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上海袭警案 普通百姓何以连刺十警 - 11 views
7月1日,发生在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的恶性袭警事件,目前已致6名公安民警牺牲。自事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网友自发地悼念牺牲的民警,更有网友赞誉"上海警察是中国一流的警察"。然而,部分网友提出的"一个普通百姓也能以一敌十?中国警察的素质未免太低了"的质疑,也被网友们批评这是网络暴力。 警方态度不好惹祸? 7月1日上午9时40分许,一名北京来沪的无业人员突然持刀闯入上海市闸北...
7月1日,发生在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的恶性袭警事件,目前已致6名公安民警牺牲。自事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网友自发地悼念牺牲的民警,更有网友赞誉"上海警察是中国一流的警察"。然而,部分网友提出的"一个普通百姓也能以一敌十?中国警察的素质未免太低了"的质疑,也被网友们批评这是网络暴力。 警方态度不好惹祸? 7月1日上午9时40分许,一名北京来沪的无业人员突然持刀闯入上海市闸北...
上海袭警案的舆论情况大致是:实名言论一边倒谴责杨佳的残暴,个别有心挺杨的也不过是视杀人者的恶性犯罪行为于不顾,专注于强调社会的"逼迫",但还有绝不会赞美杨佳犯罪行为的底线;一个人长期光顾的论坛可以看作是半实名场合,名字虽不是真的,但待的时间长了,从事职业、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等,同论坛网友已经知道个大概,在这里,主流是对杨佳犯罪行为的否定,称呼杨佳为"英雄"、"义士"的较少--个别"极右"论...
题外的题内话: 人类陷在自己的主观里,无以自拔。如果他们偶尔能看清自己的形象,将会惊出一身冷汗。 但人们依然陷在自己的主观里,他们的判断、行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自己主观取向的摆布,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可能有的人会不耐烦地说,想这么多干什么呢?开心就好。我时常听到人们这么说,可是我也时常很沮丧地发现,说这些话的人经常会因为不能超越自己的主观,而被主观所奴役,作出不准确和不理智的判断,尤其...
关于近日发生在上海闸北的杨佳袭警案,虽然从发生到结束,仅仅数分钟,却丧生5人,致伤6人。其所引起的关注,不仅在网下,也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 很多人对杨佳袭警,不仅不觉得这是件坏事、错事,甚至拍手叫好。这让人甚觉杨佳大有当年马加爵之风采了。如果说当年马加爵是因为自身性格内向,再加上不能与同学很好相处,导致其过激杀人,从而让很多价值观尚不成型的学生对其崇拜有加,那么今天杨佳的行为,为什...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杨佳不死,天理不容。 七日内杨佳必死,毫无悬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杀了人,还不受法律的制裁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社会?无论是过去的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的法治社会,都不会容忍杀人者不偿命的情况,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最高法院的批复告诉草民一个不变的道理"杀人偿命"。 一个30岁不到的青年,持刀杀害六位手无寸铁而毫无瓜葛的警察,是一个丧尽天良的行为,一...
--2008年7月17日《南方周末》长篇通讯读后 【提 要】《南方周末》如此旗帜鲜明地同情和歌颂杀人犯,有选择地、牵强地、依据自己报纸的需要重新结构故事,将一个意外事件的背景罗织得无比详密,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社会。这样以主题先行之,有悖客观性、真实性基本新闻理念的反体制行为,虽然受到来自读者的批评,但是由于信息平台的严重不对等...
杨佳,这是一个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名字。 一个内向、孤独、单亲家庭之子,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标志性人物。有人说他是大侠,有人说他有精神问题,有人说他是扰乱社会的危险分子。 本文试图从杨佳的个人经历和成长背景解读杨佳,因为系天涯个人解读,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关心杨佳和仇恨杨佳的人以理性来对待天涯的解读,并给予指正。 在此首先向遇难的六位警察致以...
据新华网快讯消息: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袭警杀人案罪犯杨佳于2008年11月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 杨佳一案终于尘埃落地,这是一个可以逾期的结果--从上海对六名遇害公安警察的追悼大会的规格与悼词就可以判断出来: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吴志明出席追悼大会,公安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政法委送了花圈。市委、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工青妇等单位领导及社会各界千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灵堂上方横幅...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杨佳袭警杀人案发生后,引起包括法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0月2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二审裁定,驳回杨佳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日前,在我国刑事法学界享有较高声誉的3位专家--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