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部落格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isaac Mao

中時部落格-部落格新聞-熱情啤酒達人溫先生 - 0 views

  • 最近溫先生的部落格受到國庫署對煙酒廣告法令規範的影響,不得不處在關閉的狀態,讓人覺得相當可惜,很希望他的部落格可以早日重出江湖,更希望他不要因為最近的事件,而降低了他對部落客活動的熱情啊!
  •  
    什么,台湾的广告法可真细致
isaac Mao

Global Voices 全球之聲 » 牙買加:獄囚以部落格改變社會 - 0 views

  • 第二屆全球之聲發聲計畫的獲選單位中,包括來自牙買加的獄中日記計畫,內容為利用文字及影音部落格,分享監獄囚犯的日常札記,讓牙買加人民得以了解國內監獄人滿為患的實情,並破除主流媒體在民眾腦海中形塑的錯誤印象
isaac Mao

伊朗:為全球最小學校寫部落格 - 0 views

  • Abdul Mohammad She'rani是位在伊朗極偏遠村落任教的年輕老師,這個小漁村名為Jamalabad Kalu,鄰近南部港口城市Bushehr,他在部落格上記錄自己教書的小學校與四名學生。
Oliver Ding

新"蜜蜂的寓言" -搜狐财经 - 0 views

  •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中国商业世界正成为时尚话题。

    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种严肃的话题被通俗化,不是其幸运反而可能是其被庸俗化的开端。无论其本身的内涵如何丰富,一个话题一旦成为人们在不明所以中竞相谈论的话题,或者将与之无关的东西附会其上,那么它不仅不会变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而且可能在被过度谈论中迅速变得空洞无趣,直至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

      但真正的危险还不在这里。“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企业有余钱余物时向公众示好买好的捐款捐物,不是以“转移支付”方式巧妙变相的“事件营销”,更不是问心有愧的企业和商人为洗白自己或包装自己而进行的“非常投资”。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斯恶也。”当“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被作为一种善行来提倡时,诸多的恶行或与善恶无关的行为很可能“假汝之名而行”。这就是企业公民面临的真正的危险——成为“伪善”的代名词,最终让人们避而远之。

      作为一种商业伦理,企业公民要想成为商业世界普遍的共识,它一定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提倡。道德说教只能导致对伪善和对道德的抵触。只有当企业家意识到企业公民行为与企业家自身的需求和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关联时,企业公民才可能成为企业家们内在的共识。

  • 蒙古草原上无数的敖包是如何建起来的呢?我们容易以为是某个权势巨大的统治者下令建起来的。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把一个个行踪不定的游牧部落组织起来进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有的敖包都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发建成的。在蒙古民族中有一种民间信仰:如果你看到了石头(在草原上石头是很稀少的),就是看到了你的“福气”,如果你拿着石头绕着别的石头走一圈,然后把它与别的石头放在一起,你就是在为自己增添福气。人人都愿意自己的福气尽可能地多,所以当一个人看到一块石头时就会捡起来,等看到别的石头时就把它放在那儿。这种信仰代代相传,草原上的石头堆(即敖包)就越来越多,每个敖包也越垒越高。就在一代又一代人为各自“谋福利”的过程中,一个服务于所有人(包括后代子孙)的导航系统就在广亵的蒙古草原上建成了。
  • 在《国富论》中他这样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 ...9 more annotations...
  • 亚当·斯密认为是后者。人类在道德问题上的传统焦虑被宣布为庸人自扰,人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用担心“自利”会有损公共利益,相反,只有当个体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在追求自利上精益求精(即“分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神奇地将个人的追求转化为社会的利益。“总体收益的结果,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
  • 1720年,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   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
  • 简言之,“公民”是一个既独立又不独立的概念,指的是一个有所属的个体而不是原子式的个体。所谓“企业公民”,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社区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的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在计算收益时将企业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同时计算在内,在做投资决策时将市场、社会和环境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在内。拥有“企业公民”身份和资格的企业,就是在“公地”上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守望、养护“公地”,力图避免“公地的悲剧”发生的企业。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这种企业描述为同时追求“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企业。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 “公地的悲剧”包含的真实问题是:个体如何在利用产权不可能明晰的资源时避免资源的衰竭,从而导致公共利益的丧失?在人生活的世界上,有许多资源,而且是对人的生存最重要的资源(如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道德氛围、文化资源)往往是难以确定产权的。在利用这些看似免费的资源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公地的悲剧”?
  • 公共利益的总量并非私人在交易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总和。我们得到的许许多多“好处”(比如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都不是从交易活动中来的,个体拥有产权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出(有时是大大超出)我们从交易活动中得到的个人收益。
  • 林地不仅生产木材,它从事的“生产”包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清新的空气、保持水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当你因为木材价格暴涨而把整个林地砍伐尽净,获得了巨量的个人财富时,公共利益却受到损害。你不能说你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促进了公共利益。
  • 一、人们在寻求自己私欲的时候,既有可能是个体间的相互利用、交易、竞争甚至相互欺诈、掠夺,也有可能是没有节制地利用无人所有的资源,人们出于私利为他人生产时,既包含自己承担的成本,也包含看似免费的社会成本。
  • 一、蜜蜂型企业: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的回报率高。蜜蜂为了酿蜜,就必须从各种植物中采集花蜜——这可以看作是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而它在采蜜的同时,它翅膀上粘附的花粉就会给花授粉。如果没有蜜蜂来采蜜,花也就成了不结果实之花。(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蜜蜂的寓言》,涉及到了到底是果农该付给养蜂人钱还是该向养蜂人收钱的问题。)曼德维尔只注意到蜜蜂间的生存竞争,没有看到蜜蜂与环境之间的这种索取回报的关系——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使自己的“盈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蜜蜂的这种获利模式是一种远比曼德维尔的寓言深刻的隐喻。   二、蝴蝶型企业:对环境有回报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三、毛毛虫企业:对环境有损害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四、蝗虫型企业:破坏环境且由于其成长性和影响力大而对社会和环境有巨大破坏性的企业。(见图一:企业的四种类型)
  • 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除了三重盈余对应的三个“股东”外,还有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它寻求所有这六个利益相关方(“持股人”)的平衡。企业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环境的……公民行为体现为六个“善待”:一、善待股东;二、善待员工;三、善待客户;四、善待环境和资源;五、善待合作伙伴(供应商);六、善待整个社会。企业公民行为就呈现为一个六边形,这正好是一个蜂巢的形状。(见图二:企业公民行为的六个利益相关方)
Xinge Yong

笨鸟先飞 : 可不可以不支持北京奥运会? -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 - 0 views

shared by Xinge Yong on 26 Jun 08 - Cached
  •  
    运作,能提供合格的、优秀的服务,那么,还有必要把封存的那一半公车再投入使用吗?这样纳税人可以少交多少税啊!干脆把这些封存的车都卖了,支援灾区建设,那可都是好车啊......"   我终于看明白了,这个家伙反动到骨子里了。于是,我劈手给他一个耳光,一脚把他踹翻在地,以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罪名抓了起来。说实话,我并不稀罕上级给我的那笔奖金,尽管我这一阵子手气不好,很缺钱。我憎恨的就是这种吃里扒外的家伙。我常常说,如果日本鬼子来了,这些家伙肯定在第一时间投降当汉奸。
isaac Mao

網誌年會的精彩不在年會 - 0 views

  • 大陸普遍叫「博客」,而台灣是「部落格」。「博」字音意兼譯,本是一個很不錯的叫法,可惜早年被方興東拿來惡心壞了。他竊取了他的合作夥伴王俊秀的翻譯成果--很多人都知道,真正最早把blog翻譯成博客的是王俊秀;方興東還自稱「博客之父」,最令人惡心的是,他不斷推出一些所謂的關於博客的研究來歪曲blog。當年,cnblog.org發起一個「我不是博客」的活動,就是衝著惡心的「博客之父」去的,得到不少的響應。據我所知,早期的中文網誌年會也是在cnblog.org大力支持下搞起來的。這年會要是由敬愛的「博客之父」來搞,恐怕比「博客網」更早倒下呢。
  • 這場討論因為氣氛很好,所以超時了,下一場的講者周曙光先是提醒主持人時間已過,但討論正進行得激烈,怎能停下來,然後他就在大屏幕上搞他自己的東西。「女性與blog」完後,大家作鳥獸散,周曙光大喊「同學們,別走哇!」。結果,我估計差不多走了一半的人吧。我也走掉了。
  • 和諧號上的一本雜誌牛皮吹得好大,說京津城際鐵路中國擁有完全的自主產權,好像那是中國自己研發的一樣,實際上是從德國購買的技術。又說當時的談判非常成功,讓德國公司第一次派來的談判代表「引咎離華」。甚麼叫「引咎離華」呢?
  • ...1 more annotation...
isaac Mao

蔡元培, 部落格與微網誌 - XXC@Blog - 0 views

  • 如果將日記中的記事形式,分為「動詞+人事物」,則可大致描繪出日記中可能紀錄的每日行動類型。簡單計算1894年間的日記,發現包含有以下數種行動:
  •  
    和孙田小姐的考证可以有一比,当然孙小姐更透理
isaac Mao

Global Voices 全球之声 » 中国: 在暴力与冲突中的所见所闻 - 0 views

  • 为了遏止蔓延中的恐慌,大部分传述西藏现况的言论细节已被筛除;然而,一些报导西藏第一线讯息的部落格还是幸存了下来。 在宣传策略上的交互竞争下,各方尽了最大的力量去捍卫自身的立场—以“人民”之名。但亲身目睹暴乱与镇暴行动的一些民众提供的纪录,将成千上万的公 众舆论投掷入无尽的恐惧之海。(不太确定作者这句的原意It's the thousands of commons who were hurled into a sea of infinite fear.)
isaac Mao

闾丘露薇 一五一十部落 | My1510-对话:关于博客(Blog) - 0 views

  •   16)你对在网络上的或者是现实中的新组织(例如草莓周刊、牛博网、中文网志年会等等)的看法是什么?还有什么组织是马上让你想起的?  回答:对草莓非常赞赏,对牛博认为缺乏保护自己的意识,但是很杰出;太松散,很容易被压制;中文网志年会思想和风格历届不统一,但愿成熟起来,真正领导中国博客思想潮流。而不是事务性的过场或者是欢聚一堂而已。
t-salon

Life 2.0: 整理"就选举问题向台湾部落格朋友征问"的响应... - 0 views

  • 中國的民主之路太遙遠,若是不停止在各方面對思想的監控與箝制,民主可能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但是,有條件的開放還是有一點機會的,就看當局願意對"有條件的開放"如何規範及定義了。
  • 美國選舉不僅指出願景、並且就特定政策內涵進行公開辯論(但並不平常)。一般而言台灣與美國選舉策略大致同步,但在議題設定以及深入探索等等行為上興趣極低。
  • 在台大附近買到當時仍是禁書的「被出賣的台灣」一書,閱讀過程中我哭了很多次,這段血淚歷史國民黨根本提也不提!從此後我開始不再不假思索地信任國民黨的政治宣傳。
  • ...3 more annotations...
  • 我真的真的要說~我原來沒那麼討厭國民黨的。當初如果連戰誠懇的認輸,今天我應該有 50% 的機會支持馬英九。
  • 中國大陸與國民黨越打壓,我大概就越支持。
    • t-salon
       
      "中國看似龐大,實則脆弱,牽一髮動全身,這是我個人的理解;故統治者戰戰兢兢維護平衡,撲滅各種思想毒素。眼下看來,從內部推動民主難。且我一直憂慮,台灣式的全面民主不適用於中國,或許應設計不同的民主制度(但一旦「設計」,就牽涉到某些人的利益,這是兩難) 若能維持台灣持續民主化,並讓各種訊息以及想法(呼應第一問)讓中國人民充分理解,則可能潛移默化地推動民主。因此,網路、網路人,是民主的種子。"
  •  
    在民主实验室中的人们确实有很多感受
1 - 15 of 15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