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基很会讲故事,他在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证明他的看法,阐释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更大的真理。他特别指出,这本书里讲到的每个故事都依赖于一个值得相信的承诺、一个有效的工具和用户可接受的协议的成功熔合。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小石 -
Posterous改為訴求「停筆的博客」,市場規模至少增六倍 (Mr. 6) - 0 views
胡泳:《未来是湿的》译者序(三)--互联网是一锅石头汤 -胡泳的BLOG-搜狐博客 - 0 views
-
-
承诺对于每位要参加一个群体或者为此群体做贡献的人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工具帮助的则是“怎样做”——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或至少把它控制在可控水平。协议则确立了路上的规则:如果你对于这个承诺感兴趣并采用了那些工具,你可以预期得到什么,以及群体将期望你做到哪些。将这三个特征一起考察,将有助于理解依赖各种社会性工具的群体的成功与失败。
-
以任何机构的方式做都太昂贵
- ...4 more annotations...
胡泳:《未来是湿的》译者序(二)--互联网是爱的大本营 -胡泳的BLOG-搜狐博客 - 0 views
-
当SARS在2003年爆发的时候,哈佛大学一位生物工程专家创办了两个邮件列表。其中之一叫做SARS Science,专门收录有关这一传染病的医学和科研信息。成员包括世界各地的分子生物学家和其他研究病毒的科学家,而很多报道SARS新闻的记者都是列表的订户。另一个列表用于发送疫情报道。
-
在“9·11”之后,一位中东史教授开设博客,成为报道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记者的必去之处。
-
Meetup.com通过登记人们的兴趣和住地,确定潜在的群体并帮助他们聚到一起。
- ...3 more annotations...
胡泳:《未来是湿的》译者序(一)-胡泳的BLOG-搜狐博客 - 0 views
-
舍基的意思也并不是说,等级组织完全成为明日黄花了,而是说,如果以前我们习惯于把群体行动先验性地看成有人组织方能行动,现在,我们需要开始熟悉围绕话题和内容而产生的有机组织。舍基的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互联网和其他技术进步给群体动力学带来哪些改变而落墨,这种改变穿越了地理的和文化的鸿沟。
-
因此,我起初把这本书译成《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但就在这时我遇到了老朋友姜奇平,他很早就欣赏舍基的思想,尤其是这句话:“我们在历史上高估了计算机联网的价值,而低估了社会联网的价值,所以我们花了过多的时间用在解决技术问题上,而不是用在解决使用软件的人群的社会问题上。”他得知我正在翻译舍基的书,便说,何不把“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与“湿件”(wetware)串起来,因为它们有些重要的共同点:第一,它们的存在方式,都是“湿”的。意思是只能存在于“活”着的人之间,存在于人的“活”性之中。第二,它们很接近于哲学上说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后现代性的核心;而社会性软件和湿件为主体间性提供了一种现实的表现形式。
-
平心而论,“未来是湿的”这个概念其实跟舍基没有什么关系。我本来有点犹豫,觉得是不是太自由心证了,但当我听到奇平说了这样一番话,便立即下了决心: 前苏联故事片《办公室的故事》中有段精彩对白,比较接近本意:女上司严厉地质问男主角:“你说我干巴巴的?”男主角吓得摇手说:“不,正相反,你湿乎乎的。” 这个社会,如何不是干巴巴的,而是湿乎乎的?意思是社会如何成为更人性的,更有人情味的?互联网的终极意义,社会性软件的终极意义,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往往有一个错觉,就是以为发明互联网,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技术化,更干巴巴。其实正好相反,籍由社会性软件,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的人文含义,就是让世界变得湿乎乎的,或很俗地说,让世界充满爱。
- ...2 more annotations...
Python 史话 - pc01的专栏 - CSDN博客 - 0 views
-
Python /pi:'thon/ 用作者的话说, Python是另一个脚本语言,另一个Perl。 Python的设计崇尚简洁和优雅,它主要吸引那些觉得Perl 丑陋怪异的程序员。Python \Py"thon\, n. Python是卧在特尔斐阿波罗神殿的毒蛇的名字。Python一种大型蟒蛇。
-
Python是一种解释型、交互式、面向对象的通用编程语言,它的标识是一条可爱的大蟒蛇。我们经常拿它和Tcl、Perl、Scheme、Java 比较:Python有非常清晰的语法,先进的面向对象设计,拥有模块、类、异常处理、动态执行和高级数据类型。强大的标准库涵盖了字串处理(正则表达式)、网络协议(HTTP, FTP, SMTP,XML-RPC, POP, IMAP)、软件工程(敏捷开发,单元测试,logging)、操作系统接口(系统调用,文件系统,数据库)的方方面面。此外它还拥有大量的第三方扩展库和庞大活跃的社群支持,比如图形库PIL,跨平台GUI框架wxPython,应用服务器Zope,网络框twisted,3D支持PyOpenGL。简单,强大,开放和免费,就是使用Python最好的理由。
-
Guido van Rossum 是Python语言的作者。据称Guido 因喜爱英国BBC每周滑稽剧Monty Python'sFlying Circus 而命名Python。象Linux 和Delphi这类单词的发音总是另人迷惑,Python社区称Python为派森[音],称Guido为奎多[音]的占了大多数。
- ...7 more annotations...
Betty's Neverland » Designs for SLL - 0 views
译文:把Gmail变成你的个人神经中枢 | Riku //关注新网络! - 0 views
听说Google被墙 - 安猪 - 0 views
Web设计的速查卡 - 0 views
Twitter的"幻想营销" - 0 views
从哪里找高质量的图片,看这里! - 0 views
推荐Google Reader的另外两个理由+一些RSS源 - 0 views
电子书阅读的调查数据 - 0 views
揭秘3G时代内容产业十大新模式 - 0 views
手持终端为颠覆而生 - 0 views
北京颂歌--八零年代!: 图林各省第一印象 - 0 views
一个 Geek 的实验:体验地理位置识别的生活方式 - 0 views
我惨遭表扬了 - 超平的博客 - 0 views
-
我开始以为这些故事,可能无非就是一些“讲困难”“诉苦处”的老调子老套路,里面没有多少新鲜可看的东西。可是,当我连着看完《一个基层图书馆馆长的自白》(2008—1)《三个女人撑起一片天》(2008—2)《一个基层图书馆馆长的创业之路》(2008—3)三个故事之后,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开始时的想法,是多么的主观武断和不负责任。
-
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哪个更重要呢?理论为现实服务,学刊为基层“支招”、为基层解困,为基层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包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建议、参考等)。“馆长的故事” 系列报道,为基层图书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为此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应该感谢《图书与情报》杂志同仁们为此所做的工作。
-
一个“非学术内容”的栏目,为何受到欢迎?是因为它满足了不同学术、不同文化层次的图书馆工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对提高文化水平的需要。图书馆老前辈顾廷龙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曾指出,图书馆杂志应该姓“杂”,不要办成单一的“学刊”,可谓语重心长卓有远见。
-
导读:年前王景发老师发给我一篇文章,是西安一位图书馆同仁表扬我的。为什么要表扬我捏?因为我主持了一个故事会,他认为我主持的这个故事会非常滴不错。可是一开始他并不这样认为,对我这个故事会不报太大的希望。但是三个故事以后他觉得有点出乎意料,因为那些故事挺好听的,听了以后有同感有共识有理解有鼓舞有欣慰有启发,于是抓起笔来就一口气写下一篇读后感。如果作者是第一个电邮给我的,我通常会谦虚地认为这是表扬王景发老师的,因为他是负责办这个刊物的人,所以我会毫不犹豫滴转发给王老师并告诉他这是表扬他滴。幸运的是,作者把稿子寄给了王老师,以王老师谦虚有礼的品格,他会理所当然滴认为这是表扬我滴,他这样对我说:"超平老师,您好,转发一篇来稿,以表对您的敬意。"世界上有谁不喜欢表扬呢?表扬是一种伟大的激励,我因为这种激励还在努力地主持这个故事会,时间长了,我有了新的发现,我认为可以把这个故事会当作是一次又一次的馆长访谈,收获的信息远远比做问卷来得详细,当然,收获信息的过程并不那么直接,就看你的动机目的敏感度等等了。最后,发布一个招聘启事:招聘线人,因为我需要提供有故事的馆长的线索。如果线索被采纳,我请好饭。再补充一点,馆长的故事不局限于基层公共图书馆,只要有故事就成。再再补充一点,欢迎继续表扬。
« First
‹ Previous
301 - 320 of 707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