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杨承路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杨承路与六西格玛-六西格玛育儿表2:人生中的规矩与方圆 - 0 views

  • 做管理咨询的人,依靠的是方法论,也就是结构化思维,而不是经验;
  • 辅导企业学员的时候,经常影响年轻人的想法:经验不是不好,只是当你具备经验的时候,人也余生无多... 但是遇到“研发工程师”,往往被挑战:产品研发是创新啊,怎么能够把思维“结构化”,应该“艺术化”才对... 规矩与方圆,在艺术的范围,也有些感触... 每首乐曲都不一样,充满了创意...但是它的底层是五线谱,是规矩!很难想象不学会五线谱,能够在钢琴上有造诣... 中国人讲五音,西方人讲七音,也许是结构的细化程度不同,西方就有了交响乐的产生... 每当这时候,我会说:结构化是艺术化的基础!....结构化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化的水平! 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阐述了两者的关系: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不过1000年以来,中国的规矩太深,以至于五四以后的近100年,我们处在一个彻底颠覆规矩的时代!
  • 分享一些表格使用的细节: -- 对于目标Y的设定,不是未来的“职业和方向”,而是孩子的“健康、逻辑、修养和品质”,注意观察第二行和第三行.. -- 对于活动X的安排,不是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而是收集有趣的教育方法,育儿表好比是一个整齐的书柜... -- 每个X都会支撑一些Y,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你会发现有些Y没有安排有趣的活动,你会提醒阿姨,要留意引导...
小石 -

营利医院与非营利医院--医改系列评论之三十四 : 周其仁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 0 views

  • 实话实说,我认为经济学不可能完全解开这个扣。理由是这样的,行医和医疗服务机构究竟应该营利还是非营利,医院究竟是营利安排好,还是非营利安排好,涉及是非、也就是涉及价值观。个人之见,凡涉及价值观的话题,都不是经验科学的对象。
  • “好不好、该不该”的价值观问题
  • 大家从可以观察的现象出发,先对各自观察到的现象有一个大体一致的描述和记载,确定这个现象究竟“是什么”,然后再讨论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并对“各自表述”的道理互相辩论、推敲、反复验证,这就是我所知道经验科学的路线了。最理想的境界是,即便人们的价值观水火不容,大家还可以在一起讨论科学问题、推进科学发现。不那么理想的呢?价值观之争每每对科学路线发生干扰。最糟的情景则是,“好不好”的问题吵得天翻地覆,科学问题毫无寸进。
  • ...9 more annotations...
  • 从经验科学的角度,有关医院改制的问题是不是要这样来问:可以观察到的医疗服务组织,究竟是什么样的?是营利的,非营利的,还是营利与非营利的并存?——为什么?在这些可观察的安排下,当事人包含患者、医者和办医者,行为逻辑究竟是什么样的?——又为什么?
  • 比较容易解释的,是营利性私医构成了人类医疗服务的基础。
  • 有关行医组织的制度安排,我观察到四个基本现象:(1)人类各个社会的大多数历史,是私人行医主导的。譬如中国5000年文明,绝大多数时间都靠私人行医,即便有官医如御医,也是为帝王一家之私服务的;当代各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模式”在内,私人行医、私立医院也从来没有被全盘废止过。(2)私人行医和私立医院一般是营利性的,但是从古到今,私医通常也担负一些非营利性的服务。(3)在西方古代城邦中萌生的非营利性医院,服务于济贫、宗教、军事、医学科学和人道的目标,在近代以来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与营利的、公司化医院并行的医疗服务机构。(4)在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下,产生了由国家全盘包办的非营利医疗服务体系。
  • “是什么、为什么”的科学问题
  • 最后一个类别,全盘国有排除私医的非营利医疗模式,也仅仅在法律上才是“纯粹的”。事实上,这个体制常常由形形色色的地下、半地下的 “私医”在提供补充,例如前苏联那些地下医生的故事、“在位的”公家大夫的“额外好处”,以及中国的赤脚医生(见本系列评论之13至18),以及徐滇庆教授访问古巴得到的观察——那里普遍的免费医疗常常缺医少药,由移民美国的侨民把 “从资本主义免费得到的药品”邮寄回来作为补充。更有意思的是,一旦全盘公医体制守不住,总是发生重新把营利性私医 “请回来”的改革,例如中国1980年代后公立医院的私人承包、改制、以及后来对营利性医院的正式承认和许可。
  • 营利性活动是不是就等于 “昧着良心赚钱”?我的答案是看约束条件。市场交易以清楚的产权界定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不许侵犯他人权利就意味着发展一套法律和习俗来保障交易的公平公正,惩罚欺诈和其他不正当活动。在这个条件下,任何人想要营利,就不能不在意他人的需求,并努力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来“赚钱”,同时还要尽可能节约成本。
  • 杨小凯说过的 “坏市场经济”
  • 涉及生命健康
  • 营利性活动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无非等于收入减成本而已。至于在什么条件下实现这个公式,法律(加习俗)限定了下限,道德限定了上限。在中外医疗史上,一个医术高明、收入颇丰的大医生,可以同时是一个道德高尚人士,正如另外一个死命想赚钱的“小”医生,在法律和行规约束下,“无意”中也为他人做了很多好事。
小石 -

杨承路与六西格玛-父母的修炼2:建立"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 0 views

  • 进入3G时代的社会,父母随着社会的高效旋转,难免不把情绪带入家庭,带给小孩... 按照戴明先生的理论:一个组织中,员工出现问题,80%的责任在于系统和组织! 因此,在信息时代,建立家庭组织的全新思考,如何趋利避害,变革尤为必要了...
  • 首先,父母不可能包办所有的事情... 父母越忙,越可能忽视重要的事情;而社会分工,已经能够把一些简单工作外包了! 父母应该做最重要的事情,做不能够采用外包服务的事情!
  • 今天,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对孩子的成长过程End-to-End负责! (End-to-End是一个管理术语,就是端到端负责,从开始到结果负责) 这中间的重要工作内容包括: -- 投入精力“研究”孩子的成长过程: 孩子特点、教育目标、成长方案... -- 为孩子的成长过程选择合适的“资源”:好的读物、幼儿园、定制书柜... -- 投入精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早读晚读、社交活动、医疗健康... 当然,如果父母时间精力足够,越多投入越好... 六西格玛育儿经提供的方法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最优化的使用资源!
1 - 4 of 4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