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ChildTeach group/ Group items tagged 良性批评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arithwsun arithwsun

幼儿生活规范:家长和老师约法十章_快乐园丁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一. 爱 二. 以身作则 三. 规律的生活 四. 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 五. 教他,不要骂他;说故事,不要说教 六. 监控自己的情绪与动作 七. 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请给孩子自由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 九. 重视此时此刻,重视孩子的感觉 十. 亲师合一的幼儿生活规范
  • 可可丁爸: 2009-06-20 12:16:09 『八. 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感觉这一条还应该细化一下,比如“处罚也应该采取孩子认可和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心服口服”。而且针对孩子来讲,我们希望处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A. “下次不再犯”,对很多情况来说,这不太可能,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千百次的实践和练习,才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    有些情况,孩子很快就会接受这个道理,有些情况孩子需要很多次练习才能接受。还有些个情况,非常多次的,孩子都不接受这个规则,那时可能就得大人主动地改变自己,适应孩子自己的规则。B. “承认自己是错的,并认识到错误的程度”,我认为,如果A效果不能达到的话,良性批评的目的,应该退而求其次,达到这个效果就行了,也许他下次还会犯,但知道这个不对,愿意接受相应的、约定好的良性批评方式,就是教育的成功了。大人需要为此,明晰自己的批评分级体系,这样孩子才能通过这一次次练习,知道错误的具体程度。这并不是每个大人都做好了的,有些大人的做法,波动性太大,随意性太大,把小孩子搞的糊涂,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到多少程度。
  • 尽量减少说「不」:当大人越少说不,越少打断孩子孩子,幼儿即可学习更多、发展更多的能力。
arithwsun arithwsun

明确的规则 合适的惩罚_娃娃妈妈_新浪博客 - 0 views

  • 这种语言上的确认,其实对这么大的小孩是很管用的。只要他语言上确认了对和错,以后的行为上,他也不会出离多少。即使出离了,那时候大人处理起来也非常容易,不会导致大哭大闹。  
arithwsun arithwsun

奇 妙 的 规 矩_快乐园丁_新浪博客 - 0 views

  • 可可丁爸: 2009-05-20 08:15:07 以爱的拥抱和坚持,来维护规矩的形成,这个做法不错。不过,国内的大人可能要好好修炼一番才能做到。因为,大人要么是不纠正孩子,宽容放弃规则。要么纠正的时候,就会带有相当的负面情绪,很难做到温和与拥抱。这个法子,从小小孩时就开始做,应该是容易和有效的。但如果孩子到了3、4岁以上,才知道文章中这种做法,想实行起来,就会有相当的难度了。文中的外国老师,应该是比较健壮的。3岁小孩子的反抗力,以足以使爷爷奶奶无法控制住、拥抱住了。而4岁孩子的反抗力,估计是爸爸妈妈也控制不住了。所以,此时就不能用蛮力,而要像作者那样,见微知著,用巧劲预先发现,四两拨千斤了。但是,这个方法,不用蛮力,用的是智慧,其实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不过,对于3、4岁的小孩,我的意见是,他们语言体系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应该多借用语言的力量。所以即使文章中这种拥抱坚持法,也是属于体力上的一种征服。据讲,这容易让他长大后,产生心理上的一些惯性,容易屈服于强势。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2、3、4岁的小孩孩子在语言发育期,完全可以开始逐渐退化掉体力训导方法,而开始逐渐过渡到语言教育期。以语言确定规则,而不是大人的体力确定规则,可能是会有很多好处的。
  • 抱歉,新浪博客出了点问题,重复发了2次。这篇文章牵涉的两个规则是:1.  瑞切的“东西要归位”;2. 卡尔的“善于等待”;卡尔想不等所有人吃完,就离开饭桌。确实是属于比较基本的规则,需要大人的坚持,来维护这些规则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至于这种坚持,是通过大人的体力温柔拥抱法,还是通过大人的语言温柔诱导法,则要见机行事,条条大路通罗马了。当然,随着孩子的年纪成长,后者的比例肯定是越来越高才好。
arithwsun arithwsun

为什么我是一名华德福老师_充满爱和自由的华德福教育话题_babytree- 小圈子 - 0 views

  •     我闭上眼睛,哼一首熟悉的曲调,让米茜和我安静下来。然后,我内心浮现出一个问题要问:“米茜,当你想这么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内心觉得它像什么?”她耸耸肩。我闭上眼睛,继续哼一首熟悉的曲调,让米茜和我安静下来。然后,我内心浮现同样的问题:“米茜,当你想这么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内心觉得它像什么?”她还是耸耸肩。我闭上眼睛,还是哼熟悉的曲调,让米茜和我安静下来。然后,我内心再次浮现出一个问题:“米茜,当你想这么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你内心觉得它像什么?”她仍然耸耸肩。 “它像火一样吗?” “不!” “它像瀑布一样吗?” “不!” “它像一阵狂风?” “是!”      我高兴得要跳起来。我们发现了一条通道。我提出建议:“好吧,米茜。我想帮助你。我知道你不想伤害其他孩子。(她一个劲地点头,当然,她不想伤害他们!)当那阵狂风吹来,让它把你吹到我这里来,我会抱着你,直到它从你身上吹走。”
  •     华德福教师培训的大部分内容是集中于了解自己。为什么我想要教?我生命的深远意义是什么?关于精神世界我是怎么想的?我和精神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1 - 5 of 5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