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草根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isaac Mao

建议草莓制作愤青专辑 - 109 views

这个主意很讽刺的,其实草莓的模式是支持这样的想法的,就是得有长尾跟上来。 blt-fqx wrote: > 我看到有人指责草莓周刊的倾向报道。 > 诚然,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倾向, > 不过草莓既然以草根媒体作为自己的方向,发出草根的声音,还是偶尔去"代表"一下愤青看看。 > 他们也是草根媒体,他们也是会被历史掩埋的声音。 > > PS:我不是愤青,这点isaac可以作证。

isaac Mao

鲁迅《论央视大楼的烧掉》 - 0 views

  • 当初,央视大裤衩歪在那里嘲弄着百姓,央视副楼耸立在一旁镇压着舆论。现在却只有空荡荡的大裤衩独自静坐,没有了鸡鸡,好似一个寂寞的太监了。莫非他造大楼的时候,竟没有想到楼是终究要烧掉的么?
  •  
    有了草根媒体,这也会成为经典
isaac Mao

杨银波 : 为同龄人韩寒加油 - 0 views

  • 在一个被加上特殊标签的“80后”里,韩寒已属独善其身的行列,超越了诸多同龄人的懦弱、势利、呆滞与虚伪,连《观察》这种“环视全球”级别的异见媒体也转载其博客作品《辱华》、《急死你世界记录》,由此可见其内在潜力。
  • ”近年崛起的中国民间学者、网络人物,譬如韩立勇,也不得不如此承认韩寒:“在观念解放上,他很有贡献,他的声音不但可以刺激很多受众,同时也昭示给我。他们比上代人有更好的社会条件,而这样的社会条件给人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可能。相比之下,意识形态的魑魅在他们身上存留的不多,他们很容易在以后的成长中从观念层面解放自己,成为个体。”
  • 当代中国教育,已遭党文化渗透入骨,乃是党制教育、奴化教育的实质。近年来的教师工资遭拖欠、乱收费、学费杀人、教育高成本、学术腐败、学生群体事件、校园黑社会问题、卢雪松事件,以及秘密警察介入学生议政参政等,这一系列的敏感问题,都直接证实了权力束缚、限制、惩治、挖空、愚化教育的问题。
  • ...4 more annotations...
  • 与其接受奴化,不如自做主人,寻求独立,树立价值。今日退党尚且成为大潮,更何况区区退学?退出体制,虽说不一定人人都能如韩寒这般潇洒,但也不妨碍其自身之行为纯属个人抉择之权,没有什么可责备的。
  • 虽然并非如民主人士和维权者那样将眼光看得极其长远,把政治与社会融入得那样深刻,将苦难与热血混合得如此清晰,但他仍然没有丧失自己的底线。事实上,他非常单纯而天真,但恰是这单纯与天真,是他可以被各阶层大量接受的理由。他做的事情,一方面在于展示自身价值,一方面在于瓦解荒谬,在根本上其实就是草根性的人物,并不与官方统战同步,乃是有着边缘地带的自我地盘。
  • 在“80后”青年之中,大有人才,我仅属小焉者也,诸如:山东的王德伟、陈宝成、王子明、熊建强,湖北的孔灵犀、姚遥、田禾,湖南的邝海炎、曾慧生、张鹭,河北的李昕艾、丁是卯、杲占强,安徽的郑在天、刘晨光、常坤,浙江的杨吉、沈阳、徐彦,北京的曾金燕、刘荻,山西的萧锐、牛浩江,云南的王玉文、周克成,四川的郑楚、古川,重庆的吴敖祺、杨慧磊,陕西的金非欣、明亮,江西的熊志伟,贵州的吴飞,上海的萧敢,河南的姚伟,福建的郑磊,甘肃的陈夏红……。
  • 我反感“文人相轻”的功利之心,因此无论韩寒有没有在思想上卓有建树,有没有在社会事件中推波助澜,有没有具体为民众带去深刻启蒙或者警醒领悟,这些我都统统不在乎。我只在乎,韩寒,这样一个1982年9月23日出生的人,他那样早地介入社会,介入公众视野,活得那样真实而自由,并同样真实而自由地表达着激情、批判与无奈。这是一个原本出生于农村,后来搬到小镇的普通中国公民,他力所能及地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真实,炫耀出了一定的才华、一定的立场,那么就凭这一点,不必给他付诸沉重的责任、重大的使命,他就已经够格了。
isaac Mao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 0 views

  •      黄先生和Altmeyer女士均表达了继续改进和完善手册的愿望,并且恳请民间组织和媒体朋友及网上读者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德国伯尔基金会和中国民促会。Altmeyer女士指出,之所以在出版印刷版的同时出版电子版,就是为了便于网民阅读,更便于大家以此为平台,对NGO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沟通这一话题展开长期的讨论,对手册做及时的修改。
isaac Mao

» 读《德媒又借"草根文化"攻击中国》有感 - 0 views

  • 据许多网友反馈,环球时报是最恶心最不负责的媒体,他们经常指鹿为马混淆黑白自以为是,犯这些错误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代表部分网友表示强烈谴责!
isaac Mao

关于公民记者的一些杂想 - Herock Post - 0 views

  • 后来,这个梦想实现了一半,我并没有成为公民记者,可自从我的FeedDemon(早期被广泛使用的一款离线RSS阅读器)里订阅了大概20个Blog的时候,就已经不再主动访问新浪了,至今有四年多,而在此之前我每天贡献的pv绝对过百。只阅读Blog并没有让我觉得错过了什么,偶尔还是会从Blog文章的链接或网摘的收录中读到新浪的新闻,但终于不必象以前一样浪费时间在垃圾堆里翻捡有用的东西,我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了,虽然新闻的真正制作者,仍然是那些专业机构和专业的记者。
isaac Mao

草根就是无敌,纯净水瓶做成的新型水上自行车 - Engadget 瘾科技 - 0 views

  •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有了想象你就可以完成你的奇思妙想,这辆可以在水面"行走"的自行车在普通自行车底部安装8个密闭的纯净水筒提供浮力,并使用金属框架固定,车后轮安装叶片,骑动时虽然速度不快,但随着水浪左右摇摆,感觉相当惬意,不过我们倒是想说弄个情侣双人的,估计会让不少善男信女们在公园湖中结伴而骑。
shi zhao

转雄文一篇:悼念一级网络评论员郑丘缓_漢風和雨的博客_新浪博客 - 0 views

  • 我们欢迎郑丘缓这样的网络评论员,虽然他偶尔也扔出一篇让人恶心的东西,那是他的工作,而不是他本人的爱好。郑先生是一个有品位的文人雅士,在新海川久了,常常慨叹自己命运的无奈。据说肃亲王对钦犯汪精卫说过这么一句:我若不是生在帝王家,也一定会成为革命党人。郑丘缓先生也常常这么说:我要不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上了评论员这条贼船,也一定要做草根这样的网络痞子。
  • 一个郑丘缓倒下了,千万个郑丘缓站起来。一旦发生六四这样的突发事件,首先倒戈的无疑是郑丘缓这样的等待了很久的专制制度的掘墓人,没有谁能像他们那样了解这么多的内幕,没有谁比他们更了解这个政权的黑暗和无耻呢。   郑丘缓生前没有看到的网络自由,郑丘缓生前没有得到的人格尊严,他的继承人会继续为之奋斗。
isaac Mao

翻墙过来的草莓与不能访问的爱早报 | 李普曼 - 0 views

  • 爱枣报是和草莓周刊非常类似的一个网络文章聚合网站,和草莓一样,爱枣报将筛选过的网络文章联系成一段文字,给出链接,在调侃间给引用的网络文章做了注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草莓周刊和爱枣报做的工作似乎是《时代》周刊当年开创时期的样子,为繁忙的上班族梳理一周的重点新闻——只不过草莓周刊是梳理一周的,而爱枣报是梳理每天的。
  • 现在从草莓周刊和爱枣报的遭遇上来看,似乎印证了和菜头曾经下过的一个判断:“要非常小心提及“刊”和“报”这样的字眼。你可以在网上做这样的事,但是未必要用这个名。这些词太敏感,是某些人的G点。”
Qien Kuen

梁文道:或许中国将永远地被改变了_资讯_凤凰网 - 0 views

  • 公民社会的建立需要“公民道德”,而公民道德的核心是信任
  • 我不想太过夸大,但是四川震灾确实让大家有机会重新肯定自我,肯定群体的相互信任,相互协助,肯定自己的良知与能力
  • 根据过往的国际经验,在灾区重建的过程里,大型的跨国非政府组织又不一定比地方上小型的草根团体有效。因为所谓的重建不只是房屋校舍等硬件上的建设,还是经济活动、心理健康与社会纽带的恢复,这一切都有赖于熟悉地方环境的民间力量
  • ...2 more annotations...
  • 没有民间自主力量的参与,任何由上而下的外在方案恐怕都是不现实的。
  • 由南至北自发起来赈灾的民间力量令人鼓舞,会不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契机呢?在政府和市场之间,中国是不是也要开始培育“第三部门”的土壤呢?
shi zhao

科学网-中国国际传播中新崛起的草根力量 - 0 views

  • 27日晚,上网随意搜了两条比较新的报道。一个是布达拉宫3月26日上午9时重新对外开放。说布达拉宫在拉萨“三·一四事件”后一度关闭:为什么关闭?“三·一四事件”怎么威胁了布达拉宫了?比如打砸抢烧的地方离它有多近等等,都没有交待。        更没有现身说法的故事。        骚乱中的布达拉宫是什么样子,管理人员对这个事件以及对政府的举措有什么看法,他们在这个期间的经历,我们都看不到。        藏族同胞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候,也往往是说社论一样的话。
  • 有什么事实来说明达赖是如何策划的?不说。        其实,我们即使没有达赖集团如何指使策动骚乱的具体材料,也可以把证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摆出来:拉萨、四川阿坝、甘肃几个不同的地方同时闹事,海外同时冲击中国使馆;拉萨闹事者如何布疑兵,把警力调动到离市区多少公里远的哲蚌寺;疑似僧侣如何背着石头进拉萨;等等。这都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可是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偏偏不说。        结果,明明我们有理的事,却让我们的报道显得没有道理,令人不信服,很被动。
isaac Mao

Nyng♥千湖芬蘭: 在国外有人说中国不好,你感到愤怒或者羞愧吗? - 0 views

  • 为什么海外留学生这一群“受过高等教育,且在海外有各种信息来源的人”,往往更“爱国”,更加主动维护政 府立场,更加容不得外国人说中国的一点儿不是?不但是留学生,我认识的一些移民到国外的中国朋友,也是一样的状况,一位好友跟我描述过:看到外国人说中国 不好,她感到很激动,即愤怒又羞愧,马上跳起来为自己的国家辩护。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愤怒或者羞愧”的经历,是胡缠的这一篇文章,让我终于想通了,从此后豁然开朗!胡缠也重建了我的荣辱观,我的感觉也是”重获新生了”!
  • 今天,我在一个22岁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这样的人格,她在这个琐碎卑微,人民已经无奈地把自己归为草根的时代里面用坚强和勇气捍卫自己的尊严,爱情和信仰,同样作为中国人,我为我们中间有她这样的人感到骄傲,也为我们中间那些欺侮她伤害她的人感到深深的耻辱。
  • 我爱这个国家,我爱这儿的人民;我要说我爱这里的文化,我爱我从小长大过程中我的亲人朋友爱人,我爱一样一样具体的物事,但是正因为这些爱, 我下定决心要让那些企图来代表和霸占这些美好感情的恶心名词们统统滚蛋。
isaac Mao

哪个国家的草根布衣都是一样的,笑笑也就得了 - 0 views

  • 值得一提的是,当美国人被问及"国家"的时候,他们真够"颠fu症权"的:一个美国人说Utah是一个国家(那是美国的一个洲),还有一个美国人说,加利福利亚是二战轴心国之一(我操,太他妈可怕了,美国警察赶紧抓起来,他们全家都是叛国贼!)
isaac Mao

想象吉软糖: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 Blog Archive »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诸暨公民周报-第2期】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15 Apr 08 - Cached
  • 自从创办以来,我们的诸暨公民网投稿数量和访问数量一直都在上升。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从上周开始就创立了诸暨公民周报,主要是把公民网过去一周的文章作一下总结,结合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试图找出一些联系。好多时候,一些事情孤立看来并不觉得怎样,而联系起来看则能够给人深刻的印象。 最新的一期如下: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诸暨公民周报-第2期】 我们借鉴学习了“爱枣报”,“草莓周刊”等优秀的草根媒体;在此向他们表示敬意。
isaac Mao

党校报告为中国政改"攻坚"? - 0 views

  • 这份报告称,中国政治改革的目标不应是带有新闻自由的“西方模式的普选制或多党制”。
  • 报告中还有一些更为激进的建议,其中一条呼吁让全国人大成为更具代表性的机构,逐步减少其中的政府官员人数,并取而代之以地方社区中选出的人员。全国人大还应该直接参与拟定财政预算,其会期也应该与财政年度同步,同时还应允许竞选。
  • 近年来,在中央党校和党的有关机构所完成的其他报告中,也都指出了系统性的治理问题,以及草根阶层对于腐败的愤怒。
1 - 16 of 16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