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Groups/ Math Coffee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饶毅的博客-提醒年轻人:何时SCI害你?(补充版) - 0 views

  • [94]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1:06:46]    另外,作为大学聘人来说,确实是系主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系主任确实应该可以有100%的否决权,但是不可以有100%的最终进人权,进人权还需系学术委员会的讨论方可。饶先生这里的错误有二, a. 将自己的否决权建立在一个非常滑稽的基础上,附SCI信息,成为了行使否决权的重要参考,而不是文章内容本身,这让人想到的是政治,而不是学术,是暴力,而不是智慧; b. 饶先生文章通篇讲的人才聘任,但看不见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在哪里,只看到他自己(加上他的朋友)的权力选裁,如果一个美国大学系主任,在这样的文章中,突出自己的好恶和权力,不知他在同事眼里会被如何看待。希望,饶先生在北大生科院的具体操作中,不是这样的。 前一阵,武夷山写出博文,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快速建设,作为当前科技发展首要的事情,并寄相当的希望与海外教授们身上。他在看了饶毅先生这几篇文章的表现后,不知对自己的建言是否还有相当的自信。 总之,不管是“千人计划”--目的直接提升人才水准,还是“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目的间接提升人才水准。都应该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不可能一朝而就,不是先有蛋再有鸡,也不是先有鸡再有蛋,需要二者(高阶人才+评价体系)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才好。 现在的担心是,“文革阴影”这一代,如果去不掉自己的童年阴影,少年阴影的话,却不掉那些“强迫症”,“急躁症”的病根,也许中国科技体制,在他们这一代手上,仍将会继续恶化,那样的话,中国又要在历史进步轨道上走相当长的一段弯路。
  • [93]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1:06:36]    『这个提醒,对年轻人申请美国大多数中等以上的机构适用,在中国有些单位适用。』不知美国那个中等以上机构,就敢在聘人要求中写出这样的威胁性话语,这是要打官司的,ISI不会让你这么欺负它的。『中国有些单位适用』当然就是饶毅和他代言的朋友们的机构,不知饶的朋友们是否授权饶毅这样代言。 要反对一个事物,就要一棍子把它打死,如SCI,不惜以威胁年轻人进职作为代价。实际上,如果饶毅作为美国大学的系主任的话,我很难想象他会对应聘者白纸黑字写下这些“威胁性”语言,为什么他在中国就敢呢,回到了自己的土壤了。 其实国内也在发展,并不是饶毅刚出国时候的状态。即使是“文革阴影”一代,其中也还是有很多领导采取善意的、柔和的作风,不会随便去威胁应聘者,评职称者,应该如何如何。另外,SCI毕竟是客观数据产生出来的信息,以自己的喜好,来打死一个客观信息,实际上,可能最终受辱的会是自己,因为这里,博主要打击的已经不是国内使用SCI的领导者了,而是SCI信息本身。
  • [92]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1:05:31]    饶先生此处,作为北大的一个院系领导,博文是有不当之处的,也许他自己会奇怪,怎么好好的题目,也引来这么多人骂,自丑而不知,即使加上补充版,跟上次那篇“年轻人”一样,反而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1. 写文章不能采用这么居高临下的态度,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面对年轻人和后进者,更不能使用威胁的口吻---如果你申请时,附加SCI信息,则“只会徒增笑料,降低被面试和录用的可能性”。 不知这个威胁,又有何科学性的地方,是从这个做法中,看出该研究人员人品不好呢,还是科研水平不好呢。这都不是,唯一的地方是,这样做,不符合饶毅这样几位领导的口味,不符合他们的“政治态度”。 2.作为领导,可以不要求申请者在申请材料上附加SCI信息,但是如果申请材料上有,其实也完全不必采用拒绝的态度,看一眼又何妨,了解一下又何妨。关键是采用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取其所长即可。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饶毅作为“文革阴影”一代,虽然在国外历练过多年,但回国做事时,言行上还是采用他们那一代的常规思路,具有相当的“革命性”习惯,以“政治(而且还是偏激型的)”代替学术。
  • ...1 more annotation...
  • [95]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1:36:41]    可惜的是,文章通篇看不到,SCI信息是如何害的“年轻人”学术水准下降的,看不出任何证据。 反而看到的是,如果年轻人的申请材料,不符合饶毅先生的“政治口味”,他就“有可能”动用自己在北大获得的行政权力,去“害”这个年轻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尤其是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重点院系领导人,尤其是面对年轻人之时。 现在不仅是有“害人之心”,而且还敢把这个“心”公诸于众,大肆宣传,施加威胁之力。这样就更不对了,如果作为四五十岁的人,能改掉这种“文革革命”习惯最好,如果改不了,在“心”、“言”、“行”上都无所顾忌,那么北大生科院的未来发展,是否能看好,是值得怀疑的。
arithwsun arithwsun

人工加大渤海蒸发量,给京津冀鲁降温 - 王红旗 - 草根网 - 0 views

  •   2009年6月下旬,华北平原遭遇历史上罕见的高温,人们采用空调制冷,结果是给环境又额外增加了热量,还浪费了能源,污染了环境。其实,华北平原就守着一个天然大冷库,它就是渤海。只是由于渤海受到污染,海面的浮油阻碍了渤海水汽的蒸发,其天然
arithwsun arithwsun

张宇燕:关于《货币战争》的问答 - 宋鸿兵 - 草根网 - 0 views

  • 劳伦斯·怀特在1998年出版的《货币制度理论》
  • 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张建武的博客-奥数为什么成了公害?-转 - 0 views

  •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10:24:01]    『右脑主要具有想象、艺术、综合等功能,而传统学校主要培养左脑发达的人,左脑主要具有语言、分析、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正快速被电脑代替,有远见的家长应当尽力矫正学校过于偏重左脑的教育,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果你今天不早做准备,未来社会发展就会惩罚你的孩子。』 这些话,说的立论不足,语言能力,不管是自然语言能力,还是数学语言能力,都是不可能被计算机替代的。另外,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强将语言能力,归为左脑,实际上不过是名词障尔,因为现在没人能看清大脑的运作。
  •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10:15:53]    有错字,还是改一下吧: 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猜想作为坏消息的另一面: 即是,这些"文革阴影"一代的家长们在他们强迫他们小孩学奥数,推进社会奥数大潮之后,现在,他们的小孩现在已经大多上大学了。而这些家长们,其中佼佼者,正在走向领导岗位。 那么,就会有一个很自然的发问,他们会不会像当年逼迫他们自己的小孩进入奥数大潮一样,现在逼迫自己领导的单位、事业、人员去赶另一个什么样什么样的大潮。
  •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10:13:02]    另外,我曾经在博文中猜测,奥数潮流行,跟那些家长们经受了“文革阴影”有关,这些“文革阴影”产生出“强迫症”和“急躁症”的病状。 如果我这个猜想正确的话,那么“奥数潮”将会降温,因为随着下一代父母的到来,他们将会更多地采纳现代文明规范,接受“不强迫”,“不急燥”的现代文明习惯。 希望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不过“奥数降温”只是这个猜想的好消息的一面,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猜想的坏消息的另一面: 即使,这些"文革阴影"一代的家长们在强迫他们小孩学奥数,推进社会奥数大潮之后,他们的小孩现在已经大多上大学了。而这些家长们,其中佼佼者,正在走向领导岗位。 那么,就会有一个很自然的发问,他们会不会像当年逼迫他们自己的小孩进入奥数大潮一样,现在逼迫自己领导的单位、事业、人员去赶另一个什么样什么样的大潮。
  • ...8 more annotations...
  •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9:56:02]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最需要通才,那种数理化崇拜已经过时了。』 文章写得很好,没想到现在的中学老师水平都这么高。不过全文中此句话,需要商榷。 数学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语言,对这个语言的掌握,就跟对自然语言(汉语、英语)的掌握一样,是衡量“通才”水准的重要标尺。
  • 爱因斯坦说过:“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 “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正是那些大量的奥数训练和考试,让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渐渐地熄灭了,连对数学本身都没兴趣了。只要上了大学,他们马上就对数学不感兴趣了,奥数最终只起到让学生讨厌数学的作用。
  • 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这样赞扬她:“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应当反对把个人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确定的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细节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 《2061计划》将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13年教育中应该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浓缩为12大类课题: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自然界的构成、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共同主题、思维习惯。
  •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30:13]    『学习一变成研究,有关学习的一切方面都变了!从此,学校、教师、教材、教室、管理方法、评价方法、上课方法、自学方法、培训方法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核心就是把“考”的文化变成“研究”的文化。』 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其核心就是把“考”的文化变成“研究”的文化』,实际上那样说说可以,没有真正的操作性。 我的博客上有另外一套解决方案,即是在“水平考试体系”之外,再建设一个『精深传授体系』,让二者在资金流和人才流上形成良性循环。
  •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33:33]    『我们却把大量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奥数尖子上培养畸形人,完全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并不危言耸听。 』 同意此句,这并不跟我先前说的“水平考试体系”矛盾,因为奥数实际上不是“水平考试”,而是竞赛型的,确实是耗费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年轻学生们的人力资源。国外中学的做法,是将其引导到AP课程上,即超前学习大学的基础课程,我们是引导到只有少数成功者的奥数上面。
  •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43:04]    『国外学生参加奥赛都不做特别的训练,临时报名,像参加一场游戏一样去玩玩』 这句话不是对否,但是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Putnam数学竞赛,国外名校是给予特别训练的,如Stanford,每年有一个学期是开设针对此竞赛的讨论班课程的,课程中间发比萨饼给学生们吃。 美国各名校,还都是很注重Putnam成绩的,因为其竞赛不仅给学生排名,还给大学按其参加学生的成绩排名。 所以,竞赛本身的存在,从思维角度上是很难进行批判的,国外数个Fields奖获得者,国外名校的好些数学系教授,都曾获过奥数奖牌。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前奥数金牌获得者,也开始在数学研究领域获得了很好的工作,只不过目前还只是数学圈内研究人员知道而已,还未传到大众耳朵里。
  •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19:45]    『他说基本没有帮助,因为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分析计算都是电脑代劳了,电脑专家系统一秒钟的运算超过一百名奥数尖子的运算。』 这句话也是不对的。博主从心理学方面批判奥数的说法,我基本上都同意,但是从思维角度进行的批判,我基本都不同意。而且,其理论的依据本身,如此楼和5楼所举,都是错的。 比如本楼中银行行长所言,『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分析计算都是电脑代劳了』,那么多问一句,那些分析计算的算法,是谁编出来的呢? 金融和网络,这两个行业成为了当今世界利润最高的行业,因为其天然的垄断性,即“胜者通吃”规律所然。这两个行业涉及到的大量算法,都必须依靠数学知识方能完成,如Google的Pagerank算法,马志明老师做过演讲,大家可在中国数学会通讯上找到其科普文章。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王宝山的博客-教授上课:国内比国外差在哪儿? - 0 views

  • 26]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2 11:38:55]    『博主回复:我问过他们, 好象都不在意 :) 教授太有有特点和性格了看来』 大多数国外教授还是在乎这个的,你问的时候,他们的态度还不能算数,要看他们真正上课时候的态度,你真正坐在他们课堂里才能感受到,尤其是到期末快评的时候。其实现在网上也有评师网,博主可用其看看您所熟悉的国外教授的评语。 http://www.ratemyprofessors.com/ 『14楼:你自己没在美国教过课吧. 以偏概全, 纯属胡扯. 至少数学系的教学要求很高 博主回复:没吃过猪肉, 只见过猪跑. 你这个psedu美国猪跑两步给大家看看吧, 别光在圈里哼哼撒 :) 博主回复:我只能说, 就教学来讲, 我是看不出国内教授比国外差 :)』 博主此言差矣,出言不逊、对别人的质疑反应过度还在其次。国外数学系,其课程分为几级,一级相当于国内高等数学类科目,二级相当于数学系本科生科目,三级相当于研究生科目。 我在Stanford访学时,听过几位教授的二级课程,有些课程是全学期都去听,多数教授们确实讲的非常好,因为他就是这个方向的顶级教授,能言人之所不能,有一门极为初等的课程,初等数论,我本打算听一两次体会一下就算了的,我没想到的是,该教授不仅科研达到顶级,没想到其把最基本的本科生知识也是讲的非常透彻的,所以干脆就听完一个学期了,后来上网看学生对他的rate,确实评价也是最好的。 至于演讲能力,国外学生,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的,国外的博士后在教学经验和演讲能力上一般能力就非常好了。国内教授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有先天缺陷的,很多人是从研究生才开始做报告的。所以,国内一般讲教学经验,往往说的就是这个,看重老教师,也往往说的是这个,但还是有一些人一辈子也没练出来的,看网上有个研究生的博文迷信老教师的教学能力,感觉可笑,教学能力,是分人不分年龄的,教龄确实是会有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具体的人。 另外,还可说的一个不同点是,外国(数学系)教授讲课,一般都会采用脱稿授课方式,一节课下来,很少去看讲稿几眼。这本是个教学的好传统,不过被很多国内教授们给丢掉了。 博主回复:对不起, 回复时有时候依赖我的心情, 正郁闷的时候就好发火, 以后不在自己郁闷的时候回复, 多谢提醒, 改正! 关于讲课, 国内外的教授都是有好有坏的, 因人而异, 再说好坏真的很难区别, 同样讲课, 不同的学生感觉就可以截然不同. 您说的很对, 学生的演讲能力是很欠缺, 这个问题好象在科学院好象能好些, 一些地方院校, 很多学生都不行, 不重视, 也没有机会锻炼.
  • [28]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2:13:54]    『27楼: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至少在教育大跃进之前是如此。这几乎已经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所熟知。』 这个观点并不见得是公认的。博主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证据。很简单,如果博主把基础教育限定为本科生教育的话,博主能否证明一下,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北大清华的,能胜过哈佛、普林斯顿,或者别比那么高,就比美国的公立大学,Michgan,Minnesota之类。 如果博主同时把基础教育限定为读书,而非科研,哈佛、普林斯顿那些顶级名校,每年的本科生均有一定人数发表出文章,这个参数可以不计算在内。那就光比读书吧,据我所见,即使是在本科生层次,国外数学系开设的课程,要比国内要深很多,好些高阶课程国内是不开的。 博主具体到自己专业,不妨证明一下,自己专业的本科生高阶课程,是否达到了国外名校的水准。 好,如果博主继续限制自己的定义范围,将基础教育不仅限定在本科生,而且还要限制在本科生基础课程上。那好,博主不妨比较一些国内和国外高校,在基础课程上投入的课时。 实际上,国外高校的基础课程课时,量是很大的,而且讲授课程和习题课程比例,是达到了1:1的程度的。从这个参数上看,国内高校并不占有优势,即使是博主所设定的教育扩招之前。 另外,还有一个参数,是国内本科生教育远远不如国外的,就是“讨论班”制度,十几年前,不知道有多少中国本科生,是知道这个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的,直到目前为止,又是有多少学校把它转化为制度的。 国外,也不是所有的名校,都把讨论班制度落实在本科生层次上,但有些学校是这样干的。数学系做的最多的是MIT,最好的我觉得是Harvard。这些信息,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部分的得到。 感觉博主在这里发出这样的观点,缺少证据支撑,何不直接去人家系里那些网页上看看,这又是一个国外优越之处,他们都有面向本科生而写的学习须知,国内大多数学校是不做这个事的,好,你根据人家写的本科生教学流程和内容,逐条说说看,其中哪点是证明了您所说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 我会将这个帖子记入我的Google Calendar,周日的时候会过来看看博主找的证据。
  • [29]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2:35:05]    实际上,我设问的这几个问题 1. 课程设置的宽度和深度 2. 本科生讨论班制度 3. 面向本科生所写的学业流程说明网页 都是本科生教学中的基本参数。实际上,从博主的文章上可以看出,他注意的地方,不在这几个点上,因而会得出『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 那么强在哪呢?其实出博主此文的视角就能看出,博主此文主要比的是教育心理学--教室气氛,实际上,这点,往往被国内教师所注重,即使是大学教师,在很多高校,仍然是要注重保持住学生课堂纪律的,为此,得注重自己的声音大小、声音语调、板书。 所以,当看到某个国外教授声音不够大(人家都是小班教学,没有中国这种大教室授课的高音训练),不看学生,只管自己讲自己的(要在国内,学生不在背后说起话来,当然国外大多数教授,据我所见,授课时还都是看学生的), 就给出结论,对方教学水平不够高。其实,高不高,还得看人家具体的课程内容组织,而不能只看心理学这部分。 教学心理学确实得注重,国内老师往往为学生课堂纪律所担心,这个传统不是一年两年了。实际上,在国外高校,即使是两年制社区大学,也从来没有“维护课堂纪律”一说,所有的学生都是在认真学习的。博主本文这里讲到“期末成绩不放水"现象,现象背后是其“学分制”的实行。 试问,中国哪所大学是真正实行了西方大学的学分制的。作为“学分制”,西方大学已经实行了一百年有余,试问,不实行这个基本制度的中国大学,是如何做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至少在教育大跃进之前是如此。这几乎已经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所熟知。』 试请那些稍微有点见识的,博主或者跟博主有相同观点的人们站出来具体说一说,拿出具体的东西说一说。
arithwsun arithwsun

许良英:我所了解的束星北先生--netbig世界不大,网大 - 0 views

  • 《束星北档案》一书中认为束星北、王淦昌、竺可桢都是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1949年以后,王、竺成就很大,而束由于政治原因受尽折磨。我认为,束与王、竺不是一个类型的科学家。王淦昌先生和竺校长确是终身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他们热忱地关心科学前沿,孜孜不倦地在探索科学问题。束先生就缺乏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三年级时(1941年春夏),一位四年级同学兴冲冲地告诉我,他最近帮助束先生进行一项重要研究,要证明中子是由质子与电子结合而成的,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完全一致。果真如此,当是物理学中一大突破。但我给他泼了冷水,因为根据自己上大学后三年来从英美的科学和物理学刊物中了解到,当时公认的中子的质量数值,与1932年发现中子时所测定的质量数值差距很大,它比质子与电子质量之和还要大,因此,早已有人断言,中子不可能是由质子与电子结合而成。于是他和束先生去请教专门研究核物理的王淦昌先生。王先生的意见同我一样,认为他们所根据的数据早已过时了。当时束先生说了一句出乎我意料的话:“抗战以后我就不看杂志了。”就是说,从1937年以后这4年他已不看科学刊物,不关心科学前沿了。显然,他不像王淦昌先生那样心思都用在科学探索上。也就在1941年,王先生提出了探测中微子的建议,随后有人据此做了实验,使中微子的存在得到肯定的实验之证。这项工作是 1942年国际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 同时,在对待财产和金钱问题上,他也不像王先生、竺校长那样超脱,而是比较看重的。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1940年3月他父亲病逝,他回家乡奔丧。 1941年夏他母亲又去世,他又回去奔丧,一直到1942年5月才回浙大。他回浙大后告诉物理系师生:他原来不想回浙大教书,在奔丧后,把家里的财产都卖了,买了股票,想靠炒股票生活。不巧有大批(有2.5万人)在欧洲被驱逐的犹太人流亡到上海定居,他们会做生意,更会炒股票,束先生炒不过他们,结果全输了,不得不回学校。他说得很激动,并大骂犹太人(我对犹太人却一直有好感)。
  •  1979年3月9日《光明日报》刊出署名束星北的文章《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的日子里》,说自己于1928年5月去拜访爱因斯坦,随后在他身边当了一年研究助手。我读后觉得有点奇怪,怎么束先生在浙大将近30年从不向物理系师生提起这一光荣历史?但我相信束先生为人耿直,不会说假话,也就信以为真了。于是很高兴地给束先生写了一封信,并把自己经历了16个寒暑编译的三卷本《爱因斯坦文集》寄给他,诚恳地向他请教。想不到他回信冷冰冰的,只说一句,我把这几本书“束之高阁”,接着说他现在是真正佩服共产党了,因为知错能改,并附了一首表明心志的古诗。这封信很使我纳闷,因为我所认识的物理学界前辈对《爱因斯坦文集》的出版都很重视,而当过爱因斯坦助手的束先生为什么对它没有一点兴趣?那里我工作很紧张,没有心思去深究。现在明白了,他感兴趣的是自己虚构的爱因斯坦,对真实的爱因斯坦则敬而远之。
  • ...2 more annotations...
  •   1982年,束先生通过周志成和幼女束美新一再邀请我去青岛聚谈,说他有很多心理话要向我倾诉。他还建议我要研究社会史,着重研究能让后人深刻接受的历史教训。我准备待书稿《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完成后,于1984年去看望先生。孰料先生竟于1983年10月30日猝然病逝。
  • 心灵被扭曲了,原来的是非标准都会颠倒过来。特别是1957年开始,说真话的倒霉,说假话的得势,被“改造”成功的束先生自然会“觉悟”到,你们都大说假话,我为什么不可以?1979年2月,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大会(这项活动是我于1977年倡议的),会上唱主角的是他并不服气的周培源(周先生1974年向我透露过对束先生的不满),他心里一定有气,要设法宣泄。正是这两个因素促成他于1979年3月虚构了1928年的那个神话。
arithwsun arithwsun

奥地利小城建世界最奢侈监狱_网易新闻中心 - 0 views

  • 每15个房间组成一个套间,共享一个公共活动区域和一个小厨房,他们可以自己煮饭。
arithwsun arithwsun

在美国"体验"幸福_医生哥波子_新浪博客 - 0 views

  •    “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arithwsun arithwsun

特工之王戴笠与老将斗法神秘死亡(图)_读者文摘_休闲大杂烩_新浪论坛_新浪网 - 0 views

  • 蒋介石用人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既要是人才又要是奴才,两者缺一他是不用的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慎用自主招生权 - 0 views

  • 我们想把山大办成中国式的加州大学,山东大学现在有个威海校区,我们正准备恢复在青岛办校,将来要办成一个综合的大学系统。
arithwsun arithwsun

三峡高坝永不可修--访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 - 0 views

  • “没有不 联系实际的理论,只有提高不到理论的实际”
arithwsun arithwsun

(2009.06.16)通用汽车的悲剧_张五常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四十多年前佛利民对我说:「一个人最不愿意做的是什么?是认错。市场不会要求任何人认错,但决策错了,市价下跌,或要亏蚀,是市场给错误决策的惩罚。市场是一个不要求认错但会惩罚错失的地方。」
  • 「如果民间持有某国企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国企可能称不上是国企。但国家究竟持有股权多少不是重心问题。重心问题是民间持有的那部分,足不足够可以随时把国企的股价在市场沽得七零八落!」
  • 赚钱不一定做得对,亏蚀不一定代表着失败。连年亏蚀的私营企业有股价急升的实例,而赚钱企业的股价可以跌得头破血流。股价是由市场对企业的前景预期决定的。企业本身的操作如何,产品的销售前景如何,不可能没有识者知道,而这些识者的行动会导致市场的股价作出很快的反应。不一定对,但市场的运作就是这样。市场传达讯息;市场惩罚失败。你改不改?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苏丕波的博客-俞敏洪:度过有意义的生命 - 0 views

  •  而在大学中,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第二,就是要在大学里尽可能的多交朋友,因为你终身的朋友、合作者一定来自于你的大学;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一的恋爱
  • 去年北京大学让我给所有北大新生做开学典礼的时候,我给他们强调一句,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谈恋爱,而且谈恋爱也不用害怕失败,因为自杀也自杀不了,未名湖就那么浅,跳下去还能爬起来;
  • 北大各个系的同学都要学两年英语,结果北大急缺老师。而一些优秀的毕业生都去了外交部、经贸部,工资又高。后来我们系主任急了说,最后5名给我留下来。留下来的5个人现在都变成博士生导师了,可见现在北大教育质量如何。
  • ...3 more annotations...
  • ,第一你大学读了多少本书,如果你说只读了几十本书,那肯定我不会要你。我心中的最低标准是200本书,而我在大学里读了800本书。新东方还有更红火的王强老师,在大学里读了1200本书,平均每天一本。有的人会问我,读过了忘了跟没读过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完全不一样。就像你谈恋爱,一个谈过恋爱后又变成光棍汉的人和一个光棍汉相比是有自信的。因为当他看到别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他会在旁边“嘿嘿,想当初老子也是谈过恋爱的嘛”。实在不行来不及读,你可以到书店看着那些书,记着那些名字用手摸一下,这样也能增加一点人文气质。
  • 所以在大学毕业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这辈子想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  第一,你的专业知识能在你创业中的运用;第二,你有能和同学朋友相处并且有分配利益关系的能力;第三,你要有对付中国社会如此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四,你要有基本的商业操作原则或者商业运作知识;第五,自己要是个具有领导力的人;第六,你要有自己领域的运作知识和专业知识。
« First ‹ Previous 161 - 180 of 488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