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th Coffee/ Group items tagged google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ithwsun arithwsun

Google 阅读器 - 0 views

  • Conference update, part II
  •  
    上午4:41(12 小时前) 我的网站被黑掉了-- 怎么办? 从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作者:joydandan 转载自谷歌中文网站管理员博客 发表者:Nathan Johns,搜索质量组 原文:My site's been hacked - now what? 发表于: 2008年4月7日,星期一,11:37AM 许多网站管理员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尽管您绞尽脑汁防止此类事情发生,您的网站还是被黑掉了。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包括确保您的网站及时更新最新的软件和补丁,在谷歌网站管理员工具里建立账号以便查看当前被收录的页面,密切注视您的日志文件,确保其中没有可疑的内容等等。(在我们去年发布的"网站安全快速检查清单"里您可以查看到更加详细的信息。) 请记住,您决不是唯一的受害者--网站被黑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常见。网站被黑会导致您的站点感染有害软件(更具体地说就是恶意软件,这是有害软件的一种类型)。您可以阅读一下StopBadware最近发布的2007年有害软件趋势报告,这篇报告全面分析和总结了近几年来不良软件的发展趋势及其危害。您还可以看看这篇发表在谷歌在线安全博客上的文章,它指出,越来越多的搜索结果中包含着被标为对用户计算机有害的URL。如果您希望阅读有关基于Web的恶意软件的深度分析报告,请您通过下载阅读《浏览器里的幽灵》(pdf) 和这篇技术报告 (pdf) 。读完这些报告后,您会对这些问题的影响范围有更好的理解。这些报告还包括了一些不同类型恶意软件的真实案例。 在任何情况下,你应该采取的第一步措施都是联系您的主机托管供应商--如果您有的话。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为您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麻烦。许多站长使用共享主机托管,但这样可能会使得下面我们提到的一些措施难以实施。在如
arithwsun arithwsun

谷歌金山词霸合作版 - 0 views

  • 谷歌金山词霸合作版   软件介绍     《谷歌金山词霸合作版》是金山与谷歌面向互联网翻译市场联合开发,适用于个人用户的免费翻译软件。软件支持中、日、英三语查询,有取词、查词、查句、全文翻译、网页翻译等功能。 软件特点 经典准确:传承金山词霸十年内容品质,收录《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汉英词典》(新)等经典词典,涵盖金山词霸百万余词条。 网络词典:《爱词霸百科词典》和海量的《Google网络词典》,囊括所有新词,流行词,内容紧跟时代。 实用例句:80万情景例句,直接输入句子或关键字就可以找到所有相关联的句型和用法,举一反三使您学到更多。 时尚轻巧:下载快,启动快,有效节省系统资源。使用快捷方便,占用空间小。人性化操作界面,外形时尚。 智能翻译:使用领先的网络引擎,在丰富语料库基础上结合强大的翻译技术,使得全文翻译结果智能准确。 网页直译:支持网页翻译,您可以直接输入网址并选择语种,快速实时地显示翻译结果。 多语互译:中英日繁4种语言七个方向!支持英汉、汉英、英英、汉汉、汉日、日汉查词,以及中、英、日、繁四种语言7个方向翻译。 纯正发音:30万纯正真人发音,含英语中5万长词、难词和词组,帮您纠正英文单词发音。 屏幕取词:领先的屏幕词取技术,新增译中译功能,可选任意的单词或词组,支持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并支持PDF文档格式取词。 轻松学习:查词或学习时将生词归纳入生词本,以悬浮窗口的形式方便您随时背单词。每日新鲜的网络学习内容让您和爱词霸百万会员分享共进!
arithwsun arithwsun

周末荐书:《Sol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By Terence Tao(陶哲轩) - TopLanguage | Googl... - 0 views

  • 陶哲轩 <http://www.baidu.com/s?wd=%CC%D5%D5%DC%D0%F9&cl=3>15岁写的,128页,短小精悍。 其中第一部分讲解题的基本思路,陶哲轩在书中也提到了波利亚的解题书。后面两章是例子。 刚才花了点时间看完了第一部分,觉得非常不错,虽然书是讲数学解题的,但思路具有一般性。 下载:http://gigapedia.org/v5/item:view_links?id=100241 再次感谢silwile同学强烈推荐这本书!^_^
arithwsun arithwsun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浪潮之巅第十五章 成功的转基因(五) - 0 views

  • 韦尔奇上任后和现在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口号相同,就是变革。(很巧的是,奥巴马现在的年龄和韦尔奇当年差不多。)首先,在人事上,它将高管(Executives)的人数裁减了一半,同时裁掉了 10% 表现最差的经理。GE 以前级别森严,上下级沟通渠道不畅,韦尔奇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有时很不“职业地”越级了解情况或者传递自己的想法。韦尔奇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认为,他这种不守规矩的做法是他给 GE 带来的最大价值
  • 像 GE 这样“传统”的公司,以前只有高管们有股票期权,而一般员工是没有股票期权的,韦尔奇改变了这个规矩,将期权的范围扩大到三分之一的员工。
  • 《一个世纪的发明—3M 的故事》(A Century of Innovation The 3M Story ,3M 公司免费提供电子版,但是很遗憾只有英文版)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松鼠会 » 走进生活的超级计算机 - 0 views

  • 。在最近这次榜单中,用于金融方面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达到了76台
  •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是IBM制造的“走鹃”(Roadrunner),也只有13万个计算机核心。
  • 超级计算机在数十年的发展中,走过了向量机、并行处理机两个阶段,现在广泛采用的是集群架构。
  • ...2 more annotations...
  • 现在,业界普遍认为Google拥有45万台以上的服务器,为全球的客户每秒钟提供数亿次的搜索服务。
  • 大规模集群的配置管理是Google的核心技术之一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谷歌图书扫描项目再起纷争 - 0 views

  • 谷歌图书扫描机则是用红外摄像头技术探测书页的三维形态和角度,并将信息传输给光学字符识别软件,这样既不会破坏图书装订,也不用翻开一页页的书进行扫描,从而实现了图书批量数字化方法。
arithwsun arithwsun

国庆60周年前夕一位老同志的谈话:执政党要建立基本的政治伦理 - 0 views

  •   建国六十年了,应该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去。这个国家国民的意愿到底是什 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表达真正的民意?这个问题,苏联没有搞明白,六十九 年就亡国亡党了,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凭我几十年的政治阅历,我敢说, 表达民意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设施”,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文明程度的 主要标准。
  • 我们党把国家的治乱要系于一身,过去那么多年的折腾,没有不起因于我们党自身 的折腾的。
  • 为了新中国,死了数千万人,这是基本事实。 还有一个事实是,他们是为什么牺牲的?他们前仆后继,为的是当时我们中国共产党 设立的目标和理想,现在,有多少老百姓知道那时共产党设立了什么具体目标?我知 道,90年时,出过一本书,书名叫《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承诺》,很快被查 封了。我让秘书找了一本我看看,用了一个周末的两天,我全部看完了,我还找了一 些专门研究那段历史的专家来问了情况,他们告诉我,这本书里收集的,全部是我们 党在三四十年代公开发表的社论、评论、声明,没有一份是伪造的。当时,我们党向 全中国人民做了承诺,要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独立的国家。那时,国民党不搞民主 ,不给自由,也没有能力让国家真正独立,才有共产党肩负那些承诺来取而代之。这 些承诺的确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那些牺牲的人就属于这部分人。
  • ...3 more annotations...
  • 其实,那些承诺在毛主席三四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可是,到了五六十年代都被 那个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修改掉了。
  • 现在,我能公开说出二十多年前我脑袋里就产生的疑问, 这么个修改法,那几千万人不是白白牺牲了吗?那是白纸黑字,确实推翻了当年我们 党的承诺。说轻了,这是不尊重历史,本质上,这就是违反政治伦理,这就等于是把 我们党执政掌权的基础建在沙滩上,这能牢固吗?
  • 周总理在建国之初就告诫过李克农同志,情报机 关不要卷入党内斗争,他的告诫防止了我们党内的那些不规范行为了吗?六十年了, 执政党即使不方便向老百姓说清楚,至少也应该先向几千万党内同志讲清楚,在赞扬 那些为国家进入新局面作出了特殊贡献的人的同时,也应该明确地否定他们所使用的 手段,这才符合基本的政治伦理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宁的博客-"千人计划"政策之我见 - 0 views

  • 例如,文章列举的一些事实: 1. 是要以高出国内教授平均水平数倍甚至十几倍的价码来引进人才,这似乎是确定了的。 2. “千人计划”的引进对象,如果瞄准姚期智、施一公、饶毅这个量级的话,引进2000人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但是,面对这些事实,博主使用了足够的分析,或者退一步讲,思辩精神吗: 1. 教授之间工资差距过大,是否会对一个国家的大学体系,科研体系,造成致命性的危害。 2. 只有让一流“人才”做领导,他才可以再招进一流人才。如果让“二流”人才做领导,他只会招三流人才。如果让“三流”人才做领导,他只会找四流人才。既然“千人计划”想招到如姚期智等人那样的一流人才,是极为困难的,那么招进来的必然是国外意义上的“二、三”流人才。赋予这些人过重的责任和权力(想必不少会成为某级领导),对这些人,以及对国家来说,是否是好事情。 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引入西方国家,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的历史和现在规范做法,详加讨论。才有利于判断国内现在这种做法,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 才有利于判断国内现在这种做法,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我的意思是,最好不要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将者,带兵,帅者,选将。怕就怕在,这个选帅、选将的过程,在起点上,在制度上已开始就错了。 那就要出比较大的问题了。所以,文科教授,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多讲些历史。 在历史的基础上发言,人方可信。
  • 1. 教授之间工资差距过大,是否会对一个国家的大学体系,科研体系,造成致命性的危害。 这个,教授之间工资差距到十几倍,好像现在西方国家是没有这种做法的,不知历史上曾有过没。据讲,现在一般在3倍以内。 这种工资结构,顶层和底层差距比例极大的做法,看过报道,是在黑社会团体中比较常见。 那么,我们的质疑,“这种高差异工资结构会对一个国家的大学体系,科研体系,造成致命性的危害”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因为,你在科研体系的工资结构上,采取一种类似黑社会工资结构的做法,那么你会不会最终搞得,科研体系中的文化气氛,制度建设,等等相关事宜,最终也跟黑社会具有同质性。 最后,一个国家的科研体系,从工资结构开始,最后很多方面跟黑社会具有同质性,对一个国家,是福是祸,这个忧虑,是有相当理由事先提出、事先分析的!!!
  • ...5 more annotations...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0 4:54:57]    所以,他那篇博文的说法『美国许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是20世纪以来的事。』实在大可商榷。 这也是目前国内文科教授的一些常状,可以随口开话,开了之后,不用去管证据,要证据。文章就放到那,让人看着笑话。 当然说到这里,是对事不对人,其实,我很喜欢看黄老师的博客,订阅到自己的google reader里。所以,他的立论,作为专家学者,当然想知道其确切的细节。 那个跟贴里,我希望以历史为镜,由专业的文科教授回答一下: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之后,美国吸纳了很多欧洲的顶级和预备顶级的人才,对其助力不小,这应该是美国崛起之后的事了。但是在美国崛起之前,美国大学有没有致力于从欧洲引进人才,又是怎样做的。能否以您的历史专业资源,尽可能地多谈谈。 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其实这都是历史,是属于比较好回答的东西,至于怎么样以史为鉴,那才是更难的。 同样的看到,博主李老师,把此帖定义为“几篇博文的综合稿”,但是可以在不调查清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人才引进历史的情况下,就开始综合吗。 总的观感是,此文看上去四平八稳,属于国内常见的文科生作文,分析力欠缺。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20 4:54:49]    博主既然是专业人士,为什么不介绍一下,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其国家发展进程中,引进人才的历史、做法和经验教训呢。 上次,黄安年作为美国学研究学者,在饶施的博文后发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025 论及『美国实现那个时代“崛起”的时间大体在1894年左右,或者说在19世纪末,而不是20世纪以来的事,美国许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是20世纪以来的事。』 我就跟贴请问其详:不知依据是什么,所指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具体是什么。难道,在此之前,美国就不按这些『做法』去做吗?所以,还请黄安年老师详述一下专家意见,倒底什么是『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哪些是美国大学在其国家国力崛起之前,甚至一建校就开始做的,哪些又是它在美国国力崛起之后做的。 之后,黄安年老师,仅是扫描了一个旧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070 言“写作的时间在17年前,今天来看自有需要充实和修正的地方,但基本的观点无需修改。” 但我不知道,他的『基本的观点』具体是什么。即使其旧文中论及的美国大学的一些制度,如: 1. 私人捐款/慈善办学,自1636哈佛; 2. 校董制,自1819 3. 校权独立,自1819 都是在黄老师定义的美国崛起时间点之前,就建立好了的。至于他所未论及的另一个制度 4. 学分制,则是1872年由哈佛开始的。
  • 我询问黄安年老师的是他的原话『美国许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是20世纪以来的事。』 他只有此论点,却无法提供论据支撑,所以才因此觉得文科教授开口说话,太随意。 至于博主您所讲的『美国的现代科技体制形成于战后,这是常识。』 跟问题『美国许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是20世纪以来的事』又是两码事。 即使你的断言是对的,据此判断别人的另一不太相同的问题就是信口开河,还是需要进一步论据的。 如,哪些是“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这些做法中哪些是“20世纪以来”才做的,哪些其实是人家早就做的,甚至是建校就开始做的。结合黄老师的扫描件,和其他资料 1. 私人捐款/慈善办学,自1636哈佛; 2. 校董制,自1819 3. 校权独立,自1819 4. 学分制,则是1872年由哈佛开始的。 这些都是真实的论据,确实对建好大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但是其建立时间点,跟黄老师的观点正好都是相反的。另外,他讲的美国国家崛起点还在二十世纪初,跟你理解的二战后科技体制,又是一个不同的概念。 既然这个论点不能有足够论据支撑,那么黄老师拿这个论点在他博文里质疑,创建一流大学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就相当可疑了。我当时还只是好奇,黄老师会拿出什么样的论据来支持他的论点,结果最后拿的是十几年前的扫描件,而扫描件上罗列的数据,都正好是跟他的论点相反的。 因此才有概叹,文科教授说话还是要注意基本的证据支撑的。 这些都是基本的逻辑,并不需要非要学习很深的东西才能养成,也不需要非要出国,受西方文化熏陶一番才能明白。
  • 网友的反馈『啥好听挑啥说。』 是事实,不过呢,大家也都理解这种情况的发生,文章如果不写得四平八稳,不以主旋律为基线做微小的波动,估计就不可能被正式杂志录用了。 这个大家应该都能理解。 不过,问题是,好像博主介绍已经在国外接受过了很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但文章还能写得如此四平八稳,确实是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这种写法,估计博主在十几年前出国之前,就完全有能力写出吧。扯远了,博主请理解,绝无恶意,只是看博主的经历和开明程度,有些奇怪而已。奇怪之中,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 博主回复:“教授之间工资差距过大,是否会对一个国家的大学体系,科研体系,造成致命性的危害”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回答不了,至少现在看不到特别有说服力的答案,可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现有的说法,一说是会造成不公平,另外一说是会带动教授工资的普遍提高。” 『会带动教授工资的普遍提高』这个说法得靠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普遍提高,国家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撑住这么大的盘子,即,先在大学和科学界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家是否有此力,领导是否有此心。 关键是,国家准备把顶级教授和底层教授的工资比例,定在何等数值。 国外是3:1,而底层教授跟年轻刚参加工作的博士后教员的收入比值,差不多又是2:1。 那么决策层是否心目中有一个数值了,怕就怕在,决策层根本就没一个自己的想法,摸石头过河,先给钱了再说。 如果顶级教授工资跟底层教授工资,如博主所引,达到十几倍以上。那就不是简单的“不公平”问题了。 我们是从小学马列学说长大的,如果对其还有信仰的话,会记得这样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那么这样一个高差别工资比的经济结构,又会决定一个怎样的上层建筑呢?又会怎样影响到学界的文化气氛、制度建设呢。 是不是会因此把科学界搞成黑社会型的文化气氛和制度,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辩的,因为黑社会就是这种类型的收入结构。 我得说明一下,这些不是严格的推理,而用的是思辩,即,有理由型设问,而非直接确定答案。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张建武的博客-奥数为什么成了公害?-转 - 0 views

  •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10:24:01]    『右脑主要具有想象、艺术、综合等功能,而传统学校主要培养左脑发达的人,左脑主要具有语言、分析、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正快速被电脑代替,有远见的家长应当尽力矫正学校过于偏重左脑的教育,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果你今天不早做准备,未来社会发展就会惩罚你的孩子。』 这些话,说的立论不足,语言能力,不管是自然语言能力,还是数学语言能力,都是不可能被计算机替代的。另外,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属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强将语言能力,归为左脑,实际上不过是名词障尔,因为现在没人能看清大脑的运作。
  •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10:15:53]    有错字,还是改一下吧: 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猜想作为坏消息的另一面: 即是,这些"文革阴影"一代的家长们在他们强迫他们小孩学奥数,推进社会奥数大潮之后,现在,他们的小孩现在已经大多上大学了。而这些家长们,其中佼佼者,正在走向领导岗位。 那么,就会有一个很自然的发问,他们会不会像当年逼迫他们自己的小孩进入奥数大潮一样,现在逼迫自己领导的单位、事业、人员去赶另一个什么样什么样的大潮。
  •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10:13:02]    另外,我曾经在博文中猜测,奥数潮流行,跟那些家长们经受了“文革阴影”有关,这些“文革阴影”产生出“强迫症”和“急躁症”的病状。 如果我这个猜想正确的话,那么“奥数潮”将会降温,因为随着下一代父母的到来,他们将会更多地采纳现代文明规范,接受“不强迫”,“不急燥”的现代文明习惯。 希望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不过“奥数降温”只是这个猜想的好消息的一面,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猜想的坏消息的另一面: 即使,这些"文革阴影"一代的家长们在强迫他们小孩学奥数,推进社会奥数大潮之后,他们的小孩现在已经大多上大学了。而这些家长们,其中佼佼者,正在走向领导岗位。 那么,就会有一个很自然的发问,他们会不会像当年逼迫他们自己的小孩进入奥数大潮一样,现在逼迫自己领导的单位、事业、人员去赶另一个什么样什么样的大潮。
  • ...8 more annotations...
  •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9:56:02]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最需要通才,那种数理化崇拜已经过时了。』 文章写得很好,没想到现在的中学老师水平都这么高。不过全文中此句话,需要商榷。 数学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语言,对这个语言的掌握,就跟对自然语言(汉语、英语)的掌握一样,是衡量“通才”水准的重要标尺。
  • 爱因斯坦说过:“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 “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正是那些大量的奥数训练和考试,让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渐渐地熄灭了,连对数学本身都没兴趣了。只要上了大学,他们马上就对数学不感兴趣了,奥数最终只起到让学生讨厌数学的作用。
  • 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这样赞扬她:“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应当反对把个人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确定的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细节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
  • 《2061计划》将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13年教育中应该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浓缩为12大类课题: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自然界的构成、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共同主题、思维习惯。
  •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30:13]    『学习一变成研究,有关学习的一切方面都变了!从此,学校、教师、教材、教室、管理方法、评价方法、上课方法、自学方法、培训方法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核心就是把“考”的文化变成“研究”的文化。』 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其核心就是把“考”的文化变成“研究”的文化』,实际上那样说说可以,没有真正的操作性。 我的博客上有另外一套解决方案,即是在“水平考试体系”之外,再建设一个『精深传授体系』,让二者在资金流和人才流上形成良性循环。
  •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33:33]    『我们却把大量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奥数尖子上培养畸形人,完全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并不危言耸听。 』 同意此句,这并不跟我先前说的“水平考试体系”矛盾,因为奥数实际上不是“水平考试”,而是竞赛型的,确实是耗费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年轻学生们的人力资源。国外中学的做法,是将其引导到AP课程上,即超前学习大学的基础课程,我们是引导到只有少数成功者的奥数上面。
  •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43:04]    『国外学生参加奥赛都不做特别的训练,临时报名,像参加一场游戏一样去玩玩』 这句话不是对否,但是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Putnam数学竞赛,国外名校是给予特别训练的,如Stanford,每年有一个学期是开设针对此竞赛的讨论班课程的,课程中间发比萨饼给学生们吃。 美国各名校,还都是很注重Putnam成绩的,因为其竞赛不仅给学生排名,还给大学按其参加学生的成绩排名。 所以,竞赛本身的存在,从思维角度上是很难进行批判的,国外数个Fields奖获得者,国外名校的好些数学系教授,都曾获过奥数奖牌。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前奥数金牌获得者,也开始在数学研究领域获得了很好的工作,只不过目前还只是数学圈内研究人员知道而已,还未传到大众耳朵里。
  •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5 2:19:45]    『他说基本没有帮助,因为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分析计算都是电脑代劳了,电脑专家系统一秒钟的运算超过一百名奥数尖子的运算。』 这句话也是不对的。博主从心理学方面批判奥数的说法,我基本上都同意,但是从思维角度进行的批判,我基本都不同意。而且,其理论的依据本身,如此楼和5楼所举,都是错的。 比如本楼中银行行长所言,『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分析计算都是电脑代劳了』,那么多问一句,那些分析计算的算法,是谁编出来的呢? 金融和网络,这两个行业成为了当今世界利润最高的行业,因为其天然的垄断性,即“胜者通吃”规律所然。这两个行业涉及到的大量算法,都必须依靠数学知识方能完成,如Google的Pagerank算法,马志明老师做过演讲,大家可在中国数学会通讯上找到其科普文章。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王宝山的博客-教授上课:国内比国外差在哪儿? - 0 views

  • 26]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2 11:38:55]    『博主回复:我问过他们, 好象都不在意 :) 教授太有有特点和性格了看来』 大多数国外教授还是在乎这个的,你问的时候,他们的态度还不能算数,要看他们真正上课时候的态度,你真正坐在他们课堂里才能感受到,尤其是到期末快评的时候。其实现在网上也有评师网,博主可用其看看您所熟悉的国外教授的评语。 http://www.ratemyprofessors.com/ 『14楼:你自己没在美国教过课吧. 以偏概全, 纯属胡扯. 至少数学系的教学要求很高 博主回复:没吃过猪肉, 只见过猪跑. 你这个psedu美国猪跑两步给大家看看吧, 别光在圈里哼哼撒 :) 博主回复:我只能说, 就教学来讲, 我是看不出国内教授比国外差 :)』 博主此言差矣,出言不逊、对别人的质疑反应过度还在其次。国外数学系,其课程分为几级,一级相当于国内高等数学类科目,二级相当于数学系本科生科目,三级相当于研究生科目。 我在Stanford访学时,听过几位教授的二级课程,有些课程是全学期都去听,多数教授们确实讲的非常好,因为他就是这个方向的顶级教授,能言人之所不能,有一门极为初等的课程,初等数论,我本打算听一两次体会一下就算了的,我没想到的是,该教授不仅科研达到顶级,没想到其把最基本的本科生知识也是讲的非常透彻的,所以干脆就听完一个学期了,后来上网看学生对他的rate,确实评价也是最好的。 至于演讲能力,国外学生,一般都是从小开始练的,国外的博士后在教学经验和演讲能力上一般能力就非常好了。国内教授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有先天缺陷的,很多人是从研究生才开始做报告的。所以,国内一般讲教学经验,往往说的就是这个,看重老教师,也往往说的是这个,但还是有一些人一辈子也没练出来的,看网上有个研究生的博文迷信老教师的教学能力,感觉可笑,教学能力,是分人不分年龄的,教龄确实是会有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具体的人。 另外,还可说的一个不同点是,外国(数学系)教授讲课,一般都会采用脱稿授课方式,一节课下来,很少去看讲稿几眼。这本是个教学的好传统,不过被很多国内教授们给丢掉了。 博主回复:对不起, 回复时有时候依赖我的心情, 正郁闷的时候就好发火, 以后不在自己郁闷的时候回复, 多谢提醒, 改正! 关于讲课, 国内外的教授都是有好有坏的, 因人而异, 再说好坏真的很难区别, 同样讲课, 不同的学生感觉就可以截然不同. 您说的很对, 学生的演讲能力是很欠缺, 这个问题好象在科学院好象能好些, 一些地方院校, 很多学生都不行, 不重视, 也没有机会锻炼.
  • [28]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2:13:54]    『27楼: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至少在教育大跃进之前是如此。这几乎已经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所熟知。』 这个观点并不见得是公认的。博主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证据。很简单,如果博主把基础教育限定为本科生教育的话,博主能否证明一下,我们的本科生教育,北大清华的,能胜过哈佛、普林斯顿,或者别比那么高,就比美国的公立大学,Michgan,Minnesota之类。 如果博主同时把基础教育限定为读书,而非科研,哈佛、普林斯顿那些顶级名校,每年的本科生均有一定人数发表出文章,这个参数可以不计算在内。那就光比读书吧,据我所见,即使是在本科生层次,国外数学系开设的课程,要比国内要深很多,好些高阶课程国内是不开的。 博主具体到自己专业,不妨证明一下,自己专业的本科生高阶课程,是否达到了国外名校的水准。 好,如果博主继续限制自己的定义范围,将基础教育不仅限定在本科生,而且还要限制在本科生基础课程上。那好,博主不妨比较一些国内和国外高校,在基础课程上投入的课时。 实际上,国外高校的基础课程课时,量是很大的,而且讲授课程和习题课程比例,是达到了1:1的程度的。从这个参数上看,国内高校并不占有优势,即使是博主所设定的教育扩招之前。 另外,还有一个参数,是国内本科生教育远远不如国外的,就是“讨论班”制度,十几年前,不知道有多少中国本科生,是知道这个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的,直到目前为止,又是有多少学校把它转化为制度的。 国外,也不是所有的名校,都把讨论班制度落实在本科生层次上,但有些学校是这样干的。数学系做的最多的是MIT,最好的我觉得是Harvard。这些信息,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部分的得到。 感觉博主在这里发出这样的观点,缺少证据支撑,何不直接去人家系里那些网页上看看,这又是一个国外优越之处,他们都有面向本科生而写的学习须知,国内大多数学校是不做这个事的,好,你根据人家写的本科生教学流程和内容,逐条说说看,其中哪点是证明了您所说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 我会将这个帖子记入我的Google Calendar,周日的时候会过来看看博主找的证据。
  • [29] 标题: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6-24 2:35:05]    实际上,我设问的这几个问题 1. 课程设置的宽度和深度 2. 本科生讨论班制度 3. 面向本科生所写的学业流程说明网页 都是本科生教学中的基本参数。实际上,从博主的文章上可以看出,他注意的地方,不在这几个点上,因而会得出『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 那么强在哪呢?其实出博主此文的视角就能看出,博主此文主要比的是教育心理学--教室气氛,实际上,这点,往往被国内教师所注重,即使是大学教师,在很多高校,仍然是要注重保持住学生课堂纪律的,为此,得注重自己的声音大小、声音语调、板书。 所以,当看到某个国外教授声音不够大(人家都是小班教学,没有中国这种大教室授课的高音训练),不看学生,只管自己讲自己的(要在国内,学生不在背后说起话来,当然国外大多数教授,据我所见,授课时还都是看学生的), 就给出结论,对方教学水平不够高。其实,高不高,还得看人家具体的课程内容组织,而不能只看心理学这部分。 教学心理学确实得注重,国内老师往往为学生课堂纪律所担心,这个传统不是一年两年了。实际上,在国外高校,即使是两年制社区大学,也从来没有“维护课堂纪律”一说,所有的学生都是在认真学习的。博主本文这里讲到“期末成绩不放水"现象,现象背后是其“学分制”的实行。 试问,中国哪所大学是真正实行了西方大学的学分制的。作为“学分制”,西方大学已经实行了一百年有余,试问,不实行这个基本制度的中国大学,是如何做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本科)是不会比西方差的,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強,至少在教育大跃进之前是如此。这几乎已经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所熟知。』 试请那些稍微有点见识的,博主或者跟博主有相同观点的人们站出来具体说一说,拿出具体的东西说一说。
1 - 18 of 18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