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Math Coffee/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arithwsun arithwsun

Contents contributed and discussions participated by arithwsun arithwsun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内行领导内行,是导致学术腐败的关键? - 0 views

  • 发表评论人:hongfei [2009-5-13 23:15:09]    李老师: 周总理、聂帅、张爱萍领导下的基本上都是工程,或者把科学与学术变成工程,而没有真正的科学和学术。 工程当然可以是外行领导内行,由甲方说了算,但技术上的确由乙方作主。科学和学术需要的却是高度自主。今天的种种问题,正好是因为要从工程方式要回到科学和学术自己的方式,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您说的“照过去方针办”,显然是不妥的。 另外,过去是中国还有一些真正的科学家能够影响领导人,现在这样的科学家已经没有了。而且您们这帮院士在政府和官员面前,也越来越不值钱了。
arithwsun arithwsun

胡大年:文革中对爱因斯坦的批判运动---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 0 views

  • 王知常指使复旦的物理学家们成立一个专门的批判写作组。为了引诱科学家们加入这个批判组,王知常承诺,其成员可以享有不参加体力劳动和政治学习的特权。但是事实证明,想引诱复旦的物理学家参与批判并没有那么容易。
  • 大爆炸宇宙学虽诞生于1940年代,但直到1965年发现宇宙的3。5微波背景辐射之后,才开始在国际物理学界“热”起来。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张金才的博客-"中国明代建造了世界最大的航船"与人才引进 - 0 views

  • A display at the Ibn Battuta Mall in Dubai purports to compare the size of ships used by Zheng He and by Chris Columbus (from Wikipedia)
arithwsun arithwsun

Tricki now fully live « Gowers's Weblog - 0 views

  • 4. Hence for “used in” tag and “proved by” tags, they may also be the tags of the type “Area of mathematics” “keywords” . Besides the view of Hierarchy (only for “Area of mathematics” as the folders view), and the view of “Tag clouds” (mostly for “keywords” and also for “Area of mathematics” ), there is a third view for “used in” tag and “proved by” tags, as “Road Map” view. For example, if we choose two tags, on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nother as the “ending point”, then the “Road Map” function will automatically give the graph structure to all related tags, give the road map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to the “ending point”. Of course, this task is tough for temporary, and might not be feasible. Since, we maynot determine very clearly the level of “use in”/”proved by” for every single page. For example, tag-1 is used in tag-2, and tag-2 is used in tag-3, so in tag-3 page, tag-1 might be included as the “used in” tag. If so, that might harm the structure of the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Road Map”. But anyway,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be solved if finer algorithm and finer page-management is considered.
  • 2. Hence, it is able to separate “Area of mathematics” “keywords” as two disjoint set. The advantage is that, we are then able to give the tags of “Area of mathematics” “keywords” as different font colors in the Tag list page and other related applications, which is friendly to our eyes and intuitions . 3. I still donot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for the “used in” tags, what is relation of “used in” tags with “Area of mathematics” “keywords”? And beside “used in” tags, why donot apply “proved by” tags. Of course, in theory, you can deduce the “proved by” tags from “used in” tags from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hole site. But for single pages, “proved by” tags are still different from the “used in” tags. I have said that, give different font colors to “Area of mathematics” tags and “keywords” tags. So is that possible give some picture-property to the “proved by” tags and “used in” tags? 3. Tricki still donot support “Tags Clouds”. This is another view of how to organize tags beside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For example, in the tag list, give the “Area of mathematics” tags and “keywords” tags the subscripts and superscript. The subscripts shows the number how many other tags are “used in” this tag. And the superscripts shows the number how many other tags are “proved by” this tag. When the user click the subscript/superscript, then they are lead to that corresponding tag list.
  • Tricki is still new to me. I would like suggest that, in “Post new comment”, under “Subject”, it is better to add another blank as “Tags”, which already have the existed tags for this page, and the authors for comment can add new tags when they “Post new comment”. Tags seems to have three type in Tricki, as “Area of mathematics” “Keywords” “Used in” For that, I suggest, 1. “Area of mathematics” can only be added and edited by the super members, and a) is supported by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like multi-level recursive nested folders) . Now the sub-tags is just listed in alphabet sequence. b) when “keywords” concide with “Area of mathematics”, then it is automatically regarded as “Area of mathematics”。 c) For building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Area of mathematics”, it will be convenient, if automatically take the large names as the sub-tags of small name. For example, take “Prime Number Theorem” as the sub-tag of “Prime numbers” automatically, and regard “Fourier inversion formula” as the sub-tag of “Fourier analysis’ automatically, if they are both the type of “Area of mathematics”. Of course, keywords can be contributed by any members.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梁进的博客-河北邦子 - 下放四十年后心的记忆 - 0 views

  • 记得一次爷爷从上海托人带一本代数习题集给我,我高兴极了。以後每晚总在煤油灯下一题一题地演算着那些我并没有全学过的代数习题,直到妈妈摧几次才吹灯。代数作完了,就搞几何习题,物理习题作。林伯伯有一本趣味物理也是我爱不释手的书。这样,若干年后我形成了一个奇怪的也是独特的知识结构。
  • 记得那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好象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两个词:‘希望’和‘等待’”。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梁进的博客-(转)一位数学家的41年传奇 - 0 views

  • “今天是2009年2月18日,我是在1968年2月18日早晨8点离开北京大学的,现在正好41年,一天不差。我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在甘肃的碧口山里参加白龙江水电工程建设,一呆就是10年。一个学数学和拓扑的人直接参与到工程中去,当然有许多背景。”
  • 他介绍,岩石块体分为两类:关键块体和一般块体。关键块体就是不用其他块体阻碍,自己能塌下来、掉下来的块体,“这是最危险的块体,第一批岩石掉下来后,其他岩石就会一批批地掉下来。数学上可以证明,这种塌方是可以利用计算算出关键块体的。这就不是几何问题,而是拓扑学的问题,而且还有许多统计学在里面”。
  • 2007年7月,国际岩石力学会50年会议在葡萄牙召开,会议的图标就是石根华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的图。石根华说:“现在,关键块体是国际岩石力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这是从白龙江水电工程开始的。”
  • ...2 more annotations...
  • 用了十多年时间,石根华终于算出开闭叠代是收敛的,却给他们的学派带来了灾难:“不连续的大门打开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个竞争时代,他们的学派影响了别的学派的利益。于是,Goodman教授不到退休年龄被强迫退休,我们的学派被解散了。”
  • 2002年,长江科学研究院成立国内首家非连续变形实验室,聘请石根华为首席科学家。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答饶施二公 - 0 views

  • 归结一下,科学杂议类博客遵循的两原则: 原则1. 文章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原则2. 在社交性言谈和文章中,尽量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这些具体的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原则,确实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教给孩子们的,当然中学更好了,但中学老师也是大学教出来的,所以问题还在大学。 以此观点,谈创建真正文明意义上的大学,谈其对中国的重要性,一点不为过,此诚为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跟其并驾齐驱的不会多过3个。 至于怎么建,那是另一个问题。要把这两个问题分开,有些博主反对施饶二位的博文,虽然被科学网置顶,其实水平不高。连这两个问题都没区分开,更不必说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大学,对建设现代文明的意义。将自己理解中的大学,想得跟中学或技校差不多,这种大学当然不是中国完成现代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了。
  • 像陈安博士这种做法,其实本身问题也很大,文章中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 作为经受过现代科学洗礼过的研究人员,应该知道,文章中要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只能说明,还是洗得少了,这是指自然科学。 即使刨去这点,从现代文明规则出发,言辞中上纲上线的讲法,也说明缺乏相应的现代文明素养,即,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科研人员尤其容易犯最后一点,因为他们平常科学研究就是干这个的,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思维方式对科学极为有益,即使具体阶段发现具体结论是错的,也对整体研究有益。 但不能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到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上来,那样会家不像家,国不像国。
  • 以此二博文原则为观点,文人之间,不是不可以打架,但是要打的有水平。北京老一辈,还讲究“骂人不吐脏字”呢,更何况是经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科研工作者。 以此观念,这种利用比喻和形容词,将科研同事往形象不佳的社会人士上引的行为,实为不雅,故意恶心别人的做法,实为不善。 海龟和土鳖没有天生的矛盾,利用比喻和形容词,将暂时性的矛盾意图在情绪上扩大化,实为不智。 其实现代文明的一些基本原则,对中国的普通人群亦是非常需要的,官僚人群则更加需要,这就得靠大学里的老师和科研人员,意识到,做到,把它传递给学生们,熏染给官僚们。 看博主李小文先生文,对陈安博士的做法,也采取实为欣赏的做法,定位为“话糙理不糙”,实在说明,这些基本的现代文明规则,在当今的中国是多么的缺失。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陈安的博客-"博客代管"事件述评--其实科学网也需要"饶颖" - 0 views

  • 像陈安博士这种做法,其实本身问题也很大,文章中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 作为经受过现代科学洗礼过的研究人员,应该知道,文章中要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只能说明,还是洗得少了,这是指自然科学。 即使刨去这点,从现代文明规则出发,言辞中上纲上线的讲法,也说明缺乏相应的现代文明素养,即,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科研人员尤其容易犯最后一点,因为他们平常科学研究就是干这个的,窥一斑而测全豹,这种思维方式对科学极为有益,即使错了,也对整体研究有益。 但不能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到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上来。博主此文,错的厉害。
  • 归结一下: 原则1. 文章最少量地使用形容词和比喻; 原则2. 在社交性言谈和文章中,尽量不要将暂时性的矛盾、冲突,扩大化,这种扩大化,包括,更大的情绪,更大的事件,更大的抽象程度。 这些具体的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原则,确实在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教给孩子们的。 以此观点,谈创建真正文明意义上的大学,谈其对中国的重要性,一点不为过,此诚为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跟其并驾齐驱的不会多过3个。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北师大vs巴黎高师 - 0 views

  • 李老师你好,我已经问过了,里昂高师本科生每月是1200欧元,巴黎高师应该也是这个价码。
  • 王老师,您好! 法国的高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老师的。学生进来后就按照国家实习公务员的待遇,每个月有1200欧元的工资。同时必须有几年为法国政府服务。但是在校读书、读硕士、读博士都算在里面。而且毕业后也可以去私人公司上班,因为没有人真正去查你。法国人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要我为你政府服务,你政府必须先要有工作给我,如果你给不了我工作,我自然可以去私人公司上班。这个合约的约束力其实并不强的。至于有百分之多少去做教师,又有多少去贫困地区,我还要再打听一下。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师范的"帽子"不该揭 - 与王铮老师商榷 - 0 views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8 12:32:59]    『现在师范生免四年学费,一签10年,教师待遇低,没搞头』 是啊,本来这个西部生师范政策就是错的,对贫穷的年轻人不公。博主还要往里搞,错上加错。 当年我这个政策出台之时,我的博文就说,这个政策不仅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不好,更不见得对施行的师范院校好,现在看来,我的观点是对的。 『学生积极性不高,学校呢,好像觉得他们拉低了高考分数线,影响排名,好像积极性也不高。』 然后博主就出这个招,要对本来就是错的政策改良。呵呵,国家的那个政策,是一两拨千斤,你这个改革是千斤拨一两。 给您具体解释一下吧,国家是“一两拨千斤”,他这个政策只要动少数几个师范院校,还不是所有的师范院校,每年就那几千个弱势的贫困学生。涉及面小,容易动,这就是“一两”,但是他这个“一两”妙处打了,能将高等教育不公的“千斤”大问题,暂时拨过去。 而您那个建议,看上去是为北师大的西部师范生,谋求更好待遇,更高的奖学金和国家公务员待遇。好像只是“一两”,这个一动,全国其他相关的要不要动,所以必须用全国“千斤”才能拨动您北师大的这“一两”,可行乎,可笑乎。 亏您老人家还在这继续提。
  • 发表评论人:arithwsun [2009-5-8 12:48:01]    改几个字,读此版本即可: 『现在师范生免四年学费,一签10年,教师待遇低,没搞头』 是啊,本来这个西部生师范政策就是错的,对贫穷的年轻人不公。博主还要往里搞,错上加错。 当年这个政策出台之时,我的博文就说,这个政策不仅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不好,更不见得对施行的师范院校好,现在看来,我的观点是对的。『博主:学生积极性不高,学校呢,好像觉得他们拉低了高考分数线,影响排名,好像积极性也不高。』 中国这么大,每年愿意用自己人生最假期的10年自由换取大学教育的穷学生,总还能找出来。博主的抱怨是,怎么找出来的人,分数有点低,学习热情也不那么高。 呵呵,然后博主就出这个招,要对本来就是错的政策改良。呵呵,国家的那个政策,是一两拨千斤,你这个改革是千斤拨一两。 给您具体解释一下吧,国家是“一两拨千斤”,他这个政策只要动少数几个师范院校,还不是所有的师范院校,每年就那几千个弱势的贫困学生。涉及面小,容易动,这就是“一两”,但是他这个“一两”妙处大了,能将高等教育不公的“千斤”大问题,暂时拨过去。 而您那个建议,看上去是为北师大的西部师范生,谋求更好待遇,更高的奖学金和国家公务员待遇。好像只是“一两”,这个一动,全国其他相关的要不要动,所以必须用全国“千斤”才能拨动您北师大的这“一两”,可行乎,可笑乎。 亏您老人家还在这继续提,与其提这个,还不如提一些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之类的话题,在这些方面,北师大树立自己的权威,把握性还是蛮大的。 可别小看资格考试,这里面的钱是大大的,弄好了,每年上亿不成问题,中学教育是有钱有机遇的。但关键是,北师大或者将来竞争成功的另外某大能不能保证,这些弄来的钱,再反馈给中国的教育界。
  • 『现在师范生免四年学费,一签10年,教师待遇低,没搞头』 是啊,本来这个西部生师范政策就是错的,对贫穷的年轻人不公。博主还要往里搞,错上加错。 当年这个政策出台之时,我的博文就说,这个政策不仅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不好,更不见得对施行的师范院校好,现在看来,我的观点是对的。『博主:学生积极性不高,学校呢,好像觉得他们拉低了高考分数线,影响排名,好像积极性也不高。』 中国这么大,每年愿意用自己人生最假期的10年自由换取大学教育的穷学生,总还能找出来。博主的抱怨是,怎么找出来的人,分数有点低,学习热情也不那么高。 呵呵,然后博主就出这个招,要对本来就是错的政策改良。呵呵,国家的那个政策,是一两拨千斤,你这个改革是千斤拨一两。 给您具体解释一下吧,国家是“一两拨千斤”,他这个政策只要动少数几个师范院校,还不是所有的师范院校,每年就那几千个弱势的贫困学生。涉及面小,容易动,这就是“一两”,但是他这个“一两”妙处大了,能将高等教育不公的“千斤”大问题,暂时拨过去。 而您那个建议,看上去是为北师大的西部师范生,谋求更好待遇,更高的奖学金和国家公务员待遇。好像只是“一两”,这个一动,全国其他相关的要不要动,所以必须用全国“千斤”才能拨动您北师大的这“一两”,可行乎,可笑乎。 亏您老人家还在这继续提,与其提这个,还不如提一些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之类的话题,在这些方面,北师大树立自己的权威,把握性还是蛮大的。 可别小看资格考试,这里面的钱是大大的,弄好了,每年上亿不成问题,中学教育是有钱有机遇的。但关键是,北师大或者将来竞争成功的另外某大能不能保证,这些弄来的钱,再反馈给中国的教育界。
arithwsun arithwsun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浪潮之巅第十五章 成功的转基因(五) - 0 views

  • 韦尔奇上任后和现在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口号相同,就是变革。(很巧的是,奥巴马现在的年龄和韦尔奇当年差不多。)首先,在人事上,它将高管(Executives)的人数裁减了一半,同时裁掉了 10% 表现最差的经理。GE 以前级别森严,上下级沟通渠道不畅,韦尔奇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有时很不“职业地”越级了解情况或者传递自己的想法。韦尔奇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认为,他这种不守规矩的做法是他给 GE 带来的最大价值
  • 像 GE 这样“传统”的公司,以前只有高管们有股票期权,而一般员工是没有股票期权的,韦尔奇改变了这个规矩,将期权的范围扩大到三分之一的员工。
  • 《一个世纪的发明—3M 的故事》(A Century of Innovation The 3M Story ,3M 公司免费提供电子版,但是很遗憾只有英文版)
arithwsun arithwsun

找对象原则初定 - 张果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 0 views

  • 找对象是人生大事,因为眼下社会太复杂。原则是一则人品要好,不花言巧语;二则要有文凭,知识改变命运,有文凭才有前途;三则爹妈要好;四则时间是试金石,日久见人心嘛。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拿破仑为什么特别重视培养教书匠 - 0 views

  • 师范教育当然重要,我本人虽然出身不是师范大学,但自从博士毕业以来,已经在师范大学工作了十年,知道一些师范体系内部的问题。 你想要好的中学老师吗,当然想,那目前就得从各类师范院校里拿。多年以前,北师大跟巴黎高师其实是差不多的,学生很少去当中学老师,很多是去大学当老师了。现在可能因为些些原因,学生很多也参与到中学老师的队伍中,素质不错,确实对中学教育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 但是,其他很多地方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可能其中有相当的部分,自估至少30%,让他们作为中学教师,是不够格的。 国家真要提高中学教师水平,恐怕是需要一个全面的政策。以北师大一个学校,单打独斗,自说自话要些片面待遇,恐怕也是不行的吧。 我是知道博主这种提案,肯定是不太可能实现,任何事情,要动一点,很多点要跟着一块动。博主的这一动,起码现在已有的西部教师待遇也都跟着动吧,水涨船必高吧,不可能一个人,他的大学奖学金,竟然比他工作后的头几年工资还高吧。所以,要动大家一块动,反而国家就不会让你这一点动了。 虽然知道不成,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参加这个讨论,说一些想法,供博主和关心中学教育的网友们参考。
  • 北师大当然可以为自己的西部生争取权益,那是北师大的权益和利益,至于这个利益,是否又符合国家的整体教育利益,那又是一说,需要论证。 这么明显的问题还用论证吗,谁叫咱们是scientist呢,起码我就可以提出有点道理的反对意见,在本人观点,我连整个西部生的政策,都表示质疑: 《师范生免费,讲价还价的中国高等教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fdd0b010007nq.html 更不用说一个子集上面北师大的实现方案了。其理在于,我不是反对师范生免费,而是反对在师范生免费这个政策上,加种种的限制条件。年轻人就是国家的孩子,不应该跟孩子在这些方面讨价还价,尤其当这些条件牵扯到一个人的自由和贫困二个概念。 博主现在要求有更大的待遇,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年轻人得以更大的“自由”来做代价的。这些平困年轻人及其父母,见识是少的,很可能就此入彀,但是等他们到了30几岁,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有了社会见识,很难说当前的政策不会让他们产生后悔。设计这个政策的人会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叫你穷呢,没钱上大学呢。不能这样做,一个国家层面的政策不能这样干。 更重要的是,师范生免费,本来可以成为国家大学生免费或奖学金制度,大面积展开的一个突破口,让这个口子越破越大,不止于师范生专业。但是,具体的政策,却施加特别多的限制条件,反而起到了堵口子的作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某些人出的高招,我们有时候会想,这个国家的政策怎么这么蠢、这么笨,其实不然,那些高官们还是有水平,有高招的,他们懂得怎么使,既可以用最小代价缓解大学教育的当前巨大矛盾,暂时平息社会矛盾,又得到众人的赞誉的。
  • 2. 博主在上贴中关于经费概念好像指述或用的不是很明确。“师大的科研经费比起同城的其他985高校是最少的。08年清华20个亿,北航将近12个亿,农大6个亿,而北师大才仅仅3个亿!” 直接拿这个数据说事,有点忽悠不明真相的局外人,但是可能在中国大家都含糊惯了,所以科学网上的局内人也都没吭声。 “科研经费”这个概念,跟学校总经费这个概念是不相同的。科研经费是在岗科研人员申请到的科研项目的经费总和。跟博主这里讨论的中学师资教育以及西部生问题,毫无关系,拿这个数据说事,无理。应该比,国家在师范生培养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投到清华、北大多少,北师大多少,拿这个数据比,才切合博主之题。
  • ...3 more annotations...
  • 『“第一流的人才,应该是做科学研究的,如果北师大把自己定位于培养“中学教师”的学校,而不像巴黎高师那种定位于培养各专业领袖人才的学校。凭什么北师大就应该获得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呢” 这位网友的信息来自一个法国数学博士后,够权威的,我的信息来自网站 』 不知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只好我来解释一下自己这句话: 1. 第一流的人才,应该是做科学研究的。巴黎高师的学生,很多也是去当老师,不过是大学的老师,当大学老师,当然得做研究。 2. 为培养中学师资,谈不上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才谈当然不应该得到相当于清华、北大那种额度的经费(还有巴黎高师那种待遇,网友已经把巴黎高师的具体情况介绍过一些了)。但是如果北师大不想仅做培养中学老师的事,要参与科研竞争,则谁也不会说北师大就该比北大、清华差。 中学师资,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这是经济原则,不是瞧不起中学老师的重要性,中学老师很重要,但要谈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这个口号既不正确,也不实际。国家现在能拿出中等经费吸引中等人才,进入教育领域,就很不错了。 当然,国家也有可能采取一些做法,来适合博主的要求建议。即,总经费不增加,整体不改进,从总经费中多切出一块给北师大,给西部生。这样也好,西部也确实需要,北师大也确实需要。
  • 但是这些都不能说明我的立论不对。 1. 即使你有好的愿望,你起码得先达到中等偏上阶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吧。现在的情况是连中等偏下都未必能达到。像人大附中那种学校,在中国毕竟属于少数。 2.『中学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对于今天我们民族而言就象心脏起搏器,他们关乎少年的志向和未来,也就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志向和未来。』谁都知道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拿第一流的人才投入教育,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我们现在跟外国比,是比能否拿中等偏上的人才投入教育,能在这个层面上做到,中国就已经有希望了。 3. 『教师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教学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而已。』 如果你既不是教师,又不是科学家,有这样的见解可以理解。但你毕竟上过大学,甚至做过研究生,如果仍是有这种似是而非的见解,只能说明你在大学阶段,没接触过、或自己没认真观察过好老师。 你可以讲,在人性的一般程度上,大学好老师和中学好老师没什么差别。但是研究能力上来讲,他们是天壤之别,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前者,一个伟大科学家,是多少人陪练给练出来的,如果真的计算相关经济成本,代价是非常大的。如果只希望用培养中学老师的资金额度,来培养科学家,那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正也是现在大学体系的问题。 我现在把话反着说,你是否能明白。我不是要降低对中学教师的投入,而是指,培养一个科学家,花的钱,比培养一个中学教师花的钱要多得多,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在这个现实面前,你的理解『教师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教学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而已。』 是否显得过于简单。
  • 『虽然本人现在不在当中学教师,但是,有博主说:“中学师资,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这是经济原则,不是瞧不起中学老师的重要性,中学老师很重要,但要谈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这个口号既不正确,也不实际”。 这样的评论是令人伤心的哦。看来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啊。 我曾经的同实验室的京都大学学生,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毕业后去选择去中学教书,理由非常简单,喜欢! 中学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对于今天我们民族而言就象心脏起搏器,他们关乎少年的志向和未来,也就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志向和未来。不把教书育人最关键的部位提高到最重要的地方考虑,反而认为他们只是需要“中等偏上”就行了,我看不懂这种逻辑。如果优秀的中学虽然本人现在不在当中学教师,但是,有博主说:“中学师资,只需中等偏上的人才和经费即可。这是经济原则,不是瞧不起中学老师的重要性,中学老师很重要,但要谈让国家拿出第一流的人才和经费,这个口号既不正确,也不实际”。 这样的评论是令人伤心的哦。看来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啊。 我曾经的同实验室的京都大学学生,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毕业后去选择去中学教书,理由非常简单,喜欢! 中学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对于今天我们民族而言就象心脏起搏器,他们关乎少年的志向和未来,也就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志向和未来。不把教书育人最关键的部位提高到最重要的地方考虑,反而认为他们只是需要“中等偏上”就行了,我看不懂这种逻辑。如果优秀的中学教师和科学家有什么区别的话,只是教学方法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而已。』 这话是我说的。『看来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啊』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我所讲的“第一流”是由限制条件的,即在做研究上第一流,并不是包含“人品”等等更泛的人格特性。而且,也不排除小概率事件,中学教师中也可能有伟大的科学家,如Weierstrass,Heegner。那些是小概率事件。 现在,北京重点中学中,博士生去做老师的人数也不少。人大附中听说就有几十位博士,我认识的一个数学博士后,能力非常强,因为某些性格原因,在大学没找到工作,也去了那。
arithwsun arithwsun

科学网-美国崛起和"一流大学" - 0 views

  • 黄老师, 姚国华在他的文章里 《温家宝引用的原文: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11fb1010008ye.html 写到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 这三个任务看来都跟大学有关系,大学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他将美国崛起的历史归结为: 『今天人们都知道北美最早移民是五月花号船上搭乘的103名清教徒,其实五月花到达北美时,那里已经有一千多移民了,可是所有美国历史书都从五月花开始写起的。为什么历史学家这样偏爱这103人呢?那是因为五月花上的人们的信仰,代表了美国精神的源头,形成了韦伯所谓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这些新教徒上岸后只有16年,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就建立了北美最早的大学,第二年以最大捐赠者名字命名为哈佛。由此看来,北美移民一开始就很特殊,其一,他们是清教徒,其二,他们建立了大学,这是美国今天这么强大的奥妙。』 将大学建设,归结为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看起来也蛮有道理,以您专家的身份,请点评一下。 美国大学的崛起,确实在美国的崛起之后,但是谈起其建设的历史,即美国开始好好建设它的大学,这个时间不知从何开始。是否应该把开始建设大学,和大学已经建设成一流大学,这两个时间点区分开。 您论及『美国实现那个时代“崛起”的时间大体在1894年左右,或者说在19世纪末,而不是20世纪以来的事,美国许多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是20世纪以来的事。』 不知依据是什么,所指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具体是什么。难道,在此之前,美国就不按这些『做法』去做吗? 感觉如果这样的话,挺奇异的。 所以,还请你详述一下专家意见,倒底什么是『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哪些是美国大学在其国家国力崛起之前,甚至一建校就开始做的,哪些又是它在美国国力崛起之后做的。 至于中国的大学建设,肯定是问题多多,必然会影响到国力,譬如连基本的“大学学分制”GPA成绩,很多大学都并未健全。 述及这些美国历史,您的专业见解,当可为大家提供更深的思考。
« First ‹ Previous 241 - 260 of 482 Next › Last »
Showing 20 items per page