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草根媒体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isaac Mao

建议草莓制作愤青专辑 - 109 views

这个主意很讽刺的,其实草莓的模式是支持这样的想法的,就是得有长尾跟上来。 blt-fqx wrote: > 我看到有人指责草莓周刊的倾向报道。 > 诚然,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倾向, > 不过草莓既然以草根媒体作为自己的方向,发出草根的声音,还是偶尔去"代表"一下愤青看看。 > 他们也是草根媒体,他们也是会被历史掩埋的声音。 > > PS:我不是愤青,这点isaac可以作证。

isaac Mao

鲁迅《论央视大楼的烧掉》 - 0 views

  • 当初,央视大裤衩歪在那里嘲弄着百姓,央视副楼耸立在一旁镇压着舆论。现在却只有空荡荡的大裤衩独自静坐,没有了鸡鸡,好似一个寂寞的太监了。莫非他造大楼的时候,竟没有想到楼是终究要烧掉的么?
  •  
    有了草根媒体,这也会成为经典
isaac Mao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 0 views

  •      黄先生和Altmeyer女士均表达了继续改进和完善手册的愿望,并且恳请民间组织和媒体朋友及网上读者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德国伯尔基金会和中国民促会。Altmeyer女士指出,之所以在出版印刷版的同时出版电子版,就是为了便于网民阅读,更便于大家以此为平台,对NGO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沟通这一话题展开长期的讨论,对手册做及时的修改。
isaac Mao

关于公民记者的一些杂想 - Herock Post - 0 views

  • 后来,这个梦想实现了一半,我并没有成为公民记者,可自从我的FeedDemon(早期被广泛使用的一款离线RSS阅读器)里订阅了大概20个Blog的时候,就已经不再主动访问新浪了,至今有四年多,而在此之前我每天贡献的pv绝对过百。只阅读Blog并没有让我觉得错过了什么,偶尔还是会从Blog文章的链接或网摘的收录中读到新浪的新闻,但终于不必象以前一样浪费时间在垃圾堆里翻捡有用的东西,我获取新闻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了,虽然新闻的真正制作者,仍然是那些专业机构和专业的记者。
isaac Mao

杨银波 : 为同龄人韩寒加油 - 0 views

  • 在一个被加上特殊标签的“80后”里,韩寒已属独善其身的行列,超越了诸多同龄人的懦弱、势利、呆滞与虚伪,连《观察》这种“环视全球”级别的异见媒体也转载其博客作品《辱华》、《急死你世界记录》,由此可见其内在潜力。
  • ”近年崛起的中国民间学者、网络人物,譬如韩立勇,也不得不如此承认韩寒:“在观念解放上,他很有贡献,他的声音不但可以刺激很多受众,同时也昭示给我。他们比上代人有更好的社会条件,而这样的社会条件给人的成长提供了各种可能。相比之下,意识形态的魑魅在他们身上存留的不多,他们很容易在以后的成长中从观念层面解放自己,成为个体。”
  • 当代中国教育,已遭党文化渗透入骨,乃是党制教育、奴化教育的实质。近年来的教师工资遭拖欠、乱收费、学费杀人、教育高成本、学术腐败、学生群体事件、校园黑社会问题、卢雪松事件,以及秘密警察介入学生议政参政等,这一系列的敏感问题,都直接证实了权力束缚、限制、惩治、挖空、愚化教育的问题。
  • ...4 more annotations...
  • 与其接受奴化,不如自做主人,寻求独立,树立价值。今日退党尚且成为大潮,更何况区区退学?退出体制,虽说不一定人人都能如韩寒这般潇洒,但也不妨碍其自身之行为纯属个人抉择之权,没有什么可责备的。
  • 虽然并非如民主人士和维权者那样将眼光看得极其长远,把政治与社会融入得那样深刻,将苦难与热血混合得如此清晰,但他仍然没有丧失自己的底线。事实上,他非常单纯而天真,但恰是这单纯与天真,是他可以被各阶层大量接受的理由。他做的事情,一方面在于展示自身价值,一方面在于瓦解荒谬,在根本上其实就是草根性的人物,并不与官方统战同步,乃是有着边缘地带的自我地盘。
  • 在“80后”青年之中,大有人才,我仅属小焉者也,诸如:山东的王德伟、陈宝成、王子明、熊建强,湖北的孔灵犀、姚遥、田禾,湖南的邝海炎、曾慧生、张鹭,河北的李昕艾、丁是卯、杲占强,安徽的郑在天、刘晨光、常坤,浙江的杨吉、沈阳、徐彦,北京的曾金燕、刘荻,山西的萧锐、牛浩江,云南的王玉文、周克成,四川的郑楚、古川,重庆的吴敖祺、杨慧磊,陕西的金非欣、明亮,江西的熊志伟,贵州的吴飞,上海的萧敢,河南的姚伟,福建的郑磊,甘肃的陈夏红……。
  • 我反感“文人相轻”的功利之心,因此无论韩寒有没有在思想上卓有建树,有没有在社会事件中推波助澜,有没有具体为民众带去深刻启蒙或者警醒领悟,这些我都统统不在乎。我只在乎,韩寒,这样一个1982年9月23日出生的人,他那样早地介入社会,介入公众视野,活得那样真实而自由,并同样真实而自由地表达着激情、批判与无奈。这是一个原本出生于农村,后来搬到小镇的普通中国公民,他力所能及地活出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真实,炫耀出了一定的才华、一定的立场,那么就凭这一点,不必给他付诸沉重的责任、重大的使命,他就已经够格了。
isaac Mao

» 读《德媒又借"草根文化"攻击中国》有感 - 0 views

  • 据许多网友反馈,环球时报是最恶心最不负责的媒体,他们经常指鹿为马混淆黑白自以为是,犯这些错误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代表部分网友表示强烈谴责!
isaac Mao

翻墙过来的草莓与不能访问的爱早报 | 李普曼 - 0 views

  • 爱枣报是和草莓周刊非常类似的一个网络文章聚合网站,和草莓一样,爱枣报将筛选过的网络文章联系成一段文字,给出链接,在调侃间给引用的网络文章做了注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草莓周刊和爱枣报做的工作似乎是《时代》周刊当年开创时期的样子,为繁忙的上班族梳理一周的重点新闻——只不过草莓周刊是梳理一周的,而爱枣报是梳理每天的。
  • 现在从草莓周刊和爱枣报的遭遇上来看,似乎印证了和菜头曾经下过的一个判断:“要非常小心提及“刊”和“报”这样的字眼。你可以在网上做这样的事,但是未必要用这个名。这些词太敏感,是某些人的G点。”
isaac Mao

想象吉软糖: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 Blog Archive »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诸暨公民周报-第2期】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15 Apr 08 - Cached
  • 自从创办以来,我们的诸暨公民网投稿数量和访问数量一直都在上升。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从上周开始就创立了诸暨公民周报,主要是把公民网过去一周的文章作一下总结,结合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试图找出一些联系。好多时候,一些事情孤立看来并不觉得怎样,而联系起来看则能够给人深刻的印象。 最新的一期如下: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诸暨公民周报-第2期】 我们借鉴学习了“爱枣报”,“草莓周刊”等优秀的草根媒体;在此向他们表示敬意。
1 - 8 of 8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