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人类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liver Ding

新"蜜蜂的寓言" -搜狐财经 - 0 views

  •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中国商业世界正成为时尚话题。

    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种严肃的话题被通俗化,不是其幸运反而可能是其被庸俗化的开端。无论其本身的内涵如何丰富,一个话题一旦成为人们在不明所以中竞相谈论的话题,或者将与之无关的东西附会其上,那么它不仅不会变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而且可能在被过度谈论中迅速变得空洞无趣,直至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

      但真正的危险还不在这里。“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企业有余钱余物时向公众示好买好的捐款捐物,不是以“转移支付”方式巧妙变相的“事件营销”,更不是问心有愧的企业和商人为洗白自己或包装自己而进行的“非常投资”。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斯恶也。”当“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被作为一种善行来提倡时,诸多的恶行或与善恶无关的行为很可能“假汝之名而行”。这就是企业公民面临的真正的危险——成为“伪善”的代名词,最终让人们避而远之。

      作为一种商业伦理,企业公民要想成为商业世界普遍的共识,它一定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提倡。道德说教只能导致对伪善和对道德的抵触。只有当企业家意识到企业公民行为与企业家自身的需求和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关联时,企业公民才可能成为企业家们内在的共识。

  • 蒙古草原上无数的敖包是如何建起来的呢?我们容易以为是某个权势巨大的统治者下令建起来的。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把一个个行踪不定的游牧部落组织起来进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有的敖包都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发建成的。在蒙古民族中有一种民间信仰:如果你看到了石头(在草原上石头是很稀少的),就是看到了你的“福气”,如果你拿着石头绕着别的石头走一圈,然后把它与别的石头放在一起,你就是在为自己增添福气。人人都愿意自己的福气尽可能地多,所以当一个人看到一块石头时就会捡起来,等看到别的石头时就把它放在那儿。这种信仰代代相传,草原上的石头堆(即敖包)就越来越多,每个敖包也越垒越高。就在一代又一代人为各自“谋福利”的过程中,一个服务于所有人(包括后代子孙)的导航系统就在广亵的蒙古草原上建成了。
  • 在《国富论》中他这样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 ...9 more annotations...
  • 亚当·斯密认为是后者。人类在道德问题上的传统焦虑被宣布为庸人自扰,人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用担心“自利”会有损公共利益,相反,只有当个体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在追求自利上精益求精(即“分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神奇地将个人的追求转化为社会的利益。“总体收益的结果,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
  • 1720年,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   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
  • 简言之,“公民”是一个既独立又不独立的概念,指的是一个有所属的个体而不是原子式的个体。所谓“企业公民”,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社区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的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在计算收益时将企业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同时计算在内,在做投资决策时将市场、社会和环境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在内。拥有“企业公民”身份和资格的企业,就是在“公地”上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守望、养护“公地”,力图避免“公地的悲剧”发生的企业。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这种企业描述为同时追求“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企业。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 “公地的悲剧”包含的真实问题是:个体如何在利用产权不可能明晰的资源时避免资源的衰竭,从而导致公共利益的丧失?在人生活的世界上,有许多资源,而且是对人的生存最重要的资源(如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道德氛围、文化资源)往往是难以确定产权的。在利用这些看似免费的资源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公地的悲剧”?
  • 公共利益的总量并非私人在交易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总和。我们得到的许许多多“好处”(比如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都不是从交易活动中来的,个体拥有产权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出(有时是大大超出)我们从交易活动中得到的个人收益。
  • 林地不仅生产木材,它从事的“生产”包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清新的空气、保持水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当你因为木材价格暴涨而把整个林地砍伐尽净,获得了巨量的个人财富时,公共利益却受到损害。你不能说你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促进了公共利益。
  • 一、人们在寻求自己私欲的时候,既有可能是个体间的相互利用、交易、竞争甚至相互欺诈、掠夺,也有可能是没有节制地利用无人所有的资源,人们出于私利为他人生产时,既包含自己承担的成本,也包含看似免费的社会成本。
  • 一、蜜蜂型企业: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的回报率高。蜜蜂为了酿蜜,就必须从各种植物中采集花蜜——这可以看作是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而它在采蜜的同时,它翅膀上粘附的花粉就会给花授粉。如果没有蜜蜂来采蜜,花也就成了不结果实之花。(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蜜蜂的寓言》,涉及到了到底是果农该付给养蜂人钱还是该向养蜂人收钱的问题。)曼德维尔只注意到蜜蜂间的生存竞争,没有看到蜜蜂与环境之间的这种索取回报的关系——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使自己的“盈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蜜蜂的这种获利模式是一种远比曼德维尔的寓言深刻的隐喻。   二、蝴蝶型企业:对环境有回报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三、毛毛虫企业:对环境有损害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四、蝗虫型企业:破坏环境且由于其成长性和影响力大而对社会和环境有巨大破坏性的企业。(见图一:企业的四种类型)
  • 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除了三重盈余对应的三个“股东”外,还有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它寻求所有这六个利益相关方(“持股人”)的平衡。企业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环境的……公民行为体现为六个“善待”:一、善待股东;二、善待员工;三、善待客户;四、善待环境和资源;五、善待合作伙伴(供应商);六、善待整个社会。企业公民行为就呈现为一个六边形,这正好是一个蜂巢的形状。(见图二:企业公民行为的六个利益相关方)
number5

怀念那个无政府主义者 - 0 views

  • 按照官方说法,毛的“五七指示”描述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消灭工农、城乡、脑力和体力三大差别的社会,本质上说,毛希望建立一个消灭了人类社会分工的社会。不过,社会不断分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和表现。因此,毛的同情者和怀念者哪怕可以找一万条理由为毛辩护,哪怕都是事实,有毛本人的世界观是反人类文明这一条,否定毛就完全足够了。
  • 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最高的记录,是英明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创造的,它高到完全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当然,如果今天的中国采取更进一步的有力措施,譬如,只给工人发放刚好不至于饿死的黑面包,同时又可以动用KGB,把迟到的、偷东西的、早退的、散布不满消息的工人流放或者干脆枪毙。相信中国也可以创造斯大林时代的经济奇迹。若只为追求GDP,其实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奴隶制或“古拉格”制度。如果斯大林时代也有今天一样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相信苏联古拉格血汗工厂可以更早地在低端产品市场上横扫世界。如果今天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罪恶可以原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原谅斯大林时代的罪恶?如果今天中国经济奇迹可以持续,斯大林体制的奇迹为什么不可持续?
  • 尤其吊诡的是,毛关于民主,有一大堆非常美妙的口号,它们还正好符合今天老百姓的渴盼。是的,在今天CCTV们的努力下,西方民主自由这个抽象的词汇,在许多老百姓眼中,成了一种贬义和值得警惕的东西,看到民主这个词,他们会产生台湾的议会里打架斗殴以及苏东的国家分裂战火熊熊的视觉联想,自由这个词容易产生吸毒性乱和社会无序的视觉联想。尽管如此,今天的老百姓在涉及自身十公里之内的公共事务,判断是非的价值观其实是朴素的民主观念,而个人生活方式,判断是非的价值观,其实是朴素的个人自由。关于“普世价值”之争,讨伐“普世价值”说的司马南,最后将军的那篇文章说得最有道理:胡温嘴巴也说过肯定“普世价值”内容的话,但他们心里并不承认。与那些称胡温也肯定普世价值而拉着虎皮做大旗的人相比,司马南才是那个说出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的孩子,而司马南的真话也说明,“普世价值”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胡温都不敢口头否定。
isaac Mao

巴斯夏,自由,中国 - 0 views

  • "巴斯夏容易与《独立宣言》的缔约者是同路人。这些缔约者对自由的观点,对政府要扮演恰当角色的观点,被表述成这些不朽的语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即人人受造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 巴斯夏以同样的观点呼应,他说:'生命、工具、生产,换句话说,个体性、自由、财产--这才是人的定义。不管那些政治领袖如何奸诈狡猾,上帝赐予的这三件礼物早于任何人类法例,并且高于一切!'巴斯夏同我们的先驱一样对政府作了同样的解释,他说:'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不是因为人类创造了法律才存在。恰恰相反,事实是先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才使人类制定法律去保护这些权利。' 对大自然或上帝赐予权利的陈述,没有比《独立宣言》和《法律》讲得更好的。"
  • 虽然五四运动的青年脱下了长衫,放弃了书院里的之乎者也,但实质上,内在的那种"宁作家奴,不作亡国奴"的保守的心态,那种根深蒂固的部落主义的思维方式,却在隐隐作祟,他们誓要冲破传统的枷锁,可是在发泄怨恨和不满时,却陷入了一种类似"义和拳"的复仇冲动。
  • ...1 more annotation...
  • 再来说巴斯夏,他说的自由是个体的自由,是不做家奴的自由,是挑战某种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自由,他要维护个体尊严,做能表达自由的意志的个体,捍卫一个独立的人自由。
isaac Mao

沙叶新:我再次为中华祈祷! - 0 views

  • 最后解释一下我在《为中华祈祷》一文中所用的“天谴”一词什么意思。所谓“天谴”就是“天怒”。《北史》有句话:“允叶(音xie,即‘协’的古体字)人心,用消天谴。”大意是说:“协调人心,用以消除天怒”。古代把“天”视为有意志的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是“天神”、是“天帝”。说“天谴”就是因为人类作了恶、得罪了“天”,所以致使“天帝”愤怒,惩罚人类,让人类得到相应的“报应”。
  • 我最担心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最担心的总是把丧事当作喜事。今年年初的大雪灾,我们总结过什么教训吗?我们向哪个官员、哪个衙门问过责吗?3月份的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过认真的反省吗?
Jean Chen

天佑吾民 · 个论 · 2008-05-14 - 0 views

  • 连岳:有利于救灾,有利于减少伤亡,有利于释放焦虑,有利于安慰受害者,有利于提供援助,有利于将我们变成温暖的人,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形象,这一切“有利于”都得依赖我们及时得到信息,从而知道他们在受罪,他们在坚持,他们在向我们呼救,他们在信任我们。所以,谢谢所有提供信息的人。
  • 贺卫方:戊子年,怎样的灾难!再也不要举办任何欢庆的举动,我们要为死难的同胞表达悲恸。把那些用于喜悦的款项,给那些不幸的家庭,表达人们微不足道的心伤。
  • 葛剑雄:我还是相信荀子的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次震灾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今后也未必不会有更严重的。在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条件下,尽最大的努力防灾救灾、缩小灾害的损失,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停止奥运火炬传递和一切可以暂缓的喜庆活动,全国全民动员,全力救灾!众志成城,多难兴邦!
  • ...3 more annotations...
  • 秋风: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自然,但是,优良的制度可以把自然的暴虐所带来的损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人类源远流长的信仰与观念体系可以给那些幸存者带来慰藉,让死难者享有安宁。这次大地震测验了当今中国的制度与精神体系之健全程度,如果我们足够明智,这次地震也可以成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新气象。但愿这次大灾难能够成为中国从根本上改进其制度、重建其心灵生活的起点。
  • 朱学勤: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  爱中华者,当为中华哀。华南雪灾,山东车祸,四川地震,赤县喧嚣该清醒了。圣火应该停一停,国旗也该降一降,就为黎民百姓降一次吧,他们不是伟人,只是遗骸,遗骸千万,只是无言。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灾区位于中国龙门断裂带的岷江上游,已修建水库多座,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与公共安全令人深忧。
fd cn

冉云飞:"爱国者"的十七大自由 - 中国报道周刊 - 0 views

shared by fd cn on 16 Apr 08 - Cached
  • 国当然可以爱,但应该清醒而理智地爱。对当下爱国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像安替说的那样盲目地“爱国爱到夏商周”,更不至于“爱国一定要爱到变态”。换言之,“爱国者”的确应该理智,不应该成为自己控制不住的“飞毛腿”,也就是“爱国者”最终拦不住你骨子里的“飞毛腿”,那惨祸就搞得太大了。当然,即便你像如下发高烧者的“爱国”自由,我也是尊重,我只是遗憾,因为在我看来有更好的爱国方式和途径
  •   我知道国与黨、政府是不一样,这是应然状态。但从目下中國的实然状态以及被置换、偷换、绑架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中國这样的国其心脏是政府,其灵魂是黨。所以在中國目前这种现实环境及语境中,爱国难免更多时候是在爱黨,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便是你不理智爱国的吊诡。不承认这样的吊诡,而不分清红皂白地爱,反而可能被这个“国”把你卖了。下面我们就来说点爱国青年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充满吊诡意味的事吧。政府才开到十七大,所以就来个十七大自由吧。官方才开十七大,你来个十八大,不是太僭妄了吗?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国当然可以爱,但应该清醒而理智地爱。对当下爱国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像安替说的那样盲目地“爱国爱到夏商周”,更不至于“爱国一定要爱到变态”。换言之,“爱国者”的确应该理智,不应该成为自己控制不住的“飞毛腿”,也就是“爱国者”最终拦不住你骨子里的“飞毛腿”,那惨祸就搞得太大了。当然,即便你像如下发高烧者的“爱国”自由,我也是尊重,我只是遗憾,因为在我看来有更好的爱国方式和途径,所以不惮说出来,请大家批评。
  •   一:你有在异国游行的自由,你更有回国不能游行的自由。   在别国你可以随意游行,在我们这里你结伙散步就有麻烦,爱国的权利没有配发给你,你咋能不经同意随便爱呢?你有异地爱国的自由,但你更有回国不能随便爱国的自由。在美、法、英等国你可以上大街去爱你的国,当然回国了,你还可以到网上爱国。   二:你有当众指斥别国政府及该国领导人的自由,你更有不能当众指斥自己政府和领导人的自由。   将八十年代的政治笑话延伸一下吧(后面一句是我加的):美国人有到白宫去骂里根的自由,苏联人有到克里姆林宫去骂里根的自由,中國人有不能到中南海去骂里根的自由。   三:你有看不到CNN的权利,但你却有抗议CNN的自由。   在中國找不到像CNN这样的软柿子,因为这里没有私人媒体,抗议官方喉舌的后果可想而知。   四:你有建网站反CNN的自由,但你更有不能建网站反《人民日报》的自由。   我们需要像反CNN一样有反《人民日报》的自由,这才是深层的爱国方式。   五:你有在纸面上反台獨、藏獨、疆獨的自由,你更有不能结社、集会去公共场所反他们的自由。   主统一、反分裂好像是万分的爱国,但国是你随便爱的么?你只有听从官方让你怎么去爱的自由。   六:你有爱国的自由,但国更有不爱你的自由。   老舍《茶馆》里的常四爷说:我爱大清,可谁爱咱啊。   七:你有爱国的自由,但更有让你办暂住证的自由。   作为一个爱国青年,你为何暂住在中國?除非你能给我证明那些要办暂住证的人都不爱国。   八:你有反对国外将奥运政治化的自由,你更有支持国内政府将奥运政治化的自由。   中國可以集中一切力量办大事,当然更可以“集中一切力量”反对别人来抗议他这样伤害人權地办“大事”。   九:你有不能随意接受诸种信息的自由,你更有夫妻俩在家中都不能看黄碟的自由。   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把爱国青年需要的自由发挥到了极致,毋须赘述。   十:你有被官方当作一张牌来打的自由,你更有被官方随意抛弃的自由。   你爱国反日游行,他看到有用,就让你去游。过两天他怕事态弄到他无法控制,就免了你爱国的权利。这两天你的“爱国”情怀得到他们允许,于是你感到扬眉吐气,但过两天他们为了奥运就要收了,某种意义上讲不准你“爱国”了,这就是官方对于你“爱国”的态度。   十一:你有发表支持政府言论的自由,你更有发表批评政府言论而遇上危险的自由。   胡佳、郭飞雄等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呢还是吓得魂飞魄散呢?如果哪天批评中國政府像批评任何别国政府一样自由(实质上批评别国政府也不自由,你看传媒的国际版如何统一口径就知道了),那么爱国便成了一件名正言顺的事情。   十二:你有公开表扬政府的自由,你更有在笼子里爱国的自由。   布什说,人类的伟大成果之一,就是民众将政府关进笼子,让政府驯服地在笼子里说话,而不是相反。   十三: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有拥护的自由。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更有反对的自由。   这是对毛澤東语录的深入学习。   十四:你有在网络上爱国的自由,但你更有深陷敏感词、过滤词而发不出来的自由。   包括你在网络上爱国,恐怕都会遇着这样的尴尬。“爱国”尚且不能自由,何况其它乎?   十五:你有维护“圣”火的自由,你更有必须警察陪同才能进京观看奥运会的自由。   维护“圣”火要几十个彪形大汉,陪你看奥运更要有几万警察,泱泱大国真壮观哉!巍巍乎?荡荡乎?真乃可爱之国也。   十六:你有抵制中國家乐福的自由,你更有明天就去法国而不回来的自由。   想一想克林顿北大演讲时的“爱国者”马楠吧,她到美国的速度比她批评美国时的激昂要令人难忘得多。不是说你批评了美国,就不能去美国,而是说你至少在某段时间要心口如一吧,比川剧变脸王还快,就让我们这些脑筋不够用的人想不明白了。同时,你到家乐福去抵制的自由说不定到头来都会被绑架你爱这国的政府制止,不信大家拭目以待。我是反对抵制家乐福,我认为这抵制很愚蠢,但你有抵制的自由,可是这自由到时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再次告知这样的“爱国者”,国可不是随便爱的。   十七:你有到西方国家去享受民主的自由,更有说中國不适合搞民主的自由。   有不少海龟或者海不龟的“爱国者”都有这样的想法吧,这样的“爱国者”比例好像也不少吧。大概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中國人只能到别处去享受现成的自由,不能在自己的国家争取自由吧。
  •  
      我知道国与黨、政府是不一样,这是应然状态。但从目下中國的实然状态以及被置换、偷换、绑架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中國这样的国其心脏是政府,其灵魂是黨。所以在中國目前这种现实环境及语境中,爱国难免更多时候是在爱黨,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便是你不理智爱国的吊诡。不承认这样的吊诡,而不分清红皂白地爱,反而可能被这个"国"把你卖了。下面我们就来说点爱国青年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充满吊诡意味的事吧。政府才开到十七大,所以就来个十七大自由吧。官方才开十七大,你来个十八大,不是太僭妄了吗?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国当然可以爱,但应该清醒而理智地爱。对当下爱国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像安替说的那样盲目地"爱国爱到夏商周",更不至于"爱国一定要爱到变态"。换言之,"爱国者"的确应该理智,不应该成为自己控制不住的"飞毛腿",也就是"爱国者"最终拦不住你骨子里的"飞毛腿",那惨祸就搞得太大了。当然,即便你像如下发高烧者的"爱国"自由,我也是尊重,我只是遗憾,因为在我看来有更好的爱国方式和途径,所以不惮说出来,请大家批评。   一:你有在异国游行的自由,你更有回国不能游行的自由。   在别国你可以随意游行,在我们这里你结伙散步就有麻烦,爱国的权利没有配发给你,你咋能不经同意随便爱呢?你有异地爱国的自由,但你更有回国不能随便爱国的自由。在美、法、英等国你可以上大街去爱你的国,当然回国了,你还可以到网上爱国。   二:你有当众指斥别国政府及该国领导人的自由,你更有不能当众指斥自己政府和领导人的自由。   将八十年代的政治笑话延伸一下吧(后
isaac Mao

matrix (791) 的 日志 - 0 views

  • 人类达成了某些共识,共产主义是最完美的政治形式。不幸的是,根据实验显示(代价是几亿条人命),它只适合群居昆虫、第二类机器人,和相似的特定物种。对不完美的人类来说,缺点最少的是民主,常被定义为“个体一律贪婪,由虽有效率却不怎么热心的政府调节”。
Roger Chen

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听一听弗洛姆的话_追寻失去的传统.傅国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上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的《逃避自由》作者弗洛姆说过一番话:“民族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乱伦形式,偶像崇拜和精神病症。‘爱国主义’正是它的崇拜对象。显然,我这里所讲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把自己民族凌驾于人性、真理和正义原则之上的态度……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爱,如果不包括对人类的爱,就不是爱而是偶像崇拜。”
  • 互联网这个新事物的出现能否推进中国融入主流文明的进程,取决于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能不能学会理性、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对不同的、乃至完全对立的观点的容忍
  •  
    上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的《逃避自由》作者弗洛姆说过一番话:"民族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乱伦形式,偶像崇拜和精神病症。'爱国主义'正是它的崇拜对象。显然,我这里所讲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把自己民族凌驾于人性、真理和正义原则之上的态度……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爱,如果不包括对人类的爱,就不是爱而是偶像崇拜。"
shi zhao

WOOOH: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 0 views

  • 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这种幼儿般的幻想曾在每一个“文明古国”的心中存在过,但是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成为了过去式,曾途径丝绸之路和在印度中东倒卖走私的商人们最清楚这一点。正相反,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这个世界家族的一员。
  • 不管是从古生物取证还是人类DNA考证,还是有证据的人类历史考证而言,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中国其实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分支而已,而且开化较晚。诚然,依靠着东亚地区民族冲突和混血交配,中国的古代文明因为偏安一隅曾经一度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对这个答案并无冲突。
isaac Mao

章文 : 温家宝在英国被扔鞋,小事一桩 - 0 views

  • 我非常赞同温总理坚定有力地回击::“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 我不由要说,那“一小撮”英国人实在是太糊涂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辩,真的是腐朽的资产阶级了,阻碍“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一定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的。
  • 说实话,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些个英国媒体吹捧中国的背后一定暗藏“不可告人”之目的。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清楚,中国自己的麻烦够多的,自己的未来还在未定中,哪能承担大英帝国的“未来”啊!还有,中国人都清楚,我们为什么储蓄率最高,教育、医疗、房子,这些东西都很贵的,谁也不敢像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那样大手大脚花钱啊!指望这些中国人花掉他们手中的“救命钱”,岂不是异想天开?
isaac Mao

黑三角 - 博客.CN[blogger.cn/blog/中国/china] - 0 views

  • 但是对一般非创意行业的人来说,人们的视角又会有所不同。“中国”究竟需要以什么面目展现给世界?同时你也别忘了, 13亿中国人自己也在看啊,用NBC 的话来说,是”one fifth of humanity”(人类的五分之一)。奥运会表现了中国农村人口这人类的五分之一中的五分之四没有?难道他们就活该住在张艺谋的那些电影里?张艺谋大手笔营造的光鲜和奢华,哪里与这大多数有份?他们只好自己去办火炬接力,反倒赢得国人的赞叹,这又是为什么?
  • 再说了,这也不完全是审美,也是我们在感受一个我们要投射的国家形象,和自己印象中的中国形象的出入,这完全是一主观体验。事实上张艺谋表现的是我们记忆中的中国,如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文房四宝,还有我们宣传下的中国,如和谐社会等。每个人心中都怀揣一个自己感知的中国,张艺谋不是我们所有人肚子里共同的蛔虫。他可以是个优秀的导演,但也不是碰不得说不得的神圣。
shi zhao

又是一年诺奖时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08 Oct 08 - Cached
  • “我相信诺贝尔先生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的初衷是为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多年来,国际上许多人士为了世界和平以及科技进步和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获得了这个奖,但也有一些奖项的评选确实违背了诺贝尔先生的初衷。我们希望诺贝尔奖应该授予应该得到它的人。”
  • 学物理的都去了美国好拿诺贝尔,学化学的在教人如何合成三聚氰胺,学医的在开性病医院卖药卖仪器,经济学家都姓钱名忽悠字托儿号五指山人,文学家们正在盛大文学网抢奖金呢。和平奖?这是个错误的奖项,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对于不存在的事物,可以采取完全无视的态度,除非让我们来评选,否则永远会违背诺贝尔先生的初衷。 没有一流科学家的国家不算是大国,在一点上,小日本很大。
isaac Mao

"历史在自由的一边"_追寻失去的传统.傅国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好在“历史在自由的一边”,这不仅是殷海光四十年前的预言,差不多与此同时,一个叫做林昭的女政治犯在一个暗无天日的监狱里用淋漓的鲜血写下了她对自由的热切渴望,“自由,这个人类语言中最神圣、最美丽、最高贵的名词,永远燃起人们特别是青春心灵之最强烈的爱恋与追求的感情!”自由是人类不灭的追求,就凭这一点,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五四之子”殷海光的预言只适合于其他民族,而不适合于他自己的祖国。
isaac Mao

曹冬雁:评选"少年英雄"为何激起民愤? - 中国报道周刊 - 0 views

  • ,比如有这样的报告团,其团员在会场上声泪俱下地讲述英雄为了省下一顿出差的饭钱犯了胃病,这顿饭实际才10几元钱。我不怀疑英雄行为的真实性。但是当我看到礼堂外操场上那一排排当官用的、严重超标的每辆不低于30万“万国汽车博览展”时,我觉得这样的报告会简直是在愚弄人!
  •  践踏道德。孩子们的行为本来是人类道德无邪的体现,来自遥远的年度,根植于人类大地,与活动策划者无关!也用不着你来树牌坊!道德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作用是根本不需要大肆宣传的,如果有人硬要把道德情怀政治化、官场化,利用之谋取政治资本,那就是践踏道德!因为孩子根本就不是那么想的,孩子不是那么想的,你非得让他按照你的口径说,这不是践踏孩子的心灵又是什么?这点在操作上已经露了马脚:一些地方不是把评选当成政治任务了吗?
  •   上帝坐在上帝的位置上,国王坐在国王的位置上。如果国王要坐在上帝的位置上,那么我们的回答就两个字:滚开!
arden dzx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问题 - 0 views

  • 其次,不能把西方的价值观等同于普世价值,不能把普世价值标签化。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一些国家自认为是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发明者、垄断者和输出者。他们成了普世价值的惟一认定者。这种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价值绝对普世化的理论,一方面把非西方的各种文明和各种价值当作其对立面,一方面用经济制裁、外交封锁、政治颠覆、武力打击等手段来推进他们自认为是普世价值的东西。假如这种缺少对话的文化相对主义大行其道,必然导致极端民族主义的猖獗,这是对人类尊严、人类文明的严重亵渎。
  •  
    惟有CCP才心怀不轨,含混其词,除了将"阶级斗争"的概念导入,把普世价值弄成浆糊之外,也没有交代清楚:究竟何谓普世价值?在我看来,这种意识形态的争论,只是在全球化背景下,CCP面临国际竞争与国内民主挑战双重压力之下,神经错乱打出的一张牌。公共知识分子需要检讨的是,我们对于全球化的研究实在太浮浅了。
isaac Mao

讨论:夏天来了,您可以不开或少开空调吗? - 0 views

  • Bamberg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是个美丽而古朴的小城,那里漂亮的小街让人流连忘返。我更喜欢Bamberg楼房的窗户,因为很多窗台上都摆放着美丽的花。那些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美得让人感动。
  • 人类是从远古走来的,不同的人种都有过与风霜雨雪、酷暑严冬的搏斗经历。正是因为这些锻炼和忍耐,人类才进化了,有了健壮的体魄和聪明的头脑。而现代文明却让人对工业产品有了越来越多的依赖,人们的耐受力正在下降。夏天,一些人吹电扇已经不能满足散热的需要了,他们白天要开着空调工作,晚上还要开着空调睡觉。尤其是一些孩子,已经成为“空调一代”,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变得经不起风吹日晒……  
  • 即使只是出门前3分钟关空调,按每台每年可节电约5度的保守估计, 相应减排4.8千克。如果对中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 那么每年可节电约7.5亿度, 减排72万吨。
isaac Mao

"穷查理"的智慧_环球企业家 - 0 views

  • 他开口说话时通常字字珠玑,让人忘记他已经是一位80余岁的老人。我们曾介绍过他于1995年在哈佛法学院所做的关于人类误判的演讲(详情请登录Gemag.com.cn查阅2007年10月下号《人类误判心理》一文),同时在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与西科国际公司的年会上,人们也经常能看见从芒格身上迸出的智慧火花,尽管伯克希尔的年会通常以巴菲特为主导。
isaac Mao

陶喆被封杀? - 0 views

  • Freud(浮来得).Dalai Lama(达赖喇嘛)  都是与众不同的伟人 就是人类的heroes  从这些一个的 一个的 特出创始人的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 不一样的思路才能真的让这尘世有个美丽前途  相应成趣 就请那规律出去 所以当你在下次看到有人刺tatoo  或你有朋友觉得重金属的音乐真的才cool  不管他台湾人 诸葛四郎 或者他肥胖 他还是跟你一样 一样  同样的爱心彼此 彼此 你要释放 礼让 忍让 绝不希望  我只会盼望你有火热的心 什么都摆的平 去创造新的生命 
isaac Mao

拷问死刑(上) - 0 views

  • 今天晚上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死刑问题。大家知道,死刑可以说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废除死刑或者基本废除死刑的国家已经达到了120个以上,但是,另外有一些国家还在判决和执行死刑,比方说美国。美国是保留死刑的国家,这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是很少见的。这个国家是在1976年恢复了死刑,前不久刚刚处决了1976年以来的第1000个死刑犯。76年到现在已经是30年的时间,美国总共处决了1000名死刑犯,这也就意味着在美国每年大概有30左右个人被执行死刑,在我们看来,美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死刑执行的并不多,每年才30几个。我们国家在唐朝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年判死刑仅仅29例这样的历史性的纪录。唐朝的人口数量大概是在五千万左右,比起今天的美国来当然是少了许多,不过,我们不能忽略时代的差异。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一年只判处这么少的死刑,也算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isaac Mao

弱者的武器:政治的滑稽化 | 北斗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09 Mar 09 - Cached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的各种搞笑的无厘头式的流行词越来越多,像周老虎,打酱油,范跑跑,俯卧撑,草泥马,河蟹等等。这些流行词个个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表面看来似乎并不是晦涩难懂,但是每个词都有着具体的事件语境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对于那些不明白具体语境的人来说,理解这些词语的难度将比理解世界上任何一种理论都要高,说白了,根本无法理解。
  • 这种表达方式非常新颖,但它的精神核心却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伴随了人类反对专制统治的整个过程,大致追踪的话也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种表达方式是什么呢?用美国一位学者的定义就是——弱者的武器,和隐藏的文本。
1 - 20 of 53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