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教育讨论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杨东平:中国的教育改革被延误的太久了_人物_评论频道_腾讯网 - 0 views

  • 杨东平:现在回顾1980年代的教育改革,至少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就是经济、科技、教育改革同步推进。这与当时关于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启蒙直接相关,《第三次浪潮》成为朝野共读的改革教科书。也正是在那时,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1984年和1985年,中共中央连续颁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了1986年以后,还加了一个政治体制改革,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经、科、政、教同步推进,并驾齐驱。
  • 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纲领,但是究竟怎么做,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方案。关于《决定》出台的过程,去年胡启立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记述了起草过程。80年代末,中央开始制订第二个教育改革方案。1989年4月初,胡耀邦最后一次参加政治局会议,突发疾病,就是讨论这个文件。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形势巨变,第二个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搁浅。
  • 杨东平: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正确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完成,也有一些当时实现了,后来又往后退了。有几个比较大的事:第一,确定了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第二,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由各个地方政府管理。简政放权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层层下放,逐渐变成以乡镇为主的管理制度,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第三,教育部的职能转换,将教育部改为具有更强综合统筹功能的 “国家教育委员会”。当时已经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历教育、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的事情,需要包括人事部、劳动部、科技部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综合统筹的能力。
  • ...1 more annotation...
  • 杨东平:但是到1998年的时候,又重新恢复了教育部,没有任何解释。从教育管理角度讲是一个倒退,丧失了曾经有过的功能。今天这一轮教育改革,教育行政部门综合统筹职能还要扩大,还应该搞“大教育部”。
  •  
    杨东平:70年代末那场拨乱反正,在教育领域却是半途而废,或者说只完成了一半。完成了哪一半呢?恢复了一个常识,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教育。这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发展教育?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澎湃的背景下,怎么来构建新的教育体制?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产生新思维,而是采取了简单的回到50年代的办法。
小石 -

博客与李克东难题 - 焦建利:我的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李克东难题”这个说法,最早是四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黎加厚教授亲口告诉我的。前几天,在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了对这个故事的较详细地解释:               “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 对于教师博客为什么缺乏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这个问题,中山大学的王竹立老师认为,这“可能与博客的性质和功能的局限有关,博客本来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后面的留言与回复只是附加的功能,对字数和格式等有诸多限制,不利于深度的交流与讨论” 。我认同王老师的这个说法,但是又产生新的疑惑:BBS想必比博客更擅长于互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使用BBS,人们之间的深度互动和思想碰撞就会必然地发生。可见,技术的成效归根结底在于人。
  • 对这些教师的调查发现,一线教师之所以不写博客,主要理由包括:               没时间;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缺乏睡眠,没有时间去写;博客的内容对自己作用不大;不想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想法,习惯纸质版日记,没有习惯和毅力坚持;真实的东西难以表达;教育问题的敏感性;教师群体是比较封闭的群体,不愿外露;有点懒;缺乏必要的思考,缺少话题;没有新意,没有新鲜的事情可写;没有感受到博客的好处等等。
  • ...1 more annotation...
  • 焦老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试着来回答这里面的基本问题: 1、首先“教师博客”这种说法应该扔到一边。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是才是教师。首先是一个blogger,然后才有edublogger。——“教师博客”的背后是一种“工具论”思想在左右,在具体指导和操作上,又通过“区域博客”把本来有可能与世界直接互联的老师,圈回了学校和所谓的区域教研、学科教研等这种小圈子里。深度的互动和自由的呼吸、开拓的视野等密切相关的。所以,请先正确理解什么是blogger,以及所谓的海盐教师博客等“区域博客”给教师发展和个人发展所造成的伤害。 在有可能做一个自由的blogger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尝试和老师一块体验和挖掘以blog为基本元素的Web2.0技术及社会思潮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个可能性,并鼓励老师先跳出学校、跳出区域教研等,去做一个自由的blogger,自由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如果在他们自由思考的过程中,反过来想对他们从事的工作做些探讨,我们鼓励他们可以借助blog记录和交流,并和他们探讨blog对个人学习、积累、交流、展示等等的价值。 2、有以上的基础,可以进一步讨论,blog及Web2.0技术与社会思潮给自下而上的教育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可能性,以及有可能如何参与到这种变革中。这样的话,也才有真正的讨论空间。否则,我们要像哄孩子一样哄老师吗,哄着老师和我们一块写博客,讨论教育吗? 小“关中客”—— 小石, co-founder of Sociallearnlab.org, xiansf # gmail.com
  •  
    "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小石 -

Brad Burnham:颠覆教育 - 会议简述 | A Happy Boy - Lizunlong - 0 views

  • 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力
  • 解体 - David Wiley将教育分为以下组成部分:1)内容提供;2)研究——执行、存档、传播;3)为学生答疑;4)社交活动;5)颁发文凭。
  • 学习与文聘解体的讨论
  • ...10 more annotations...
  • 学生们能够逐课选择在校还是不在校时,他将解体
  • 将教育的边际成本减小到零
  • ……我们使用开源和开放课件……基本上所有可用的东西都免费……教室里没有老师。学生们互相教授……
  • ……我们只教授两门课,商业和信息技术……这是找工作最需要的学位。
  • ……讨论不同步…..因为存在时差,而且也没有视频…..这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全世界的任何人都可以享用。
  • Dana Boyd提醒我们“技术不能决定实践”。 Danah Boyd 给一群孩子宽带,给他们iPhone,我们能够想得出不计其数有价值的方案……但如果其中没有文化,这不过成为你跟朋友发短信的另一个玩具……对于“给大家一批笔记本,看他们都做些什么”……这种事让我倍受挫折……不起作用……我们已经看到有学生把电池一拔,随意折腾……我觉得我们只考虑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将其放在更广阔的体系中。
  • 你怎么教孩子痴迷于一些事情中呢? 我想科技尤其是游戏的优势之一是其结构有特色,按照大多数家长的说法是,有错误。这些东西让人上瘾,人们沉浸其中,为之痴迷……你看看大多数孩子们玩的游戏,为了玩好游戏而不得不积累掌握的信息比他们情愿在学校里学的要多得多……这种平台有点意思。谁也不用劝告他们,他们径直就玩上了,学习所有信息,而且还相当熟练。
  • 基于游戏的学习
  • 把谈话分为改善公立学校和改善非公立学校环境
  • 学者和教育者听到不少有趣的试验,利用同侪制作、游戏动态学、超级分发、网络无处不在的连接性来创造演示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大家面临的挑战是找到方法利用科技减少成本,增加教育途径;为结构变化创造政治支持,以在公立学校将其变为现实,在将社会混乱最小化的同时,设计从当前教育的产业模式到网络模式的过渡。
小石 -

喜庆六一 | 六一 | - 好看簿图片博客:用照片记录生活 - 0 views

  • xiansf(小石) 于 0 分钟 说: 我们在社会学上关注到一种现象,叫“村落单位化”,也就是以前城市里都是“单位”,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开始帮助“单位”松绑,使企业和社会逐渐分离,给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灵活性的空间,也使企业能遵循其自身业务发展的一些规律,并使市场经济在这种企业的新陈代谢中在整体上维持一定的活力。但是大多数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了这种单位制度。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时,这种现象特别突出,可能也是随后乡镇企业发挥速度减缓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类似的现象,在很多领域仍然在延续,比如一些大城市已经在开始反思和批判的文艺形式,却在乡村学校成为一种庆祝活动隆重举行。此外,我在想,能否抛开这些城乡步调差异的争论,追问艺术教育的本质?就像我们对学习和教育本身的追问一样,让我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探寻艺术的魅力?让更多的孩子做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家!展示我们生活中自然的艺术和美!
  • xiansf(小石) 于 19 分钟 说: @老玉米 校长您好,非常感谢孩子们的演出和家长、老师们在背后巨大的付出。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付出,我要对这个活动提出一点质疑。我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感觉,当我们脱离了我们生活的背景去找艺术的时候,我们会勉强或者尽力去做一些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们又把艺术和生活可能同时都毁坏了。这个话题我们还可以再讨论,但相比较而言,我要推荐 @小荷才露尖尖角 老师他们学校的活动。也希望大家可以相互学习,比较。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事情。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包括有必要的话,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工作者来参与讨论。
  •  
    xiansf(小石) 活跃等级: 2 于 1 分钟 说: @老玉米 校长您好,非常感谢孩子们的演出和家长、老师们在背后巨大的付出。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付出,我要对这个活动提出一点质疑。 我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感觉,当我们脱离了我们生活的背景去找艺术的时候,我们会勉强或者尽力去做一些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们又把艺术和生活可能同时都毁坏了。 这个话题我们还可以再讨论,但相比较而言,我要推荐 @小荷才露尖尖角 老师他们学校的活动。也希望大家可以相互学习,比较。 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事情。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包括有必要的话,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工作者来参与讨论。
小石 -

讨论--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 教育大师 教师 教育 | - 好看簿图片博客:用照片记录生活 - 0 views

  • 1、纠正一些可能的误解。别人我不知道,鲁迅是否“物质匮乏、生活拮据”,历史考证似乎并不支持这些猜想。这种论调,也让我想到了《韩非子·五蠹》中对儒家敏儿好古、不尊重历史、回避现实的批判。2、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或许应该先反过来问问,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果在这样的教育中不需要老师,那就没有必要讨论老师应该学生留下些什么;如果需要老师,还要看看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地方会显得多余,考虑清楚了,再讨论老师应该留下些什么。要不然,老师是不是可能太自恋了?
李 明山

日记 SLL3.17北京小聚讨论纪要 - 好看簿图片博客:用照片记录生活 - 0 views

  •  
    讨论了社区的发展方向,首先考虑到应该在中小学、高校、企业、政府及NGO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或连接,包括与国外教育机构和实践者之间的连接,使这种连接同时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交流平台。进一步明确社区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大家共同来完善。
alex yu

分享、讨论有关Gmail和GoogleGroup的使用 - "教育大发现"(SocialLearnLab) | Google Groups - 0 views

  •  
    教育大发现社区中关于gmail,googlegroup使用方法和技巧的一个主题讨论帖
小石 -

转型中的中国高校科研(2) - FT中文网 - 0 views

  • AFrank Zheng曾就职于阿尔卡特,目 前在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教授移动通 讯课程。他表示,拥有行业经验的教授仍然很 少见。(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已经“明显”改 善, “但仍有不足”。
  • 也许最令人不满 的,是中国教育体制仍然在强调机械学习和死 记硬背,不鼓励学生提问题。英特尔 的刘钦华先生称,美国毕业生所接受的是一种 更为开放式的研究方式,他们“能够以更快的 速度创造出更富创新性的成果”。 惠普公司的刘伟称:“(中国)教育体 系培养出的人通常擅长解决封闭式问题。如果 你交给他们一个明确的项目,他们会非常出色 地完成。但如果你给他们一个开放式问题,他 们有时会感到困惑。”
  • 一些跨国公司 的在华研发实验室曾尝试鼓励员工就研究的目 的与方法提问,以激发更多创造性思维。例 如,英特尔要求其中国区员工批判性地讨论 一些科学论文,并就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展开 集体讨论。
  • ...1 more annotation...
  • 变化似乎来自于底层,因 为更多拥有私营企业工作经验的科学家和工程 师重返母校。“显然,在博士和博士 后人群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行业经验。 最终他们中的一些人将在大学任教。”刘伟 称。
alex yu

{讨论}{SLL社区简报}激励大家,携手共创! - "教育大发现"(SocialLearnLab) | Google Groups - 0 views

  •  
    教育大发现社区简报制作方案研讨
zch hua

欢迎大家加入 - 9 views

我也来报到: 我的diigo地址是: http://www.diigo.com/user/zchhua 我的博客地址是: http://zch.haokanbu.com http://zchhua.blogspot.com

welcome usage

小石 -

不自信的女儿_塞纳风筝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今天去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是个公益组织孵化器)拜访一个叫“视野中国”的团队,他们邀请一些志愿者给高中生分享他们在大学教育、工作或创业经历等,主要做线下活动,我就想另外设计一个小课程,讨论“没考好或没考上甚至压根不想考怎么办”?:)
小石 -

2009教育改革论坛(邀请函)_茅于轼_新浪博客 - 0 views

  •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从管理模式上说,颠覆了资本主义的科层化管理,建立起以普通员工自觉性为基础的高效率管理体制,管理层科研层操作层打成一片,多向互动。我们抛弃这种管理模式很久以后,才发现毛泽东那深邃的历史眼光,才知道我们今天建立起来的管理体制不仅仅是走向奴隶制的人性倒退,而且在整体效率上也是反现代化的。
1 - 15 of 15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