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Oliver Ding's Scrapbook/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Oliver Ding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Oliver Ding

Oliver Ding

Scobleizer - Tech geek blogger » Blog Archive Twittering the earthquake in Ch... - 0 views

  • How did I do that? Well, I was watching Twitter on Google Talk. Several people in China reported to me they felt the quake WHILE IT WAS GOING ON!!! Over the next two hours I pointed at anyone who had info about the quake on my Twitter account. It’s amazing the kind of news you can learn by being on Twitter and the connections you can make among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I fear a large casualty loss. The epicenter was 50 miles from Chengdu, which has about 10.5 million residents. Already reports are coming across of buildings that have been knocked down.
  • UPDATE: Online Journalism Blog has a lot more details about what happened on Twitter tonight. From the Frontline blog has even more. UPDATE2: Global Voices Online has links to videos and other Twitter and blog reports. UPDATE3: here’s a timeline of what first Tweets looked like.
  • 87 Comments
Oliver Ding

BBC NEWS | dot.life | A blog about technology from BBC News | Twitter and the China ear... - 0 views

  • When I logged on to my desktop Twitter application (sad, I know) it was alive with Tweets about the earthquake in China. Most of them were from the celebrated technology blogger Robert Scoble, who is famous, perhaps notorious, for receiving a Twitter message every second of the day. He is based in California, but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from the quake he was providing breaking news about it, linking to sites like the BBC and the New York Times, even providing a first picture - though how authentic that is remains to be seen. He now claims that Twitter had the breaking news even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which provides early warnings of seismic events.
Oliver Ding

一切为了孩子们,MSN彩虹行动_MSN中国 - 0 views

  • 1.一个MSN中国用户挂彩虹签名,为灾区送出一份温暖,MSN中国将捐出10分爱心款,广州丰田也将捐出10分爱心款。 2.捐款将捐赠给希望小学工程,专门用于四川地震灾区学校的重建。 3.重建的学校将命名为“彩虹小学”,帮助灾区的孩子们尽快重返校园,继 续学习。
  • MSN中国 企业官方网站 彩虹宣言: 我们支持彩虹行动,有一个签名我们就捐0.1元。我们与大家一起,风雨同舟,共度难关。希望我们的努力让孩子有书读,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 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企业官方网站 彩虹宣言: 一个彩虹,十分爱心。每一个彩虹签名,我们都捐出10分善款,用于灾后校园重建。让我们心心相印,风雨同舟,共同为孩子们搭起一片爱的彩虹。
  • ...2 more annotations...
  • 800,238 人 目前募集到的款项共800,238x0.20=160,047.60元人民币
  •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Oliver Ding

The Sichuan Quake and the Hubris of Twitter Users - 0 views

  • Well said. Very quickly the story turned to Twitter/Scoble/beating USGS by 3 min. I also did not like watching how TechMeme rewarded a lot of A-list tech blogs and aside from Global Voices Online was not able to identify other great sources of English content on the Earthquake such as Shanghaiist or Danwei. Another example of self-reflective narcissism at work. At least Jeremiah Owyang tried to use his bully pulpit of social media to ask people to have compassion and give to the Red Cross. Kudos to Jeremiah for that. Posted by Elliott Ng on May 13, 2008 at 1:36 pm
Oliver Ding

呼号 平安 - BlogBus.Com - 0 views

  • 活动简介:       现在灾区通信非常困难,许多来自灾区的进城务工青年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此时此刻,他们正是我们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而无线电可能是现阶段唯一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渠道,“呼号—平安”行动主要通过招募上海本地和灾区当地的“火腿”志愿者(无线电英文‘Ham’也可解释为火腿)进行通联,代替有亲人在上海的灾区群众转报平安讯息,同时也帮助有亲人在灾区但失去联系的来沪务工人员进行亲属登记,通过灾区“火腿”志愿者进行查找。
Oliver Ding

Bloggers unite to support China earthquake victims | BuzzParadise's blog // Blogger com... - 0 views

  • As a Chinese, I feel so heart-broken to see my compatriots suffering from the horrendous tragedy and deeply touched by the bravery and resolve of the Chinese people during the rescuing efforts. I wish I could be right there in the middle of it all, lifting concrete to find survivors. While what I can do is limited so far away from China, I just embedded this banner which has already connected almost 200,000 bloggers to pray for the victims in the disaster region on my blog.
Oliver Ding

Poynter Online - E-Media Tidbits - 0 views

  • China Quake: Citizen Journalism Roundup All kinds of media, mainstream and otherwise, are abuzz today with coverage of yesterday's major earthquake in China and its aftermath. Here's a quick roundup of som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citizen journalism, eyewitness reports, and other quake-related acts of journalism from China and elsewhere that I've found online today
Oliver Ding

Poynter Online - E-Media Tidbits - 0 views

  • My friend updated me fast on the social networks he uses: apparently he relies mostly on Facebook after having dumped Twitter. As I followed this story via my Twitter account, Twitter developed in just a few hours into an excellent information tool, combining differe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 knew more about the earthquake than many people in China.
Oliver Ding

好讀推薦:隨意搜尋 Ambient Findability - MMDays - 0 views

  • 2 Responses to “好讀推薦:隨意搜尋 Ambient Findability” on 14 May 2008 at 12:00 pm1Oliver Ding 小容 感谢链接我的blog的贴子:)最近在和一些朋友交流关于社交网络的问题,其中谈到了关于人的可寻性。我的粗浅体会是现在社交网络设计的联系人确认的功能,实际上是在解决在线人际交互的可寻性问题,而不是真正的关系确立。没有可寻性,就没有可用性,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在线人际交互,而不仅仅是人和信息。 on 14 May 2008 at 1:49 pm2Mr. Wednesday To 小容: 謝謝你的回應,你點出了一個好問題,人的可尋性。這本書,還有過去的焦點都是關注在物體或是資訊的可尋性,直到社交網路的興起人的可尋性才開始受到注意。Web是在匿名的基礎上建立,或許,就是因為人的可尋性在Web上是無法完全被滿足的,所以才把焦點轉向到人際關係上。 “沒有可尋性,就沒有可用性”,講的真好,可用性才是激發這些進步的最大動力。
Oliver Ding

Plod: 大家齐行动,挂个 banner 援助地震灾区! - 0 views

  • 做了几个红十字会的 banner,尽管红十字会的网站貌似由于超载访问较困难,但是还是有很多方法捐助的......
Oliver Ding

为什么要分"关注"和"朋友"呢? - 0 views

  • 2008-02-12 19:09:10 龄官.祈祷 (北京)  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友人还分层次 窘 2008-02-28 16:44:40 火星的板栗   友人还分层次 窘!!!!!!!!
    • Oliver Ding
       
      关注只是在帮你找到一个人,并不意味着你和他之间确立了任何关系。没有可寻性,就没有可用性。当豆瓣要引入社会化推荐,就需要先导入关系确认功能。
Oliver Ding

豆瓣首页的话题垄断与作者垄断 - 理念油汤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在豆瓣得到展示的产品和用户形成的是20%,剩下80%的长尾依旧得不到更好的挖掘。
    • Oliver Ding
       
      首页是唯一挖掘长尾的地方吗?首页是唯一的信息呈现的地方吗?显然,首页依赖症还是1.0的用户行为:)
  • “作者垄断”的马太效应,话题永远只是一时的,但作者却是一世的。朋友越多,评论越容易被推荐,越容易上首页,越容易被更多的人认识,越容易写出更大众的评论……如此这般的不断被加强。于是它的问题就出来了,当“作者垄断”达到一个非常强的强度的时候,意味着其他的作者的评论上首页的机会就越小了。其实这就是一个悖论。
    • Oliver Ding
       
      Digg的两难也会在豆瓣出现吗?只要把首页改成个性化的友邻推荐,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 明明是不符合首页“精神”的此类“评论”,为什么总是会被广大用户推上来?是用户不明白首页的“精神”?这个很有可能,因为豆瓣除了在推出“日记”功能的时候侧面提了一下首页不该出现啥之外,从来就没说过首页到底该是什么“精神”,这个确实也不好说明白。
  • ...1 more annotation...
    • Oliver Ding
       
      首页依赖症。。。。
Oliver Ding

你喜欢什么样的SNS? | N3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13 May 08 - Cached
  • 游戏化的sns能这么快传播开来,颠覆过去的认为的中国人不像美国用户那样爱搞party的说法,facebook的成功是有人性基本需求支撑的。 做SNS还是三步走是没错,开始是靠基本需求的满足迅速聚集人气,然后是鼓励互动和制造内容,使网络逐渐趋于真实,实现帮助用户筛选信息,管理关系,最后更厉害的企业级服务都可能在上面展开。SNS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 发言: 成 远 | May 10, 2008, 2:04 am
    • Oliver Ding
       
      使网络逐渐趋于真实?。。。。
  • 杜晨 周末午夜,名人们都上来了。。。诡异啊!!!2008-05-10 00:46 杜晨 与 胡锦涛 毛润之 马化腾 刘德华 赵薇 蒋中正 本拉登 成为好友2008-05-10 00:39
  • 我邀请了成远来开心网,这样他就为我赚了500元利润。 成远一上线,我就把他买成了我的奴隶。这样别人买他或者他自己赎回自己,我都又赚了650-500块钱的利润 也就是说成远已经给我创造了650元的纯利润了
  • ...7 more annotations...
  •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乐趣 发言: Hsia | May 10, 2008, 1:45 am
    • Oliver Ding
       
      的确有趣。
  • 这种游戏化的SNS实际上本质就是webgame 发言: 穆图 | May 10, 2008, 1:28 am
  • 最为重要的是游戏化,中国的若干的SNS都没有游戏的功能,同时,恶搞也是吸引我的原因,本来平常生活就够无趣的了,出一些游戏化的易上手的简单的恶搞的积聚了周围朋友同事的网站,难道没有吸引力吗?
    • Oliver Ding
       
      是用户放弃了运用真实性网络去帮助个人发展的机会,还是网站开发运营者将人性的弱点无限放大从而牟取暴利?
  • 为了解释“人性与功能”,我必须要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网络游戏。我认为目前最成功的SNS不是Facebook,而是征途,或者是未来某款更能深刻还原人性的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里,无论是交友还是打怪,一切都栩栩如生,在游戏中的对抗激烈程度、交流的密集程度和相应的蝴蝶效应都应该远高于Facebook的数量级,我们可以看到,一旦还原了人性中的一些基本情感,在那个虚拟的世界中,无论是商业、生产、友情还是爱情都突然有了立体的感觉,而征途就是还原了人性中的一部分东西。如果未来的SNS注定是一个Matrix,那现在的网络游戏公司开始做IM、做内容算不算是后发优势?在未来,更像Matrix的,究竟是Facebook还是盛大呢?
  • 我想他错了,因为人性太丰富,不同的人会喜欢在不同的社区里谈论问题,那怕问题是重复的,他还可能会喜欢出卖朋友甚至是背信弃义,我猜有这个功能的SNS,也一定会很火。
  • 衡量一个成功的SNS的标准是在于其能够多么逼近的还原真实社会,越还原得真实,也就越打通了现实与虚拟的大门。不过,这种还原绝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而是人性上的。功能上的还原无论再逼近,也会有物理上的差异,但人性上的还原如果一旦抓住关键,那就让现实和虚拟在心理上保持了一致。
  • 在中国,啥都是娱乐化游戏化,所以开心比任一个SNS的用户增长都要快都要多,这再次证明了我们原来说的,刺激人交往的动机无外乎是利益与娱乐!而真名假名都是其次的了。
Oliver Ding

开心网,有一个交友社区 - 咨询 - 创业圈内 - 0 views

  • facebook很多是基于线下关系发展而来,而国内的sns却是线上关系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之前机械模仿的大部分国内SNS都显得太严肃、太专业、太学院化,缺少一些实用、生动、娱乐和创意,也未考虑到国内网友的特性,而开心网的组件却让SNS显得更加动人。其实我还希望将朋友买卖等组件延伸为一些更强的真人“网页游戏”,相信这样粘性更强,盈利上也更有前景
Oliver Ding

开心网N个让我开心的地方 - CodePub RSS - 0 views

shared by Oliver Ding on 13 May 08 - Cached
  • 像开发了2年,运营了1年以上的成熟网站。功能很多很强大,细节处理得好很完善,基本上是想人之所想,把用户在其他SNS提的一些需求都给满足了,产品的功能、界面、操作没有任何低级错误。 如果给开心网做个一句话定位:我觉得这是个以真人网游为特色的SNS。
Oliver Ding

七言博客 » Blog Archive » 开心网vs海内 我比较喜欢的国内SNS分析 - 0 views

  • 其实我是比较倾向于喜欢自由一些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比如鲜果的热文,很好很强大,只是目前来说时效性和互动性还很差,这点需要加强,同时最近鲜果的改动使得它加强了自身内容的建设,把RSS的内容整合到了自己的站内,最不方便的才做就是无法直接在热文页面看到RSS内容的地址和作者的主页,这样很不好,至少我在看文章的时候常常喜欢把鼠标停到链接上,看看url是什么,也许是我自己的个人习惯吧。
  • 从校内到海内,几乎是全盘的移植facebook的当年模式,与国内结合衍生的东西太少太有限,而开心网就不同,十分符合中国网民需要的一些功能非常实用。 照片 日记 记录 动他一下 礼物 音乐 网盘 姓名缘分
Oliver Ding

以FUN为主的开心网 - 0 views

  • 在网上,我觉得FUN是最高准则。网络本来就是个超级游戏,人和人认识了解,都需要通过游戏本身。而在游戏之中,必须要有FUN。很多SNS打着拓展人际关系的口号,我觉得是本末倒置。我就算在SNS里把马云、陈天桥、陈彤、丁磊、张朝阳都加为好友了,又能怎样?他们会因为我是好友,而给我1000万,在短信里对我说:小和,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是我超欣赏你,见了你就想给你钱,来吧,我还差个副手?认识人,就可以成事,这是扯淡。是因为大家先玩,玩的过程中发现彼此,然后才有事做。否则,跑官的那些人大可以直接抱着人民币砸人,何必从卡拉OK、桑拿、普洱茶开始? 有Fun很重要,QQ头像无非是个卡通人,但是就是有人愿意掏真金白银给小人穿衣服,而且还不止一套。当一个游戏很好玩的时候,人们是愿意花钱的。因为好玩就会当真,当真的事情就会掏钱。开心网已经设立了礼物专柜,而且在开发一些有趣的功能。如果真能坚持下去,我觉得这里面有金矿可以挖。就像MSN的振动屏幕功能,叫我一个月花10块钱,我还真愿意。
Oliver Ding

分享网络2.0 - Show web2.0 enchantment ! » 开心网:具有成为开放平台潜质的SNS社区 - 0 views

  • 我是从王兴的校内、海内,麦田的蚂蚁,谢文的一起一路注册过来的,现在又多了一个娱乐社交新秀开心网。貌似我真的是SNS狂热的追随者,其实不然,除了豆瓣的小组,真正能够黏住我的几乎没有一个。我经常告知自己在每一个社交网站中的体验热情尽可能的维持在三天以内,而在这在三天时间里,我所付出的成本不过是了解一下站点功能的设置,网站的运营模式以及SNS背后的用户价值等,如果发现了一两处亮点我会写一篇日志同大伙一起分享;仅此而已。
    • Oliver Ding
       
      一万只小白鼠之一,呵呵。
Oliver Ding

开心网:颇具娱乐精神的MUD版中式Second Life - 戎一人 - 网易博客 - 0 views

  • 开心网深得吾心之处有三点: 1.颇具娱乐恶搞精神,契合中国互联网基因。  它搭载了一些恶搞“朋友”关系的小游戏组件,比如“买卖朋友”、“测试朋友关系”、“婚外情指数测试”、“前世测试”、“动他一下”……,这一个个小花巧,让实名制SNS也变得生动有趣,也更接近真实的世界——现实中,我们不正是经常打情骂俏、调侃朋友的么? 模拟真实世界,“实名制”只是一个开头,让人们可以在网上能做现实中可做的事,最大限度地拟合其各种行为模式与动作体态,则是更高明的模拟。比起若邻网之类“目的性”很明显的、一本正经做绅士淑女的准实名制“商务社交”网站,开心网让我们在虚拟社区里也活得更加生动、轻松、真实和有性格。 我身在网络游戏为主业的互联网公司,对虚拟社区和游戏都有关注,深知“游戏化社区”和“社区化游戏”这两个词的分量。开心网仅仅加了几个简单得要命的小游戏,便具备了与中国互联网基因高度契合的娱乐恶搞精神。先天条件好,使他能够有生命力。
    • Oliver Ding
       
      后两点都是和其他类facebook一样的,第一点则恰好说明了一点:真实社交结构的平台(facebook)在中国,看来只有跑一些虚拟游戏恶搞类的应用,才可能受欢迎。如果开心网成功,真得是中国互联网的悲哀,也是中国民众的悲哀。在补充网我和补偿网我之间,人们沉溺于后者,而不愿选择前者。
Oliver Ding

Facebook寻求中文翻译帮助 - 0 views

  • 披露:我是Facebook竞争对手Friendster顾问之一,奥美互动北京办公室也从今年开始在做一些Friendster的行销工作。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在Facebook上胡作非为,事实上,我很喜欢这个社交网站,并不会阻止它进入中国。但是我现在的身份,确实不能在帮助Facebook去翻译它的网站。
    • Oliver Ding
       
      很好的案例,清晰地说明与贴子有关的自己的身份,blogger不仅要区分开自己和公司,而且也要在涉及到相关利益体的贴子的时候,做出适当的披露。 这是blogger建立个人人格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在西方世界这是很普遍的规则,很遗憾,在中国blogger圈里,我们却很经常看到这样的反例。
  • 很精彩的最后一段信息披露,这让我想起在中国blog圈中经常见到的反例。 人们在blogging的时候,不仅需要将个人和企业分开,也需要在写作涉及相关利益体的贴子时,做出自己的身份声明。 这是blogger建立个人人格的一个关键原则。很遗憾中国的blogger在这方面还要向西方blogger学习更多。
« First ‹ Previous 81 - 100 of 180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