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matching "网民" in title, tags, annotations or url

Group items matching
in title, tags, annotations or url

Sort By: Relevance | Date Filter: All | Bookmarks | Topics Simple Middle
fd cn

刘军宁:天上的归天上,农民的归农民_网易新闻中心 - 0 views

  • 有人提出疑问,一旦地权回归农民,公民可以自由拥有土地,会不会出现个人滥用土地的现象?如果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的话,农民不珍惜自己的土地怎么办?在国有制和官有制下,土地不属于农民,农民当然没有理由去珍惜它。有能力珍惜土地的人没有权利。再说,农民使用自己土地的效率,就一定比国家垄断土地的效率低吗?关于人性的常识告诉我们,每个人会更珍惜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公有制之所以失败,正是在于它违反了这一人性的常识。但国家做不到这一点,不可能非常珍惜地使用土地。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没有能力管好这么多土地。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滥卖土地、特别是荒漠化问题说明,垄断正是低效的源头。。
  • 有一种常见的假定认为,农民不配享有土地所有权,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土地。这个问题无论是从效率的角度,还是从法权的角度都是站不住脚的。的确,包括土地在内的任何财产都有被滥用的可能,像其他任何财产的所有权一样。对此,国家可以通过对土地所有权的规范,来防止对土地所有权的滥用。就像一个人拥有一把刀子,虽然刀子的所有权归属某个人,但是法律仍然可以禁止他用这把刀去伤人。同时,即使农民有滥用地权的现象,也不足以证明农民不配享有土地所有权。国家应该把土地所有权还给农民,同时可以对土地所有权的使用作一些限制,以确保土地的所有权不被滥用。
  • 土地财产权的在根本上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效率和效益的问题。财产权利的正当性与财产的使用方式和效果是分离的。
shi zhao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问题答记者问 - 0 views

  • 问:国际奥委会的有关官员说,2008年奥运会期间中国互联网必须全面开放,取消对网络的审查制度。中国在奥运会期间是否会取消对网络的审查制度,全面开放互联网?
  • 在奥运会期间我们会按照我们的申奥承诺,按照奥林匹克的惯例,为各国参加奥运会和采访奥运会的人士提供便利。
  • 问:关于网络问题。网民在中国还不能顺利访问一些外国媒体网站,这些网站奥运期间能否开放?
  • ...3 more annotations...
  • 我们对互联网的政策是清楚的。至于一些网站目前在中国浏览有障碍,主要是因为他们传播了一些中国法律所禁止的内容。这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是正常的事。
  • 问:什么样的信息是不合法被限制的呢?     答:对于哪些网上的行为是受禁止的,中国的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各国的法律对互联网的管理也都有相应规定。中国对互联网所采取的措施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 问:关于抵制奥运会开幕式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立场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现在反对以政治理由抵制奥运会,那中国为什么在1980年未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答: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事,我们反对抵制奥运会。
Clement Chen

20100417诽谤与诬陷罪名真义何在?_杂志频道_财新网 - 1 views

  • 诬告陷害罪可能是中国的特产,在其他国家法律中少见。美国法律中的诬告陷害(malicious prosecution)的概念,主要存在于侵权法中,且适用条件严格不涉及刑罚。   至于诽谤罪,虽然大多数国家有之,但已日渐没落。诽谤罪在历史上的起源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故事。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打击政治异议者而设立诽谤罪。时过五个世纪,2010年1月,英国终于废止了诽谤罪。在美国,虽然1962年《标准刑法典》保留了诽谤罪,但是,适用极少。目前,多数州已经废除了诽谤罪。
  • 参照法治成熟国家的经验,对这两类案件的裁决应当严格遵循实际恶意(actual malice)规则和相当因由(Probable Cause)规则,以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法律环境。   在美国,为防止政府官员滥用诽谤罪名,继The New York Times v. Sullivan民事判例后,最高法院在1964年Garrison v. Lousiana刑事判例中,确立了实际恶意规则,即:在诽谤官员的案件中,除非可以证明诽谤人具有实际恶意,否则诽谤罪不成立
  • 中国《刑法》第243条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规定中,也鲜明地存在着“实际恶意原则”。第3款但书曰:“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不适用前两款规定。”在福建网友案中,判断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是否犯诬告陷害罪时,三人行为是否“有意”或“故意”是定性的关键
  • ...5 more annotations...
  • 公诉人认为,“三人代写帖子和制作视频,有主观故意,使聂某等受到刑事处罚”。但需注意的是,此“故意”非彼“故意”,仅证明“故意控告”远远不够,必须证明是“故意诬告”。   公诉人认为:三人在警方发布真相说明后,仍在网上传布不实信控告,可证明三人“明知控告的事实虚假,仍然有意诬陷”。这种推理非常粗陋
  • 参照美国侵权法上“诬告陷害”行为的构成要件理论,即要证明举报人有诬陷恶意,需经过相当因由规则的检测:即使举报不真实,但如果存在相当的原由与事实,使得举报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合理地相信被举报人存在犯罪嫌疑,诬告陷害则不构成
  • 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政府的调查结论造假现象频出,培育了民众对政府调查报告的普遍不信任心理。游精佑等人对政府的调查结论质疑并反驳,既是法律权利,也是常人的反应。   再者,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的行为仅是转述、整理和制作视频,而非捏造事实,所以,不应获罪
  • 随着民众权利意识日盛,在维稳的借口下, NGO不断被打压,律师介入敏感案件也被严控,制度化的法律援助供应因此减少。由此,中国社会出现一批职业或半职业的“维权个体户”,他们利用“一呼百应”的网络环境,以维护公民权利为事业,虽然时有极端言行,但在道义和人格上令人尊重。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等人即属此列
  • 政府和官员将诬告陷害和诽谤罪名据为私器,滥用权力,打击报复,将构成对公民言论自由和民间维权行动的“核威慑”。若任由这种威慑泛滥,在宪政意义上的权力制衡结构在中国尚未建立之时,初现端倪的公民言论和网络舆论对政府和官员公权力的微弱制衡也将毁于一旦
isaac Mao

互联网传播中的噪音--1024、五毛党及其它之三 at Ecko's Blog - 0 views

  • 据考据,五毛党最早出现于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见诸官方文件则是2006年初安徽省宣传部《关于南昌、长沙、郑州宣传文化工作的考察报告》:“2004年10月开始,长沙市委外宣办坚持每天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长沙舆情快报》。为此,他们从市委办公厅、市委党校、市委政研室等单位选聘了一批网络评论员,建立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并完善了网络评论督查、考 核、总结、表彰制度。网络评论员每月底薪600元。网评员主要职责是密切监控网络舆情,提供舆情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宣传策划、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网评员每周围绕一个中心,在中国精神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等20多个国内著名网站论坛上,围绕长沙市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做法、新成就、新经验,发布贴文、 图片。”
Clement Chen

20081125政府信息公开受阻"第33条"-民主与法制日报 - 0 views

  • 《条例》出台前,也曾有法官问周汉华,能不能将“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错开时间搞,“实际上他们也是想先搞‘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往后拖拖,这样可以多一些准备时间。”周汉华说。
    • Clement Chen
       
      法官立场
  • 许志永认为,一种理解方式是:“政府不公开信息,或者你去申请信息公开,政府不搭理你,你可以投诉,不能起诉;不过,一旦政府选择信息公开,而这些公开的信息又侵犯到相对方的合法权益,才可起诉。” “按照这种理解,最匪夷所思的地方还在于,在政府决定信息公开的情况下,申请者不能去起诉,只有相对方,那个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信息公开’遭受到侵犯的人,才可以去起诉。”许志永说。 “这种理解,包括现实生活中按照这种理解的实践,将绝大部分‘信息公开’案挡在了法院大门之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官告诉记者。 “这样下去,几乎所有申请‘信息公开’的行为,都不可诉。”许志永告诉记者,之前的大部分法院,对于“信息公开”案不予以立案,几乎都是援引该款,并且以上述理解为由,告知申请人,“只能投诉,不能起诉”。
    • Clement Chen
       
      法律解释上的分歧--保守解释
  • 早在2007年5月20日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培训会上,时任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就有提及:“ 在信息公开的救济上,通常是先行政救济……并力求把冲突和矛盾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尽量避免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簿公堂,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法院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
    • Clement Chen
       
      监督者立场
  • ...19 more annotations...
  • “我们自己就能有感受,比方说,你电脑用了三五年,我问你,你电脑里都存了什么东西,你可能自己都搞不明白,为什么?你从网上下载东西,下载一遍,下载两遍,下载三遍,你存的过程中就可能不知道存哪儿去了?”周汉华认为,有的时候,政府可能真的不知道信息“应该到哪儿去找”,当然也不想信息“不存在”的事情闹到法院。 “当然,有些情况下,也不排除政府就是为了掩盖,为了拖延,故意不给你。”周汉华说。
    • Clement Chen
       
      起草者立场
  • “从广义上解释,33条第一款并没有说不能起诉,第二款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自然也可以起诉。”许志永说。
    • Clement Chen
       
      解释上的分歧--立法者原意解释
  • 8月25日,公盟致信最高人民法院,建议对《条例》第33条作出司法解释。
    • Clement Chen
       
      ngo推动
  • “据我所知,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拟定司法解释。”许志永告诉记者。而另据媒体报道,《条例》施行两个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过一次研讨会。该会上,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李广宇透露:“最高法院已经委托上海高院在作调研,《条例》司法解释第一稿已经出炉。”
    • Clement Chen
       
      最高院立场
  • 《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湖南省汝城县5位市民,向县政府申请公开“原县自来水公司改制情况的调查报告 ”的信息,遭当场拒绝,理由是:“政府调查报告不属信息公开的范围。”
  • 几个月前,四季青镇居民朱福祥也曾就拆迁之事申请过信息公开,未果。之后,朱满怀信心地向海淀法院起诉,得到的结果却是“不予受理”。
  • “为什么不受理?”朱福祥一脸疑惑,他找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其中第33条第二款写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发生这种结果,是因为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许多法院对第33条的理解,还局限在字面上。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产生歧义。”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公盟研究员许志永告诉记者。
  • 区别只在于,数个月后,类似的诉讼,海淀法院已经开始受理。 “该案是一个极好的开端。”许志永表示,过去海淀法院驳回过多起类似案件,在他所在的研究机构公盟,记录在案的就有好几起,都是“不予受理”。“不过现在开始受理了”,尽管诉讼结果还得等待,“这已经是一个进步”。
  • 民权团体公盟认为《条例》第33条存在“非常关键的歧义”,理解上的偏差将绝大部分政府信息公开案挡在了法院大门之外。
  •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的调查,截至8月底,某直辖市两级政府收到的申请信息公开的数量为1080 条,其中,得到满意答复的占到50.8%;有17%的申请被告知信息不存在;21.3%的申请被告知为“非本行政机关掌握的信息”;另外5.7%的申请被要求“补正手续”;明确告知申请人信息不予公开的占到4.5%。
    • Clement Chen
       
      统计数据
  • 根据马怀德提供的数据,自《条例》施行后5个月内,该市因申请政府信息引发的复议案件只有7起,而因为对复议不服,或者直接对政府的处理不服提起诉讼的案件只有3起。
    • Clement Chen
       
      统计数据
  • 崔凤燕足够幸运,该案一经提交,法院即予以受理。
  • 兰靖远、朱福祥、崔凤燕等人已经能将这部只有38条的《条例》许多条款倒背如流。在7月份由公盟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许志永介绍朱福祥时,称他“自学法律成才”。
  • 兴奋地发现,《条例》出台后,似乎为征地、拆迁纠纷找到了一个进入法院解决的突破口。按照相关规定,之前这两种纠纷只能在政府解决,法院一律不管,“现在依据《条例》,也能进法院了”。
  • 社科院研究员周汉华认为遇到这样的境况“并不奇怪”。在7月份那次研讨会上,周汉华将美国与英国的信息自由法拿来与中国作对比,“美国1966年就制定了信息自由法,但是,直到1974年,这个法基本上没多大用处,带来的冲击太大,官员观念、制度的准备跟不上。而英国2000年信息自由法刚通过时,也暂时只局限在‘主动公开’这一块,‘依申请公开’是在5年之后才实施,他们觉得,一开始就搞依申请公开,困难太大。”
    • Clement Chen
       
      起草者立场
  • 四季青镇政府给他的不公开信息理由,“涉及第三方利益”,一度令兰靖远哭笑不得:“我的土地,怎么就牵涉到了第三方利益?”
  • 原本绝大部分应当受理的“信息公开”案,实践中情形却是多数“诉讼不立案”。这些,在许志永看来,是因为有《条例》第33条的存在,才使得是否受理变得模糊不清。
  • 其实,暂不论该种理解正确与否,仅是存在的现状,就从侧面反应出“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对“信息公开”诉诸法院的审慎态度。
    • Clement Chen
       
      法官立场
  • 对此,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玉闪则表示不太认可,他认为政府完全具有“信息公开”的能力,不仅有这个能力,“有些政府还有能力将信息卖给商家,我们经常收到的垃圾短信,可能就是相关部门泄露用户资料牟利”。 通过政府卖信息给商家这件事,郭玉闪觉得政府的信息收集工作“并非无章可循”。而在这种思维下,对第33条的理解,则会与之前的理解截然相反。
    • Clement Chen
       
      知识分子立场
blt-fqx

凯迪网真相大曝光(转帖) - 祖国评论 - 祖国论坛 - 我的祖国我的家 - 0 views

  •      我看了一会,感到可怕,就出来了.事后,黑暗天使告诉我,所谓九尾狐,雷兽,猫又等等是凯迪组织的五个大群,也叫五大队.分别负责:赞美美国的一切.反对中国的一切.给中国历史(包括汉奸)翻案,把好人说成坏人,把坏人说成好人,扰乱视听.诽谤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艺术,饮食无一不包.另外就是用辱骂给大家助阵.我所管理的猫又大队就是干这个的.我询问:他们究竟要干什么?黑暗天使说:他们惧怕中国的民族主义,于是就伪装成很多民主派,和民族主义打架,从而造成民族主义内部的分裂.因为现在很多人都跑到民族主义阵营去了.大量的民主派也去了.我又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名义,难道和民主派有仇吗?天使说:用其他的名义不合适,总不能用左派的名义吧.天使又说:这个论坛本想伪装成极端民族主义打击少数民族的,但考虑不可能实现,所以民主派的名义.因为民主派有亲美倾向,人也很多,这样就可以造成内乱.        天使又问我:你知道这些群的名字为什么那么古怪吗?我说不知道.天使说:笨,亏你去过日本.这五个群的名字是日本的五个怪兽.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耳熟!        天使说:以前有个张邦昌你知道吗?我说:太熟悉了,那是个混人.天使说:错.张邦昌是一个群的骨干,和你一样.        我一听"和我一样",顿时感到很惭愧,原来,自己被利用了,而且被日本人利用的那么惨!!        现在,我早已退出了那个罪恶的群落,但退出之后接到的却是不少恐吓电话.今年春节,我家门口被人用黑笔画了个圆圈,我知道是有人故意的.可是我想来想去还是把真相说了出来.其他我不能透露太多,我只想说出真相,直到我的文章被彻底封闭为止.        不要登陆凯迪了,中国人.
  •  
    究竟哪边是五毛党呢?还是两边都是五毛党呢?
fd cn

刘大华 律师主页 - 0 views

  • 尽管我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但我对照《办法》,却发现自己已多次“违法”了:我在网上算命,是游览了宣传封建迷信的网页,我违法了;我在网上读到一篇诽谤某某某的文章,我违法了;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色情小说,我违法了;我看到一篇批评某国家机关的文章,因为该文章损害了国家机关的信誉,我违法了;……;我竟然不但每天都违法,而且还是每天多次违法。按照每次五千元或每天五千元的罚款标准,将我罚得倾家荡产仍不能达到《办法》的要求。我能不恐惧吗?全国的网民能不恐惧吗?从此,从不做亏心事的我,也害怕半夜的敲门声,深恐闯入几个公安强行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开出一张张罚单……。
  • 尽管我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但我对照《办法》,却发现自己已多次“违法”了:我在网上算命,是游览了宣传封建迷信的网页,我违法了;我在网上读到一篇诽谤某某某的文章,我违法了;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色情小说,我违法了;我看到一篇批评某国家机关的文章,因为该文章损害了国家机关的信誉,我违法了;……;我竟然不但每天都违法,而且还是每天多次违法。按照每次五千元或每天五千元的罚款标准,将我罚得倾家荡产仍不能达到《办法》的要求。我能不恐惧吗?全国的网民能不恐惧吗?从此,从不做亏心事的我,也害怕半夜的敲门声,深恐闯入几个公安强行打开我的电脑,然后开出一张张罚单……。
isaac Mao

自由之互联网 (上篇) - 译言翻译 - 0 views

  • 作家斯科特·谢恩(Scott Shane)同意这样的观点,他写道,“蘇維埃幻觉的破灭…并不是用坦克或是炮弹达成的,而是用事实以及舆论来促成的,它是被压制了数十年的信息释放所戳破。“ [16] 信息的洪流导致蘇維埃公民对他们的政权发出质疑之声,而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促进因素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85年开始实施的开放政策。该政策在上 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放松了对于信息和出行的限制。然而,开放并不仅仅只是源自戈尔巴乔夫自己个人的良好意愿——而是他意识了技术发展的需求。用1988 年戈尔巴乔夫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国际通信跟以前相比要比便捷上许多。事实是,如今任何社会都不可能‘闭起关,锁起国来’。[18]“
  • 克莱·舍基(Clay Shirky)写道,互联网是基于端对端的原理:“因为互联网的收发者在编撰新信息之前无需寻求帮助或是许可,这使得即便有其他的电视广播网络技术可供选择情况下,互联网技术也值得采用。” 即使在开放政策实施之时,蘇維埃政府也对于印刷媒体,电台,电话和电视实施某些监督和审查——但是由于互联网的特有设计所致,这样的控制却不可能应用到互联网之上。政府所能做的最多也只是过滤主流搜索引擎——但是雅虎,Google之类的搜索引擎在1989年的时候都还不存在。成千上万的蘇維埃公民仍然通过 列尔科姆网了解了情况的,在科德兹看来,列尔科姆网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抵御集权势力的强力的社会公器。”
  • Paypal这类的服务业也可以增加那些通胀肆虐国家中居民的财务安全。通过拥有一个美元计价(dollar-denominated )的账户,而不是以本地货币计价的账户,个人就可将他们每年遭受的通胀比率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数字。使用诸如电子黄金(e-gold )以及以货物计价(commodity-denominated)的账户,个人完全就不会再次遭受通胀盘剥。此外,他们可以将它们的钱财跨境转移,而无需 面对来自政府方面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工作以及兑换货币——这可以绕过这个世界上一些最为严苛政府的 管制和控制。
isaac Mao

纪委书记说要网络反腐 警察调查举报网民 - 0 views

  •   “我认为最接近中南海的是网络,最接近网络的是百姓,中南海高层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原汁原味的民意”,杨平在其帖子《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中写道。他的志向是,通过借助这张无形而又无边的网,构建一个覆盖整个社会的网络反腐平台。
  •   然而,10月中旬,当记者在办公室采访杨平时,他由当初的愤怒转为谨慎和敏感,语气判若两人,“在接到举报信后,纪委专门调查过,这件事,公安部门绝对是正确的,”他说,“调查结论不对外公布,媒体也不要报道了,这件事很敏感。”
  •   因为警方至今还没有归还电脑主机,邓海平仍在等待杨平的消息,只是再也不敢用网名登录论坛,害怕“一发帖又被抓起来。”他以为,只要等到纪委的消息,一切都会结束。
  •  
    官员和网络是天敌
isaac Mao

小昭"喝茶"第一回 - 0 views

  • 警察是上午给我打的电话,当时问我:“你在哪里?”我不希望自己的住处或办公室变成他们的“执法”场所,于是很大度地说:“我去你们办公室吧。”网上看来的故事,许多被喝茶的人似乎很忌讳去公安局。但我不在乎,在哪里喝都一样。
  • 我就客气些,不暴露他们的名字。给我打电话的那个,称为“皮夹克”吧,年约四十(后来他告诉我他69年出生),主要由他询问。另一个要大几岁,主要做记录,就称为“记录者”吧。
  • 如果让我给几千个签 名 者分类的话,我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知名群体”,有一定知名度,也就有了影响力,官方会比较紧张;第二类是“被侵权群体”,如拆 迁 户、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等,合法权益受到直接侵犯,情绪不稳定,容易出事,官方也很紧张;第三类就是我这样的“普通人群体”,既没啥影响力,也没有直接利益被侵害,情绪比较稳定,在官方那里从无“前科”,相对来说最不受重视。如果我无声无息,可能连这喝茶的机会都可免了;但我既然接受了外媒采访,这茶就非喝不可了。
  • ...13 more annotations...
  • “华盛顿邮报说你是从邮箱看到的。”
  • “也是在网上。先是看到有人说晓波被抓了,后来又有人说晓波被抓是因为08 xian 章,我就好奇:0 8 xian 章是什么东东?就去搜索。那时候很多网页都被删了,但还是有很多漏网之鱼,我一搜就搜到了。”
  • “哈,没什么好说的。它对我而言太简单了,很多东西本来就存在于我的脑子里。它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新意,都是网上很多人说过的,而且有些内容我们宪法里面本来就有的。总之我觉得,08 xian章的内容是陈旧的,都是大家讨论过无数遍的;但它把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倡导性的文件公开发布,无论是谁,只要你同意它的主张,都可以 签 名,这种形式是新的。”
  • 想起一个网友的话:“小昭,你blog上写那些东西还是让我有些担心,要是被当局盯上就麻烦了。到时你会背上一辈子都卸不下的烙印,想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限制。某校一位老师,当年曾经参加过陆驷事件,当时如果不是一位老先生力保,就会啷铛入狱,虽然被保了下来,但是此后他的人生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这是一个水平极高的老师,校长助理干了多年,早就该提为副校长的,可是数次都是在政审的关键时刻被拿下,档案上那一笔永远存在,年龄越来越大,估计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不郁闷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 “你最初决定不 签 名,这是很理性的,是正确的决定。但后来又签了名,像你说的,因为转贴的文章被删了才签的,这就是冲动,不理智的行为。”
  • “政治上不成熟”,这个句子我从小在小说里看惯了,没想过有一天会放到我自己身上。嗯,按照党国的标准,我确实政治上不成熟,而且永远不会成熟。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如果谁“政治上成熟”了,基本就意味着他失去了人性,变成了一台冷血机器。
  • “我希望我能够行使xian法保障的那些权利。你想想,我都××岁了,还没见过选票是什么样子呢!”
  • 我想起我有个朋友,上海人,已经移民,他说过他从来不投票,“居委会把选票送上门来,我每次都把它撕掉”。他为什么要撕掉选票?因为他不认为手里这张纸片是真正的选票,没有公正的选举程序作保证,就不可能有公正的选举结果,民意既然被强奸,他宁可弃权。最后他的移民,就是更为彻底的弃权。
  • 起码一个月前,我就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定性”的传言。这“定性”貌似十分严厉,但我看了漠然置之,半点没感到害怕,只感到滑稽。都什么时代了,解决问题还要靠几个人关起门来“定性”?呵,莫非我不是身在2009年,而是公元前221年嬴政那会儿?但,流光如水永向前,时代已经不同了!
  • “你没看出来?”他很惊讶,“08 xian章说要实行多党制,这就是要推 翻××党的领导!它要实行三权分立,就是要推 翻 社×主义制度!”
  • “个体的公民不可能违 宪,只有国家机关才能违 宪。徐友渔写过一篇文章论述这个问题。”(小昭后注:也许我的记忆有误,以前看过一篇关于“违 宪 主体”的文章,忘记是不是徐友渔写的了。)
  • “刘 晓 波 在6  4的时候……”他对晓波作了一番“官方介绍”,我不记得原话,大意是说晓波当年是幕后主使之一,这些年一直和海外势力有联系,背景很复杂,像你(指我)这种单纯冲动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他,你是被他们利用了……
  • (几天后,有个朋友告诉我,华盛顿邮报是著名的反华媒体,我大吃一惊。怪不得喝茶时警察那么注意看我的反应呢。偏偏我就是被愚民愚成了白痴,压根儿就不知道哪些媒体“反华”哪些媒体“亲华”。不过,就算事先知道,对我也无影响。我不认为美国的媒体敢“反华”,因为这涉嫌种族歧视,而种族歧视在美国绝对是个敏感雷区;“反 共”还差不多,这属于政治观点不同,在美国是正常的。基本上,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都不会亲近伟光正的。)
isaac Mao

致代表我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_资讯_凤凰网 - 0 views

  • “两会”就要召开了,想来你就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代表我们这个选区的选民(自然其中也包括我)行使庄严的国家主人的权力。我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明明知道自己已经被你代表了,但你是何方人士?你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姓甚名谁?这些我一概不知。唉,你看,我都被你代表了,你总得让知道是你是谁吧?我相信,对我们这些选民来说,是谁在代表我们,这不可能是什么“国家机密”。
  • 让你所代表的选区的选民知道你是谁,是张三还是李四(虽然你不是我们直接选出来的),最好公布你的联系方式,让我们可以时常与你联系,这样有利于你了解你所代表的选民的想法,以便你更好地代表我们嘛。而且前面已经说过了,对于你所代表的选民来说,你是谁不应当是什么“国家机密”。
  • 虽然我们的人民代表制度无比优越,但人家有一点还是值得学习的,那就是老美的议员们,不管是参议员还是众议员,他们对自己所代表的选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是极其关注的,他们得不断地到自己的选区的选民中走动,了解选民的想法;自己在国会投票的情况及其它活动都要不断地向自己选区的选民如实汇报。
isaac Mao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网民抨击西方媒体"颠倒黑白" - 0 views

  • 网民抗议 一名中国网民甚至还设立一个抗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网站(www.anti-cnn.com),指责这家新闻机构在国际新闻界"领头撒谎"。 这个网站声称,设立网站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整理并发布西方主流媒体作恶的证据",让网民"认清西方媒体卑鄙无耻的真面目"。
arden dzx

中国评论新闻:社评:北京奥运不可能助长狭窄民族主义 - 0 views

  • 这位作者难道是90后的日本人吗?这么不懂得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爱国教育,自古就有。尤其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中国的一代人在血与火中接受了最大的爱国教育。1949年,中共主政,中国即全面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恰恰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更多的宣扬和平与发展的概念,尽量减少民众对不愉快历史的仇视。中国与世界、与西方的关系,终于走向了和平与理解。我们可以肯定说,最近30年,是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从高涨走向衰弱的过程。   读卖新闻的这篇文章说,最近上演的民族主义似乎已经超出中国领导人的控制。最近的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有趣方面是,它们似乎主要是由互联网信息和电子邮件交流驱动的。截至6月,中国有大约2.53亿互联网用户,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而大部分的网民都是支持民族主义事业的年轻人。
isaac Mao

就我的文章回复部分网友的留言 - 杨恒均的博客 - 杨恒均 - 和讯博客 - 0 views

  • 我先举个例子我为什么不介意批评的那些文章。例如我主张民主,很多朋友来批评我,甚至攻击我,我觉得非常正常,如果没有人批评和攻击就不正常了。如果我在美国和澳洲宣传民主,连小学生也会觉得我有病,没有人会攻击我的。因为他们都生活其中,认为那些道理不言自明。在中国受到批评,才说明文章有价值,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 这样的要求怎么就会被认为是指责政府?按说,我从来就是对政府抱批评态度,人家说我指责政府,也没有什么不对,可是我这次感觉就不轻松了。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不是在传播什么理念,而是在对政府救灾,救人命上出谋划策。我心里想,如果不这样,灾民的命就会损失更多。
  • 对于政府的决定,我们很多朋友有一个偏见,那就是政府说了,就是最好的,否则,政府那么多资源,那么多智囊,会比你判断差吗?于是,政府昨天不同意外援,或者还没有决定,有些人就指责那些提议要求外援的网民是抱怨,是破坏救援工作。可今天政府却同意了,那些指责人家的就不说话,然后就又开始指责那些认为请求外援不够快的网民,真是奇怪。
  • ...3 more annotations...
  • 我想,这次灾难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截至目前为止,从瓦砾下救出的生命数量远远比正在消失的数量要少得多,死亡的数字还会上升。大家这个时候反而应该保持冷静,反而不能去鼓噪,去质疑(从灾区传出来的情绪已经在网络上传开来),可是不鼓噪不质疑,并不是说不积极思考,不反思,不出谋划策,因为只有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反思和出谋划策,才有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我的意思是,如果大家有好的建议,要不停地写出来,而且大家伙都要附议,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这不是什么民主和独裁,不是什么理想和事业之争,这是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
  • 说解放军90公里行军要30小时慢了,他们说我不了解地形,其实是他们不了解解放军而已。记住,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年前的军力评估,他们可以使用空降和特种部队在30分钟达到全中国任何一个地点,而且是在相当恶劣的天气下!大家可以去询问军事专家,希望我没有透露军事机密。
  • 我很高兴,因为过去两个月内我批评中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几乎每一件事,都在一个月,几天,或者几个小时后,被政府采纳了。
isaac Mao

《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情绪》引起网民批评 - 0 views

  • 这篇文章引起极大关注,但也惹来特定人士对其进行有组织的攻击,有愤青在《中华网》军事论坛发表批评帖子并得到许多跟帖,其中有不少是针对南方都市报的。北京前经济学周报副总编高瑜表示:“在网上的批评是免不了的,因为现在网民各种各样的都有,也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而且像这种帖子也不会被删。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人士也在跟帖,就是使这种批评汉奸的声音更加强大一些,我觉得这是一种民粹主义,但却明显是受到官方支持的,否则那模多的网络警察为何不将这些帖子给删掉?”
  • “我觉得这些好像都失去理智了,我觉得现在好像有一种文革遗风。其实这种情绪是一直都存在的,现在只不过藉这种时机爆发出来而已。”
  • 我经常说和谐社会就是,和就是庄稼旁边一个口,就是大家要吃饱饭;谐就是言皆也,就是大家都可以说话,这才是真正的和谐,也就是多种声音,言论自由,这才是和谐社会的真谛。”
shi zhao

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文章-【中国电子政务资讯网】 电子政务 电子公务 CIO在线 CIO资讯 资源中心 政府CIO-中国电子政务资讯网 - 电子政务 电子公务 CIO在线 CIO资讯 资源中心 信息化 和谐社会 - 0 views

  • 比如西方的网络新闻反馈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跟帖很少,形不成网民对新闻的意见聚焦。而在中国,由于传统媒体受到严格管理,被赋予“舆论导向”的责任,因此民意往往借助互联网来表达。要了解真实的民意,上网是比浏览传统媒体更为明智的选择。
  • 以北京奥运为契机,以国务院令形式颁布的外国记者、港澳记者、台湾记者采访规定,废止了过去境外媒体采访需要有境内单位接待并陪同的限制;开放BBC、美国之音、中文维基百科等境外网站。这些政策宣示和法律法规体现了中国政府和执政党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体现了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胆识和诚意。
isaac Mao

远东经评:中共"五毛"是怎样炼成的 « 中華民國萬歲 - 0 views

  • 中国网络企业家和社会媒体专家毛向辉说:“中共的目标是增大噪音,淹没中国互联网进步和多样性的声音。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另类的封锁系统,利用五毛们来监视公共言说,同时在网络空间降低其他声音的影响力。”
  • 很快,“人肉”搜索引擎开始行动。网民们在互联网上疯狂搜索那个首次提问的幸运网友的信息。不久网络上就充斥了调查结果。网民们说胡锦涛同一个五毛对话已是“铁板钉钉”。调查表明,在人民日报强国论坛上,“大好河山美如画”至少曾三次被选中同中共头目交流。
Roger Chen

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听一听弗洛姆的话_追寻失去的传统.傅国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上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的《逃避自由》作者弗洛姆说过一番话:“民族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乱伦形式,偶像崇拜和精神病症。‘爱国主义’正是它的崇拜对象。显然,我这里所讲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把自己民族凌驾于人性、真理和正义原则之上的态度……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爱,如果不包括对人类的爱,就不是爱而是偶像崇拜。”
  • 互联网这个新事物的出现能否推进中国融入主流文明的进程,取决于我们在这个平台上能不能学会理性、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对不同的、乃至完全对立的观点的容忍
  •  
    上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的《逃避自由》作者弗洛姆说过一番话:"民族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乱伦形式,偶像崇拜和精神病症。'爱国主义'正是它的崇拜对象。显然,我这里所讲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把自己民族凌驾于人性、真理和正义原则之上的态度……对自己民族国家的爱,如果不包括对人类的爱,就不是爱而是偶像崇拜。"
arden dzx

法院拒绝受理索赔三鹿,以法治国何处着力?-锐圆说行-搜狐博客 - 0 views

  •  新民网记者10月31日电话采访了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法院,虽然尚未到法律规定的裁定最后期限,但该法院立案厅已经明确表示,法院决定对此事不予立案。   法院所持理由与新民网此前报道披露的原因一致:需等待政府的赔偿方案。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法院表示,已接到上级法院指示,暂不受理任何有关三鹿问题奶粉的赔偿起诉。新民网记者询问有关部门是否下发相关文件,新华区法院则表示,是法院内部通知。   新华区人民法院同时表示,也不会向此案当事人提供不予受理的裁定书。(新民网 张静)
arden dzx

钱钢:以最大仁厚面对灾民情绪-述评-《财经网》 - 0 views

  • 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在特大灾害的巨大阴影下强烈凸现。权为民所授。政府的救灾大计,必须以受难人民的利益为依归,并接受灾区人民的监督,甚或是苛刻的挑剔。当大规模救援行动展开之际,我呼吁,对从浩劫中侥幸逃生的余悸未消的灾民群众,须以最大的仁厚与宽容,去善待与保护。
  • 面对情绪起伏的灾民,我们不能只说,解放军来了,子弟兵万岁;我们还要说,进入震中的艰险阻挡了救援队伍,而救援队伍多么应该早一晚到达!政府要倾听他们的怨言甚至愤怒,要以极大的耐心,向灾民解释当前的局面和政府的行动决策。在更漫长的救灾日子里,灾民们可能的群情波动,政府都应以最大的仁厚包容之。
‹ Previous 21 - 40 of 348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