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liver Ding's Scrapbook/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Oliver Ding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Oliver Ding

Oliver Ding

新"蜜蜂的寓言" -搜狐财经 - 0 views

  •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中国商业世界正成为时尚话题。

    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种严肃的话题被通俗化,不是其幸运反而可能是其被庸俗化的开端。无论其本身的内涵如何丰富,一个话题一旦成为人们在不明所以中竞相谈论的话题,或者将与之无关的东西附会其上,那么它不仅不会变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而且可能在被过度谈论中迅速变得空洞无趣,直至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

      但真正的危险还不在这里。“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企业有余钱余物时向公众示好买好的捐款捐物,不是以“转移支付”方式巧妙变相的“事件营销”,更不是问心有愧的企业和商人为洗白自己或包装自己而进行的“非常投资”。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斯恶也。”当“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被作为一种善行来提倡时,诸多的恶行或与善恶无关的行为很可能“假汝之名而行”。这就是企业公民面临的真正的危险——成为“伪善”的代名词,最终让人们避而远之。

      作为一种商业伦理,企业公民要想成为商业世界普遍的共识,它一定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提倡。道德说教只能导致对伪善和对道德的抵触。只有当企业家意识到企业公民行为与企业家自身的需求和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关联时,企业公民才可能成为企业家们内在的共识。

  • 蒙古草原上无数的敖包是如何建起来的呢?我们容易以为是某个权势巨大的统治者下令建起来的。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把一个个行踪不定的游牧部落组织起来进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有的敖包都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发建成的。在蒙古民族中有一种民间信仰:如果你看到了石头(在草原上石头是很稀少的),就是看到了你的“福气”,如果你拿着石头绕着别的石头走一圈,然后把它与别的石头放在一起,你就是在为自己增添福气。人人都愿意自己的福气尽可能地多,所以当一个人看到一块石头时就会捡起来,等看到别的石头时就把它放在那儿。这种信仰代代相传,草原上的石头堆(即敖包)就越来越多,每个敖包也越垒越高。就在一代又一代人为各自“谋福利”的过程中,一个服务于所有人(包括后代子孙)的导航系统就在广亵的蒙古草原上建成了。
  • 在《国富论》中他这样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 ...9 more annotations...
  • 亚当·斯密认为是后者。人类在道德问题上的传统焦虑被宣布为庸人自扰,人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用担心“自利”会有损公共利益,相反,只有当个体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在追求自利上精益求精(即“分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神奇地将个人的追求转化为社会的利益。“总体收益的结果,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
  • 1720年,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   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
  • “公地的悲剧”包含的真实问题是:个体如何在利用产权不可能明晰的资源时避免资源的衰竭,从而导致公共利益的丧失?在人生活的世界上,有许多资源,而且是对人的生存最重要的资源(如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道德氛围、文化资源)往往是难以确定产权的。在利用这些看似免费的资源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公地的悲剧”?
  • 林地不仅生产木材,它从事的“生产”包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清新的空气、保持水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当你因为木材价格暴涨而把整个林地砍伐尽净,获得了巨量的个人财富时,公共利益却受到损害。你不能说你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促进了公共利益。
  • 公共利益的总量并非私人在交易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总和。我们得到的许许多多“好处”(比如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都不是从交易活动中来的,个体拥有产权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出(有时是大大超出)我们从交易活动中得到的个人收益。
  • 一、人们在寻求自己私欲的时候,既有可能是个体间的相互利用、交易、竞争甚至相互欺诈、掠夺,也有可能是没有节制地利用无人所有的资源,人们出于私利为他人生产时,既包含自己承担的成本,也包含看似免费的社会成本。
  • 简言之,“公民”是一个既独立又不独立的概念,指的是一个有所属的个体而不是原子式的个体。所谓“企业公民”,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社区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的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在计算收益时将企业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同时计算在内,在做投资决策时将市场、社会和环境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在内。拥有“企业公民”身份和资格的企业,就是在“公地”上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守望、养护“公地”,力图避免“公地的悲剧”发生的企业。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这种企业描述为同时追求“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企业。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 一、蜜蜂型企业: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的回报率高。蜜蜂为了酿蜜,就必须从各种植物中采集花蜜——这可以看作是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而它在采蜜的同时,它翅膀上粘附的花粉就会给花授粉。如果没有蜜蜂来采蜜,花也就成了不结果实之花。(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蜜蜂的寓言》,涉及到了到底是果农该付给养蜂人钱还是该向养蜂人收钱的问题。)曼德维尔只注意到蜜蜂间的生存竞争,没有看到蜜蜂与环境之间的这种索取回报的关系——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使自己的“盈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蜜蜂的这种获利模式是一种远比曼德维尔的寓言深刻的隐喻。   二、蝴蝶型企业:对环境有回报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三、毛毛虫企业:对环境有损害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四、蝗虫型企业:破坏环境且由于其成长性和影响力大而对社会和环境有巨大破坏性的企业。(见图一:企业的四种类型)
  • 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除了三重盈余对应的三个“股东”外,还有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它寻求所有这六个利益相关方(“持股人”)的平衡。企业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环境的……公民行为体现为六个“善待”:一、善待股东;二、善待员工;三、善待客户;四、善待环境和资源;五、善待合作伙伴(供应商);六、善待整个社会。企业公民行为就呈现为一个六边形,这正好是一个蜂巢的形状。(见图二:企业公民行为的六个利益相关方)
Oliver Ding

Q币王国 - 0 views

  • 我认为像这样的手法很普遍,虽然不能称之为违法或者完全不道德,但他们的做法也不是很好。
    • Oliver Ding
       
      商业的底线在那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消费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可以任意榨取消费者的价值?甚至通过系统调整设置促成虚无的需求?
Oliver Ding

InfoQ: 技能云:两人两周的Web 2.0网站 - 0 views

  • InfoQ中文站:技能云的创意是从何而来? IceskYsl:项目的创意随着时间逐步演化,起初只是为程序员及其相关的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国内的程序员赢得更多的他曾被无形剥夺的东西;进而发展为项目展示、交流、经验分享及其人脉的一个平台。 熊节:这个东西的想法很简单:我要有一个widget挂在我的blog上,告诉别人我有些什么技能,譬如说我Ruby很不错、Java很不错、JavaScript也有经验,等等。为什么我想给别人show这些呢?因为我觉得骄傲,为自己骄傲。我在过去的8年里一直在编程,我掌握了那么多的技能,我觉得很骄傲。说白了就是,我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技能。 东西很简单,但背后可以有引申。这个炫耀的widget一展开,就引出了别的东西,那就是从哪里得到这些技能的信息。当然了,只有从项目经验里来。只有真正在项目里做过,用过一种技术,你才能说你掌握了这种技能。而且一般来说,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还是和使用的时间成正比的。所以iTechTag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你不能说自己"精通"、"熟练掌握"什么技能,你必须证明,证据就是真实的项目经验。 那么有了一个炫耀的widget,有了一堆项目经验,就可以很方便的导出简历了。(这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功能。)技能-经验-简历,这个三位一体就构成了一个程序员的声望(reputation)。谁对这些声望感兴趣呢?当然是正在招人的潜在雇主。换句话说iTechTag的注册用户在炫耀的同时顺手得到了直接面对潜在雇主的机会。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释放程序员声望的价值”。如果说开源软件是把源代码的价值还给程序员(和用户),那么iTechTag这个模式就像是人才招聘领域的开源,把程序员的价值还给程序员(和潜在雇主)。
Oliver Ding

李劳·传世纪 » Blog Archive » 古有巴别塔,今有Openid - 0 views

  • 粗略估计了一下,我日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就需要我提供35个用户名和密码,这还不算那些抢注的信箱和测试新网站所做的注册,这样算下来恐怕要有几百个了。我是一个严谨的人,网络多凶险,人人需自保,所以在我常用的网络服务中使用了五个不同的用户名和7套密码——记忆学家说同类事物中人能清楚记得的上限是7个。至于我的密码们,全部包含大小写字母、阿拉伯数字以及各式符号,位数则达到16位——以现有普通计算机的运算能力,16位差不多是个上限。也就是说我不怕有人用暴力破解的方式去搞我的帐号。
  • 我想遇到我这样问题的人会很多,所以这时候才会有开源组织出来搞一个叫Openid计划。Openid的意思,直接说就是公开的身份,它的用途就是为每个人创立一个全球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个储存着海量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提供接口给全球各类网站,只要他们愿意,这个数据库便可以成为他们的用户认证系统。用户登录其站点时,只要输入Openid的用户名,页面便会转入提供Openid服务的站点,再输入用户名便会重新回到你访问的站点,完成认证。
  • Openid不仅可以减轻使用网络的负担,还会形成一个潜在的重要影响,那就是个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网络痕迹更加容易追踪,比如仅使用Google搜索你的Openid就可以发现你在Blog、BBS以及豆瓣小组中留下的各种痕迹,个人隐私会受到强烈的挤压。
  • ...1 more annotation...
  • Openid的目标是解决日益加重的记忆负担,但要实现这一点它需要先得到大部分网站的支持,尤其是那些被广泛使用的站点,比如Google、Yahoo!和新浪。
Oliver Ding

李劳·传世纪 » Blog Archive » 亲身感受MSN Messenger上的新型社会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11 May 08 - Cached
  • 与语速相比,这种交流方式当然要慢许多,但速度仍然惊人,尤其是发生的几率要比面对面交谈大多了(电话交流的高昂费用会令人们的交流频率降低)。因为,只要想,我们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有联网的计算机旁开始。
  • 虽然在此之后的新型多功能社区如HI5.COM,会对人们的新型社会造成深刻的影响。我却看重IM软件的这种传播。因为它充满目的性、快捷、准确。
  • 期待看到关于IM软件和新型多功能社区对人们构造新型社会方面的更多文字。
  • ...1 more annotation...
  • 包括MSN Messenger在内的IM软件已经构造了一个新型的交流方式,而当此种交流方式所存在的人群规模达到一定量级的时候,便会催生出一个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新型社会关系已经会对个体、个体的人际关系,乃至个体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Oliver Ding

网络身份冲突 - Nothing but a tree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从社交网络本身来看,真名社区里的ID和各种讨论仅是在封闭社区网络内是最有意义的,其产生的社会资本主要是对真名社区里的成员有用。在互联网上,真名社区是和整个网络连接在一起的,信息的传播,无法避免真名社区里的ID和讨论被复制粘贴到其他地方,本质上来讲,这些信息对于真名网络以外的人,比如我是没有意义的,我不认识那些名字对应的人,即使看到他们发表的观点,也仅仅是看到而已。当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有人(真名网络以外)认识这个ID并且恰好也上网,这时他看到的讨论会有一定的意义。而对于使用真名的网友本人来说,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观点被毫无限制的传播出去,一定会心生惶恐吧,呵呵。真名的主要用途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在以人的肉体为载体的现实社会网络中,是在互联网以外的。真名会和关乎人的现实利益一些东西绑在一起,比如家庭,工作,户口(中国),名誉等等,而这些现实利益一般都要比在互联网上获得的利益要重要,人们会担心,自己真名的无限制传播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现实利益呢。基于这个理由,我一直以为真名社区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是很有限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至此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上一个常见的现象,网络身份冲突,在这里是互联网上的真名网络和现实社会网络发生冲突,冲突的爆发点是真名。
    • Oliver Ding
       
      非常有道理。
Oliver Ding

周志军:谁去救救麦田老师吧??|麦田|观点| - 0 views

  • 游客(信誉值:-1877)在2008-3-12 16:17:09评价道:请不要把海内的评论贴进来,尤其是带着人家真名实姓,这样是不好的。
Oliver Ding

楚现会 -- 活动内容 国际创业投资师VCS证书班 (上海交大6/30开班) - 0 views

  • 国际创业投资师VCS证书班 招生简章
  • 课程特色 授予权威证书:培训合格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上海市外国直接投资基金会分别颁发的《国际创业投资师》证书,可获“国际创业投资师”称号。政府机构认可: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组成的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颁发《国际创业投资师培训证书》,长三角地区政府、市场认可。重实务兼理论:透过讲师经验分享与传承创投知识。专业师资阵容:特聘国内外投资专家莅临教学。行业分析咨询:邀请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上海交大资深教授、行业专家分析当前热点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方向,同时为学员提供“面对面”专家咨询服务。课程设置 VC001:创业投资学概论 ; ; VC002:基金的募集 ; ; ; ; ; VC003:商业计划书与项目选择 ; ; VC004:审慎调查与企业价值评估 ; ; ; ; VC005:投资协议的签定 ; ; VC006:公司治理与投资监督 ; ; ; VC007:国际资本市场退出战略 ; ; ; ;VC008:投资谈判技巧 ; ; ; ; ; VC009:国际税务策划 ; ; ; ; ; VC010: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表分析 ; ;VC011:创投经营法律风险 ; ; ; ; VC012:专题讲座 ; ; ; ; ; ; VC013:综合讲座
  • 颁发证书 凡完成学业,培训合格的学员,都将获得: 1、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创业投资师课程证书》 2、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国际创业投资师培训证书》 3、上海市外国直接投资基金协会《国际创业投资师培训证书》 4、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组成的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颁发的《国际创业投资师培训证书》 研修安排 2007年6月30日开学,每个月集中两天(周六、周日)或三天(周五、周六、周日)研修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期间穿插精品讲座,全部课程在一年内完成。
  • ...1 more annotation...
  • 研修费用 研修费:人民币19500元/人(包括学费、教材费、讲义费、考务费、教务费、证书费等费用) 报名费:人民币300元/人
Oliver Ding

网络身份的重新整理 « x5.log - 0 views

  • 网络身份的重新整理
Oliver Ding

ASIS Education Programs: 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Poject - 0 views

  • Education Programs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Committee 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Introduction The ASIS&T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Committee is conducting a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ject, in which the committee is currently engaged, is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existing courses and programs and to make this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the committee web site.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thus far is below.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programs and courses  This listing is based on a search of the Web in March 2003 and on responses to an email survey posted on asis-l and JESSE listservs. The initial goal of the project is to identify programs and courses rather than to evaluate them or gather in-depth information.  At this point, the listing is limited to U.S. and Canadian institutions. We invite any institutions with either IA degree programs and/or courses in IA or with significant IA components to send information to the ASIS&T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Committee for inclusion in this listing. Please send responses (and any corrections of additions) to Dietmar Wolfram (dwolfram@uwm.edu).
Oliver Ding

李劳·传世纪 » Blog Archive » 放弃Delicious美味书签。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09 May 08 - Cached
  • 书签最早用365Key,后来因为服务器总当机放弃了,之后一直用Delicious,页面很简洁,后来被Yahoo收购后就经常当机——但还是在可忍受的范围之内。但开始用Google Reader的Shared Items之后,立刻就知道是时候放弃Delicious了,原因就是Google reader和与它无缝捆绑在一起的Shared Items令我少按鼠标好几次。
    • Oliver Ding
       
      从bloglines转移到Google Reader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从Del.icio.us转移到Google Reader那里就不可理解了。 Del.icio.us的精髓是运用tag来组织收藏好的东西,方便日后自己把它们找回来,而且tag也为自己收藏的东西互相之间建立起了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个人信息/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Del.icio.us并不是首要定位于分享给朋友的,它只是公共出来而已,朋友并不会接受到你所添加的任何收藏,除非你的朋友来拜访你的分享页面。 Google Reader Share和最近的Note都是定位在分享给联系人的。Note将添加note的过程和加tag的过程分成两个步骤。 这和Del.icio.us有很大的不同:) 小容建议你再用Del.icio.us一段时间,重新体验一下,对比一下它和Google Reader Share的差别。
Oliver Ding

研究工作@雷网:青少年与互联网的研究论文 - 0 views

  • 张国华、雷雳(2007)。儿童青少年使用电脑对其认知技能发展的影响。教育科学研究,2,57-60。 郑思明、雷雳(2006)。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公众观之健康上网调查。中国教育学刊,8,39-43。 杨洋、雷雳、柳铭心(2006)。青少年责任心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科学,29(4),947-950。 张国华、雷雳(2006)。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表现与干预。中国青年研究,7,45-48。 柳铭心、雷雳(2006)。人格特征与互联网使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111-115。 杨洋、雷雳(2006)。影响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因素模型。应用心理学,12(1),36-42。 雷雳、杨洋、柳铭心(2006)。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学报,38(3) ,375-381。 雷雳、柳铭心、陈辉(2006)。心理性别与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2),96-97。 雷雳、柳铭心(2005)。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心理学报,37(6),797-802。 柳铭心、雷雳(2005)。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1(4),40-45。 柳铭心、雷雳(2005)。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其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关系。应用心理学,11(3),247-253。 雷雳、杨洋、柳铭心(2005)。互联网在学习不良干预中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13(5),557-562。 雷雳、陈猛(2005)。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心理科学进展,13(2),169-177。 李宏利、雷雳(<font face=
Oliver Ding

SHARE GROUND - 0 views

  • 第一次来UCDChina工作坊,第一次见到了白鸦,Angela ,TONY,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第一次写BLOG,主要谈谈此次培训的收获。
  • 一 关于设计
  • 1. 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的根本:
  • ...15 more annotations...
  • 白鸦在培训的开始谈到了一些与设计相关的理念,涉及多个方面。
  • 2. 品牌已经从品牌=标识 到 品牌=用户体验
  • 3. 品牌是企业和用户互动的结果,不是制造品
  • 1. “纸质原型”:这是我本次培训中学习到的最大收获之一,在纸质原型中,设计者其实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用户定位所产生的非常粗犷的产品概念原型。
  • 5. 用产品与用户对话,让表现模型更接近心智模型。
  • 6. 设计不是只有设计部门来做
  • 4. 长期成功的产品必须给人带来快乐
  • 三 产品设计方法
  • 二 公司价值观白鸦在培训中总结了三种公司价值观:1. 纯为挣钱的公司(比如网游之类的公司)2. 为用户或社会提供服务或需求,从而盈利的公司。3. 输出价值观,不断发现需求并改善产品或服务,例如google或apple.
  • 2. 思维导图在这次培训中,我最想学习的内容之一是思维导图。在白鸦的培训过程中,展示了一些思维导图的样例,可惜整个展示过程非常短暂也不能拍照,很遗憾没有留下可供参考的东西。
  • 四 用户研究方法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白鸦和Angela讲述了很多有用理的念和知识,
  • 1. UCD的含义:用户在哪?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怎么用产品?用户什么时间用.....?作为一个设计师在你设计产品的时候你会问自己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功能、交互、易用性。
  • 2. 用户调研方法:
  • 这其中讲述最多的是定性分析,Angela列举了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 作为对用户访谈方法的一些补充,我把《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这本书提到的一些技巧给大家列出来
Oliver Ding

英文原版《社会研究方法》教材导读--浙江在线-传播学 - 0 views

  • 在第九版中,Babbie作了两个引人注目的调整。首先,在“质化实地研究”(Qualitative Field Research,即第十章)一章中,对有关质化研究的几种主要思潮或方法,包括自然主义(naturalism),人类学方法(ethnomethodology),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个案研究(case study)和扩展个案研究(extended case methods),制度人类学(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参与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等等,作了着力介绍,并配以精心挑选的具体实例。其次,第九版专门增加了一章“质化数据分析”(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对卓有特色的几种主要的质化数据处理方法,结合具体的质化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虽然现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数据处理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量化研究中,但在质化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数据分析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章,Babbie结合实例介绍了一个近年比较流行的质化数据处理软件NUD*IST。
  • 社会研究最重要的特点,也许在于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的能动性及其动态互动。
  • 社会研究是一种严肃而竞争激烈的学术生涯,研究者不仅要对社会负责,也要对自身负责——确信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是可信而有意义的;同时,研究者更要接受近乎残酷的同行评议。所有这一切,离不开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修养。
  • ...4 more annotations...
  • 第二部分论述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研究设计(第四章)、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第五章)、各种测量量表及其构建(第六章)、取样的原理与方法(第七章)。
  • 学者陈国明(美国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副教授)
  • 与前一版相比,本版的最大特点是对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的重视。
  • 英文书名: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ition) 中文译名:《社会研究方法》(第九版) 作者:Earl Babbie
Oliver Ding

How internet rock stars drive traffic. We take a closer look at Mahalo, Pownce and True... - 0 views

  • All three companies have used the personal brands of their founder’s effectively to launch, and all are leveraging social networks. (Side note: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hat Facebook and Twitter made the top 10 for all three.) Mahalo is also doing a great job getting their content featured on other sites, and Guy is doing a great job evangelizing Truemors at conferences.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if Leah, Kevin, Guy and Jason can sustain their momentum over the coming months as the hype settles, and the product themselves become the real growth driver. It will most certainly be an interesting ride, and we’ll be keeping a close eye on their progress and tactics
Oliver Ding

通识教育学科划分讨论贴(修改中) - 0 views

  • 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   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兴民,而为扰民。      我们这一代人在特定的意识形态中成长,教育有它的局限性,大学阶段的学习又过于专业化,在此重新思考自己的知识构成,在一个异化的时空实现「自我重构」,并形成一种「学科融合」的视角。当各科知识所遵循的方法本身已植入身体内部的思考体系,单个的知识便不再重要。
  •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性的链条。”                        ——普朗克
  • 其次关于有用知识。   福尔摩斯的知识结构,对于像福尔摩斯这样一个小说里的侦探(注意“小说里”和“侦探”两个关键),是合理的,起码符合柯南道尔爵士的创作需求。   现实中也许难免有像小说里人物一样生活的人。然而,他可以不懂文学,却至少应该会讲话和写字,他可以不懂哲学,却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可以不懂天文学,却至少不要因为看到日食或流星而惊恐,他可以不懂政治,却应该了解政府的政策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以及自己作为公民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否则,这个人几乎不能正常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 ...3 more annotations...
  • 学会不是把股票市场、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孤立起来看,而是把它们看成包含了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和人类学的知识宝库的一部分。      你的头脑里有了许多思想模型,你按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将其摆放在格栅模型里。你的思维方式就变成直接可视的。      ——从牛顿. 达尔文到巴匪特: 投资的格栅理论
  • 学习过程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使它们不断调节以求辨别熟悉的类型并接纳这些新信息。大脑能够将所学的东西串联成链,并输送到相应的区域中;因此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可以用他拥有多少思想链来衡量。
  •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这么大广度的知识兴趣。所以学习感兴趣的其他枝节,也要放在不同的时间段里集中进行,才有可能积累出一点点成果。
Oliver Ding

一天一点创意 » Archives » 【"一一"公告】寻找专栏达人 - 0 views

  • 如果你对这个计划感兴趣,请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1)我对哪个领域特别感兴趣?在这个领域,我经常创作作品吗?我是否具备在这一专门领域开设主题化专栏的素质,还是我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我的专栏选题是否太狭窄,以至于无法做内容上的拓展? 还是说,我的选题太笼统,以至于无法锁定准确细致的内容,给读者造成困扰? 3)我的专栏会对读者产生帮助吗? 还是,我只是想通过专栏展示自己?(优秀的专栏是以自己的体验为出发点启发和帮助别人) 4)我可以保证以规律的频率撰写专栏吗?我是否可以承受“规律写作”的压力和编辑催稿的压力? 5) 我的专栏有新意吗?还是只是对别人内容的重复?还是只是对自己内容的重复,比如发个自己博客里的旧贴? 6) 我的专栏如何设计和撰写才能真正启发和帮助别人? 7)我开设专栏只是为了玩一玩,还是与我的个人发展挂钩?(与个人发展挂钩能使你更富有对专栏的责任感、归属感和持久性 ) 8)我想通过开设专栏的方式成为某领域的达人吗? 9)我的专栏特色是什么?它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出来吗? 思考和回答完以上问题之后,如果你还乐意参与这个计划,请写邮件到“一一”邮箱:
Oliver Ding

如何成为专家-孙小小-搜狐博客 - 0 views

  • 根据一些脑科学家的研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体上没有缺陷的事情上发展到世界级(或至少顶级专家)的能力。很显然,上帝给 予的天分、自然的禀赋、遗传特质并不象它们被夸赞的那样,或至少不似我们大部分人的想象。实际上,比起在音乐、数学、象棋或其他领域上的天赋,表现卓越者 很可能是在专注、投入和追求卓越的欲望上有一种特别的天赋。再次强调,从理论上说,任何人只要愿意去做那些被要求持续改善的事儿,就会做得更好。
    • Oliver Ding
       
      To be better
Oliver Ding

Forces for Good: The Six Practices of High-Impact Nonprofits - 0 views

  • High-impact nonprofits build social movements and fields; they transform business, government, other nonprofits, and individuals; and they change the world around them. In the end, six patterns crystallized into the form presented here—the six practices that high-impact nonprofits use to achieve extraordinary impact. These nonprofits: Work with government and advocate for policy change Harness market forces and see business as a powerful partner Convert individual supporters into evangelists for the cause Build and nurture nonprofit networks, treating other groups as allies Adapt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Share leadership, empowering others to be forces for good
    • Oliver Ding
       
      Findings from Forces for Good
Oliver Ding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Beta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03 May 08 - Cached
  • 根據《Forces for good》(暫譯:善力)一書中指出,成功的非營利組織,他們之所以能發揮高度影響力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非常擅長對外溝通、整合資源,而不僅僅依賴自己內部有限的人力和資源。他們會多管齊下,影響政府的政策、持續對社會大眾訴求、保持跟企業界良好的關係等。觀察他們成功的原因,其實與任何知名品牌相比,毫不遜色。
    • Oliver Ding
       
      Forces for Food
« First ‹ Previous 101 - 120 of 180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