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ChildTeach group/ Group items tagged 重复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ithwsun arithwsun

幼儿园生活--一跃回到解放前_大李八哥的博客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不过,在他情绪这么激动的时候,搬出规则,可不是好主意。 听着他的哭声,我居然没乱阵脚(这放在以前可不敢想象哦),也没跟着晴转阴。虽然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最好,立刻想到了重复孩子的感受是最好的缓冲剂(共情):  “嗯,不想去幼儿园,最好能上奶奶家——”  “我想上奶奶家,呜呜呜” “现在上奶奶家,我会迟到了哦,不遵守上班的时间,我会不会不受欢迎了…….”我自言自语地把思考过程说出来: “也没提前通知奶奶,不知奶奶有没有什么别的安排……”还是自言自语。 宝宝止住了了哭声,被我认真思前想后的样子吸引住了,也有点替我愁起来。 “对了,宝宝,你今天不想去幼儿园,想去奶奶家,昨晚有没有打电话告诉奶奶?”
arithwsun arithwsun

阅读是爱的秘密通道_esperanza_新浪博客 - 0 views

  • 那天我们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带着书去楼下散步,她自己挑了本《你好,鸡蛋哥哥》。我们沿着小花坛走路,后来就坐在花坛边的椅子上讲故事,我刚把书打开她就迫不及待地说:“小姨,我也讲。”我按捺住心里的激动点了点头,然后打开书,小雨就指着每一幅画面让我先说,我就开头,比如我说:“鸡蛋哥哥就从蛋壳中伸出脚……”她立即接上:“走路!”“伸出嘴巴……?”“吃饭!”……这本书我读给她听了最少有十次了,大概内容我都记住了,我们紧张的握着她的手,一页一页的翻,小心翼翼的说前半句,她小脸涨得通红,但是大声地回答每一个结果,
  • 小姨,我也讲。”我按捺住心里的激动点了点头,然后打开书,小雨就指着每一幅画面让我先说,我就开头,比如我说:“鸡蛋哥哥就从蛋壳中伸出脚……”她立即接上:“走路!”“伸出嘴巴……?”“吃饭!”……这本书我读给她听了最少有十次了,大概内容我都记住了,
  • 在我们家将阅读视为快乐的享受这是一项原则,如果阅读违背了这个原则,我们马上就会放弃或者调整。
  • ...1 more annotation...
  • 阅读准备的环境,但是是有这两种环境的,一个是客观环境,一个是潜在环境。比如说我们家有这样一个角落,在阳台对面,既阳光充足,又有开阔的视野。
arithwsun arithwsun

让大人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让孩子从大人的角度看问题_薛涌_新浪博客 - 0 views

  • 比如几年前一个女大学生应聘,说好自己什么工作都可以干。但等雇主问她能不能扫地时,她勃然大怒,说对方侮辱她的人格、不尊重人才。她就是不能想想:企业要创业,就得招开创型人才,不能请一个坐享其成的“姑奶奶”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拿白领的工资。开创性人才,应该懂得创业艰难,扫地、拉车可能都要自己来。
  • 不过,实行“常青藤原则”,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一,大人和老师如何从孩子的眼光中看世界;第二,孩子如何从大人的立场想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师生、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无法对话,“讨论班”也开不起来,最终还会产生代沟。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拒绝和父母交流思想,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 在他看来,使用成语过多是思想懒惰、缺乏原创的标志。
  • ...7 more annotations...
  • 而中国人使用的成语实在太滥,甚至被用来当学问炫耀,其实大部分是这种陈辞滥调,其作用无非是把人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凝固、僵化。
  • 比如我们的女儿在幼儿园中就开始学习道德,起点是“黄金戒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孔子说过一模一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却不是从这里开始,更不是从生活中开始。
  • 当你和其他孩子都想要一个玩具怎么办?成人世界中的利益冲突,在孩子的小世界里也都能展示出来。于是,老师就会这样启发孩子:“亚当把你推倒了,你摔痛了。这样很不好。老师要批评他。但是,既然你不喜欢被别人推,你是否应该推别人呢?别的小朋友摔倒了是否也痛呢?”“你和安妮都想要这个娃娃。她一把给抢走了,你哭了。可是,如果你一把抢走了,她是否也会哭呢?”
  • 那是一个深冬的早晨,在一个犹太社区中心健身房外的走廊里,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突然大发脾气:他一下子趴到地下,又哭又叫,两脚乱踢、两手乱抓。当母亲的一句话也不说,放下手里的包袱,先蹲下来,再坐下,后来索性全身趴在地上,使她的头和儿子的头成了一个水平线,两个人的鼻子也碰到了一起。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大家都小心地绕开他们,尽量不去注意他们;他们俩个趴在地下,也都旁若无人。最后,孩子脸上的愤怒慢慢消失、显露出平静,哭叫声变成了耳语,终于把哭红的小脸靠在地板上,他的妈妈也同样把自己的脸靠在地板上。他们又这样呆了两三分钟:孩子看着周围的腿、脚、陌生人看他的目光,母亲也跟着一起看。孩子看母亲,母亲就看孩子。最后孩子坐起来,母亲也坐起来。孩子站起来,母亲也站起来。母亲拿起丢下的包袱,向孩子伸出手来。孩子抓住了母亲的手。两人一起走过了长长的走廊,到了停车场。母亲打开车门,把孩子放在儿童座上扣好,亲了一下他的额头。孩子的情绪已经变得非常安稳甜蜜。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当母亲的居然没有说一句话。在一旁一直跟踪观察他们的作者,简直要情不自禁地为这位母亲鼓掌!
  • 我现在在美国的大学教中国历史时,面对的是同样年轻、对中国“无知”的学生。不过我一直对他们说:“虽然我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三年,而且是历史学博士,但是,我在教你们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期待着从你们那里学到东西。这并不是因为你们关于中国的知识比我多。而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你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另外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生命。你独特的生命、独特的经历,塑造了你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你也应该看到从别的视角看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你应该教给我的东西。”
  • 不过,在家长、老师学习从孩子或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时,孩子或学生也应该学会从家长、老师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否则,孩子就变得自我中心、觉得世界上只有他们的想法才重要。我们的价值观念,也不可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 八、美国中小学的学生在学校内发生了意外伤害,他们怎么认定责任?比如,学生受了伤,或者自杀等。是学校承担?是教师承担? 
arithwsun arithwsun

奇 妙 的 规 矩_快乐园丁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可可丁爸: 2009-05-20 08:15:07 以爱的拥抱和坚持,来维护规矩的形成,这个做法不错。不过,国内的大人可能要好好修炼一番才能做到。因为,大人要么是不纠正孩子,宽容放弃规则。要么纠正的时候,就会带有相当的负面情绪,很难做到温和与拥抱。这个法子,从小小孩时就开始做,应该是容易和有效的。但如果孩子到了3、4岁以上,才知道文章中这种做法,想实行起来,就会有相当的难度了。文中的外国老师,应该是比较健壮的。3岁小孩子的反抗力,以足以使爷爷奶奶无法控制住、拥抱住了。而4岁孩子的反抗力,估计是爸爸妈妈也控制不住了。所以,此时就不能用蛮力,而要像作者那样,见微知著,用巧劲预先发现,四两拨千斤了。但是,这个方法,不用蛮力,用的是智慧,其实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不过,对于3、4岁的小孩,我的意见是,他们语言体系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应该多借用语言的力量。所以即使文章中这种拥抱坚持法,也是属于体力上的一种征服。据讲,这容易让他长大后,产生心理上的一些惯性,容易屈服于强势。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2、3、4岁的小孩孩子在语言发育期,完全可以开始逐渐退化掉体力训导方法,而开始逐渐过渡到语言教育期。以语言确定规则,而不是大人的体力确定规则,可能是会有很多好处的。
  • 抱歉,新浪博客出了点问题,重复发了2次。这篇文章牵涉的两个规则是:1.  瑞切的“东西要归位”;2. 卡尔的“善于等待”;卡尔想不等所有人吃完,就离开饭桌。确实是属于比较基本的规则,需要大人的坚持,来维护这些规则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至于这种坚持,是通过大人的体力温柔拥抱法,还是通过大人的语言温柔诱导法,则要见机行事,条条大路通罗马了。当然,随着孩子的年纪成长,后者的比例肯定是越来越高才好。
arithwsun arithwsun

从小朋友吃饭教育看中美文化差异_陈晚_新浪博客 - 0 views

  • 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这话值得推敲。美国的孩子们,在小学时就会学习什么是健康食物,什么是垃圾食物。有些孩子偏食不吃青菜是可能的,但不能说,美国孩子不吃青菜。美国家长给孩子们补维生素,以补钙为主)。
  • 不论哪个国家,不管大人小孩,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三顿饭。所以大人在饭桌上的行为,每天至少重复三次,在孩子身心所产生的烙印,自然比学校的功课还要深刻。
  • 所以大人跟小孩一起吃饭的时候,实际是在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切不可小看。
1 - 5 of 5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