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items tagged ued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 | 黄主任 - 0 views

  •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称这个为"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用户体验人员是负责界面设计能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也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整体市场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集中在界面上,使得他们依赖自身或处于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7 more annotations...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经常辩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花了时间来研究用户需求并直接与客户和用户互动。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 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中转变。
  •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取得支持。仅仅只是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你在这个位置上同样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同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你需要考虑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但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 从产品的整体性上协助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只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还有其他组织提供类似的训练营活动,包括: • 实务营销 • 280小组 • Blackbot • ZigZag营销 • 硅谷产品小组 有大量非常好的Blog在讨论产品管理,你也可以从中选择: • Roger Cauvin的博客 • 实务营销的博客 • SVPG博客 • 产品管理观察 • Tyner Blain • Michael的产品管理与营销 • 如何成为优秀的PM (它的联合作者之一便是 Jeff Lash) 还有很多从UE角度来谈产品管理的书籍,这些都应该作为PM的珍藏: • 赢在新产品: 产品从创意到启动的加速实现, 作者Robert Cooper • 软件产品管理精华, 作者Alissa Dver • 产品经理手册, 作者Linda Gorchels 此外,有志成为PM的人还应该阅读一些综合的管理类图书,包括领导力、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技术、策略学等。 产品管理有两个主流的社团组织: PDMA (产品发展与管理协会)和AIPMM (国际产品营销与产品管理协会)。两者都提供培训、会议、本地讨论小组及其他产品管理资源。 同时,你还可以利用你的一些职业网络,也许能从类似LinkedIn — 帮你寻找能建立联系并回答有关产品管理问题 — 这样的服务中获得帮助。在你的公司里项目管理也能指导你,况且来自其他组织的产品经理也能给予你不同的或许更真诚的帮助。 正因为你学习产品管理并思考如何迈向这一步,可以找你的经理谈谈。优秀的经理会帮助你的职业化成长,即使这也许意味着你将进入公司的其他岗位。
  •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向你汇报。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 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回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应该是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不是紧要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做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即可。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决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ocean wu

用户体验与产品管理(完整版)_深耕·生根 - 0 views

  • 第一章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E)专业人员正逐渐从商业角度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在他们的核心观念中,UE的重点是理解用户需求并创建有用和易用的产品来表达这种需求。 UE人员常常在他们的研究、设计和创意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时感到非常失落。差不多每个UE人员都有过与那些尽管缺少交互方面的需求和流程的知识,却根据他们的感觉或毫无道理的看法来驳回一个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设计的领导者打交道的糟糕经历。 很多UE人员逐渐意识到他们有经验和洞察力来运用权威性并在帮助构建的产品中发挥更大影响力,产品管理人员也对这些希望扩大影响以保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顺利进行的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等有了更多的兴趣。 对很多UE实践者而言,成为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是一个合理的转换,因为两者往往需要类似的技能,特点和能力。此外产品管理是很多组织共有的角色,向这样一个已存在的角色过渡是较为容易的,只是信息架构师或交互设计师如果选择用这种直接方式来影响产品的话,他们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 PM是什么? 传统意义上PM就是一个产品的主管,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将产品定义为软件、网站、网络应用、局域网或技术产品。 作为一名领导者,PM将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这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对技术产品而言,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像产品的销售、技术、法律、商业模式、定位、品牌和营销等。 PM应该扮演一个领导者而非独裁者的形象,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并得到各方的支持。像总统会与负责防务、交通、农业等的官员共事一样,PM团队也包括营销、技术、财务和其他领域的人。与票选民主不同,PM对用户和客户负责,通过收入、利润、用途和其他市场驱动因素来实行决定民主。 产品管理中涉及的各项任务和领域使得PM必须精通业务的方方面面。
  • PM的职责 PM的基本职责是理解市场并推动适应市场的产品开发,由于UE人员往往已经熟悉了设计的用户需求也具备相应市场知识,因此他们具有成为优秀PM的潜质。 PM还有如下一些较高层次的职责: • 建立产品策略,重点是对产品的未来有长远和有说服力的眼光。 • 将策略转化为产品路线,有了清晰的远景和策略后,PM就要与管理层一起确认并执行策略。 • 撰写支持商业策略和市场需要的需求书,确定主要路线,然后细化特定的可执行的需求。 • 确定以合适的顺序,在合适的时间提供合适的功能特性(features),以客户价值和市场的关联程度来划分这些特性。 • 确定与市场间有适当的沟通渠道,以合适的方式向合适的人发送合适的消息,并确认客户已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 ...8 more annotations...
  • 产品管理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最常见的UE与PM间的冲突就发生在该产品应该做什么与产品该怎么做的讨论上,双方常常争论谁应该负责定义产品的特性与需求。PM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他们管理产品,但是UE人员感觉应该由他们负责,因为是他们在花时间直接与客户和用户打交道,研究用户需求。 最终由于PM对整个产品的成功负责,他们也就成了决定产品做什么的最后仲裁者。好的以市场为重点的PM应能理解市场背景和客户需求,并在第一手经验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合适的产品特性与功能。 然而UE人员常常对此非常光火,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贴近客户和用户,理应负责产品的需求收集和定义。 好的PM应该象UE人员那样贴近自己的用户,否则就会脱离用户,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开大会,让UE人员来做此类研究。 好的PM能深知用户体验这个角色并理解其重要性,重视他们的投入并利用他们的研究和建议来创造优秀的产品。正如总统需要从自己的内阁成员那里获得建议一样,PM也应该利用自己的"内阁成员" --- 用户体验、市场营销、技术等 --- 去做出决策。 从UE人员向PM角色的转换远不止去操作所有的界面设计,PM一项很重要也很有挑战的任务是负责确定产品的目标与策略,树立内在和外在的产品领导能力,创造商业模式及获得资本,从小事出发又能着眼大局,并协调市场、工程技术、财务、销售当然还有UE一起向成功迈进。 在第二章,我们将向你介绍迈向产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你在UE岗位上不可以做而在PM角色上需要做的事情、成为PM你必须做哪些准备、UE背景的人成为PM后常有的缺陷等,来帮助你作出这种转变。
  • 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的差异 尽管PM的职责很广也很有战略性,他们还需要负责在战术层面具化他们的战略。在一些细节上,PM可能存在与UE人员重叠的问题。正如Johathan Korman写道: 当我向那些不了解"交互设计"的人们描述我是做什么的时候,首先我说:"我观察用户的需要,确定哪类产品最适合他们,然后制定关于这个产品的行为规范,以此推动开发团队的工作。"人们常常回应说: 在我的组织里,我们管这个叫"PM"。 乍一看,用户体验的角色和产品管理惊人的相似。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品管理和用户体验在职责、重点和依赖度上是有区别的。 职责: PM负责整体成功,而UE人员负责界面设计使之满足用户需求并易于使用。UE人员同样应该像销售、营销、工程人员那样关注整体的成功,尽管并不负责这些方面。 重点: 当UE人员聚焦在界面与产品体验之时,PM会从市场整体反馈、特定市场规划、竞争力、技术、收益与损耗以及可调用的资源等方面来审视这些界面与产品体验。 依赖: 信息架构师(IA)、图形设计师、易用性专员等主要精力集中在界面上,他们需要依赖自身或类似角色的其他人一起来完成工作。PM则坚定地要求他人能执行其产品策略,他们更多地需要融合一些微妙的产品目标、策略、影响力、坚定和公平的决策等因素,这些要求多甚于UE人员。 或许Johathan Korman最好地诠释了PM与其他角色如UE之间的差异: PM负责产品应该做什么(What the product should do),而其他角色负责产品怎么做(How the product does that)。
  • PM对产品的核心问题不只是建议 这一点和上面的有点背道而驰,UE实践者们提出建议,而PM需要制定策略、较高层面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市场规划、定价及其他方面。之所以又提到这一点,是希望促成你进行反省。如果你只是习惯建议或很难做决策,你也许不适合成为PM。 PM不是艺术家或专家型实践者 PM并不专注与产品的某个部分,而是知晓全局。他们有点类似船长或教练去驾御局面。在这个层面上,PM需要保障一起共事的人能将产品目标反映到方方面面,例如营销策略、界面设计、版权书写等。 由于不是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是比较困难的,PM就必须在后面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如何领导其他专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 作为UE人员不可以做而作为PM必须做的事情 成为PM后,你每天的工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必须运用你的全部知识投入到整个产品中。作为UE人员你也许能同样做到这一点,只是限于行政授权你未必需要和公司内的全部决策部门打交道,以下就是你的一些"新职责": 关注产品策略以及客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你做出转换决定的原因) 你必须长期地研究客户和用户,找出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的切合点,相应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它。从产品的整体上确定用户的焦点,不光是设计。 沟通、政策以及定价都必须整合成为"客户体验"的整体,过去我们常常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成为PM后你就必须对关乎产品体验的方方面面负责了。 平衡各方力量 确保你的产品重点是客户和用户需求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同样值得关注,包括但不限于: • 销售目标 • 市场/品牌目标 • 技术趋势 • 文档管理 • 预算管理 • 市场趋势 • 竞争力 • 商业模式与回报 (可能的人员浮动、变局影响、价格杠杆等) 做好一款产品需要在商业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效应之间进行一系列权衡,作为PM,你就必须在各方之间努力做好平衡。 推广产品 你必须同时在内部(包括销售、市场、管理层、开发者等)和外部(包括客户、用户、业界分析员和媒体)间取得支持。仅仅开发出一款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必须让人们知道它,推广它带来的好处。 向组织中的其他产品提供策略投入 如果你是一间中型或大型公司的PM,在这个位置上你还需要影响其他产品。你也会与其他公司内的其他PM交流,思考公司的全部产品线,并将你的产品融合其中。 你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PM这个新角色会让你很有荣誉感和责权感,而且新头衔带给你的影响力可能会胜过其他,但它也是"带刺的玫瑰" --- 你同样必须应付挑战和压力。 作为PM,你的权力很有限 Guy Kawasaki形容PM是"一个背负全部职责却没有任何权力的人"。大部分为你的产品工作的人会向不同的管理层汇报,很少甚至没有人会直接受命于你。你必须梳理这些分散的资源,指导他们的工作 --- 尽管他们从各自的经理那里获得了不同的工作方向。
  • 你必须做出决定并对此负责,而不仅仅是建议 事实上你必须做出很多的决定并为此负责,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你的这些决定)。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干的好,你可以向他们证明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明确解释你的原则,其他人也就不会显得焦急或轻视 --- 但这并不容易! UE出身的PM会发现所创建的体验也许不是对用户"最好"的体验,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管理层的需求、商业策略、商业模式等),让这些人理解作出这种或许有损用户,但最终有益于产品的决定往往需要时间。 你将经常处在利害分歧的中心 销售人员希望有不同的功能、开发人员将你制定的时间表往后推、财务人员需要新的后端功能、商业开发人员希望能为合作伙伴做一些产品调整、设计师希望更改一些功能的实现、用户希望增加一项你的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功能、管理层希望你的产品能与公司新产品进行整合... ... PM就处在这样不同的竞争中心,在一些公司中这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你必须调节好这些冲突的想法,制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以推动产品策略并保证皆大欢喜(至少不能让某个人动怒)。 成功的PM总是围绕着整体的目标和策略来平衡各方的要求,决定做哪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支持这些目标。PM对目标与策略的理解越深,就越能做出权衡考量。有时候一点小的让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有时候则需要更好地梳理目标。 管理层需要从你这里得到关于产品的信息 PM不只是产品开发团队的一员,你是整个产品的象征。无论你把事情做好了或搞砸了,也无论你是否真的能驾御局面,你都必须为此负责。 作为UE人员可以做而作为PM不可以做的事情 从UE岗位转换到PM岗位的人会对新职责感到兴奋和有挑战性,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失去一些UE工作的一些方面: PM不必插手过多细节 这是很多之前习惯过问小事的人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作为PM很多具体的工作都可以委派给其他人来做,一个花费太多时间去处理细节问题的PM注定没有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 --- PM需要关注的是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 PM并不追求尽善尽美和理论上的完美 有一个针对UE的笑话是UE人员经常回答问题的时候说"这个取决于…"。对PM来说,也许它确实取决于某件事情,但这并不要紧的。这并不是什么理论上应该发生的问题,而是在此情况下我们马上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 你必须习惯够用即可的观念,作出在用户看来未必完美但在有限的资源下很受用的决定。
  • 第二章 在前一章中,我们勾勒了PM的职责、PM与UE人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两种角色之间会产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介绍当UE人员成为PM后其思考重点、职责与挑战将会发生哪些改变,离开UE工作岗位后你将有哪些收获与损失以及如何为这种转变做准备等。 在你向PM的角色纵身一跃之时,最好清楚这次跳跃对自身的影响。
  • 从现在起更好地配合你的PM 如果知道"幕后"产品管理,你可能已经动心了。有一条捷径能帮助你开始: 从现在开始更紧密和有效地配合你的PM! 这个办法即使对那些并没有这方面特质、技能或只是想成为PM的人来说都是值得一试的。作为一名UE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其他角色的同事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可以帮助你调整与他人共事的方式,并且最终使你变得更有价值、更受尊敬、更有影响力。 有UE背景的人在某些领域是能够很好地与PM相处的,有些办法能很好地帮助你探路,而无论你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领导力 不要只知向PM或其他同事索要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同事很欢迎你能有主动性和创意,不过同时他们也保留不同的观念,只要把事做起来就能迅速公开和集中地进行具体地讨论,总好过停留在理论和臆测层面。 向PM问清楚他们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问清目标非常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PM自己有可能之前没有仔细想过产品目标,你这一问后,有可能让你成为最受信赖的顾问之一并帮助他们建立目标。 第二,如果PM已经有了目标,那么你也就能清晰地建立一系列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他们的目标存在问题,你还可进行澄清和确认,并决定怎样让它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PM评估设计的各方面因素 不要只是提出设计方案然后让PM做决定,要让自己准备好参与讨论特定设计选择的影响,向他人展现你的设计背后的原因已经他们在更广范围内与产品远景和目标的联系,聆听PM怎么说并搞清楚他们拒绝或认可的理由。 提出带有远期规划的强烈建议 你所能提供的一些证据和经验将支持着你更紧密地成为产品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者。你也能从纷繁复杂的因素中做出决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如果你立志想做PM的话这些很有帮助。 展现你对工作的远期规划将使你能成为团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并且能展现你有担负更多职责的潜力 --- 不管你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帮助PM走出办公室 PM不应该对客户和用户视而不见,尽管有人是这么干的。你应该通过询问他们最后一次见用户是什么时候来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入到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户研究中,或者给他们讲在用户访谈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故事,邀请他们下次同去。如果被拒绝了,下次继续邀请。 如果PM能自愿去拜访用户,让他们带上你。除了了解用户需求之外,这也是一个你有时间向PM求教他们的观点、兴趣与目标的好机会。 如果你真的无法把PM带出办公室,那就把用户们带进来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PM(包括其他开发成员)能找借口拒绝和用户沟通。
  • 学习并准备成为PM 因此,你想成为PM? 不知道从何做起?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你还应该增加你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中找到你为这一角色转变所需要的东西。 想想你迈向UE之路时候所做的事吧: 书、博客、会议、小组讨论、各种组织以及导师等,它们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PM,这些方式依然有效。 成为PM最好的条件是通过培训和会议。差点忘记提了,我们在IA 2007峰会: 你想成为产品经理 上有一个预备会议,这个半天的训练营上将会集中讨论如何从UE向PM的角色转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你现有的技能以及怎样避免潜在的不足等。
ocean wu

"选择投资B2B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考验" - 0 views

  • 投资人在选择投资B2B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考验。我自己个人的最核心考量就是信息化在细分品类中所创造的价值。具体来说我一般会考虑下面几个因素:交易品类(比如钢材、塑料等)价格波动是否频繁:这是个核心指标,价格波动频繁会带来整体的经销结构不稳定,经销商吃大量的库存会存在价格波动的风险,导致大的经销商很难产生。(上文曾经提到,最后的终极业态应该是取代所有的经销商)交易链条长,经销层级多:如果一个品类,只有1级的经销商(比如水泥),那么你在中间取代的价值就很有限了。纯粹用投资人的钱堆积然后成为一个大的经销商是没有意义的,这只是在重复搬砖头的过程经销商不承担任何的服务属性:传统的经销环节,一般会承担信息中介、垫资和仓储3大职能,前2项都很容易通过轻模式切入来进行替代,但在仓储环节中,有一部分的经销商是会承担粗加工的职能的,这种时候,他们就不能被算成是一个交易环节。我曾经遇到过创业者说某个品类有7环,但后来仔细研究过行业以后发现中间的经销商有部分会做加工。这种情况互联网切入的价值就有限了,因为互联网一旦涉及到线下环节的时候很难真正提升效率。从投资和创业的角度来说,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这个品类。
ocean wu

sns站点中的垃圾信息防范、信息过载问题 - 0 views

  • 在sns站点中的垃圾信息防范、信息过载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无疑,这些“水葫芦”会对整个服务造成影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我觉得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不可能解决,只能改善。无论从决策者、设计者、运营者都存在一些偏差,正是这些偏差导致了目前的这种现状。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四)「私人财产」与「阶级不平等」 - 0 views

  • Web 2.0 网站都是以形成社区为基础,而社区其实就是小型社会。想要社会得以发展,经营者必须注意人际互动方式的促进及规范。最终目标则是建立用户间的「关系链」,否则用户注定待不久。
  • 这正是Web 2.0 与 1.0之间的重大差异,然而却很少被提及。 1.0试图满足的是人类的「工具性需求」,而Web 2.0 试图满足的却是「心理性需求」,
    • ocean wu
       
      你可以在自己电脑上写日记,但你选择在网络上写;你可以在自己浏览器理收录书签(Bookmark),但你选择在网络上收集。承认吧,你其实想要被人发现。
  • 在一个社会中,人人都有向上攀爬的欲望。亦即马斯洛需求五层级中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求。尽管成功者仅占5%,然而人人心中都渴望成功。 你如何获知自己成功?这是Web 2.0 的另外一个重点:迈向成功的过程必须要有累积,这个累积必须要量化而且要被展示出来让人知道:这就是「私有财产」的观念。其中,还可分为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
  • ...3 more annotations...
  • Avatar服务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展示机会要多。用户花钱买头像,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如果曝光度不足,购买的意愿就会降低。这就是「有钱,要让大家知道」的心理,经营者首先必须制造曝光机会。
  • 你写的Blog与上传的相片都是有形财产,无形财产则可带入「信用」的概念,亦即在一个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例如,社区网站实行多年的积分及等级制度,就是一种被社区成员公认的个人信用。 一个用户在Web 2.0 网站中的活动必须要累积成财产,最后,除了在此地形成的关系链以外,用户还会因为这些虚拟财产的累积而再也无法离开。简单来说,「搬家」变得困难。 然而,这些制度大部分没有被好好运用,积分与等级仅是无关重要的数字罢了。经营者其实没有注意到,适当制造「穷人」以及「阶级不平等」才是一个社区网站进步的关键;而实体社会其实也是如此。
  • 而经营者该做的事情是,定义出你的社区中,哪些是用户的虚拟财产,包含了有形与无形的。是所谓的活跃程度?关系链的多寡?还是被其他人推荐的次数?积分如何累积,如何变成等级? 其次,等级与积分该如何被展示,被消耗,以创造真正的被拥有的价值,让用户自然的感觉阶级不平等的存在,适当的呈现这种不平等以促进整个社会(社区)向上的动力,进入正面循环?
ocean wu

IT项目管理-工具技术 - 0 views

  • 1.WBS工作分解结构 IT项目管理-计划-WBS 以WBS为主线的集成项目管理 以WBS模板和PBS自动生成WBS计划任务
  • 3.关键链 关键链管理FAQ-简单翻译 关键链进度管理的两个重点 再看关键链进度计划 关键链项目管理软件试用
  • ...6 more annotations...
  • 2.项目估算 软件项目中的功能点法估算-实例 软件项目中的功能点法估算-原理 COCOMOII成本估算模型 IT项目管理-计划-估算 软件项目计划-估算杂谈
  • 4.挣值管理 IT项目管理中的挣值分析 使用Project进行挣值分析
  • 5.QFD质量功能部署 QFD质量功能展开基础 软件产品QFD第一层分解 软件产品QFD第二层分解
  • 7.质量七工具 SPC统计过程控制-控制图 质量管理七工具
  • 8.TOC约束理论 高德拉特博士TOC总体解决方案 关于瓶颈管理TOC的九大原则 TOC和项目管理
  • 6.蒙特卡洛模拟 水晶球软件工具使用 多项目选择的模拟 IT项目组合风险分析
ocean wu

从电商行业谈CRM系统的精髓 - 0 views

  • 1) 理解用户 详细的用户资料(比如性别,年龄,使用年限等)及用户数据(上次登录时间,浏览时长,点击次数,购买次数等)可以令企业更加了解用户群体,便于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划分(简言之,就是分组,比如高价值高互动的一组,低价值高互动的一组,低价值第互动的一组,高价值低互动的一组;通常用户划分是利用CRM系统数据库里面的数据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并且针对不同用户组别完成用户画像,基于用户的行为进行市场推广,销售及售后工作。
  • 2) 获取用户 (Customer Acquisition)
  • 非常灵活的customer match(用户匹配方法),你只需要提供用户邮箱,它们便可以从自己的数据库中寻找相似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
  • ...6 more annotations...
  • 3) 用户留存 (Customer Retention)
  • 在正确时间提供给正确的用户以正确的信息:在深入理解了用户之后,便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有效优化用户体验(什么的体验才是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提高忠诚度。
  • 智云通CRM会在顾客过生日的时候提醒你来免费领取生日礼物
  • 另一个例子是根据你生活的地点的天气预报发送个性化的邮件,并且推荐合适的产品。
  • 4) 用户再活化(Customer Reactivation) 
  • 识别哪些客户是流失客户,了解用户流失率(Churn rate),分析这些用户是在哪一个时间点渐渐流失的(购买了几次之后,购买了什么产品之后等),并且找出原因(服务不好,网站导航不清晰等)进行改善,尝试再次与流失客户建立起连接。
ocean wu

如何打造成功的主题商业地产项目? - 0 views

  • 我们必须给消费一个动因。这个动因就是说在解决了商业问题之后,我们能够考虑文化的历史的或者说娱乐的各种元素,来给这个购物中心一定的主题特征。
  • 主题是一个定语,首先是商业地产,按照商业的规律来去做商业地产它的业态组合规模的界定等等。主题是最后把它融合在整个的商业当中,让它形成一定的文化的历史的科技的娱乐的元素。
  • 主题商业地产如果讲概念的话,首先是一个常规的商业地产架构上面融合了文化的历史的娱乐等其它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特征的融合来形成这个项目的差异化。所以主题商业地产其实可以简单定义为进行了文化、娱乐、科技等等方面这些元素融合的商业地产。是街区还是购物中心都不重要,关键是说在常规的方式市场的方式解决了商业地产的架构之后,把这些元素进行恰当的组合进来。
  • ...4 more annotations...
  • 如果说项目的规模比较大,超过了这个比重关系就有问题,靠周边的消费者无法去把这个项目支撑起来,就该考虑怎么一个方式来进行主题化娱乐化的表现
  • 吸引消费者来消费的途径有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娱乐化,第二个方面是主题化,第三个是新业态包括品牌的聚集。
  • 什么样的项目需要做主题,很显然是周边的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项目的发展的时候,你需要通过主题化的方式来扩展项目的竞争的半径
  • 好的主题一定是能够恰当的考虑到这个项目周边或者项目所在区域以及项目所在城市的文化、历史、产业等等各方面的特征。这种环境特征如果能够很好的进行提取并且融合在项目中做主题,很显然它的差异化程度会相当强。
ocean wu

WAP的用户行为分析--无聊经济 - 0 views

  • 在使用WAP的原因分布中,“在移动状态下(如上下班途中等)使用”的比例超过了一半,选择“在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的比例也超过1/3,而“在一些突发需要上网的时候只能使用WAP”的比例也超过1/4,因此可以发现WAP的移动性即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是其吸引用户最主要的方面。此外“包月资费便宜”和“对新技术比较好奇,尝试一下”的比例分别为18.5%和17.0%。
  • 数字音乐产业来说,研究WAP用户其实是研究未来音乐消费者的特征。目前是铃声业务业务,接下来是全曲下载业务。
  • 用户一般在以下情况使用WAP:在车上,上课时(无聊时),等车中,临睡时床上,出差途中。
  • ...17 more annotations...
  • WAP用户的特征: WAP用户分布很广,也会有高低用户之分,例如有大城市用户和中小城市的用户;有高端机型用户和低端机型用户;有白领用户和农民工用户。但是,WAP仍然有一个主要消费人群。一般来说,低端用户虽然收入很低,但是却为WAP业务(图铃等)付费的主要人群;高端用户(高端收入、高端机型、大型城市)虽然是WAP的浏览用户,但是他们很少会为WAP业务付费(例如付费图铃业务等)。 高端机型用户一般为白领,销售人员,还有部分大学生,这一类人群中技术发烧性用户比较多;WAP的低端机型的用户一般为务工人群,例如广东外来务工人群,他们住集体宿舍,没有电脑上网,没有电视。 WAP用户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群居;在公司和公车上,外地出差中使用WAP;其中学生和打工仔都是没有电脑和电视的宿舍中使用,一般会集中在晚上临睡前上下班的公车上(铃声下载类的操作一般不会在地铁里,因为信号不太好)使用业务。
  • 1、用户的地域分布 WAP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江浙等发达省份和城市。
  • 2、上网条件       之前说过,WAP是无聊经济,是在没有电视和电脑上网的情况下才被迫使用的。根据WAP用户的使用动机,用户通常都会在闲暇无聊的情况下浏览WAP门户网站,拥有无聊闲暇时间最大的是经常跑外的销售人员,以及公车上班一族,以及上课时无聊的学生一族。
  • 4、年龄 WAP 用户中,年龄在18~24 岁的比例超出了一半,为51.6%,年龄在25~30 岁的比 例也超出了1/4,为27.8%,31~40 岁的比例为13.1%, 40 岁以上的比例仅有2.2%。值得 一提的是,“80 后”的用户占到所有用户的73.2%。与传统互联网网民相比,WAP用户的年龄更加年轻,也更加集中于18~30 岁年龄段。
  • 但是WAP却不属于最高端人群的业务,而是这些地方的中低端人群消费的业务。以广东为例,广东WAP用户占1/4,但是WAP业务规模却占全国一半以上。这是因为广东外来务工人群居多,一般都是封闭式的工厂,工人住宿舍,WAP是这个人群特有的消遣方式,是一个专门为低收入人群服务的市场。
  • 3、性别 WAP用户中,男性占到了8成,女性仅为2成(目前有调查说女性WAP用户在增加的趋势),而传统互联网网民中男性的比例为58.3%,女性为41.7%,可以发现WAP用户男性用户的比例更高。这和WAP的主要群体的职业也有关系。
  • 2、WAP内容单调。内容方面是导致使用者放弃手机上网的原因。 内容上的单调、匮乏致使目前使用者新鲜感逐渐消失,导致每次上网都是无特别目的,而内容或服务的介绍文字非常古板,千篇一律缺乏特点与个性。内容更新慢,主要从铃声图片感觉明显--1-2个月才有些变化。 用户对全曲下载的内容要求比彩铃要挑剔的多。使用频率更活跃,也更容易退订因为彩铃用户听不到自己的歌曲,所以很容易沉默。全曲用户需要天天有新东西,因为近半数的用户会天天浏览。 
  • 4、WAP 用户使用频率 对WAP的使用频率分布中,每天使用多次的比例为13.8%,每天一次的比例也有15.3%, 每周至少一次的比例为28.3%,这三者汇总的比例占到了57.4%,这说明WAP用户对WAP 的使用频率较高,近6 成的用户使用WAP的频率不低于每周一次。学生用户的使用频率略 高于非学生用户。 WAP 用户平均每次使用WAP 的时间以10~30 分钟的比例最高,为31.8%,在5~10 分钟的比例也超过了两成,总体上看WAP 用户每次的使用时间都不长,平均在30 分钟以内的比例为64.7%,在1 小时以内的比例为80.9%。非学生用户平均每次使用时间要略高于学生用户。将WAP使用频率与每次使用时长交叉可以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用户平均每次的使用时间长度也比较长,这是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受到惯性影响。
  • 1、WAP用户形象目前手机上网的形象目前被认为是时尚一组。即便是农民工兄弟的使用,其形象也是在农民工群体中相对时尚新潮一组。 目前使用群体特征:时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容易接受新事物,对资讯需求大,对技术感兴趣的男性年轻用户居多。
  • 3、WAP 上网的使用特征分析 WAP 用户中新增用户的规模较大,一年内的新增用户占到所有用户的47.5%;6成的用户使用WAP的频率不低于每周一次,平均每次使用WAP的时间以10~30 分钟最多,重度用户占所有用户的40.4%;有54.3%的用户只上或者尽量选择免费的网站,31.6%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收费和免费,14.2%的被访者表示只上手机内置的网站。 WAP 用户认知WAP 站点主要通过三大途径:手机内置、口碑相传和传统互联网;用户使用较多的WAP服务有手机图铃下载、WAP 搜索、在线游戏、在线音乐和在线图书;WAP 用户对目前手机上网的意见主要集中在速度和资费方面;用户经常访问的WAP 网站中,排名前十名的为(按照中文名称拼音排序):3G 门户、空中网、乐讯网、手机百度、手机搜狐网、手机腾讯网、手机新浪网、网易WAP、易查搜索和移动梦网;
  • 5、职业 WAP 用户中,学生和基础职业(保安、军人、工人)占大部分。其中学生的比例超过了2 成,企事业单位普通员工的比例约为1/4,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的比例也达到了10.8%,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也达到了16.2%,农民工虽然在这里面的比例不是太大,但是农民工却是WAP付费业务消费的中坚力量。 WAP 用户中,文化程度为高中的比例最高,为35.8%,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和大专的比例则分别为27.1%和21.7%。
  • 7、PC以及手机操作水平 很多用户都是没有接触过互联网而直接使用WAP的。WAP用户的PC操作水平分三部分人,一是技术型用户,玩家级别的;二是初级水平;三是不会上网的。除了少量技术型用户,大部分用户对PC的操作水平都不是太高。
  • 7、用户经常访问的WAP站点 WAP 用户经常访问的WAP 网站中,排名前十名的网站为(以下排名不分前后,按照中文名称拼音排序): n 移动梦网 n 3G 门户 n 空中网 n 乐讯网 n 手机百度 n 手机搜狐网 n 手机腾讯网 n 手机新浪网 n 网易WAP n 易查搜索
  • 6、使用WAP 的平均每月花费 WAP 用户使用WAP 的平均每月花费在11~20 元间的比例占所有用户的1/4 强,在21~50 元间的比例超过了1/5,6~10 元的比例也达到了1/5,超过2/3 的用户每月花费在WAP上的费用在6~50 元之间。
  • 手机图铃下载使用状况:最近半年内使用过WAP 下载手机图铃的比例占到了所有WAP 用户的63.0%,那么意味着半年内使用WAP下载图铃的用户约为2460万人。调查发现通过WAP下载手机图铃的用户典型特征为男性、24~30 岁、月收入为1001~3000 元的企事业单位普通员工。 WAP 音乐使用状况:最近半年内通过WAP 在线试听/下载音乐的比例为40.2%,那么意味着半年内通过WAP玩在线试听/下载音乐的用户约为1570 万人。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年龄在18~24 岁之间的用户更倾向于通过WAP 在线试听/下载音乐。
  • 6、收入 WAP 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在1000-2000 元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9.5%,2000-3000元的比例为16.2%,而无收入的比例达到21.1%是由于学生用户占有相当的比例。WAP用户中月 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比例达到了78.1%,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仅为21.9%。      WAP中高收入的人群是白领阶层,属于技术发烧型的人群。他们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还是其他数码产品都比较精通。WAP中的中收入人群可能是销售人员,上网条件不太便利。 WAP用户中,每月话费消费在100元以内的占56%。这也证明WAP是为特定的低收入用户服务的业务,他们钱不多。但是有闲,并且很少有其他可替代的娱乐项目;而高收入用户一是时间比较繁忙,有钱无闲;二是有其他的可替代WAP的娱乐项目。
  • 5、WAP 用户对站点选择的态度 27.5%的被访者表示只上免费的WAP网站,还有26.8%的被访者表示尽量选择免费的网站,此两者占到了所有被访者的54.3%。有31.6%的被访者表示无所谓收费和免费,只选择上自己喜欢的网站,此外还有14.2%的被访者表示只上手机内置的网站。
  •  
    感谢分享!
ocean wu

Taobao.com UED Team » Blog Archive » 心流与情感设计(上) - 0 views

  • 我们使用网站,这一切的活动事实上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东西:信息。扩展开来,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围绕着信息做交互。
  • 心理学家齐客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这种关注的注意力称为“精神能量 psychic energy”。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能量一样,没有能量就没法工作,每次工作就会消耗能量。我们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段时间,我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 某种事情中,将我们的集中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件事情上,所谓的废寝忘食。齐客森米哈里把这个状态称为“心流 flow”。心流是:忘我、忘记时间、忘记其他所有不相关的东西,完全沉静在某项事物或情境中。
  • 我们并不需要去学习专门的课程或者使用新的软件来为心流而设计。事实上你也许已经踏上了为心流而设计的道路。开始心流设计之路,就是去考虑每一步交互之后应该出现的结果,然后,去掉那些影响用户达到这个预期结果的所有阻碍。
  • ...6 more annotations...
  • 为所有用户行为提供即时反馈能够减少用户的焦虑感。有效地使用布局、信息设计、排版、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可以平衡挑战感和用户的技能等级。
  • 心流:当用户在完成交互行为时需要高技能水平,并且通知感知到高挑战,且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就会有心流的体验产生。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玩游戏。任何游戏一定会提供一定的难度给玩家,并常常伴有过关打boss等设计来让玩家感知挑战。 控制:在驾车的时候,是需要高的技能——驾驶的,但是挑战感并不强,这时,能够感觉的就是控制感。当然,提高挑战感,例如赛车,能让某些人着迷,从图上可以看出原因,因为他们进入了心流状态。 放松:放松性的阅读和品美食就属于高技能和低挑战。 无聊:做家务,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但是却不能让人感觉到挑战,所以做家务事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冷漠:当交互行为的技巧低而面对的挑战也低的时候,但是这样就无法产生持续上升的心流,也会出现心流体验。这种情况下是一种冷漠。例如看电视,我们沉浸于其中,但事实上整个身体、心理并没有很激动地参与,而表现出了冷漠、无感情。 忧虑:在不参加太多逻辑的争论的过程中(当然不是参加辩论赛),有一定的挑战却没有要求很高的技能。表现出的就是忧虑的情感。 焦虑:在做一些例如重复性的工作,死记硬背文章的时候,由于技能水平低却完成高挑战的任务,就会出现焦虑。 激励:当工作技能提升或者学习水平提高等,有一定的驾轻就熟之感,这时,工作和学习就有一种激励的感觉。
  • 心流通道的概念。
  • 将心流理论应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我在这里根据心流产生的原因来一一阐述。 清晰的目标 首先,我们要理清我们设计的流程,将我们的逻辑信息构架、导航、搜索路径尽可能清晰地展示给用户。尽量的让每一个页面只完成一个目标,且清晰。减少选择,让用户能够很快地做决策。强大的网站应该是像在一个高档的餐厅,客户用餐,除了体验到美食,也同时体验到了优质的服务。可惜,现在的大多数网站都像是在做自助餐,在你面前摆上无数种选择,认为这是在尊重用户意愿。就像自助餐一年难得吃几次一样(大部分人认为自助餐是性价比高,在利益的驱动下去吃。),这样的自助餐模式网站开始看起来不错,但他们忽略了用户总是懒惰的这个事实,用户总是期望有人一步步告诉他该做些什么,于是慢慢地用户就会失去兴趣——因为他们总是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提供及时的反馈 Donald博士在《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中 在说明执行/评估周期(Excution/Evaluation Action Cycle)时,有对反馈做比较深入的阐述。在这个周期的评估阶段,用户会去比较现实发生的和他们预期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差别。及时的反馈有助于用户评估之 前所作的操作是否有助于更进一步地接近目标,以便用户重新调整操作或者进入下一个操作步骤。所以在页面上我们会关注页面加载速度,加快反馈时间。另外,我们应当尽量及时且清晰地让用户了解计算当前在做些什么,用户刚才的操作有哪些影响。例如在进行某些操作的时候,用户总能获得刚才的操作成功与否的反馈。 尽量设计相应的挑战以迎合用户的操作技能 在上述关于心流通道的概念中,我们已经解释了在一定的挑战感结合一定的用户的操作技能下,用户才能进入“心流”状态。在《软件观念革命》中 所述的针对新手、中间用户和专家用户设计的观点与这点其实是类似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个流程、每个页面设计之初要理解该页面为谁设计,以便来制定界面的复 杂程度。对新手访问的页面,设计简单、清晰的结构,以便他们迅速学会界面。对于专家用户,除了增加页面的复杂度,同时可以加入页面定制的功能。在白鸦的只把20%拿出来中,白鸦说:“不要试图一下子把什么都抛给用户,他们根本接受不了。需要用你20%的对用户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在0.3秒内搞定她的神经,然后勾引她自己去发现另外的80%”。这也是在平衡挑战感和用户操作技能。广泛地,《和谐界面》提出的“5W+H启发式(5W+H heuristic)”中的“谁/为什么(Who/Why)”也如出一辙。
ocean wu

什么样的产品人才是人才_wkcow - 0 views

  •   1.策划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画图,少玩文字游戏,产品是啥样,画出来,就算不逼真,那么也不大会失真到认不出样子吧。用手绘,用其他产品的截图,不管怎么样,图形比文字的优势一定要体现出来;     2.策划型产品人才最好懂的技术实现的难度,少玩复杂的事情和复杂的算法,做产品要策划出“性价比” 合适的功能来,这样就很好界定开发人员的工作以及运营之后的效果;否则开发不出来,或者运营达不到效果的可能性是很大;     3.开发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产品规划,这样就能够分阶段的实现产品策划人员的意图,兴许策划不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案或者图形,那么开发型产品人才就要有效的消化那些搞起来头疼的要命的文字;策划不会分阶段,但产品开发受限于人力,物力,分阶段是难免的;不要要求团队突然来几十位工程师,也不要指望自己的产品很快就能实现出来。挖的深一点,有好处;     4.开发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产品架构,这样就能够知道每一种策划的改动,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至少知道不要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到最后整个产品被不同的策划骚扰过后,产品已经不成样子了;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产品的裂痕,试问如果是产品的初始阶段,裂痕的存在是因为架构的问题,后面补丁不断出现,不断的贴呀贴得,最后想重构都不太可能了,产品就这样死了。     5.运营型产品人才最好懂得借势与造势,借势是知道自己的产品的优缺点,比如某款产品没有什么其他特点,就是简单和快速,而有些时候简单和快速已经被运营人员忽略了,非的要炫的效果,影响力大的活动;造势是营造一种气氛,这里拿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某款游戏某个时期的充款冠军”就是一种气氛,“某个网站每天注册多少用户”也是一种气氛,制造一种竞争,制造物以稀为贵,制造出不来你就落伍的感觉。         6.任何产品人才都一定要尊重团队,将执行做到位。这不是一个空话,而是当你拥有了上面那些人才之后,仍旧做不出一个优秀的产品的真实原因。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人破坏了团队;有些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就少做了那么一点,就那么一点就让我们的产品从差不多变成了“差很多”。
  •     策划型的人才必须阅历丰富,实战经验充足,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好,但至少知道什么不好;     开发型的人才最好体力充沛,技术能力不俗,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强,但至少知道勤能补拙;     运营型的人才则看产品的定位了,卖给什么人什么产品,那么最好雇佣什么样的销售人才;
  •  
    策划型的人才必须阅历丰富,实战经验充足,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好,但至少知道什么不好; 开发型的人才最好体力充沛,技术能力不俗,也许他们不知道什么最强,但至少知道勤能补拙; 运营型的人才则看产品的定位了,卖给什么人什么产品,那么最好雇佣什么样的销售人才;
ocean wu

UED_百度百科 - 0 views

shared by ocean wu on 01 Aug 07 - Cached
  • UED是进行产品策划的主力之一,他们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设计能力拿出设计方案。ED不只是互联网专家,还是行业专家。能够用自己的互联网知识来设计出行业专家想实现的操作,而付诸以商业营销。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三)「搭讪」是需要理由的 - 0 views

  • 社交网络服务可以约略分为几种,除了前面提到的商务交友,还有传统交友,休闲交友以及婚恋交友等几种。其中,传统交友网站想必你并不陌生,此类网站从 1.0时期就已经存在。
  • 典型的用户行为,是在注册完用户名,并填入一堆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甚至收入等资料后,搜索「在该网站上已经有上传照片」的异性,凭著对照片的感觉开始向对方打招呼。这种搭讪方式成功机率有多少?
  • 「共鸣」,是让用户建立关系的第一步,也是长久维持关系的方法
  • ...2 more annotations...
  • 「关系」!B2C 购物网站的购物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有必要建立关系吗?会因为什么而开始第一次搭讪?建立起来的是甚么关系?能够长久维持吗? 「关系」,是Web 2.0 唯一需要思考的关键
  • 并不是所有的Web 2.0 服务都会走向交友服务。但是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却是Web 2.0 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其实,多想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背后的人性心理是甚么,是很有帮助的。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二)「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 - 0 views

  • 社会阶层直接决定了你交友的范围,有没有共通的话题成为关键因素,而话题又直接来自你日常所过的生活。这些习性成为摆脱不掉的标签,直接影响到你会在Web 2.0 网站上与哪些阶层的人激荡起共鸣。 简单的问:有没有任何类似MySpace 的社交网站,是聚集社会上每个阶层的人?进一步问:既然Web 2.0 最终极的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虚拟世界是否可能打破这种壁垒,建立起交流的可能?
  • 不同阶层的网民社会特性说明于下图:
  • 社区,是一群性质相同的人聚在一起相互取暖。 「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尽管不相互交流,但依然共存于同一个社会。对Web 2.0 网站经营者的挑战,就是如何聚集不同阶层的人,之后准确的导引将他们分开,形成各自的圈子,找到各自的归属。
    • ocean wu
       
      聚集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将他们分开,形成各自的圈子,找到各自的归属.(就象垂直搜索-聚合--分类)
  • ...2 more annotations...
  • 在娱乐资源匮乏的二线城市,这是他们唯一消费得起的文化娱乐活动。任何Web 2.0 网站只要占住这个广大的下层社会就发了。尽管工资水平不高,这些人对网络服务的付费冲动以及付钱的速度奇快无比。
  • RSS ,Tag ,Trackback ,Wiki,Widget,这些上层社会中的菁英阶级创造出来的玩意,真是他妈的见鬼了。笔者四年前接触Web 2.0 技术文件,就觉得这些东西应该送进坟墓里去,一般人实在太难理解了。
ocean wu

《数位之墙》Web 2.0 再思考(五)挖掘「人」的价值 - 0 views

  • 你在网络上收藏的书签,你对自己写的Blog所下的标签,其实都不是在描述「事情」,而是在描述你自己。
  • 你在一个Web 2.0 网站上的活动,可能也展现出你的活跃程度以及其他心理素质。 这可能包含了你每个月拜访的Blog数量,在别人Blog上留言的次数,所下标签的种类等。因此Web 2.0 网站经营者可以在你的头上贴一个标签:「外向指数: 8」。 同样的,还可以再粘贴例如:「积极指数: 6」「忧虑指数: 3」「压力指数:10」。笔者必须指出,在强调以社会学为基础科学所发展出来的Web 2.0 领域,这类心理素质指数将会是重要的下一波!
  • 研究这种东西有什么用途?一个是更好的经营Web 2.0 所形成的社区,以这些指数为依据做更好的互动引导。一个是更为精准广告投放。例如:试著投放「减压饮料」的广告给压力指数很大的用户?
ocean wu

内容的高阶形态: 文化 - 0 views

  • 内容、文化和社群 (community) 优秀的内容,当它在形和意层面达到上述的标准的时候,用户们实际上认同了某一种 “文化”,从而从 “用户” 变成了 “粉丝”。并且这种对于 “文化” 的认同,让粉丝和粉丝之间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社群形成。 这个过程:流量->用户->粉丝 粉丝构建起来了社群 粉丝们会通过消费这种文化来将自己标签化,定义自己:我是屌丝,我是二次元,我是非主流。这是一个寻找认同的过程
  • 精神和价值观到底传递出去了什么? 受众消费内容时,如果感受到了精神和价值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或者生理反应,产生了共鸣,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好内容。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所建立起来的态度,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没有 “态度” 的内容制品是不可能有生命的。
    • ocean wu
       
      态度--生理反应--共鸣,精神和价值对的传递过程。
  • 精神内核的最终目的是优越感。
  • ...6 more annotations...
  • 要将文化中引起的感受具象化、符号化有物象让大家进行情感投射:可能是一句话 23333,一张图片(暴走的表情),某个特殊的旋律,舞蹈动作,甚至偶像文化里的偶像个人本身
  • 彼此认同和共同表达,群体中的认同带来优越感:赞同,热烈回应,群体共鸣。文化的形成某种程度上需要是排外的
  • 消费文化产品时可以获得愉悦感,这是最基础的,不然根本没有人消费内容:愉悦感多半来自于生理反应——色彩,转折,声音;是五感上的
  • 行为仪式化,加重了群体认同:暴走漫画 “荆轲刺秦王” 的手势和口号,每周的教堂礼拜最好能有线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活动,这样社区的连接会更为紧密
  • 内容的解读有容纳不同的可能性,文化有内部变异的基因:圣经的解读,红楼梦的解读,不同流派的讨论
  • 内容有空间可以二次传播、创作。内容可以变形成其他形式的内容增加传播的渠道。宗教从文字变成图片,变成诗歌,变成文学作品,变成戏剧,变成仪式和线下活动。
ocean wu

用区块链重建内容生态 - 0 views

  • 把阅读投票行为当成一种资本市场的买入资产的行为,在海量信息时代,U Network试图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内容交易所,让更好的内容通过需要付出代价的点赞行为脱颖而出,也让好的内容生产者获得回报。在他们设计中,点赞和创造优质内容的用户和作者都能够获得回报——一个简单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第一个点赞者的花费全部分给作者;第二个点赞者的花费对半分给作者和第一个点赞者;第三个点赞者的花费平均分给作者和前两个点赞者,以此类推。
  • 不仅有而已,Ben向“同步财经”透露,对一篇文章的投票方式可以投支持票也可以投反对票,“投反对票像卖空,同样可以获利”。转发也能够获利,如果一些用户不想花费金钱成本,可以通过转发文章来获得数字资产,而这些数字资产是平台主动给出的奖励。激励机制在U Network中尤其被强调——目前大多数内容都控制在几家平台手里,如果一个创业公司要与之争夺内容和用户,必须提供新的激励方式,“就算你做一个非常棒的平台并创造很多价值给用户,那么你如何吸引这些已经习惯于现状的用户选择你的新平台呢?你需要给他们一种动力,这就是UUU的价值”
  • 内容创作领域(UGC)的第一个项目是2016年1月成立的Steemit,有人定义其为因区块链技术而兴起的内容写作平台。Steemit创始人同时也是其首席技术官的是人称“Bytemaster”的Daniel Larimer,他也是比特股(Bitshares)和EOS的创始人。Steemit的出现是为了“通过激励用户发现优质内容,并奖励优质内容创作者”。Steemit与区块链的“结合”,简单来说,在Steemit平台上写文章,只要你的文章足够优秀,便可以通过用户对其的投票、点赞和评论等,从而获得Steemit的系统奖励代币Steem,一篇文章甚至可以获得多则上千美金的奖励。到现在,Steemit走过了两年,最大的问题也显露了出来,Steemit的投票机制看似新颖,其实和传统内容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知乎等的点赞打赏机制毫无二致。
ocean wu

Dropbox + KeePass 网络同步你的密码 - 0 views

  • 它可以记住各类密码:比如 windows 的、网页的。可以随机生成密码。可以自动输入密码。 琐记于忆的小结: 安全:目前应该没有泄露的风险,就算数据库丢了没访问密码问题也不严重(它还可以使用一个文件作为加密密码,太 BT 我没有尝试); 方便:注册网站时首先创建一个新条目,随机生成密码后再填入注册网站,方便且密码多变。登录各个网站时,可以直接双击需要复制的字段,再去登陆框粘贴即可; 简单:没有大多数密码管理软件的繁琐,使用熟练后会非常舒心,数据库也仅一个 kdb 文件,压缩加密后放到邮箱就完成了备份; 多样:软件是开源的,数据库除了在 Windows 可以使用,在 Linux 、 MacOS X 、 PocketPC 、 Symbian 、 BlackBerry 、 PalmOS 等都可以使用;
  • 1、首先需要 Dropbox 账户,Dropbox 现在已经不需要邀请。注册比较麻烦,只能下载它的客户端进行注册。然后以后在 Dropbox 的网页上传就可以了。客户端是拿来在两天电脑之间同步文件用的。 2、下载 KeePass Portable,可以在这里下载 KeePass 的汉化语言包。懒虫们可以在文末下载小众提供的带有简繁体语言包的版本。 切换语言的办法是:View -> Change Language。 3、把 KeePass 的密码数据库 .kdb 文件传到 Dropbox,获得 .kbd 文件直接外链地址。然后在 KeePass 里,点击 File -> Open Database,粘贴 .kbd 的 URL。 4、同步密码数据库到 Dropbox。要先在 KeePass 里把密码数据库另存为新的一个文件,然后用 Dropbox 的客户端或者到 Dropbox 的网页上传。 Dropbox 会自动覆盖同名文件。 KeePass 需要一个主密码,所以比较安全,而且密码文件的地址只有你自己知道。
  • 下载(1.01MB):uushare(国内)|官方网站|来自小众软件|box.net|drop.io|dropbox 相关介绍与教程: 管理密码的利器: KeePass Password Safe ,让你从此不再忘记密码! 用免费密码管家 KeePass 彻底摆脱记忆烦恼。
  •  
    KeePass(小众介绍过 KeePass。) 是一个免费开源的密码管理类软件,安全性很高。
ocean wu

完整的CSS工具列表_Yum.cn Design Studio - 0 views

  • 用户界面 I Like Your Color 输入URL然后它会抓出其中的颜色并用16进制表示。 CSS Multi-element Rollover Generator 使用CSS和一个图片创建出一个翻转按钮的样式。 CSS Rounded Box Generator Ruthsarian Layouts 6个CSS页面布局模板,包括颜色、标题等。 Bluerobot Layout Reservoir 2栏和3栏的CSS布局框架 Glish CSS Layout techniques 2、3、 4栏的CSS布局框架 The Layout-o-matic 输入页宽、栏数和padding,它会自动生成CSS和HTML的布局框架。 Little Boxes w3cn.org上提供的那些布局模板 Open Source Web Design 各种免费的完整页面模板 Web Builders’ Toolkit 更多的模版资源 Iconico Online CSS Scrollbar Color Changer List-u-Like 一个CSS菜单生成器:轻松创建采用li并兼容各种浏览器的导航菜单。 Nifty Corners: 无需图片的圆角矩形 Round Corner Stone/Icon (rcsi) V1.0 增强的圆角矩形 Xylescope 无需下载其他站点就能轻松分析其CSS代码。 W3C Core Styles Checkliste zur Webseitengestaltung Testseite zur Zeilenbreite
  • 易用性检查 Accessibility Valet Demonstrator Bobby Online Service Cynthia Says OCAWA Web Accessibility Expert Torquemada 使用工具对页面进行一个完整的易用性分析方法测试,以快速辨别页面中哪些部分存在错误。 UI Site check 一个站点检查工具,只需要输入你的网址,便可以列出几十个验证器和易用性工具。 WAVE 3.5 Accessibility Tool 可以提供你页面上的易用性细节和错误方面的有用信息。他会用红黄绿蓝等几种图标来表示需要改进的页面部分。这些图标代表了你页面上有关结构、内容、可用性和易用性方面的问题细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页面上哪些位置存在问题。 Web-based Site Usability Checker WebXACT Quality & Accessibility Check 一个免费的在线服务,让你对单个页面进行质量、易用性和保密性问题的测试。 Will the browser apply the rule(s)? TAW - Test accessibilidad web
  • 整理和优化 CSS Formatter and Optimiser 能让你选择你的CSS更易读还是更小。 CSS Compressor 使用这个工具可以压缩你的CSS使之提高载入速度和节约带宽。 Online CSS Compressor 多种途径来清理并压缩你的CSS,牺牲了可读性来获得相当程度的优化和尺寸的减少。 CSS Compressor CSS Syntax Checker for BBEdit and TextWrangler CSSTidy CSSTidy 是一个开源的CSS解释器和优化工具 CSS Tweak ~ Web Based CSS Tweaker! CSS Tweak 会优化你的CSS以减少文件大小和下载时间。 Clean CSS - Optmize and Format your CSS Format CSS Online 自动格式化你的CSS使之便于阅读和编辑 Online CSS Optimizer CSS Optimizer 优化并减少CSS的文件尺寸 Online CSS Optimiser/Optimizer 这个工具用于优化CSS代码。 Tabifier 使HTML和CSS代码变漂亮。 Webucator 有一个CSS参考手册,你还可以在上面测试你的CSS代码 CSS Centricle CSS hack浏览器兼容一览表 (就是w3cn.org 上的那个)
  • ...5 more annotations...
  • 字体 CSS Font and Text Style Wizard 你可以在这里测试用不同的字体和样式来生成CSS源代码。 Em Calculator 转换字体大小到em的工具 text sizing - up the garden path 不同浏览器下字体表现的研究,共有264个截图。
  • 表单 Accessible Form Builder 轻轻松松生成符合XHTML标准的表单。 CSS Form Code Maker 表单生成器 JotForm 所见即所得的表单生成器 korhoen typeviewer 帮你查看CSS的排版效果,帮你调整使之易读。
  • 布局 CssCreator -> Page Layout: this generator will create a CSS layout that has fixed width left and/or right columns with a dynamic width center column, all the same height with header and footer. CSS HTML PHP Website Template Maker 一个PHP - HTML - CSS模板生成器,可以生成包括页头和页尾的两栏布局的模板。 Firdamatic Firdamatic? 是一个无表格的布局生成器。 Free CSS Template Code Generator 生成三栏的布局 Layout-o-Matic 也是一个无表格的布局生成器。 QrONE CSS Designer 在线CSS生成器 Scriptomizers 一个CSS样式生成器 The Generator Form v2.90 1-3栏可定制的CSS页面生成器。
  • 酷站 CSSElite openwebdesign.org 设计师和站长在这里分享网页设计模板和资讯。 CSS thesis Wow-Factor Web Standards Awards W3 Compliant Sites Unmatched Style The Weekly Standards CSS-Mania CSS Drive CSS Import CSS Zen Garden CSS Vault CSS Beauty Stylegala
  • 小贴士 CSS-Based Forms: Modern Solutions样式表定义的各种漂亮注册与登录表单的收集。 Hot Dates with CSS 教你怎样使blog的日期看起来像日历页。
ocean wu

当B2C插上SNS的翅膀--艾瑞网专家飞扬新锐的博客专栏 - 艾瑞网 - 0 views

  • B2C评论引用SNS产品点评:唯伊网的化妆品库覆盖了市面主流的化妆品品牌与产品,目前有近10万的评论数据,热门产品有成百上千条高质量的点评,一般产品也有数十条评论,用户对产品的口碑成为引导潜在购物者决策的依据。 体验营销转化产品销售:唯伊网从前深度合作的口碑客户,如:相宜本草,在社区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在推出该品牌产品销售后,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该品牌的销售额也是逐步升高,在新近的推广中,更是可以直接转化为销量。 社区精准匹配商品的引导:用户在社区看兰蔻的一篇帖子,右边就会推荐兰蔻相应的产品,用户在产品库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就会有在商城购买的链接。 SNS互动引导B2C:社区最大的价值在于互动,同样也可以将互动效果引导至B2C转化为销售,策划最适合B2C的社区营销,将更多流量转化至B2C。 SNS做B2C的口碑:我们建立了一套机制,用户购物后引导她们去社区晒单,反馈她们购物体验,这些口碑将引起更多潜在购买者的关注,在社区来维护B2C的口碑。
  • 同样我们也在逐步以B2C的角度来挖掘SNS的价值,我觉得我们才刚刚开始,除了我说到以上的结合外,其实最本质的还是你的定位,你的B2C模式,你的B2C形象,整合供应链关系,库存仓储,客户服务,这些都是基础,之后才是挖掘SNS的价值。
1 - 20 of 27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