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lanD==: 豆瓣颠覆我的精神世界 - 0 views
-
5/31/2008豆瓣颠覆我的精神世界豆瓣的标签实在是让人崩溃的概念。 要不要新建标签在我每次添加一本新书或电影或音乐的时候都很挠头。rock和post-punk和pop-rock显然不是并列的概念。既然有了TVshows的标签还需要sitcome的标签么?还有动画片的标签之外还要不要另外有宫崎骏。后者显然是子标签,不应该和夫标签在一起。更有甚者用诸如“年少时候看的”这样的标签来定义一张DVD,这实在是让我崩溃。可我是一个专业人士我怎么可能为了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把我的井然有序的树状结构给打破! 世界是棵美好的井然有序的大树。我们发明了1和0来表述一切。我们有逻辑让每一个东西都有自己所在的位置。只要你这样这样这样这样,你就得到那样那样那样。然后就出现了这些不懂规矩的使用者,他们在豆瓣上用标签来定义世界,一切都变得乱七八糟,沮丧的我找不到任何东西跟其他东西的逻辑联系,完全迷失在标签里。 唉,难道我们建立的井然有序的世界就要被标签吞没了么?
-
Oliver Ding on 01 Jun 08LZ,转贴我的blog的一段旧文,推荐一本书给你看看: -------------- 地理位置表达出物理世界不可分身的基本原理,所以位置和位置的交会点显得异常稀缺。而在虚拟世界里,分身已经是虚拟世界区别于物理世界的典型特征之一。哈佛法学院伯克曼互联网和社会中心的研究员David Weinberger在2007年出版的Everything Is Miscellaneous: The Power of the New Digital Disorder(万物因此而多姿多彩:新数字无序的力量)这本书中讨论了这种有趣的现象。 David Weinberger认为,世界存在三种秩序。第一种秩序是实体的秩序,一本图书,一片树叶。它们在各自存在于自己的位置之中,一次只能摆放在一个位置。如果放错了地方的话那就很难找到。第二种秩序则是科学的理性的秩序,如图书目录卡片。这样的秩序有用而且聪明。图书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用元数据来表示和组织。获取的渠道也不再是单一的。第三种秩序则是混乱无序,是互联网上的无组织的混乱信息,如flickr中的图片。David Weinberger认为,混乱是一种美德。越混乱越有意义。 David Weinberger认为Tag标签就是这种新的秩序组织工具。当我们在del.icio.us里为网页加注标签时,我们加的标签越多,对我们的好处就越大。我们不仅可以按照多个容易记忆的标签找回原来的网页;而且不同的网页互相之间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多,这样意味着我们的信息积累越来越关联,而不是零零散散;而且,每个人都在加标签,这样大家对信息的标注也将群体智慧注入万维网中。Weinberger 建议我们"尽量把一片叶子粘上越多的分支枝干",打造一棵更像是用超本文(hyperlinked)的方式堆起来的叶子堆的"数位之树"。 下面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个配音幻灯片,作为导读很好。我们的知识积累也何尝
-
-
Everything Is Miscellaneous: The Power of the New Digital Disorder(万物因此而多姿多彩:新数字无序的力量):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84367/有人在那里留言说,本书将由中信出版社于2008年6月出版。看来大陆的朋友很快就可以看到中文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