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matching "文�¦" in title, tags, annotations or url

Group items matching
in title, tags, annotations or url

Sort By: Relevance | Date Filter: All | Bookmarks | Topics Simple Middle
isaac Mao

《2018中国教育广州宣言》会议版1.0发布版(EduAnn2018v1)正式发布 - 0 views

  • 2008中文网志年会(简称CBC2008)的教育专场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关心教育的人士40多人,以圆桌会议方式,集思广益提出了11条旨在改良中国教育的条目。教育大发现社区(SLL)担任了此次宣言制定的组织整理工作。教育大发现社区成立了EduAnn2018委员会,采用每周例会的方式,来推进EduAnn2018宣言的整理与发布工作。本文是以CBC2008圆桌会议表决结果为主,整理形成的EduAnn2018会议1.0发布版本。
  •  
    2008中文网志年会(简称CBC2008)的教育专场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关心教育的人士40多人,以圆桌会议方式,集思广益提出了11条旨在改良中国教育的条目。教育大发现社区(SLL)担任了此次宣言制定的组织整理工作。教育大发现社区成立了EduAnn2018委员会,采用每周例会的方式,来推进EduAnn2018宣言的整理与发布工作。本文是以CBC2008圆桌会议表决结果为主,整理形成的EduAnn2018会议1.0发布版本。
isaac Mao

[Big-Brother] 老大哥在Skype上看著你 - 0 views

  • 這個預視畫面上的文字,原來是可以選取的;它並不是靜態圖檔。但真正重要的是這些對話的內容:這是小說「一九八四」中,主角史密斯(Smith)在犯下思想罪、被思想警察逮捕,而且在友愛部中受盡身心折磨之後,與負責對他進行「再教育」的奧勃良(O'Brian)進行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其實極其苛烈,似乎不像是會被放在一個IM軟體視窗裡的內容。這段文字是這樣的:
  • 這個預視畫面上的文字,原來是可以選取的;它並不是靜態圖檔。但真正重要的是這些對話的內容:這是小說「一九八四」中,主角史密斯(Smith)在犯下思想罪、被思想警察逮捕,而且在友愛部中受盡身心折磨之後,與負責對他進行「再教育」的奧勃良(O'Brian)進行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其實極其苛烈,似乎不像是會被放在一個IM軟體視窗裡的內容。這段文字是這樣的:
  • 這個預視畫面上的文字,原來是可以選取的;它並不是靜態圖檔。但真正重要的是這些對話的內容:這是小說「一九八四」中,主角史密斯(Smith)在犯下思想罪、被思想警察逮捕,而且在友愛部中受盡身心折磨之後,與負責對他進行「再教育」的奧勃良(O'Brian)進行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其實極其苛烈,似乎不像是會被放在一個IM軟體視窗裡的內容。這段文字是這樣的:
isaac Mao

中国科幻为什么低潮,陈洁再揭内幕 - 0 views

  •   对科幻人来说,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高峰。从叶永烈发表十年动乱后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开始,科幻创作可谓风起云涌。直到今天,中国科幻代表作和经典之作,无论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科幻文学界普遍认可的《飞向人马座》,几乎都是那几年集中诞生的。
  •   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王若水曾在《周扬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后探索》一文(收入王蒙、袁鹰主编《忆周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提到,运动的导火索是对周扬、王若水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文革结束后,全社会思想解放,对于“人”的认识和讨论风行一时。1980年《中国青年报》关于“人生观”的讨论轰动一时,同年《人民日报》发表《人道主义就是修正主义吗?》影响很大。
  •   在这场运动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为“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批评科幻“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已经试刊成功的《中国科幻小说报》,申请刊号的报告再也没有下文。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发表一篇科幻小说。
  • ...2 more annotations...
  •   “清污”很快就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干预下偃旗息鼓了。但对于科幻来说,1978年,其兴也勃,1983年,其亡也忽。虽然1980年代后期,新一代科幻作家开始成长,并时有佳作,但再也没有恢复到1978年的“举国繁荣”,而直到今天,2009年3月,中国的专业科幻作家仍凤毛麟角。好像国际科幻界不在乎缺中国这一块,中国的科幻还有未来吗?
  •   但是第二天郑文光没有去取稿,他早上突发脑溢血,卧床半年后,终于能够站立并歪歪斜斜走路,但右手完全萎缩,不能正常发音。他的创作生涯从此结束——这一年,他54岁。
  •  
    河蟹由来已久,阴魂不散
isaac Mao

薇罗独语 » Blog Archive » 中国的未来 - 0 views

  • 要说揭露更多造假内幕的话,我个人对于郎朗弹钢琴的环节也存有疑问:明明是大三角钢琴,弹的时候却连后面的琴盖都没打开,旁边也没有拾音的麦克风……不知是如何向全场发声的。
  • 说到和谐,开幕式上最令我难以忍受的就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亵渎。本人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经史子集也自问还读得比较多。但当那两千多个头插鸡毛,手持竹简的人跪拜于地摇头晃脑,同时出现一个阴阳怪气、太监传旨般的声音,没前没后地说着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可死”……然后千人同声附和时……我确实被震惊了,不知道这是在干嘛,甚至联想到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第二天上网查,却发现这一环节居然号称“孔子授徒”……
  • 孔子绝对不会像开幕式表演上那样领着三千弟子念什么语录,并让所有人摇头晃脑地附和……这绝不是什么孔子授徒,而是洗脑和侮辱!
  • ...1 more annotation...
  • 至于孔子的核心思想,随便问一个没读过《论语》的人,只要对传统文化稍有了解,就该知道孔子最推崇的一个字是“仁”,不是什么“和”!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其后董仲舒又将这一思想扩展为“仁义礼智信”,后称儒家“五常”,是贯通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中最核心的因素。压根没有“和”什么事!把“以和为贵”说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概括,根本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对眼下当权者所提出的“和谐观”的赤裸裸的献媚!
Roger Chen

梁文道 : 除了大局,還有歷史-與余秋雨先生共勉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 中国历史最令人感动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历史的书写本身。
  • 天地正义,有时只能在时间中寻求,用一句俗滥的话,「没有人逃得过历史的审判」。所以忠臣含寃而死,良民要是在暴政下仓皇,唯一还能给他们一个清白的,竟然就是后来者书写的历史了。这是理想,现实里的史官很难不被当权者干预。为了掩饰过犯,很多人会想消灭事实留下的痕迹,于是记忆与记录就不只是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而且还是种政治了。
  • 时事评论不只是批评时局里的种种弊端,往往还是种策论,要懂得站在政府的角度,以旁观者的清明提出可行的建言。这种文章写得多了,会渐渐习惯穿上当权者的鞋走路,稍不留神就要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与批判的距离。
  • ...3 more annotations...
  • 中国文人更有当国师的传统欲望,尤其容易养成这种不把自我当回事的 「大局观」,有时还不限于策论,更要主动充当政府发言人,替官抚民。
  • 例如同样著名的知识分子,同样是替政府思虑,钱钢先生则指出「在更漫长的救灾日子里,灾民们可能的群情波动,政府都应以最大的仁厚包容 之……」。他还「恳请指挥者,慎用『破坏抗震救灾』的罪名,温和化解灾区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值此非常时期,『和谐』二字,何其珍贵!」
  • 其实我们做文章的人,何尝又不是在向历史交代呢?每一篇文字,每一段讲话,都会在这个年代成为存档,再交予后人查考论断。中国不算是一个宗教主导的国家,往往以历史代替宗教,尤其知识分子,更是不愿多言死后鬼神,唯求「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一般百姓或许会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文人相信的却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fd cn

刘大华 律师主页 - 0 views

  • 尽管我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但我对照《办法》,却发现自己已多次“违法”了:我在网上算命,是游览了宣传封建迷信的网页,我违法了;我在网上读到一篇诽谤某某某的文章,我违法了;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色情小说,我违法了;我看到一篇批评某国家机关的文章,因为该文章损害了国家机关的信誉,我违法了;……;我竟然不但每天都违法,而且还是每天多次违法。按照每次五千元或每天五千元的罚款标准,将我罚得倾家荡产仍不能达到《办法》的要求。我能不恐惧吗?全国的网民能不恐惧吗?从此,从不做亏心事的我,也害怕半夜的敲门声,深恐闯入几个公安强行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开出一张张罚单……。
  • 尽管我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但我对照《办法》,却发现自己已多次“违法”了:我在网上算命,是游览了宣传封建迷信的网页,我违法了;我在网上读到一篇诽谤某某某的文章,我违法了;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色情小说,我违法了;我看到一篇批评某国家机关的文章,因为该文章损害了国家机关的信誉,我违法了;……;我竟然不但每天都违法,而且还是每天多次违法。按照每次五千元或每天五千元的罚款标准,将我罚得倾家荡产仍不能达到《办法》的要求。我能不恐惧吗?全国的网民能不恐惧吗?从此,从不做亏心事的我,也害怕半夜的敲门声,深恐闯入几个公安强行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开出一张张罚单……。
blt-fqx

毁人不倦 » 博客存档 » 沉默的少数人 - 0 views

  • 《网络评论员工作指南》(出处不明,未经核实) 为了培养网络评论员的工作技能和合作技巧,特编写本工作指南,供全国各省市的网络评论员培训班使用。 总则:网络舆论战争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为了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每一个网络评论员必须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苦劳动保卫共和国的网络防线。 基本工作方法: 1、在工作时间内必须每小时至少查看一次工作邮箱,时刻注意领会上级指示的最新精神。 2、网络评论员根据上级指示进行合作,根据工作需要,将由跨地区、跨专业的网络评论员组成工作小组,执行特定的任务。在有必要增加人员时,上级将从其他小组抽调人员加以充实。 3、基本工作方法:日常工作按照网站分小组,每个重要网站的有关论坛由一个小组负责。日常工作是按照总体方针,维护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遇到突发事件,则按照上级部门的专门工作组的指令行事,暂时停止日常工作,把有关人员资源投入到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工作。 4、网络评论员要善于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必需有多个不同的网名,而且不同的网名要发表不同风格的文章。必要的时候,可以由不同小组成员制造网友辩论的假象,然后由第三方推出强有力的证据, 把公众舆论引导到第三方。 5、某些网络谣言出来的时候,必须尽快搜索到谣言的首发地点和首发人,然后勒令网站管理员删除原贴,网络评论员则拷贝内容,以不同的IP地址发表自己就是事发所在地的当地人的申明,然后由版主或以其他网友身份指出:他的IP地址不在事发所在地,该消息纯属谣传。 6、必要时可以制造更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吸引网民视线,然后很快澄清该消息纯属谣言。 7、某些论坛人气不错,网友信用度比较高,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制造一种混乱,通过似是而非的文章进行干涉,跟贴作非理性的故意曲解、制造误会和争辩,转移网民注意力。 8、海外网站较难控制,当不能主导论坛舆论的时候,可以采用大量短贴、无实质内容贴、非理性贴进行刷屏,令版面充斥无意义的混乱,使读者失去兴趣,这样达到避免反动思想流通传播的目的。 9、不断学习,提高文字水平,学会使用不同的文笔风格写作,善于模仿他人文笔,这是网络评论员的基本功。 10、学会与网友交流的技巧,与网友私下打成一片,获取网友的信任,尤其是那些文章有影响力的网友。如果有可能,争取一些重要论坛的版主位置。 11、培养高超的判断力,能够在诸多贴子中迅速找到真正有影响力的帖子和写手,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12、注意培养政策法规意识,不可误解当前的工作精神。注意吃透上级指示的近期发贴类型实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13、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一定要制造真假难辨的形象,成为一个不容易被鉴别身份的人。不仅要熟悉我们的观点,更要熟悉对方的思路,知己知彼。 14、网络评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任务,不被困难和误解阻挡,不在乎表面上的面子,做到任何情况下不会真正被对方激怒,永远保持理性、冷静的心理。 15、网络评论员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在各种富有迷惑力的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 16、网络评论员实行小组监督和纠察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其工作成绩由上级有关部门评定。 以上16条,是网络评论员的工作指南。希望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落实贯彻,在”保先”运动中争做先锋。 网络舆论导向工作指导委员会
Roger Chen

由学者从政到专家治国-谢泳 - 新浪BLOG - 0 views

  • 1948年,国民政府经济最坏的时候,胡适曾向当时的行政院长翁文灏推荐了三个经济学家,一个是吴景超、一个是蒋硕杰,还有一个是刘大中。虽然这三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后来没有得到翁文灏的重用,但胡适期待学者从政的苦心还是非常有意义。后来在台湾的经济起飞中,蒋硕杰、刘大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  
    1948年,国民政府经济最坏的时候,胡适曾向当时的行政院长翁文灏推荐了三个经济学家,一个是吴景超、一个是蒋硕杰,还有一个是刘大中。虽然这三个年轻的经济学家后来没有得到翁文灏的重用,但胡适期待学者从政的苦心还是非常有意义。后来在台湾的经济起飞中,蒋硕杰、刘大中都起过重要作用。
blt-fqx

什么都没发生过 - 0 views

  • 连岳老师,接禁令,近期专栏文章请回避“爱国”、家乐福等。给您带来不便,敬希原谅。环境如此,肯请理解。上面是某一家报纸编辑给我的留言。所以一有大事发生,我就特别厌恶自己的时评专栏。将来的人如果仅仅只研究了中国的媒体文章,就会发现,这个国家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  
    连岳老师,接禁令,近期专栏文章请回避"爱国"、家乐福等。给您带来不便,敬希原谅。环境如此,肯请理解。 上面是某一家报纸编辑给我的留言。 所以一有大事发生,我就特别厌恶自己的时评专栏。将来的人如果仅仅只研究了中国的媒体文章,就会发现,这个国家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shi zhao

家丑不可外扬(转) - 0 views

  • 我不知道外国记者里有多少有这种小家子气意识--你丫越是不让知道越不让我采访我越是要写,越是要写你怕被我写的东西,而且写得越坏越好。他们在国外没遇到过这种畸瘤,在国内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打交道,深恶痛绝。 中国政府 曾经号称过在奥运前夕要放开媒体,任何外国媒体到地方采访,只要当事人同意,无需经过外办批准。当然,这个誓言,跟他们很多以前的保证一样,是一股貌似温 馨的屁。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外国记者在华有个类似俱乐部的组织,出过一篇报告,里面有他们翔实的在各地受到的遭遇。
  • 每天我们收到的长的要命的邮件里,凡是新华社啊China Daily的新闻,基本上是唱颂歌的英文版,反过来只要是外国记者写的文章,除了极少数,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环境污染啊,强制拆迁啊,土地纠纷啊,官员腐败啊,西臧新江啊,这些CPC憋了一肚子火恨不得压之藏之而后快的东西上。
  • 问题是,中国人,有没有权利,知道他们所居住的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切事情?
  • ...7 more annotations...
  • 答案不用我说,宪法里都写过的。虽然大家也都知道,宪法顶个球。
  • 但是现在糟糕的是,几乎所有那些“负面”的报道,都集中在外文媒体里,它们的读者,都是对中国本来就不怎么了解的外国人;而中国人,自己本来首先看不到报道,即使看到一星半点,或者从CPC那里有意无意的强调中得到的消息,则会本能的反应,这些外国记者就知道说我们坏话,坏透了
  • 就像西脏问题,有几个人愿意坐下来静心的去看看书,研究一下史料,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人家那么恨我 们?一看到外文媒体曝光立刻热血冲头,立刻摩拳擦掌要扬我国威雪我国耻。(当然外文媒体这次的群体性不专业也是搬砖头砸自己的脚)
  • 一个国家的“负面”报道,都是以非此国语言的媒体披露,这件事情,本身就很说明一个问题。
  • 你们素质太低了,所以不能直接选举国家的领导;你们文化太低了,所以不能让你们看最真实的一面;不过你们的爱国心还是值得表扬的,所以当有人揭短时你们都勇猛的给我冲上去骂!
  • 我印象中的所有CPC外 宣办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一个形象:中年男人,油光泛亮的头发,深色西服和西裤,一个模子出来的黑皮鞋,牙齿因为多年抽烟不洗牙而变得蜡黄,凑近了说话口臭 逼人,在你掏名片给他之后永远不会回赠名片,脸上挂着虚假的勉强的笑容,嘴里说出来的话你永远都可以预知下一句是什么。
  • 他们总是跟着你,寸步不离,“为了你的安全”;他们总是在刚开始想要抱怨的农民面前及时挥出他们肥厚的手掌,“够了,就说到这里吧”; 他们总是强调,“即使……尽管……总的方向大的趋势还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总是要邀请你跟他们共进午餐或者晚餐,哪怕他们刚刚陪同警察叔叔审问了你2个小时,他们还是非常愿意跟你唠唠家常,逼你喝点儿小酒,最后以“欢迎下次再来xxx”而告终。
isaac Mao

东西方一再错过的梦 - 0 views

  • 看起来,在危机事件出现时,像傅莹、陆克文这样的“双文化”政治人物,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底蕴,对改善关系有所助益。但是,文化沟通的影响力也不宜过分夸大,很多时候,利益的驱使才是根本,傅莹、陆克文也都是需要服务自身的国家利益。像西藏问题、奥运圣火传递、CNN主持人污言秽语等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绝非文化冲突如此简单。
  • 而对中国所谓民族主义思潮的担忧和恐惧,也只会是杞人忧天。
  • 但中国社会内部的体系和舆论,必然会通过多元的声音、对极端的反省,自发调整,渐渐拉回到理性轨道。
ooof ooof

科学网-一个日本留学生眼里的中国人!(转帖) - 0 views

  • 你们号称文明古国,但是除了那些死的建筑,博物馆里的文物,现实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那还有传统文明的影子。不错,日本受过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但现在保存这些文化鲜活性,却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不再中国大陆。你们把诚信,节义,礼仪,四书五经看作四旧,扫到垃圾堆里,声称建立一个新社会,却不想是现在这个样子。
  • 韩国人恨我们,但我们敬重这个对手,你恨不恨我们,我们感觉无所谓,因为你们性格,品行告诉世界,中国人没有刚性。
  • 柏杨先生刚去世,他的文章里就从人性上发掘了我们民族的很多劣根性,很多我们本身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改正的
  •  
    我觉得说的有道理,为现状惭愧。
shi zhao

铂程斋--4·28事故,哪个中国导演会去拍它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08 May 08 - Cached
  • 154号文件是一份调整运行图的重要文件。由于它太重要了,只能以公文的形式发送,行进在漫长的邮路中,直到出事的时候都不知道它到了哪里。没有它之前,有一份临时限速的4240号调度令;有了它(正式文件)之后,又有一份取消4240号令的4158号调度令。由于这两份文件不那么重要,反倒可以通过传真、电报等形式及时到达———4158号令不及时到达反倒没事了。在这几个怪异的文件传送背后,是铁路管理体制的混乱、改革前的人心惶惶、为重大工程的赶工等等。结果是72死、416人伤。这就是胶济铁路的“4·28”事故,一个情节远超好莱坞大片的电影题材,但是我不相信有中国导演会去拍它。
blt-fqx

童言无忌:新闻日和极少数 | 阿Q周刊 - 0 views

  • 我听出他有些情绪,问道,你的意思是咱家只有极少数人才享有自由?少爷赶忙回答,别这么说,那是你的理解,我的意思是你即使是极少数,也能代表咱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我赶忙纠正,你的语文有问题,极少数在现代汉语里是贬义词,不信你去看看新华社的文章,从来都是罪大恶极的代名词,一般用来描绘特殊事件背后的黑手,特指那些逆世界潮流而动、反和谐社会的小丑…… 哈哈哈,哈哈哈,少爷没等我说完突然发出地动山摇的笑声,接着猛地刹住车然后咬着我的耳朵,低声问道,老爷,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不是极少数?
  •  
    我听出他有些情绪,问道,你的意思是咱家只有极少数人才享有自由?少爷赶忙回答,别这么说,那是你的理解,我的意思是你即使是极少数,也能代表咱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我赶忙纠正,你的语文有问题,极少数在现代汉语里是贬义词,不信你去看看新华社的文章,从来都是罪大恶极的代名词,一般用来描绘特殊事件背后的黑手,特指那些逆世界潮流而动、反和谐社会的小丑…… 哈哈哈,哈哈哈,少爷没等我说完突然发出地动山摇的笑声,接着猛地刹住车然后咬着我的耳朵,低声问道,老爷,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不是极少数?
Xinge Yong

大牛无形 » Blog Archive » 龙应台,台湾不需要你说的那种政治家(转帖自杨恒均) - 0 views

shared by Xinge Yong on 21 Mar 08 - Cached
  • 不自觉地走上煽情路线
    • Xinge Yong
       
      龙应台一直很煽情啊
  • 但怎么还对那种理想的政治家一往情深呢?弄出好像上下求索的样子
    • Xinge Yong
       
      也许缺的不是理想的政治家,而是政治制度?
  • 不管国家处境艰难,他要有能耐让国民以自己的国家为荣,使国民有一种健康的自豪感。
    • Xinge Yong
       
      似乎毛泽东当年做过
  • ...1 more annotation...
  • 按说,龙先生是在说台湾的事情,我本来不应该插嘴,特别是如果他用这文章为国民党马英九站台的话,我就当它是竞选宣传,更不会理睬。然而,这文章既然在大陆的报纸上全文刊登,我就不能不写几句了。我理解龙先生对于台湾民主暂时无法选出一个政治家当“总统”的沮丧,但她可能没有考虑到,她的文章会给那些根本不知道民主是何物的国民造成多大的混乱和误导!
    • Xinge Yong
       
      这样的文章如果在台湾发表,只能说是龙应台在谆谆教导台湾民众选择个人品德更好的马英九。 但此文在大陆发表却令人费解。 似乎是在呼唤圣人,贤王,把希望寄托在国家领导人的贤德,而非制度的约束。把总统作为道德楷模,倒有几分以德治国,八荣八耻的味道。 龙应台对总统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令我想起了孔子当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样是在说君(今总统或主席)应该有一个总统的样子。虽然克林顿在私德上有瑕疵,但不影响其成为很有作为的一代总统。
isaac Mao

福禄祯祥: 《纽约时报》网站已被解封 - 0 views

  •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极有可能的情况,那就是《纽约时报》网和BBC中文网这次不是被北京解除了封锁,而是它们自己突破了北京的封锁。据我所知,北京所采取的其中一种封锁办法是,封锁网站服务器FTP的IP地址。如果某个服务器的IP被封锁后,换个没被封锁的服务器就能突破封锁。我这个网站fulue.com曾两次被封,我也是两次这么把它激活的。当然,北京完全可以再次封锁新的服务器IP,但可能也会过段时间再下手。比如我的网站从第一次突破封锁到第二次被封,间隔了一个月。《纽约时报》网和BBC中文网到底是被北京解除了封锁,还是他们自己突破了封锁,各自清楚。但有一点是最清楚的,那就是封锁肯定是北京干的。(文/福禄祯祥http://www.fulue.com/)
  • 《纽约时报》网和BBC中文网到底是被北京解除了封锁,还是他们自己突破了封锁,各自清楚。但有一点是最清楚的,那就是封锁肯定是北京干的。(文/福禄祯祥http://www.fulue.com/)
isaac Mao

互联网传播中的噪音--1024、五毛党及其它之三 at Ecko's Blog - 0 views

  • 据考据,五毛党最早出现于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见诸官方文件则是2006年初安徽省宣传部《关于南昌、长沙、郑州宣传文化工作的考察报告》:“2004年10月开始,长沙市委外宣办坚持每天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长沙舆情快报》。为此,他们从市委办公厅、市委党校、市委政研室等单位选聘了一批网络评论员,建立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并完善了网络评论督查、考 核、总结、表彰制度。网络评论员每月底薪600元。网评员主要职责是密切监控网络舆情,提供舆情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宣传策划、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网评员每周围绕一个中心,在中国精神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20多个国内著名网站论坛上,围绕长沙市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做法、新成就、新经验,发布贴文、 图片。”
isaac Mao

我抵制蒙牛的文章被删除了-月光网志 - 0 views

  •   当我发现我的文章《我抵制蒙牛、伊利的产品》在百度搜索“蒙牛”的时候排在首页第五的时候,我就知道蒙牛会下手来处理我这篇文章,先开始派出大量枪手在文章后排发布评论混淆视听,今天,不知道蒙牛集团通过什么手段买通了网监部门,直接通知机房要求删除我这篇文章。
  •  
    感觉到人们越来越勇敢了
isaac Mao

袁伟时:批判普世价值是没文化的表现 - 0 views

  • 有些人肆意批判普世价值;那是愚蠢,是知识不足的愚蠢!刚才说的体现普世价值的联合国三个人权文件,中国政府是签了字的。如果官员发表批判普世价值的言论,对中国形象的伤害太大了。
  •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怎样适应这个世界潮流,为中国人谋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谋取最大利益,不是说耀武扬威高喊什么爱国主义,不是靠人多势众,而是看你愿不愿不断改革落后的制度,你能不能促进生产力最好发展,你能不能令公民的权利得到最好保障。
  • ...3 more annotations...
  • 20世纪中国,比较成熟的知识分子群体是胡适及其追随者。要是说老一辈的思想家因脱离中国专制文化的母体未久而有种种缺陷,理应获得人们的同情和惋惜的话,时下反自由主义的那帮人,则实在不敢恭维。广东人称西学、中学两头都不通的人为“竹篂(竹筒)仔”,准确生动刻画了此辈的形象。
  • 知识阶层中仍然有一些人尚未懂得,西方非主流文化中的极端思潮在其诞生地有挑剔、净化主流文化之功,传入东方蜕变为主流,会引发巨大祸害。任何国家要摆脱不发达状态,提高人民福祉,必须融入世界一体化的洪流。有些吃过几天洋面包的学人没有受到足够的通识教育,应该补习世界和中国近代史。
  • 为什么我总是那么乐观?我深信人性;或者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独立宣言》说的“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不可转让的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其实都是人性。自由、平等带来快乐;没有人生来就爱当奴隶,当奴才。三纲和计划经济制度培育出奴性,靠的是在暴力支撑下的闭关锁国。一旦接触外部世界,享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某些自由,生命的威胁减少,生活开始改善,人性的复苏便势不可挡。一股巨大的要求自由和幸福的潜流已在中国形成,它会在各个领域逐步冲决一切网罗。为此必须逐步建立保障公民自由权和其他公民权利的制度——法治、民主、宪政,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过程是长期和曲折的,但要回到官长控制一切的时代肯定不可能了。
arden dzx

我们如何感受民主--兼答友人 - 兽兽@越界之想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一旦政治被感知为仅仅关乎权势、算计和利益之争,而无关进步理想,社会系统工程中那些所谓梦想的东西,随着中国数十年极权统治之乌托邦实验的失败,被大多数人抛弃了。此种关于政治的狭隘理解,也影响到日常生活领域,那些可以开展文化斗争的契机和可能性,或消耗殆尽。在我看到国内有关美国大选的评论中,论者往往重选举策略而不重选举议题:堕胎、同志权益、环境保护、枪械控制、互联网管理此类日常生活的议题,由于看起来不够“政治”,缺乏深入分析,甚至进不了评论者法眼:“这些东西,离中国太遥远了”、“谈论这些,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由于美国强势的经济和文化实力,我们确实需要反抗其文化霸权,然而我们同样应该反省,这种反抗,有没有可能被另一种霸权所操弄利用。我希望在此提出的要点是,媒体对美国大选的评论,哪些议题可见,哪些议题不可见,作为读者应有所警惕。)
  • 我要说,媒体和网络评论回避或有意忽略了某些实质性的社会议题,这就是我们谈论美国大选和“西方民主”时遭遇的中国语境。如果在一个社会里,人们对关乎生命的议题缺乏敏感,或者,遇到某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评估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不是直指问题核心,(这一点正如我们时常在学生那里遇到的反应,这个论文题目,敏感不敏感,能不能碰,而不是说,这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我要解决它),有必要提问,我们理解美国民主,形成此种感受力的社会氛围是什么,背后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 Previous 21 - 40 of 773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