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emedia/ Group items tagged 论文

Rss Feed Group items tagged

shi zhao

方舟子的BLOG » Blog Archive » 天下论文一大抄 - 0 views

  •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还从Medline抽查了8个主要国家的抄袭或重复发表的比例,发现中国和日本的比例最高,是“国际水平”的两倍,中国又比日本略高一些
  • 更有的人把重复发表论文当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同一篇论文反反复复一再发表,我们发现的纪录是把同一篇论文在12年内重复发表了30次!
  • “知识产权”的观念本是舶来品,中国历史上盛行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我们从小就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如何背下范文应付作文考试,养成了抄袭的习惯
  • ...2 more annotations...
  • 由于缺乏学术规范教育,导致有些人抄袭了别人论文还不知道那是抄袭。
  • 既然抄袭、重复发表在国内已见怪不怪,而且学术官员、学界领袖自身就不干净,那么即使被揭露出来,也很少会受到追究,不会像国外那样搞得灰溜溜地从此没法在学术界混。学术地位越高,就越保险。学生抄袭还可能被开除,教授抄袭就会被学校保下来了,校长、院士抄袭更是安然无恙。
isaac Mao

Danny's Blog-我的女儿这样上大学(皮皮狼) - 0 views

  • 1、不一定要高考,高考去他妈的。2、女儿自己定一个专业,如果专业是已经有的很常见的专业,就推荐她换一个没有听说过的专业,然后让她自己写一个专业开设的理由,自己找一个课程,自己考试,自己写论文。3、即便是自己她选了一个常见的专业,也要她自己定课程设置,督促她【或者不督促】,完成自己的专业。论文自己审。自己考试。4、老师自己网上找,反证公开的课程到处是。斯坦福所有的教学录像都在网上。5、有条件的,找学校旁听。找老师拜访面授。6、毕业证自己画一个。
number5

为什么中国大陆很难产生任何领域的明星 | 格致 - 0 views

shared by number5 on 02 Nov 08 - Cached
  • 即在当代社会,如果没有独立媒体的存在,发展所有和创意相关的事情都是扯淡,而创意几乎是所有事情的基础。媒体的应该做的就是捕风捉影,去嗅探所有怪异的事情的苗头,给人看不同的东西,无论正确也好错误也好刻薄也好偏颇也好,这样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有趣
  • 创意的本性在于打破规矩,甚至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而我们很遗憾没有这个条件,从唱歌到做实验到开工厂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制度出来的就是给Nike做鞋的血汗工厂,在夜场里每场五百块的跑场歌手,以及无数垃圾论文。
arden dzx

我们如何感受民主--兼答友人 - 兽兽@越界之想 - 博客大巴 - 0 views

  • 一旦政治被感知为仅仅关乎权势、算计和利益之争,而无关进步理想,社会系统工程中那些所谓梦想的东西,随着中国数十年极权统治之乌托邦实验的失败,被大多数人抛弃了。此种关于政治的狭隘理解,也影响到日常生活领域,那些可以开展文化斗争的契机和可能性,或消耗殆尽。在我看到国内有关美国大选的评论中,论者往往重选举策略而不重选举议题:堕胎、同志权益、环境保护、枪械控制、互联网管理此类日常生活的议题,由于看起来不够“政治”,缺乏深入分析,甚至进不了评论者法眼:“这些东西,离中国太遥远了”、“谈论这些,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由于美国强势的经济和文化实力,我们确实需要反抗其文化霸权,然而我们同样应该反省,这种反抗,有没有可能被另一种霸权所操弄利用。我希望在此提出的要点是,媒体对美国大选的评论,哪些议题可见,哪些议题不可见,作为读者应有所警惕。)
  • 我要说,媒体和网络评论回避或有意忽略了某些实质性的社会议题,这就是我们谈论美国大选和“西方民主”时遭遇的中国语境。如果在一个社会里,人们对关乎生命的议题缺乏敏感,或者,遇到某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评估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不是直指问题核心,(这一点正如我们时常在学生那里遇到的反应,这个论文题目,敏感不敏感,能不能碰,而不是说,这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我要解决它),有必要提问,我们理解美国民主,形成此种感受力的社会氛围是什么,背后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arden dzx

iColumn爱专栏 为了生活--高原上的他乡人,兼论文明间的冲突(2) - 0 views

shared by arden dzx on 10 Jul 08 - Cached
  • 那么,当地人又如何看待这些外乡人呢?我们可以考虑当初中国人如何看待外国人。汉藏两民族虽然文化上有差异,但都经历过封闭时代,因此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做类比的。八十年代,当开放成为一种政策的时候,中国人对于大鼻子们仍然拥有着好奇心,同时又无比友好,但当长期相处时,却又会出现一定的冲突。 这种冲突如果经过一定的压制,如同在晚清时期那样,再突然变成一种社会运动爆发,自然会造成更大的痛苦,这也是文明冲突的形式。 至少在目前的高原上,虽然冲突不可避免,但双方似乎又都知道,历史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只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向前。极端保守的人只是少数。
number5

都是骗银地: 不应叫停"食品免检",而应叫停质检局 - 0 views

  • 以色列的经济学家鲁宾斯坦最近有一篇论文的名字叫“丛林均衡”,在这个世界里,交易并不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只要权力大的那方想交易,交易便会发生。
  • 丛林第一基本定理:这均衡是有效率的。(公平不公平,好不好,不知道,但有效率)
  • 丛林第二基本定理:每一个丛林竞争均衡的背后都有相似的价格分配机制 -- 有权力的同样也有钱。
isaac Mao

扫雷是NP完全问题 @ 阅微堂 - 0 views

  • 结果于2000年发表在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上,论文题目是Minesweeper is NP-complete,这里有作者的简单的问题和证明介绍。证明方法是证明扫雷问题可以编码任何逻辑电路,包括NP-hard的3SAT问题。作者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PPT演示证明过程,比如下图展示如何编码AND逻辑门:
Oliver Ding

新"蜜蜂的寓言" -搜狐财经 - 0 views

  • “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在中国商业世界正成为时尚话题。

    正如我们屡屡见到的,一种严肃的话题被通俗化,不是其幸运反而可能是其被庸俗化的开端。无论其本身的内涵如何丰富,一个话题一旦成为人们在不明所以中竞相谈论的话题,或者将与之无关的东西附会其上,那么它不仅不会变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而且可能在被过度谈论中迅速变得空洞无趣,直至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笑柄。

      但真正的危险还不在这里。“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企业有余钱余物时向公众示好买好的捐款捐物,不是以“转移支付”方式巧妙变相的“事件营销”,更不是问心有愧的企业和商人为洗白自己或包装自己而进行的“非常投资”。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善之为善者,斯恶也。”当“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被作为一种善行来提倡时,诸多的恶行或与善恶无关的行为很可能“假汝之名而行”。这就是企业公民面临的真正的危险——成为“伪善”的代名词,最终让人们避而远之。

      作为一种商业伦理,企业公民要想成为商业世界普遍的共识,它一定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提倡。道德说教只能导致对伪善和对道德的抵触。只有当企业家意识到企业公民行为与企业家自身的需求和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关联时,企业公民才可能成为企业家们内在的共识。

  • 蒙古草原上无数的敖包是如何建起来的呢?我们容易以为是某个权势巨大的统治者下令建起来的。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土地上,把一个个行踪不定的游牧部落组织起来进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所有的敖包都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发建成的。在蒙古民族中有一种民间信仰:如果你看到了石头(在草原上石头是很稀少的),就是看到了你的“福气”,如果你拿着石头绕着别的石头走一圈,然后把它与别的石头放在一起,你就是在为自己增添福气。人人都愿意自己的福气尽可能地多,所以当一个人看到一块石头时就会捡起来,等看到别的石头时就把它放在那儿。这种信仰代代相传,草原上的石头堆(即敖包)就越来越多,每个敖包也越垒越高。就在一代又一代人为各自“谋福利”的过程中,一个服务于所有人(包括后代子孙)的导航系统就在广亵的蒙古草原上建成了。
  • 在《国富论》中他这样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 ...9 more annotations...
  • 亚当·斯密认为是后者。人类在道德问题上的传统焦虑被宣布为庸人自扰,人尽可以放心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用担心“自利”会有损公共利益,相反,只有当个体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在追求自利上精益求精(即“分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一只看不见的手就会神奇地将个人的追求转化为社会的利益。“总体收益的结果,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
  • 1720年,曼德维尔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   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
  • 简言之,“公民”是一个既独立又不独立的概念,指的是一个有所属的个体而不是原子式的个体。所谓“企业公民”,就是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社区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的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在计算收益时将企业收益、社会收益和环境收益同时计算在内,在做投资决策时将市场、社会和环境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在内。拥有“企业公民”身份和资格的企业,就是在“公地”上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守望、养护“公地”,力图避免“公地的悲剧”发生的企业。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把这种企业描述为同时追求“三重盈余”——经济盈余、社会盈余和环境盈余的企业。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 “公地的悲剧”包含的真实问题是:个体如何在利用产权不可能明晰的资源时避免资源的衰竭,从而导致公共利益的丧失?在人生活的世界上,有许多资源,而且是对人的生存最重要的资源(如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社会道德氛围、文化资源)往往是难以确定产权的。在利用这些看似免费的资源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公地的悲剧”?
  • 公共利益的总量并非私人在交易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总和。我们得到的许许多多“好处”(比如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都不是从交易活动中来的,个体拥有产权的东西所带来的好处往往超出(有时是大大超出)我们从交易活动中得到的个人收益。
  • 林地不仅生产木材,它从事的“生产”包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清新的空气、保持水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当你因为木材价格暴涨而把整个林地砍伐尽净,获得了巨量的个人财富时,公共利益却受到损害。你不能说你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促进了公共利益。
  • 一、人们在寻求自己私欲的时候,既有可能是个体间的相互利用、交易、竞争甚至相互欺诈、掠夺,也有可能是没有节制地利用无人所有的资源,人们出于私利为他人生产时,既包含自己承担的成本,也包含看似免费的社会成本。
  • 一、蜜蜂型企业:影响力高且对环境的回报率高。蜜蜂为了酿蜜,就必须从各种植物中采集花蜜——这可以看作是对环境资源的索取。而它在采蜜的同时,它翅膀上粘附的花粉就会给花授粉。如果没有蜜蜂来采蜜,花也就成了不结果实之花。(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蜜蜂的寓言》,涉及到了到底是果农该付给养蜂人钱还是该向养蜂人收钱的问题。)曼德维尔只注意到蜜蜂间的生存竞争,没有看到蜜蜂与环境之间的这种索取回报的关系——在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同时回报环境,使自己的“盈利”空间获得了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蜜蜂的这种获利模式是一种远比曼德维尔的寓言深刻的隐喻。   二、蝴蝶型企业:对环境有回报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三、毛毛虫企业:对环境有损害但自身的成长性和影响力小的企业;   四、蝗虫型企业:破坏环境且由于其成长性和影响力大而对社会和环境有巨大破坏性的企业。(见图一:企业的四种类型)
  • 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除了三重盈余对应的三个“股东”外,还有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它寻求所有这六个利益相关方(“持股人”)的平衡。企业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环境的……公民行为体现为六个“善待”:一、善待股东;二、善待员工;三、善待客户;四、善待环境和资源;五、善待合作伙伴(供应商);六、善待整个社会。企业公民行为就呈现为一个六边形,这正好是一个蜂巢的形状。(见图二:企业公民行为的六个利益相关方)
shi zhao

转:评《灾害学》杂志上的所谓地震预测论文-方舟子 - 新浪BLOG - 0 views

  • 这种寻找周期的做法在地学研究中不算新鲜,地质历史上的很多事件,比如气候变化和生物灭绝,也是这样找周期的,虽然人们不一定知道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恰恰因为对原因不能解释,作为一种不完全归纳法,你就无法证明你得出的规律就是唯一的,而且推到下一次就有很大风险。
Andre Li Pan

最新发现:肺癌源于基因 - 0 views

  • 三个研究小组各自独立地发现了一组基因变异,这种变异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也许还会使吸烟者对尼古丁更加上瘾。他们的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和《基因研究》(Genome Research)杂志上。
  • 这三个小组分别来自冰岛基因公司deCode、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和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它们对增加的风险达成了一致意见。从父亲或母亲那里遗传了这种基因变异的人,患肺癌的机率比没有变异的人高出30%。那些从父母双亲那里都遗传了基因变异的人,患肺癌的可能性会增加80%。
blt-fqx

虚妄的信心 - 0 views

  • 至于说国外的媒体, 我的硕士论文就是做的犯罪与媒体研究, 媒体如何操纵传递意识形态已经是传媒学里面的共识. 格拉斯哥大学曾经详尽的从内容到排版分析媒体如何向观众传递信息.我惊奇的是在从来没有独立的媒体的国内,大家倒是学会了毫无保留的学会了质疑,并以此来为国内的媒体辩护. 奴才见过不少, 可是做的如此心安理得的,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1 - 16 of 16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