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V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den dzx

专家称胡锦涛与网民交流肯定网络民意合法性_新闻中心_新浪网 - 0 views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是胡锦涛第一次专门就媒体问题发表讲话,其精神与十七大报告一脉相承,既有中国官方对待媒体的传统观点,也有大量主张开放的元素。 胡锦涛与网友交流   展江认为,讲话“开放”最明显之处,就是提及“(媒体)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现在(导向)和表达民意的地位平等了”。   胡锦涛在讲话中专门提到媒体应当“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展江认为,这样的表述加之前日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的行动,“实际上肯定了网络民意的合法性”,因为“现在的公众情绪在网络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胡锦涛用‘疏导’这样的词语,说明有一个充分尊重的前提。”
isaac Mao

给铁人的回帖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07 Jul 09 - Cached
  • 知道依据你们的智商很难相信,再看看下面的数字:新疆气象局一千多个员工,维吾尔人只有30多个,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一千多个员工,也只有50几个维吾尔 族员工,就连新疆阿克苏粮食局有300多员工, 维吾尔族员工只有20几个。中共对维吾尔人集中的种族歧视政策,已经使维吾尔人成为高失业的贫困群体,我去过乌鲁木齐,伊犁,喀什,阿克苏等地, 亲眼看到不少城镇和村庄街道,到处是维吾尔族青年因失业或者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成群而居闲聊或是打闹,内心很是为维吾尔人的将来悲怜,也不得不产生一种恐 惧。
  • 1. YouTube上的汉族残 杀 维 吾 尔的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BoFdFC9EI&feature=related, 你看到过吗?这可是现场的汉族人用手机拍的现场,包括发帖的也是汉族人(发帖的动机是在炫耀暴力屠杀)。如果你吃些脑白金智力提高后,建议你用翻墙软件看 看,总共有5段视频,每一段视频都残忍愚昧血腥的令人发指,与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犹太人没有任何区别,不同的是屠杀工具,一个是毒气或子弹,现今用的 是铁棍和砍刀。如果你看完这些视频还说老子在这里乱讲,那么你绝对是个畜牲(原谅我糟蹋畜牲两字形容你)
  • 善良、弱势的维吾尔人不应成为当今社会矛盾的出气筒。如果我们不为现在的暴行深刻反思道歉,不远的将来,新疆会…. 血流成河…有我的血、他的血还有你的血。
  • ...1 more annotation...
  • 可能有些人愚蠢认为,ZF放任中国各大城市的维吾尔族小偷泛滥,是对维吾尔人的照顾。老子气的都快无语。我的判断是:恰恰说明了伟大无耻的ZF故意置之不 理,借此污名化维吾尔人,丑化维吾尔人,制造维吾尔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的险恶用心。维吾尔孩童被拐被逼偷窃这一社会问题,对成功举办过‘屎上最成功的一届 闹运会’善于动员举国之力办大事的ZF难吗?我揣测ZF的用心是:把维吾尔人的名声彻底败坏,成为恐怖和小偷的代名词。成为其他同样被党妈压迫的团体的出 气筒。维吾尔人现在的最新社会作用是大众的出气筒、拳击沙袋。
Clement Chen

20100417诽谤与诬陷罪名真义何在?_杂志频道_财新网 - 1 views

  • 诬告陷害罪可能是中国的特产,在其他国家法律中少见。美国法律中的诬告陷害(malicious prosecution)的概念,主要存在于侵权法中,且适用条件严格不涉及刑罚。   至于诽谤罪,虽然大多数国家有之,但已日渐没落。诽谤罪在历史上的起源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故事。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打击政治异议者而设立诽谤罪。时过五个世纪,2010年1月,英国终于废止了诽谤罪。在美国,虽然1962年《标准刑法典》保留了诽谤罪,但是,适用极少。目前,多数州已经废除了诽谤罪。
  • 参照法治成熟国家的经验,对这两类案件的裁决应当严格遵循实际恶意(actual malice)规则和相当因由(Probable Cause)规则,以保障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法律环境。   在美国,为防止政府官员滥用诽谤罪名,继The New York Times v. Sullivan民事判例后,最高法院在1964年Garrison v. Lousiana刑事判例中,确立了实际恶意规则,即:在诽谤官员的案件中,除非可以证明诽谤人具有实际恶意,否则诽谤罪不成立
  • 中国《刑法》第243条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规定中,也鲜明地存在着“实际恶意原则”。第3款但书曰:“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不适用前两款规定。”在福建网友案中,判断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是否犯诬告陷害罪时,三人行为是否“有意”或“故意”是定性的关键
  • ...5 more annotations...
  • 公诉人认为,“三人代写帖子和制作视频,有主观故意,使聂某等受到刑事处罚”。但需注意的是,此“故意”非彼“故意”,仅证明“故意控告”远远不够,必须证明是“故意诬告”。   公诉人认为:三人在警方发布真相说明后,仍在网上传布不实信控告,可证明三人“明知控告的事实虚假,仍然有意诬陷”。这种推理非常粗陋
  • 参照美国侵权法上“诬告陷害”行为的构成要件理论,即要证明举报人有诬陷恶意,需经过相当因由规则的检测:即使举报不真实,但如果存在相当的原由与事实,使得举报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合理地相信被举报人存在犯罪嫌疑,诬告陷害则不构成
  • 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政府的调查结论造假现象频出,培育了民众对政府调查报告的普遍不信任心理。游精佑等人对政府的调查结论质疑并反驳,既是法律权利,也是常人的反应。   再者,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的行为仅是转述、整理和制作视频,而非捏造事实,所以,不应获罪
  • 随着民众权利意识日盛,在维稳的借口下, NGO不断被打压,律师介入敏感案件也被严控,制度化的法律援助供应因此减少。由此,中国社会出现一批职业或半职业的“维权个体户”,他们利用“一呼百应”的网络环境,以维护公民权利为事业,虽然时有极端言行,但在道义和人格上令人尊重。范燕琼、游精佑、吴华英等人即属此列
  • 政府和官员将诬告陷害和诽谤罪名据为私器,滥用权力,打击报复,将构成对公民言论自由和民间维权行动的“核威慑”。若任由这种威慑泛滥,在宪政意义上的权力制衡结构在中国尚未建立之时,初现端倪的公民言论和网络舆论对政府和官员公权力的微弱制衡也将毁于一旦
isaac Mao

胡哥, 这墙拆了得了 - 0 views

  • I can read Wikipedia, but I heard from other people it's hit & miss. I had no problem with porn sites though. I always thought this censoring by Chinese government is really stupid. Today I read a excellent column on NY Times by World-is-flat author Tom Friedma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t struck a chord with me:
  •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s future, Mr. Hu, Tear down this great fire-wall. (tear down this wall). 胡哥, 这墙拆了得了.
isaac Mao

Solidot | 观察中国关闭污染的效果 - 0 views

  • 最终了解到污染的传送模式。美国Scripps海洋学研究所的大气学家V. Ramanathan激动的说,“感谢奥运会主办方、北京政府的关心、韩国政府的合作,我们有一个庞大而前所未有的机遇,去观察每天大量减少的污染排放”。为了运动员的健康,中国政府迫使减少了约30%的工业活动,减少了半数汽车的使用。
shi zhao

Jacobsen v. Katzer:开源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 0 views

  • 昨天历史上第一次,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判决,“开源协议”是一种著作权协议,违反协议就是侵权行为。
isaac Mao

扫雷是NP完全问题 @ 阅微堂 - 0 views

  • 结果于2000年发表在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上,论文题目是Minesweeper is NP-complete,这里有作者的简单的问题和证明介绍。证明方法是证明扫雷问题可以编码任何逻辑电路,包括NP-hard的3SAT问题。作者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PPT演示证明过程,比如下图展示如何编码AND逻辑门:
isaac Mao

The Tank Man 1 - 0 views

shared by isaac Mao on 07 Jun 08 - Cached
1 - 20 of 30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