信;要么想一些折衷的办法:借古喻今,如何能既说出自己的真话,又不至于冒犯现实存在的忌讳。
leo bnu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看看范跑跑三年前在想啥说啥 - 非常观点 Le droit de savoir - 战斗在法国-华人娱乐互动门户 - 法国 留学 欧洲 ... - 0 views

  • 我的教育理念和想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量给学生介绍真正有价值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好书,介绍各种文学艺术流派和各种哲学思想,让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就积累大量有价值的知识;第二,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和思想的启蒙;第三,高度重视艺术和体育教育。 w
  • 原来作为老师,他们已经如此不习惯讨论问题。
  • 同时具备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电脑的操作能力、对新闻的敏感和策划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创造能力、基于具体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还有就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和迎接挑战的精神。
  • ...7 more annotations...
  • 我们不仅要培养一个好人,而且要培养一个有用的好人,或者说培养一个有用的公民。
  • 国家的考试评价体系,教材的设置体系,教师的课堂教育,学生的学习模式等等,改革必须是各方面配套进行的,绝对不是靠一个老师或几个老师的几堂素质课就可以解决的,试问抛开教材,单纯讲学生认可的内容……结果会是什么?如果最后不能上大学,家长又有几个说无所谓的?
  • 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现实操作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教育视角。
  • 学校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封闭性
  • 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是《学会生存》一书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其核心是学会生存。而学会做事这一点,就已经是基于社会对个人素质实际要求的考量。
  •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所追求的东西他们大部分都做到了。比如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对生命的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等等。
  • 作为一个教师,我以为,持续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Roger Chen

梁文道 : 除了大局,還有歷史-與余秋雨先生共勉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 中国历史最令人感动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历史的书写本身。
  • 天地正义,有时只能在时间中寻求,用一句俗滥的话,「没有人逃得过历史的审判」。所以忠臣含寃而死,良民要是在暴政下仓皇,唯一还能给他们一个清白的,竟然就是后来者书写的历史了。这是理想,现实里的史官很难不被当权者干预。为了掩饰过犯,很多人会想消灭事实留下的痕迹,于是记忆与记录就不只是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而且还是种政治了。
  • 时事评论不只是批评时局里的种种弊端,往往还是种策论,要懂得站在政府的角度,以旁观者的清明提出可行的建言。这种文章写得多了,会渐渐习惯穿上当权者的鞋走路,稍不留神就要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与批判的距离。
  • ...3 more annotations...
  • 中国文人更有当国师的传统欲望,尤其容易养成这种不把自我当回事的 「大局观」,有时还不限于策论,更要主动充当政府发言人,替官抚民。
  • 例如同样著名的知识分子,同样是替政府思虑,钱钢先生则指出「在更漫长的救灾日子里,灾民们可能的群情波动,政府都应以最大的仁厚包容 之……」。他还「恳请指挥者,慎用『破坏抗震救灾』的罪名,温和化解灾区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值此非常时期,『和谐』二字,何其珍贵!」
  • 其实我们做文章的人,何尝又不是在向历史交代呢?每一篇文字,每一段讲话,都会在这个年代成为存档,再交予后人查考论断。中国不算是一个宗教主导的国家,往往以历史代替宗教,尤其知识分子,更是不愿多言死后鬼神,唯求「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一般百姓或许会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文人相信的却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isaac Mao

GFW Blog: 由瓮安事件看舆论封锁注定的败局 - 0 views

  • 由 于官方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言论控制手法,加上正处“敏感”时期,除新华社简短的定性文字外,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不置一辞,而网络控制也在第一时间就启动了 封锁程序,因此,许多人在消息上网后几个小时才开始留意到这一事件的发生。6月28日夜,按照一般习惯,我登陆百度瓮安吧搜索信息,却见网友正痛骂该贴吧 吧主胡乱删帖,当然,这样的骂帖也会很快被删。这时候,我看到一位网友向吧主发问:“我的帖子只是找人的啊,请帮我恢复好吗?”紧随着一痛对吧主的跟帖乱 骂后,吧主现身了:“楼主, 等过几天你再重新发, 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弄,现在是百度疯狂地‘和谐’,我也找不到你的帖子,在这里向你道歉了。” 这时候,从各地赶到这个偏僻小吧的网友才知道怪错了对象。不久,这位叫作“临望蓝天”的吧主又发帖称:“我没删过谁帖子,甚至连我自己的帖子都被和谐,我 能说什么?”到了29日上午,再次登陆瓮安吧的时候,发现吧主的名单里已经没了这位“临望蓝天”网友,由于不满言论管制,他辞职了。
  • 有数 据说2007年中国用于网络控制的费用是1000亿元,今年的数据肯定会大大增加,其中也少不了瓮安事件的贡献。
  • 事实上,瓮安事件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也不特别恶劣,此前的汉源事件、大竹事件、汕尾事件等,同样都是由官员侵权引起民变,民变引起弹压,尔后是大量的网络 谴责与抗议。不过,瓮安事件却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方面,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数量由瓮安事件中的网络抗议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网民表现出的愤怒超乎寻 常,过去那种“中央是好的,地方官员乱来”的批评基本没了市场,
  • ...1 more annotation...
  • 从孙志刚事件起,经由李尚平案、黄静案、高莺莺案、“纸老虎”案等网络舆论事件,瓮安事件后的网络言论声浪已达到这样的规模,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开始形 成挑战政府权威的能力,我们无法预言这样的规模粗要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引起民众的现实连动,但照此发展下去,临界点或许不久将至,那时候,当局将失去与民间 和解的主动权和最佳时机——这并非危言耸听,胡温皆为网民,自可亲身体验以形成判断。
arden dzx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问题 - 0 views

  • 其次,不能把西方的价值观等同于普世价值,不能把普世价值标签化。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国家自认为是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发明者、垄断者和输出者。他们成了普世价值的惟一认定者。这种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价值绝对普世化的理论,一方面把非西方的各种文明和各种价值当作其对立面,一方面用经济制裁、外交封锁、政治颠覆、武力打击等手段来推进他们自认为是普世价值的东西。假如这种缺少对话的文化相对主义大行其道,必然导致极端民族主义的猖獗,这是对人类尊严、人类文明的严重亵渎。
  •  
    惟有CCP才心怀不轨,含混其词,除了将"阶级斗争"的概念导入,把普世价值弄成浆糊之外,也没有交代清楚:究竟何谓普世价值?在我看来,这种意识形态的争论,只是在全球化背景下,CCP面临国际竞争与国内民主挑战双重压力之下,神经错乱打出的一张牌。公共知识分子需要检讨的是,我们对于全球化的研究实在太浮浅了。
Roger Chen

"非典型性"典型中国事件 | 中国 | Deutsche Welle | 2008.07.02 - 0 views

  • 这两起孤立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积怨酝酿的可怕危机潜能,反映出现行制度化解与处理社会危机能力的薄弱
  • 在个人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的社会急剧转型中的中国,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空间意外地被时势造成英雄,承担起主持正义的社会公器,承担起它本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
  • 这更见证了中共地方官员在社会危机管理上的不合格,失去了起码的现实感。可以预见,只要地方官员还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应对社会冲突,中国式墨菲定律(能有变糟的可能就一定要变糟)就会一直演绎下去,而瓮安事件只不过是这一普遍逻辑下的一个特殊变异结果
  • ...2 more annotations...
  • 题的关键并不是匿名不匿名,而是法难责众,责众必然丧失法律的合法性。中国当政者必须认识到,他们必须要与互联网共存亡,这就是命
  • 中国众多的恶性报复社会事件背后往往都有这样的普遍逻辑:个人尊严在权力面前的尊严扫地导致心理扭曲和对权力的仇恨,在压抑与扭曲达到了变态的临界点后以变态和疯狂的方式把破坏的能量释放给社会。
Qien Kuen

梁文道:或许中国将永远地被改变了_资讯_凤凰网 - 0 views

  • 公民社会的建立需要“公民道德”,而公民道德的核心是信任
  • 我不想太过夸大,但是四川震灾确实让大家有机会重新肯定自我,肯定群体的相互信任,相互协助,肯定自己的良知与能力
  • 根据过往的国际经验,在灾区重建的过程里,大型的跨国非政府组织又不一定比地方上小型的草根团体有效。因为所谓的重建不只是房屋校舍等硬件上的建设,还是经济活动、心理健康与社会纽带的恢复,这一切都有赖于熟悉地方环境的民间力量
  • ...2 more annotations...
  • 没有民间自主力量的参与,任何由上而下的外在方案恐怕都是不现实的。
  • 由南至北自发起来赈灾的民间力量令人鼓舞,会不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契机呢?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中国是不是也要开始培育“第三部门”的土壤呢?
isaac Mao

"多难兴邦"精神与承载之下的背面现实 - Mild Talk - 魔派部落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几个小时后,组成人墙的警察与抗议的父母发生冲突,一些父母在推搡中被碰碎的摆放遇难孩子照片的相框玻璃弄伤,此时割碎的其实是他们的流血的心。
evawoo

多难兴邦与制度建设-财经观察-《财经网》 - 0 views

  • 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如今的汶川大地震,都显示出既有机制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现行高度军事化的救灾模式之有效性值得肯定,但也必须看到其中的不足。同样值得警惕的是,无论如何,不应将强有力的政府简化为“大政府”,甚至因此缅怀命令经济的“优越性”。
  • 答案越来越清晰:中国需要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权力与责任明晰的、落实到专门机构、中央与地方分工明确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 这一体系当能对巨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需要统一管理,需要科学对待,需要成本投入,尤其需要法治意义上的公开透明。  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范畴远比“预报”或预测广泛,其核心内涵是风险识别和信息共享。
‹ Previous 21 - 40 of 72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