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sociallearnlab/ Group items tagged 晓晓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小石 -

xiuli'blog » 小学语文学习--一位家长的视角 - 0 views

  • 唐晓勇 Says: June 9th, 2009 at 3:15 pm 呵呵,很好的方法呀!! 低年级儿童的习作主要是让孩子自由表达! 低年级是儿童写作的起步阶段,我们主要采取开放的写作策略,让儿童自由倾诉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激发儿童潜在的言语能力和表达兴趣,让“写”逐步成为儿童的一种习惯。 孩子们在习作中表述着自己的心理体验:“写作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这种高雅的倾诉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我的心声,原来还可以这样倾诉。……小时候对于新奇事物的幻想,我总觉得音像里有个小精灵在说话,人体内有无数个小人在工作,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又比如镜子的后面有一个很神通广大的人,他可以模仿所有的人的模样。如果我不把他们写下来,也许永远不知道,小时候我的这些幻想是独一无二的。” 遵循儿童年龄特点,让低年级儿童自由倾诉,在自由写作中激活儿童的言语潜能,让儿童“爱上写作”。
  • 唐晓勇 Says: June 9th, 2009 at 3:18 pm 呵呵,在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可以关注读写互动的方法~~~,经过我们的实践孩子们的习作水平越来越好!! 读写互动—用多种写作方法提升儿童写作能力 ①利用篇章、单元阅读或专题阅读中引出的话题进行写作,如篇章阅读后的半命题作文《我想……》《假如我是……》等。 ②引导学生对文章从不同角度理解、思考,在充分辩说后,用书面语言写具体、写生动、写出不同的视角。如学习《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一文后,三年级学生叶博安在网络平台的帖子中这样写道:“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只小船,那么批评和鼓励就成了两股反方向的风,一直冲击着小船,但小船由母爱和父爱组成的桨支撑着、划着。” ③让儿童浸润在与课文语境特别相似的氛围中随堂练笔,即读写结合的仿写。如二年级学习了《泉水丁冬》一课后,仿照“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儿童随堂写下生动活泼的语句:“你看,你看!泉水用关爱来对待每一个人。”“滴嗒!滴嗒!雨从天而降,来到了这美丽明亮的世界。” ④挖掘教材内在因素,找准写作点,让学生实时写作。如让学生进行“课文补白,想象写作”、“基于问题,探究写作”、“课文续写”等 ⑤例文改写。即把诗歌改编为故事,把故事改编成话剧或独幕剧本等,在写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能力。这种写作方式深为孩子们喜爱,二年级的童话剧改写中,有个孩子一连10多天,几乎每天都兴致勃勃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剧作。 ⑥让儿童浸润在儿童文学名著的语境和风格中写作。如,阅读《秘密花园》、《青鸟》等儿童文学名著后,让学生从作品推荐、人物解读、精彩片段等不同角度写读后感。 当然还有很多种读写互动的习作方法,让阅读与写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李 明山

乡村,消失的课桌 - 0 views

  •  
    被掠夺下的生源危机        白鹤镇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镇之一,322国道穿越全镇蜿蜒而过。县教育局的调研发现,322国道沿线的学校平均班额达50人,白鹤镇中学平均班额更是高达84人,而地处偏远的几所小学,平均班额仅10来人。     国道边的学校生源富足不过是城镇学校生源、师资发生集聚效应的一个缩影。此间教育界人士普遍承认,早些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造成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的客观原因之一,但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的生源这些年迅速向县城、地级市与省城以及其他大型城市流失。     除了父母外出打工带走了一部分生源,更有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去读书,使得县城的学校班额严重超标,前一时期更是曝出一个班高达130多学生,几个学生共用一张课桌、拥挤在一个狭窄的教室里的新闻,而乡村学校生源,却处于极度的"饥饿"状态。     最近这些年,地级市衡阳以及省城长沙的一些学校把目光聚集到了"广阔农村",他们达到了对县城初中与高中尖子生了如指掌的地步,一旦发现目标,就现场设考场直接招走。     尖子生被掳掠,成了这个县城老师们最为担忧的事情。应试教育的尖子生,是这个教育体制下最珍贵的资源,亦如同浮在水面上的一层薄薄的油。     对于此间师德师风的败坏,有不少人士把它归结于社会风气的败坏,也有人把它分析为这些老师对自己的"投资行为"的"交割"。      一个县城的新"师说"     记者来到祁东县城采访的前两天,县教育局的党委书记与一位副局长在局里的会上被检察机关带走。更早的时候,县教育局的原局长已被有关方面抓捕。     这个曾
小石 -

教育由哪些部分组成? - 42learner's posterous - 0 views

  • 老师的责任感 + 积极的学习氛围 = 重点中学。
  • 高二是我看待学习和教育这件事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我不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不仅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而且对待正在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厌恶,那种厌恶感来自于自己实在找不到学习它们的理由,为了高考?不仅仅,我更是为了家人的期望坚持下来,我不晓得那份坚持是否正确,但我看到的是,家庭和睦,所有人包括亲戚朋友都为我能考上大学而高兴,哪怕他们根本不清楚我将在大学里学习什么,因为上大学已经成为最基本且又有那么点难度的事情,就像普世价值观一样,不晓得具体是什么,但知道那一定是好东西。
  • 大学的上学经历我就不想说了,恶心。但得加一句,那就是,认识了几位很朴实很哥们很不错的朋友。
  • ...2 more annotations...
  • 而讽刺的是,搞清楚为什么学习本应该属于教育中的头等大事,一个人学习了12年,仍未找到真正答案。我理解这背后的原因,假如每个人都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习、想学习什么,那么现有教材、教学方式的丑陋面目便一览无余,学校这个商业机器可真就离分崩离析那天不远了。
  • 假如我们已经搞清楚学习的本质,教育又将由哪些部分组成呢?知识提取。所有知识可以随意获取,而最终提取什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知识研究。提取之后,将有导师或助教带领学习者共同学习、研究,并分享成果。问与答。一种是学生问老师,老师解疑点拨;一种老师问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重复知识研究。社交活动。学习的过程不应局限在任何一个场所——比如学校,它应渗透在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颁发文凭。它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相对公平的客观评价,它不能代表什么,但也代表了很多。
小石 -

Tony Yet:断章·教育 - 无根之根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课外拓展”
  • “学说话”的课外班
  • 组织句子的能力
  • ...3 more annotations...
  • 拓展性学习
  • 怎么跟孩子玩,并且玩出水平
  • 你做NGO,就不要把自己看作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这样子反而更容易把事情做得更好
小石 -

课间乐-电子报刊(学生参加比赛的电脑作品) | 昆阳二小 课间乐 电子报刊 作品 | - 好看簿图片博客:用照片记录生活 - 0 views

  • xiansf(小石) 于 2 分钟 说: 另外,我突然在想,在其他很多地方我也看到和收藏了不少ppt的制作技巧,其中很多人都提到ppt设计中的简约,突出重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张图等等。但我从同学们的作品中,理解到了其实学习ppt制作的过程,可能不是一开始就刻意去强调什么简约,任何学习过程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只有这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学们才能逐渐了解ppt富媒体制作中各种元素的运用和技巧,也才能在日后,在熟练运用各种技巧,更简约地表达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和观点。
  • xiansf(小石) 于 9 分钟 说: 再来看看这个作品,我从里面又学到了一点:除了在首页和目录页,后面每页底下都加了导航条,这个做法很不错,:)
  • xiansf(小石) 于 6 月, 2 周 说: 进一步说,在同学们的电子报上,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多元的,好像同学们在极力捕捉各种各样的信息,视角非常丰富,在这儿,形式要远远大于语言。我也只能来欣赏和享受同学们带来的快乐。
  • ...1 more annotation...
  • xiansf(小石) 于 6 月, 2 周 说: 没来得及细看,第一印象是同学们的电子报图形、色彩都很丰富,和成年人追求的那种简约完全相反,呵
小石 -

铂程斋--企业家的德鲁克阅读 - 0 views

  • 1950年,德鲁克随父亲阿道夫拜访熊彼特时,熊彼特回答阿道夫的一个问题道:“你知道吗,阿道夫,在我现在这个年龄来看,人们若只晓得我写了几部著作及发明了一些理论,我认为是不够的。如果没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德鲁克说他“从未忘记过那段对话”,而且这句话成为衡量他一生成就的指标。
  • 2002年德鲁克在接受《Business 2.0》的采访时,当被问到“你希望将来被后人记起的是什么”时,德鲁克答道:“那就是我曾经帮助过一些人实现了他们的目标。”
  • 罗素说过:一个幸福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由知识所引导的。德鲁克深深地探讨管理、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知识,是因为他怀抱着对周围人群、社区和世界的爱和关怀——他要改变这个世界,于是他要寻求这些知识以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诊断世界的毛病。
  • ...4 more annotations...
  • 德鲁克半生关注和帮助非营利性组织解决管理问题,并身体力行地致力于某些慈善事业,一方面源于他对“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的认知;另一方面更是源于他对整个世界的关怀。他长时间为非营利组织及社区团体提供无报酬服务,不仅仅是想要了解这些组织,更是要改变这个世界。
  • 在每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要素”始终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中,企业能否成功,是否长存,完全要视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而定,因为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是企业唯一拥有的有效优势。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被推崇备至的,它的价值正在于让“卓有成效”变得可以操作、可以学习、可以掌握。但,企业家们有谁认真地在读过之后去身体力行的?时间管理你尝试了没有?要事优先、有效决策、用人所长、重视贡献……,也许你都知道,但是你有过实践吗?任何借口都会找到,但“没有成效”就是没读懂德鲁克。
  • 他没有像其它探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那样去赋予企业家精神神秘的光环,认为那是天赋、才干、灵感或“灵光乍现”;德鲁克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有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有目的的人物和系统化的工作”。
1 - 20 of 22 Nex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