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th Coffee/ Group items matching "原则" in title, tags, annotations or url

Group items matching
in title, tags, annotations or url

Sort By: Relevance | Date Filter: All | Bookmarks | Topics Simple Middle
3More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答饶施二公 - 0 views

  • 归结一下,科学杂议类博客遵循的两原则原则1. 文章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原则2. 在社交性言谈和文章中,尽量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这些具体的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原则,确实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教给孩子们的,当然中学更好了,但中学老师也是大学教出来的,所以问题还在大学。 以此观点,谈创建真正文明意义上的大学,谈其对中国的重要性,一点不为过,此诚为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跟其并驾齐驱的不会多过3个。 至于怎么建,那是另一个问题。要把这两个问题分开,有些博主反对施饶二位的博文,虽然被科学网置顶,其实水平不高。连这两个问题都没区分开,更不必说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大学,对建设现代文明的意义。将自己理解中的大学,想得跟中学或技校差不多,这种大学当然不是中国完成现代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了。
  • 像陈安博士这种做法,其实本身问题也很大,文章中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 作为经受过现代科学洗礼过的研究人员,应该知道,文章中要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只能说明,还是洗得少了,这是指自然科学。 即使刨去这点,从现代文明规则出发,言辞中上纲上线的讲法,也说明缺乏相应的现代文明素养,即,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科研人员尤其容易犯最后一点,因为他们平常科学研究就是干这个的,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思维方式对科学极为有益,即使具体阶段发现具体结论是错的,也对整体研究有益。 但不能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到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上来,那样会家不像家,国不像国。
  • 以此二博文原则为观点,文人之间,不是不可以打架,但是要打的有水平。北京老一辈,还讲究“骂人不吐脏字”呢,更何况是经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科研工作者。 以此观念,这种利用比喻和形容词,将科研同事往形象不佳的社会人士上引的行为,实为不雅,故意恶心别人的做法,实为不善。 海龟和土鳖没有天生的矛盾,利用比喻和形容词,将暂时性的矛盾意图在情绪上扩大化,实为不智。 其实现代文明的一些基本原则,对中国的普通人群亦是非常需要的,官僚人群则更加需要,这就得靠大学里的老师和科研人员,意识到,做到,把它传递给学生们,熏染给官僚们。 看博主李小文先生文,对陈安博士的做法,也采取实为欣赏的做法,定位为“话糙理不糙”,实在说明,这些基本的现代文明规则,在当今的中国是多么的缺失。
2More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关于"名校崇拜" - 0 views

  • 父母要口径一致,有不同意见下来商量,对孩子要一个声音,不能让孩子得到mixed signal。” 至于这一点,大家可能都会表示赞同。但最近,在薛涌的博客里提及,《一岁就上常青藤》(别管这个名字顺眼不顺眼,看看里面说了什么),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比较现代,大家可去看看。 http://www.diigo.com/user/arithwsun/%E5%B8%B8%E9%9D%92%E8%97%A4?tab=250 这是我用diigo收藏的比较好的几篇文章,其中highlight了几段比较好的言语。 他的大意是: 1. 初为父母之人,很难不在小孩面前有双方冲突,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在一些大原则问题上,家长确实必须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明确地、不容置疑地告诉她一些基本的是非。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家长不可能完全一致,也很难在孩子面前掩盖这种不一致。孩子面前掩盖这种不一致。比如,我还很少见过不争吵的夫妻。夫妻争吵当然要避开孩子。但有时侯避不开怎么办呢?』 2. 有些冲突,也不必在小孩面前完全遮掩,如何解决冲突的过程本身,让小孩参与进来,正好可以贯彻他所说常青藤教育的实质,即对话式、讨论班式的教育理念。 摘抄他博客里那本书讲的几句话, 『劳动阶层的家教偏向于权威式的、更多地使用体罚和命令,中产阶层的家教则更接近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讲究说理、在具体环境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行为。』 『劳动阶层更注重孩子态度上的恭敬,中产阶层则注意培养孩子内化的行为准则。』 『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
  • "害得老邪罢工一个月" 这篇文章就不仅仅是“想当然尔”了,而且有些逻辑混乱了。你老邪都为此罢工一个月了,那个故事好像前面的博文写过。如此情况,你还来说批评“名校崇拜”,打铁自身不硬啊,这次你怎么不敢让孩子转学到普通中学去了。 仅仅是个区重点就成这样了,当初要是能把你孩子弄进市重点,甚至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师大附中这种国家级重点,你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 『第三种指责是:学生上学后,往往不再听父母的,而愿意听老师的,同学的。名校对保证这方面的质量,还是相对有把握的。 这有一点道理,但是科学网读者的水平,应当高于“名校崇拜”的水平。对名校教育也得起到家长的主导作用,补不足,损多余。』 这是我讲的,欢饮引用,但这可不是一点道理,这个道理可作用大了,老邪对其重要性的承认度不够。而且逻辑也有不通之处,承认一个对,并不意味另一个是错,或不应去争取。家长父母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但这不能说明家长无需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毫无理由,以家长的水平高低与否,来批评“名校”的重要作用。这个逻辑上就不对。
1More

科学网-王永晖的博客-校级科研奖励制度,名正言顺,势在必行 - 0 views

  • 校级科研奖励制度,名正言顺,势在必行 各校本质上已经存在了科研奖励制度,比如发一篇SCI文章,奖励一万不等。不过这个奖额目前似乎逐年下调,因为能发SCI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些老师私下里讲,这个好啊,你们学校也别老搞什么几百万的项目了,直接有多少文章,奖多少钱就行了。要是结合某些现实情况,这个建议还真有些合理性。 本文建议,各大学应该设立本大学教师的优秀论文奖励制度,从而将以往就存在的制度,升高到一个名正言顺的台阶。 好处是,与科研项目相比: A1. 科研项目申请,原则上不是基于已有成果,讲究未来发展,这个当然是对的,所以科研项目中的待遇提成,应该基于科研人员的人工成本,而非奖励角度。 A2. 科研项目申请,当然会讲究过去的工作积累,但往往会结合“量”的考虑,而优秀论文奖励则不然,以一篇论文的优秀论成败,想评,拿出你最好的那一篇即可。 奖励制度,当然也会需要评审,会牵涉进一系列相关问题,但是在校级层面展开,评审问题的存在反而有可能对制度建设是一个好事,从而对学校的科研制度有极大兴奋和推动作用。 譬如,必须要求,参选优秀论文奖者,需做一小时报告,可安排在每一周的固定一个时间,一次一位(不用聚集在某一段时间内,哈佛大学优秀本科生论文评定即是如此),全年大约40周,则大约允许40位竞选者,对于一个学校来说,也不少了,对于名校、大校,则可以采取学部分类制,每一个学部,还是全年40周,每周一位演讲参评,共40位竞选人。 国内目前科研气氛还不够太好,很多同事之间并不了解对方的工作,专题报告(Seminar)和大报告(Colloquium)往往来的老师不多。想必,具有评奖性质的学术报告,来的老师会多很多吧,长期下来,自然成为习惯。 校级评选,甚至可以直接结合该学部的每周大报告(Colloquium),形成“对讲制”,外来大科学家讲一个小时,本校参评科学家讲一个小时,若两人内容相关,可以由他们俩自己调整演讲顺序,外来大科学家可加做此人的评审委员。 这个奖的额度怎么定呢?现在提出一些建议性质的内容,供大家指正。 原则 A. 将年轻人分开评,鉴于国内博士生的平均毕业年龄,可选博士毕业平均年龄6年之后,比如若博士毕业平均年龄是28岁,则加6岁之后是34岁。这个6年,相当于又一个博士期,对于鉴别一个年轻人潜力来说,足够了。     将年轻人分开评,国际大奖最显著的就是Fields奖(40岁),具有极大的好处。不仅避开了论资派队的可能,而且会让公众和当今科学家认识到当今研究的最新方向是什么,不像Nobel奖,大多都是几十年前的工作,因而缺少对年青人的科研方向引导功能。     我们国家的杰青,就采用这个原则,不过把年龄设在45岁,比Fields奖40岁大,再参比欧洲数学会年青科学家奖32岁,就要高很多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会不会因为这个参数的设定值过高,而受到重大影响呢?有可能啊,这种东西可不好证真或证伪,很难用推理达到理性证明的。 原则 B.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特等奖的奖金额度,按二倍法指数递增,即比率为: 1:2:4:8 特等奖和一等奖允许空缺。那特等奖额度定到多少呢,太少了不行,这是校级奖励,反而不能像那些国际大奖一样,钱不够,名来补,得了国际大奖的科学家可以因此在别处得到好处。校级奖励,要讲究实惠。 在我看来,特等奖应该结合青年科学家工资和当地住房价格而设定,应达到5年科学家工资之和或者当地住房的50平米-100平米价格。比如北京地区可选作50万,依此,其他奖的额度都确定下来,三等奖是6万多点。 这个制度,虽然是校级制度,评的是校内人员,促进的是校内评审制度的改善。但其对校际竞争的作用亦是很强: B1. 各校会比奖额,你名校的特等奖奖额和总奖金额度,反而比某些低点的学校差,说不过去吧。 B2. 各校会比得奖人,你名校特等奖获奖人的工作,比不上某些低点学校的特等奖获奖人的工作,说不过去吧。 这些奖励,都是公开,大众能够了解和容易注意的,哪个学校想胡搞自己的科研奖励评审制度,不拿出自己最好的人才评奖,只拿领导关系好的出来,那是自掘坟墓,牵扯到这份上,大多数校长都不是傻瓜,允许某些恶势力,搞大范围的胡来。 呵呵,我相信,小学校会先搞起这个制度,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只会增光而不会有损。但是名校、大校的行动会有延迟,因为存在着B1、B2的忧虑,但只要科研奖励制度在小学校蔚然成风,名校、大校最终会被裹进来,在人才竞争,制度竞争的压力下,大势所迫,势在必行。
6More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拿破仑为什么特别重视培养教书匠 - 0 views

  • 师范教育当然重要,我本人虽然出身不是师范大学,但自从博士毕业以来,已经在师范大学工作了十年,知道一些师范体系内部的问题。 你想要好的中学老师吗,当然想,那目前就得从各类师范院校里拿。多年以前,北师大跟巴黎高师其实是差不多的,学生很少去当中学老师,很多是去大学当老师了。现在可能因为些些原因,学生很多也参与到中学老师的队伍中,素质不错,确实对中学教育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 但是,其他很多地方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可能其中有相当的部分,自估至少30%,让他们作为中学教师,是不够格的。 国家真要提高中学教师水平,恐怕是需要一个全面的政策。以北师大一个学校,单打独斗,自说自话要些片面待遇,恐怕也是不行的吧。 我是知道博主这种提案,肯定是不太可能实现,任何事情,要动一点,很多点要跟着一块动。博主的这一动,起码现在已有的西部教师待遇也都跟着动吧,水涨船必高吧,不可能一个人,他的大学奖学金,竟然比他工作后的头几年工资还高吧。所以,要动大家一块动,反而国家就不会让你这一点动了。 虽然知道不成,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参加这个讨论,说一些想法,供博主和关心中学教育的网友们参考。
  • 北师大当然可以为自己的西部生争取权益,那是北师大的权益和利益,至于这个利益,是否又符合国家的整体教育利益,那又是一说,需要论证。 这么明显的问题还用论证吗,谁叫咱们是scientist呢,起码我就可以提出有点道理的反对意见,在本人观点,我连整个西部生的政策,都表示质疑: 《师范生免费,讲价还价的中国高等教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fdd0b010007nq.html 更不用说一个子集上面北师大的实现方案了。其理在于,我不是反对师范生免费,而是反对在师范生免费这个政策上,加种种的限制条件。年轻人就是国家的孩子,不应该跟孩子在这些方面讨价还价,尤其当这些条件牵扯到一个人的自由和贫困二个概念。 博主现在要求有更大的待遇,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年轻人得以更大的“自由”来做代价的。这些平困年轻人及其父母,见识是少的,很可能就此入彀,但是等他们到了30几岁,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有了社会见识,很难说当前的政策不会让他们产生后悔。设计这个政策的人会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叫你穷呢,没钱上大学呢。不能这样做,一个国家层面的政策不能这样干。 更重要的是,师范生免费,本来可以成为国家大学生免费或奖学金制度,大面积展开的一个突破口,让这个口子越破越大,不止于师范生专业。但是,具体的政策,却施加特别多的限制条件,反而起到了堵口子的作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某些人出的高招,我们有时候会想,这个国家的政策怎么这么蠢、这么笨,其实不然,那些高官们还是有水平,有高招的,他们懂得怎么使,既可以用最小代价缓解大学教育的当前巨大矛盾,暂时平息社会矛盾,又得到众人的赞誉的。
  • 2. 博主在上贴中关于经费概念好像指述或用的不是很明确。“师大的科研经费比起同城的其他985高校是最少的。08年清华20个亿,北航将近12个亿,农大6个亿,而北师大才仅仅3个亿!” 直接拿这个数据说事,有点忽悠不明真相的局外人,但是可能在中国大家都含糊惯了,所以科学网上的局内人也都没吭声。 “科研经费”这个概念,跟学校总经费这个概念是不相同的。科研经费是在岗科研人员申请到的科研项目的经费总和。跟博主这里讨论的中学师资教育以及西部生问题,毫无关系,拿这个数据说事,无理。应该比,国家在师范生培养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投到清华、北大多少,北师大多少,拿这个数据比,才切合博主之题。
  • ...3 more annotations...
  • 『“第一流的人才,应该是做科学研究的,如果北师大把自己定位于培养“中学教师”的学校,而不像巴黎高师那种定位于培养各专业领袖人才的学校。凭什么北师大就应该获得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呢” 这位网友的信息来自一个法国数学博士后,够权威的,我的信息来自网站 』 不知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只好我来解释一下自己这句话: 1. 第一流的人才,应该是做科学研究的。巴黎高师的学生,很多也是去当老师,不过是大学的老师,当大学老师,当然得做研究。 2. 为培养中学师资,谈不上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才谈当然不应该得到相当于清华、北大那种额度的经费(还有巴黎高师那种待遇,网友已经把巴黎高师的具体情况介绍过一些了)。但是如果北师大不想仅做培养中学老师的事,要参与科研竞争,则谁也不会说北师大就该比北大、清华差。 中学师资,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这是经济原则,不是瞧不起中学老师的重要性,中学老师很重要,但要谈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这个口号既不正确,也不实际。国家现在能拿出中等经费吸引中等人才,进入教育领域,就很不错了。 当然,国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做法,来适合博主的要求建议。即,总经费不增加,整体不改进,从总经费中多切出一块给北师大,给西部生。这样也好,西部也确实需要,北师大也确实需要。
  • 但是这些都不能说明我的立论不对。 1. 即使你有好的愿望,你起码得先达到中等偏上阶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吧。现在的情况是连中等偏下都未必能达到。像人大附中那种学校,在中国毕竟属于少数。 2.『中学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对于今天我们民族而言就象心脏起搏器,他们关乎少年的志向和未来,也就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志向和未来。』谁都知道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拿第一流的人才投入教育,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我们现在跟外国比,是比能否拿中等偏上的人才投入教育,能在这个层面上做到,中国就已经有希望了。 3. 『教师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教学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而已。』 如果你既不是教师,又不是科学家,有这样的见解可以理解。但你毕竟上过大学,甚至做过研究生,如果仍是有这种似是而非的见解,只能说明你在大学阶段,没接触过、或自己没认真观察过好老师。 你可以讲,在人性的一般程度上,大学好老师和中学好老师没什么差别。但是研究能力上来讲,他们是天壤之别,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前者,一个伟大科学家,是多少人陪练给练出来的,如果真的计算相关经济成本,代价是非常大的。如果只希望用培养中学老师的资金额度,来培养科学家,那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正也是现在大学体系的问题。 我现在把话反着说,你是否能明白。我不是要降低对中学教师的投入,而是指,培养一个科学家,花的钱,比培养一个中学教师花的钱要多得多,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在这个现实面前,你的理解『教师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教学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而已。』 是否显得过于简单。
  • 『虽然本人现在不在当中学教师,但是,有博主说:“中学师资,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这是经济原则,不是瞧不起中学老师的重要性,中学老师很重要,但要谈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这个口号既不正确,也不实际”。 这样的评论是令人伤心的哦。看来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啊。 我曾经的同实验室的京都大学学生,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毕业后去选择去中学教书,理由非常简单,喜欢! 中学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对于今天我们民族而言就象心脏起搏器,他们关乎少年的志向和未来,也就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志向和未来。不把教书育人最关键的部位提高到最重要的地方考虑,反而认为他们只是需要“中等偏上”就行了,我看不懂这种逻辑。如果优秀的中学虽然本人现在不在当中学教师,但是,有博主说:“中学师资,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这是经济原则,不是瞧不起中学老师的重要性,中学老师很重要,但要谈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这个口号既不正确,也不实际”。 这样的评论是令人伤心的哦。看来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啊。 我曾经的同实验室的京都大学学生,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毕业后去选择去中学教书,理由非常简单,喜欢! 中学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对于今天我们民族而言就象心脏起搏器,他们关乎少年的志向和未来,也就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志向和未来。不把教书育人最关键的部位提高到最重要的地方考虑,反而认为他们只是需要“中等偏上”就行了,我看不懂这种逻辑。如果优秀的中学教师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教学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而已。』 这话是我说的。『看来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啊』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我所讲的“第一流”是由限制条件的,即在做研究上第一流,并不是包含“人品”等等更泛的人格特性。而且,也不排除小概率事件,中学教师中也可能有伟大的科学家,如Weierstrass,Heegner。那些是小概率事件。 现在,北京重点中学中,博士生去做老师的人数也不少。人大附中听说就有几十位博士,我认识的一个数学博士后,能力非常强,因为某些性格原因,在大学没找到工作,也去了那。
2More

科学网-陈安的博客-"博客代管"事件述评--其实科学网也需要"饶颖" - 0 views

  • 像陈安博士这种做法,其实本身问题也很大,文章中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 作为经受过现代科学洗礼过的研究人员,应该知道,文章中要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只能说明,还是洗得少了,这是指自然科学。 即使刨去这点,从现代文明规则出发,言辞中上纲上线的讲法,也说明缺乏相应的现代文明素养,即,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科研人员尤其容易犯最后一点,因为他们平常科学研究就是干这个的,窥一斑而测全豹,这种思维方式对科学极为有益,即使错了,也对整体研究有益。 但不能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到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上来。博主此文,错的厉害。
  • 归结一下: 原则1. 文章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原则2. 在社交性言谈和文章中,尽量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这些具体的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原则,确实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教给孩子们的。 以此观点,谈创建真正文明意义上的大学,谈其对中国的重要性,一点不为过,此诚为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跟其并驾齐驱的不会多过3个。
5More

(2009.09.01)通胀何害?_张五常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两个不可能错的经济原则。一、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及其变动,是通过市场引导资源使用的重要法则。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重点,历史的经验说是经济效率不可或缺的,而价格管制——即干预市场的相对价格——是犯了经济运作的大忌。二、市场是为了减低社会的交易费用而存在,然而,市场的交易还是费用不菲的。物品换物品也是市场,二战时我在广西的农村遇到过,牵涉到的麻烦不难想象。作为计算单位来协助交易的货币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减低交易费用的功能不言而喻。
  • 佛利民当年认为,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年率对社会的经济有助,但再高就不应该接受了。我同意通缩不妥,因为会减少消费与投资,而工资是易加不易减的。说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率有助,不仅是给需求增加一点活力,可能更重要是给工资的调整多了一点空间。
  • 二○○七年十月读到新《劳动合同法》,我立刻破口大骂。懂经济的学者不会支持该法,而我骂个不停,是因为认为如果该法严厉执行,大幅地增加了合约选择的约束,中国的县际竞争制度会毁于一旦。
  • ...2 more annotations...
  • 张氏定律:凡是市场的合约选择较为自由——尤其是生产要素的租用或雇用合约较为自由——通胀或通缩的波幅可以较大而对经济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这定律可以倒转过来:通胀或通缩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是与市场合约的自由度负面联系的。这是价格理论的伸延了。
  • 恶性通胀的基本困难,是市民花钱的速度(velocity)太高,钱一到手就立刻花掉。最严重的情况,是市场无从决定一个可靠的高利率来约束这立刻花钱的行为。
1More

找对象原则初定 - 张果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0 views

  • 找对象是人生大事,因为眼下社会太复杂。原则是一则人品要好,不花言巧语;二则要有文凭,知识改变命运,有文凭才有前途;三则爹妈要好;四则时间是试金石,日久见人心嘛。
1More

科学网-武际可的博客-我们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 0 views

  • 现在的所谓“百人千人”计划,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政策,它不仅破坏了同工同酬的原则,也破坏了平等竞争的原则,只会鼓励更多的人出国不归,更主要的是它伤害了一个民族的自尊心。
1More

编程的首要原则(s)是什么? - 刘未鹏|C++的罗浮宫 - CSDNBlog - 0 views

  • 写代码时时刻设想你就是将来要来维护这坨代码的人。
7More

科学网-靠讲课精彩吸引学生上课, 行不通!! - 0 views

  • 如果是填鸭,引颈就填是很难办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掐住他们的脖子。 既然是科普性质的,就不要再和幼儿园的教学一样了,毕竟都大三大四了,有一定的积极能动性了。可以分配给他们任务,让他们自己查资料,做演讲,提问题,评优秀团队,再加以引导。如果有完美的ppt就让他们copy回去,自己慢慢科普吧。如果觉得自己的课不值得这样大动干戈,就别开了,放过学生,也放过自己。我想这也是必修和选修课的一个重要区别
  • 其实,对付逃课的办法很简单,给学生多多提供课堂上互动参与的过程,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并规定平时参与的分数为80分,期末考试20分。想要学分的自然就来了:)这也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 其实博主此帖和另外一个帖子,“我劝学,但学生不买我的帐” 主题差不多,博主以为自己把什么招都想了,但其实呢,有好些同志提出了一些博主并未采过的方法。如: 1. 选修课应该鼓励学生参与,采用学生上台研讲;并跟成绩挂钩。其实老师的水平不在于你辛辛苦苦地上网找资料,找图片,那些很可能年轻学生自己做的,比老师还好。而在于鼓励学生做,并在学生研讲之后,给出有足够深度的专业点评,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后者是很难的,正式年轻学生们做不到的,需要有足够学养的老师才能做到。 2. 必修课可以采取课堂提问,不到者可以借此查处名字并扣分。 博主可试验后,再告诉我们在南航的反馈。
  • ...4 more annotations...
  • 有时我也会从“父母供一个大学生多么不容易”等角度来奉劝学生来上课。
  • 承诺:“课程保证精彩,保证让大家大有收获
  • 于是2004年集中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编写讲义、在网上大量收集素材,作ppt。
  • 然而遗憾的是,学生的到课率太差。应到56人,但实到23人,连一半都不到。
1More

读《一岁就上常青藤》 网上书评二则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薛涌从心理学角度指出了体罚的负面影响:第一,孩子 接受暴力原则,长大了会欺负人。第二,从体罚中,孩子知道大个子可以欺负小个子,以后在外面碰到大个子,就会有恐惧感,觉得人家可以合理地欺负自己,影响 其自信心。
6More

科学网-苏丕波的博客-俞敏洪:度过有意义的生命 - 0 views

  •  而在大学中,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第二,就是要在大学里尽可能的多交朋友,因为你终身的朋友、合作者一定来自于你的大学;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一的恋爱
  • 去年北京大学让我给所有北大新生做开学典礼的时候,我给他们强调一句,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谈恋爱,而且谈恋爱也不用害怕失败,因为自杀也自杀不了,未名湖就那么浅,跳下去还能爬起来;
  • 北大各个系的同学都要学两年英语,结果北大急缺老师。而一些优秀的毕业生都去了外交部、经贸部,工资又高。后来我们系主任急了说,最后5名给我留下来。留下来的5个人现在都变成博士生导师了,可见现在北大教育质量如何。
  • ...3 more annotations...
  • ,第一你大学读了多少本书,如果你说只读了几十本书,那肯定我不会要你。我心中的最低标准是200本书,而我在大学里读了800本书。新东方还有更红火的王强老师,在大学里读了1200本书,平均每天一本。有的人会问我,读过了忘了跟没读过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完全不一样。就像你谈恋爱,一个谈过恋爱后又变成光棍汉的人和一个光棍汉相比是有自信的。因为当他看到别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他会在旁边“嘿嘿,想当初老子也是谈过恋爱的嘛”。实在不行来不及读,你可以到书店看着那些书,记着那些名字用手摸一下,这样也能增加一点人文气质。
  • 所以在大学毕业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这辈子想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  第一,你的专业知识能在你创业中的运用;第二,你有能和同学朋友相处并且有分配利益关系的能力;第三,你要有对付中国社会如此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四,你要有基本的商业操作原则或者商业运作知识;第五,自己要是个具有领导力的人;第六,你要有自己领域的运作知识和专业知识。
10More

让大人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从大人的角度看问题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比如几年前一个女大学生应聘,说好自己什么工作都可以干。但等雇主问她能不能扫地时,她勃然大怒,说对方侮辱她的人格、不尊重人才。她就是不能想想:企业要创业,就得招开创型人才,不能请一个坐享其成的“姑奶奶”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拿白领的工资。开创性人才,应该懂得创业艰难,扫地、拉车可能都要自己来。
  • 不过,实行“常青藤原则”,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大人和老师如何从孩子的眼光中看世界;第二,孩子如何从大人的立场想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师生、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无法对话,“讨论班”也开不起来,最终还会产生代沟。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拒绝和父母交流思想,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 在他看来,使用成语过多是思想懒惰、缺乏原创的标志。
  • ...7 more annotations...
  • 而中国人使用的成语实在太滥,甚至被用来当学问炫耀,其实大部分是这种陈辞滥调,其作用无非是把人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凝固、僵化。
  • 比如我们的女儿在幼儿园中就开始学习道德,起点是“黄金戒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孔子说过一模一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却不是从这里开始,更不是从生活中开始。
  • 当你和其他孩子都想要一个玩具怎么办?成人世界中的利益冲突,在孩子的小世界里也都能展示出来。于是,老师就会这样启发孩子:“亚当把你推倒了,你摔痛了。这样很不好。老师要批评他。但是,既然你不喜欢被别人推,你是否应该推别人呢?别的小朋友摔倒了是否也痛呢?”“你和安妮都想要这个娃娃。她一把给抢走了,你哭了。可是,如果你一把抢走了,她是否也会哭呢?”
  • 那是一个深冬的早晨,在一个犹太社区中心健身房外的走廊里,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突然大发脾气:他一下子趴到地下,又哭又叫,两脚乱踢、两手乱抓。当母亲的一句话也不说,放下手里的包袱,先蹲下来,再坐下,后来索性全身趴在地上,使她的头和儿子的头成了一个水平线,两个人的鼻子也碰到了一起。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家都小心地绕开他们,尽量不去注意他们;他们俩个趴在地下,也都旁若无人。最后,孩子脸上的愤怒慢慢消失、显露出平静,哭叫声变成了耳语,终于把哭红的小脸靠在地板上,他的妈妈也同样把自己的脸靠在地板上。他们又这样呆了两三分钟:孩子看着周围的腿、脚、陌生人看他的目光,母亲也跟着一起看。孩子看母亲,母亲就看孩子。最后孩子坐起来,母亲也坐起来。孩子站起来,母亲也站起来。母亲拿起丢下的包袱,向孩子伸出手来。孩子抓住了母亲的手。两人一起走过了长长的走廊,到了停车场。母亲打开车门,把孩子放在儿童座上扣好,亲了一下他的额头。孩子的情绪已经变得非常安稳甜蜜。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当母亲的居然没有说一句话。在一旁一直跟踪观察他们的作者,简直要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母亲鼓掌!
  • 我现在在美国的大学教中国历史时,面对的是同样年轻、对中国“无知”的学生。不过我一直对他们说:“虽然我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三年,而且是历史学博士,但是,我在教你们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期待着从你们那里学到东西。这并不是因为你们关于中国的知识比我多。而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你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另外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生命。你独特的生命、独特的经历,塑造了你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你也应该看到从别的视角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你应该教给我的东西。”
  • 不过,在家长、老师学习从孩子或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时,孩子或学生也应该学会从家长、老师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否则,孩子就变得自我中心、觉得世界上只有他们的想法才重要。我们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 八、美国中小学的学生在学校内发生了意外伤害,他们怎么认定责任?比如,学生受了伤,或者自杀等。是学校承担?是教师承担? 
4More

怎样培养金融家_薛涌_新浪博客 - 1 views

  • 耶鲁大学为例,在过去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历史专业的学生占本科生的13%到15%。
  • 哈佛大学大前四大热门专业,第一是社会科学,选该专业的人数占本科生的48%;第二是生物,为10%;第三是英语,8%;第四是心理学,7%。
  • 总的趋势显然和美国一般的大学正好相反:人文学科越来越热。所以有些人还担心,专业可能变成一个阶级问题:对大学教育比较理解的中高产阶层,送孩子到好的大学,接受比较抽象、宏观的通才教育;对大学教育还不太理解的劳动阶层,孩子则进比较差的大学,而且在本科就读商学院。最后前者事业发达,后者则卡在低层的岗位,使贫富分化代际遗传。
  • ...1 more annotation...
  • 本着这一原则,我对想进华尔街的孩子的具体设计是:最好在读本科时学数学专业,甚至可以在这个专业上读到博士,当然也可以在本科后半路转读经济学或者财经博士。但无论如何,读本科期间一定不能跳入工商管理、金融财会类的专业。那是典型的“下等专业”。
1 - 14 of 14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