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Groups/ Math Coffee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美国崛起和"一流大学" - 0 views

  • 黄老师, 姚国华在他的文章里 《温家宝引用的原文: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11fb1010008ye.html 写到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 这三个任务看来都跟大学有关系,大学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他将美国崛起的历史归结为: 『今天人们都知道北美最早移民是五月花号船上搭乘的103名清教徒,其实五月花到达北美时,那里已经有一千多移民了,可是所有美国历史书都从五月花开始写起的。为什么历史学家这样偏爱这103人呢?那是因为五月花上的人们的信仰,代表了美国精神的源头,形成了韦伯所谓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这些新教徒上岸后只有16年,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就建立了北美最早的大学,第二年以最大捐赠者名字命名为哈佛。由此看来,北美移民一开始就很特殊,其一,他们是清教徒,其二,他们建立了大学,这是美国今天这么强大的奥妙。』 将大学建设,归结为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看起来也蛮有道理,以您专家的身份,请点评一下。 美国大学的崛起,确实在美国的崛起之后,但是谈起其建设的历史,即美国开始好好建设它的大学,这个时间不知从何开始。是否应该把开始建设大学,和大学已经建设成一流大学,这两个时间点区分开。 您论及『美国实现那个时代“崛起”的时间大体在1894年左右,或者说在19世纪末,而不是20世纪以来的事,美国许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是20世纪以来的事。』 不知依据是什么,所指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具体是什么。难道,在此之前,美国就不按这些『做法』去做吗? 感觉如果这样的话,挺奇异的。 所以,还请你详述一下专家意见,倒底什么是『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哪些是美国大学在其国家国力崛起之前,甚至一建校就开始做的,哪些又是它在美国国力崛起之后做的。 至于中国的大学建设,肯定是问题多多,必然会影响到国力,譬如连基本的“大学学分制”GPA成绩,很多大学都并未健全。 述及这些美国历史,您的专业见解,当可为大家提供更深的思考。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武夷山的博客-科研体系走向完善的三条路径 - 0 views

  • 第一,学术价值规则(the rule of merit),要按世界最佳水平来比较评判;第二,相关性规则 (the rule of relevance),科研项目必须与国家需求相匹配;第三,连续性规则,只要科研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相关性较高,就要用耐心来指导科研投资。”
  • merit rule
  • relevance rule
  • ...14 more annotations...
  • 『大道至简。三条完善之路也非常简单,走不走呢?取决于我们自己。』 1. 这些政策,都涉及到建立一个合理的评审体制问题,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简单。 a) 博主用了一个观念,跟丘成桐去年研讲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就是引入国际人士,成为评审制度的核心。实际上,一个国家的高级人才,和这个国家的合理评审制度,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不简单。靠国际人士,来助力中国评审制度,可以,但不见得就是核心解决方案。我们吃国际人士的亏(或主动让他们来吃),还不够吗。这些国际人士,可以用,但不能指望他们成为我们评审体制的栋梁。既然是这样,就又落到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道至简吗。 b) 评审体系,不是一朝一日能建成的,必须靠人。国外各个学科,往往人才丰富,即使是一个很专门方向的Workshop,也有四五十人参加,其中业内高手不是一二位,而是超过个位数的。在这种情况下,其评审制度才能保证住“人治”的合理性,某些个人人士,不管嘴里冒泡,胡说八道。但是,国内则相对差很多,这可能也是博主和丘成桐提出评审体制引入外援的原因之一。但是,即使采纳国外人士评审的建议,有那么多国际人士,愿意为中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吗。 所以,希望把评审体制,作为中国科学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之一,认为大道至简,操作性强,其实仍尚属局部思考而已。 我就可以举一个比评审体制更重要的东西,图书馆建设,欲建一流的国家,一流的科学体系,是不是应该建成一个一流的图书馆体系。 我们做到了吗? 现在只有比较少数的学校,在其专业方向上,建立起了必要图书储备或网络电子资源下载权限。我是数学系的,问了一些地方院校,南航,青岛大学,这些都不算是差的学校了吧,但是他们联最基本的数学电子资源也尚未购买。 没有书和期刊,你怎么做科研,怎么让人家来评。 除了图书馆建设,还有一个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行业协会的建设。此问题又当如何。 这两个问题,都比单纯的评审体系重要。所谓大道至简,归纳到引入外援的评审体系,实在有些问题简单化。
  • 重发一下,改几个错字,填几个词。 ------------------------------------------------------------- 『大道至简。三条完善之路也非常简单,走不走呢?取决于我们自己。』 1. 这些政策,都涉及到建立一个合理的评审体制问题,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简单。 a) 博主用了一个观念,跟丘成桐去年『高等教育』研讲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就是引入国际人士,成为评审制度的核心。实际上,一个国家的高级人才,和这个国家的合理评审制度,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不简单。靠国际人士,来助力中国评审制度,可以,但不见得就是核心解决方案。我们吃国际人士的亏(或主动让他们来吃),还不够吗。这些国际人士,可以用,但不能指望他们成为我们评审体制的栋梁。既然是这样,就又落到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道至简吗。 b) 评审体系,不是一朝一日能建成的,必须靠人。如美国各个学科,往往人才丰富,即使是一个很专门方向的Workshop,也有四五十人参加,其中世界级高手不是一二位,而是超过个位数的。在这种情况下,其评审制度才能保证住“人治”的合理性,某些个人人士,才不敢嘴里冒泡,胡说八道。但是,国内则相对差很多,这可能也是博主和丘成桐提出评审体制引入外援的原因之一。但是,即使采纳国外人士评审的建议,有那么多国际人士,愿意为中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吗。 所以,希望把评审体制,作为中国科学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之一,认为大道至简,操作性强,其实仍尚属局部思考,一厢情愿而已。 2. 我就可以举两个比评审体制更重要的东西。 a) 图书馆建设,欲建一流的国家,一流的科学体系,是不是应该建成一个一流的图书馆体系。 我们做到了吗? 现在只有比较少数的学校,在其专业方向上,建立起了必要图书储备或网络电子资源下载权限。我是数学系的,在北京呆烦了,曾想去别的地方,问了一些地方院校,南航,青岛大学,这些都不算是差的学校了吧,但是他们连最基本的数学电子资源也尚未购买,如 www.ams.org/mathscinet 只要是理科人士,够数学有点关系的,都可能用到,大家不妨在自己的大学试试,看看有否使用权限和下载权限。 没有书和期刊,你怎么做科研,怎么让人家来评。 b) 除了图书馆建设,还有一个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行业协会的建设。此问题又当如何,国家目前对行业协会建设的态度是什么,是否符合科学体系发展规律。 这两个问题,都比单纯的评审体系重要。所谓大道至简,归纳到引入外援的评审体系,实在有些问题简单化。
  • 在一般项目管理领域,有所谓 quality, schedule, cost 的要求
  • faster, cheaper, better”(分别对应于 schedule, cost, 和 quality)
  • 《Discipline of Market Leaders》by Michael Treacy & Fred Wiersema。细节已经记不清,好像书中认为:一、企业必须在 product leadership, customer intimacy, operation excellence 三项上都能达到某种基本水准才可能在市场生存;二、同时在三项都追求领先则一般会导致失败;三、企业在某个发展阶段则只能定位于追求三项之一才能在市场上成功。
  • 另外,我个人认为,the rule of merit for the world's best,与引入国际标准,或国际专家评价,有相关性,但三者并不等价。前者是基本价值观、而后两者只是两种吸引人的可能的解决方案而已,与 the rule of relevance 的冲突可能显而易见。另一方面,“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必须小心处理。
  • 另一方面,早就有人指出,快好省三者无法兼得。有人说三者只可得其二。
  • 『不应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必须请国际顶级专家参与评估——这在某种程度上岂不等于承认了我们自己的专家水平不够了吗?』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我们不仅高水平专家不够,而且具有科研评估能力的顶级专家更不够。 所以,博主和丘成桐方有引进外援评价体系的建议。 其实评价体系,是跟国家的高水平人才一道成长起来的,不可能一朝而就。所有抱这种速成想法/大道至简的人或事,只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国家不是没钱,是缺少真正有效的管理。即使建立起评价体系,但是根据这些评价体系操作的,还是行政官僚的话,只能形成又一次或捧杀或棒杀的损人运动。 反着方向问,中国的科技人才,现在最需要的是别人怎么评他吗,那是建功立业已成的人之需要,而且你真要做出了优秀工作,哪会有人不知道的。 现在的传统思路是,非要在59分和58.5分这几个人中,找出一个最优秀的人,然后给钱。为此目的,急着要建一个评价体系,可笑不。 你证了Goldbach猜想,还需要人评吗,即使是证了一个比Goldbach猜想还要弱的猜想,如陶哲轩证明的素数k-AP猜想,比Goldbach猜想就弱了整整一个级别,但还是毫无质疑的被公认为优秀数学家,得到2006年Fields奖。 所以,只要有足够的科技力量,评价陶哲轩这种人的工作,其实很容易的。反而是中国目前这种情况,一定要在58分和59分之间找到优秀人才,确定资助名额。这种任务反而更难,即使丘成桐的建议,引进外援没有任何人际影响(假定这种不可能可以发生),这种任务,对于大科学家一样难。 正在专心工作的科技人才,处在成长期的中国科技,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大道至简的科技评价体系。而是充足的公共科研资源供应(图书馆和电子下载权),合理有效的科技行业协会。 这两件事情没有或不足的话,科技人才是没法做研究的,就是找来外援做评价体系,也没用。 科研体系走向完善,远远不是一个评价体系的建设,就能解决的。 我本人是学数学的,其他不懂,但具体到数学上的发展政策,就应该跳出评价体系,致力于建设公共科研服务体系(图书供应,行业协会),满足全中国博士们的需求。如此,在科研土壤的肥沃上下功夫,让那些拔苗助长的评价波浪平静一些,年轻人才倒是可能会出来的更多一些,跑到外国去的也可能会少些。现在的情况是,不去不行啊,不去,你连想看到的书都找不到。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1 4:48:14]    所以,问题不仅仅在于“评价体系”本身,更在于怎么用这个“评价体系”,同样是把菜刀,有些人用于切菜,有人用于抢劫。 比如,你建好这个“评价体系”,要不要用它来评价一下各个专业方面的图书馆资源情况,行业协会工作流程情况。 如果“评价体系”只是用来评人,甚至也只是在58分和59分之间,强行评出一个要资助的人来,这种评价体系,还不是只能起到捧杀/帮上的损人作用。 反过来,“评价体系”若要推动国内的图书馆建设,行业协会建设,这里面是有很多细致、繁琐的工作的,这些工作必须有人来做才行,有人来领导才行。现在已经可以下结论了,过去那些由传统评价体系评出的领导人才,领袖人才,对此工作都不太感冒,所以把他们选出来,对国家的整个科技战略又有何大的作用呢。因为他们最多只是“将才”,所谓“将才”,其成绩是局部的,其眼光也是局部的,甚至其对利益的在乎程度,也是局部的,往往局限在个人和小集体上。 过去这些将才,为什么不好好建设图书馆呢,因为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就不再读书,心眼又小,当然就不管图书馆建设了。 至于引进外援评价体系,是否就能选出帅才级科研领袖,我仍是表示怀疑,我们总喜欢用相马机制,千金市一骨,而忽略了你买来马,不就是要做事吗,忽略了赛马机制。
  • 国家并不富裕,必须确定,科研项目的钱是用来做科研的,不是Nobel奖那种用来奖励生活或其他的。 可惜这一点,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再怎么做出一个科研评价体系,只要它评出的科研项目,仍兼具这些发家致富的效应,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一评可待。那这个科研体系的“损人”效应,就必然会存在。这不是科研评价体系自身的问题。 那些反对撒胡椒面的人,又有多少是因为不想目前的科研项目丧失这个“发家致富”效应呢。不可说,不可说。 现在的中国,在科研管理水平方面,跟甲午战争时的北洋海军,有多少质的差别呢。以此观中国的未来成就,不可想,不可想。。。 是该自省、自勉、自强的时候了,但是不能光是科学家自己在那修炼,你说,国家给某位科技将才一个上百万的项目,他能不要吗,在项目期间,他能不想办法把钱花光吗。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有些事情,应该是国家层面的事,不能靠科技人员自身的道德来自我约束。
  • 『不太明白另一种思路为什么没人提:撒胡椒面。。。南郭先生也可自然淘汰。 博主回复:历史经验表明,撒胡椒面效果很差,所以各国都不用。另外,撒胡椒面的前提是科研格局不再改变,设若成立新机构了,如若没有经费增量,一撒胡椒面,大家都减少,原来的机构也不干。』 科研体系,应该不仅仅指的是“科研项目”,其实“教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可能更重要。有位国外教授讲,其实数学Fields Medal对很多数学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名校里拿到教授职位。 现在的中国教授职位,算不算胡椒面,如果不算,又算是什么。在科研体系的环节中占何等地位。 现在科研项目,杰青项目等高投入项目是投资很多的,那些项目负责人是真把这些钱用到了科研之中,还是如何如何成为小款大款。与其把这些钱,让这些40分、50分的将才们发家致富,倒不如把这些钱用来资助20、30分但是相对年轻、相对面广的固定教职人员。 当然,如果只是分钱,撒胡椒面,年轻人照样有可能将科研经费用于自己的小康生活,而不是求学深造。 譬如,这些钱可以通过行业协会集中来办一些Summer School,给予年轻人资助(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你每年都不去,那就是不想资助,不想在科学上继续发展,这没什么好说的,就不资助算了。 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跟图书供应系统,由行业协会给年轻人提供网络电子图书馆下载权,避开各个学校本身的局限性。 所以,撒胡椒面在中国未必就不行,关键看怎么撒,分钱算是撒。但是开Summer School,提供书籍供应也是撒。
  • 『博主回复:我说的这三条并非评价规则,而是“建设科研体系”,我都没用“评价”二字。那么,按照国际最高水平来评判,人家是重视图书馆的,人家是重视实验室技师队伍建设的,人家是具备科研试剂供应网的,等等,我们也得做这些事。与您说的基本一致。但是,僧多粥少,不评价还是不行。美国也如此,首次从NIH获得经费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从三十多岁上升为40岁了,说明连富国美国的科研经费都满足不了申请者的需求。』 呵呵,你是没用“评价”这个词,但说着说着,你自己都往评价上靠了。 我想说的是,这三条恰恰只是评价规则,而非“建设科研体系”的全部,有很多事情,是评价体系做不了的。你举例的『人家是重视图书馆的,人家是重视实验室技师队伍建设的,人家是具备科研试剂供应网的』,并不需要一个『国际最高水平来评判』,这些事情,本来就是应该的,至于其过程,怎样建设,是牵扯到大量细节、繁琐的工作的,那些“国际最高水平”更不会花那个劲来帮你“评判”。 所以这些问题,不在于“评”,而在于做,在于有效的管理。那些管理老爷们,会让外人来评判他们的这些管理工作吗。 我的另外一层意思,接着就可以推出来,就是针对博主的文章标题的。即使是“评价体系”本身,也是逐渐形成的,绝不可一蹴而就,大道至简。那样子做,恐怕又会掀起“运动型”改革,这种改革往往是不能收起益,反倒得其害。 拿洋人或海外华人,做挡箭牌,也是某些领导者的奥妙所在。错了,是洋人错了,不是领导错了。而洋人错了,对洋人自己的实际利益损失也不大。所以,这种挡箭牌找的真是高招。 评价体系,是要有责任人的,找不能负责的无责任人来评价,不是不可以,但那绝对不是一个科研评价体系的核心和栋梁。所以,在目前情况下,科研评价体系和高级人才建设,不能分割开的干,要形成彼此间的良性循环,不怕慢,就怕“馊”。
  • 拿洋人或海外华人,做矛或做盾,指哪打哪,也是某些领导者的奥妙所在。错了,是洋人错了,不是领导错了。而洋人错了,对洋人自己的实际利益损失也不大。所以,这种挡箭牌找的真是高招。 当然,也有一些洋人或海外华人,是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不浑水摸鱼。但是毕竟还是有一批国外科技英才,是愿意跟现有的行政系统合作,指哪打哪,做一番“事业”的。 想必,这也是最近评价体系有人呼喊的原因所在,上有好者,下必有应者。
  • 科学家(运动员),教练(制定科研计划指南&项目的人),裁判员(最后说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的人),都是100%的科研人员。三位一体必然导致利益抱团,科学家成了一种职业,发财致富第一,学术研究第二,国家需要仅仅是自己确定的幌子。用来忽悠政府,忽悠老百姓,烧纳税人的钱。因此国家如果不专门养一批宏观科学家(教练绝对不能有任何运动员身份)专门进行科技计划指南的制定,并专门建立评价监督机构(专门的裁判),目前的学术风气只能继续坏下去,还会导致更多的假科学家,真正靠科研经费发财致富的人。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王铮的博客-英语不是国语,英语必须要考 - 0 views

  • 你在国外不知道,人事部搞职称外语考试,重要是让那些想混入知识分子系列的干部因为外语把关而淘汰。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武际可的博客-就人事改革给校长的一封公开信 - 0 views

  •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康生为了反驳“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发明了一个“外行领导内行是规律”的理论。并且注解说,梅兰芳只懂旦角一行,他当剧团团长,要领导生、末、净、丑,各行,他也是外行领导内行。康生在北大做报告说,你懂的是具体业务,我懂的是社会的人,所以我要领导你。这种理论一出,就为各行各业中的瞎指挥找到了理论根据。
  • 一是校长们是外行,为自己高居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寻求理论根据。恕我不敬,现今的校长们对教育都是外行。
  • 学校天生有许多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杂事,在西方和49年以前的我国大学,是实行两套人马,一套是教学人员(faculty),另一套是职员(staff)。
  • ...1 more annotation...
  • 人们为什么尊敬江隆基同志呢,他对教育是地道的内行,他当过中学校长,当过陕北公学的教务长。可是他却谦虚地以外行自居,北大的著名教授,他都曾登门求教过,征求他们对办学的意见。在他的带领下,职工自然尊重教学,校长是率领全校职工为教学服务的。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刘晓斐的博客-转载:物理史上的趣事(一页纸多一点的博士论文) - 0 views

  • 很早前就见过这片文章,写得有趣,但有些地方不只一驳,譬如说老朗的,其实他当时就被这片文章的想象力震撼到了,但具体的物理含义自己还看不太明白就请爱因斯坦来读读 例如老朗看了德的论文后原话是“除了思想上的独创性之外,德布罗意以非凡的技巧作出努力来克服阻碍物理学家的困难”,但答辩委员会真的还不能理解论文,怀疑物质波的假设,所以才找爱因斯坦来着。
  • 薛定谔之所以接触到这片文章,也是爱因斯坦给他的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师大的尴尬地位 - 0 views

  • 『巴黎高师每年只招200人,这样在中国肯定不行。师大是我国教育界的旗帜,其龙头老大的地位绝对不会动摇。』 所以,最好有人把巴黎高师及法国中学师资考试的情况好好介绍一下,免得被人错误引用。 比如,前几天跟一个法国数学博士后聊天,谈起巴黎高师,他讲,巴黎高师的学生并不是去做中学老师的,注意前面有个“高Superieure”字。 那个法国博士后又稍微给我介绍了一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况,看来是蛮严格的。第一次是笔试,第二次是面试-应试者主讲大约一个小时课程,然后底下评委打分。两次成绩合在一起,排出名次,然后各中学用人单位再根据此名次,确定是否录取该人为本校教师。 联系到我们的招聘面试也往往不过二十分钟,人家的资格考试面试就要一小时,说明法国要做中学老师还是蛮严的,既然严,那中学教师地位在法国肯定是不错的,中学教师地位不错,那师范院校的地位才能不错。连带着高师地位才能受人尊敬。
  • 至于“西部生”的国家政策,不管国家怎么细化,即使按照博主的建议做到了,我也并不觉得这就是促进整个国家教育的重要举措,其原因见我在这个政策出台后写的一篇博文: 《师范生免费,讲价还价的中国高等教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fdd0b010007nq.html 当然,博主这里讲的,层面还主要是在其所属的北师大本身,如何想着法的,给北师大弄些经费过来,搞得不要那么寒碜。 至于因此,要北师大生源超“北大/清华”,不过是自己学校的“局部利益”带来的“想法”而已,你还可以接着想生源和经费超哈佛呢。 第一流的人才,应该是做科学研究的,如果北师大把自己定位于培养“中学教师”的学校,而不像巴黎高师那种定位于培养各专业领袖人才的学校。凭什么北师大就应该获得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呢,现在北师大在师范类院校中,高考人才是第一流的,经费可能不是第一,因此是有点缺陷。 西部生那点钱,该是不会让北师大的经费增长有什么出息的吧。
arithwsun arithwsun

数论密码_luohuian_新浪博客 - 0 views

  •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整数分解算法是波拉德(J.Pollard)首创的数域筛法(NFS)。
  • 1978年,仅在DHM发明公钥密码体制的两年后,美国MIT的三位科学家里维斯特(R.L.Rivest),沙米尔(A.Shamir)和阿德尔曼(L.Adleman)(简称RSA)就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分解困难性的实用的公钥密码体制,现通称为RSA体制。
  • 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尔曼(E.Hellman)和他的研究助理迪菲(W.Diffie),以及博士生默克勒(R.C.Merkle)(简称为DHM)首先创立并发表了所谓的“公钥密码体制”,
  • ...2 more annotations...
  •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安全实用的公钥密码体制是所谓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其思想是在基于有限域的椭圆曲线上对信息进行加密解密。由于有限域上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实际上是一般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在椭圆曲线上的一种类比物,因此它至少在实用上比一般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的计算要困难些,因此其安全性也要强一些,当然目前人们还不能证明这一点。
  • 西尔弗曼(J.H.Silverman)等人于2000年提出了一种称之为XedniCalculus的计算椭圆曲线离散对数的算法,但该法过于复杂,并用了很多未被证明的数学结果,因此该法一是没有实用价值,二是连个复杂性的度量都提不出来。故而寻求快速实用的计算椭圆曲线离散对数的算法(哪怕是子指数复杂性的算法)是当前计算数论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arithwsun arithwsun

读《一岁就上常青藤》 网上书评二则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薛涌从心理学角度指出了体罚的负面影响:第一,孩子 接受暴力原则,长大了会欺负人。第二,从体罚中,孩子知道大个子可以欺负小个子,以后在外面碰到大个子,就会有恐惧感,觉得人家可以合理地欺负自己,影响 其自信心。
arithwsun arithwsun

教理财,更要培养领袖的素质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女儿最让我骄傲的地方,是她不管对钱财如何有兴趣,最后总能超越自己,想到如何帮助别人。这种利他主义的精神,是界定成功的更高面向。我在大学里教历史,许多学生来自商学院,一心想做生意,对历史烦得不行,觉得和他们的生活一点关系没有。我常常这样对他们讲:“如果你一生只关心你的下一张工资单,你这一辈子就很可能在为自己下一张工资单的忧虑中度过。你很难成功。如果你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这些直接的利益和经验,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世界,你就可能成为你们这一代中的领袖。显而易见:人们不可能选择一个只关心自己工资单的人当领袖。你必须通过关心别人、给别人谋福利,进而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拥戴,成为他们的领袖,同时也获得个人的成功。”
arithwsun arithwsun

"推己及人"-- 依理施仁 ? - 0 views

  • 伦理学黄金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 “依理施仁”,通俗讲就是:遵循公理行善。或即使做好事,也得讲道理。
arithwsun arithwsun

第五项修炼 - 0 views

  •  
    第五项修炼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肖重发的博客-温家宝:仰望星空 - 0 views

  •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arithwsun arithwsun

温家宝引用的原文: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_姚国华_新浪博客 - 0 views

  • 我的结论是,西方现代文明是城市运动和大学运动,现实操作和理想引领,两个东西的呼应才产生的。事实也是这样,文艺复兴之前就有博罗尼亚大学,法国的崛起有巴黎大学,英国的崛起有牛津剑桥,美国的崛起有哈佛。十九世纪初德国要崛起的时候,就有柏林大学。
  •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
  • 今天人们都知道北美最早移民是五月花号船上搭乘的103名清教徒,其实五月花到达北美时,那里已经有一千多移民了,可是所有美国历史书都从五月花开始写起的。为什么历史学家这样偏爱这103人呢?那是因为五月花上的人们的信仰,代表了美国精神的源头,形成了韦伯所谓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这些新教徒上岸后只有16年,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就建立了北美最早的大学,第二年以最大捐赠者名字命名为哈佛。由此看来,北美移民一开始就很特殊,其一,他们是清教徒,其二,他们建立了大学,这是美国今天这么强大的奥妙。
  • ...4 more annotations...
  • 凭什么以色列这么牛?因为以色列是有大学的,大学比什么都重要,在它还根本无法建国的时候,犹太智者就建立了希伯来大学,建校校长魏茨曼就是后来以色列的开国总统。希伯来大学比他们的国家还早25年。
  • 福泽谕吉,今天日本钞票最大面额是一万日元,上面的那个头像既不是天皇,也不是任何政治军事人物,而只是一位只写了几本书,办了一份报纸,办了日本第一所大学的福泽谕吉,这样一个人成了现代日本民族的灵魂人物。他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这三个方面的顺序,应该先是心灵,再是政治体制,最后才是经济。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表面上看是捷径,但最后是走不通的。
  • 国民政府无论多么腐败,但在抗战八年间,它把仅次于军费的第二大财政开支放在教育上面,比政府的行政费用都高。
  •  我可以下一个结论,中国20世纪所有的骄傲,都归结到中国能够在最绝望的时候,有很少的一些中国人,他们能够办起几所大学或准大学,支撑起整个民族的文化。
arithwsun arithwsun

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_北柯闯客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公元5世纪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第一次大综合,把基督教由一个光是信仰的宗教,变成了 一个理性的宗教,一个讲道理的宗教。基督教越来越能够讲道理,讲究严格的理论推理
  • 西方第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就是意大利的博 罗尼亚大学。
  • 今天人们都知道北美最早移民是五月花号船上搭乘 的103名清教徒,其实五月花到达北美时,那里已经有一千多移民了,可是所有美国历史书 都从五月花开始写起的。为什么历史学家这样偏爱这103人呢?那是因为五月花上的人们的 信仰,代表了美国精神的源头,形成了韦伯所谓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这些新教徒上岸后 只有16年,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就建立了北美最早的大学,第二年以最大捐赠者名字命 名为哈佛。由此看来,北美移民一开始就很特殊,其一,他们是清教徒,其二,他们建立 了大学,这是美国今天这么强大的奥妙。
  • ...1 more annotation...
  • 他 们只过了16年就建立了大学,160年后才建立了美国和美国宪法。你说文化重要还是制度重 要?先有大学还是先有宪法?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父母 学校 国家 - 0 views

  • 『看最近lix这三个帖子,感觉是,人地位高了,说话就容易颠倒了,就容易想当然而,具有一些奇怪的立场,说出一些让普罗大众笑话的言语出来。』 抱歉,这个句子里还是用了一些形容词,好在还是有很多实际的动词和有操作性的句子来支持这些的。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4-25 11:16:47]    “国家的责任是为负责任的父母教育子女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不负责任的父母实施强制,” 其实应该反过来问一句,建设国家的父母们,对在教育上负责任不够的国家,应该实行怎样的“强制”。 看最近lix这三个帖子,感觉是,人地位高了,说话就容易颠倒了,就容易想当然而,具有一些奇怪的立场,说出一些让普罗大众笑话的言语出来。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4-25 11:11:57]    其实除了智力/财力帮助,还应该加上权力帮助。所以前文“智力/财力帮助”处,均改为“智力/财力/权力帮助”。
  • ...1 more annotation...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4-25 11:01:30]    其实你的文章,是把自己的立论越描越黑。逻辑上过不去了,就找形容词和借喻乱用。现在跳出你那些比喻,我只点这句实在的,可以引发一些有意义的思考的话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是..." 你这不是废话吗,现在在中国,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这一点,谁敢把希望放在国家上面。 挤破头皮进名校,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实,甚至放之四海而皆准,所有文明世界也都差不多是如此。没什么值不值的,不能说你孩子考进清华,去了美国,上重点校就值,别家孩子虽然上了重点校,但是大多数上不了清华,去不了美国名校就不值。这种奋斗过程,是家长的一种努力,不管其是用自己的智力去帮助,还是用自己的资金去帮助,对孩子的心意都是真的。 倒是,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机制,不能任由家长的这种智力/财力帮助,加剧造成下一代人的竞争机会不均等。不能任由乡村里的天赋学生,因为或无院士父母的智力帮助,或无大款父母的财力帮助,再加上高考的地域性歧视,而丧失成才的机会,对国家亦是巨大的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强调国家的责任,是有道理的,国家不仅仅提供的是服务,国家应该比单个的家长个体,看得更长远,做得更深入,这样才能形成人才流的良性循环。从家长个体角度来讲,当然要对孩子负责,这是不用说的废话,中国文化决不缺少这个要素。但是从国家教育政策角度来讲,则要致力于超出家长,不能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院士,儿子就能上清华。最近的统计数据,好像正朝这种不好的方向发展,清华、北大等顶级高校学生比例中,家庭优越条件的同学比例,比偏远乡村同学的比例,变态的很厉害。即使没有精确数据发布,大家作为老师,也经常接触学生,感觉是不是这样的。 薛涌博客上,有一篇文章与此有关,说明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加剧社会不公平,而且会造成“大学的弱智化”。 从这个角度讲,国家负有家长不可替代的责任,不仅仅是服务性角色。
« First ‹ Previous 281 - 300 of 487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