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国学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isaac Mao

现在的国学是个PI - 0 views

  • 满朝文武都去悼念“国学大师”季羡林,独有我不敬,因为我只是向季羡林鞠了一躬并祝他上天堂,却说他不是国学大师而是印度学大师,我以为这只是个常识问题,想不到就把各位国学粉丝们惹得非常激动,最激动的是一帮人以帝国冲锋队的姿态要发克我和同意我观点的人的祖宗。现综合其精髓将“国学冲锋队”的提问归类列举如下,我一一回答:
  • 这道理和你在餐馆里喝汤说这汤不好喝,结果厨子们就操着刀出来站在你身前质问,谁说这汤不好喝了,有本事你来做一个
shi zhao

吴澧 : 抗议奥运火炬的是何种西方人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08 May 08 - Cached
  • 美抗议者:“自由西藏!”  中国学生:“这不干你的事。”  美抗议者:“这当然是我的事,人权是每一个人的事。”  中国学生:“你的祖先来美国后杀了那么多印第安人,你为什么不批评他们?”  美抗议者:“他们错了,但我现在无法对他们做什么。但这并不能给予中国政府在西藏同样行事的权利。”  中国学生:“美国政府正在伊拉克杀人。你为什么不去阻止他们?”  美抗议者:“我一直在运用一切机会去抗议我的政府。”  中国学生用的完全是国内的宣传语言;但美国抗议者并不是要杀印第安人的殖民者,也不是要打伊拉克的帝国主义者,他根本不为美国辩护。两人鸡同鸭讲。
  • 就在这次讲演前不久,哈佛学生静坐,要求把校服制作移出某国“血汗工厂”。你说中国工人只拿两美元,学生们更觉得你们那里都是“血汗工厂”了。左派学生才不管美国赚多少钱呢,哈佛学生就不在乎买校服多出钱。
fd cn

王千源:联谊会一直在逃避责任_薛涌:反智的书生_新浪博客 - 0 views

  • 王千源在接受杜克大学校报《Chronicle》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会接到各式各样的怪异电子邮件及电话,都要“感谢杜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是他们公布了所有的资讯。”(chinesenewsnet.com) 然而,目前是三年级研究生的杜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李治中,则否认联谊会涉及公布学生资料,但他承认含有个人资料的讯息,是透过联谊会的自动化公开电子邮件分散系统被传送出去,但这份讯息已被删除。(chinesenewsnet.com) 王千源认为,联谊会方面一直在逃避责任。“学生会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有所有的证据证明这个组织与这个事件密切相关。”(chinesenewsnet.com)
  • 事件发生后,包括杜克保守联盟、学术自由学生、杜克人权联盟、杜克学生伦理与杜克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等几个杜克大学学生社团,均要求调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并废除此学生团体。(chinesenewsnet.com) 但王千源认为解散联谊会不合适。“这团体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人的利益,只是在有些处事上做得不合适,一定要道歉是肯定的,但其他都依法律程序,我不想做过,也不想受太多冤枉。”
shi zhao

存放雕像的房间: cnbeta: [新华网评]中国人并不想得诺贝尔奖 - 0 views

  • 是的,确实有一部分中国人想、而且相当想。但是我的观点是本质上中国人并不真的想(请注意关键词“本质上”)。
  • 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先找一个大家公认的“想”,比如,我们都认为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是真的想拿金牌,接下来我们把中国学术界和中国体育界的做法进行比较,如果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差异,那就支持了我的观点。 为了夺金牌,中国体育普遍采用目标导向的管理方式,运动员、教练、甚至官员的上下都是由运动成绩决定的。成绩不好,教练下课、官员下台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那么,中国学术界呢?您听说过哪位大学校长、研究院的院长因为学术研究的目标没有完成而丢了官职吗?您也许会说,学术界和体育界不一样, 我承认它们是不一样。 但是,诺贝尔奖是奖励原创性研究的,而整体上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至今并不是以原创性为基本原则的。连游戏规则都不一样,是真的“想”诺贝尔奖吗?
  • 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人为什么不想得诺贝尔奖?背后的原因很多,我把其他的原因留给聪明的读者自己去思考,今天我只讨论一个,那就是原创研究其实很不“经济”。
shi zhao

小编 : 美国的中国学生为中国的形象而战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29 Apr 08 - Cached
  • 在华盛顿大学,中国留学生为限制达赖喇嘛发表非政治主题的演讲而斗争;在杜克大学,支持中国的学生包围和淹没了一个支持西藏的守夜活动;一名试图进行调解的中国大一学生收到了死亡威胁,她的家人被迫躲藏起来。
  • 在目前校园占上风不是自由辩论,而是一些中国学生更刺耳的行动,似乎正在复制他们祖国的专制框架,对示威参与者进行拍照,有时甚至淹没持不同政见者。
  • 学生们提出的论点时,中国政府在西藏投资了数十亿的资金来兴建学校,道路和其他的基础建设。但是在在被问到西藏人是否需要这些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样子。“他们从来不会问这样的问题。“Notre Dame的中国问题专家Lionel Jensen说,“他们已经接受了快速的现代化的好处。“
  • ...1 more annotation...
  • 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能够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外国的家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isaac Mao

未普评论﹕中国模式还能持久吗?──写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 0 views

  • 雷默说,他的文章一出台,就有一个美国学者对他说,你的文章很像一个“毛主义者”。这个“毛主义者”提出的中国发展模式,对于发誓要高举毛泽东旗帜的胡锦涛当局来说,相当对胃口。因此雷默的“北京共识”刚一问世,就获得了官方学者的喝彩。他们当中有人甚至认为,“北京共识”有朝一日将会取得主导地位,取代“华盛顿共识”,成为其他国家竞相模仿的模式。
  • 中国模式的致命缺陷已经预示著它未来的命运。明年是“六四”二十周年,西藏解放五十周年,这些敏感的政治纪念日是否会对中共统治造成冲击,现在尚难以预料。但可以料到的是,伴随著经济的进一步衰退,中国模式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检验。如果中共当局在进一步收紧政治缰绳的同时,不能有效地保持它许诺的高经济增长,又一意孤行地拒绝政治改革,那么中国模式就会面临崩溃的可能。
isaac Mao

大学里的极品告密者 - 0 views

  • 一是因带着神圣的告密任务,二则要么就是脑子被洗得听不得任何批评政府批评社会的言论,华东政法大学的两位女学生之大脑被洗白得成了如此模样,她们当然是中国学校愚民教育的一个缩影。
  • 几年前遇到吉林艺术学院的卢雪松老师,提及她那次被学生告密的经历对她的生活的影响,她淡然处之,但我们朋友旁听下来,却感到对学生有一种深深的悲悯
  • 我认为将这两位告密的学生告上法庭,让他们知道告密的坏处何在,是一种真正负责任的法治教育。同时也让那些喜欢告密者“名扬四海”,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原来是告密者,让他们也知道人们是如何鄙视她们所做的一切的。
isaac Mao

揭露真相,坚持知识分子的诚实和良知 - 0 views

  • 一九三六年,法国著名作家、法共党员纪德在苏联同行的盛情邀请下造访了这个斯大林领导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纪德在两个多月的访苏期间受到官方最高规格的接待,坐最高级的车子,住最豪华的宾馆,吃最好的宴会,苏联当局极尽拉拢讨好之能事,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借外国人的口和笔宣传“伟大、光荣、成就”的苏联。
  • 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向外国学的了
isaac Mao

22位中国学者、律师联名抵制央视拒洗脑 - 0 views

  • 《抵制央视,拒绝洗脑》 1,鉴于:中央电视台( CCTV)在其节目中为三鹿鼓噪宣传,称其有1100道检测关; 2,鉴于:CCTV新闻节目对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事件报道采取的选择性失语策略,对许多突发性事件、群体事件不予以报道或者淡化处理;3,鉴于:CCTV的新闻联播节目几十年来风格、理念陈旧老套,在国内报道上经常报喜不报忧;在国际报道上经常报忧不报喜,与其称之为"新闻联播"不如正名为"宣传联播"更恰当;4,鉴于:CCTV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其新闻节目中让所谓的军事专家为萨达姆吹嘘鼓噪,号称要打" 人民战争 ",结果 "大漠穷秋公子毙,地洞衰颜独夫擒"——乌代、库赛双双被击毙,萨达姆逃亡躲藏被捉拿;5,鉴于:CCTV在黄金时段播出过大量的辫子戏,这些辫子戏不仅以其宫廷权谋、皇权专制、太监奴才的表演毒化了中国走向自由民主的氛围,而且灌输、打造许多人的奴才人格;更是为专制木乃伊文化美容,撕开历史的伤口,再一次伤害了被征服民族的感情;6,鉴于:CCTV的所谓讲坛节目上的专家信口雌黄,为文字狱屠夫康雍乾脸上贴金,扭曲历史真相,激起正直之士普遍的反感; 7,鉴于:CCTV对以上许多新闻失实或者有伤观众感情的"宣传节目"没有半分道歉的言论——
shi zhao

苏炜:耶鲁学生史力文为什么中止了学中文? - Dahema & Gromit - by 大河马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10 Jul 08 - Cached
  • 找到了语感之后的史力文,马上就把话说得直截了当:“我这个夏天在中国很不高兴,因为我碰到了太多的Racist——种族主义者。”
  • 心中犯疑:“你说的是——Nationalism,民族主义吧?”  “不是。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个——Racism,它比Nationalism更让我病!I am sick about it!(它让我呕心!)”
  • “苏老师,你知道我这个夏天学会了一支什么中国歌吗?——《我们的大中国》。这是我们XXX项目的校歌,所有留学生都得学会唱的。你知道我们在‘中国之夜’表演什么节目吗?(“中国之夜”是每个海外中文项目都会举办的中文表演晚会),学校老师指挥我们所有外国学生,在台上合唱《我们的大中国》!——苏老师,你在美国住了这么多年,你想,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大美国心态’挨了世界上多少人骂?如果美国有一首歌叫《我们的大美国》,会是一种什么效果?那一定就是在耶鲁以C毕业的我们Honor(荣耀)的布什总统最喜欢唱的歌了!”
  • ...3 more annotations...
  • “我们在台上发了疯地唱,唱得高兴,最后干脆一齐喊起口号来了……”  “你们喊什么?”  “毛主席万岁!大中国万岁!毛主席……”
  • 千万千万,不要被“春晚”对于海外大陆人那种特有的乡愁解馋作用冲昏了头脑,将“春晚”一类“红火节目”用来作为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的辅助教材——那,实在是最大的、最为立竿见影的“票房毒药”!对于那些对中国尚一知半解的外国孩子们,那种大红大绿、鼓乐喧天的夸张表演,特别是贯彻始终的那种煽情、矫饰、充满各种“伟大”字眼的高亢调门,可以说,成了一切放大而夸张的“中国式毛病”的集大成者,一定会让他们看得目瞪口呆,从而倒尽他们学中文的兴致和胃口!这一点,其实也已成了我们耶鲁中文项目同事们的共识。我们几位做过同样蠢事的大陆背景的老师至今提起,仍然为此懊丧不已。
  • “苏老师,我知道很多人学中文,是为了去做生意,为了中国的大市场。——我不是。我是为了我自己。我自己最早的自信、尊严,别人对我的尊重,都是中文给我的,我怕我最后要失掉它,所以,我要——quit。”
isaac Mao

河蟹节:凌沧洲等14位中国学者联署呼吁把中秋节过成言论自由节的声明 - 0 views

  •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将近,今年的中秋节在9月14日,这是在中国大陆第一个中秋节为法定公休日,来自各界的十四位新闻工作者,法律界人士及学者等于近日联署一份呼吁把中秋节过成言论自由节的声明,并授权本台独家首发。
isaac Mao

沙叶新:转贴王千源的采访录 - 0 views

  • 一个是我可以通过我的人权律师告杜克中国学生联谊会。这样的话,他们可能会被学校解散,可能会让中国的华人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我知道由于这件事情可能会牵扯到很多人的直接利益,比如说他们的就业问题,很多人跟这个事情毫不相关,我觉得一碗水要端平,否则对所有人都不公正。
  • 。我觉得事情可以有一个更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我自己做一个牺牲,不是大家都输,而是大家都赢。”
isaac Mao

面对灾难,我们如何展示大国风采 - 杨恒均的博客 - 杨恒均 - 和讯博客 - 0 views

  • 缅甸——一个国际孤儿,也是中国这个唯一大国的宠儿,风灾后,几十万人民失踪,初步估计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0万、30万甚至50万……作为一个把缅甸人民当兄弟看待到“大国”,这个时候我们该干什么?不干涉他国内政?让缅甸军政府为所欲为?用那个所谓遮羞布一样的“主权”作掩护,让自己国土上得不到救助的民众一个一个死去?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无耻的事吗?看看当今世界上所有大国在面对这样无耻的政府时的做法,难道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 也许我们会腼腆地说,中国虽然不小心成了大国,但我们其实很穷,你看,在我们最发达的东莞地区,竟然还有小到9岁童工在被剥削,而且当他们对母亲找到他们时,他们竟然不想回到那个贫穷的家里。可是你知道吗,澳洲人也许不知道我们有童工,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但他们却知道,全世界到澳洲留学的学生中,中国学生最多,也最有钱。而且,他们这次还知道了,他们也最爱国。  
  • 我们必须履行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人家才会把你看成一个大国;而只有那些能够在灾难到来时仍然可以对生活其中的小民不离不弃,让小民在倒塌的家园和受伤的亲人身边依然能够感受到国家的温暖,那才配称为一个大国!
Oliver Ding

新"蜜蜂的寓言" -搜狐财经 - 0 views

  •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中国商业世界正成为时尚话题。

    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种严肃的话题被通俗化,不是其幸运反而可能是其被庸俗化的开端。无论其本身的内涵如何丰富,一个话题一旦成为人们在不明所以中竞相谈论的话题,或者将与之无关的东西附会其上,那么它不仅不会变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而且可能在被过度谈论中迅速变得空洞无趣,直至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

      但真正的危险还不在这里。“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企业有余钱余物时向公众示好买好的捐款捐物,不是以“转移支付”方式巧妙变相的“事件营销”,更不是问心有愧的企业和商人为洗白自己或包装自己而进行的“非常投资”。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斯恶也。”当“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被作为一种善行来提倡时,诸多的恶行或与善恶无关的行为很可能“假汝之名而行”。这就是企业公民面临的真正的危险——成为“伪善”的代名词,最终让人们避而远之。

      作为一种商业伦理,企业公民要想成为商业世界普遍的共识,它一定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提倡。道德说教只能导致对伪善和对道德的抵触。只有当企业家意识到企业公民行为与企业家自身的需求和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关联时,企业公民才可能成为企业家们内在的共识。

  • 蒙古草原上无数的敖包是如何建起来的呢?我们容易以为是某个权势巨大的统治者下令建起来的。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把一个个行踪不定的游牧部落组织起来进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有的敖包都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发建成的。在蒙古民族中有一种民间信仰:如果你看到了石头(在草原上石头是很稀少的),就是看到了你的“福气”,如果你拿着石头绕着别的石头走一圈,然后把它与别的石头放在一起,你就是在为自己增添福气。人人都愿意自己的福气尽可能地多,所以当一个人看到一块石头时就会捡起来,等看到别的石头时就把它放在那儿。这种信仰代代相传,草原上的石头堆(即敖包)就越来越多,每个敖包也越垒越高。就在一代又一代人为各自“谋福利”的过程中,一个服务于所有人(包括后代子孙)的导航系统就在广亵的蒙古草原上建成了。
  • 在《国富论》中他这样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 ...9 more annotations...
  • 亚当·斯密认为是后者。人类在道德问题上的传统焦虑被宣布为庸人自扰,人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用担心“自利”会有损公共利益,相反,只有当个体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在追求自利上精益求精(即“分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神奇地将个人的追求转化为社会的利益。“总体收益的结果,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
  • 1720年,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   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
  • 简言之,“公民”是一个既独立又不独立的概念,指的是一个有所属的个体而不是原子式的个体。所谓“企业公民”,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社区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的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在计算收益时将企业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同时计算在内,在做投资决策时将市场、社会和环境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在内。拥有“企业公民”身份和资格的企业,就是在“公地”上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守望、养护“公地”,力图避免“公地的悲剧”发生的企业。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这种企业描述为同时追求“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企业。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 “公地的悲剧”包含的真实问题是:个体如何在利用产权不可能明晰的资源时避免资源的衰竭,从而导致公共利益的丧失?在人生活的世界上,有许多资源,而且是对人的生存最重要的资源(如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道德氛围、文化资源)往往是难以确定产权的。在利用这些看似免费的资源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公地的悲剧”?
  • 公共利益的总量并非私人在交易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总和。我们得到的许许多多“好处”(比如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都不是从交易活动中来的,个体拥有产权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出(有时是大大超出)我们从交易活动中得到的个人收益。
  • 林地不仅生产木材,它从事的“生产”包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清新的空气、保持水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当你因为木材价格暴涨而把整个林地砍伐尽净,获得了巨量的个人财富时,公共利益却受到损害。你不能说你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促进了公共利益。
  • 一、人们在寻求自己私欲的时候,既有可能是个体间的相互利用、交易、竞争甚至相互欺诈、掠夺,也有可能是没有节制地利用无人所有的资源,人们出于私利为他人生产时,既包含自己承担的成本,也包含看似免费的社会成本。
  • 一、蜜蜂型企业: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的回报率高。蜜蜂为了酿蜜,就必须从各种植物中采集花蜜——这可以看作是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而它在采蜜的同时,它翅膀上粘附的花粉就会给花授粉。如果没有蜜蜂来采蜜,花也就成了不结果实之花。(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蜜蜂的寓言》,涉及到了到底是果农该付给养蜂人钱还是该向养蜂人收钱的问题。)曼德维尔只注意到蜜蜂间的生存竞争,没有看到蜜蜂与环境之间的这种索取回报的关系——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使自己的“盈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蜜蜂的这种获利模式是一种远比曼德维尔的寓言深刻的隐喻。   二、蝴蝶型企业:对环境有回报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三、毛毛虫企业:对环境有损害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四、蝗虫型企业:破坏环境且由于其成长性和影响力大而对社会和环境有巨大破坏性的企业。(见图一:企业的四种类型)
  • 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除了三重盈余对应的三个“股东”外,还有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它寻求所有这六个利益相关方(“持股人”)的平衡。企业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环境的……公民行为体现为六个“善待”:一、善待股东;二、善待员工;三、善待客户;四、善待环境和资源;五、善待合作伙伴(供应商);六、善待整个社会。企业公民行为就呈现为一个六边形,这正好是一个蜂巢的形状。(见图二:企业公民行为的六个利益相关方)
number5

bladerunner - 被取消的权利 - 0 views

  • 被取消的权利
  • 有的人在酱缸里面,心里是自由的;有的人出国学习,仍然是大清的子民。
isaac Mao

天将降大任于中国 - 0 views

  • 我们的文化准备好了吗?曾几何时,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国学解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的一种文化热,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阶层正通过对于传统文化解读孰是孰非的争论来表达各自的文化诉求与取向。而自建国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两个30年跨度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伴随社会体系的整体变迁和社会机能的不断增强,社会文化体系也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之间不断发展和强化,而且无论是在经济层面、生活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的任何争论,其背后都映射出我们文化的弹性和张力,同样在重大事件面前也集中暴露出文化相对稚弱的一面。
Andre Li Pan

最可怕的是不知落后 - 0 views

  • “文革”期间来华访问的外国人,有几个地方是必被安排“参观”的,哪怕不去天坛、长城,这几个地方一定要让老外看。比如,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万吨水压机。那时的宣传称,这台设备赶上并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 那时来中国的外国人,大多是有特殊背景的,基本都是中国政府的官方客人。接待者总要宣传这台水压机是如何“在毛泽东思想指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鼓舞下,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
  • 终于一次,一位外国客人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解说员:你知道当今世界上,水压机的先进水平是怎样的,你有技术参数吗? 这个老外估计是搞工程技术的,他的问题一下让中国讲解员楞了,“不知道。”“不知道?那你怎么说这台一万吨的就是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啊?”后来,我们才知道,一万吨的水压机,外国在19世纪末就造出来了。
  • ...7 more annotations...
  • 我第一次到北朝鲜。我们一帮外国学者参观完新义州后,当地政府特地安排小学生给我们表演。这应该是当地最高的艺术水平了,无论唱歌、跳舞都非常优秀,但一看孩子们穿的衣服,我就感到很悲哀。这支表演队应该是北朝鲜的面子工程了,可小演员们身上穿的却是中国贫穷地方开会时用的那种最廉价的化纤布。因为颜色不好看,透光、容易散线,在中国比较富裕的农村都不会用这玩意了。
  • 表演的压轴节目是一首歌,整个表演队伍全部上场,用朝语、英文和中文三种语言轮换着唱,题目是“全世界都羡慕我们”。我对这里的其他宣传,觉得还能忍受,但这个“全世界都羡慕我们”,却让我震撼!写歌的人肯定不是孩子,而且可能是发自内心地创作了这个东西。“全世界都羡慕我们”,这题目说明,他们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东方要学他,西方要学他;大国要学他,小国也要学他。
  •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顶级的黑色幽默,但对那些孩子来说,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这是蒙昧的真诚。
  • 信息(information),观念(ideas),别人给你的启发或者灵感(inspirations),学习的样板(models,),别人给你的教训(lessons)等等,所有这些,异常关键。
  • 因此,尽可能准确和真实的信息的自由畅通,是一个后发展国家进步的基本前提条件。无此条件,其他方面的正确与错误,都无法扭转趋势。资讯是前提条件(pre-condition)。我们现在争论中国的这三十年做得好做得坏,预测下一个三十年会怎样,前提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三十年中,哪些做法具备可持续性。社会政策方面,政治方面,法律方面,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具有可持续性?
    • Andre Li Pan
       
      这一段写得太高级了,鼓掌!
  • 总结这三十年的历史,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刺激中国下一步发展更为先进的想法(ideas)和启发(inspirations),以及更好的创新之源(sources of innovation)。创新源自何方?眼光要瞄准外面的世界,但这并非是百分之百的拷贝。
  • 我不赞成国内的一种流行说法,“我们国情决定了”——就好像全球只有中国才有国情一样。其实,哪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国情?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向别人学习。中国必须要把眼光放到国际上,尽可能把握大的趋势,研判哪些政策、体制、方法、组织形态能产生可持续的好效果。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 Andre Li Pan
       
      技术为背景的"玩"和政治目的为背景的"玩"结局就是,前者就是玩技术,后者就是玩火自焚,我们国内的技术类企业在企业高调低调之间的把握还有待学习
blt-fqx

薛涌:日本的天价米教给了中国什么? - 中国报道周刊 - 0 views

shared by blt-fqx on 01 Apr 08 - Cached
  •  中国四分之一的经济腾飞,使国民的文化信心提高了许多。现在国学热西学冷,就是一个证明。这也正是各行各业摆脱廉价模式、建立对“国产”品牌信心的机会。可惜,中国社会上上下下,过分“美国化”:人家开车我们也开车,人家修高速公路我们也修。暴发户们盖毫宅,也追求欧美风。这样克隆下去,“国产”的机会就会失去。
shi zhao

"我们被谁推上了这座对立的舞台?"<br>旧金山圣火传递亲历-专栏关注-南方周末 - 0 views

  • 在喧闹中不经意抬起头,忽然看到天上飞过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飘带,写着:“Go Beijing China. Good Luck Olympics.”那一瞬间,我觉得所有的艰辛和委屈都值了。
  • 听到高喊“西藏自由”,有浑水摸鱼者会跟着大喊“中国自由”,然后甚至有人接下去喊“人类自由”。还有一位美国人大喊:“你们中国正在学习我们不人道、没人权的美国!”即使是我们中国学生听了,也无不莞尔。恍惚间我又会觉得,这里只是一座巨大的秀场或是派对嘉年华。
  • 我也曾经面向马路,站在两个藏族人中间回答他们的质问,手里紧紧攥着国旗。关于人权、宗教、民主和自由,我们争辩着,但我心底却无法理直气壮,我也并不相信谁会打倒谁,谁能战胜谁。我也早知道自己的心会受到伤害。我们因为看到“对手们”的盲目而恨得咬牙切齿,而他们看我们同样如此。
Oliver Ding

最好金龟换酒: 圣火令后传 - 0 views

  • 向我打听英国学校的,清华的WRX同学和浙大的LL同学,你们的个人空间是不公开的,所以我没办法回复你(MSN space绝对是个怪物)。请把你们的邮箱地址发消息给我。
  • 博客存在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听见身处不同环境的人发出的不同声音。既然国内媒体是祖国山河一片红,那么我也提供一下相反的声音。
  • 如果是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理性的独立思考,拒绝某些诱导性的单面宣传的话,那是绝对正确的。可是正如爱一个国家不等同于爱一个独 裁的政府,反对这个政府的一些行为也同样不应该表现在不许有爱国的行动上。我认为政府在3。14事件时封锁消息,把所有西方媒体赶出拉萨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可是这也不代表海外华人因此就不能谴责BBC和CNN。我认为火炬传递时有臧独抗议是绝对可以的,可是这也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去支持自己的国家,不能和他们争辩。有人留言说:“没错,你可以去游行,去抗议,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国内呢?”我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因为国内没有游行抗议的自由,所以我在国外也不应该享有这种自由?
1 - 20 of 23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