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美国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shi zhao

西风独自凉 » Blog Archive » 丑陋的中国人:从感恩到CCTV大战CNN - 0 views

  • 琼•玛尔提丝2002年至2003年在CCTV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她在比较中西媒体时说:如果美国官员要求CNN停止报导这个事情,CNN马上就会报导:今天有人打电话要求我们停止这个报导。许多美国政府的官员经常抱怨媒体的报导不真实。很明显,美国的媒体不受政府控制。 CNN当然也会犯错误,但归根结底它代表的是自由和公众的利益,不是美国政府。水门事件的水落石出,不就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杰作吗? 瞧瞧,什么是独立媒体?什么是新闻记者?那些谩骂CNN的网民是多么丑陋、愚昧和可悲!
  • “一名美国记者在战争时期有义务竭其所能地帮助他的国家打赢战争吗?”CNN著名的战地记者阿内特回答:“我认为他们(记者)的职责首先不是为美国效力,而在于告知公众(真相)。” 布坎南咄咄逼人:“如果你在战争中得到消息,伊拉克人的一次反攻即将发动,你会努力示意美国人吗?” 阿内特骄傲地回答:“不。我不是间谍,我是记者。我在以色列、美国或科威特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在巴格达是因为我是CNN记者,它与美国政府没有隶属关系,谢天谢地。”
  • 谩骂CNN的网民很丑陋、愚昧和可悲,因为,他们被狭隘激进的民族主义的毒害太深。同时,他们的愚昧和可悲就在于真的以为CNN是高尚的独立媒体,真的应该很新闻自由和公正,所以忿忿不平要讨得公道地给予批判。 他们与推崇CNN的某些人犯了同样的判断错误。
  • ...2 more annotations...
  • 种族仇恨者对自己所不熟悉的外国人的一些缺点大惊小怪,而对自己的缺点却很宽宏大量。 —罗素
  • 如果媒体独立,我们不怕媒体不公正。如果因为利益的不同导致的偏见,那么总有不同的利益集团,总会有不同的声音,而百姓也会在各种不同声音中学会自己做出判断。
  •  
    琼*玛尔提丝2002年至2003年在CCTV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她在比较中西媒体时说:如果美国官员要求CNN停止报导这个事情,CNN马上就会报导:今天有人打电话要求我们停止这个报导。许多美国政府的官员经常抱怨媒体的报导不真实。很明显,美国的媒体不受政府控制。\n\nCNN当然也会犯错误,但归根结底它代表的是自由和公众的利益,不是美国政府。水门事件的水落石出,不就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杰作吗?\n\n瞧瞧,什么是独立媒体?什么是新闻记者?那些谩骂CNN的网民是多么丑陋、愚昧和可悲!
isaac Mao

曹长青:美国经济真的一团糟吗? - 0 views

  •   再有一个多月,美国就将进行总统大选。目前两黨都开了全国大会,正式提名了总统和副总统。美国总统大选历来的主要议题,都是外交政策和国内经济这两大块。围绕美国经济,两黨更是辩论激烈,也有很多抨击。中國官方媒体最近在评论美国大选和经济时,特意引用了美国一些黨派的攻击资料,渲染美国的经济一团糟,由此可潜在衬托出,还是仲共“领导有方”,经济强劲增长,由此给中國老百姓洗脑。
  •   根据这些机构的统计,美国经济从2000年以来的增长,超过世界上任何其它工业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的报告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从 2001年到2008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是 2.2%,自8年前克林顿政府结束至今,美国的经济实力增加了19%.而在这个期间,法国只是增加了14%,日本是13%,意大利和德国都是8%.
  •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主要是两点,一是整体规模,二是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2008年度,中國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将在3万亿美元之内,美国将突破13万亿美元。这和美国、中國的人口数量恰巧形成反比:美国3亿人口,中國13亿。美国人口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但国民生产总值却是中國的四倍以上。
  • ...1 more annotation...
  •   比整体国力更重要的是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国富”,而关键在于是不是“民强”,即人民生活是不是有质量、富有。根据“世界银行”各国发展指数的“世界评比项目”的最新报告,美国的人均收入在2007年已达到45,594美元,远高于法国(40,782)、德国(39,650)、意大利(35,386)、日本(34,023)。台湾排全球第26名,是16,274美元。中國排第104名,是2,460美元。
  •  
    宣传文件:突出眼下美国的经济问题和中国的稳定,避免关联经济压力的报道;关键是,中国也笑不出来。
fd cn

冉云飞:"爱国者"的十七大自由 - 中国报道周刊 - 0 views

shared by fd cn on 16 Apr 08 - Cached
  • 国当然可以爱,但应该清醒而理智地爱。对当下爱国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像安替说的那样盲目地“爱国爱到夏商周”,更不至于“爱国一定要爱到变态”。换言之,“爱国者”的确应该理智,不应该成为自己控制不住的“飞毛腿”,也就是“爱国者”最终拦不住你骨子里的“飞毛腿”,那惨祸就搞得太大了。当然,即便你像如下发高烧者的“爱国”自由,我也是尊重,我只是遗憾,因为在我看来有更好的爱国方式和途径
  •   我知道国与黨、政府是不一样,这是应然状态。但从目下中國的实然状态以及被置换、偷换、绑架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中國这样的国其心脏是政府,其灵魂是黨。所以在中國目前这种现实环境及语境中,爱国难免更多时候是在爱黨,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便是你不理智爱国的吊诡。不承认这样的吊诡,而不分清红皂白地爱,反而可能被这个“国”把你卖了。下面我们就来说点爱国青年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充满吊诡意味的事吧。政府才开到十七大,所以就来个十七大自由吧。官方才开十七大,你来个十八大,不是太僭妄了吗?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国当然可以爱,但应该清醒而理智地爱。对当下爱国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像安替说的那样盲目地“爱国爱到夏商周”,更不至于“爱国一定要爱到变态”。换言之,“爱国者”的确应该理智,不应该成为自己控制不住的“飞毛腿”,也就是“爱国者”最终拦不住你骨子里的“飞毛腿”,那惨祸就搞得太大了。当然,即便你像如下发高烧者的“爱国”自由,我也是尊重,我只是遗憾,因为在我看来有更好的爱国方式和途径,所以不惮说出来,请大家批评。
  •   一:你有在异国游行的自由,你更有回国不能游行的自由。   在别国你可以随意游行,在我们这里你结伙散步就有麻烦,爱国的权利没有配发给你,你咋能不经同意随便爱呢?你有异地爱国的自由,但你更有回国不能随便爱国的自由。在美、法、英等国你可以上大街去爱你的国,当然回国了,你还可以到网上爱国。   二:你有当众指斥别国政府及该国领导人的自由,你更有不能当众指斥自己政府和领导人的自由。   将八十年代的政治笑话延伸一下吧(后面一句是我加的):美国人有到白宫去骂里根的自由,苏联人有到克里姆林宫去骂里根的自由,中國人有不能到中南海去骂里根的自由。   三:你有看不到CNN的权利,但你却有抗议CNN的自由。   在中國找不到像CNN这样的软柿子,因为这里没有私人媒体,抗议官方喉舌的后果可想而知。   四:你有建网站反CNN的自由,但你更有不能建网站反《人民日报》的自由。   我们需要像反CNN一样有反《人民日报》的自由,这才是深层的爱国方式。   五:你有在纸面上反台獨、藏獨、疆獨的自由,你更有不能结社、集会去公共场所反他们的自由。   主统一、反分裂好像是万分的爱国,但国是你随便爱的么?你只有听从官方让你怎么去爱的自由。   六:你有爱国的自由,但国更有不爱你的自由。   老舍《茶馆》里的常四爷说:我爱大清,可谁爱咱啊。   七:你有爱国的自由,但更有让你办暂住证的自由。   作为一个爱国青年,你为何暂住在中國?除非你能给我证明那些要办暂住证的人都不爱国。   八:你有反对国外将奥运政治化的自由,你更有支持国内政府将奥运政治化的自由。   中國可以集中一切力量办大事,当然更可以“集中一切力量”反对别人来抗议他这样伤害人權地办“大事”。   九:你有不能随意接受诸种信息的自由,你更有夫妻俩在家中都不能看黄碟的自由。   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把爱国青年需要的自由发挥到了极致,毋须赘述。   十:你有被官方当作一张牌来打的自由,你更有被官方随意抛弃的自由。   你爱国反日游行,他看到有用,就让你去游。过两天他怕事态弄到他无法控制,就免了你爱国的权利。这两天你的“爱国”情怀得到他们允许,于是你感到扬眉吐气,但过两天他们为了奥运就要收了,某种意义上讲不准你“爱国”了,这就是官方对于你“爱国”的态度。   十一:你有发表支持政府言论的自由,你更有发表批评政府言论而遇上危险的自由。   胡佳、郭飞雄等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呢还是吓得魂飞魄散呢?如果哪天批评中國政府像批评任何别国政府一样自由(实质上批评别国政府也不自由,你看传媒的国际版如何统一口径就知道了),那么爱国便成了一件名正言顺的事情。   十二:你有公开表扬政府的自由,你更有在笼子里爱国的自由。   布什说,人类的伟大成果之一,就是民众将政府关进笼子,让政府驯服地在笼子里说话,而不是相反。   十三: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有拥护的自由。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更有反对的自由。   这是对毛澤東语录的深入学习。   十四:你有在网络上爱国的自由,但你更有深陷敏感词、过滤词而发不出来的自由。   包括你在网络上爱国,恐怕都会遇着这样的尴尬。“爱国”尚且不能自由,何况其它乎?   十五:你有维护“圣”火的自由,你更有必须警察陪同才能进京观看奥运会的自由。   维护“圣”火要几十个彪形大汉,陪你看奥运更要有几万警察,泱泱大国真壮观哉!巍巍乎?荡荡乎?真乃可爱之国也。   十六:你有抵制中國家乐福的自由,你更有明天就去法国而不回来的自由。   想一想克林顿北大演讲时的“爱国者”马楠吧,她到美国的速度比她批评美国时的激昂要令人难忘得多。不是说你批评了美国,就不能去美国,而是说你至少在某段时间要心口如一吧,比川剧变脸王还快,就让我们这些脑筋不够用的人想不明白了。同时,你到家乐福去抵制的自由说不定到头来都会被绑架你爱这国的政府制止,不信大家拭目以待。我是反对抵制家乐福,我认为这抵制很愚蠢,但你有抵制的自由,可是这自由到时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再次告知这样的“爱国者”,国可不是随便爱的。   十七:你有到西方国家去享受民主的自由,更有说中國不适合搞民主的自由。   有不少海龟或者海不龟的“爱国者”都有这样的想法吧,这样的“爱国者”比例好像也不少吧。大概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中國人只能到别处去享受现成的自由,不能在自己的国家争取自由吧。
  •  
      我知道国与黨、政府是不一样,这是应然状态。但从目下中國的实然状态以及被置换、偷换、绑架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中國这样的国其心脏是政府,其灵魂是黨。所以在中國目前这种现实环境及语境中,爱国难免更多时候是在爱黨,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便是你不理智爱国的吊诡。不承认这样的吊诡,而不分清红皂白地爱,反而可能被这个"国"把你卖了。下面我们就来说点爱国青年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充满吊诡意味的事吧。政府才开到十七大,所以就来个十七大自由吧。官方才开十七大,你来个十八大,不是太僭妄了吗?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国当然可以爱,但应该清醒而理智地爱。对当下爱国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像安替说的那样盲目地"爱国爱到夏商周",更不至于"爱国一定要爱到变态"。换言之,"爱国者"的确应该理智,不应该成为自己控制不住的"飞毛腿",也就是"爱国者"最终拦不住你骨子里的"飞毛腿",那惨祸就搞得太大了。当然,即便你像如下发高烧者的"爱国"自由,我也是尊重,我只是遗憾,因为在我看来有更好的爱国方式和途径,所以不惮说出来,请大家批评。   一:你有在异国游行的自由,你更有回国不能游行的自由。   在别国你可以随意游行,在我们这里你结伙散步就有麻烦,爱国的权利没有配发给你,你咋能不经同意随便爱呢?你有异地爱国的自由,但你更有回国不能随便爱国的自由。在美、法、英等国你可以上大街去爱你的国,当然回国了,你还可以到网上爱国。   二:你有当众指斥别国政府及该国领导人的自由,你更有不能当众指斥自己政府和领导人的自由。   将八十年代的政治笑话延伸一下吧(后
shi zhao

[西藏事件]一个在外媒工作的中国人的感受(推荐) - 传媒视域 - 0 views

  • cnn在美国的影响力很小
  • cnn在美国的起步时间很晚,随后又被创始者卖给了以经营娱乐为主的时代华纳,因此,cnn只是美国中一些需要全天24小时了解新闻的人(当然有政要)了解新闻的一个平台,迎合大多数订户的需要是cnn的一贯手段。显然他在欧美的订户要远多于中国。
  • 美国最有影响的媒体是纽约时报,它的观点可以说影响着全美国媒体的观点。我们的老大曾经用这样一个场面来形容纽约时报在美国地位:美国总统候选人正在纽约辩论,现场坐着几个记者,纽约时报的apple坐在前排,他的左边坐着美联社的记者,右边坐着合众社的记者,而它的后面,nbc的记者靠着左肩看他在写什么,cbs的记者靠着他的右肩看他在写什么,而abc的记者则在他的背后仰着脖子看他在写什么。而其他大大小小的报纸和电视的记者们在周围围成一圈,希望知道他在写什么。那些挤不进去的则坐在华盛顿邮报记者旁边,看他在写什么。
  • ...8 more annotations...
  • 大多数美国记者,特别是刚来中国的美国记者,的确有比我以及我大多数国内同样高得多得多得多得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他们的确能写,而且很敬业,但是却非常理想化。当他们把在美国的一套作风搬到中国来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一点:中国人在自己五千年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我们喜欢喜庆、喜欢吉利,说话讲求讨彩,哪怕反话也要正说。
  • 其实外媒大多不是想象中真正处心积虑要抹黑中国,大多数记者还是很有良知和职业操守的
  • 炒作最厉害、报道最负面的,往往不是极有影响的媒体或者覆盖面极大的媒体,相反大多是一些受众指向非常明确的媒体。比如cnn
  • 需要每天24小时关注新闻的美国人是什么人,背景和倾向是非常明确的,恐怕里面的确就有不少出于取悦选民、获取捐款的政治人物,所以cnn如此矛头鲜明,立场如此坚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可是现在很大的问题就在于,由于事发当时这些主流媒体没有一家在现场,所以现在他们处于最基本的素养,都必须给达赖提供一个发言的机会。
  • 我不在那里。我没看到事件,我必须给所有当事人说话的机会
  • 从实际报道来看,至少时报、邮报和我所在三大电视网的报道,都大量援引了外交部的发布会,同时当然也援引了达赖的辩解。
  • 我想,如果当时能让记者在场看见,效果会好很多。他们大多数不相信事后采访,尤其不相信事后有组织的采访。
evawoo

下一场风暴6月开始-经济全局-《财经网》 - 0 views

  • 贝尔斯登的倒塌是信贷泡沫开始破灭的里程碑。如果美联储允许清算贝尔斯登,那么标志着熊市已经触底;投资者会清楚大量非流动性债券的真实价格。也许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投行破产。但是调整的过程可使信息变得透明,并且重新树立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相反,美联储使其他投行避免了流动性不足的压力。投行可以逐渐用收入注销坏账,就像日本银行当年采用的方法。每个季度收入报告都会有坏账被注销。危机暂时平息了,但是调整的时间被拉长。   风暴将从投行的流动性问题转移到其他领域。美联储可以解决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但它不能阻止资产价格下降,以及房屋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建设贷款的违约。无论美联储增加多少流动性,金融体系损失了大量资本就意味着银行要收缩信贷——这是大衰退的预兆。美国两千万
  •  迄今为止,外国投资者,主要是外国的中央银行,正眼睁睁看着他们的资产贬值,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此,美联储没有动力去改变政策。渐进路线在慢慢挤出信贷泡沫的同时,会留出时间让通货膨胀去减少负债成本。所以,美联储有足够的动力去解救每一个人,并妨碍市场出清。另外,美元走弱会刺激美国出口,那意味着美国将向全世界输出衰退。
  • 美联储在最近一次降息时,又谈到降息对通货膨胀有不利影响,但我仍然确信,美联储是想利用通胀减轻债务,缓解调整带来的痛苦。外国投资者在美国拥有16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对美国人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那些美国中低收入者,他们处于净负债状况,通货膨胀会改善他们的处境。惟一能阻止美联储的,是外国投资者现在就卖掉美国国债。这样一来,债券收益会上升,从而提高美国长期融资的成本。
  • ...2 more annotations...
  • 伯南克用通胀解决资产泡沫破灭问题的主张,则会在未来造成严重后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通货膨胀现在对美国来说就像是免费的午餐,因为它减轻了美国人的债务负担,并转嫁给外国人。但是,与美国经济政策信誉受损和美元地位受到威胁相比,短期收益真是得不偿失。
  • 贝尔斯登的例子显示,金融机构的资本会计核算一点都不可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的权益乘数最高只能是12(即总资产是股东权益的12倍),由于投行不受国际清算银行监管,其权益乘数可达到25-30。由于大多数全球银行都有投资银行部门,它们的权益乘数不止12。此外,加上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表外工具可以自由使用,银行有效资产是无法衡量的。
evawoo

人渣经济笔记: 谁的货币,谁的问题 - 0 views

  • 量的美元资产。美元的贬值,你可以说是美国人利用世界货币的地位,把人筐了进来,做了非常不负责任的事情;你也可以说是很多人惯坏了美国,如果没有中国,印度,俄罗斯,日本这些国家大笔的借给美国人钱,美元早就贬了,正是大笔外资的流入让美元早就应该发生的贬值推迟到最近几年才发生。这里面如果有阴谋,那么那些因为美元贬值受损的国家也是合谋者,这不是一个美国人一方就能玩转的阴谋。 事实上,还有人说这是一个中国人的阴谋。Michael Dooley说,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二,但这次不是美国人让外国的货币盯住美元,而是美元被迫被外国的货币盯住,并且盯在了一个太高的美元汇率。其结果是美国人进口了太多的外国货,而那些出口国通过低汇率获得高出口和高增长。联储主席伯南克其实也说过,他说美国借了那么多钱不是美国的问题,而是存在全球储蓄过剩,换句话说是不是美国借得太多,而是其它国家,比如说中国存得太多-是中国人存的钱太多让全世界到处都是很便宜的钱,导致了美国人抵制不住诱惑多借了一点。
Jean Chen

通胀压力下的中美差异 - 0 views

  • 美国人感受到了通胀,但通胀的冲击并不强烈。2008年1月美国CPI同比增长了4.3%,但主要体现在能源上涨19.6%,其次是和能源相关的交通上涨了9.4%,食品价格上涨为4.9%。通胀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衣食住中的反应并不显著,美国人也并不因此忧心忡忡。
  • 而同样面对通胀的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7.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2%。猪肉等必须品的价格的大幅变动已严重影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通胀一起爬坡的是中国人的通胀恐慌。这是中国通胀阻击战中的大难题:民众预期。仅就此一端,中国这场通胀之战的艰巨性,非美国“同侪”可比。
  • 2005年,美林的房地产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提出,当房地产市值超过GDP的140%时,当地就进入“警惕区”。经济学者谢国忠搜集的数据,美国家庭与非盈利组织持有的房产价值,在2007年二季度达到了GDP的168%,而历史平均水平约为100%。在之前的房产泡沫中,这一比例从未超过140%。那么如果需要三年时间使市场正常化,而每年名义GDP增长6%(包括2%的实际增长率和4%的通胀率),房产价格仍 需下降30%,才能使其价值回复到100%GDP的水平。4%的通胀率是无法挽救美国抵押贷款者的。因此美联储完全可能得容忍更高的,甚至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
  • ...1 more annotation...
  • 和有习惯储蓄的中国人不同,美国人习惯靠信用卡债务生活。美国人面对的是债务缩水,中国人面对的是财富流失。而且被美国视为最新的崛起对手的的中国1.6万亿的外汇储备基本都以美元债券的形式持有,这如同中国人向每个美国公民贷款5000美元。放开通胀的猛虎,正在大口啃掉这笔债务。2007年底高达17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人的储蓄也正遭受侵蚀。
isaac Mao

徐贲:有所不为的美国教育部_时政·社会_评论频道_腾讯网 - 0 views

  • 美国直到1980年才有了正式的教育部。在这之前,联邦政府中有一个叫“健康、教育和福利部”的部门,教育是它的一个分部。1979年10月17日,卡特总统签署法令,将“教育部”与“健康和人道服务”分开。次年5月4日,教育部正式开始运作。教育部是所有内阁级部中最小的。1995年,雇员约5000人,与农业部的10万雇员或国防部的80万雇员相比,简直不算什么。当时美国有7000万人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经费是500亿美元,教育部的款项支配只占其中的8%,美国的大部分教育经费来自地方税收。
  •  
    美国直到1980年才有了正式的教育部。在这之前,联邦政府中有一个叫"健康、教育和福利部"的部门,教育是它的一个分部。1979年10月17日,卡特总统签署法令,将"教育部"与"健康和人道服务"分开。次年5月4日,教育部正式开始运作。教育部是所有内阁级部中最小的。1995年,雇员约5000人,与农业部的10万雇员或国防部的80万雇员相比,简直不算什么。当时美国有7000万人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经费是500亿美元,教育部的款项支配只占其中的8%,美国的大部分教育经费来自地方税收。
isaac Mao

振兴 - 0 views

  • 下面言归正传。这个礼拜美国教育界的一个大新闻就是奥巴马宣布作为他八千亿美元经济振兴计划的一部分,有超过一千亿是会被注入公共教育领域的。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为教育界输血。要知道,2008财年美国教育部的预算一共才592亿美元。 根据教育周报(education week)的报道,这笔钱中将有790亿用来帮助各州政府修建校舍、升级设施、开展早期教育(早教目前不是美国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以及扶助贫困生和特殊教育(原来意义上的Title I款项)。虽然美国是发达国家,而且美国的生均支出哪怕在OECD国家中也非常高,但是普遍认为美国的教务教育远远谈不上“经费充足”。这有几个历史原因。最重要的可能是美国分权化的教育体系(decentralizaed system)。在这学期上的教育财政第一堂课上,老师就讲到了这个问题。
  •  
    对比一下中国的牛皮4万亿吧
feng37

美国是否准备好迎接"黑莓总统_断际无尘的博客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如果下任美国总统是一名“技术狂”,那么受益最多的将有可能是企业的IT经理们。以往,IT经理做了很多工作以保证企业的运营和安全,但是他们的地位没有受到重视。这样的情况未来有望得到改善。
  • IT行业观察家和学者认为,如何处理有关IT领域的问题对于未来美国领导人来说至关重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Steven Weber表示:“互联网经济是美国经济中价值创造活动的主要来源,也是许多美国人获得社会体验的主要来源。总统必须理解到这一点。”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在选择美国总统时应当以IT问题为中心。耶鲁大学计算机系主任AviSilberschatz表示:“总统应具有技术背景,能够从较高的层面理解技术。”美国总统是否理解IT行业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支出。美国政府研发支出过去10年中持续下降,目前已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
shi zhao

CNN卡佛蒂的立场: 专门挑刺--萧萧落木:沈睿空间 - 0 views

  • 我在美国多年,从来没在电视上看到过美国形势大好的新闻。有时候我忍不住想,如果你相信美国电视上报道的美国,你以为这个国家天天不是药品有问题就是谋杀,好像老百姓吃的,用的,住的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刚来的时候,觉得很奇怪,因为我看到的的日常生活十分平静美好,但是电视上的事情全是问题。这里的媒体专门挑问题报道,根本不在乎是否在给美国脸上摸黑。而且问题越大,他们嚷得越欢,似乎美国的媒体靠报道问题激发活力。他们靠揭发问题,批评政府,揭发政治家的错误,包括这些人的私生活来告诉观众,这里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
  • 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别说左中右,在左右之间每个点可能都有媒体声音,所以美国的媒体是五花八门,什么观点都有,读者或观众自己选择。
evawoo

滞胀世代 (ZT) --我是一个全职外汇操盘手 - 0 views

  • 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今天的中美贸易关系,就是“我生产,你进口;我贷款,你消费。”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人民劳动成果;然而,十多亿人民辛勤血汗交换回来的,不过只是一些纸张、票据,一些没有任何意图或企图实践的“还款承诺”。那些相信“中国威胁论”的人,是否应该把脑袋送去检查检查?
  • 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中国必须不断增加人民币供应,去吸纳出口商赚回来的美元,再用来购买美债,好让这些美元能够“再循环”到美国。换句话说,美国通过不断发钞和发债去维持高消费,事实上是对中国(及其它贸易顺差国)输出通胀。
  • 一直以来,中国领导人与布什政府的君子协定,就是中方利用贸易盈余大量购进美国国库债券、机构债券(即房屋抵押贷款机构如Fannie Mae等发行的债券)及私营企业债券,为美国提供低息借贷;而总统布什则运用否决权,令国会内的保护主义势力无法得逞。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默契,明显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对中国而言,偏低的人民币汇率无疑有助提升出口竞争力,实现高增长和制造就业的目标。对美国来说,消费者既可享用价廉物美的进口产品,也可以获得源源不绝的低息借贷,继续尽情消费。廉价进口产品有助纾缓物价上涨的趋势,而再循环到美国的美元,则有助消弭利率上调压力,带动物业及其它资产升值。
  • ...2 more annotations...
    • evawoo
       
      货币问题才是根本问题。
  • 除了使用调控利率和银行储备要求等货币政策外,中国政府对付流动资金泛滥的办法,还包括发行债券以及利用国企招股的策略抽走资金。可是,利用国企上市集资的方法控制货币流通量,犹如抱薪救火,极可能带来连串反效果,诸如:(一)为既得利益集团提供机会,透过特殊关系进行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圈钱活动;(二)导致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三)资产升值造成财富效应,引发物价飞涨;(四)泡沫经济令资源错配及产业结构失衡趋向越来越严重,等等。
arden dzx

陈志武: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_网易新闻中心 - 0 views

  • 据财政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而在没有国有经济的美国,去年在同样三项上的开支约为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 许多人说,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没法跟美国以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比。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美国去年的财政税收仅占GDP的18%,而中国5.1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20%。所以,即使不算国企收入和国有资产增值,仅财政税收,中国政府的相对收入就高于美国,没有理由在民生上的开支比例低于美国。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钱花,而是没有对财政预算过程的实质监督,以至于政府钱多后更倾向于在形象工程、政府办公大楼上浪费,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又不创造就业的工业项目上投资,也当然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isaac Mao

对下任美国总统的建议 - 0 views

  •   中国也一直表示愿意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在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曾经是国际整体救助行动的领导者。今天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危机,已经从美国向欧洲、向日本、进而向发展中经济体蔓延,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挽救全球经济局势需要的是多边框架。多边之中,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美国如何对待中国至关重要。倘借此之机,中美之间能以互信、诚挚之心长期密切合作,则于两国于世界功莫大焉。
  • 中国也一直表示愿意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在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曾经是国际整体救助行动的领导者。今天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危机,已经从美国向欧洲、向日本、进而向发展中经济体蔓延,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挽救全球经济局势需要的是多边框架。多边之中,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美国如何对待中国至关重要。倘借此之机,中美之间能以互信、诚挚之心长期密切合作,则于两国于世界功莫大焉。
  • 中国在这一进程中远不只是一时救急的消防员。未来中美关系的主基调要在这一远景中勾画。
arden dzx

长平:用光明去照亮网络的阴暗_ - 0 views

  • 有一个新闻有点意思,说是美国著名色情杂志《好色客》出版商拉里·弗林特日前向国会递交申请,要求美国政府像救助濒临破产的美国汽车业那样,对美国色情业展开高达50亿美元救援行动。弗林特的理由是:“人们因为太抑郁而无心性活动,作为一个国家,这是非常不健康的。美国人可以没有汽车,但他们不能没有性。现在是国会重振美国性胃口的时候了,他们的唯一方法就是支持成人产业,而且要赶快行动!” 弗林特没有说笑,不过在我们这里基本上被当作一个笑料。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不能像美国人那么“大言不惭”。我完全支持打击网络低俗之风,不过希望不要用低俗去打击低俗,不要用谎言去反对谎言,不要用暴力去制止暴力,不要用阴暗去照亮阴暗,不要用变形去矫正变形。如此,网络才有希望变得干净。
arden dzx

中国外交的思考与前瞻 - 0 views

  • 根本上讲,判定对美政策,主要困难不是功能性的、操作部门的或谈判层面的,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国国内以三权分立为代表的政治体制的优劣长短,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国新自由主义制度霸权(经常被经济学家说成是“华盛顿共识”的东西,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的影响大小,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元和美国经济的盛衰周期,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美国行政当局、国会等看上去最关键的决策机构与美国矛盾而多元的社会政治体系之间的复杂联系等等更深层次、更不好定义的东西。诸如此类的难题,表面上看是对超级大国美国的不同侧面的分析研究,实质上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综合探索,是对当今世界所处时代之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另类表述或概括。这中间,尽管有强烈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经贸和安全利益的要求,我们的研究者可能包含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但研究工作本身容不得感情用事、偏离理性和客观事实。
fd cn

» 简要回顾前5年我国人权建设发展历程 » Bear's Blog Chinese - 0 views

shared by fd cn on 24 Apr 08 - Cached
  • “我公开讲过,中国今天的人权状况就比美国的人权状况要好,中国人口比美国多五倍,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讲,我们问题至少应该比美国多五倍,那才说明我们人权状况和美国一样。但现实是,我们目前人权状况比美国的好,说明中国人权至少比美国好五倍。我在大会上讲这话引起会场上哄堂大笑,大家都鼓掌,也可以看出美国不得人心,他们把人权问题高度政治化,为本国政治服务,把人权问题作为工具,做法很不得人心。”
  • “和谐内含人身与人心的和谐、人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重要素,在此意义上,和谐社会中人们对人权的诉求有着与前三代人权迥然不同的视野与境界。”
  • “我挨饿过,我知道什么是人权,你挨饿过吗?”
  • ...1 more annotation...
  • “中国认为人权不仅仅是个人权利,也包括集体权利、集体人权,集体人权和个人权利是相辅相成的,个人人权若得不到保障也就谈不上集体的人权;同样集体人权也 是个人人权得以充分实现的先天条件和必要的保障,只有整个社会都进步了,个人人权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既重视保障个人人权,又重视保障集体人权,这是中国之 所以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与人民自由的重要原因。”
shi zhao

停云 : 美国人民"反法"记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shared by shi zhao on 24 Apr 08 - Cached
  • 在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在美国2003年的反法运动中,没有出现合肥家乐福(据说出现打砸抢)和株洲家乐福(追打一个美国人)那样的激进暴力事件。言语威胁是有的,拉斯维加斯法国餐馆的美国老板就收到了,但没有演变成肢体冲突,这是民主政体教育下的好处。
  • 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只是最不坏的制度。它本身很难挡住民族情绪的泛滥,但它有较强的纠错机制
  • 最重要的一点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确实需要民主自由制度的制衡。但是,如果你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认为民主自由制度下不会产生非理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或者民主制度的政府不会煽动利用民族主义情绪,那可能也就太理想主义了。正如我此前所说的,在这次美国人的反法运动中,美国政府和媒体同样煽动了――如果我们用同一个煽动标准来衡量的话。
  • ...1 more annotation...
  • 在国家民族消亡之前,民族情绪是避免不了的现实问题。别说中国,民主自由制度较为健全的西方国家同样会有民族情绪。合理一点看,任何政府都会利用民情来转移矛盾,甚至是操作民情转移矛盾。那撒切尔夫人当年内部问题焦头烂额之际,不也发动了马岛战争?你能说那不是利用民族情绪?美国911后发动对阿富汗和对伊拉克的战争,并在国内通过压制民主自由的反恐法,难道没有利用民族和爱国情绪?是的,别人做错的,我们不一定也要做错。但如果在其他国家都有民族情绪的情况下,甚至是爱国教育的情况下,要求中国单单没有民族情绪,是不是也太理想化了点?
arden dzx

谈起世界各地的民主选举,中国人笑了 - 杨恒均的博客 - 0 views

  • 他们看到太平洋彼岸美国民主选举的铺张浪费,看到美国民众对候选人的挑三拣四和评头论足,以至于他们也能够和美国公民一样对美国候选人的优缺点指手划脚。但对于身边那些不经过选举的统治者们挥霍人民血汗,对人民看不顺眼就打压甚至逮捕、碾死的现实,他们噤若寒蝉。生活在集权国家的民众,更难以理解美国那种耗费时日和金钱的选举之意义。其实,那说明民主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冗长的选举中遴别候选人,辩论政策,时刻用民意调整美国发展之方向。   他们看到台湾政客在立法院互相吐口水以做秀的方式吸引选民的注意力,却看不到自己连写一个帖子都要先找出敏感字词以免惹恼“人民公仆”;他们看到台湾民众的民主素质不高,却根本想不到,自己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民主素质……
isaac Mao

拷问死刑(上) - 0 views

  • 今天晚上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死刑问题。大家知道,死刑可以说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废除死刑或者基本废除死刑的国家已经达到了120个以上,但是,另外有一些国家还在判决和执行死刑,比方说美国。美国是保留死刑的国家,这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是很少见的。这个国家是在1976年恢复了死刑,前不久刚刚处决了1976年以来的第1000个死刑犯。76年到现在已经是30年的时间,美国总共处决了1000名死刑犯,这也就意味着在美国每年大概有30左右个人被执行死刑,在我们看来,美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死刑执行的并不多,每年才30几个。我们国家在唐朝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年判死刑仅仅29例这样的历史性的纪录。唐朝的人口数量大概是在五千万左右,比起今天的美国来当然是少了许多,不过,我们不能忽略时代的差异。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一年只判处这么少的死刑,也算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1 - 20 of 281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