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Groups/ sociallearnlab
小石 -

访谈:Seth Godin | A Happy Boy - Lizunlong - 0 views

  • SG: 衡量博客的最佳方法不是有多少人看,而是它如何改变你的做事方法。改变你的心境、写作、透明度,甚至你的谦卑程度。写博客使我思考。比如,我需要考虑外界将如何理解我尝试要做的事情。
  • 当然这意味着在有大量读者之前,你已经具备了写博客需要的种种美德。
  • JS: 您出了本新书,在iTunes上销售的有声读物售价仅为95美分。现在没有什么95美分的东西了……而为什么您的书却是呢? SG: 那些书要卖20美元是因为你要砍树,印在纸上,运到书店,占库存,然后发给消费者,再收回卖剩的书。电子书和有声读物全无这些成本,半点也没有。所以为什么要收20美元呢?我不负责给自己的书定价,不过我要为Audible(在线销售有声读物的网站)鼓掌,让人们没有理由不去听听好东西。
  • ...1 more annotation...
  • 真正的机会是拥有一个部落,一群跟随者,彼此相互连接着并投入到活动中的忠诚跟随者。
小石 -

百年树人 - babytree的日记-babytree 宝宝树 - 0 views

  •  
    宝宝树CTO: Jonathan
小石 -

悲悯情怀: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 - 0 views

  • 赵玲现任“农民之子”第3届会长,是历史系03级研究生,本科在上海华东师大读的。她说自己也有过郁闷期,上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在城市长大,家里娇生惯养的,很少接触农村和农民。到上海读书后,整天琢磨着怎样才能过上小资生活,可一时半会儿也过不上,郁闷得很,常莫名其妙地空虚。”业余时间,赵玲参加了辩论、英语演讲、旅游、游泳等学生社团,主要为了锻炼技能和娱乐。   大三时,她来北师大交流学习,校图书馆正搞“农民之子”展览,几大板会员下乡的图片,让赵玲发现了另一片天地,觉得特新鲜:原来大学校园,还有这么一群人。“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农民之子’的同学,他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人也显得比我们成熟,有责任感,总之,觉得他很特别。”   接触“农民之子”后,她发现那些人活得很有激情,挺阳光的,积极向上,总在做事情,从没听他们喊“郁闷”。
  • 赵玲说很多同学像她一样,上了大学后一直在找,找自己人生的定位、方向,可是找不到。她周围的人要么忙于考研、出国;要么想法子留在上海成为一个白领。大家都沉浸在这样的氛围,跟着潮流走,否则就怕自己落伍了。“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别人想出国读托福,我也赶紧报一个班。总是被动的,不是我真心想要的,很盲目。而且这么做,也给家里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就是真出国了,我也不知道出去干什么。那会儿,真的觉得挺苦闷、挺困惑,不知道毕业后干什么,自己的幸福在哪里?”
小石 -

白亚丽--休学支农第一人,关注三农感动总理 - 0 views

  • “上高中时,我就觉得大学里应该很有人文气息,大学生应该很有激情和责任感。但大一上学期我却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大家整天无聊地侃些很世俗的话题。”白亚丽说。
  • 2002年3月的一天下午,在学校体育馆附近,准备和同学回寝室的她看到了两块挺不显眼的“新希望农村发展促进会”木展板,两张小桌子旁坐了3个人。那天下午,学长给她们说,参加“新希望农村发展促进会”可以到全国各地农村调研。白亚丽和室友一起报了名。
« First ‹ Previous 241 - 260 of 1690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