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杨佳案件之反面观点/ 天涯不归客:解读杨佳
dafeng qixi

天涯不归客:解读杨佳 - 16 views

解读 杨佳

started by dafeng qixi on 14 Jan 09
  • dafeng qixi
     
    杨佳,这是一个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名字。

    一个内向、孤独、单亲家庭之子,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标志性人物。有人说他是大侠,有人说他有精神问题,有人说他是扰乱社会的危险分子。

    本文试图从杨佳的个人经历和成长背景解读杨佳,因为系天涯个人解读,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关心杨佳和仇恨杨佳的人以理性来对待天涯的解读,并给予指正。

    在此首先向遇难的六位警察致以哀悼之情,并向杨佳健在的父母表示衷心的慰问。

    逝者以去,生者当志。愿杨佳悲剧不再重演,这是天涯分析和试图解读杨佳的真实意图。

    天涯引文出处:《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7月21日第21期

    她和邻居无比惊讶。在他们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内向、胆小的孩子,胡同里有其他孩子打架,他常常抱头鼠窜,避之唯恐不及。胡阿姨曾经"教训"自己爱惹事的儿子林佳,"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杨佳?"

    这是杨佳的邻居对小时候杨佳的回忆。

    1993年,杨佳小学毕业进入交道口中学念初中。《京华时报》报道,唯一对他尚存印象的老师,是当年教他体育的,"挺蔫儿的,不活泼。"他的一个小学和初中同学也说,杨佳变得不爱说话了。

    这是初中教师和同学的回忆。

    内向,胆小,说明杨佳小时候是一个在恐怖中长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般不会惹事生非,但在心灵深处,会产生对强势者异常的愤恨。压迫的极致就是毫无顾忌的抗争,而这种抗争往往以极端的形式出现。毛泽东曾经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心理学认为,这种反抗是潜在人的内心的,是下意识的。不断的压迫和委屈求全,更容易在合适条件下诱发极端的反抗和冲突。

    最早发自这里的报道说,杨佳母子与邻居很少打交道,偶有交集即是吵架或打架。而一位邻居说,每回和杨佳在楼道里打照面,杨佳虽不说话,但总是让开身子请人先过。

    这是跟杨佳并不太熟悉的邻居的回忆

    城市生活的特点,是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交往的减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在城市中很普遍。有报道称某家的人已经故去若干天了,邻居依然不知,相互间沟通的减少和沟通上的障碍,阻碍了人的社会属性的正常发挥。但做为个体,因为年龄的原因,对既有秩序和陌生人、年长者的尊重,还是会表现在每个人生活的习惯之中,从这些回忆可以看出,杨佳对于年长者和普通邻居,依然能够持之以礼。

    王静曾对邻居说起,楼下一块绿地被抄近道的人踩出一条小径,她和杨佳出门,她想走那小径,被杨佳拉住:你怎么这么没素质!而王静的亲姐姐王荣则评价自己的外甥"特别守规矩","每次坐车都江堰市系安全带"。

    ……
    比较统一的看法,他不爱说话,但"应该挺热爱生活"的。在3月20日的一个跟帖中,"非常旅程"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多数时候保持沉默:"不是放不开,我是不太爱说,爬山时候省力,主要是一个爬山时间长了习惯了。"

    ……
    5月29日,他在QQ上问"铁血"要"蜘蛛"的银行帐号,惦记着要把上次的乌鱼还给人家,因为"六七八月天太热了,不参加登山"。

    ……
    在上海芷江西路165号一家旅馆的薛姓老板的眼里,杨佳是位"懂礼貌、老实、本分"的人。旅社的服务员说,杨佳信的房间"很干净,没有一点垃圾"。

    ……
    入住期间,杨佳都会准时交费。旅馆晚上12点要锁门,杨佳从来没有在12点后回来过。

    ……
    走的时候,杨佳还很有礼貌地对店老板说:阿姨,再见。薛老板后来才听芷江西路派出所的民警说,杨佳那些天几乎每天都要去派出所。

    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男孩,一个承受教育的青年,自然会对规则充满敬畏。杨佳也不例外。如果是双亲家庭成长起来的男孩,他会在与父亲不断的冲突和反抗中,逐渐丧失对权威的敬畏,从而安全度过青春期,逐渐树立独立人格--因为在不断的超越父亲规定的红线后,他会产生这样的意识,原来老爸也不过如此,而单亲的杨佳,失去了这种冲破束缚,走向自我完善的机会。因此,天涯认为杨佳人格上有不健全的嫌异。对规则的敬畏,迷信规则,也是杨佳走向不归之路的原因之一,天涯这么看。
    2000年,王静还在一家洗衣机厂的招待所工作,因为"遭人嫉妒报复"(王静友人语),和单位的一位女同事发生了肢体冲突,王静随后将其起诉至宣武区人民法院,索赔数千元医疗费,因对一审判决不满,生了一场病,随后便于开始长达8年的上诉。

    ……
    "她这个人比较耿直,爱仗义执言,但个子又比较矮小,容易受人欺负,"王铁栓说,"后来他们单位让他别闹了,医疗费由单位出,她不肯,她对我说,她就要一个对错。"

    张艺谋有部很著名的电影,叫《秋菊打官司》,里面的秋菊跟杨佳的妈妈何其相似?只为一个对错,多么天真,又是多么纯洁,又是多么真诚的想法?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各样的事情,并不一定都有说法的,更何况你自己的坚持也不一定完全正确。社会的复杂源于人性的复杂,在法治还不完善、制度还不健全的中国,尤其如此,事事都非要一个说法,事事都要按自己的意志去实现,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另外,有许多人不知道,也许你的坚持根本就是一种错误,你为什么要一条道走下去呢?古人说:"千里寄信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唯独不见秦始皇",在某种情况下,选择妥协与和解,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生存态度。认死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是行不通的。

    王静的背包里装满了诉讼和上访的材料,经常一大早就出门。2007年3月,她背着那个包去了广场,想找人大代表反映问题,"结果直接被警察带到拘留所里去了,我听她说被关了十几多天。"

    广场是个敏感的地方,政治性很强,特别是某些特别的日子。三月份,是全国人大例会的日子,广场的气氛自然也不同寻常,可王静女士竟天真的想在这样的日子,向全国人大代表寻求帮助,可以看出王静的幼稚,更何况王女士的案子未必理由充分。从杨佳坚持要向上海警方讨个说法的经历来看,杨佳也继承了其母的个性。

    回来以后,儿子杨佳不见了,"后来好半天才在同学家找到",王铁栓听说,打那以后,杨佳就"有点不对"了。

    王铁栓曾想亲自劝劝杨佳,但被王静拒绝,"他奶说他特内向,总在家玩电脑,生人都不见的。"

    当信仰被打破时,人会感觉到彻底的绝望,杨佳也不例外。母亲的经历,对杨佳既有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了严重的摧残,他的道德信仰和法制信仰已完全被打破,这时候,他会对社会和法律产生严重的怀疑--怎么正常的诉求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解决?这法律还有什么用?警察是不是就是用来不分青红皂白抓人的?妈妈这么有理的事儿,怎么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要这法律还有什么用?这是天涯对此时杨佳心理上变化的逻辑分析,未必正确。

    而杨佳与世人的隔绝,内向又注定了杨佳在思想迷失时,得不到帮助,压力在增大,而压力却得不到释放,这迷惘、失望最终会沿变成仇恨,一发不可收拾。

    杨佳的网络令人迷惑。

    "非常地妖"--搏客取名。"钱能通神"--校友录中的名字。

    这些都说明,杨佳对社会的失望,精神的极度紧张和生活逐渐走向消极,不满在继续,仇恨在发酵。当一个人,一个体力强壮而精神极度失落的青年人,对社会报有敌意的时候,当觉得生活中"钱"决定一切的时候,爆发只是迟与早的问题了。惨案在不知不觉中向暴发的临界点靠近。

    他说自己"一个大龄光棍现在最想结交的就是美女",……但是按王荣的说法,杨佳从不和异性交往,杨母为此发愁。

    他在几个主要的户外论坛都有注册,网名"非常旅游",……

    ……
    事后,有网友"后悔当初没跟他深交","如果当时多跟他接触,多了解他,多帮助他,相信他不至于走上这条不归路。"

    现在,杨佳唯一的人生方向,就是异性和旅游了。异性,是这个年龄的青年内心的企盼,少年钟情,少女怀春,如果有美好的爱情的加入,杨佳的偏激和孤独当然会有所缓解,遗憾的是,杨佳的内向让他进一步走向孤独和偏激。

    薛老板清楚记得,入住的前一天,6月11日上午***点左右,杨佳来这里看房,当时他推着一辆自行车,没有锁。她让杨佳把车子靠门放。这里的单间标准是68元/天,薛老板答应给他40元/天,两天交一次房费。

    第二天,杨佳又推了另一辆新自行车,来登记入住。薛老板问他:"你这车咋不对呢?"杨佳回答说:"昨天的车子被偷了。

    6月23日杨佳返京后,26日又回到上海,这次他入住的是上海闹闸北长安路的梅园招待所,直至7月1日案发。

    旅游,本是杨佳生活的另一个爱好,如果天涯估计没错,当属杨佳唯一可能融入社会的机会了,可惜,杨佳在上海的旅游却发生了意外(至少是杨佳心目中的意外--不管别人,偏偏找我的麻烦的意外),投诉时,连新车也被偷,而投诉无效(至少杨佳这么认为),解决无望(上海警方两次赴京,均无果而返),可想而知,此时的杨佳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杨佳的前期代理律师事发后和杨佳谈了两个小时,感觉杨非常平静,似乎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当一个人唯一的爱好也要被剥夺时,这种积累已久的情绪,突然暴发,其悲剧终于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天涯有感于杨佳的悲剧,觉得一个人不但要知法/守法/懂法,还应认清实际,对自己不满的事情采取务实的态度,努力释放自己受到的精神压力,努力与人沟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坦然面对人生,最终达到人生的目标。

    社会除了应该努力营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外,还应建立合适的心理危机干扰机制,帮助那些正陷入迷途中的人。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杨佳案件之反面观点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