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广东省 省委书记 汪洋 解读 杨佳 杀人 案件
To Top
Start a New Topic » « Back to the 杨佳案件之反面观点 group
【提 要】《南方周末》如此旗帜鲜明地同情和歌颂杀人犯,有选择地、牵强地、依据自己报纸的需要重新结构故事,将一个意外事件的背景罗织得无比详密,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社会。这样以主题先行之,有悖客观性、真实性基本新闻理念的反体制行为,虽然受到来自读者的批评,但是由于信息平台的严重不对等,也由于《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同为广东报业集团的摇钱树,他们似乎总能争取到拥权爱财者的庇护,得以我行我素,变本加厉地坚持错误的舆论导向,明目张胆地偷塞自己的私货。
几天前,《南方周末》评论员鄢烈山先生撰文,将杨佳杀人归结为社会制度,最新一期《南方周末》用7000余字的巨额篇幅,绘声绘色地在头版头条位置,中性地、客观地、忍不住由衷赞叹地向读者描述了一个绝不不肯委屈自己,"凡事讲究规则","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的当代豪侠刀客的故事.
《南方周末》再一次用明晓的编辑语言昭告天下,什么叫"反体制冲锋"?什么是普世价值的舆论导向。
南报这篇长篇通讯的大标题为《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在第一版的版面上,编者一口气发排了杨佳四幅照片,除一张在案发后剃短了头发的半身照外,其余三张均为戴着帽子的杨佳户外活动时所拍的阳光照,其中两张跨着背包自右肩斜至左肋下。
通讯的是这样开篇的:
"上海袭警案的主角杨佳,退掉了他在招待所的房子,拿一把刀走进上海闸北公安分局。临行前他对招待所老板说:"明天不用住了。"
在这些照片下,报纸用大字单独提示读者。
"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在一度拒绝配合警方做口供之后,杨佳首度解释犯案动机的第一句话赫然是: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大约还觉得如此开头,不足以让杨佳给读者留下正面侠客的印象,长篇通讯在第一部分中,白描式地对杨佳有这样的描写:"刀刀见血。几乎只有一种刀法--杨佳用刀对准民警的胸腹部或者颈部动脉,猛烈插入,然后用力上挑。这会使人在5到20秒内因失血过多而毙命。"
连杀六人,均系无辜,他们同样是父亲、儿子、丈夫,凶残的杀人犯,无论刀法如何娴熟果断,都难以让读者认同其杀人行为。南方报或深知这一点,随即评论道到"主流语境中,这把血债累累的刀的拥有者完全可以用"丧心病狂"、"穷凶极恶"、"毫无人性的暴徒"来形容;而网络中则有一些网民给予杨佳同情以及只有近年焦点人物时常有过的那般的待遇:"刀客"杨佳有了自己的"武林列传":性刚烈如杨佳者,不惧死而惧受辱,一朝受辱,必流血百步,伏尸数人……"看看吧,一个"主流语境""网络语境"的划分,善恶界限,是非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就消失了。一个杀人,连杀六个人的凶手,在《南方周末》版面上,借助网民的语言(网民都是此类语言吗?),就被描绘成了"武林外传"中的"刀客","刚烈","不拒死,拒受辱,一朝受辱,必流血百步,伏尸数人……"。不知道上海闸北区公安分局殉职的民警们的家属看到这一段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接下来,报纸给出了杨佳的"成长档案",从小父母离异,"杨佳从小就有的一个特点是凡事讲究规则,不乱穿马路,看不惯父母乱丢垃圾,会跑过去捡起来"。"连玩丢沙包的游戏都从不作弊耍赖。"我想这可能是事实吧,希特勒小时候也未必不是个好孩子,但是,"凡事讲究规则""丢沙包游戏从不作弊耍赖"并不能成为杀人的正当理由,连杀了六个人之后,我们能因为他小时"讲规则从不耍赖"而原谅他吗?
对于出事之前的热爱户外活动的好青年杨佳,报纸是这样介绍的"在驴友圈,杨佳参加活动时很主动,话不多,但乐于助人,见到漂亮女孩很腼腆。在郎八拉之行和杨佳始终走在一块的KEEM对他印象很深:"休息的时候他两次给大家买冰棍,我们都挺意外。"看看多好的一个人啊。他怎么会杀人呢?杀人一定是有着杨佳自身之外的原因吧?看似闲笔的描写,正在一步步通过煽情,加深着读者对杨佳的同情和理解。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南报记者笔锋一转,开始了对我们这个社会以及制度的不动声色的声讨。
--离婚后,母亲工厂倒闭了。
--99年技校毕业后,杨佳到两家单位上班,尔虞我诈,杨佳看不惯,走了。
--在一家公司短暂工作后,又失业了。
--杨佳母亲因姿色出众人也年轻,经理老是套瓷,引发另一女人妒忌,杨母腿上被咬掉了一块肉,导致住院。
--杨母为此走上漫漫上访路,直至国务院信访办最高法院信访办。
--杨母婚介所登记择偶,又被婚介所骗了。
--杨母上访找人大代表反映问题,因故被拘留十几天。
--1500元的退休工资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到民政部门给儿子申请低保遭拒绝。
--杨佳一直找不到工作,"厚厚一摞申诉材料,都是杨佳帮杨母打的。"
--杨佳前年冬天杨佳在山西旅游时,在派出所被警察打了。门牙被打掉了,补牙花了几千块钱。"
--母子俩又一次不断上访告状,告到公安部,山西公安赔了三万块钱。
--刚工作时杨佳攒钱买的新自行车被偷,此后杨佳特别痛恨偷自行车的人。
--2007年10月5日傍晚时分,上海市闸北区普善路口。杨佳为了旅游方便租用的自行车被警察拦下。
--杨佳对于盘查的民警十分抵触:"你为什么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查看我的证件,限制我的人身自由?你为什么不拦(他们),就拦住我一个……
--"你有什么理由在这占用我的时间?这是法律规定的吗?你把法律拿过来,你会背!你就这样子限制我的人身自由,你有什么理由?"
--"法律?什么叫法律?法律哪一条规定你临检无缘无故要这样地抢我的证件。你怎么可以限制我的人身自由?"
--杨佳被带回芷江西路派出所继续接受讯问。此后所发生的事并没有被公布。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律师谢有明在听完杨佳的陈述后,表示自己完全能够理解杨佳。
--有消息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进一步透露:当时杨佳和民警们发生了误会,杨佳说自己只是举起手做了一个防护的动作,民警却以为他要反抗,将他按倒在地,"他说民警们搜查了他的包,还把他的衣服都搞脏了"。
--杨佳指控当日在派出所遭到上海"七八个警察的殴打。
--被释放回到北京之后,像前次状告太原警方一样,杨佳多次通过信访件、电子邮件等形式,向上海市公安局和闸北公安分局督察部门投诉,提出开除相关民警公职、赔偿其精神损失费的要求。
--亦有可靠人士透露:十七大期间,上海警方曾在京找过杨佳,跟他商量1500元数额的赔偿,但杨佳不肯罢休。6月份,上海警方给杨佳去了电话,"你不要把这件事情搞大了。"
--几乎与此同时,6月底,王静梅持续8年的上访终于又有了一个说法。"法院信访办答复她,按理说这个案子应该重审,但案子实在太小了。还是决定不予审理了。"王静梅大怒:"你这事小了的话非得闹大了才管啊?!"
《南方周末》的报道,虽然很长,但是逻辑脉络很清晰。第一,杨佳是个好孩子;第二,杨佳的家庭很不幸;第三,杨佳母子受到社会严重的不公正对待;第四,警察要委屈杨佳一辈子,杨佳痛斥警察,警察无言;第五,杨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很显然,<南方周末>文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尽管鄢烈山杂文明白地阐述了中国的现行制度造成杨佳杀人的观点,但是由于绝大多数老百姓对言论的理解,总不及听故事来得更直接,今天这篇通讯在表达《南方周末》立场方面,有着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悬念、类似武侠传奇的效果,在更大程度上起到了一般普世价值传销起不到的作用。《南方周末》似乎是在用事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警察该杀?为什么杨佳会成为当代荆轲?为什么是要讨伐制度?
不信?请看看《南方周末》自己电子版的网上留言吧.
1、爱中国 爱杨佳!
2、把杨佳说成精神病,太无聊了。
3、全是制度惹的祸。
4、孤胆单刀奇袭差馆手刃10警毙绝6命!不管结果如何,兄弟你都赚了!
5、我相信警察打扬佳,凭他那样跟警察说话,不打才怪呢!
6、杨少侠一路走好!历史会给你公正的评价!
7、不在忍耐中逝去就在忍耐中爆发!
8、我相信一个杨佳倒下了 无数个杨佳会站起来 正因为有无数的你存在 我们的尊严才有可能得以保存
9、杨佳有颗勇敢的心,当我们被日常的各种怪现象慢慢麻痹后,你用自己的壮举给我们擂响了公民的最强音!
10、走好,英雄!天堂没有警察
11、英雄------悲剧的主角!
12、一个不错的青年怎么会变成铁血杀手?!
13、社会的悲剧啊!
14、在此问候杨佳的母亲,坚强地活下去,我们都是您的孩子。
15、一个从来没前科的循规蹈矩的好人,一个从来没有用过暴力的好青年,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好小伙!因为一辆自行车的事被带到了派出所,在办案民警遵纪守法,客客气气,柔声细语的讯问6个小时之后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徒!一个毫无人性的凶顽!!!JC太有才了!这个过程真是太雷人了啊!佩服啊!佩服!
16、中国要是有百分之一的人都这么较真,中国就会好很多很多了
17、都是制度惹得祸!
18、这篇文章,我看到了杨佳和我们一样,没有权,没有钱,没有关系,他有的就是一颗单纯的、执着的、正直的心灵,他做了我们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也是他最后唯一能做的事情。
《南方周末》如此旗帜鲜明地同情和歌颂杀人犯,有选择地、牵强地、依据报纸的需要重新结构故事,将一个意外事件的背景罗织得无比详密,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社会。这样以主题先行之,有悖客观性、真实性基本新闻理念的反体制行为,虽然受到来自读者的批评,但是由于信息平台的严重不对等,也由于《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同为广东报业集团的摇钱树,他们似乎总能争取到拥权爱财者的庇护,得以我行我素,变本加厉地坚持错误的舆论导向,明目张胆地偷塞自己的私货。
老话说,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今天,关于杨佳的长篇报道,南报又冒了一个大泡。新任广东省委书记,政治局委员汪洋同志读了这篇东西之后不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